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4:09: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乒乓球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乒乓球論文

篇1

論文摘要:通過對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反手擋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觸臺跑的考試標準的實驗,結果表明:實驗后所制訂的評分標準較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公共體育課從2000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大二年級實行選項上課。乒乓球為其中一項選項內容,學習期限為一年。但當時沒有乒乓球考試評分標準,臺州學院乒乓球老師每年在探索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其標準通過調整也逐漸完善起來。在調整完善過程中,也參照了浙江省高等學校體育選項課系列教材《乒乓球》及浙江省一些高校自己制訂的乒乓球評分標準,結果發現有些標準對我校學生偏低了,而個別標準又偏高了。這樣的評分標準對臺州學院學生來說顯然存在不合理性,不能充分體現對臺州學院學生的激勵性,因此,制訂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具有現實的意義。為了使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的評分標準更趨于合理,更適合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的實際水平。本人對臺州學院o3、04級公共體育課乒乓球選項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進行了乒乓球考試標準的實驗。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臺州學院03、04級公共體育課乒乓球選項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

1.2測試方法

在同一測試條件下,對測試對象進行乒乓球技術的反手擋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的考試以及乒乓球專項素質往返觸臺跑的考試。具體考試方法如下:(以下都是以右手拿拍為例,如左手拿拍,方向相反)

1_2.1反手推擋球考試

輪到考試者,叫一個同學陪考,陪考同學將球發給考試者左半臺,考試者反手推擋球,秒表記時一分鐘,如球失誤停表,繼續開球后再開表,打滿一分鐘。考試者失誤一次從最后總數中扣除一個球。

1.2.2正手攻球考試

輪到考試者,叫一個同學陪考,陪考同學將球發給考試者右半臺,考試者正手攻球,秒表記時一分鐘,如球失誤停表,繼續開球后再開表,打滿一分鐘。考試者失誤一次從最后總數中扣除一個球。

1.2.3反手搓球考試

輪到考試者,叫一個同學陪考,陪考同學發下旋球或搓球到左半臺給考試者,考試者反手搓球,秒表記時一分鐘,如球失誤停表,繼續開球后再開表,打滿一分鐘。考試者失誤一次從最后總數中扣除一個球。

1.2.4左推右攻考試

輪到考試者,叫一個同學陪考,陪考者將球間隔擊到考試者左、右兩半臺,考試者左半臺來球以推擋回擊,右半臺來球以正手攻球回擊。推擋一次和攻球一次計兩個球,累計連續左推右攻的個數,秒表記時一分鐘,如球失誤停表,繼續開球(擋球失誤從擋球繼續開球,攻球失誤從攻球繼續開球)后再開表,打滿一分鐘。考試者失誤一次從最后總數中扣除一個球。

1-2.5往返觸臺跑考試

考試者站在乒乓球臺的邊線中間,教師喊預備起,考試者向左(右)滑步或交叉步,用右手(左)手觸球臺端線(要超過端線,以下同樣),接著馬上向右(左)滑步或交叉步,用左手(右)手觸球臺端線,依此類推,一只手觸端線一次算1次,秒表記時一分鐘,看考試者的次數多少進行評分。

1.3數據處理

根據體育統計體育成績的評分方法:平均數加減標準差。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將學生成績輸入電腦Excel表格,利用Excel表格的求和、平均植、標準差,計算出學生考試結果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男生平均數:Xl=50,x2=84,x~=45,X~=48,X~=62;男生標準差sl=4,s2=5,S3=3,s4=5,s6=4。女生平均數:Xl=48,x2=45,X~=43,x~=84分,X5=52;女生標準差S。=5,S2=6,S3=4,S4=5,S6=4。(下標l、2、3、4、5分別表示反手擋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觸臺跑5個項目)。按照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的現象,看X+2S(占總面積的95.44%),制訂出最適合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的考試標準。

2討論

體育領域的各種現象在宏觀上都是遵從“正態分布”規律的,如任何學校學生的體育成績總是特別優秀得100分的偏少,特別差的不及格的學生也偏少,而處于中問水平的成績則會占大多數。按照體育成績應呈“正態分布”的規律,按照百分制評分標準。學生成績大多數應在中等水平(70~85分之間)。

按照體育統計的原理,根據“正態分布”的特點,平均數加減標準差,可得知占“正態分布”曲線所含的面積,其中X+2S是占總面積的95.4%。根據體育統計體育成績的評分方法及學生考試成績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將學生平均數的成績定為80分,那x—lS為70分,X+IS為90分,也就是有68.26%的學生成績在70分到90分之間;那X一2S為60分,X+2S為100分,也就是有95.4%的學生成績在60分到100分之間;有個別學生占2.28~,4的學生成績會不及格,但只要這些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會達到及格。按照體育統計的原理體育成績的評定方法:平均數加減標準差,按這樣的方法給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乒乓球選項學生評定成績,這樣制定的評分標準具有科學性。那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就可制訂了。見表l評分標準制訂好后,然后對照浙江省高等學校體育選項課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及隨機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浙江工業大學與杭州師范學院他們自己制訂的乒乓球評分標準進行比較分析。

4個評分標準的考試內痞都包括了反手擋球、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反手搓球(杭州師范學院沒有這項考試內容)的考試項目,這主要是這幾項技術都是乒乓球技術中最有代表性的項目,所以都被選擇為考試項目。臺州學院、杭州師范學院還將專項素質——往返觸臺跑作為一項考試內容,而其他幾個評分標準沒有這項考試內容。要想提高乒乓球技術,同時也應提高學生的專項素質,只有各方面的素質都提高了,乒乓球的技術才會提高。所以往返觸臺跑也應該作為考試項目的其中一項。這樣才比較合理。

從可以看出,浙江省高等學校體育選項課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從5O一100分每個項目比較有規律,都是相隔l0個球相差l0分,這樣的評分標準從5O—l00分之間學生成績的離差性太大了,而50分以下又沒有規律了,學生成績檔次縮小了,這樣不能公平的反應每個檔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的評分標準是不合理的。

從可以看出,浙江工業大學乒乓球選項課評分標準,反手擋球、正手攻球、左推右攻這3個項目評分標準都是一樣的,從50_—_80分都是相隔4個球相差l0分,從80_—_90分相隔7個球相差l0分,從9O—l00分相隔l0個球相差l0分,從50_—_80分之間學生成績的離差性對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偏小了,而從8l00分又沒有規律了,離差變大了;而反手搓球的評分標準從表中可以看出也沒有規律,這樣不能公平的反應每個檔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的評分標準也是不合理的。

從可以看出,杭州師范學院公體選項課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反手擋球、左推右攻這2個項目評分標準從6O—l00分都是一樣的;都是相隔l0個球相差l0分,同樣學生成績的離差性太大了,而6o分以下也沒規律了。而正手攻球的評分標準偏低且沒有規律,這樣不能公平的反應每個檔次的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的評分標準顯然是不合理的。另外一項乒乓球專項素質往返觸臺跑評分標準比較有規律,每相隔4個相差l0分,這對專項素質來說,是比較合理的,但標準也稍偏高了一些,而且男女生評分標準是一樣的,男女生的身體素質,身高等因素都不一樣,對男女生用同一個評分標準,這是極不合理的。

綜合來看,評分標準看,它們全部標準都沒分男女生,畢竟男女生身體素質等方面總是有差別的,而且男女生對每個項目掌握程度的離差性也有所不同的,因此男女生的評分標準應該有所區別的。還有這3個評分標準制訂的這些乒乓球各項技術之間的成績分數檔次多數項目是一樣的,這也是不合理的,因各項動作技術的動作特點、動作結構、動作難易程度不一樣,那學生每項技術掌握程度的離差性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各項目的評分標準的成績檔次應該有區別的。還有從,表3,表4看,學生每項技術評分標準的成績檔次是沒規律的,有些在高分拉開檔次,那對成績好的學生就不利了;有些在低分縮小檔次,那對差的學生就有利了。這樣的評分標準不能公平、公正的反應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的評分標準是不合理的。

臺州學院的評分標準與其它3個標準比較,除滿分這一檔次比它們略低以外(正手攻球比杭州師范學院標準高),當然得滿分的學生是極少數的。其它檔次進行比較,臺州學院比浙江省高等學校體育選項課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及杭州師范學院公體選項課乒乓球的評分標準都高(乒乓球專項素質往返觸臺跑評分標準還是杭州師范學院稍高一些)。我校與浙江工業大學乒乓球選項課評分標準進行比較,反手擋球、左推右攻評分標準兩校差不多,反手搓球評分標準是臺州學院高,而正手攻球評分標準浙江工業大學稍高一些。

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評分標準的制訂,是在03、04級公共體育課乒乓球選項男生共283人,女生共248人考試標準實驗后,根據體育統計體育成績評分方法平均數加減標準差及體育領域的各種現象在宏觀上都是遵從“正態分布”的規律制訂出來的,評分標準具有科學性。:

