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范文

時間:2023-04-05 04:2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唱歌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唱歌技巧

篇1

唱歌技巧如下:

唱歌時歌唱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態,唱歌時情緒平穩與否對唱出的歌曲效果影響很大,歌唱者內心要保持平靜;唱歌是旋律的配合,即自己的聲音和歌曲的音樂需要配合,相互之間應有一定的韻律;唱歌時要學會運用氣息發聲,氣息發聲可以唱出悅耳的歌曲,只用嗓子唱歌對嗓子有危害,應學習氣息控制;唱歌時要吸氣到腹部,用腹部慢慢出氣,膝部放松,兩肩膀放松,反復練習,對唱高音有很大的幫助;唱歌時要有正確的發聲,歌唱時要與正確的咬字和吐字結合,日常可對自己喜歡的歌曲進行逐字練習,做到正確的咬字和吐字。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2、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要在音域范圍上作不同的處理:3~4歲可在C調的“1”到“6”范圍內練習,4~5歲可在C調的“1”到“7”范圍內練習,5~6歲可在C調的“1”到“嚴范圍內練習,7~9歲可在C調的“1”到“3”范圍內練習。在各自的基礎上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再逐步向上和向下做擴展音域練習。

3、練聲時要用較慢的速度和中等音量,發聲的位置要上下統一,氣息要均勻,保持高音部位的發聲位置。在練聲時,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長要認真地聽孩子練唱。

4、因為練聲是為歌唱服務的,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家長也可把唱歌與練聲結合起來進行訓練,摘出歌曲中難唱的樂句進

篇3

2、投入很重要。好的歌者都是閉著眼睛陶醉在自己的歌聲中。只要全身心投入到一首歌的情境中,相信沒有唱不好的歌曲。

3、集中精神很重要。幻想你是一個歌者,你對著一個人抒發自己的情緒,實在無法集中精神的建議對著熒幕或是某一個定點來練習。

4、多練習。每個歌者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成就的,沒有人天生就會唱歌,就有樂感。即使你沒有太多的技巧,只要經過持續練習,一定會成就好歌藝。

篇4

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 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 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 過專門訓練的,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于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 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 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 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 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篇5

一、氣息

氣息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練美聲,氣息是基礎,對唱歌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因此,演唱者要練好氣息,首先就要掌握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后脊梁,到腦后,到口腔后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后的。教學時,可讓演唱者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生喉結壓下,女生多注重聲音在腦后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墻練習有助于發聲,因為靠墻可以接觸你的后脊梁,這樣更容易找到感覺,并且胸腔的共鳴能和墻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咪~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講究“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后,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得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就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

另外,肺活量也很重要。歌手若有較大的肺活量,在演唱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旋律時,就不會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要練氣息,歌手若掌握了好的發聲方法,就能很好地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紅旗頌》“……在我的心里上升……”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上”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這樣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不能演繹后面不換氣的長句。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讓演唱者在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保持蠟燭不搖晃,這樣氣就會保持在體內長一些時間。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些都是要靠感悟的。此外,演唱者還要注意練聲是演唱歌曲的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地演繹歌曲,那樣就顯得過于做作。

二、高音

如何唱高音是初學聲樂的人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部分增添渲染力,但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指的就是這個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并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平靜之后,大多數人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那一刻,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繃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才發得高。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要一切以小腹為根基,唱高音時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而是感覺到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么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試著把它搬起來。你一彎腰,嘴里數數:“一、二、三、走……”,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以上只是我總結的一些感覺氣息的方法,很有效。

此外,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人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韓紅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發聲方法加以修飾,但不論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唱高音時還可以想象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三、鍛煉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沒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鍛煉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三種。

方法一:經常性地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

方法二:耐久跑練習,注意堅持、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方法三:練習潛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地劃水,還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

此外,還有踢足球、打籃球、折返跑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法,都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篇6

一、訓練歌唱的內容

1、唱歌的姿勢。

正確的唱歌姿勢不僅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態表現,而且還關系到氣息的運用共鳴的調節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訓練時,應該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做到兩眼平視有神,下頜內收、頸直而不緊張、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穩定。

