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預算草案報告(市)
時間:2022-05-26 05:15:00
導語:財政局預算草案報告(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會報告全市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認真落實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樹立和貫徹科學發展觀,服從服務于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嚴格依法理財,狠抓增收節支,統籌安排資金,保證重點支出,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3927萬元,同口徑增長11%。20*年全市實際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5762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6.8%,比上年實績增長18.6%,剔除農業稅降點和出口退稅因素,同口徑比上年增長35.5%,超額完成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目標。
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223481萬元,加上上年結轉、調入預算外資金、上級追加專項支出指標等,全市財政支出預算調整為356161萬元。由于大量省指標下達較遲(20*年12月以來省下達專項指標29363萬元),對支出進度產生一定影響。20*年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03097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5.1%,比上年實績增長8.3%。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預計: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85762萬元,加上上年結轉30290萬元、中央稅收返還收入、上級追加專項支出指標和轉移支付等補助收入167827萬元,調入預算外資金9426萬元,收入方合計3933*萬元;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303097萬元,體制上解上級支出37144萬元,財政支出結轉53064萬元,支出方合計3933*萬元。全年財政收支相抵,實現收支平衡。
(二)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20*年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46651萬元,同口徑增長10%。全年實際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744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0.2%,比上年實績增長10.2%,剔除出口退稅因素,同口徑增長18.2%。超額完成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目標。
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20*年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70866萬元,加上上年結轉10268萬元、調入預算外資金3383萬元、上級追加專項支出和納入預算管理資金超收安排等15920萬元,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調整為10*37萬元。20*年市級財政完成一般預算支出88074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7.7%,比上年實績增長9.7%。
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支完成情況詳見附表一。
市級財政平衡情況預計:20*年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4764萬元,加上上年結轉10268萬元,中央稅收返還收入、上級追加專項支出指標和補助收入37215萬元,下級體制上解收入23276萬元,調入預算外資金3383萬元,收入方合計118906萬元;2003年市級財政支出完成88074萬元,體制上解上級支出8549萬元,市財政補助縣區專項支出9920萬元,財政支出結轉12363萬元,支出方合計118906萬元。市級財政全年收支相抵,實現收支平衡。
因各級財政結算還未辦理,現在報告的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與最后的決算還會有差距,屆時我們再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
(三)完成20*年財政預算任務的主要措施
1.完善征管機制,實現財政收入跨上新臺階。各級財稅部門按照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建立健全考評和獎懲機制。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擠壓不實收入。國稅部門嚴格依法征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納稅戶信息監控網絡,盤實稅源信息。不斷規范納稅評估職責和程序,全年評估企業1592戶次,通過評估企業補報稅款634萬元。地稅部門全面推廣電子開票,加強稅控信息系統與征管系統的銜接,推行發票刮獎,提高以票控稅質量,進一步完善委托代征制度,加強對零散稅源的控管,有效防止了稅收流失。市財政積極完善契稅協征協管辦法,開展契稅征管檢查,查出應繳未繳稅額近2,500萬元,并進行追繳和處罰。強化非稅收入征管,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保證預算外資金專戶入戶率和繳存率100%,確保財政收入的完整性。實現了我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的發展目標,市本級和四縣榮獲省20*年度財政收入上臺階先進單位。
2.強化發展意識,全面推進全市財源建設。全市各級財稅部門積極爭取省扶持政策,制定和落實有關稅費減免政策,繼續清理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加強部門協作,統籌調度資金,保證出口退稅及時足額退付,促進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市財政安排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1501萬元,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5116萬元,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稅收貢獻;爭取國債資金和省對我市基本建設補助資金4757萬元,支持全市市政設施、小城鎮發展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省對我市民航補虧500萬元,市安排民航虧損補貼200萬元、航班補助460萬元,支持我市民航事業的發展;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爭取糧食儲備專項資金15000萬元。
3.深化各項改革,健全公共財政管理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部門預算編制辦法。建立以人員為主的基本信息庫,改革項目預算申報辦法,細化預算編制內容,強化了市級各部門對財政部門預算編制工作的監督作用。各區也全面實行部門預算編制,各縣進一步擴大了試點范圍。二是積極推進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成立國庫集中支付執行機構,制定改革實施方案,在全面實行工資統一發放的基礎上,從10月份開始,選擇科技局等10個部門51家預算單位進行改革試點,試點單位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比例達到62%,資金的支付效率和使用效益得到提高,預算約束力得到加強。三是積極完善政府采購管理機制,嚴格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切實增強政府采購的透明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年全市完成政府集中采購支出3.35億元,節約資金0.72億元,節約率17.7%,僅市級就節約資金0.44億元,節約率18.8%;四是推進實施"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經過積極爭取,灌南縣被列入全省首批改革試點縣,改革試點進展順利。