臺州學院以上制訂的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只是一個方面,還有一方面是學生對每個考試項目動作質量的掌握情況,也就是說對學生考試還要進行技術評定。這項對動作質量掌握情況的評定,浙江工業大學有這項評定要求,見表5。而浙江省高等學校體育選項課系列教材《乒乓球》的評分標準及杭州師范學院公體選項課乒乓球的評分標準都沒有這項評定要求,這樣的評分標準是不全面的。乒乓球考試既要有量化的考試評定標準,又要有技術質量掌握情況的評定標準,這樣的評分標準才能比較全面合理地評定學生的成績。臺州學院乒乓球老師根據乒乓球各項技術的動作特點、作用,動作結構,動作要領以及學生掌握動作質量的情況,制定出臺州學院公共體育課學生乒乓球技術評定評分表

臺州學院學生最終乒乓球成績是由每個項目的達標成績占50%,及技術評定成績占50%,然后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這樣的評分標準是全面而合理的。并且將制訂的評分標準在05級公共體育課乒乓球選項學生中實行,從實行結果看,這樣的評分標準是比較合理的。不同水平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各自的目標,達到各自力所能及的標準,對學生有激勵性。

篇2

關鍵詞 乒乓球 競賽規則 沿革 發展

乒乓球競賽規則沿革是乒乓球運動發展的不歇動力,競賽規則修改是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推動此項運動發展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乒乓球競賽規則研究歷來被學術界認作是推動乒乓球運動發展的一大突破口。乒乓球競賽規則從產生那一刻起直到今天,已經革新許多次,這種沿革不是盲目的、隨意的,它遵循著自身沿革特征以及固有的基本規律。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目前關于乒乓球競賽規則沿革及發展趨勢的文章。

(二)研究方法

1.專家訪談法。通過走訪乒乓球教學和訓練方面的有關專家和教師,了解乒乓球運動的特點。

2.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的需要,查閱國內外有關運動競賽學、乒乓球競賽規則方面書籍、期刊論文、文件、報紙和視頻資料。通過INTERNET檢索乒乓球競賽規則相關信息。為論文選題、結構內容的確定、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一)運動競賽學關于運動競賽規則的研究

當前,學術界對運動競賽規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單個運動項目競賽規則的研究,而對運動競賽規則整體性的研究相對甚少。王蒲在《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研究》博士畢業論文的研究中,對運動競賽規則進行定義。對運動競賽規則定義就應該是對運動競賽規則這一事物的本質或范圍進行的扼要說明。”

劉建在《競賽規則演變的外部動因與發展趨勢》中通過對促進競賽規則發展變化的外部動因分析,提出外部動因是促進競賽規則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并通過對部分奧運項目競賽規則的研究,提出競賽規則發展變化的主要趨勢為:改變比賽辦法,縮短比賽時間,加快比賽節奏;更加注重比賽的觀賞性和精彩性;更加注重技術的穩定性和對抗的激烈性;更加注重評判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加大了反興奮劑的力度。

(二)關于乒乓球競賽規則歷史沿革的研究

乒乓球競賽規則是乒乓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教練員始終要遵守和執行的規范性的標準與要求。它是由國際乒聯根據乒乓球運動的技術、戰術等方面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和制訂的,定期向全世界各成員協會公布,各協會遵照執行并且在競賽活動中進行實際檢驗,不斷修改和補充。自1926年第1屆世錦賽以來,規則的不斷修改和完善一直推動著乒乓球技術、戰術、器材、訓練等多方面的創新。特別上世紀90年代以來,乒乓球競賽規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乒聯相繼推出了多項意義重大的規則改革,許多專家和學者力求通過多方位來透視這些變化,從而認識和把握乒乓球競賽規則演變和發展中的規律。

(三)競賽規則修改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影響研究

黃雪琳《世乒賽競賽規則改革對中國乒乓球運動的影響》一文中提出針對新規則,應繼續堅持以往的方針積極應對,加強思想認識,認真剖析現行規則的特點,掌握其內在規律,根據不同運動員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盡快適應新的變化,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保持中國世界乒壇的優勢地位。

程云峰在《乒乓球國際比賽規則的變化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推動》中具體就80年代球拍和發球的規則演變,80年代改變選手服裝、器材場地、改善乒乓球比賽場地的氣氛;21世紀增大“球體”、實行“11分賽制”、“發球無遮擋”這些重大舉措,對乒乓球運動的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提出:隨著商業化在國際體育運動中迅速發展,乒乓球運動中的商業化進程也大大加快;而隨著弧圈球技術的成熟和控制旋轉變化能力的突破性進展,乒乓球比賽出現“觀眾難理解”、“選手難掌握”的危機,以及中國乒乓球隊長期處于世界乒壇“領先”的地位,很長時間內一直壟斷了世界乒壇,尤其是中國的發球和發球搶攻以及接發球搶攻,使對手很難適應。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當前學術界在乒乓球競賽規則的相關研究主要分可三個部分,即運動競賽規則理論、乒乓球競賽規則歷史發展和競賽規則修改對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影響等研究。研究成果豐碩,價值意義重大,但在競賽規則歷史沿革方面研究的不夠系統,涉及方面不夠廣泛,沒有深入分析沿革的特征。而在競賽規則修改對乒乓球運動發展影響的研究中,研究思路主要局限于競賽規則修改影響了技戰術,從而影響乒乓球發展。筆者認為競賽規則與運動發展的關系,相互影響,辯證統一。所以,建議研究視覺可以換一面,重點研究影響競賽規則變化發展的因素,因素改變是否會使競賽規則發生改變,變化趨勢如何。縱觀當前關于競賽規則的學術研究,不難發現學術界主要是從中國隊怎么樣適應新競賽規則和贏得比賽勝利的視角出發,然而面對當前世界乒壇格局嚴重惡化的形勢,學界沒有承擔起怎樣促使乒乓球更健康和諧發展的科學研究義務。

參考文獻:

[1] 王蒲.運動競賽理論與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5.

[2] 王化冰.影響運動競賽規則的社會因素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5.

[3] 劉建.競賽規則演變的外部動因與發展趨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63-65.

[4] 裴偉民,成波錦.近20年來乒乓球競賽規則的演變規律初探[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2):88-90.

[5] 陳小華,黃莉芹.從近期規則的變化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57-58.

篇3

關鍵詞: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師資

 

2006年底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在京隆重召開,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在這一大力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大背景下,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尤顯重要和關鍵。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把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乒乓球運動項目具有極高的鍛煉價值和社會價值,對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落實,將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作為學生在學校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公體課的選項課教學無疑會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做出重要貢獻。但是,河南省很多院校是在高等教育擴招的大背景下,借著近年來教育部的本科院校評估的機會才加強了場地設施建設,增建了學校的場地。當然乒乓球這個項目也不例外,而且相當一部分學校的公體課中的乒乓球選項課都沒有開設多久。所以說河南省普通高校的乒乓球選項課師資隊伍建設水平能否跟上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在乒乓球選項課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河南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師資隊伍的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和河南省高校乒乓球選項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改進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鄭州的所有普通本科高校(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中原工學院、河南中醫學院、黃河科技學院、)、開封的河南大學、洛陽的洛陽師范學院、新鄉的河南師范大學及新鄉醫學院、南陽的南陽師范學院及南陽理工大學、信陽的信陽師范學院、商丘的商丘師范學院,共18所高校。學校的乒乓球選項課授課教師。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編制完成后進行了信、效度檢驗。免費論文參考網。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教師問卷發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達到100%有效率達100%;學生問卷發放56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達到98.21%,剔除無效問卷1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40份,有效率達到98.18%。

1.2.3實地考察法

準備在本科高校數量比較集中的鄭州市的高校中進行實地考察.

