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寫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01:3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物描寫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我的姐姐叫李亞文,是個大學生,今年十九歲,一米六九的個頭,中等偏瘦的身材。白白凈凈的臉上鑲著一顆秀氣的鼻子,水汪汪的大眼睛像兩顆毛茸茸黑葡萄,彎彎的眉毛像倒掛的新月。姐姐的嘴唇色澤紅潤,棱角分明,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2、姐姐對人特別寬容。記得小時候不管我多么調皮,姐姐從來都沒訓過我,打過我。有一次,姐姐買了一個粉色的小貓玻璃杯,姐姐十分喜歡這個杯子,一會兒瞧瞧,一會兒摸摸。趁姐姐上廁所時,我拿起杯子來玩,玩著玩著一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碎了。我意識到自己闖禍了,便嚇得跑到二姨媽的懷里大哭起來,我以為姐姐這次肯定會打我,結果姐姐回來后,并沒有打我,而是先看看我的手劃破了沒有,傷著沒有?然后小心地把玻璃碎片拿起來看了看,又傷心地掃了起來,倒進垃圾桶里。
3、姐姐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姐姐上高三的時候,學習非常刻苦,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讀書,晚上常常學到深夜。二姨媽經常對姐姐說:“休息一會兒吧,別累倒了。”姐姐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考大學是一個人的轉折點,我一定要考上大學。”功夫不負有心人,姐姐終于如愿以償的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大學。姐姐還經常提醒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好大學,接受好的教育,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是我的姐姐,她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學習刻苦。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她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他遠看其實就是一團圓的,近看也是由一個個圓組成的,但確實是梨狀的。頂著一個洋蔥頭,最頂端那地是高峰,是由一撮撮向頂端靠攏的頭發(fā)組成的。
向下看是黝黑透紅得皮膚了,那張臉正中是鼻子,沒啥特色,望去也就是人群中不顯眼得那種了,但是卻不起眼地把他的五官連接地那么幽默。再向上點看吧,是對眼睛,眨時最富特色,總是在閉眼時把周圍得肌肉都往那兒擠那么一擠才罷休睜開眼。這或許是他的眨眼習慣,也許是大家都那么眨,只是他得肉多以至于現象更明顯罷了。
再瞅那嘴,肉感豐富,嘟起來比鼻子還長。隆重登場的是下巴和臉,一層層脂肪得堆積形成了現在的雙下巴,肥嘟嘟的,走路時都一跳一彈的臉,說也奇怪,那脂肪奇乎地都往下沉,形成梨狀,實屬可愛。
篇3
一、知識內容———句子對比。
平時學生提起筆來寫人物外貌,廖廖數筆。展現出來的人物形象過于單薄蒼白。為讓學生明確人物描寫的目的作用,我在教學的第一步首先采用了“句子對比”的教學內容:
提問:從上面兩個句子的人物外貌描寫中,我們能了解到李華那些方面的信息?