2、歌唱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氣,在做呼吸訓練時,先做好正確的演唱姿勢,保持腰挺直,胸肩放松,頭自如,眼望遠處,從內心到面部的表情都要充滿情意。然后痛快地嘆氣使胸部放松,吸氣時口腔稍打開,硬腭與軟腭都要提起眉毛上挑、笑肌上臺,很興奮的以后腰為主,將腰圍向外松張,讓氣息自然、流暢地“流進”使腰、后背都有“氣感”,胸部也就自然的有了寬闊的感覺,可以用“打哈欠”來感覺以上的動作。

吸氣時不準過深,否則會使胸部、腹部僵硬、影響發聲的靈活性與音高的準確度、吸氣時不要有聲響,反之不僅影響歌唱的藝術效果,還會使吸氣,不易深沾,影響氣息的支持,所以,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兩肋擴張,小腹微收的習慣。

3、咬字、吐字準確、清晰。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的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來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演唱時發元音的著力點,應盡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二、怎樣歌唱

1、氣息。

這是最不好用語言來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歸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喲內個平常說話的位置發聲,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適其后脊梁,到腦后,到口腔后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后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前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恩”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生喉結壓下,女生多注意聲音在腦后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大了許多,經常靠墻練習有助與發聲,因為靠墻可以接觸你的后脊梁,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并且胸腔共鳴的感覺。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紅耳赤,口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能夠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結束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曲,那樣就過于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關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必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所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

2、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越唱的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了中低音在歌唱中的作用,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文化素養、理解能力,嗓音條件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演唱個性和審美個性。這種審美個性決定著演唱者對歌曲演唱的處理,有柔婉深情的,有剛健豪放的,有纖細優美的,有絢麗舒暢的,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演唱特點和演唱風格。

3、鍛煉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方法和沒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鍛煉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我就簡單地介紹三種;

(1):經常性的做一些個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

(2):耐久跑練習,注意要堅持經常跑和呼吸配合、距離適當、強度不宜大。

(3):練習潛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的劃水,還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是鍛煉提高肺活量的好方法。

篇7

歌唱者表現歌曲的情感、思想需要以聲樂技巧為工具,聲樂技巧內容廣泛,涉及很多方面,如發聲、咬字、音色、氣息等,這些方面都是聲樂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聲樂技巧,對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使其內部各部分協調一致,并融入人的情感,做到聲情并茂,才能將作品演繹得活靈活現,從這方面講,聲樂技巧是傳達感情的紐帶。聲樂技巧對歌唱藝術的重要性可以從美聲唱法中看出,美聲唱法始于藝術之都意大利,興盛于歐洲,風靡世界,長久不衰。美聲唱法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在歌唱中對聲樂技巧的巧妙應用。美聲唱法利用聲樂技巧不僅賦予歌唱豐富的情感,還使觀眾融入其中。美聲唱法重視音量與音色,要求發音器官在歌唱時保持協調一致,從而使歌唱者在歌唱時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出歌曲的魅力,提升聲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二、在歌唱表演藝術中應用聲樂演唱技巧的具體建議

(一)巧妙利用音色變換手法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每個演唱者的聲音都有其特點,在演唱時也各具特色即音色。在歌唱藝術中,音色地位非常高,是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實踐中,人們常用豐滿圓潤、集中有力等詞語形容音色,這也可以看出音色對人們欣賞聲樂演唱的重要性。音色是表達聲樂作品情感,提升聲樂作品藝術表現力的重要工具。由于人的情感具有多樣性,在潛意識里對使用何種音色進行歌唱也有特定的需求。常見的,如在節日慶典中常用嘹亮、彈性的音色歌唱,而在肅穆的環境下音色常表現出暗淡、沉悶的特點。由此可見,歌唱者的音色對于表達情感塑造藝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音樂作品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情感,完美表現出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要求歌唱者必須考慮不同音樂作品的特殊性,巧妙利用音色變換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具體而言,就是要以歌唱風格的各個要素為根據,在歌唱時根據具體需要調整聲門閉、合狀態,喉頭、氣息、共鳴腔等,以獲得與音樂作品相適應的音色。性別、年齡、生理結構不同,音色也具有差異性,這些在歌唱表演中都應綜合考慮,盡量避免對歌唱音色造成不利影響。

