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基建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12 03:34:00

導語:財政局基建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基建工作匯報

2010年度科室(中心)獲得市基建財務管理、全過程管理先進集體和市財政局先進集體。今年9月,經市編委會批復,市政府投資項目審價中心更名為市財政項目預算審核中心。2011年截止10月底,基建財務科(預算審核中心)共歸集資金22237萬元,撥付資金26316萬元,協調資金歸集69次;完成工程竣工財務決算14個,核定金額為5566萬元,收回結余資金60萬元;財政預算審核工程99個,送審金額33623萬元,審定31349萬元,共審減各項不合理價款2314萬元,核減率6.88%;參與設計、規劃論證89次,完成48個工程的招標文件和合同審查,參加59個工程招投標工作,43個工程驗收工作;開展28次財務輔導和檢查,組織220余人(次)參加培訓;參加80次協調會,工程變更現場踏看99次,工程變更聯合審查11次,“零節假日”服務20次。科室(中心)進一步強化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管理,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努力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現將今年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建制度、抓實效,穩步推進“規范管理”

(一)進一步規范鄉鎮(街道)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突出一個“規”。經十四屆政府第6次市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由市政府《轉發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鄉鎮(街道)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建政辦函〔2011〕73號)。一是《通知》從財務基礎工程、工程財務核算等六方面提出具體的管理意見。二是召開2次專題協調會,市府辦、紀委、財政、發改、審計、交易中心等部門參加,圍繞任務和要求,開展調研。三是于5月15日前對各鄉鎮(街道)項目基建財務情況完成摸底調查,5月27日由市財政局牽頭完成第一期鄉鎮(街道)基建財務培訓。培訓主要包括政府投資項目財務管理、竣工財務決算等七方面的課程。并通過《今日》、《新聞網》進行廣泛宣傳報道。四是已開展各鄉鎮(街道)基建財務的專項檢查工作。6月份完成對大洋鎮、更樓街道的兩個項目的專項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已進行專項輔導并要求整改。五是已與市監察局、發改局、審計局等單位聯合發文開展鄉鎮(街道)政府投資項目財務管理檢查工作,目前各鄉鎮(街道)已開展自查工作,下步市財政局牽頭由聯合檢查小組開展專項檢查工作。

(二)規范內控機制保證質量:突出一個“嚴”。全面清理內部業務和管理制度,理順科室(中心)直接撥付操作流程,積極協調資金歸集工作,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建立內控機制,確保基建財務管理工作規范、高效地運行。對評審項目情況較為復雜、評審依據模糊不清、對賬時雙方爭議較大的,建立會商會審制、匯報制等,為財政項目評審提供了客觀權威的技術保障。

(三)促進效能建設內外并舉:突出一個“齊”。重新制定和完善科室(中心)內部管理制度,提高行政執行力和時效性;明確了資料報審的總體原則和具體要求,重申了項目資料補報程序,避免多次補送資料情況的發生,提高工作時效。

(四)強化委托審核管理力度:突出一個“控”。在業務不斷拓展、工作量增加的情況下,利用中介力量參與財政預算審核,對評審依據、程序、方法、內容、進度、質量進行全面的管理、指導和監督,對預算審核疑難問題及時提出復審處理意見,督促協審單位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落實審核進度,并且每周五通過電話進行聯系、督促,保證了委托工程預算審核的順利進行。

二、提業績、保質量,扎實開展“全面評審”

(一)多舉措強化重點建設資金保障:突出一個“活”。一是靈活調劑財政閑置資金。針對重點工程貸款規模居高不下與財政專戶存款資金閑置現狀,建立資金臨時調劑制度,解決重點建設資金臨時不足問題,減輕高額貸款利息負擔。二是積極協調相關建設單位做好歷年建設資金催欠工作,彌補建設資金不足。三是優化資金調配撥付。根據輕重緩急安排項目資金,進一步規范資金審批流程,加快資金撥付效率,確保資金準確及時到位。四是加強資金審核把關。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跟蹤審價,將項目資金審核從事后管理轉變為事前、事中控制,從源頭上規范工程造價管理,有效防止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情況。五是協調歸集建設資金。對外,加強與建設單位的聯系、溝通,及時收集建設有關資料,做好項目融資對接。如:初中、洋溪大橋建設工程。對內,積極與相關科室協調,及時歸集項目建設資金,一年來,協調資金歸集69次,共歸集資金22237萬元,撥付資金26316萬元。