1、門一開,班主任領進一位女生。她長的很好看,衣著樸素。“我叫李華,請多光照。”簡單的開場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邊,以后我們成了同桌。
2、門一開,班主任領進一位女生。她中等個兒,梳著兩根羊辮,黑里透紅的臉上,有一對明亮的眼睛。穿著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學生裝,褲子的膝蓋處還綴著兩個像眼睛一樣的補丁。
“我叫李華,請多關照。”簡單的開場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邊,以后我們成了同桌。
明確:句1中的人物外貌描寫有———“長的很好看”,“衣著樸素”。這兩點的描寫過于單薄、沒有凸顯出人物特性。怎么樣算很好看?衣著樸素到什么程度?這些都無法讓我們獲取到人物更多的內在信息。
句2的人物外貌描寫內容更為豐富,從中能獲取更多的人物信息:
“中等個兒”———并不出眾,一位普通的女孩;
“梳著兩根羊辮”———在追求時髦打扮的女孩中,她顯得土里土氣。
“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學生裝”———身份是學生,節(jié)儉的孩子。
“褲子的膝蓋處還綴著兩個像眼睛一樣的補丁”。———家境,困難家庭的孩子。
“黑里透紅的臉”———黑而透紅的臉色暗示著她是經常在太陽底下勞作的孩子,從農村出來的孩子。
“一對明亮的眼睛”———生活艱辛依然充滿希望,堅強樂觀的性格。
在句子的對比中尋找差異,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完整全面的人物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呈現效果。同時,從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歸納出了人物外貌描寫的中心作用等知識內容。人物外貌描寫的作用在于將人物鮮明地展示在讀者眼前,能讓人通過外貌形象看出人物的內心、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情緒以及經歷來。
二、掌握方法———先觀察,后選擇。
學生的寫作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個子身材、衣著體態(tài)、頭發(fā)裝束、眉眼耳鼻唇等等,一一寫來,毫無選擇,面面俱到。結果作
圖片分析:上圖中有三種不同的臉型、眼睛、嘴型,通過挑選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特征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同時,也可采取外貌特征與內心性格反襯的手法,來突出人物性格。
描寫人物外貌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人物特點,才能將人物寫得形象、傳神。
三、實戰(zhàn)寫作———看圖寫作
學生了解了知識與方法后,只有通過實際的寫作練習才能加深理解、掌握技巧。本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例題:仔細觀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通過描寫外貌表現出人物的神韻。參考寫作:一張古銅色的老臉上,滿是艱辛歲月耕耘出的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在這張刻滿了皺紋的面孔上,微笑顯得那么的勉強與無助。他的手中端著一個破舊的茶碗,那犁耙似的手啊,曾創(chuàng)造了多少大米白面,多少大豆高梁!他的身后,是汗水換來的一片金黃。
四、鞏固與升華———作文互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通過互換修改作文的方式,學生能站在審查的角度去分析題目,發(fā)現自己寫作的問題,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能提高其對作文的興趣。
篇4
Foreign teacher teach stud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saying: some classmate say she like a child, always in words and deeds with a childlike innocence; Some students said foreign teacher is a little like aliens, because her pronunciation, let us look at her lips mouth of big, like aliens.
These views are, of course, also can't let we deny that she is a good teacher, she is kind, patient and to our teaching is also very lively, also often let's play a little game, such as to the horse's tail, guess the action and so on, do well, will award to our pencils, stickers, small gifts. Many students in our school to see her, will be scrambling to greet her, chat, it seems that people like her very much.
In a word, I like our teacher, she is our good teacher!
我們的英語教師是個老外,她可是個名副其實的加拿大人哦,因為她具有典型的北美人特征:金燦燦的卷發(fā),碧藍色的眼睛,白白的皮膚.所以總給人一種視覺的美感.
同學們對外教老師的也各有說法:有些同學說她象個孩子,言語和行動中總透著一種孩子般的天真;有些同學說外教有點像外星人,是因為她讓我們看她嘴唇發(fā)音的時候,嘴咧的大大的,像外星人。
篇5
My grandfather he is an ordinary person, although looks ordinary, but give a person a kind of feeling. He director, gray hair, but he never FuLao. He got up at five o 'clock in the morning run. After running, every day he want to go to work in the garden. Garden is about to start work at 7 o 'clock, it was not until five o 'clock in the evening more work. I admire grandpa perseverance!
In the evening, grandpa is often hard to delve into learning, I also often ask my grandfather: "grandpa, your knowledge is not very high? How to continue to learn?" And grandpa is always gently stroked my head, kind of say: "silly child,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earn seventy also too few." Grandpa also spare time to practice calligraphy. Now, what can I do for as long as the young happy things, will find my grandpa to write couplets! I admire grandpa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ove of learning spirit!
But, my grandpa's eyes has a very serious disease. The doctor told him, let him don't do strenuous exercise, especially in the running. My mother returned home to my grandpa said: dad, you don't run again later, was at work, I will help you to work in a few days to leave. And my grandfather said: "life is movement, how can I give up sports?" So grandpa at four o 'clock in the morning, walk which road, and my grandfather also not quit his job. I admire my grandfather have the courag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overcome difficulties of spirit!