(二)聲音的虛實應用在歌曲演唱過程中,聲音的虛實應用就是提醒人們注意把握演唱的分寸,我們都知道,一首歌曲的目的在于表達人的內心感情,而一個人的感情是多變的,如何做到根據不同的感情需要來變換聲音的虛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虛實的真諦在于漸變,只有漸變才是所有事物發展變化的過渡帶和紐帶,這種感情能夠通過聲音的虛實充分地表達出來。漸變過程,要做到自然、優美,要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情緒的轉換。這種聲音的虛實運用是否得當,對歌者的歌唱水平影響巨大。聲音的虛實能使歌唱表演藝術充滿靈動感、形象感,是藝術表演取得成功的基礎。

(三)聲音的快慢在歌唱中的應用我們在唱歌或欣賞歌曲是,不難發現,一首歌曲的演繹并不是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快慢節奏,在不同的地方所要表達的是不同是,那么節奏的快慢就會有很大的區別。若是一首歌曲演唱下來,沒有輕緩起伏的變化,也沒有迭起的激蕩,那么這首歌曲聽起來將是乏味的、毫無藝術性的。一首好的歌曲要有快有慢,節奏快的地方,不能心浮氣躁、吐字不清或者緊追慢趕,而是要以小句子為一個單位的,用連貫性把它們輕快而又清晰地串聯起來,這樣不僅能完美地完成演唱,還能把歌曲中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有節奏的演唱會使得歌曲聽起來極具旋律感,還顯得輕快活潑。而在節奏慢的地方,則要把速度放緩,但不是單單僵硬地放慢,而是通過綿長的氣息來延長歌曲感情發展,把激情和活力都通過這慢節奏的歌曲演唱充分地表現出來。

(四)歌曲的首尾以聲音強弱進行對比歌曲演唱時強弱處理顯得尤為重要。強音并不說要讓人去放縱、去喊叫,而是跟隨感情的表達讓曲子在自然流動中體現出興奮、輕松、從容之感。強音的演繹也不是始終都要強,而是在該強的時候強,該弱的時候弱,以弱音的弱來凸顯強音的強。弱音也并不是說讓人縮著聲音來唱歌,而是和強音一樣用氣,不僅如此,弱音也離不開飽滿的情感。在歌曲的演繹過程中,弱音相對于強音雖弱,但它也要唱得開闊,也要能夠使人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共鳴。強弱關系在歌曲演唱中的關鍵性不言而喻。我們在演唱時,要用心聆聽,用感情去揣摩如何去發生,怎樣去處理強弱,只要這樣,整首歌曲的演唱才能具有完美的感情抒發。

(五)以延長高音時值的手段來渲染在每一首歌曲中,都會有一個激蕩引起人們內心共鳴的部分,這一部分就是歌曲的部分。顧名思義,歌曲的部分往往是歌曲各種感情的事物發展的最高值。它不僅是對于延長聲樂技巧的一個非凡挑戰,更是對聽著耳朵的強烈刺激,在某種程度上好的歌者能在部分讓聽眾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從技巧方面來說,部分是對演唱者技能的直接考驗。而一首歌的演繹是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部分處理的是否完美,它直接影響了一首歌的藝術感染力。用延長高音時值,增強感情抒發,來使部分得到充分發揮是演唱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

三、結語

篇8

 

歌曲演唱技巧,簡而言之,就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號通過一定的藝術方式變成聲音的過程,屬于我們百姓常說的“二度創作”唱歌的聲音不能像我們平常說話聊天一樣扁平,缺乏立體感,而應該是圓潤、飽滿,講究共鳴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通過高音、中低音、顫音等演唱技巧,將平常的聲音進行藝術加工,更好的進行歌曲的演繹。