1.2.4數理統計法

把有效問卷輸入計算機,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5邏輯分析法

運用體育教學的相關理論,借鑒國內學者及訪談專家的意見,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

2.結果與分析

2.1 教師教齡、職稱結構和學歷水平情況分析

表1 工作年限現狀情況(N=60)

篇4

論文關鍵詞:許昕,乒乓球,技術

前言

乒乓球是一項極具觀賞性的競技運動,又是全民健身的優勢項目。直拍進攻型打法作為亞洲的傳統打法在乒壇百年歷史中曾創造過許多優異成績,尤其是以直拍近臺快攻為主流打法的中國隊更是出現過直拍打法的全盛時代。從 1959 年容國團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始,中國乒乓球始終堅持以直板快攻為主體的打法。近代乒乓球屆的改革很大,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直板打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首先,小球改大球:從小球改大球使得乒乓球在球速上有很大變化,改大球后球速明顯減慢了。其次,十一分賽制:十一分制使得比賽的激烈程度大大加大了,很多非超一流選手在大賽中都可能爆冷,這就對直板反膠打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對中國男子直拍選手影響更大。再次,無遮擋發球:直板打法歷來是以發球好而聞名特別是中國直板選手,直板打法的前三板的技術都是建立在發球的基礎上的,無遮擋發球意味著將直板打法這種優勢減弱甚至變為劣勢。最后,無機膠水:改用無機膠水后乒乓球的球速變慢了,直板進攻的速度優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以上種種規則的改變更使直板反膠打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結果與分析

張曉蓬在對中國乒乓球隊封閉訓練中的104場對內大循環比賽進行了統計后,得出了中國國家隊運動員在新規和新賽制下三段表現。許昕作為中國近來新生代直板打法的典型代表近幾年來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本文選取許昕為研究對象,通過一系列的乒乓球比賽的統計分析,期望能夠發現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直板打法有何新的技戰術特點。

表1 三段技術評估標準

 

三段

得分率%

使用率%

發搶段

優70

良65

及格60

25--30

接搶段

優50

良40

及格30

15--25

相持段

優55

良50

篇5

關鍵詞:乒乓球;基本技術訓練;動機激勵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兒童乒乓球訓練場所教練和兒童學員進行調查(體育場乒乓球訓練基地、西安市南門小學乒乓球訓練基地、高新一小乒乓球興趣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乒乓球訓練營、西安宏正體育俱樂部乒乓球訓練班、西安體育學院乒乓球俱樂部)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要求,筆者通過書籍和電子圖書館、以及相關網站查閱關于兒童乒乓球基本技術訓練動機激勵措施的資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充足的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通過搜集、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設計問卷。運用問卷的方法向教練員和學習乒乓球少兒進行調查。

1.2.3數據分析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統計。

2.結果分析

2.1兒童愛好乒乓球運動的動機類別

依據調查調查,其中有小學各年級的學生,也有幼兒園大班的兒童,有長年參加訓練的準“專業”運動員,也有未參加訓練,在露天球臺、課桌上、走廊里經常“打球”的“游擊散兵”,或迫切要求參加訓練的乒乓球愛好者。綜合這些學生愛好乒乓球運動的動機,一般分以下幾種:

2.1.1本能型

人們發泄自身的剩余精力,通過活動使機體獲得適度疲勞后的舒適感是人類的本能需要。兒童的發泄形式是肌肉的外顯運動,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而這類運動,除了機械重復、單調枯燥的跑(如相互追逐)、跳(如跳皮筋)之外,精力相對旺盛的兒童要追求稍復雜的運動項目,于是他們選擇了器材便宜,活動條件限制較少的乒乓球運動,獨人對著墻壁可玩,兩人在水門汀上可玩。

2.1.2從眾型

乒乓球自60年代始視為我國的國球,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社會普及面極為廣泛。現今學齡兒童的家長,曾受“乒乓王國”的影響,對這一運動的愛好程度、熟悉程度普遍地高于其他運動項目。孩子中有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此產生了興趣;有的受交往心理的影響,被其他兒童同化而喜歡上了乒乓球;有的在父母強烈要求下參加乒乓球業余訓練。

2.1.3 情緒型

乒乓球運動不但可以使兒童滿足釋放機體能量的需要,還可以使兒童在活動中滿足娛樂的需要和兒童間交往心理的需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參加訓練的學生,在掌握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動作之后,獲得了成功的愉悅,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強化了運動的興趣。更有不少兒童受好勝心的支配,即使在自然狀態下(即不是有目的有計劃訓練的情況下),也會獨自摸索或相互模仿,無師自通地掌握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能,在一次又一次好勝心理的滿足中不斷提高運動水平。

2.1.4主動型

以上三種類型僅僅是對乒乓球產生興趣的初級階段,其活動往往只停留在自然的,無計劃、無目的的水平上。要真正提高運動水平,離不開運動技能的訓練。訓練,是指對被訓練者有目的、有系統、有計劃地施加影響,并讓他們積極參加實踐的教學活動。上述三種動機,在參加扎實艱苦的訓練時,往往不能保證他們持之以恒。

2.2兒童乒乓球訓練中動機激勵的措施

對兒童乒乓球業余訓練的動機激勵,要基于本能型和從眾型動機,強化情緒型,發展主動型。我校教練組在二十多年的訓練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有如下這些:

2.2.1 游戲活動法

對于一些剛參加訓練的學生特別是初始年級新生,需要他們了解熟悉乒乓球運動的球性。對他們的訓練,以游戲活動形式為主。如進行球板托球比賽,把裝有球的筐放在球臺的一角,同邊線的另一角放一空筐,讓孩子將前筐中的球撿起放在平放的球板上一只只運到空筐中,一分鐘內看誰撿放的球多;對墻擊球賽――初學基本動作后,將球用繩子吊起來,讓學生揮拍,用正確的推檔、攻球動作去觸球,看誰碰到球的次數多。

2.2.2 環境熏陶法

首先,學校一流的硬件建設,為孩子創設了玩乒乓、學乒乓的良好環境和濃烈氣氛。更重要的是要創建良好的文化環境。球室內張貼學校在歷屆省市比賽中獲得的錦旗、獎杯、證書及主要運動員的相片;墻上記錄著學生每天訓練的成績,每月更新一次;張貼有關訓練制度及報刊中有關我國優秀運動員照片、事跡等。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進一步加深對乒乓球運動的感情。

2.2.3 直觀刺激法

兒童對于新鮮的事物易產生學習的欲望,對直觀的內容易理解、易掌握。訓練中采用直觀的方法容易被學生接受。如乒乓球觸到球臺及到地面后的運動特點,激起他們學習打出旋轉球、判斷并回擊旋轉球方法的欲望。所謂“刺激”,是指有意識地在學新技術前,讓學生看到現有水平的不足,造成已有技術與打球中新現象的之間的不平衡,并產生建立新的平衡的欲望。如學習落點和步法,讓學生在接老師落點變化的球時,產生困惑等等。

2.2.4 獎懲激勵法

合理的獎懲,可使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情緒調節中強化學球的動機,特別是正面調節,成功后的積極情感體驗作用更大。我們采用表揚、記分數、打五角星、評紅花等方式作為獎勵,對訓練中每次輸球“掛紅燈”作為“懲罰”。如學齡晚期的兒童中隨著訓練的進展,需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這時我們采用對打出一個高質量的球加分、加球,而對于發球無質量、回球不盡力,腳步滯緩、動作不到位的則給予減分、減球等措施,以避免一些同學怕苦怕累,情緒低落,應付訓練等情況的產生。這樣,不但讓他們了解自己在每一次訓練課、每一階段的訓練情況,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還促使他們為爭取獎勵而加倍努力。

2.2.5 競賽激勵法

競爭是激發動機的一種重要措施。我們經常將基本技術訓練和比賽相結合,如對推比賽、對攻比賽、搓中起板、發球搶攻、升降賽、擂臺賽、循環賽等等;學校還舉行每年的校內“實驗杯”乒乓球賽,在班內比賽的基礎上舉行同年級各班之間的對抗賽。讓他們在比賽中鞏固基本技術,在比賽中學習戰術運用,在比賽中提高球藝。我們還將上述方法中的獎懲統計納入競賽內容,開展隊員之間的橫向競賽,個人的過去與今天的縱向比賽。學校還承辦市乒協每年一屆的小學生乒乓賽,承辦2004年全國少兒乒乓球總決賽,組織參加省中小學生乒乓球積分賽,為受訓學生創造更多、更高層次的參賽機會。學生處于一個合理的競爭氛圍中,強化了訓練動機。

2.2.6 榜樣教育法

榜樣教育是良好的正面激勵措施。我們要求學生,每個月至少看兩場乒超、國際巡回賽等賽事的電視實況,每逢世乒賽區等國內外大賽,教練集中組織觀看實況錄像,并分析解剖優秀運動員的優點所在,從觀摩中汲取新的力量。還經常組織兒童學習優秀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事跡。教育他們既要學技術,更要學精神。學精益求精的技術,學習頑強拼搏的精神,認真打好每板球,引導他們向動機的最高境界發展。

篇6

一、高職學校乒乓球的現狀分析

(一)高職學校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1. 高職學校乒乓球的教學內容。當前高職學校中,兵乓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乒乓球的基本功與乒乓球的球性練習兩個重要內容。其中乒乓球的基本功在乒乓球比賽中,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的質量,也是關系到比賽的最后勝負的重要條件之一。乒乓球教學中的球性練習方法主要包括:拋接球練習;拍、抓球練習;顛球練習以及對墻練習方法等。每個練習方法都在不同的方面對提升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進而有效的提升了高職學校乒乓球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 高職學校乒乓球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方面,學生的乒乓球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乒乓球基本功普遍較低,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基本的站位與預備姿勢不標準甚至不了解;(2)學生握球拍的方式不對,而且因為習慣很難糾正;(3)學生不會發力,而且身體的協調能力很差;(4)學生不重視基本功的練習,對基本功的概念不了解;(5)學生對基本功的練習尚未端正學習態度。關于基本功的學習所存在的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將影響到高職學校乒乓球教學效果和方向發展,同時也影響到教師本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高職學校兵乓球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高職學校乒乓球的教學方法不足之處表現為:

首先,教師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課程,多數情況下還是參照教學大綱對乒乓球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進行安排,由此造成了課堂中學生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極為不合理,嚴重影響到了乒乓球的教學效果。

其次,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高職學校乒乓球教學中,始終以老師為主導地位,往往教學過程中,老師對運動技術的探索和研究過于重視,勢必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生學習處于被動,很難發展自身的個性。同時,高校乒乓球教學手段單一,很難將教學思想靈活灌輸融入到教學中,加之老師教學方法枯燥,對于乒乓球的學習,學生自然也缺乏興趣,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每周一次課的學習時間(90分鐘),不能保證教學的連續性。

最后,高校乒乓球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當前教學中過度重視學生的技術考核,不能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重視起來,單一的考核和比賽勝負不足以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反還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關于如何改進高職學校乒乓球教學方法

改善高職學校乒乓球教學內容和方法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有效的改善和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首先,不斷更新乒乓球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在高職學校中乒乓球的教學,興趣作為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力,旨在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對此,乒乓球教學中,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技術層次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處方式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匯綜合運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充分的挖掘出學生內在潛能,實現良好的乒乓球教學效果。乒乓球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分層次教學法及因材施教、角色轉換教學法、表象教學法以及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通過將這四種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的利用,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方法,并顯著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考、觀察、語言表達、組織、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有效的提高乒乓球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

最后,制定一套合理科學的乒乓球評價體系,明確指出乒乓球運動的重要性與根本意義所在,而不能引導學生盲目的將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了比賽上。通過講座和課堂理論演示,讓學生清楚的意識到乒乓球教學在學生團隊協作、身體協調能力、反應能力等眾多方面起到的作用。最終,高職學校設置乒乓球運動項目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篇7

關鍵詞:衢州市;老年人;乒乓球;現狀

中國在21世紀初就已跨入老齡化社會,近幾年我國老齡化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一直是我國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對于老年人進行體育鍛煉所選的運動項目要格外重視,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趣味性強,場地設施簡單,運動傷害小,強度可自己調控,適應性廣泛,同時乒乓球運動是一項上下肢配合的全身運動,經常鍛煉能提高老年人的靈敏性和協調性,促進心肺功能,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適合在老年群體中推廣。

做好老年乒乓球運動的開展工作,不僅直接關系到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的好壞,并且對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其它社會問題也具有參考意義,同時是建立好老年人群精神文化生活、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因此,本文對衢州市老年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進行了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衢州市老年乒乓球運動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衢州市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的乒乓球俱樂部、學校等有乒乓球室的單位、居住小區等300名老年乒乓球運動參與者進行調研,了解衢州市老年乒乓球活動開展的基本情況。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庫、學院圖書館等資源查閱大量有關乒乓球運動和對老年人健康影響的書籍、文獻,為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和任務,制定、設計問卷,并請專家組老師評定、修改、經過效度和信度檢驗后定稿。經8名專家評定,認為結構與內容效度合理和比較合理的為86.37%,表明問卷的內容與結構有效。信度檢驗采用再測法,信度系數r=0.87,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本研究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方式,對衢州市六個地區參與乒乓球運動的老年人進行隨機抽樣,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為95.33%。

3.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刪除無效問卷。對所獲得的數據使用Excel和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衢州市老年乒乓球運動參與的基本情況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是指60周歲以上的公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規定45-59歲為初老期,60-79歲為老年期,80歲以上為長壽期。本文根據初老期、老年期和長壽期三個年齡階段進行調查研究,其中45-59歲的占到總調研人數的比例最高。如表1所示,球齡8-11年所占的人數比例最大,達到38.81%,12-15年和15年以上的也均占了10%左右。乒乓球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有利于促進身心健康,其場地要求小,設備簡單,趣味性強,不受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的限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此外,由于乒乓球是隔網對抗的運動項目,運動傷害小,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來調控強度大小,所以被老年人群所認可,成為很多老年人選擇的長期鍛煉項目。

三個階段的老年人每次運動時間均是1-2個小時的比例最高,45-59歲每次打乒乓球的運動時間在1-2個小時的占總人數的34.97%,60-79歲的老年人有20.63%,80歲及以上的三位老年人當中,有兩名每次運動時間在1-2個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運動時間在2-3個小時及3個小時以上的比例也較高,達到24.82%,說明乒乓球運動還是適合老年人參與的。

多數老年人參與乒乓球的運動頻率為每周3-5次,每周參與頻率為3-5次和5次以上的比例為57.69%。較高的參與頻率顯示乒乓球運動適合老年參與,運動貴在堅持,有些運動往往受天氣、場地的影響難以經常參加,而乒乓球是室內運動,對場地氣候等條件要求不高,提高了其參與頻率。

不同性別老年參與乒乓球運動頻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為0.007,男性鍛煉頻率更高,這與男女老年人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和擔任的角色不同有關,女性大多數要承擔較多的家務,她們參與乒乓球運動的時間和頻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二)影響衢州市老年乒乓球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調查中認為影響衢州市老年乒乓球活動開展較為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政府組織全面的關心與支持”、“活動場地得不到保障”和“活動經費不足”,說明在老年乒乓球愛好者心中,政府部門對本市的老年乒乓球活動開展關注力度還不夠,現在所能參與的場地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些場地比較陳舊,數量也有限,很多老年人因為場地原因只能自費去健身俱樂部參加乒乓球活動。

三、結論與建議

(一)衢州市老年人乒乓球運動參與頻率較高,每次參與時間較長。參與頻率男女存在顯著性差異,女性參與頻率較低。

(二)影響衢州市老年乒乓球運動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等部門的關心與經費支持,場地供應不足,組織管理有待加強。應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提高組織管理水平,提高對老人的服務質量,就近增建乒乓球活動的配套設施,改善現有場館的活動條件,讓更多的老年人積極有序地長期參與乒乓球運動。

參考文獻:

篇8

摘 要 目前,隨著教育體制的改變,現在的本科學校的教育都有從應試教育向著素質教育發展的趨勢,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循規蹈矩的接受傳統的體育項目。使陜北地區高校與沿海和江浙地方接軌,使陜北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新型的體育項目是形式所趨。延安大學和榆林學院作為陜北的本科院校,應根據發展和江浙地區的接軌的需要,嘗試開設新型的項目。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延安大學和榆林學院推廣嗒嗒球運動的必要性和可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促進嗒嗒球在陜北高校的發展。

關鍵詞 嗒嗒球 陜北高校 可行性

嗒嗒球是將羽毛球和乒乓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項目,由于這種球在擊打的時候會發出嗒嗒的聲音,故起名叫嗒嗒球。嗒嗒球將乒乓球的推擋、搓球、搓球、扣球、旋轉球打法和羽毛球的吊球、挑球等擊球技術和步法結合起來,它最大的優點不受場地限制,無論是在房前屋后,室內室外均可以開展,既可以作為休閑運動也作為比賽運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延安大學和榆林學院的在校學生、教師、領導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嗒嗒球在陜北高校發展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

二、結果與分析

(一)陜北高校學生、教師、領導對嗒嗒球的了解情況

陜北高校的教師和領導對嗒嗒球有6%非常了解,15%比較了解,45%一般了解,34%不了解,教師和領導分別是通過報刊和比賽對嗒嗒球的了解,學生有10%對嗒嗒球非常了解,25%對嗒嗒球比較了解,30%對嗒嗒球一般了解,35%對嗒嗒球不了解,而學生對嗒嗒球的了解和教師和領導對嗒嗒球的了解途徑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報刊和比賽的了解。

(二)陜北高校學生參加的主要體育項目

現在的高校學生子課余鍛煉生活,主要選的是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其他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其中籃球所占比例是20%、乒乓球所占比例是30%、羽毛球所占比例是30%、足球所占比例是15%,其他占5%。從這項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在校期間所參加乒乓球和羽毛球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分別都為30%,這樣為以后學習嗒嗒球這項運動奠定了技術和理論的基礎。

(三)陜北高校學生對嗒嗒球接受程度

嗒嗒球運動是近幾年在江浙地區發展的一項新型體育鍛煉項目,興起之后便受到廣泛的歡迎。從在陜北地區調查可以了解到男生有31.62%非常接受,21.71%比較接受,17.47%接受,15.62%一般接受這項運動,13.58%學生部接受這項體育運動。女生有35.32%常接受這項體育運動,16.32%較接受這項體育運動,14.95%接受這項運動,22.34%一般接受這項運動,11.07%不接受這項運動,從這可以看出嗒嗒球在陜北發展有著一定的學生基礎。