I admire my grandpa!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而我最尊敬的人則是我的外公。
外公他是個平凡的人,樣貌雖然普通,但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他年逾花甲,兩鬢斑白,但他從不服老。他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起來跑步。每天他跑完步之后還要去園林里去工作。園林里七點鐘就要開始工作,直到晚上五點多才下班。我敬佩外公堅持不懈的精神!
晚上,外公還經常刻苦的鉆研學習,我還經常問外公:“外公,您的學問不是很高了嗎?怎么還要繼續(xù)學習呢?”而外公卻總是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和藹的說:“傻孩子,活到老,學到老,學到七十還嫌少嘛。”外公還利用業(yè)余的時間來練習書法。現在,誰家只要辦什么喜事,都會找我的外公去寫對聯呢!我敬佩外公活到老,學到老,熱愛學習的精神!
篇6
一、線型
在我看來,傳統的作文教學是線型的,單元作文與單元主題契合,練習內容與主題相關,固然有課文為引,但似乎見效不大,以“完成任務”為多。今年五月去北京玉泉小學學習,看到了由玉泉高峰校長牽頭編寫的《玉泉語文》一書,這本書里的作文教學打破傳統設計,從寫作的各個角度出發(fā),如擬題、開頭、各種描寫等,這樣非線型的普及性作文訓練方式,讓我們大開眼界。可細細思量,發(fā)覺,單純拿來用是不行的,因為缺少了背后理論的指引,往往會讓這樣的遷移變形。暑假看到《寫作教學“進行時”》一書,我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似的,終于找到了同行者與領航員。
二、圖式
康德最早提出了“圖式”概念, “片段式習作訓練”強調“圖式”這一概念。圖式的形成依賴于一節(jié)節(jié)指向明確的“線型”課堂,而明確的主題規(guī)劃,高頻的“片段式習作訓練”式的課堂,讓圖式得以形成。“全程中的寫作思維呈現三個不同階段的遞進過程,表現為不同狀態(tài),可以定義為:觸發(fā)思維、繼發(fā)思維、完形思維。”具體來說,觸發(fā)思維、繼發(fā)思維、完形思維三種思維不斷強化,才能形成圖式里的“線型”,線型的多種組合才形成了圖式。當然,三種思維并非均在一節(jié)課內體現,在主題規(guī)劃設計時,同樣可以用這三種思維來規(guī)劃。寫作,是極其消耗腦力的過程。學生通過“教”,來豐富學生的認知資源,形成多種多樣的圖式。在訓練學生寫好自己的心理感受時,我以直接情境――模擬盲人來觸發(fā)思維;體驗后,我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拓寬學生的思維扇面,讓學生充分回憶自己的心理來繼發(fā)思維;交流后,我讓學生立即寫自己的心理感受,寫完后,學生進行根據要求來修改。修改時,學生根據要求不斷修改,逐漸“完形思維”。通過一系列這樣的訓練,學生就會形成“寫好心理感受”的圖式。每個學生形成的圖式各不一樣。
三、組塊
當教師經過明確的主題規(guī)劃,高頻的“片段式習作訓練”式訓練后,學生就會形成了若干的圖式,這樣圖式包含了審題、構思、遣詞、造句、敘述、描寫、聯想、想象、開頭、結尾等等。當學生對寫某一種文章就有了不同的圖式組合,而這些組合就像拼裝玩具一樣拼成了一個塊。腦科W研究表明:學習的發(fā)生是信息從要給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兒童的腦能比較輕易地形成這樣的聯結。腦科學家有一個生動比喻,說人的早期注重聯結好比“崎嶇的小路”;聯結多了,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通過“片段式習作”的訓練,學生形成的圖式就如同“小路”一般,訓練多了,小路就變成了“高速公路”,圖式間的聯結就變得更加緊密,形成一個個塊,而一個個塊就化成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組塊的形成依賴于圖式,圖式的形成依賴于一節(jié)節(jié)指向明確的線型課堂。以寫人為例:高頻主題式的人物描寫線型課堂訓練,讓學生掌握了人物描寫的方法、內容,就形成了各種人物描寫的圖式;人物描寫圖式、環(huán)境描寫圖式、故事敘述圖式、開頭結尾圖式等也通過系列訓練得以達成;寫作時,圖式就如同磚頭一般,在“潛意識”中人腦就會自由組合搭配這些圖式,寫一類文章的不同圖式組合起來,就形成了組塊。組塊的形成,讓碎片化的圖式得以完整,也就能很好地解決寫完整文章的問題。
四、風格
篇7
【關鍵詞】要素清楚;條理清晰;敘述生動;語言形象;真情實感
一提到寫作文很多初中學生就會連連搖頭、咳聲嘆氣,在他們的眼里,作文就是一座大山,寫作文成了他們的頭疼事。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些是共同的,他們的語文功底差,閱讀量太少,對生活缺乏認真地觀察和體驗,平日的練筆馬馬虎虎、態(tài)度不端正等等。為了幫助這些同學,我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驗,歸納出一些方法,我們先從記敘文說起。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才能真正收到實效,如果只是走馬觀花、隔河觀柳,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在課外閱讀中,應該把好詞佳句、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注明出自哪一本書,有條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讀和朗讀有機結合,好的段落可以大聲朗讀,有的段落要細心品味;一般的課外讀物,通過泛讀、略讀、快速瀏覽,以達到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的目的。短而精的書,要多讀幾遍;有助于擴大知識面的書,要多讀若干遍,以增加知識積累;篇幅比較長或者內容復雜的課外讀物,可寫閱讀提要,培養(yǎng)思維的條理性。在讀完整本書后,必須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把自己讀書受到的教育和啟發(fā)、產生的感想和見解整理出來,可以使我們在閱讀中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我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物可寫,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細微的震撼過你,讓你心情波動過的事情,我們覺得生活平淡只是因為缺乏觀察,缺乏用心體會;更經常的是,即使我們身邊出現了讓你為之一動的事情,由于缺乏記錄的習慣,我們常常讓好的材料擦肩而過。
勤觀察、勤動筆,盡情地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三言兩語,可以是一個片斷,可以是流水賬。只要人人都動起筆來,每天都寫一點,做到語句通順,交脈貫通就行。
