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認識仍待提高

時間:2022-11-23 12:03: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認識仍待提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把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不久前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又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則和主要工作,并就加強和改善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提出了具體要求,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于落實。但是,從了解到的情況看,一些同志的認識還沒有到位,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解還有差距。

那么,我們黨為什么在這個歷史時刻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任務呢?這一問題的答案可以羅列出許多條。我們既可以從中外思想家的論述中找到依據,也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答案。比如,從中國古代的“大同社會”,到西方的“理想國”訴求,都可以看到人類社會對社會和諧的向往和憧憬,都可以找到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資源。而馬克思把共產主義定義為“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恩格斯把共產主義稱為“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更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理論指導。認識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當然需要我們從不同的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但我認為,最核心、最根本而最不能被忽略的,還在于以下兩點:

其一,從中國共產黨自身看,我們黨是在執掌全國政權年之際,在總結黨自身的執政經驗,研究新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歷史時刻,正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命題的,是把這一任務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提出的,這就啟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一種執政黨的自覺意識,進一步說,它體現了我們黨的一種自覺的危機意識。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提出這一問題時,強調的就是:“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其二,從更大的背景看,我們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任務,是進入新世紀,發展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階段之后,我們黨借鑒國際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為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而提出的歷史任務。什么樣的國際經驗呢?這就是,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入人均到美元之間的階段上,既有可能進入經濟加速發展,社會全面繁榮的“黃金發展期”,也有可能進入社會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激化的“矛盾凸顯期”。而特殊的國情,有可能使這一時期我國的社會矛盾更加突出。抓住戰略機遇期,避免“矛盾凸顯”,實現“黃金發展”,這是一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年代以來拉美一些國家的政局動蕩已經為世人提供了深刻教訓,而進入新世紀之后,現實生活中眾多而又復雜的社會問題,包括公平的問題、腐敗蔓延的問題(在一次研討中,一位省級領導把這一問題稱為我們黨最大的政治風險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最大障礙),等等,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所謂“信訪洪峰”的出現,從一個側面暴露了社會生活中潛存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相當突出的地步。

這兩點,應該是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依據;從這兩點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解和認識。認識的提高與統一是落實的前提和基礎,這也是我們黨在每一次歷史轉變關頭特別強調學習、重視學習的成功經驗和原因所在。只有深刻把握了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我們才能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和部署貫徹落實到各個部門、各個地區豐富而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去,切切實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