(四)陜北高校嗒嗒球開展的可行性

陜北高校的師資力量分別是有羽毛球和乒乓球專業教師分別有6人,其中2人是副教授,2人是講師,2人是助教,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技術,對羽毛球和乒乓球都非常了解,這也為學習嗒嗒球這項運動提供了理論和技術基礎。且嗒嗒球對場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學校擁有大量的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地,這樣為嗒嗒球的開展提供了場地基礎。從調查中了解學生對學校開展嗒嗒球這項運動的希望也是非常高的,他們表示如果開展這項運動,他們大部分會參加的,這位嗒嗒球在陜北開展提供師資力量和學生基礎。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領導和教師與學生對嗒嗒球這項運動大部分人都是比較了解的,一項運動只有先被人了解后才能在一個地方有發展,只有了解后才能為發展奠定基礎。

2.學生對嗒嗒球這項運動是比較了解,并且在課余時間參加羽毛球和乒乓球這兩項運動的人比較多,為學嗒嗒球這項運動奠定了技術基礎。

3.陜北高校推行嗒嗒球的發展的是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建議

1.嗒嗒球這項運動是近幾年在中國江浙地區發展起來的運動,一些特點和規則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因此在陜北高校更應該使得這項運動得到普及與提高,要加大宣傳力度,嗒嗒球這項運動只有在江浙地區開展了比賽,具有一定的規則,在室內和室外都可喲進行的一項健身和娛樂的體育項目。希望在陜北地區也能每年定期的開展嗒嗒球運動,使得嗒嗒球運動和籃球、足球一樣能成為學生比較喜愛的一項課余運動。

2.陜北是革命的老區,在老區也有著自己的運動項目,并形成了地域性的項目,深受革命老區人民的熱愛,希望革命老區的人民能像對待自己地方性項目一樣對待嗒嗒球這項新型的體育項目,這樣為嗒嗒球的發展提供的大量的人民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士榮.學位論文中北大學開設沙灘排球選項課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10.

[2] 汪躍金.學位論文普通高校開展馬拉松運動的可行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7.5.

[3] 李敏華.學位論文廣西籃球傳統學校建立籃球俱樂部的可行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4.

篇9

關鍵詞:乒乓球;TOPSIS;比賽質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G 808.2 文章編號:1009-783X(2017)03-0249-0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TOPSIS,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table tennis matches' quality,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odel of it, and calculate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deal solutions and similarity.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we compared table tennis matches'quality and analyz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we've established show a certain practicality. We thus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during 2013 and 2016, when MA Long played against FAN Zhendong, the qualities of matches are in the maintenance period of optimal state of performance. When FAN Zhendong encountered MA Long, the qualities of matches are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on period. It reflects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ir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Keywords: table tennis; TOPSIS; quality assessment of matches

乒乓球比賽技戰術分析是通過比賽觀察和數理統計對運動員比賽中的各種技戰術行為(如優點與缺點)進行分析,為訓練與制訂比賽戰略戰術提供參考。對乒乓球的技戰術分析進行的大量研究,最為經典的當屬吳煥群等[1]于1989年提出的“三段指標評估法”,該評估方法自提出后成為了乒乓球科研人員進行乒乓球技戰術分析的一個理論框架,實踐不斷證明三段指標評估法具有可行性與有效性。隨著國際乒聯對乒乓球項目規則的改革、器材的改進及乒乓球技戰術的不斷發展,許多體育科研人員也對乒乓球技戰術分析理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2]。在乒乓球技戰術“三段指標評估法”的基礎上,有的學者提出了“十項指標評估法”[3],有的學者提出了“貢獻率”和“技戰術快速診斷”的新概念[4],有的學者根據得分率和使用率提出了“技術效益”的概念[5],以及“四段指標評估法”[2]。

綜觀上述研究,有學者提出了相對細致的評估指標,有的研究初步形成了比賽雙方比較分析的意識,有的研究是對“三段指標評估法”的拓展;但是筆者認為,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是在對運動員的技戰術進行比較分析時,各場比賽的技戰術數據僅作為孤立的個體,沒有系統地比較和評估各場比賽之間的質量差異,缺少縱貫性分析。這就使得此種技戰術分析不能直觀反映出運動員競技狀態的起伏和各項技戰術得失分影響因素的波動。

隨著現代計算方法的快速發展,例如人工神經網絡、數據挖掘、遺傳算法等,使得大量復雜非線性難題找到了較好的解決方法[6]。TOPSIS方法是一種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綜合評價的問題轉化為求各評價對象之間的差異。即按照一定的法則先確定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然后通過計算每一個被評價對象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之間的距離,再加以比較得出綜合評價排名。本研究試圖引入TOPSIS模型對乒乓球比賽質量進行評估。

1 乒乓球比賽質量評估模型

1.1 乒乓球比賽質量評估指標體系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7-9],在乒乓球“三段指標評估法”的基礎上,結合唐建軍教授提出的“乒乓球進攻類型打法比賽戰術制勝模式構成”,按照乒乓球比賽擊球的時序及最后一板產生得失分的技術表現形式,將第5板及以后歸入到相持段。確定乒乓球技戰術效果分析的指標體系見表1。

1.2 部分指標含義解釋

發球搶攻戰術指本方發球后,對方接發球回球質量不高或者回球方式在自己的預判范圍內,本方第3板直接搶先上手進攻的方法。

發球后控制戰術指本方發球后,由于對方接發球搶攻或者回球質量較高,或回球方式、落點、速度和旋轉等方面超出自己的預判,沒有機會實施發球搶攻戰術,只能以控制性的技術如以擺短、劈長或防守的方式回接來球的方法。

接發球戰術指第2板接發球時,根據對方發球的速度、旋轉、落點和弧線,利用進攻性技術,例如反手擰拉、弧圈球技術進行回接和控制性技術如擺短或劈長,通過線路和落點的變化,來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接發球連續搶攻戰術指接發球方第2板搶先上手,通過線路、落點等控制對方,造成對方第3板搶攻質量不高或者運用控制性技術回接球,本方抓住機會第4板運用主動進攻型技術,壓制對手爭取得分。

接發球控搶戰術指通過接發球時的擺短、劈長或落點和線路的調動使對方發球后無法上手搶攻,且對方第3板回球質量不高,即使對方搶攻也是勉強而為,此時,本方抓住機會第4板進行有效的進攻以形成優勢局面,壓制對手爭取得分。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我國優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馬龍對陣樊振東2013―2015年在國際、國內交手的8場比賽為例,按時間先后順序,由近及遠,具體錄像統計情況見表2。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乒乓球比賽技戰術指標評估方法及運用TOPSIS法進行評價研究的相關論文,為本研究技戰術指標確定和方法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2.2.2 錄像觀察法

統計觀察了馬龍和樊振東之間的8場比賽錄像,統計發球、發球搶攻、發球后控制、接發球、接發球連續搶攻、接發球控搶、相持戰術指標的得分和失分,并計算得分率。然后,運用TOPSIS法對比賽質量進行評估。采集到的各指標得分率數據見表3和表4。

2.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統計軟件,對錄像采集數據進行初步的分析,計算每場比賽得分、失分、得分率指標。

2.2.4 TOPSIS法

TOPSIS法是系統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是基于歸一化后的原始數據矩陣,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別用最優向量和最劣向量表示),然后分別計算諸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離,獲得各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以此作為評價優劣的依據。

其基本原理是定義決策問題的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然后在可行方案中找到一個方案,使其距離理想解的距離最近,而距負理想解的距離最遠。理想解一般是設想最好的方案,它所對應的各個屬性至少達到各個方案中的最好值;負理想解是假定最壞的方案,其對應的各個屬性至少不優于各個方案中的最劣值。方案排序的規則,是把實際可行解和理想解與負理想解作比較,若某個可行解最靠近理想解,同時又最遠離負理想解,則此解釋方案集的滿意解。

步驟1:評價指標的極性處理,得到極性一致化矩陣R*。

為了使指標具有同趨勢化,統一將低優指標轉化為高優指標,轉換方式使用倒數法(x*)進行同趨勢化。

步驟3:確定正理想解Z+和負理想解Z-。

歸一化得到矩陣Z=(Zij)n×m ,其最大值、最小值構成的最優、最劣向量分別記為:

正理想解:Z+=(Zmax1,Zmax2,…,Zmaxn),

負理想解: Z-=(Zmin1,Zmin2,…,Zminm)。

式中,i=1,2,…,n,分別代表不同用戶。

步驟5:求綜合評價值。

Ci在0與1之間取值,越接近1,表示該用戶越接近評價最優水平;反之,越接近0,表示該用戶越不接近最優水平。按Ci的大小將不同用戶進行排序。

3 結果與分析

對乒乓球運動員單一技戰術指標的分析,只能反映運動員比賽中某一局部的問題,若要整體反映比賽的質量,則需要對各戰術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本研究運用TOPSIS法對馬龍和樊振東比賽的技戰術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分析。

