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23:35: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家知識產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家知識產權

民族國家主權權利與知識產權透析

摘要: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信息交流方式的變革,帶動了智力勞動成果物化形式的跨國界流通。根據一個民族國家法律取得的知識產權并不當然獲得另一民族國家的法律保護。知識產權嚴格的地域性特征源自民族國家的主權權利。國家主權的過度強調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知識產權的跨國保護。一國對知識產權客體的屬地管轄權與另一國對知識產權持有人的屬人管轄權,或者相反,彼此沖突,長期爭斗,必然耗損有限的國際公共資源。讓渡管轄權,協調管轄權的沖突必將實現知識產權跨國保護的宏大目標。

關鍵詞:民族國家;主權權利;知識產權;跨國保護

經濟全球化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積極的變化,使得原本在民族藩籬隔閡下的主權國家緊密聯系,使散居各地的人們建立起彼此互通有無的“地球村”。全球化引起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信息的瞬時傳播便利創新思想的相互借鑒,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仿制”、“貼牌”、“冒牌”甚至“抄襲”現象的泛濫。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社會若要合作保護知識產權必然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

經濟全球化給知識產權帶來的巨大變化隨處可見。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產權法伴隨經濟基礎的變化而呈現嬗變之勢。國際社會雖然缺乏國內那樣有組織的政府,缺乏對所有民族國家行使權威的超國家組織,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際社會是有法律秩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國際法律體系是一個松散的、碎片化的規則集合體,不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拓展,知識產權國際統一法運動不斷升級、政府間國際組織的相關立法運動正深入到國內立法活動的傳統領域。從知識產權的產生、效力到權利的期限,從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到超地域性、從知識產權的私權性、壟斷性到公益性、社會化,從純粹的私有財產權到與人類生命健康權的關聯關系,等等,凡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都存在知識產權國際統一立法的痕跡。國際知識產權法軟性約束的形象正在被改觀。需要指出的是,傳統知識產權立法無法化解的三對矛盾:知識產權的地域性與普遍保護的需要、各民族國家知識產權立法的歧異與知識產權的有效性、屬地管轄權與屬人管轄權形成的主權沖突,均仍困擾著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保護事業,其中以主權為最大桎梏。

一、屬地管轄權與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具有嚴格的地域性。根據一國法律創設的專利權、商標權與著作權并不當然在其他主權者領土上被承認為權利。這是主權在知識產權領域最常見的注解。主權原本是一個國家政治學概念。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一書中對主權的來源——公意——進行解說后,寫道:“主權既然不外是公意的運用,所以就永遠不能轉讓;并且主權者既然不過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自己;權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卻不可以轉移”。由此,我們將主權的特性之一概括為“主權不可轉讓”。在盧梭的著作里主權是對政府與人民關系的詮釋,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國際法上,主權是一個法律術語,是對并列存在的國家人格的高度抽象。所以,在國際法學者眼里主權對內是最高的、對外則是獨立的。在一國之內,主權所及之處,沒有較之更高的權威。主權對內、對外的兩個方面中,以對內的向度為我們考察的基礎。對于他國的知識產權在內國是否應當給予保護,需要求助于屬地管轄權。

查看全文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意見

為了更好地貫徹《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結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地方知識產權法規、政策

知識產權制度是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的基本制度。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為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進一步完善地方知識產權法規體系。加快地方有關知識產權立法進程,提高立法質量。及時修訂《*市專利保護條例》、《*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等地方法規,適時將有關著名商標保護、著作權保護、職務發明條例等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地方立法列入*的立法計劃,加強知識產權立法的銜接配套,增強法規、規章的可操作性。

(二)不斷強化知識產權政策導向。政府主管部門要根據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專項等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政策,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要以能夠合法產業化為基本前提,以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為追求目標,以形成技術標準為努力方向,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要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和競爭優勢,將其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完善知識產權領域相關政策與措施。制定并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推動育種創新成果轉化為植物新品種權、地理標志。研究加強傳統醫藥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和管理的辦法。鼓勵企業傳承、創新、發展、保護傳統工藝、傳統技藝。加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保護,促進民間文藝發展。完善遺傳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制度,防止遺傳資源流失和無序利用。進一步完善鼓勵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的有效利用,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

