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教練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2 18:0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私人教練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私人教練培訓總結

篇1

摘 要 在過去的十余年間,私人教練培訓市場迅速崛起,曾一度成火爆之勢,至今這一市場仍然非常活躍[1]。精英林(北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EPTC)創辦于2010年,至今已有五年時間。本文主要通過此公司培訓學員數量的變化、開辦課程數量的變化兩個方面來研究其公司的發展規模演變。通過此研究反映我國私人教練培訓市場的發展現狀,總結近五年來休閑體育健身消費的演變趨勢。

關鍵詞 私人健身教練服務 培訓市場 發展

一、EPTC課程介紹

課程設置和教材是私人教練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通過對44家培訓機構的調查中發現,每期私人教練的培訓時間一般在3到7天左右,最多的10天,最少的僅僅2天。課時數一般在20-60課時(按課時40min計算)之間,略相當于高校一學期一門課程的課時量,不同的就是高昂的培訓費、集中時間段的學習和籠統的了解[1]。EPTC現階段主要以急速瘦身、私教銷售、運動康復三種課程為主,進行以預備導師培訓、國職注冊培訓課程為輔的發展道路。

(一)EPTC快速瘦身課程

急速瘦身課程以成功案例為基礎,將130套運動計劃讓教練掌握減肥的來龍去脈、關鍵點以及如何突破減肥平臺期。急速瘦身目的:減脂、減重、局部塑身、產后恢復。

(二)EPTC私教銷售課程

私教銷售課程將最前沿的實效的私教技術、私教營銷推廣策略、私教銷售成交技能,有機的三合一組合,讓每一位教練突破固有的阻礙消失局限,成為真正專業與營銷技能兼備的精英教練。課程主要內容:1.成功的銷售模式離不開一套完美的鋪墊過程成交引導。2.精準挖掘客戶需求建立與客戶關系。3.把握當前最實效的體測技能。4.將關注點的擴大并進行成功的體驗式銷售。

(三)EPTC運動康復課程

運動康復課程是健身行業顛覆性的技術改革,一切從評估開始,深入功能解剖、關節結構、肌肉功能、癥狀表現,通過課程中實用的動作,從根本上解決因肌肉失衡引起的疼痛,讓你成為行業中的精英。熟練掌握超過200個多平面的訓練動作,解決疼痛的根本問題。

二、EPTC發展規模的演變

(一)培訓學員數量的變化分析

EPTC由2011年的一年281個學員到2015年的一年5150個學員,其培訓學員的數量有了顯著上升,充分證明了公司在5年時間里發展規模有了明顯的擴大。經統計,2011年總培訓學員人數為281人,2012年總培訓學員人數為626人,2013年總培訓人數為1360人,2014年總培訓人數為991人,2015年總培訓人數為5150人。由數據可見,除2014年外,培訓學員數量每年都有顯著增加。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私人教練培訓認證市場呈現出目前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市場表現。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正是市場的特征。雖然說量的積累可以形成質的改變,但學員人數的不斷增加對EPTC的課堂質量、導師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開辦課程數量的變化分析

截止到2015年末,極速瘦身課程開辦3年,私教銷售課程開辦4年,運動康復課程開辦五年,本文對三項課程開辦數量進行了整理統計,如表1。

由于每次課程將于全國各地進行授課,以滿足不同地區學員的便利。課程開辦數量的多少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EPTC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無論在哪一個行業,企業間的競爭,最終都可歸結為人才的競爭。優秀的人力資源是健身企業的發展根本,特別是技術型人才永遠都是企業人力架構的核心,并成為組織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

三、結論與建議

(一)高校體育專業開設私人教練課程

從專業特征上看,私人教練所應當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比較貼近于高等學校的體育專業,事實也是如此。因此,作為高等學校,應當盡快開設“私人教練課程”,一方面,通過課程教授學生服務、溝通的技巧,使其適應社會所需,滿足社會對私人教練的需求。

(二)以國家行政力量強制認證私人教練

經濟學家曼昆認為,當市場出現混亂的時候,政府必須要對市場進行干預,以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目前,面對混亂的私人教練培訓市場,國家行政力量當出面進行干預,以強制力保障市場的健康運行。因此,我們認為,國家應當盡快出臺相關制度,以行政強制力規范健身私人教練的培訓市場。

參考文獻:

[1] 趙.我國健身私人教練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14(02):57-61.

