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偏科問題的研究開題報告
時間:2022-09-18 10:57:00
導語:中學生偏科問題的研究開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的及緣由:
我國教育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和前蘇聯教育模式影響,一直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育目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教學功能的一種經典表述,我們的教學總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本,通過老師的講解將信息傳輸給學生從而進入大腦,然后是考試,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掌握知識與否的標準。如此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使學生成為儲存知識的機器,“克隆”知識的載體。這種教學弱點和缺陷是十分明顯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少機會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不懂得知識的由來,不懂得知識間的聯系,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很少動腦,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抑制。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對了無生氣的學習產生了厭惡之情,也有些同學嚴重偏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下工夫,不能全面均衡發展。
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3+X"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中學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為了準確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十七班A3小組進行了調查研究
目標:
(1)為緩解偏科現象出一份力。
(2)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均衡對于每門課程的喜歡程度,掌握適應時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出一份力。
(3)讓學生的聽課課堂和老師的教育課堂成為和諧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以及進一步認識到各科成績均衡的重要性。
(4)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讓老師的課堂教育更具生機,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播復制,除了高考還是高考。
假設:
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高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內容: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學生偏科。偏科問題是學生自身問題還是其他環境問題。從本次研究性學習中
了解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找出糾正偏科現象的方法。
方法:
問卷調查:我們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對于各科成績喜好程度的概況。
統計法:對回收的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得到我們想要的資料。
訪談法:我們將對一些老師進行訪談,請他們向我們介紹一下中學生偏科的原因。
資料查閱法:我們可以到圖書館查閱書籍或上網搜集各方面資料。
人員分工:
時間安排和活動步驟: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該課題跟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我們小組成員都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這門課程。
物質條件:我們小組成員基本上家里都有電腦并且學校中有圖書館及閱覽室,方便查找資料。
時間條件:這學期學校對作息時間做了調整,每天下午第四節下課后都有20分鐘的課外活動時間,并且每個星期都有兩節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其他課余時間。
預期成果:
⒈完成問卷調查,盡可能地出去,讓更多的中學生參與,并達到預期的目標;
⒉采訪相關老師,了解關于中學生片刻現象的各方面的知識;
⒊查找資料,盡可能的全面、詳細。
總結:
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全新的課程,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范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剛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并在確定課題方面存在著意見的分歧,但后來在我們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材料
- 下一篇:文化娛樂場整治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