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政獎補項目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06 11:26:00

導語:農村財政獎補項目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財政獎補項目調查報告

年,縣鎮共申報“一事一議”財務獎補項目15個,同意施行14個,觸及14個村的道路硬化、人畜飲水、道路維修、過水路面和防洪堤建設等項目,總投資295.09萬元。其中:群眾投工投勞9.34萬個、折資74.72萬元,集體自籌21.99萬元,部分幫扶86.1萬元,財務獎補資金80.75萬元。鎮財務所經過對村、組、戶及項目點實地查詢調查,基層群眾遍及反映“一事一議”項目標施行,讓村容村貌亮了起來、群眾富了起來、新農村建設動了起來、城鄉一體化活了起來。

一、首要做法

(一)宣傳指導,改變觀念。一是深化宣傳政策。應用村級播送室專題報道、一事一議公開信、一事一議發動會、村務公開欄、干部進村入戶等多種方式,普遍宣傳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突出農民是項目建設的主體和政策的直承受益人,做到建設準則家喻戶曉、籌集標準心中稀有、操作順序眾所周知,營建了優越的項目建設情況。二是推進民主議事。以農民自愿為前提,結合本地實踐,努力做到議前公開、議中公平、議后公示,保證村民志愿真實表達,一事一議項目有序施行。三是籌資籌勞到戶。召開村民大會或農戶代表大會,而且獲得到會人員的過折半人經過和簽字承認。

(二)三級聯動,分工負責。為把“一事一議”項目做實、做好,鎮成立了“一事一議”項目指導小組,由鎮黨委、鎮縣政府負責人任組長,財務所、農業辦相關人員一起構成。執行小組指導靠前抓,村支書、主任詳細抓的責任分工機制。詳細分工如下:鎮人民縣政府負責全鎮范圍內的統籌工作,依據各村上報的項目從政策規則的范圍、議事順序和工程預算進行審核把關,負責一事一議財務獎補政策標準執行,增強對農民擔負的監管,進一步標準村民議事順序、民主治理和村務財政公開,對施工工程進行監督檢查,堅持標準的一事一議檔案治理準則;鎮財務所負責依據有關政策規則制訂全鎮一事一議專項資金治理方法,開展一事一議專項資金治理和運用狀況檢查,負責對上項目申報和資金撥付,負責完工項目標檔案歸整和請求驗收工作;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一事一議項目標申報和施工等工作,依照規則的范圍和順序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成立村內一事一議項目施行指導小組、監督小組和理財小組對項目工程進行治理,堅持完好的材料檔案,項目議定、民主表決、籌資清冊、驗收決算等在村務公開欄公開,承受群眾監督。

(三)民主決定計劃,注重實效。一是民主決定計劃,籌補結合。尊敬民意,以村民民主決定計劃、自愿投工出勞為前提,本年群眾投工投勞9.34萬個,折資74.72萬元,完成縣政府投入與農民投工出勞相結合,促進鄉村公益事業建設。二是量入為出,注重實效。統籌農民、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接受才能,準確處置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與減輕農民擔負的關系,以不添加農民擔負,不發生新的債權為前提,重點支持農民需求最急迫、反映最激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力圖獲得實效,切實避免違犯農民志愿,加劇農民擔負的問題發生。

二、初步成效

經過2012年“一事一議”項目標施行,鎮各村不斷探索和總結經歷,獲得了必然的成效,首要顯示在:

(一)加速城鄉一體化歷程。經過一事一議項目標施行,加速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措施,加大公共財務對鄉村的投入,打破城鄉二元構造,減少城鄉差距,城鄉一體化的格式初見成效。

(二)親密黨群、干群關系。經過一事一議項目標施行,堅持了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新平臺,基層干部服務“三農”的責任感分明加強;深化了黨委縣政府在朝為民的優越形象;化解了基層群眾在一些公益事業建設、運用和治理方面的矛盾糾紛,既維護了鄉村社會不變又構建了互幫合作、樂善好施的優越作風,鄉風民俗獲得很好的改變。

(三)拓寬籌資渠道。運用民主方法處理觸及農民親身好處的問題,完善民主議事機構,推進鄉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初步構成村級公益事業多渠道投入的新機制,讓農民親身感觸到黨和縣政府的關心。