3.1 戰術指標的同趨勢化與歸一化

評價指標有高優指標和低優指標之分,高優指標為指標數值越高越好,低優指標則恰恰相反。由于本文戰術指標皆為高優指標,因此進行同趨勢化這一過程可以省略。另外,由于戰術指標的量綱不同,容易對比賽質量的影響不同,因此,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應對戰術指標進行歸一化。根據TOPSIS法步驟2的公式(3),分別得出馬龍、樊振東比賽戰術指標的歸一化結果,見表5和表6。

3.2 _定馬龍、樊振東每場比賽中的戰術指標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

根據歸一化后的戰術指標,依據正負理想解確定公式:

正理想解:Z+=(Zmax1,Zmax2,…,Zmaxn),

負理想解: Z-=(Zmin1,Zmin2,…,Zminm)。

確定2位運動員比賽的戰術指標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

馬龍比賽的戰術指標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分別為:

Z+= (0.494 0.437 0.686 0.467 0.688 0.497 0.439),

Z-= (0.266 0.278 0.000 0.280 0.000 0.104 0.269)。

樊振東比賽的戰術指標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分別為:

Z+= (0.491 0.506 0.629 0.398 0.570 0.534 0.434),

Z-= (0.164 0.156 0.000 0.317 0.000 0.000 0.279)。

3.3 計算2人每場比賽戰術指標到正、負理想解的距離和戰術指標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程度

依據公式(4)和公式(5)分別得出D+、D-和Di,見表7和表8。

3.4 馬龍和樊振東比賽質量的綜合評估

對馬龍和樊振東之間交手的8場比賽的質量進行評估,結果見表7。馬龍2015年蘇州世乒賽單打比賽質量最高,比賽質量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2013年全國運動會、2014年乒乓球亞洲杯、2015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男單決賽、2014年中國公開賽、2015年世界杯、2015年科威特公開賽和2016年卡塔爾公開賽并列第七。

進一步觀察圖1可知,馬龍2013年全國運動會、2014年乒乓球亞洲杯、2015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男單決賽和樊振東交手時比賽質量趨同,其在2015年科威特公開賽和2015年乒乓球亞洲杯比賽質量為最低。隨著樊振東技戰術逐步完善和對陣馬龍比賽經驗的豐富,馬龍與樊振東2013年全國運動會至2015年科威特公開賽4場比賽,馬龍的比賽質量是逐步下降的。直到2015年5月蘇州世乒賽馬龍對陣樊振東的比賽質量達到最高,并且在本屆世乒賽上馬龍取得了男子單打冠軍,也說明馬龍自身的競技能力恰在其時處于最佳競技狀態階段。在隨后的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比賽中馬龍對陣樊振東的比賽質量有所下降,同時2015年12月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比賽質量有所提高,取得了本年乒聯職業巡回賽的單打冠。

從以上可以看出:馬龍雖然在與樊振東交手的8場比賽取得了勝利,但是在2013年至2015年初期交手的4場比賽質量逐漸下降;在2015年世乒賽隨后的比賽中,雖然比賽質量有起伏,但是也取得了比賽的勝利。總體來看,馬龍對陣樊振東的比賽質量還是有所保證的,反映了馬龍在準備與樊振東的比賽時還是基本把握了樊振東的“弱勢”。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也反映了馬龍處于最佳競技狀態保持階段。

3.5 樊振東和馬龍比賽質量的綜合評估

對樊振東和馬龍之間交手的8場比賽的質量進行評估,見表8。表明2014年乒乓球亞洲杯樊振東比賽質量最高,接下來的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2016年卡塔爾公開賽男單決賽、2015年國際乒聯職業巡回賽總決賽男單決賽、2015年科威特公開賽、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2014年中國公開賽、2013年全國運動會、2015年蘇州世乒賽。

通過圖2可以進一步看出樊振東與馬龍比賽質量評估的走勢。從2013年全國運動會到2015年科威特公開賽,樊振東與馬龍的比賽質量整體趨勢是上升狀態的,這也與上述馬龍的這幾場比賽質量評估漸趨下降相吻合。從圖2還可以看出:樊振東在這4場備戰馬龍的比賽質量表現出不穩定性,但整體趨勢還是提高的。到2015年蘇州世乒賽樊振東比賽質量下降到最低,而馬龍這場比賽質量最高,并最終取得了蘇州世乒賽的單打冠軍。從2015年乒乓球世界杯到2016年卡塔爾公開賽樊振東這3場比賽的質量是逐步提高的。

整體來看,樊振東自從2013年“出道”以來對陣馬龍的比賽質量以2015年世乒賽為一“界點”,“界點”前后的每場比賽質量隨著時間推移具有提高的趨勢。雖然與馬龍交手的8場比賽皆負,但也說明樊振東在準備馬龍的比賽時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反映了這一階段訓練是比較合理的。從運動訓練學的角度,反映了樊振東目前處于競技狀態的提高階段,尤其第3板正手位短球的處理還需要繼續提高。

4 結論

本文應用TOPSIS法對馬龍、樊振東交手的8場比賽質量按照時序進行評估,得出馬龍對陣樊振東比賽的競技狀態相對比較穩定,處于最佳競技保持狀態;樊振東對陣馬龍的競技狀態相對不夠穩定,但對陣馬龍的比賽質量具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反映了樊振東處于競技提高狀態。根據國家乒乓球隊的要求,在大賽前不對國內運動員之間比賽進行研究,因此,馬龍和樊振東之間比賽細節的研究不在本文分析的范圍內。

由于乒乓球比賽質量評價指標較多,因此,應選用代表性強、能夠客觀反映實際情況的指標,才能比較全面地反映比賽質量的高低。TOPSIS法對樣本量、指標數量、數據分布沒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應用靈活簡便。TOPSIS法對原始數據進行同趨勢變換和歸一化處理后,消除了不同指標量綱的影響,排序結果充分利用原始數據信息,能夠定量反映不同評價階段的優劣程度,在乒乓球比賽技戰術評估中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結果易懂并且比較符合比賽實際情況,表明運用本方法可以相對簡便、準確地評價一場乒乓球比賽質量,可以定量地為主觀經驗提供數據支持,從而可以為教練員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吳煥群,李振彪.乒乓球比賽中實力與技術診斷的方法及其應用效果[J].國家體委科學研究所學報,1989(1):32.

[2] 楊青,張輝.乒乓球比賽技戰術“四段指標評估法”的構建與應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4,29(5):439.

[3] 李今亮,蘇丕仁.對部分世界優秀男子乒乓球進攻型選手技術實力的評估:兼談十項指標評估法的建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21(4):71.

[4] 李強.對乒乓球技戰術分析統計方法的新探討:貢獻率統計法[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5] ZHANG H,LIU W,HU J,et al. Evaluation of elite table tennis players’technique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3,31(14):1526.

[6] 趙養清.基于TOPSIS法的乒乓球比賽技戰術效能評估[C]//第6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組委會.首屆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學術報告會論文集.2016.

[7] 吳煥群,李振彪.乒乓球運動員技術診斷方法的研究[J].乒乓世界,1990(2):38.

篇10

【關鍵詞】乒乓球;快攻技術;基本因素;戰術特征

On Fast-break Play of Table Tenn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LIU Jin-bao

(Sports Work Brigade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break ball technology are stationing near, the action is small, fast and line live. The ball rebound can improve speed, and create smash opportunities. In the game, it can attack and keep to against the attack of the opposite, and it is one of the techniques of tapping ball technology in the close-table game. It is aan important means to score in a game with explosive and tactical effect. Table Tennis ha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style of pla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actics. Whether what kind of play it is, how to change multiterminal tactics,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four basic factors: strength, speed, rotation and placement.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st-break ball is "fast, accurate, ruthless, change and turn-based”, stalemate each other, and suppress the other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race to create winning conditions.