[2] 陳雪娟,牛小洪.我國健身市場人才需求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04):80-84.

[3] 董嘉嘉.武漢市健身俱樂部私人健身教練職業的現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 方靜靜.開封市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現狀的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0):186,188.

[5] 王剛軍,張葉紅,張永明.珠三角私人健身教練員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65-66,69.

[6] 趙媛媛,張澤山.鄭州市健身俱樂部私教從業人員的發展現狀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19:152-153.

篇2

摘 要 目前,健身俱樂部在我國仍然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很迅速,有關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研究已經成為當前體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高校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對我國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為進一步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出一份力,也可以就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形式為廣大人民群眾作指導。健身俱樂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文娛活動,使自身成為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有效形式,并使體育健身俱樂部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關鍵詞 健身俱樂部 經營模式

健身俱樂部是由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政府財政撥款舉辦的,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增進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基層體育組織。按名稱可分為三類:健身會所、健身中心和健身俱樂部,是專門提供體育健身活動和健身服務的場所。目前,體育健身俱樂部主要提供的消費方式分為會員制消費、各種培訓課程和普通的日費消費。會員制是健身俱樂部提供的一種主要服務方式,它是通過引導健身消費者進行長期的健身消費,而為俱樂部的發展提供保證的一種普遍的營銷方式。

一、健身俱樂部的性質

目前,大眾商業性體育健身機構主要包括:健身房、健身俱樂部、瑜伽館、普拉提館、女子形體館、游泳館、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場等。其中,在發展規模和數量上,一般將提供綜合的健身俱樂部置于體育健身市場的主體核心位置。健身俱樂部屬于體育健身產業,是以經營性、服務性為主要特點,面向大眾提供業余體育鍛煉場所的私營服務企業。

二、健身俱樂部的基本特征

目前,有學者將健身房定義為:設有集體健身場地、負重和有氧健身器械設備以及健身指導人員,并向消費者提供有氧健身健美服務的體育場所。

小型健身俱樂部的特點主要面向中低收人人群,投資規模約50-100萬元,普通裝修;主要包括器械區和健身操房兩大部分,并配有免費飲水機、集體更衣室和淋浴室;目標會員數800-1500人,以銷售健身年卡為主;健身器械較健身房齊全,一般在前臺收銀區有運動服飾與營養補劑銷售;有1-2名健身卡推銷員和2-3名專職教練為會員提供免費的健身指導或收費私教課程;面向女性開設以有氧健身操為代表的團體鍛煉課程。

中型健身俱樂部的特點: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人群,如:教師、公務員、白領等,投資規模約500-1000萬元,中檔裝修;包括力量訓練區、有氧訓練區、有氧操房、動感單車室、水吧休息區、更衣間與浴室;目標會員數2000-4000人,健身器械更為全面,在水吧有運動服飾、運動飲品與營養補劑銷售;有專門負責健身卡銷售的會籍顧問,巡場教練以及私人教練;主要面向女性開設的團體鍛煉課程的種類也更加豐富。

三、個人觀點

當今社會行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健身房的管理理念必須與時俱進,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服務,要想長久立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明確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

健身俱樂部在市場定位之前有必要根據市場上健身消費者的需要、消費習慣和行為等,把整個健身俱樂部市場細分為不同部分。同時,還應對將要進入的一個或多個目標市場進行選擇。目標市場應具備一定的可測量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也應是該俱樂部自身經營實力、規模及服務檔次可以勝任的。

(二)規范教練指導人員管理

要對私教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須首先具備體育健身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力。具體體現在私教工作中,針對不同顧客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和健身目的,通過對身體各項指標的測試與分析,制訂專門的健身運動計劃、飲食營養方案,以及在各個階段對健身訓練方法的調整等涉及多種學科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力,只有專業的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才能具備健身教練職業所要求的專業資質能力,健身教練也無疑會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極佳就業選擇。