4.提高保障水平,維護職工群眾切身利益。一是切實保證公教人員工資按時發放。市安排724萬元困難縣教師工資補助,爭取省5000萬元困難補助,確保了國標工資的足額發放;二是保障企業離退休職工基本生活。全市財政共安排企業養老保險基金補助2246萬元,爭取省專項補助資金5080萬元,保證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三是保障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00萬元,保障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安排再就業資金894萬元,用于對下崗職工的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安排160萬元為部分下崗職工購買公益性崗位,安排1*萬元支持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和勞動力市場建設,并認真落實再就業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支持下崗失業人員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四是保障城鄉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市財政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400萬元,調高保障金發放標準,對符合條件的人員實現應保盡保。同時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初步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五是解決困難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全市財政共安排專項資金435萬元,爭取省補助4*萬元,保障2460名軍轉干部的基本生活。
5.加大財政投入,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一是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市財政安排資金379萬元,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27399萬元,支持農業標準化、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全面做好糧食直補工作,省直補資金4515萬元全部發放到種糧農戶,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二是推進農村七件實事進程。安排農村改水專項資金350萬元,加快推進農村改水進程,當年農村改水新增受益人口31.5萬人。安排專項資金839萬元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配套補助,提高參合率,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步伐。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共籌集和爭取專項資金2600多萬元,完成農村草危房改造1*77戶。籌集專項資金565萬元,爭取上級補助1722萬元,用于修建橋梁、疏浚河道,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爭取和安排專項資金1290萬元,加快我市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教育布局調整進程,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四是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20*年農業稅稅率統一降低3個百分點,減輕農民負擔1.2億元,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爭取省對縣鄉的減稅補助10631萬元,市財政也安排區鄉鎮減稅補助181萬元,基本彌補了減稅產生的縣鄉財力缺口。
6.健全規章制度,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新機制,加強國有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管理,減少國有資產流失。大力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規范國有產權轉讓行為,促進國有產權的合理流動。20*年共審批辦理15家國有企業的產權轉讓及產權劃轉,其中康緣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轉讓28%國有股權,交易額1.18億元,德邦集團轉讓95%國有股權,交易額1.18億元,市自來水公司轉讓70%國有股權,交易額2.18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行業有序退出進程,為政府籌措改革成本拓寬了渠道。協調相關部門,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進程,首批67家事業單位脫鉤改制工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7.強化監督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各級財政部門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實行陽光財政,嚴格規范各項財政資金收支行為。通過完善預算編制、統一集中支付、建立財政專戶和實行專款專用等管理機制,有效地防止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同時各級財政部門堅持收支并舉,內外并重,加快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日常監管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的財政監督檢查新機制,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監督檢查管理辦法。20*年2-4月份,市財政局組織對市級70個預算單位的財經紀律和財務規范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同時積極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契稅征管、農村社會撫養費收支、農村稅費改革落實情況等專項檢查。查出違法違紀金額12252萬元,提出整改意見258條,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罰,維護了財經紀律的嚴肅性。
20*年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任務完成突出,在宏觀調控大環境下,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是與市委的正確領導、市人大的監督支持分不開的,也是全市財稅部門和各行業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然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受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改革和農業稅稅率降低政策影響,增值稅和農業稅出現減收,影響全市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及增收后勁。二是由于市級稅源結構不合理,財政增收乏力,市級承擔的資金配套項目大量增加,加大了市級財政預算平衡的難度。三是盡管近年縣鄉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較快,但由于非稅收入所占比重較大,財力增長有限,縣鄉財政仍然很困難。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財稅工作,通過改革和發展,努力破解各項工作難題。
二、20*年財政一般預算草案
20*年,隨著我市發展經濟的各項重大舉措全面落實,全市經濟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由于新的經濟增長點仍處于培育期,財力增量還十分有限,各項增支因素較多,全市各級財政的形勢仍不容過于樂觀。
根據對全市財政形勢的分析和上級對編制地方財政預算的要求,20*年全市財政工作和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市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快速崛起、融入兩個率先”的奮斗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做大財政“蛋糕”;繼續推進財政改革和體制創新,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嚴格財政監督管理,加大重點支出保障力度,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2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上述指導思想,20*年全市及市級財政預算草案是:
(一)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支草案