(二)以上臺階項目為抓手:突出一個“重”。4月25日通過市局正式發文《關于實行重點項目月報制度的通知》(建財基建﹝2011﹞180號)。雖然我市今年60個重點項目僅有6個項目在基建科撥付資金,但科室不畏困難,將開展政府投資重點項目管理臺賬明確為上臺階項目,同時也列為科室今年重點工作。

1、《通知》中有編報范圍、編報內容、編報要求、起訖時間、編報時間等五方面的內容。其中編報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的名稱、資金拼盤、招投標、運行模式、資金到位、撥付進度、工程進度、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等方面的內容。

2、5-6月科室全面走訪了今年我市60個重點項目,并向各重點項目單位直接發放了《通知》,確保文件及時發放并傳達到重點項目,明確了各項目負責人及聯系人;同時,對各重點項目填表人就月報的填寫進行了輔導。

3、科室確定人員統計、整理月報,保證月報及時收集、編報。

4、經整理、統計、完善后,今年政府投資重點項目基礎數據庫臺賬資料已按月份編報,為領導決策及相關科室安排建設資金提供信息保障,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三)拓寬直接撥付領域:突出一個“全”。開展了壽昌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等126個項目的直接撥付審核工作,實現了直接撥付管理的全覆蓋,累計完成直接撥付審核128項,招標文件審核與合同審核48項,審核直接撥付資金33107萬元(包含農發行部分)。直撥管理過程中,及時了解工程建設情況,規范招標文件、合同、工程變更、預算的審核等工作,按規定的撥付程序嚴格審核,避免了不合理費用的支付。加強票據審核,強化稅收管理意識,要求工程項目規范提供稅務發票,積極配合地稅部門加強源頭管理,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四)開展基本建設財務專項檢查與輔導:突出一個“傳”。今年基建財務科共開展28次財務輔導和檢查,組織220余人(次)參加培訓;涉及的部門(單位)有交投公司、交通局、建設局、各鄉鎮(街道)等。下步由市財政局牽頭由聯合檢查小組對各鄉鎮(街道)政府投資項目開展專項檢查工作。

(五)把好工程預算審核關口:突出一個“實”。不唯增、不唯減、只唯實。以預算審核為基礎,積極調配力量,抓進度、抓質量,嚴把建設工程施工預算關。完成了大洲溪河道改造等工程預算審核99個,送審金額33663萬元,審定31349萬元,共審減各項不合理價款2314萬元,核減率6.88%。

(六)探索項目預算審核試點:突出一個“精”。繼續總結經驗,擴大項目預算審核范圍,完成了鄉鎮政府投資項目預算審核15個工程,水利建設5個工程預算審核。充分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逐步提高項目支出預算安排的準確性、合理性,逐步發揮源頭控制造價的作用,確保財政資金的績效。

(七)實施過程跟蹤評審管理:突出一個“準”。開展對錢塘江干堤富春江庫區市梅城段堤防加固等工程的全過程跟蹤審核,參與市局項目管理成本調研等重要工作。今年科室(中心)共參加設計、規劃論證89次,完成48個工程的招標文件和合同審查,參加59個工程招投標工作,43個工程驗收工作;參加80次協調會,工程變更現場踏看99次,工程變更聯合審查11次,“零節假日”服務20次。

(八)開展基建項目績效評審:突出一個“效”。發揮財政評審專業優勢,開展羅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5個基建項目的績效評價,從工程的決策、實施、竣工使用三個階段著手,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程管理、財務管理,項目建成后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進行全面評價,為以后類似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九)推進上下聯動評審機制:突出一個“新”。與市局一起,建立評審機構上下聯動工作長效機制。項目涵蓋概預算、工程預算、全過程跟蹤評審、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及后評價等基本建設的各關鍵環節。

