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利用問題的申論標準表述
時間:2022-03-17 02:25:00
導語:外資利用問題的申論標準表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用外資”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6508億美元,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近200個,世界500強企業約470家在華投資,外商投資設立的各類研發機構超過750個。據聯合國貿發會議調查,我國仍是對跨國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吸收外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彌補了我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促進了國內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培養了大批人才,增加了國家稅收,加速了對外貿易發展,提高了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吸收外資,促進了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和法律體系的建設。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是我們始終堅持的基本方針。
“利用外資”面臨的問題:
應當看到,當前吸收外資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外資仍然集中在制造業領域,服務業吸引外資的比重較低;外資集中在中低檔加工制造環節,研發特別是原創性的研發投入較少;部分外商投資于高消耗和污染性的項目,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外商投資區域布局不平衡。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占全部外資額的比重僅為13%,東部沿海地區仍是我國吸收外資的主要地區,如不能有效改變這一狀況,將有可能加大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
三、一些地區在招商引資方面仍存在重規模、輕質量的情況。將吸引外資和GDP增長一同作為政績考核指標層層下達,在吸收外資方面有一定盲目性,也存在區域間惡性競爭、不計成本招商、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濫用優惠政策等現象,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如何“有效利用外資”:
一、合理引導外資投向,優化產業結構。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研發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外商投資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引進核心技術,擴大技術溢出效應。要嚴格限制外商投資高耗能、高污染和對資源環境影響大的產業以及房地產產業。
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積極穩妥地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引導外資投向附加值高的金融、物流、信息技術、軟件及技術研發等現代服務業。抓住國際服務外包發展機遇,進一步完善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加速培育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務外包企業。鼓勵跨國公司將我國作為其服務外包業務的重要承接地。
三、改善外商投資區域分布,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落實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的各項政策,適度放寬中西部地區外資準入條件,繼續辦好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部分欠發達地區的投資促進援助工作,在信息交流、項目推介、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東中西北部加強協作,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機制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深化沿邊開放政策。
四、進一步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創新優勢。繼續發揮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新形勢下的龍頭示范作用,促使開發區逐步從生產制造向研究開發、現代流通等領域拓展,引導和鼓勵開發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再形成若干外資密集、內外結合、帶動力強的經濟增長帶。
五、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從全球范圍的國際直接投資看,以并購方式投資的所占規模超過70%,在我國吸收外資中,跨國并購所占的比例約占5%左右,外商直接投資仍然是我國吸引外資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要適應全球跨國并購加快發展的趨勢,抓住跨國并購給我國承接產業轉移和創新吸收外資方式帶來的機遇加快發展;同時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監管,鼓勵公平競爭,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健康發展,防范壟斷并購,保持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六、規范招商引資行為,改善外商綜合投資環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目前審批事項過多、程序復雜、服務不完善,仍然是影響吸收外資環境的主要問題。因此,要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資促進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行業組織、金融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創新投資促進方式,實現投資促進工作制度化、機制化。一些地方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層層分解下達指標的做法,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必須切實加以糾正。
七、強化外商投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實現企業、社會、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宣傳,提升社會責任意識,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加強外商投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倡導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依法經營、加強環境保護、提高技術轉讓水平、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外商投資企業的積極作用。
- 上一篇:知識產權保護的申論標準表述
- 下一篇:食品安全問題的申論標準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