20*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95450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3%。根據收入預算和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年全市財政當年一般預算財力為258712萬元,全部安排支出。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258712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長15.8%。全市財政一般預算安排收支平衡。
(二)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支草案
20*年,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安排51529萬元,增長10.2%。根據收入預算和現行財政體制測算,20*年市級財政當年一般預算財力為79711萬元,全部安排支出,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79711萬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8845萬元,增長12.5%。市級財政一般預算安排收支平衡。
市級財政一般預算收支分項目的安排情況詳見附表二。
20*年市級財政支出預算的安排體現“一是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繼續堅持保工資、保穩定、保運轉、保重點的原則。首先保證人員工資性支出,對地方崗位津貼和編制內增人增支,統籌預算內外財力予以保證,預算中安排增資經費5319萬元;對涉及社會穩定的社會保障、撫恤和社會救濟等支出,在預算安排上盡量予以保證。預算內外安排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補助和四縣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配套補助等3689萬元;同時努力增加對農業、教育、科技等重點支出的投入,保證農業、教育、科技等項目都高于一般預算支出的增長比例。
由于各項增支因素較多,為了確保當年財政預算依法做到收支平衡,市級財政壓縮部分專項支出1902萬元,即使如此,還有一些專項支出項目受財力限制沒能安排,同時預算執行中還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減收增支因素。因此,一方面全市上下必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集中財力保重點,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稅源經濟,積極深化財稅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增收,依靠加快發展逐步解決財稅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難。
三、奮發有為,務實創新,努力實現全市財稅工作新跨越
20*年是我市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目標的關鍵之年。努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圓滿完成年度預算任務,對于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財稅部門將以科學的發展觀統攬各項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扎扎實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財政職能作用,促進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充分發揮財稅的杠桿作用,落實國家有關稅、費、基金的減免和省加快蘇北發展扶持政策,做好出口退稅工作,為民營、外貿等各類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開放、寬松的環境,推進東隴海產業帶開發。認真安排、積極爭取各項財政資金,利用財政資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對城鎮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招商引資能力。增加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支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結構升級。注重推動對地方收入貢獻大的產業、行業優先發展,培育新的稅源。以資本管理為重點,做好企業轉制,推進企業資產重組、清產核資、改組上市,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
(二)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確保財政收入任務完成
嚴格依法征稅,確保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重點抓好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和契稅等主體稅種征收,繼續強化對城建稅、房產稅、資源稅等小稅種的征管,嚴厲打擊各種偷、逃、騙稅行為。繼續清理各種不規范的財稅優惠政策,嚴禁擅自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挖掘非稅收入潛力,改革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繼續完善非稅收入收繳分離、票款分離工作。研究改進對縣區財政收入目標考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努力做大做實財政收入蛋糕。
(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工作需要
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津貼按時足額發放和正常運轉的需要。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擴大再就業扶持資金規模,全面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城市低保范圍,逐步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建立健全縣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鎮離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力保農業支出,保證科學、教育、文化等事業支出逐年增長,促進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四)深化各項財政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體制
大力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勇于創新,盡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加大預算外資金統籌力度,建立項目庫和財政供養人員及各部門資產的動態管理數據庫,不斷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各縣區全面開展部門預算編制。繼續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在市級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確保各項財政性資金按規范的程序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運作,加快建立現代國庫管理制度。不斷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管理水平。按照中央稅制改革和省財政管理體制調整精神,夯實基數,爭取支持。
(五)切實加強財政監督,全面推進依法理財
著力構建覆蓋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支出監督機制,逐步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考核工作。繼續抓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有計劃開展財政專項資金檢查,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重點檢查。強化內部監督制度,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快實現對資金來源、分配、使用的全過程監督。堅持監督檢查和規范管理并重,通過檢查幫助單位改進內部管理。研究建立監督檢查跟蹤回訪制度,督促落實整改,加大公告和公開曝光力度,提高監督工作的威懾力。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恪盡職守,扎實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努力完成各項財稅工作任務,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圖書館員培訓研究論文
- 下一篇:經濟信息化委做好煤炭經營年度檢查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