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試行課堂教育改革經驗報告

時間:2022-08-15 09:33:00

導語:學校試行課堂教育改革經驗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試行課堂教育改革經驗報告

各位領導:

基本實現了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目標,通過上述系列措施。使課堂教學發生實質的變化,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為我校超凡規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校在開齊課程、上足課時,近年來。不增加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前提下,通過調整教學關系,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走出了一條“輕負擔、高質量”教學改革之路。不時探索中,將新的理念轉化為普適性的教學戰略,使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方式,養成了新的課堂行為習慣,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新文化。使學生養成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課堂討論的習慣,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讓課堂真正煥發了生機與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全面、繼續、和諧發展。

引領教師課堂教學改革

一、構建模式。

精心構建教學模式,為實現課堂結構的革新。打造課堂流程,協助教師明確改革的目標追求、重點難點、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轉化為教師在常態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引導教師“入格”并引領教師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基本理念和模式為: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訓練提升—達標檢測—反饋鞏固。

這一過程中,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把教學過程看作動態發展的教與學有機統一的過程。學生始終處在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激發者和引導者。

可以書面表達,1明確目標1-2分鐘。也可以口述。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

教師必需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2自主學習學生個人的獨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提綱”自學,考慮好自己的見解,找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做好筆記,以備交流。

首先開展小組合作,3合作探究每個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對系列問題的思考、探索之后。通過交流,組內成員之間能取長補短,相互找到差異,共同進步,形成組內共識。

解決有關資料題目或教師精選的模仿性訓練題和拔高題,4訓練提升運用自學和合作中學會的知識做題。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認知水平。

多采用“無分數評價”方法,5均分評價測評分為課時測評、單元測評和綜合測評。課時測評在各學習小組內進行。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課時達標題后,各小組交換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組平均對題或錯題個數。

解決錯誤知識,6反饋鞏固對達標檢測中出現的錯題進行合作研究。讓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據反饋情況進行總結,對未能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落實彌補措施,力爭“堂堂清”并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給本組成員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以鞏固所學知識,實現全員過關。

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和均分評價。促進了學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識的形成,也促進了校園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

制定教學慣例

二借鑒先進經驗

1備課

制訂好教學工作計劃及教學進度表。教師應認真備課,教師應根據大綱的要求。同年級同科目的教師應進行集體備課。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解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寫好教案,具體要求如下:

1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三維”符合學生的認知起點。

符合高效高質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2教學環節明晰。

3導入體現鋪墊性(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趣味性(情感互動)實效性等。

有探究價值。4探究問題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講求實效性。5學生學習方式的組織(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接受學習等)因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多樣。

6注重學科學習方法指導。

要落實在每個教學環節中。7如何進行反饋矯正。

實現“堂堂清”8要準備當堂訓練題。

2上課

實現目標導向。1用簡短的話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三大原則:

而且要講透;對于學生已經會的通過自學能會的講了也不會的堅決不講。三講三不講”原則:對于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問題必需講。

減少無效勞動。課堂上該砸“死”要千方百計砸死、記牢、練熟;該搞“活”則必需調動探究、討論、想象等各種手段搞活。實效性原則:將一些表演性、虛假性、無關教學效益與質量的環節堅決刪除。

實現“堂堂清”反饋矯正原則:將診斷性反饋、過程性反饋、形成性反饋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訓練時間總和每節課至少達到20分鐘。3控制“講”與“練”時間關系。

提倡、鼓勵學生質疑問難,4規范課堂管理。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講話提出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不舉手就提問或回答問題。

創設學生喜歡的課堂,5提高自身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遲到不早退,6教師要按時上課。不拖堂。

3作業

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1三布置三不安排”原則: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布置課外研究性、實踐性作業。

2作業量:每周作業次數至少為周課時數的70%每天每科作業時間不超過15分鐘。

使作業成為師生情感、知識交流的園地。3作業批改:要標出學生出錯的地方;要進行二次批改;備課組內批改符號要統一;提倡寫鼓勵性、人本性批語。

深化校本教研三基于問題解決。

初建規范第一步—核心攻堅。

學校組建了由校長掛帥,教改初期。全體業務干部和10多名重點實驗教師為核心的課題攻關小組,通過論壇、觀摩研討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初期實驗探索,讓老師們明確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論依據,明確了課堂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初步構建起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基本規范。先后總結并在各班教室內張貼過“學習小組管理方法”自主學習基本規范”課堂討論基本規范”等,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戰略,盡快養成傾聽、質疑、表達等新課堂所需要的學習品質。

突破瓶頸第二步—專題研究。

完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專題研究的形式突破課堂改革中的瓶頸”類問題。提高自主課堂有效性。學校梳理了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如:自主學習效率問題、課堂學習中的游離學生問題、課堂討論有效性問題等,作為招標課題提供給各學科備課組,備課組自主選擇研究方向,確立研究課題,形成研究方案,組織力量集中攻關。

提升效益第三步—模塊指導。

把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研究深入到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上,進入研究的第三階段。將課程劃分為:語文、英語、數學、理化、史地生政、音體美綜五個模塊。圍繞研究的目的進行有針對性地研討,重點是各環節的操作要點和注意的問題,如何進行有學科特點的學法指導等,著力提高各學科、各環節的教學效益。

以“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師生長在課堂”為宗旨,為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堅持立足崗位、全員參與、總結經驗、整改問題、實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則,扎實有序開展教師觀課議課活動,促進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觀課議課活動結束后,又開展了三課活動,即帶頭課、示范課和研究課,通過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引導教師關注課堂、關注教學行為的改進,激勵教師不時探索有效教學模式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導教研組、備課組關注問題,研究課例,研究課堂教學行為,構建特色教學模式,開展課堂細節問題“行動研究”進行“研課標、煮教材、論教法”師能培訓活動,舉行教師教學競賽。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和開展學生學習競賽活動。

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