三、搭平臺、促提升,積極打造“陽光評審”

(一)搭建網絡系統方便高效:突出一個“快”。以“陽光評審”為契機,通過電子郵件、黨政網、科室QQ等網絡平臺方式,實現了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整合了工作平臺,為科室資金撥付和預算審核業務的智能化、規范化、標準化提供了技術保障,展示財政投資績效。

(二)公開評審結果有理有據:突出一個“透”。一是今年又增印300本政府投資項目文件選編,主要發放對象為今年重點項目管理單位和各鄉鎮(街道)項目管理人員,加強各類政府投資項目文件的透明性與公開性;二是及時反饋資金撥付與預算審核情況,使各建設單位及時了解科室工作進展情況。

(三)加強建設單位與協審單位的聯系:突出一個“連”。一是分別召開協審單位和建設單位座談會,加強溝通,主動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今日》、《新聞網》進行廣泛宣傳報道。二是將審核中提出的問題及時傳至各有關單位,必要時聯系現場踏看,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四、優服務、強隊伍,努力創建“和諧評審”

(一)優服務、想他人之想:突出一個“圓”。積極做到換位思考,一是利用辦事指南,規范直接撥付及預算審核的送審資料符合要求及程序到位;二是利用科室現有的資料,幫助建設單位補充、補全及復印資料,加快撥付進度;三是幫助建設單位與各行政主管部門協調,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如:今年農歷年二十九,為將文化中心上一日剛歸集的300萬元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基建科積極和建設單位、分管領導、國庫科、核算中心、銀行等做好協調工作,打破慣例安排科室人員專門傳送撥付材料,確保在過年前完成撥付,維護農民工的利益,促進春節期間社會和諧穩定。

(二)加強學習提升隊伍素質:突出一個“勤”。利用“周學制、月講壇、季競賽、年輪訓”載體,扎實推進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科室建設。以“坐下來讀書、靜下心思考、沉下去調研、提起筆寫作”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和績效意識。將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講求實效。在提出“不懂業務,怎么服務”這一思考題的前提下,從財稅工作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強干部職工業務學習,以多學習、多思考來練好內功。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勇于創先爭優,用心干事。同時,堅持系統培訓,積極參加省、市財政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舉辦的專業培訓,并創造施工現場學習、交流活動等多種機會鍛煉提高科室人員的管理及專業能力。

(三)改進作風注重廉政建設:突出一個“緊”。一是廉政教育不放松,通過收看貪污腐敗典型案例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方式,進一步筑起科室(中心)干部防腐拒變的思想防線;二是改進作風不放松,科室獲得“先進科室”稱號后,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求每位干部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查找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落實整改;三是接受監督不放松,通過接受服務對象、社會公眾的監督,加強科室(中心)行風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

(四)以“效能亮劍”為抓手和學習型城市為平臺:突出一個“效”。一是科室全體成員準確把握“效能亮劍”專項行動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扎實開展“效能亮劍”專項行動。作為一線干部職工要邊學習、邊整改、邊提高,迅速將治庸治懶治散行動貫徹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借“效能亮劍”專項行動加強管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投入。通過扎實開展“效能亮劍”專項行動,努力實現治庸提能力、治懶增效率、治散聚合力、聚心添動力的目標。三是創建學習型城市從創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干部抓起,樹立正確的學習慨念。四是通過治庸治懶治散,凝聚干部合力,激發工作熱情,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強化機關作風轉變,促進干部勤政廉政,優化發展環境。

(五)以社會評價為鏡子:突出一個“省”。對此次市社會評價提出的意見和問題,從反映出來的問題背后進行深入剖析,由表及里、見微知著、尋找根源。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進行積極整改,并做到立整立改,能做到的要立即付諸行動,受客觀條件制約、存在困難的,也要耐心做好群眾工作。

(六)共享交流推進整體發展:突出一個“動”。開展與周邊縣(市、區)交流調研工作,對各地的工作機制、業務職能、直接撥付流程等進行實地調查,對過程管理和撥付中碰到問題的處理等進行探討交流,加強地區之間的經驗交流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