查看全文

國家知識產權試點方案

20**年12月28日,**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為切實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工作的要求,使以專利、商標、版權為主的知識產權戰略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試點城市批復意見,結合**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按照國家、自治區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部署,重點圍繞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以及履行WTO有關知識產權協議的要求,加強對全市知識產權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宏觀管理,通過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技術創新的全過程,提高知識產權管理、運用和保護能力,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知識產權宣傳為先導,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知識產權管理為基礎,體系建設為保障,促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為重點,全面推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機制和環境建設。

三、試點目標

查看全文

國家知識產權局面試題

1.自我介紹。 2.為何考這個職位?

3.“活到老學到老”如何理解?

4.聽別人說有好朋友背后說你壞話,咋辦?

5.WTO加入后,對我國產生什么影響?對個人又有何影響?

6.組織一次活動:外事旅游團來考察,如何接待?如何活動?

7.談談你個人的優缺點。

查看全文

市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和建設海峽西岸創新型省會中心城市的需要,在試點城市工作基礎上,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目標,以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能力為核心,以加強政府知識產權管理職能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導向,優化制度資源、發揮市場作用、促進誠信競爭,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省會中心城市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確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在我市建設海峽西岸創新型省會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加強政府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構建完善、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協調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進一步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圍繞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知識產權的產業化進程,著力培育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執法協作機制,增強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促進我市的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近兩年的具體目標

查看全文

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和建設海峽西岸創新型省會中心城市的需要,在試點城市工作基礎上,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為目標,以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能力為核心,以加強政府知識產權管理職能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導向,優化制度資源、發揮市場作用、促進誠信競爭,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省會中心城市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確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在我市建設海峽西岸創新型省會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加強政府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構建完善、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協調機制;積極引導、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進一步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圍繞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知識產權的產業化進程,著力培育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執法協作機制,增強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促進我市的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實現。

(二)近兩年的具體目標

查看全文

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區域創新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國內外知識產權戰略情況的介紹,重點闡述了民族自治區域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對促進地區發展和創新的重大意義,并提出了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確立的基本定位建議。

一、國內外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現狀

(一)國外知識產權戰略確立情況。知識產權戰略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時所必須實施的發展戰略,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知識產權競爭將逐步成為國家之間的主要競爭。美國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相應的知識產權改革,制定法律,重新界定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和利益分配,包括知識產權的實施者和推動者及管理者的權益。在對外方面,謀求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推動《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簽署。日本于2002年提出了“知識產權立國”的口號,通過了知識產權基本法,并在內閣成立了知識產權本部。同時,近年來英國、加拿大、印度、希臘等國也紛紛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創新,如英國采取措施不斷完善和發展知識產權體系,鼓勵創新,推動技術轉化;加拿大的知識產權政策突出兩方面特點:一方面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總之,從國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情況以及各國所采取的具體措施來看,各國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并因此而推動了知識產權發揮對本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國內知識產權戰略確立現狀。我國關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是從2005年7月開始的,國務院為此專門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領導小組,在全國各地進行了詳細的調研。目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內容包括20項專題和1個綱要,即“20+1”戰略,20個專題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以及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等。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于2008年4月正式。在國家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之際,國內各地如上海、福州、江蘇、西安等地也都開始啟動實施了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措施,如福州市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開始啟動知識產權實施和產業化基地項目;上海2004年9月《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激發創新活力。同時,有學者還對統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與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促進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實現國家和地方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

(三)趨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最終確立和實施必然帶動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和實施,這樣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確立背景下的不同地區特色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及地方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必然成為此類課題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有助于挖掘并發揮不同區域的特色和優勢。如青海出臺的實施綱要即以發揮特色優勢為基點。