 

在大眾的認知里,歌曲演唱技巧有的時候又被認同為唱法也就是指我們通常說的歌曲演唱模式。它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不同唱法變現不同風格。主要分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又叫通俗唱法)、原生態唱法等種類。每種唱法都有各自不同的藝術標準,用不同唱法演唱的歌曲具有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

 

歌曲演唱技巧的種類繁多,既有獨唱的技巧,也有合唱的技巧;既有民族唱法的技巧、也有美聲、通俗等歌曲的演唱技巧綜合來看,歌曲的演唱技巧主要是根據歌曲的種類來進行劃分。比如獨唱,根據個人的音色差異,其演唱技巧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合唱,則包括齊聲(分為同聲和混聲)、輪聲、領唱、重唱以及和聲的、支聲的、復調的、有伴奏和無伴奏的等多種技巧1民族唱法,由于其包含了中國傳統的戲曲唱法、中國民歌的歌曲唱法、中國傳統民族的新唱法和說唱音樂唱法等四種,所以,民族唱法的技巧強調氣息和聲帶的運用,十分注重通過聲音的共鳴來追求音色和音量的變化,潤色唱腔,傳遞情感。尤其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民歌的民族特性,在歌者演唱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方言,比如陜北的“信天游”和湘西民歌等等,很多都是使用方言進行演唱,顯得俏皮幽默,容易讓人產生親近之感;美聲,眾所周知該唱法屬于舶來品,來源于西歐專業古典聲樂的傳統唱法因此,該唱法多建立在聲調音樂、教堂音樂等宗教音樂的基礎上,主要采取的是混合聲區的唱法,也就是真聲和假聲都會使用,并且根據作品的風格區別,演唱技巧的理i侖學派分為俄羅斯學派和意大利學派;流行唱法(通俗),該唱法與美聲等其它唱法相比,更加的平實、親和,強調的是表現歌者的自然嗓音,雖對音色、共鳴、音量等這些音樂元素不甚強調,但是卻更為注重歌曲的情感表達。因此基于這些特點,通俗唱法在演唱技巧上對旋律的要求較高,其技巧包括巧妙的呼吸(強調吸氣要深、呼氣要穩和換氣也叫補氣’要勻等)、自如的運用氣聲(強調尺度適中,不疾不徐)、適當的運用顫音(包括恰當的使用大顫、小顫等,掌握常規的“先直后顫或先顫后直等基本規律”)以及掌握“挑音”的技巧,這個技巧往往最容易被歌手所忽視,但是如歌拿捏選用得當,卻能夠極大的增強歌曲的辨識度和好聽度比如張惠妹的《勇敢》,在部分的每句結尾者卩有一個挑音,這也為歌曲的好聽度和辨識度增色不少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哭腔、假音和咽音(俗稱海豚音)的技巧。

 

2.歌曲技巧的選用對于歌曲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歌唱藝術講究以情帶聲、用聲傳情,聲形并茂視為最佳,,當然,歌曲的演唱技巧與歌曲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立場原則上應該是技術表現服從于情感的表達與傳遞。再為優秀成熟的演唱技巧,如果缺乏了真摯情感的配合、那么歌曲的演繹一定只能是平鋪直敘,缺乏直扣人心的感染力度。情感是人類心理現象的一種表現方式,心理活動往往支配著行為的產生。從這個角度來說,演唱行為的產生來源于歌者情感訴求的表達。作為演唱行為的一部分,演唱技巧的使用其高低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演唱者是否具備充沛的演繹情感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所以,我們說當一個歌曲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演唱者首先要做到的如何把自己積極、準確的融人作品的創作之中,加深對作品內涵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才是適當的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

 

