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經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0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零售經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零售經濟論文

篇1

工業經濟論文范文一: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關系

一、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

(一)我國工業能源消費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國能源利用的軟肋,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新型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能源豐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儲量豐富致使我國工業發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為主。(二)我國雖然是經濟發展大國,但是科技創新能力偏低,對新型資源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不高或者意識不健全,沒能充分意識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國對核電的開發相對落后,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的開發和利用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明顯滯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費意義。

(二)我國經濟增長的發展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始逐漸強調協調發展輕工業與重工業,以出口工業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同時以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優先發展經濟工業的策略。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發展工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另外國家加強了基礎工業的投資力度,引進外資和控制物品價格來促進工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

二、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

由以上內容和數據顯示,我國工業能源消費與工業經濟增長有著密切的聯系。工業能源消費形式、耗源類型和能耗比重都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二十一世紀,現代化的工業要求運用科技提高工業經濟產能,建立自動化的高效生產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來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工業生產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十以來,國家一直在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進行改革和調整,目的是有效協調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全面的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二次飛躍。工業能源消費和工業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如下,

(一)工業能源的消費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電能、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能源科技是現代工業經濟增長的創新力量,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增長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主體,是擺脫過分依賴能源消耗換取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能源的科技創新推動新型工業迅速發展,為工業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條件。

(二)工業經濟增長增加能源消耗需求;傳統意義上,工業經濟的增長一定會刺激對工業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從而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來越大。新形勢下,工業科技和工業技術創新為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提供了技術優勢,能夠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由單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費轉型,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和工業能源消費的持續穩步發展。

三、總結

工業能源是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其不僅為工業生產提高能源動力、能源產品和能源科技,而且為工業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保障和改革創新,避免工業經濟增長對工業能源形成過分依賴。現代工業發展要求工業能源利用創新來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工業的電氣化、機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實現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的關鍵。

工業經濟論文范文二:紡織工業經濟運行及科技創新

一、原因分析

1.1市場問題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企業家的問卷調研,49.7%樣本企業反映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22%樣本企業反映國內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問題。以內外銷為主的企業,占七成以上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企業經營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1.1國際市場需求下滑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12年上半年美國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72.13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5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73.36億美元,同比增長1.7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26個百分點。據日本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日本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5525.36億日元,同比增長2.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1206.85億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0.49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72.18%,較上年同期下降1.93個百分點。據歐盟海關數據,2012年上半年歐盟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429.84億歐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個百分點。其中從我國進口紡織品服裝159.95億歐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個百分點。我國紡織品服裝占歐盟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的35.36%,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較緩,產品價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同比增長12.46%,較上年同期下降20.34個百分點;服裝鞋帽、針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0%,低于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高于一季度2.4個百分點。7月份專業市場內服裝產品平均單價同比下降6.71%。我國紡織企業出廠產品價格下行趨勢明顯。據調研數據分析,43%樣本企業的主要產品平均價格均較上期有所下降。從分行業來看,83.7%的化纖企業、52.8%的棉紡企業、52.9%的長絲企業、56.5%的麻紡企業、46.7%的針織企業等產品平均售價均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問題

1.2.1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從數據來看,328棉花價格與國際1%關稅后的棉價差已經達5000多元/噸,再度沖破了5000元/噸的高價差線。持續大幅度的國內外棉價差,嚴重削弱了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2年1月~6月美國從我國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下降了5.50%,而從印度、越南、孟加拉進口棉制紡織品服裝同比分別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織物同比下降了1.39%,而從印度、越南進口的棉制織物卻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纖產品價格走低

2011年以來,我國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產品的市場需求疲軟,產品價格處于振蕩下行態勢,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激烈。雖然目前有的行業采取了限產方式,使得價格得以穩定,但總體來看,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產品的價格仍較上年有大幅走低之勢。據有關市場數據顯示,2012年7月我國粘膠短纖價格平均為14870元/噸,同比下降17.08%;同期滌綸短纖價格平均為10300元/噸,同比下降18.53%。2012年以來,滌綸短纖、粘膠短纖呈現價格振蕩走低的態勢。一方面與市場需求疲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上年同期的價格基數密切有關。2010年年底棉花價格暴漲帶來了相關產品的價格暴漲,也帶動化纖類產品價格高企。2011年下半年以來,化纖類產品價格隨棉花價格回調,也一路走低。也正是由于其價格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化纖行業利潤降低較快。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企業家調研問卷數據結果,74.4%的化纖企業表示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居于各分行業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