查看全文

我國知識產權的立法研究論文

摘要: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知識產權權利不斷擴張,TRIPS協議對知識產權的擴張進行了合法化,并要求成員必須遵循協議,發展中國家只有制定合理的知識產權立法策略才能更好維護自身利益。以TRIPS協議為視角,對我國知識產權法修訂進行評析,提出在知識產權立法上應以國家利益最大化為策略,制定知識產權戰略以維護我國利益。

關鍵詞:TRIPS協議;知識產權;立法策略

1知識經濟的時代特點

知識經濟是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要素的智力經濟,它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傳播、使用為基礎,以創造性的人力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是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從經濟運行來看,知識經濟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為內容,以信息和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以信息通信產業為依托,以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要特征,以創新為核心內容。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導因素,在社會財富中,技術成果的比例越來越大,知識和技術成為知識經濟的主導力量,國家的競爭逐漸演化為技術創新的競爭,知識產權立國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發展戰略。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有著天然的聯系,發達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斷推動知識產權權利的擴張,在世界范圍內利用知識產權擴張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仍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在規范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談判中,由于力量的非均衡性,使得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更多的是考慮發達國家的利益,而較少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沒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相對落后的科技和經濟狀況。知識產權國際談判的結果是把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納入WTO體系中形成TRIPS協議,使知識產權擴張得到了合法化,可以說,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范是舊國際經濟秩序的延伸。

2TRIPS協議的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企業境外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境外知識產權國際知識產權規則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企業國內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但我國有關企業境外知識產權的應用與保護制度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國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政府應該加強境外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教育及完善立法,企業應該在靈活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的同時積極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作為知識經濟發展內在動力的知識產權的應用與保護.逐漸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由于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的日漸完備.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國內應用與保護已無太大問題.但企業對于其境外知識產權的應用與保護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已成為我國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和能否在國外長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一、境外企業知識產權應用與保護

知識產權的應用與保護水平關乎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關乎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空間.因此.世界各國紛紛通過各種手段保護本國知識產權.以求本周知識產權能夠得到充分應用與妥善保護

(一)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規則與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知識產權的正確認識研究論文

[摘要]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需以工具主義的哲學觀為指導,堅持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應用、保護等方面的主導地位,并應注意發揮我國在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傳統文藝表達形式方面的比較優勢。

[關鍵詞]知識產權戰略;工具主義;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傳統文藝表達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經濟交流,知識產權問題日益凸顯其重要性。上至政府層面,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與我國的元首會晤中,知識產權保護總是備受關注的議題。下至企業層面,以3C和6C專利聯盟向DVD生產商征收專利使用費為代表,我國企業在國際知識產權競爭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為應對后TRIPS時代的知識產權格局,我國政府審時度勢,啟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訂工作。本文就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提出幾點意見,供政府和學界參考。

一、以工具主義的知識產權觀為指導

制定知識產權戰略,首先應對知識產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有自然法權和工具主義兩種不同的哲學觀。自然法權的法哲學模式,承襲法哲學家關于一般財產權的論述,從勞動或人格的角度立論,論證知識產權倫理上的正當理據。其要旨在于確立知識產權的自然權利地位,認為知識產權合乎自然理性,具有不可剝奪的屬性。依照這種觀點,知識產權即是一種倫理上的善,其正當性具有先驗的品格,具有某種天賦人權的特征。而工具主義的知識產權觀,認為知識產權是一種國家政策工具,其價值視是否有利于國家利益或階層利益而定。如果知識產權制度能增進社會福利,實現特定的功利目標,則為善的法律制度,具有正當性;否則,就是“惡法”。換言之,制定知識產權政策,應完全以自己的國家利益或階層利益為導向。

在國際知識產權談判中,西方發達國家總是強調知識產權的勞動價值屬性或人格關聯性,有意無意地推廣自然法權的知識產權觀念。如微軟,為保障自己的知識產權利益,以“知識產權海盜”比喻一些侵權行為,在倫理上丑化發展中國家形象。這就迫使發展中國家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護其既有優勢的知識產權,維護其國家或產業集團的經濟利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