具體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記敘要素要交代清楚。
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經過、因果要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必須把這六個方面都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么事情。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并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敘述中一定要把這三方面寫好,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記敘的條理要清晰。每一件事都有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后,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2 寫作內容要真實,切忌胡編亂造,要以真情感人。
這里的“真情實意”要靠平時的觀察、體驗、感悟積累所成。內容真實是記敘文的生命保證。那些胡亂編造的所謂“感人”故事,只會讓讀者反感。文章要寫出真情實感,首先材料要從親身體驗過的生活,或是感受最深的生活中去選取,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編造故事。其次,表達要自然,切忌矯揉造作。第三,敘述中要融情于事,融情于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于描寫的對象之中,滲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間。
3 寫事要有點波瀾。
有波瀾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瀾不能生硬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復雜性,并運用一些方法才能巧妙地展示出事件的波瀾。
3.1 懸念法。
它是為了激發(fā)讀者那種緊張與期待的心理活動,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種積極而有效的手段。這種手段包括“設懸”和“解懸”兩方面。所謂“設懸”就是設置懸念,即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時刻或人物命運攸關的重要關頭,敘述戛然而止,轉敘他情,從而引起讀者強烈的尋根問底的興趣。所謂“解懸”也叫“釋懸”,指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定階段,通過矛盾的解決,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運的結局,使讀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滿足。
3.2 抑揚法。
“抑”就是“抑制”,對人、事、物進行貶抑;“揚”就是揚起,對人、事、物進行褒揚。敘述中先讓情況盡量向某一個方向發(fā)展,造成對后面情節(jié)的一種反向蓄勢,然后使情況向相反的方向陡轉,從而形成落差和波瀾,給人以感情沖擊和心靈震撼,進而使讀者得到充分的審美滿足和享受。抑揚法分為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
3.3 伏筆法。
伏筆,就是指作者對文章中將要出現的具有關鍵意義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筆就有照應。伏筆的巧妙使用,使波瀾起伏、曲折多變的情節(jié),被一根時斷時續(xù)、明斷暗續(xù)的主線貫穿始終,結構更加嚴謹
4 在敘事中進行生動描寫。
記敘文形象化的表現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描寫。描寫內容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其中人物描寫最多,又可分為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tài)描寫、肖像描寫等等;按手法可分為:白描描寫、細節(jié)描寫;按角度可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掌握并運用了生動細致的描法,就能使記敘文形象生動、豐滿、人物性格鮮明,有力地表現主題。在描寫時除了細致之外還要注意善于捕捉人或事物之間的美學特征,學會恰當地安排敘述與描寫。凡是與主題關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須交代的內容,用敘述;那些對文章主題有重要意義的的內容,用描寫。另外注意安排情節(jié)。在情節(jié)過程中設計起伏,別讓情節(jié)進行得那么順利,在矛盾中現主旨;或寫兩件以上的事,讓兩件以上的事前后構成一正一反的對比曲折,在對比中見精神。
5 做到語言形象化。
5.1句式靈活。語言的鮮活和生動有時表現為一種變化之美,即通過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多種形式的靈活搭配,追求參差錯落、靈動自然的美感。
5.2 善用修辭。善用修辭會使文章內容豐富,氣勢充沛,辭采華茂,形象富麗。修辭是用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所以修辭方法在記敘文中的運用可以表現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題。修辭分為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修辭格,也就是修辭方法,屬于積極修辭,它本身就是作者為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主觀地調動藝術手法去表現。比喻可以用來刻畫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5.3 找到更有表現力的字詞 ,精心選擇富有感彩的詞語,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在記敘文中,要使語言生動形象,除直接運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外,行文中注意選擇有鮮明的感彩的詞語,也很重要。
篇8
先看學生的作文片段:
我曾經觀察過母親的發(fā)絲,那瀑布般的綠云,令我愛不釋手,我輕輕的撫摸著它們,生怕弄痛了,我在心里偷偷地想:要是我的頭發(fā)也能這樣,該多好呀……我的黑發(fā)哪是時間梳成的,分明是母親用她的心血一點一點染成的啊,我痛恨這無情的光陰,奪去母親那曾經的美麗,可又無可奈何,誰能阻止得住它呢?只有在今后無愧于光陰,才對得起母親……