(三)質量優先,培育穩定市場

健身行業沒有必要盲目追求擴大化和大眾化,而應從基本的市場培育做起,把好質量關。善于利用社會效益降低服務成本,比如:通過推行大范圍的教育培訓計劃,引導全民的健康消費觀念更新,可以給客戶提供免費的健康教育講座,宣傳健身、運動、娛樂、醫療、減肥等方面的知識和方法,結合本模式的特點和服務進行宣傳,積極引導客戶進行消費;最后還可通過網絡的方式推向大眾,可以有效地利用較少的資金迅速擴大服務規模,同時保持核心競爭力。

四、總結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繁忙而高強度的工作使人們對于健康的渴求日益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健身俱樂部行業的巨大的市場,但這些俱樂部中,到底誰能做出成績而獲取成功,恐怕要看誰最善于把握健身俱樂部行業的脈搏了。當前我國健身俱樂部的發展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管理模式還有待完善,但發展潛力巨大,有廣闊的市場。對我國的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進行探討,可以看出我國的健身俱樂部無論是從社會需求還自身發展上都是擁有其特點和優勢的。

參考文獻:

[1] 陳裴裴.江蘇省健身俱樂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

[2] 卓志偉.對我國健身俱樂部管理狀況及未來管理模式的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4).

[3] 陳金鰲,相建華.我國大眾商業性體育健身俱樂部特征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3).

篇3

【關鍵詞】 電子競技; 現狀;未來發展策略

電子競技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長期以來被人詬病。大多數人認為參與電子競技等同于“玩游戲”,是喪志的表現。然而在輿論的誤解和嘲諷之下,2003年,中國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2004年,第一屆中國電子競技運動會(簡稱CEG)正式;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引入電子競技為正式比賽項目;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整合現有的體育項目,將電子競技重新定義為第78號體育運動。[1]時至今日,仍有大多數人對電子競技不理解甚至抵觸,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剖析電子競技在我國的現狀和未來發展策略。

一、電子競技的概念及類型

電子競技從根源上講就是電子游戲,它是一種以競技類電子游戲為基礎、通過電子設備(電腦)及網絡信息技術創造的虛擬平臺、在統一的比賽規則下公平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性電子游戲比賽。[2]它是電子游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活動,這種比賽腦力勞動遠高于體力勞動,因此對競技選手的要求也非常高,并不是人們單純理解的“打游戲”。它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一樣,也是一種高強度的對抗性比賽項目,具有專門的各類比賽項目、專業的運動員、不同等級的各級賽事、統一的比賽規則。對電子競技運動員來說,它具備傳統體育項目的各個環節,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平時的訓練中不斷學習、對抗演練、總結經驗等,最終通過正式比賽呈現自己的技術水平和比賽結果。

電子競技基本分為兩種,對戰型和休閑型。對戰型主要是指通過對戰并贏得比賽為目的電子競技活動,它一般都有專業的運動員、正規的比賽團隊(戰隊)和專門的賽事,目前開展比較廣泛的有:魔獸爭霸、DOTA、DOTA2、英雄聯盟、星際爭霸、反恐精英、CF、雷神之錘、帝國時代等,這些都是電子競技的典型代表,它需要運動員長期的刻苦訓練、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良好的應戰心態,代表自身所在團隊參加競技比賽,以贏得比賽勝利為唯一目標;休閑類主要是以休閑放松為目的的電子競技活動,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大眾化。例如:中國象棋、四國軍棋、網絡圍棋、麻將、橋牌、連連看、斗地主、消消樂、拖拉機等,這些屬于電子競技,但其“競技”性不強,不需要非常專業的技術水平,主要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余的娛樂性消遣。

二、電子競技的基本特征

1、競技性

所謂競技,其實是技術的競賽,電子競技雖說是游戲,但屬于體育比賽,和傳統體育比賽項目一樣具有明顯的競技性。它有單人對抗型、多人對抗型和人機對抗型三種基本的方式。電子競技運動項目有統一的比賽規則,并且在相同的規則要求下,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然而但凡競技,它的性質、過程和結果是充滿激情和挑戰,是非常殘酷的,勝敗皆取決于運動員的自身素質、能力和臨場應戰心態,它對運動員的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人認為電子競技是一場虛擬的戰爭,運動員就是戰爭指揮官,憑借自己膽識和閱歷,運用獨特的技術能力去指揮千軍萬馬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最終贏得這場戰役,取得比賽勝利。

