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匯報

時間:2022-07-31 07:59:04

導語: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留守兒童摸底調查匯報

近年來,隨著農村地區大批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或經商,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教育狀況等問題日益凸顯,這引起中央、省、市、縣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極大關注,這也是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為此,萬山鎮婦聯協同中心校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通過認真調研,落實措施,完善制度,形成機制,為留守兒童盡力打造一片關愛的天空,讓留守兒童時時處處感受到領導的關懷,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幫助,學校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使他們在思想、人格、學習、生活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長,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是:

一、認真細致地搞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摸底調查

1、留守兒童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近期,我們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從調查統計中看到,隨著我鎮勞動輸出人數的增加,留守兒童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全鎮18歲以下兒童總數5020人,留守兒童為2850人,占學生總數的56.77%。

2、“留守兒童”父母親的務工現狀。

從調查的結果看,“留守兒童”的父母到外省外市務工的占大多數。在外省務工中,以在上海最多,占外省務工的60%以上,“留守兒童”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3、父母親與“留守兒童”的親情交流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留守兒童”與外地工作的父母一個星期通一次電話的占84.11%,半個月到一個月通一次電話的占12.15%,半年及以上通一次電話的占3.74%;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農忙時回家的17.76%,春節回家的占58.88%。

4、“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

從留守兒童監護情況調查結果看,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兒童由祖輩監928人,親戚監護603人,朋友監護303人。

5、“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心理性格發展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調查結果顯示,有12.2%的留守兒童成績較差,在同年級倒數幾名的也大多是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的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在學習上往往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學校遵守規章制度方面也比其他同學差,這些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會出現偏差,從調查中發現,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出現孤僻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焦慮、任性、暴躁的性格特征。

6、特殊的“留守兒童”。

在對留守兒童的調查中,還有一批特殊的留守兒童,他(她)們是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有的還是孤兒。

二、加強領導,多方協作,積極構建社會監護體系

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與配合,為此,教育部門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在校園內開通“親情熱線”和“留守兒童”求助電話,開設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等,并積極配合鎮婦聯經常向鎮領導匯報工作。學校定期聘請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到學校給學生上法制課,讓孩子從小就學法、懂法、守法;定期召開校外輔導員座談會,共同探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由于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協調,這為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

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1、建好留守兒童的專項檔案。

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調查,將調查信息分類整理建檔。各校以年級為單位,分班建立了“留守兒童”的個人檔案,對留守兒童及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行為表現、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留守兒童父母的務工地點及聯系方式、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都有詳細的記錄。并對孩子在學習、生活、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形成材料反饋給家長。

2、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開展獻愛心活動。

各中小學校長帶頭開展“師生結對”幫扶活動,校領導和老師們經常自己買本子、筆和課外書送給幫扶對象。對留守兒童堅決做到三個優先:即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

3、凈化環境,加強教育。

每年秋季開學,萬山鎮婦聯、政法部門協同中心校對全鎮每所學校周邊環境進行整頓,對網吧、無證攤點等場所進行清理。發動老干部、老黨員成立了留守兒童較外輔導團,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心理、學習、生活上關心、照顧,解決其在生活、學習和心理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養成健康的人品、人格,鼓勵他們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4、優化家校合作,辦好隔代家長學校。

我們從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看,隔代監護居多,這種帶養方式存在幾點不利的方面,一是由于隔代的親情關系,使得監護者在養育和管理方面過分溺愛,形成隔代疼。由于缺少必要的限制,從而容易讓這些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其次,由于兩代人年齡相差甚遠,再加上農村的老一代人往往沒有接受過什么教育,很多司代家長是文盲,這樣他們自身的局限性使他們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針對這些情況,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優化家校合作顯得非常必要,明德中心小學的做法是重點辦好隔代家長學校。

建立隔代家長培訓制度。培訓的目的一是提高隔代家長對留守兒童實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讓隔帶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改革情況,這有利于家長從自身的角度和立場,來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5、定期召開隔代家長會。

上學期,明德中心小學召開了留守兒童隔代家長會,參加家長會的除了隔代家長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在外地打工回家過年的學生父母。我們一是給家長發放家庭教育材料;二是現場互動,對隔帶家長提出的家庭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探討;三是和留守兒童的班主任、課任老師互通信息,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建立班主任和課任老師家訪制度。

各校提倡班主任和課任老師每周至少到一名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要與留守兒童的隔代家長保持主動性溝通,經常聯系,讓隔帶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讓老師了解留守兒童在家的表現,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7、推廣留守兒童“三知、三多、三溝通”家庭教育。

“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班級和教師情況,為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引導工作奠定基礎。

“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格觀,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多參加學校學生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培養親情;多到其家中走訪,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宣傳科學教育方法,幫助解決家庭實際困難。

“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托管人、老師聯系溝通,交流留守兒童教育情況,形成管護、教育、引導留守兒童的合力。

以上是我們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一些做法,但僅僅是個開關,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需要政府、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多方面努力與配合,需要認真思考和加以落實。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盡力為留守兒童打造一片關愛的天空,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祖國培養合格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