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神心得
時間:2022-11-28 05:21:00
導語:時代精神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向,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顯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嶄新的精神風貌。弘揚時代精神對于團結和凝聚全國人民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弘揚時代精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必然要求
從本質上說,時代精神就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它是在繼承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上,立足于當今時代的客觀實際,著眼于未來發展的奮斗目標,適應時代變化、引領時展的一種精神力量。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客觀事物總是要存在于一定的時空中。在社會生活中,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時”,就具體表現為歷史發展所處的不同的大的階段——時代。而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關鍵正在于對“時”的正確把握。
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徹底糾正了“左”的錯誤,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針對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出現的復雜局面,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地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動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創造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嶄新局面。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國際社會發展的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闊步前進。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任何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必然是能夠充分反映時代脈搏、體現時代精神,適應和引導時代潮流的積極成果。我們對時代的把握越準確,越能夠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具體的歷史時代、歷史任務相結合,我們的事業就越發展。弘揚時代精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必然要求。
二、弘揚時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的不竭源泉
弘揚時代精神的實質是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改革創新,這對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關乎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命題。面對時展變化對黨提出的新要求,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我們就會落伍,我們黨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這是其他一些國家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慘痛教訓的深刻總結。從這一意義上講,敏銳地把握時代的發展變化,正確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勇于承擔歷史使命,是我們黨永葆生機和活力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正是我們黨領導的全面深刻的社會主義改革,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國內改革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使我國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并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分配制度。對外開放日趨擴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已經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所有這些成就,都是我們黨堅持改革創新,敏銳把握時代局勢的勝利成果。
作為一個領導著13億多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共產黨,面對發展變化如此迅猛的世界及國內形勢,必須有新的應對、新的思路,順應時展的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謀求盡可能長久的國際和平環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搶占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只有堅持改革創新、弘揚時代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在激蕩的國際風云變幻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謀求最大利益,使社會主義事業在時代風云變幻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弘揚時代精神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勇于創新的民族。還在公元前3000多年,甲骨文的發明和使用,標志著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中最先走入了文明史的行列。2000多年前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展現了華夏先祖巧奪天工的奇思妙想。而以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和造紙術為代表的四大發明,更是成為對世界文明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偉大創造。只是到了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者的極度腐敗和無能,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閉關鎖國、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成為晚清的社會痼疾。而中國也在這個時期大大地落后于世界了。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從根本上掃清了束縛中國進步的藩籬,為重新煥發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開辟了道路。l9**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鄧小平帶領全黨沖破了“左”的思想束縛,號召全黨“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制定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以及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僅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也是時代精神的靈魂。近30年我國改革的實踐充分證明,全面改革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重要談話,是全面改革進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學總結。他提出的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關于以“三個有利于標準”作為評價改革開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關于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等一系列新的論述,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實踐的重大創新,都是對時展特征和發展要求的正確把握,是弘揚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我們進行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時代的客觀發展對我們提出的一個創新性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現代市場經濟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形態,必然要求實行充分的對外開放,唯此才能有效地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使國內的統一市場與世界市場相連通。只有通過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形成的世界資本市場,才能實現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盡快提高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也只有在國內改革中,大膽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改革。
21世紀初,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創新主導發展的新階段。在當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背景下,我們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農業人口仍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工業化進程尚未徹底完成轉向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從以“引進來”為重點的開放戰略轉向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各種落后的條條框框和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開拓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實踐的新天地。為此,黨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四、弘揚時代精神是在全社會真正形成尊重創造、尊重群眾、鼓勵創新風尚的客觀需要
理論創新的源泉在實踐,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本身就是不斷豐富發展變化的。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認真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經驗,概括人民群眾在實踐中的新創造,并把這些經驗和創造上升到理論高度,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和新的論斷,從而推動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前進,都迫切要求我們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19**年,《光明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拉開了全國性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帷幕。同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率先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勇敢實踐,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新的一頁?!梢哉f,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重要關頭,正是我們黨堅決地依靠人民群眾,善于從群眾的實踐創造中總結經驗,升華理論,領導全國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戰勝各種風險考驗,才譜寫出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時代贊歌,賦予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了偉大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等。這是每一個具體的歷史時代所鑄就的時代精神的體現。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進一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使全民族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創造、尊重群眾、鼓勵創新的時代風尚。
弘揚時代精神,就是要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和銳意改革、勇于創新的精神成為全社會都倡導、推崇、遵循、踐履的重要價值觀。在當今改革發展關鍵階段,我們弘揚時代精神,所要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所要樹立的共同理想,是既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又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既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又汲取社會主義時代精華的價值原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始終都要努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既要發揚光大民族的一切優良傳統,又要審時度勢、不斷地改革創新,把由此激發的人民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作用于我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使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勃勃生機,這樣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