2、益智性

電子競技是通過電腦和網絡平臺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主要體現在奮發拼搏、健康益智,培養與人和諧合作能力,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個人才華,激發自身潛能。[3]電子競技雖然是游戲,但能以游戲為載體,通過體育運動項目開展,能開發參與者的思維模式、激發其潛在的智商,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自制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和頑強的意志力,培養其大局觀和團隊協作精神。[4]電子競技成為一種媒介,能不斷開發參與者智力,展示體育精神,傳承體育文化。

3、廣泛性

電子競技運動相對傳統體育競技項目有四點優勢:一是電子競技對參與者的各項基本身體條件要求不高,對年齡、性別等沒有太大的限制,它偏向于腦力勞動,強調游戲平臺上的智力對抗,此優勢決定了基本上各類人群都能參與這項運動;二是電子競技運動屬于電子游戲,是在虛擬的網絡平臺上進行的,因此它不受場地、環境、天氣、氣候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只要有符合游戲運行需求的電子設備(電腦)和網絡平臺就可以進行;三是電子競技種類繁多,性質各異,且每個人選擇電子競技的初衷不同,有人為娛樂而戰,有人為贏得比賽而戰、有人純粹為打發時間。四是電子競技具有趣味性,適合不同的人依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它,為參賽做準備。這些優勢決定了電子競技運動可以很容易的在大眾之間開展和流行,因此電子競技具有廣泛性。

三、電子競技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而言,我國的電子競技運動起步較晚,其發展過程基本上可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1996-1997年間,亞洲爆發大規模經濟危機并迅速波及全世界,各國娛樂產業紛紛因資金產生斷鏈而引發停業,直接或間接導致了許多失業人員。迫不得已的待業者們有的為生存、有的為打發時間,相繼參與到電子游戲中來。同時期,星際爭霸、魔獸爭霸、雷神之錘、反恐精英等比較經典的幾大電子游戲項目相繼引入了中國,由于這些電子游戲制作成本低、容易上手且玩起來基本是免費的,于是迅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眼球,很多人積極的參與此類游戲,為電子競技在我國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緩慢發展階段。自我國引入電子競技以來,由于比較新穎而不盡為人知,況且當時的參與者基本都是青少年,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都是網吧里蓬頭垢面瘋狂玩游戲的墮落少年形象,因此電子競技就被社會誤解了,認為打游戲就是不思進取、喪志的表現,注定了電子競技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道路崎嶇不平。雖然出師不利,但畢竟這項運動有獨特的魅力,還是瘋狂的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注意力,甚至有部分媒體開始對其進行宣傳和運作,使這項運動沒有在我國夭折,而是緩慢發展著。然而2004年,我國廣電總局了對網游類電視節目的封殺令,中央電視臺《電子競技世界》欄目被迫停播,致使我國剛剛發展起來的電子競技產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它的發展隨之陷入歷史性低谷。但與此同時,國外電子競技產業蓬勃發展帶來的一系列輝煌成就逐漸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被我國慢慢發現并接受,于是政府逐步放開了對電子競技相應的監管與審查門檻,使電子競技產業重新獲得光明。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積累,直到2009年我國電子競技才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興建專業的比賽場館;組建國內最大的電子競技網絡平臺;籌辦國內首個電子競技聯賽;將一些主流網絡游戲項目逐漸納入電子競技運動,于是電子競技運動的信任度不斷提高,整體發展規模擴大化。國內逐漸出現了一些正規的、實力強勁的電子競技戰隊,他們或多或少的參加國內外的各項大型賽事,并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例如:2004年,孟陽在Fatal1ty長城DOOM3挑戰賽中奪冠,贏得100萬人民幣的獎金;2005年,李曉峰獲得WCG(World Cyber Games)魔獸爭霸世界冠軍,wNv戰隊獲得WEG(World E-sports Games)第三賽季中國第一個CS世界冠軍;2006年,李曉峰蟬聯WCG魔獸爭霸世界冠軍;2009年,WCG世界總決賽在中國成都舉辦,中國選手王詡文與陸維梁會師魔獸爭霸決賽,這是WCG世界史上第一次出現同一國家選手相聚決賽的情況。