歌曲技巧的選用對于歌曲情感表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甚至可以說,歌唱藝術是美妙聲音和情感結合的統一整體。比如說第十二屆CCTV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賽民族唱法個人單項賽中空政歌手劉和剛演唱參賽的最后一首歌《父親》,當時感動的所有在場人唏噓落淚,最終,他也以情深意濃的演唱捧得金獎。這首歌一方面其突出之處在于其內在的強烈的情感張力。父愛如山,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如何將其傳神的表達出來,卻是一件發人思考的事情“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這句歌詞,巧妙的點綴出了歌曲的主題——兒行千里,父愛深沉;另一方面,劉和剛也巧妙的運用了一定的歌唱技巧與其他一些男性民歌演唱歌手相比,劉和剛聲線比較委婉,更適合情感的發揮它能夠使自己的聲音在胸腔的支持下集中在面罩,并且努力平衡兩個方向的用力量,這樣操作的好處是的聲音既可以高度集中,又可以得到胸腔的支持,其結果就是聲音會圓潤、飽滿,不會形成只有頭聲,顯得單薄的情況再有就是氣息,在《父親》這首歌曲中,劉和剛巧妙的使用了氣息調整的技巧,使他的聲音出現了像從胸腔肩鎖骨以下的胸腔往下拉伸的感覺換句話說,在這首歌曲的演繹中,他盡力的打開牙關,使大牙關節處有咬住的感覺。憑借這一點,劉和剛很好的將口腔共鳴結合到歌唱當中,唱出了嘹亮的高音正是這樣動情且巧妙的演繹,最終幫助劉和剛以100.13的歷史高分在團體賽中脫親而出。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曾說:“我始終認為聲樂技巧應為表演服務,而不光是為了表現聲音技巧本身,更不應該使聽眾感到僅僅只是技巧”這段話實際上折射出了演唱技巧服務于情感表達的從屬關系歌唱藝術和情感表達二者存在于“歌唱”這種行為活動的統一體當中,有時和而一統,有時分而治之,如影隨形,相輔相成情感表達依靠歌唱技巧支撐,歌唱技巧則是更好的表達情感的工具。

 

3.如何提升歌曲技巧,加強情感表達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一個概念,歌曲技巧的巧妙使用對于加強歌曲情感的表述和傳遞是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比如我們常說的“海豚音”,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發聲技巧,能夠極大的提升歌曲情感的向外擴張感,比如俄羅斯歌手維塔斯這位歌手號稱“海豚音王子”,及其擅長在高音區域使用“海豚音”的技巧,這種獨具個人魅力的唱腔,使得他能夠快速的區別于其他的同類型歌手,在演繹歌曲時給人一種震懾人心的詭異美感。從他的個人表現上來說,可謂是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完美統一。

 

然而,這樣的完美統一體并不多見更為普遍的是通過一定的訓導和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歌唱技巧,并通過合理、適當的運用這些技巧,更好的演繹出歌曲的內在情感那么,如何提升歌曲技巧,加強情感表達呢我們不妨嘗試一下以下一些辦法第一是加強咬字的訓練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到一些歌手在演唱的時候感情很投人,但聽眾卻沒有太過強烈的共鳴這種原因排除他們在氣息上的問題,缺陷主要存在于“咬字”之上一首動聽的歌曲,首要的元素就是要求咬字清晰、易懂在歌手進行歌唱的程中,歌手必須對歌詞的聲母和韻母的發聲都嚴格自律咬清字頭,咬準字音,收韻良好的咬字動作,必然具備其清晰性效果否則,就會影響歌曲內容的表達以及情感的抒發而在練習“咬字”的過程當中,強調字音的共鳴性是非常必須的,合理有效地控制咽喉(即發聲共鳴的關鍵部位),并規范的訓練咬字器官的動作,能夠使字音具有豐厚的共鳴色彩。

 

第二是加強顫音的訓練不是說聲音的發抖,而是指“揉弦”,比如在一個“延長音”當中,如果沒有進行“揉弦”,那么發音效果將會變得干澀這個過程有點像二胡動作中的“揉指”,屬基礎技巧,我們通常認為一個動聽的顫音,來自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1/4或1/2音高”之間的來回交替它的實質實際是運用氣息來演繹歌曲,利用氣息動作中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后部,產生震動,形成音樂的美感。

 