【Keywords】table tennis, fast-break technology, basic factors,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乒乓球屬技能項目,比賽中最基本的規律就是適應與反適應:每一個運動員都力爭適應對方的技術、戰術和打法,而不讓對方適應自己。就運動員所掌握的技術、戰術來講,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無非是一種較鞏固的條件反射動力定型。在一定意義上講,技術高,也就是動力定型更鞏固。新技術、新戰術、新打法,對對方是一種新異刺激,故對方的應激動作就不再那么順手,易出現泛化現象,即無準備,不協調,并伴有多余動作。因此,選擇具有直接獲取比賽分素和具有突襲性的快攻球技術作為論點進行對比,并指出該技術在訓練中的訓練方法,可更進一步地了解分析快攻球技術這個具有我國傳統優勢性乒乓球技術。現今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在乒乓球握拍方法上,多以橫握球拍為主,使我國傳統直拍快攻技術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能否在橫拍打法上使用快攻技術呢?我認為可以。因為我國有著傳統乒乓球教學的牢固基本功,在發展下旋球和其它特長技術的同時,也能夠保留一些特征。而現在,大多數運動員選用的是以兩面反膠為主的橫拍打法,主要以弧旋球為主。如何能夠使橫拍打法中多運用快攻球技術獲取比分,是本論文研究內容的核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河南省鄭州市青少年女隊隊員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收集近年來國內外優秀運動員的運動成績,比賽實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和數據以及教學訓練有關資料。

2.2.2 比較分析法

對影響乒乓球得分的主要手段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3 快攻球技術發展的歷史回顧

快攻球技術是我國乒乓球一個傳統優勢,尤其在1959年容國團獲得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后,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并逐漸形成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球打法。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臺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并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比賽中,攻球技術掌握和運用得好,常能使對方陷于被動或失誤,為自己奪取勝利創造有利條件,這就使它成為進攻類打法的運動員在比賽中爭取主動、克敵制勝的主要手段。因此,不論是直拍橫打快攻球選手,還是快攻結合弧圈球以及一部分以拉弧圈球為主的選手,或攻、削結合為主的選手,都必須具備全面的或相應的攻球技術,否則就會跟不上現代乒乓球技術發展的新形勢。

快攻打法是我國傳統打法之一,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但這類打法的迅速發展和提高,是在技術風格基礎上形成的。以攻為主的直拍運動員在掌握海綿拍以后,站位從中遠臺發展到近臺,出現了快點、快攻、突擊、扣殺等新技術,其打法類型有左推右攻與正、反手兩面攻,并成為20世紀60年代世界乒乓球先進技術之一。它具有站位近、判斷快、動作小、擊球速度快、變化多的特點,并能攻打各種來球。經過第27屆世乒賽以后的探索和試驗,特別是經過中國隊1970年訪問歐洲以后的研究和總結,直板快攻打法有了較快的發展和提高。在第32屆世乒賽上,我國運動員郗恩庭采用直板反膠快攻結合弧圈打法,先后戰勝各過多名優秀選手,奪得男子單打世界冠軍,這也是我國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第一次登上世界乒壇頂峰。其后,我國又涌現出了許多此種打法的優秀運動員,如郭躍華、曹燕華、齊寶香等。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歐洲強烈弧圈球打法的迅速崛起,歐洲選手的威脅越來越大,直至1989年多特蒙德第40屆世乒賽,以陳龍燦、江嘉良領銜的中國隊0:5慘敗給瑞典隊,關于直拍打法“狼來了”的預言終于變為現實。此后,直拍快攻打法遭到了廣泛質疑,橫拍打法開始在國家隊里占據上風。直拍由于反手位的弱點一度被打入冷宮。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國梁以及他的直拍橫打是中國傳統直拍打法的“救星”。盡管直拍橫打并不完善,但至少給直拍對抗橫拍的前景帶來了一線光明。橫打在相持以及臺內球突擊的作用日趨顯著,加上直拍固有的手腕靈活、線路變化多等優點,使人們對直拍打法的發展增強了信心。隨著馬琳、王皓、閆森等直拍選手的脫穎而出,經過反手技術革新的傳統打法又煥發了青春。

實踐證明,只有在打法的訓練指導思想、技戰術組合、打法風格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發展,才能適應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潮流。

4 快攻球技術特點與指導思想

快攻型打法以積極主動、以快為主、搶先上手、先發制人為指導思想,發球搶攻為主要戰術。而各種類型打法的運動員都普遍注意采用發球搶攻來搶占每個回合的上風。而比賽過程中雙方運動員在競賽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所需要的是進行技戰術的比賽。但在技戰術的比賽中單一的攻防套路很容易被對方運動員掌握。從乒乓球技術的發展的趨勢來看,單一打法并不能控制與帶動一場比賽,而多種打法相結合的發展勢頭是不可否認的。如何推動乒乓球技術的提高,我認為將各種打法進行相互的彌補,“以直拍的速度代動橫拍的力量,用橫拍的優勢彌補直拍弱點的不足”是我本篇論文論點的核心,也是論文題目的延伸。橫拍快攻球技術打法只是提高橫拍運動員的速度與相持能力的最好表現方式,而單一的橫拍快攻技術的發展也是很難行得通的。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講“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雖然我的論題論述的方式未必可以在實踐中讓更多人采用。但我仍認為,掌握多種進攻方式打法的運動員才能迎合當今乒壇的發展趨勢,越全面越能在比賽中取得更多的對策從而取得最后的勝利。

在橫拍打法技術上的主要難點在于正手弧圈球的殺傷力。國內弧圈球運動員正手拉球普遍殺傷力不夠,主要是受我國快攻打法的影響。幾十年來,快攻一直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整個訓練的指導思想和體系是圍繞快攻進行的,在動作的結構上講究動作小,出手快,不大注意腰、腿間力量的協調。因而國內的弧圈打法運動員適宜近臺作戰,擅長第一、二板的拉沖,一旦形成相持或到了中、遠臺,正手拉球就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同歐洲、韓國、朝鮮運動員相比,有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在訓練中,必須高度重視弧圈球打法運動員的動作結構。首先注意動作的舒展性,手臂、腰、腿間的發力一定要協調。同時注意前臂的快速收縮。這是動作發力的關鍵環節。在動作結構上要注意兩個傾向,一是動作大小,主要是依賴前臂和大臂發力,與腰、腿間的協調不夠;二是動作過大,注意了手臂、腰、腿間力量的協調,而忽略了前臂的快速收縮,造成力量不集中。

由上述的觀點可以看出,只有不斷地發展、改變和提高打法才能適應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潮流。而我就以橫拍快攻型打法的特點與直拍快攻型打法上的一些特點進行對比。快攻類中兩種打法的主要特點—為左推右攻。以近臺的正手攻球作為進攻的主要手段,以反手推擋作為助攻和防御的手段。當還擊對方發過來或搓過來的左半臺的球時,由于推摟對付下旋或混旋的球有一定的難度,多采用側身正手搶攻或拉攻來爭取主動。當左半臺出現機會時,常用側身發力進攻;—為近臺兩面攻。以正反手兩面攻進攻作為得分的主要手段。當還擊對方發、搓或攻過來的左半臺的球時,多采用反手攻球來還擊。其戰術特點是以速度為主,以快制轉,以近打遠,積極主動,先發制人。直拍快攻打法是中國的傳統打法之一,已有40多年的歷史。50年代初、中期,這種打法以“快、狠”為其特點,但因當時拉攻技術還較差,攻球缺乏準確性,因而受挫于歐洲的削球和日本的遠臺長抽。通過比賽實踐,中國的快攻選手提高了對擊球準確性的認識,加強了基本功的訓練。到了50年代末,中國快攻選手容國團,以快速多變的戰術,奪得了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男子單打冠軍。從此,快攻類打法就以其“快、準、狠、變”的技術風格,出現在60年代的世界乒壇。進入70年代初,隨著歐洲弧圈球技術的迅速提高,中國快攻類打法的速度受到了旋轉的制約。于是快攻選手采取了拉一板小上旋的技術,來為快攻開路,從而又進一步豐富了快攻打法,以其“快、準、狠、變、轉”的技術風格來與弧圈類打法抗衡。目前,快攻類打法要想繼續攀登世界乒乓球技術高峰,須努力提高擊球的速度、力量和增大回球的角度,特別要重視增強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5 橫拍與直拍的區別

5.1 在打法上的區別

在打法上,直(橫)拍兩面攻打法其特點是站位離臺近,進攻速度快,攻勢猛,正、反手攻擊力強,打法積極,搶攻在前。50年代,這種打法以王傳耀為代表。他站位,用正、反手發力攻打法贏得主動,曾多次獲得全國單打冠軍。60年代,這種打法以莊則棟為代表。他以近臺進攻為主,充分發揮前臂和手腕的作用,提高了擊球速度,形成了近臺兩面攻的打法,曾蟬聯3屆男子單打世界冠軍。70年代,這種打法以日本的河野滿為代表,他在繼承日本正手攻球好、側身意識強的傳統打法特點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國近臺兩面攻打法的某些優點,形成了以近臺為主結合的兩面攻打法,在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單打冠軍。在直拍快攻打法的影響和帶動下,中國橫拍快攻打法也有一定的提高和發展,代表這種打法的在60年代有湖北的陳盛興,在70年代有北京的滕義,他們在參加國內外的許多比賽中,都曾經取得過比較好的成績。直(橫)拍兩面攻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殺高球等技術;②反手快點、快攻、快帶、快拉、突擊、扣殺等技術;③側身正手攻球和扣殺等技術。