第三階段:蓬勃發展階段。2010年,北京建成國內首個電子競技中心,它擁有國內最大的電子競技平臺、最先進的電子競技場館,創辦了國內首個電子競技聯賽。同時全國各地一些主流城市也相繼建立了電子競技基地,出現了眾多的電子競技團隊,于是電子競技運動在我國逐漸職業化。隨著互聯網媒體及數字電視的廣泛傳播,電子競技運動得以更全面的推廣和被大家認知,成為了一種以體育競技為基礎的職業。2011年,央視《體育人間》針對電子競技運動播放了特別節目,Navi戰隊勇奪DOTA2第一屆國際邀請賽冠軍,獲得獎金100萬美元;2012年,電子競技被提名為2020年奧運會比賽項目。DOTA2第二屆國際邀請賽上,IG輕松奪冠并獲得100萬美元獎金。WCG2012魔獸爭霸項目,中國戰隊包攬前三。WE戰隊在IPL5比賽里獲得中國第一個英雄聯盟世界冠軍。2013年,國家體育總局決定成立一支由17人組成的電子競技國家隊,出戰第四屆亞洲室內和武道運動會;2014年,我國Newbee戰隊奪得DOTA2第四屆國際邀請賽冠軍并獲得了500萬美元(約合3100萬人民幣)的高額獎金。于是國內的沸騰和驕傲,引發更多的人爭先恐后的加入了這一職業。知名的媒體積極踴躍的宣傳這一運動。甚至有個人或財團直接出資支持并組建相應的職業化團隊。短短四年時間,電子競技運動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也相繼帶動了與此相關的電子產品、電子競技平臺、大型賽事、媒體廣告業及電子競技商業公司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條系統化的產業鏈,更加全面、系統化的推動了電子競技運動在我國的可持續化發展。

四、我國電子競技的現狀剖析

時至今日,我國電子競技運動已形成了可觀的規模,且已取得相關成果并在國內已經站住了腳跟,但目前我國電子競技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電子競技尚未立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電子競技是最近幾年才流行并發展起來的,目前尚未立法,使很多比賽問題無法得到法律保護,僅是依靠目前電子競技自帶的游戲規則和參與者之間的私人感情來支撐,致使電子競技行業里混亂不堪,各種不良情況時有發生,大都以“利益”為重。無利可圖時便無人操心、無人管理,影響很多比賽的良性發展;當有利可圖的時候卻為一點私利拼個你死我活,不顧情面和規則。例如:目前很多戰隊所在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對運動員要求苛刻,經常克扣工資和獎金,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操縱比賽,制約運動員正常水平的發揮,導致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離職;有些俱樂部指揮戰隊參賽完全是看此項比賽最終獎金的多少,對于一些技術含量高但獎金少的賽事,根本不考慮給戰隊通過實戰鍛煉自己的機會而選擇棄賽,嚴重影響了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尚有大部分電子競技運動員為了生存得不到保障而不得不選擇替人打比賽或直接參加地下黑比賽。各種不良現象都說明了電子競技行業急需立法而得到有效的保護,否則后患無窮。

2、缺乏專業的培訓機制

由于社會上尚無專業的電子競技培訓機構,很多人參與這項運動,只是基于自己的喜好或高額獎金的誘惑。平時跟電腦對抗演練或找人對抗演練,感覺練的差不多了就找戰隊申請加入,這樣的過程比較艱辛曲折且提高速度極慢,效率不高。更有甚者放棄上學的機會而按著別人的方法獨自鍛煉,但最終卻是邯鄲學步,一事無成。因此,沒有專業的培訓機制進行教育教導,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容易走上彎路甚至影響終身,無法挽回。

