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的偉大成果

時間:2022-12-10 02:33: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的偉大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的偉大成果

剛剛閉幕的黨的*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既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思想理論界的一件大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重大的現(xiàn)實政治問題,也是重大的理論原則問題。因此,自十六大以來,它是繼科學發(fā)展觀之后的又一個理論熱點。如果說科學發(fā)展觀是黨關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理論的重大發(fā)展,那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則是黨關于社會形態(tài)理論或社會歷史觀的重大發(fā)展。它的提出是思想解放的偉大成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以來,這28年的歷史發(fā)展實際上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歷史,因而國家才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成為共和國發(fā)展的最好時期。當然,解放思想的歷史過程同任何事物的發(fā)展一樣,不是直線式的,而呈曲線、波浪式。有時表現(xiàn)比較明顯、突出、集中,呈現(xiàn)出高潮狀;有時則相對地緩和、平靜,呈非高潮狀。

就思想解放的高潮而言,由于社會影響的力度,掀起波瀾面的廣度不一樣,其高潮的峰狀和等級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可能是“最大潮”,有的則是“次大潮”。這種區(qū)分無疑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重大思想理論和戰(zhàn)略決策的提出,幾乎都與思想解放的大潮相伴隨,是思想解放大潮的產物。比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思想解放大潮,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摒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指導方針,實現(xiàn)了黨的思想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上個世紀90年代,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發(fā)表引發(fā)的思想解放大潮,為黨在十四大選擇并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了重要政治準備和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進入21世紀后,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掀起了又一波思想解放大潮。它對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的偉大創(chuàng)新,為十六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歷程構筑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平臺。

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xù)高舉思想解放的大旗,不斷地作出許多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提出一個又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從2004年9月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來,這兩年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在不斷地豐富和深化。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的通過,標志著全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也標志著新一波的思想解放將進入高潮。

為什么說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思想解放的偉大成果,新一波的思想解放將進入高潮呢?

第一,它講了“老祖宗”們沒有講的新話,有助于人們徹底從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中解放出來。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解放的一個偉大功績,就是否定了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的社會主義社會,階級斗爭仍然是主要矛盾的錯誤理論,實現(xiàn)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既然我們國家早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那么再堅持用階級斗爭為綱的方針來觀察、認識和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就是錯誤的。1957年夏天以后指導思想的“左”的趨向的20年發(fā)展,造成“”10年浩劫,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摒棄了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主義理論,但是它的思想影響并未完全消除。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是同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主義彼此相克的兩個指導方針,是完全對立的兩個理論構架。因此,它的提出對于徹底消除階級斗爭為綱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思想,在“老祖宗”們的著作中沒有,盡管有其思想因子,但沒有這個理念。就此而言,它的提出,如同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等一樣,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

第二,它承接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有助于人們進一步從鄙棄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中解放出來。本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就是前后銜接的歷史之鏈。各個歷史環(huán)節(jié)都對文明的發(fā)展起了這樣那樣的作用。但一個時期片面強調與舊的觀念徹底決裂,對以往的屬于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包括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理論,往往否定的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在“老祖宗”們的著作中沒有,但它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而其思想淵源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繼承了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既包括幾百年來歐洲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也吸取了我國數(shù)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歷史遺產。許多曾被視為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格格不入的,因而被列入“另類”的思想,實際上都成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思想因子,是這個思想理論提出的文脈之一。因此,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助于人們進一步從鄙棄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中解放出來。

第三,它與時俱進,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有助于人們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中解放出來。28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許多指標的持續(xù)、平穩(wěn)、快速的發(fā)展,與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與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就不可能有我們國家今天的社會面貌,也不可能有目前在國際社會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會帶來許多矛盾。怎樣解決這些矛盾,是繼續(xù)按照計劃經濟那一套,強調“剛性”的行政手段來解決,還是改變行政命令方法,強調用民主的、法治的、協(xié)調的方法,即“柔性”的方法來加強社會管理?這是需要慎重選擇的。繼續(xù)沿用舊的管理方法是與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背離的。只有采用民主的、法治的、協(xié)調的方法,即“柔性”的方法來加強社會管理,才符合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適應了這個要求。因此,它有助于人們進一步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中解放出來。

最后,它直面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存在的諸多社會問題,有助于人們從長期的形而上學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勿庸諱言,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我們國家有了空前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另一方面,許多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但是,在一個時期,往往不愿正視出現(xiàn)的各種社會問題。君不見,一些報告文本或媒體宣傳,講成績眉飛色舞,好的形容詞堆了又堆,唯恐說得不充分;講問題抽象空洞,輕描淡寫,寥寥數(shù)語,擔心說多了、說重了會產生所謂的“負面影響”,給大好形勢“抹黑”。其實,這完全是多余的顧慮。老百姓的眼睛雪亮,心中自有一桿秤。這完全是形而上學的思維定勢在作祟,是不相信群眾的表現(xiàn)。這些年來,文風變了。這個變化是黨風、政風變化的反映,是民主的進步。講問題實實在在,不掩飾,不找托詞,和盤托出,讓群眾了解實情,透明度高了。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直面社會問題,強調社會建設,將進一步有助于人們從長期的形而上學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它既有階段性的任務要求,更是我們黨的長期奮斗目標。只要不斷解放思想,堅持科學發(fā)展,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必將矗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