這是一次作文題目為《時光的故事》中學生的考場作文。這個片段是贊美媽媽的,它通過“我”和母親的頭發(fā)由于“光陰”的作用而發(fā)生的變化,表現了小作者對母親養(yǎng)育自己的深深的感激之情。這類題材學生從小到大寫的太多太多,許多學生都覺得自己的媽媽的確平凡而偉大,但一寫到與此相關的作文又總覺得不能感動自己,更別說打動別人了,為此,相當一部分學生也感到很無奈。為什么這篇文章讀后能讓人有所觸動呢?首先,小作者觀察細致,進而產生聯想和想象,‘我的頭發(fā)能像這樣嗎?’天地間垂著的那一片黑瀑布,便是我的青發(fā)’;其次文筆細膩,多次運用比喻,如“天地間垂著的那一片黑瀑布”、“毛糙糙的如亞麻繩一般”、“時間真是位公平的法官”,另外還有對話,有動作“揉揉”、“擺”、“摸”,有心理活動等;第三,小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著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特別細膩真摯,并能在描寫的基礎上恰當的提煉,比如,“我的黑發(fā)哪是時間梳成的,分明是母親用她的心血一點一點染成的啊”。
再看一個學生的作文片段:
是那枚精致的玉戒嗎?那是,年少的我不知怎么回事,特別的頑皮,這玉戒是我從媽媽的寶貝箱里淘出的物件兒。不知是對它有什么特殊的感覺,那是我把它揣在身上到處擺弄。一不小心,‘叮’的一聲清脆的響聲,玉戒從我手上滑落,掉在地上,媽媽覓聲而來,慌忙拾起了那枚玉戒。‘這是你爸爸給我的。’媽媽自言自語。‘哦?’我來了興致,見媽媽臉上竟有了難以察覺的紅暈。‘就是那年去武當山,回來時順路買的啊。’媽媽著,輕輕的把它放回去……
這個片段寫的是“我”一次偶然的機會發(fā)現了媽媽的“秘密”,它實際上涉及了許多中學生很少提及的關于自己父母的“敏感”話題――愛情。篇幅雖然很短,但是,讀者讀完這個片段后,會馬上體會到人物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文中兩個人物鮮明的個性也會立刻展現在自己面前:從“淘出”、“擺弄”、“來了興致”等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機靈、天真與調皮;從“慌忙拾起”、“難以察覺的紅暈”、“”等詞語可以感受到小作者母親羞澀中飽含著對自己甜蜜愛情的珍視與自豪的回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么短的篇幅中情節(jié)還起了波瀾,顯得搖曳多姿。同上面的文章片段一樣,這個片段也充分運用對話、動作、心理活動描寫等手法,也同樣能在描寫的基礎上恰當的畫龍點睛,如“那枚玉戒似乎裝滿了父母的青春歲月”。就這樣,小作者從自己獨特的視角,通過多種途徑傳神地表現了父母之間甜蜜的愛情,詮釋了“光陰的故事”。
最后來看一個記敘性的課堂練筆:
只聽見颯颯颯記筆記的聲音,有的時候就有一點嘩嘩的翻書的聲音,老師講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大家都聽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時候還傳來兩聲鳥叫,有一個同學一不小心把鉛筆盒碰得掉在地上,大家很吃驚地回過頭來看著他。
這是學生寫教室的“安靜”,片段中沒有直接提到“靜”,但讀后讓人分明感到教室很安靜。
寫作中,在對人物的形象進行塑造時,除從正面角度進行直接刻畫外,為使人物形象更為傳神,某些作家還經常用到側面描寫的手法。側面描寫,又稱間接描寫,主要指的是通過描寫與所刻畫人物相關的人、事或環(huán)境景物,來烘托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同學們能對人物進行恰當的側面描寫,就可以收到“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的表達效果。
具體操作時,同學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通過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主要人物。
為了使刻畫的人物更加生動形象,給人帶來立體化的感覺,除對所描寫的主要人物進行正面描寫外,通過對次要人物的描寫來襯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人物描寫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次要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描寫,以達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如《三國演義》中的第五回《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zhàn)呂布》:袁術率兵面對前來應戰(zhàn)的董卓部下華雄,連折兩將,正當眾人一籌莫展時,關羽應聲而戰(zhàn)。作者在描寫二人酣戰(zhàn)的場面時并未進行正面描寫,而是從側面進行了烘托。他這樣寫道:“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雖然未從正面來描寫二人戰(zhàn)斗的場面,但我們卻依然能從其他人的表現中體會到關羽武藝之高,戰(zhàn)斗場面之激烈。
第二,通過環(huán)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通常情況下,主要人物在事件發(fā)展的過程中,必然置身于一定的環(huán)境中;在具體環(huán)境中做事,其中必然有其他人、物的存在,也必然有影響主要人物行為的各種客觀、主觀條件的存在。
篇9
【關鍵詞】高中語文;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模式教育
隨著目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學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實現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過程中所運用最多的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這點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表現的最為明顯。高中語文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實際上就是要求在對語言文字、閱讀寫作各項教育內容中,都要體現出創(chuàng)意的和個性上的表達。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為切入點,簡單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研究。
1.目前我國高中寫作教學在創(chuàng)新上所存在的問題
