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放風箏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11:52: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年級下冊放風箏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三年級;作文教學;策略
三年級作文教學的重點是奠定學生作文寫作的基礎。如何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喜歡上寫作,并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礎呢?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寫作技巧,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一、樂于表達,暢所欲言
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作文教學不容忽視,起始階段作文基礎打好了,以后的作文教學才能得心應手。教師要給學生定下諸多規矩,如作文時要緊扣主題、字數達標、語句生動等等。但兩次作文練習后,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達不到要求,個別學生為了湊字數而在那里絞盡腦汁,而有些學生甚至對寫作產生了畏懼、抗拒心理。教師開始反思學生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于是,教師重新學習了“新課標”,結合“新課標”要求“觀察周圍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開始改變策略,大膽地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一段時間以后,學生的寫作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開始期待上作文課,期待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應立足于讓他們敢于表達、暢所欲言,寫出他們的真實感受。少一點約束,少一點打擊,多一點自由,多一點鼓勵,才會使學生敢寫,樂寫。
二、學習模仿,以形塑形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寫作,不知道作文怎么寫,教師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學習,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模仿有很多種,可以是句式模仿,也可以是修辭模仿;可以是文章結構模仿,也可以是構段方法模仿。所以,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當適當滲透對該篇課文寫作技巧、寫作過程、寫作經驗的教學。小學三年級語文教科書中,有許多優美的、結構清晰的文章,不僅川詞精妙、內容豐富,而且許多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利用“總一分一總”結構,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展開,文章結構非常清晰,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結構模仿。也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文中的修辭手法描寫。還可以模仿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翠鳥》一文第一段中對翠鳥的外形描寫。這些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積累和在作文中運用的。通過專項模仿學習,讓學生逐一掌握、突破,從無到有,從模仿到自創,以形塑形。
三、活動體驗,制造素材
學生們在寫作文時,經常碰到確定了主題,但不知道如何展開、怎么來表達心中的情感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缺少素材的積累。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作練習是寫一寫家鄉的景色。但學生們卻不知道自己家鄉的山、水、橋有什么特點,四季又有什么變化。原來學生對家鄉的景物特點一無所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和經歷,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往往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的素材,當親身經歷一件事時,學生們定會對這個事件有所見、所聞、所感。有一次,學校組織做風箏、放風箏活動。事后,學生們將這個活動寫成了作文,過程清晰、語句通順。以下是一個學生對問風箏的描寫:“開始繪問風箏了,兩人一組。我們首先用鉛筆描出想要的圖案—一條小魚,甩著大大的尾巴。然后老師把我們帶到草坪上。我們一手拿著顏料,一手拿著顏料刷,開始興奮地給風箏上色。我們把魚尾涂成藍色,把魚鱗涂成黃色,用黑色來點綴小魚的眼睛。你一筆,我一問,沒過多久,一條栩栩如生的小魚就問好了。看著眼前的小魚,我們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小魚終于也有機會飛上天啦!”
四、留心觀察,捕捉細節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三年級學生作文常見的問題是對事情不分輕重地敘述,缺少一定的細節描寫,無法凸顯事物的特點或性質,因此無法打動人。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關鍵的原因是缺乏對生活的觀察。三年級上冊,有一次練筆是請學生寫一種熟悉的花。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杜鵑花的:“杜鵑花是粉紅色,一朵一朵的,像一個個紅色的小臉蛋。”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注意到了花的顏色是紅色的,并運用比喻句來描寫花的顏色,值得表揚。但是他卻只觀察到花的顏色,至于花的大小、形狀、香味等完全沒有注意。他對杜鵑花的描寫,顯然無法突出花的特點。學生認識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觀察,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只有學生親眼看過、接觸過,才會有發現和感悟,寫出來的內容才會真實、打動人。因此,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至關重要。
五、注重閱讀,積累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