3、電子競技相關的配套性產業不完善

俗話說:“一根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同理,電子競技亦是如此。想要發展壯大,必須依靠與此相關的配套性產業。例如:優秀的管理團隊、穩定的運營資金來源、良好的媒介宣傳途徑、高效的電子競技硬、軟件產品、舒適實用的比賽場館等。由于這些產業目前很不完善且可靠性不高,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電子競技產業化的發展,致使該項運動僅是停留在“打游戲”的技術性階段。

4、缺乏國家統一組織的正規賽事

現階段國外對于電子競技運動組織的賽事頗多,使很多公民都已熟悉并接受,尤其是韓國,已經形成了非常龐大的電子競技產業鏈,每年都有很多國家組織的正規比賽。但我國統一組織的大型正規比賽卻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運動員僅能隨戰隊參加一些社會上非常有限的有償性電子競技比賽項目,平時只能隊內訓練或通過網絡找其他隊伍進行對抗演練,這樣不利于戰隊之間溝通交流,缺乏實戰經驗,幾乎是閉門造車,直到最終參賽時才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未能取得比賽勝利。很多戰隊也因此而解散甚至主力隊員被解雇,導致電子競技本身的核心技術也隨之流失,不能很好的傳承下去。

五、我國電子競技未來發展的對策

電子競技在國外已經迅速發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鑒于目前的形勢,提出電子競技在我國未來發展策略。

1、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使電子競技職業化

電子競技已逐漸由業余轉為半職業化,然而大多數人對電子競技不甚了解,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必須加大對電子競技運動的各方面投入使其職業化。例如: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從根本上確保電子競技職業化的合理發展;成立正規的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和約束現有電子競技戰隊的運營,大力提倡和鼓勵社會各界、各層、各地建立新的戰隊;下撥專項資金,用于電子競技運動的開發、創新;組織或籌辦大型電子競技比賽項目,吸引更多的戰隊參加以便相互競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選派國內各個戰隊的頂尖運動員、教練員及管理人員,組建國家級代表隊,參與世界性比賽,與世界各國相互切磋、學習和交流來提高自身水平。

2、橫向發展,使電子競技產業化

當電子競技成為一種職業,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配套產業須同步發展。比如:政府、學校或社會私人組織可成立專門的電子競技運動培訓機構,引導參與者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電子競技,學習各種技能和方法,培養出高水平的電子競技運動員、教練員或管理者;政府也可鼓勵相關財團或銀行加大對電子競技運動的財政支持力度,成立專項基金項目以確保不產生資金斷鏈,實現穩定發展;社會上網絡媒體可開設電子競技宣傳專欄,播放相關廣告提高社會的認可度;供應商可研發和創新各類高端硬、軟件設備,以適應電子競技運動不斷發展帶來的需求;退休或退役的電子競技運動員、教練員可通過自身技術經驗能力制作相關電子競技視頻和教程,有償提供給網絡平臺或媒體部門,既能增加自己收入,也可讓別人通過此種方式進行鍛煉學習。

3、積極創新改革,使電子競技高端化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不會永久不變,世界紀錄時常被打破。電子競技也是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不斷改革、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我國電子競技在某些項目上領先于全世界,某些技術水平也走在世界的前沿,相關戰隊業已獲得了世界級冠軍,因此電子競技產業發展前景可觀。電子競技產業化發展的同時,注重運動員的培訓鍛煉和對外交流合作,不斷的開發新技能、創建新組合、加強練習各方位的團隊協作方式,開發相關的配套產業,使我國的整體電子競技水平不斷提高,使電子競技產業高端化。

六、結語

電子競技在我國雖然發展較晚,但越來越受社會的歡迎和重視。同時與之相關的其他配套性產業也在不斷跟進,大量的國外電子競技產業化模式也可作為參照。因此它在我國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 孟晨皓.電子競技運動的影響[J].讀與寫(上、下旬).2014.2.18.

[2] 馬超,崔江.電子競技與網絡游戲的概念界定[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3.110-111.

[3] 陶青,李亮.對我國電子競技運動的發展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2009.2.23-24.

[4] 徐鋒.電子競技運動的發展特征及其類型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