1.1 在教學中重文體,輕風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語文教學中,依舊將應試教育作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現在高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上,就是很多老師非常注重寫作文體,并在教育過程中,在寫作文體的選擇上更多是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試。雖然在語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也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謂的創(chuàng)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試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寫作文體,而忽視了寫作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這種過于重視文體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寫作中真正特點的發(fā)揮,更不用說無法真正實現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意義。
1.2 課堂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都存在當堂作文這種教育模式,但是其實質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可是在實踐中卻變成了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文,其實際上就是在訓練考試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寫作。同時老師往往僅僅是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話題,然后就是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進行寫作,這樣的寫作模式即便是其寫作話題十分新穎,學生所能想到的內容也非常的新穎,但是新穎的話題和內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寫出來的文章本身是新穎高質量的。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過于重視結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說在一個學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這并不能保證寫作的質量,也無法實現寫作教育上的創(chuàng)新。
2.新時期下高中作文寫作教育的創(chuàng)新要求
目前我國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課程標準,這種標準體現在高中語文寫作的創(chuàng)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1 在寫作內容要求自由表達。教育改革中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認識到社會認同和自由表達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在寫作方面不會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師的觀念和寫作要求,而在語文寫作過程中真正的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感受,在文章中體現出真性情、真體驗和真感受,這才是寫作的真實目的所在。要明確寫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發(fā)和心靈上的抒發(fā),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應試教育。
2.2 讀寫關系要求與自然融合。寫作不是一種可以閉門造車的活動,而是必須要將寫作跟實際的生活相結合,更通俗點說是必須要在自然中尋求寫作的靈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明確讀跟寫之間的關系,要明確新的課程標準下對寫作理念的全新認識和構建:首先寫作是建立在一定語文閱讀的基礎之上的;第二是寫作必須要進行一定的生活體驗;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呈現。
2.3 寫作目的要求從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寫作是一種思想的過程,也是一種心靈成熟的過程。因此,寫作乃至整個語文課程的價值主要側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使用“表達與交流”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從以人為本的高度,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高度,來認識這方面的語文課程內容,以彰顯寫作的人文特征。將寫作視為一種生命狀態(tài),是一個人的自然狀態(tài)、社會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的統一體。
3.新課標下高中作文寫作體現創(chuàng)新性的具體措施
3.1 實現以寫為本,建立一門實用的中學寫作學。我們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仍然處于“以讀促寫”階段,是以閱讀為本位,以寫作為附庸的格局。我們必須從語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學內容的比例,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做出科學的合理的編排,從而給師生提供教與學的依據。或者建立一門實用的中學寫作學,真正確立寫作和寫作教學的本體地位,從而形成以讀帶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高中作文寫作教學新格局。