(四)促進鄉村社會的不變和諧。具體履行“一事一議”的民主大會準則,事關群眾親身好處的村務決定計劃,都充分表現和尊敬廣大群眾的志愿,使農民真正成為“當家人”,調動了農民參加村民自治的積極性,從準則上徹底杜絕了“三亂”行為的發生,使廣大群眾的心更平了、氣更順了,促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不變。

三、存在的問題

“一事一議”項目與其他工程項目存在的差異,在于縣政府出資、群眾投勞,花“小”錢處理群眾出行、飲水、澆灌等“大”難。然則在施行進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首要顯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項目規劃未做細。一是項目規劃之前,沒有進行實地測量核算,預算較多,項目施行時功課量差距大,形成資金缺口大;二是實踐概算與現場施行存在差距,如村級道路硬化實踐概算時注重思索的是寬度和平整狀況,但在現場卻有砌堡坎、填方、砌邊溝等狀況。

(二)項目工期跨度大。項目標申報和審批集中在上半年,大局部的項目理應在2至3個月內完成,可是實際狀況是一些村的項目在審批完成半年后仍未開工建設或許剛開端開工。別的受天然和人等緣由,不少項目無法按期竣工。例如,海拔較高的寶華村,期近將竣工的時分山上延續陰雨天,使完工期限拖后了近10天;高樓村由于高速公路建設的影響,工程完成一半后,另一半蒞臨近驗收都未能開工。

(三)項目重建設輕養護。多數村的工程質量無技能人員把關,或多或少存在技能和質量問題。如:村組道路及入戶便道完成鋪筑后尚未完全硬化,無人管護形成人畜足跡、車輪印等陳跡??⒐ず蟮捻椖吭诤罄m管護上敷衍了事,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不能責任到人,影響已建工程的運用壽命。

(四)材料搜集不完好。局部村在項目施行進程中,未索要和留存水泥、運費、油費等原始單子,有的村因為工期過長,單子等材料未妥善保管,對竣工后的整治材料、驗收工作形成了很大堅苦,也給財務所和其他做事人員添加了相當大的工作量。

四、幾點建議

為今后更好地施行“一事一議”財務獎補項目,發揚好財務獎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結合本年項目標施行經歷經驗和查詢后果,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宣傳,營建氣氛。各村要吃透政策,精確掌握獎補內容和范圍,增強入戶宣傳;準確指導,以典型事例為教材,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破解鄉村公益事業建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問題,讓村民明智對待項目建設效果,不要發生攀比心思和期望值過高心思,加大對村民的宣傳和教化,對已建工程要當自家財富關照好。

(二)因地制宜,選好項目。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依據實情堅持“四優先”:優先選擇村兩委會得力、群眾積極性高的村;優先選擇與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關系親密的“安全飲水、道路硬化、鄉村整治、河堤護岸建設、公共文明設備”等民生工程;優先選擇項目建設基本較好的村;優先選擇項目掩蓋面寬、受益面大、社會效益分明、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早受益的項目。還要合理安排項目施行時間,盡量選擇在農閑時節開工,把項目做成“便民工程”、“惠民工程”。

(三)項目施工,規劃先行。一是要對施行項目標詳細方位、走向道路、施工方法辦法等,組織觸及村組群眾進行屢次評論;二是集中群眾評論的意見,對將施行的項目進行認真測量和概算;三是繪制好施行項目標草圖。

(四)統籌統籌,技能優先。一是鄉鎮要組建由鎮財務所牽頭,交通、水利、建設、扶貧等部分參與的質檢工作指導組,開展施行項目標技能支持寬和疑;二是在施行的村組里遴選和培訓技能人員,在項目施行進程進行全程監督、指導,還也便于項目竣工后治理維護。

(五)項目驗收,層層把關。從立項、審核到施行、完工和驗收,執行陽光操作,民主治理。在驗收進程中,必需有村干部、村民主辦財小組、村民代表或受益群眾3-5人參與,保證工程質量后果公平、真實,凡項目建設達不到質量要求的,一概作廢獎補資歷。鎮“一事一議”項目指導小組和鎮財務所治理鄉村財政的工作人員應監督村“一事一議”項目建設進程中的各項支出,和村理財小組一同當好家,管好錢,保證用最少的錢辦最適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