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以后,中國有些選手在快攻的基礎上,使用正貼海綿膠或反貼海綿膠開始學習拉弧圈球,并把快攻技術和弧圈技術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形成了以攻為主、弧圈為輔的打法。到了60年代后期,歐洲選手根據橫拍攻球的特點,把中國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術中的優點同歐洲的技術結合起來,創造了歐洲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的新打法。這類打法如要堅持以速度為主的特點,必須加強發接、搶前3板技術和以近臺快攻的技術為主的訓練,努力提高攻打弧圈球的能力和走動中拉扣結合的技術。

直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這種打法的特點是站位較近臺,以正手進攻為主要的得分手段。比賽時能快則快,不能打快攻時,則以正手搶拉弧圈球來爭取主動,為快攻或扣殺創造條件。這一打法60年代以李莉為代表,70年代以齊寶香為代表,她們在許多國際比賽中,常用推攻結合拉弧圈的戰術,擊敗了許多有名的選手,獲得良好的成績。直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應掌握的技術有:①正手快攻、快帶、扣殺、拉打臺內球,拉加轉弧圈和前沖弧圈球以及中遠臺反拉弧圈球等技術;②反手快推加力推、減力擋、推擠,以及反手攻球等技術;③側身正手攻球或拉弧圈等技術。

橫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這種打法的特點是以快攻為主,以拉弧圈為輔。正手在中近臺攻拉結合,反手則以近臺快攻(又稱快撥)為主。比賽時能快則快,先發制人;不能快攻時以拉弧圈球與對手相持或過渡,伺機進行反攻。這一打法在歐洲以瑞典的S.本格森、K.約翰森,捷克斯洛伐克的M.奧洛夫斯基為代表,在中國以王會元、施之皓等為代表,他們在70年代的許多國際比賽中,都曾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對比中可以看出,直板運動員適合于近臺的進攻而橫拍運動員則適合于中、遠臺的進攻。如何把快攻球技術運用到橫板運動員實際的比賽中呢?首先,總結快攻型打法的特點:

(1)站位離臺近(40~50厘米):目的在于縮短球在空中運行的距離,以爭取時間。

(2)擊球上升期:借以縮短對方回球的準備時間,迫使對方措手不及。

(3)動作幅度較小:在較小的幅度內發揮強有力的進攻,以使動作快速,中心穩定,回復原位及時。為此要強調發揮前臂及手腕的作用。

(4)突擊進攻多:為了爭取主動而采取突然襲擊和連續進攻的次數多,密度大,以迫使對方連續防御而難于反擊。

(5)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要求進攻時突然性要強,出乎對手的意料,使其猝不及防。為此,還必須發現對方弱點快,改變戰術快,如聲東擊西、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突然進攻等等。

5.2 橫拍與直拍的戰術區別:

在以兩面攻為主的快攻型打法選手在進攻中,橫拍彌補了直拍在反手上處于的被動。雖然反手橫打技術已經對其推擋有所彌補,但從根本上還是同橫拍反手有一定的差距。

對大球的控制能力。40MM的大球在運動軌跡上比38MM的小球慢了許多,其速度上明顯的優勢已大大地被削減,而更多的是在力量與落點上的控制。而橫拍快打其優勢略微比直拍有所起色。橫拍與直拍在旋轉上作比較,直拍略勝于橫拍。在以上特點與比較中分析認為:橫拍快攻型打法可作為比賽奪分手段,在相持球上也占明顯的優勢。在日常訓練當中針對此類打法要注意的環節有以下六個大點:

(1)主動性: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搶先上手、快速進攻,充分發揮快攻球打法的威力。其為快攻型打法訓練中最關鍵的部分。

(2)發搶:發搶即發球搶攻,這是我國乒乓球快攻球打法特長技術之一。要保持和提高快攻打法中的發搶優勢,首先要提高的是發球的質量,發球時應將速度、旋轉和落點有機地相結合起來。在搶攻的線路上要講究落點變化和角度的變化,同時在發搶后還應具有連續進攻性與相持能力的意識和能力。

(3)低球突擊能力。低球突然起板搶攻是快攻打法的特色之一,具有速度快、突擊性強等特點,對付歐洲選手威脅大,但近幾年此項技術已漸漸不為人所用,“以拉代打”的傾向嚴重,是快攻打法攻擊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和恢復對付下旋球的低球突擊能力,建立以快取勝、以奇制勝的進攻方略,是現代快攻型打法訓練中的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技術。堅持對付下旋球以“低拉高打,轉拉不轉打”“位置不合適拉,合適打的原則”。

(4)正手連續進攻能力。正手攻球技術是進攻類打法在比賽中爭取主動、克敵制勝的重要手段。正手快攻球是快攻球技術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發揮正手快攻球技術,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小點:擊球動作的合理性。包括注意利用身體重心,根據來球的旋轉性能調節拍形擊球,根據不同來球采用不同的回擊發法等;重視步法。步法上實現積極主動意識,是發揮正手進攻威力的最有效的手段。步法快捷,能及時到位,能搶好擊球點,有助于擊球準確,有利于發力擊球,能保持正確擊球姿勢。步法不到位,動作就會變形;

連續進攻意識和能力。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大多有較好的相持和防御能力,一板球就置對方于死地是不好做到的,快攻型選手一定要有連續進攻的意識和能力。

(5)對付弧圈球的能力。在現今打法中,大多運動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弧圈球技術,而弧圈球技術也是發搶技術的最安全、最有效的進攻發式,而對于快攻型打法的運動員來說,弧圈球則是用突擊球得分的一個條件。因為弧圈球可以給快攻型發球法提高一個突擊點,也就是說最高擊球點在其殺傷力不是很強的前提下,以速度以力量以準確的突擊球技術予以回擊,可使對方在疏忽下創造漏洞。

(6)反手擊球能力。這個要素就是我要提出的直拍與橫拍的一個區別。其區別在于直拍反手推擋技術是我國特色的技術,具有快速、有力、多變的特點,推擋技術與橫拍反手攻球技術的區別在于,現今在與歐洲選手的對陣時,總是吃虧在反手,對方有拉、沖、打,而我方只有單一的推擋,難以側身搶攻。如何彌補這一項的劣勢呢?我認為是否可以把直拍快攻球技術移植到橫拍選手打法上呢?當然,現今馬琳和王皓等直拍運動員帶動以直拍反打的技術,其進攻能力與橫拍反打威力不相上下,但其技術的難度與對球感掌控能力上要求是十分高的。而橫拍反手以容易進攻而被很多運動員所選用。

6 結論

比在乒乓球比賽當中,前三拍獲取比分的條件已漸漸的淡化,而更多的是回合。比賽比的已經不是某一項技術的優勢,而是對技術掌握的全面性與相持能力。但我個人認為,快攻球技術在比賽中往往能起到爆發性和戰術性的效果。現今歐洲選手把旋轉和速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其特點是以正手弧圈球旋轉強、速度快,而且連續拉沖范圍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正、反手能進攻,都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特別是反手拉球速度明顯加快,威脅很大。蔡振華曾提出,歐洲選手在發球搶攻的使用上,比較喜歡采用發近網上旋和不轉球,迫使對方不能擺短,用輕挑回接,然后用正、反手快撕挑過來的球;相持能力強,攻防轉換的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識強,即使你在進攻,只要力量、落點、旋轉稍有減弱,對手能馬上和你形成對拉或反拉,也可由被動轉為相持或主動。但是他們正反手進攻的落點變化不大,基本上是兩條斜線為主,側身有一板直線;正手拉沖下旋底線長球較差,前沖少,高吊多,容易被對方反沖。我國橫拍打法在與歐洲選手的抗衡中是目前處于什么狀態?如何解決?都成為現今乒乓球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我國是一個乒乓球強國,有我們的優勢,只要能根據其特點精心設計,大膽創新,是有能力與歐洲選手抗衡的。由于世界乒乓球技術不斷發展,我國的傳統直拍快攻打法暴露出許多弱點,要想重新建立領先的優勢還需要大膽創新,花相當大的努力才有可能。

參考文獻

〔1〕徐寅生.關于如何打乒乓球〔N〕.人民日報,1965-01-17.

〔2〕國家體育總局研究課題組.星光為何這般燦爛〔N〕.人民日報,2002-07-10.

〔3〕吳煥群,楊夏,張曉嵐.他們在向自由王國飛躍—中國乒乓球隊的“學”與“創”,〔N〕.體育報,1979-02-02.

〔4〕李志林等,乒乓球運動員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發展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2,(3):59—60.

〔5〕騰守剛,對乒乓球運動員判斷能力的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2).

〔6〕粱云達.用巴黎的火種點亮雅典——第47屆世乒賽男單綜述〔J〕.乒乓世界.2003.(6):3-4.

〔7〕張良西.發球與接發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150.

〔8〕張曉蓬.對中國乒乓球隊適應發球新規則訓練效果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3):396-39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