3.2 牢固樹立大作文教學觀,建立開放的、活潑的寫作訓練體系。首先,作文教學必須突破封閉格局,走出課堂,走進自然的懷抱和社會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學生懂得作文必須有感而發(fā),只有不斷的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實現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其次,注重從閱讀及視聽媒體中汲取營養(yǎng),特別是電視、電腦進人千家萬戶,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教師應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為目標,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高中作文教學就是為了學生自己能寫作文。因此,優(yōu)化作文課堂教學結構,必須以學生自己能寫作文為目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盡可能地使作文教學過程與作文過程接近,使訓練過程與實用過程一致。作文教學的流程,可以概括為這樣七步:開源導流,理論指導,范文引路,寫作實踐,反復修改,專題講評,自我總結。
3.4 利用閱讀來實現對寫法分析和運用指導的加強。最后要充分認識到寫作教育跟閱讀教育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閱讀教育來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要把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提取出來,結合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在講明寫作理論、方法等基礎上,要具體分析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的運用。例如,描寫人物,把不同課文中的人物環(huán)境、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變化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不同人物應用不同的寫作技巧,把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沒有特點。再如,敘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的基本過程的基礎上,如何運用倒敘的技巧使作文生動,如何運用插敘的技巧,把事物的重點敘述得具體豐滿等等。
篇10
論文摘要:創(chuàng)新教育是目前我國新的教育模式下對各學科在教學方式上的一個主觀要求。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為例,簡單分析了目前我國高中寫作教學在創(chuàng)新上所存在的問題,并參考新時期下高中作文寫作教育的創(chuàng)新要求,對高中寫作的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簡單研究。
隨著目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學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實現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過程中所運用最多的就是創(chuàng)新教育,這點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表現的最為明顯。高中語文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實際上就是要求在對語言文字、閱讀寫作各項教育內容中,都要體現出創(chuàng)意的和個性上的表達。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為切入點,簡單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進行研究。
一、目前我國高中寫作教學在創(chuàng)新上所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學中重文體,輕風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語文教學中,依舊將應試教育作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現在高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上,就是很多老師非常注重寫作文體,并在教育過程中,在寫作文體的選擇上更多是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試。雖然在語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也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謂的創(chuàng)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試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寫作文體,而忽視了寫作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這種過于重視文體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寫作中真正特點的發(fā)揮,更不用說無法真正實現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意義。
(二)課堂教學重結果,輕過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都存在當堂作文這種教育模式,但是其實質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可是在實踐中卻變成了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文,其實際上就是在訓練考試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寫作。同時老師往往僅僅是給予了學生一定的話題,然后就是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進行寫作,這樣的寫作模式即便是其寫作話題十分新穎,學生所能想到的內容也非常的新穎,但是新穎的話題和內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寫出來的文章本身是新穎高質量的。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過于重視結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時間內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說在一個學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這并不能保證寫作的質量,也無法實現寫作教育上的創(chuàng)新。
二、新時期下高中作文寫作教育的創(chuàng)新要求
目前我國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課程標準,這種標準體現在高中語文寫作的創(chuàng)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寫作內容要求自由表達
教育改革中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認識到社會認同和自由表達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在寫作方面不會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師的觀念和寫作要求,而在語文寫作過程中真正的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感受,在文章中體現出真性情、真體驗和真感受,這才是寫作的真實目的所在。要明確寫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發(fā)和心靈上的抒發(fā),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應試教育。
(二)讀寫關系要求與自然融合
寫作不是一種可以閉門造車的活動,而是必須要將寫作跟實際的生活相結合,更通俗點說是必須要在自然中尋求寫作的靈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明確讀跟寫之間的關系,要明確新的課程標準下對寫作理念的全新認識和構建:首先寫作是建立在一定語文閱讀的基礎之上的;第二是寫作必須要進行一定的生活體驗;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呈現。
(三)寫作目的要求從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寫作是一種思想的過程,也是一種心靈成熟的過程。因此,寫作乃至整個語文課程的價值主要側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使用“表達與交流”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從以人為本的高度,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高度,來認識這方面的語文課程內容,以彰顯寫作的人文特征。將寫作視為一種生命狀態(tài),是一個人的自然狀態(tài)、社會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的統一體。
三、新課標下高中作文寫作體現創(chuàng)新性的具體措施
(一)實現以寫為本,建立一門實用的中學寫作學
我們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仍然處于“以讀促寫”階段,是以閱讀為本位,以寫作為附庸的格局。我們必須從語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學內容的比例,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做出科學的合理的編排,從而給師生提供教與學的依據。或者建立一門實用的中學寫作學,真正確立寫作和寫作教學的本體地位,從而形成以讀帶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高中作文寫作教學新格局。
(二)牢固樹立大作文教學觀,建立開放的、活潑的寫作訓練體系
首先,作文教學必須突破封閉格局,走出課堂,走進自然的懷抱和社會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學生懂得作文必須有感而發(fā),只有不斷的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實現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其次,注重從閱讀及視聽媒體中汲取營養(yǎng),特別是電視、電腦進人千家萬戶,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教師應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有利因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為目標,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高中作文教學就是為了學生自己能寫作文。因此,優(yōu)化作文課堂教學結構,必須以學生自己能寫作文為目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盡可能地使作文教學過程與作文過程接近,使訓練過程與實用過程一致。作文教學的流程,可以概括為這樣七步:開源導流,理論指導,范文引路,寫作實踐,反復修改,專題講評,自我總結。
(四)利用閱讀來實現對寫法分析和運用指導的加強
最后要充分認識到寫作教育跟閱讀教育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閱讀教育來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要把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提取出來,結合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在講明寫作理論、方法等基礎上,要具體分析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的運用。例如,描寫人物,把不同課文中的人物環(huán)境、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變化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不同人物應用不同的寫作技巧,把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沒有特點。再如,敘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的基本過程的基礎上,如何運用倒敘的技巧使作文生動,如何運用插敘的技巧,把事物的重點敘述得具體豐滿等等。
參考文獻:
[1]黃辰斌.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7,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