第三是加強氣聲(也叫氣音)的訓練動作有點像細聲的低喃演唱時會有明顯的氣流聲,口型小,聲音清但情緒飽滿。運用這種演唱技巧時,盡量不要振動聲帶,就像對著蠟燭吹氣一樣,但是要盡量保證咬字清晰,形成一種虛婉的神秘感。

篇9

關鍵詞 :聲音形象 意識 聽覺

歌唱者使用他的發聲器官和身體機能活動,把一個個音符轉化為美妙的聲音,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構成“樂器”的各個歌唱機能恰當地組合,形成發聲器官自動就位和協調平衡的活動狀態。這種“制造樂器”和“使用樂器”的過程并非僅僅是某一肌肉的活動,而是意識概念或聲音形象的全面反應。因此,嗓音投射可以說是由歌唱者的想象力即聲音形象來支配的。本文試就如何建立正確的聲音形象的問題,談一些體會。

一、聲音形象的概念

形象,一般指具體事物,而文學藝術的形象是“人們從審美理想的立場出發,根據現實生活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生活圖畫”。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認為,聲音形象是在探索鮮明的聲音和回聲的實踐活動中,在非理性的和無意識的狀態下,通過理性的意識和精神上的再創造,以科學技能和智慧聽覺來調解產生出來的聲音客體的實際效果。

我們知道,嗓音并非僅僅是發聲體的機能活動,它是聲音的形象,是通過身體上的各種渠道的調動投射出的供人們辨聽、欣賞的聲音藝術空間的效果。

二、正確聲音形象的構成

聲音:我們預期塑造出的形象,其聲音應當是優美、豐富而又柔軟的,既響亮又有潤澤的,正確而理想的聲音。

共鳴:我們闡述的共鳴是指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其共鳴點很集中,像針尖一樣,而且聲音富于穿透力,但又感覺不太響。

氣息:好的聲音形象是一定要有呼吸支持的。要用勁、不漏氣、不費力、氣很長,要有一種氣永遠用不完似的感覺。

喉嚨:要達到聲音形象的理想境界,必須在歌唱時打開喉嚨,咽腔繃緊成共鳴管道,具體說就是抬軟腭、下喉頭,像半打哈欠狀。

三、聲音形象在歌唱中的作用

筆者以為,好的聲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唱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改變學生的聲音概念,教唱的全過程也就是不斷改變學生聲音概念的過程。

歌唱,作為一門純粹的聽覺藝術,以它的“非空間造型性”“非語文性”抽象的特征,使歌唱的實踐性認識功能受到制約,使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顯得無能為力。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喚起非聽覺的體驗,即音樂聲音形象化的聯想,才使這種“神秘信息”的傳遞成為可能,從而把不可言傳之情付諸語言,把不可見的聲音美感付諸形象化的聽覺。通過形象的描述作為中介,去接近聲樂藝術的本質。

四、聲音形象的把握

要塑造出理想的聲音形象,就必須把所有的歌唱活動看作意識和機體的雙重活動,我們要堅信,意識在身體的各種活動的控制和配合方面的統治力。關于這方面,筆者想從聲音形象確立過程中的形象與活動的關系來論述。

1.意識與聲音形象

藝術性歌唱是由歌唱者演唱時心中的想法和概念來支配的,一個人怎么想的,他就怎么唱。這從根本上來說,“發出聲音的是意識,而不是嗓音”。 因此,既然聲音總是追隨思想而動,只有想得美好,你才能唱得美好。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歌唱是高級心理活動現象之一,與其說是用喉部來歌唱,不如說是用智慧來唱歌。

筆者認為,聲音必須在想象中或在內心中聽到,而不是從身體上感覺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啟發學生多思考。要把學生的意識堅定地集中在所希望發出的理想的科學的聲音上。用心塑造形象,使學生的精力直接用到已準備好接受工作的嗓音渠道中去,并反復地回到這個形象上。要有耐心地、堅持不懈地集中在這個形象上, 直到從意識的控制中獲得解放,從自然狀態進入必然王國。正所謂“聲音是蘊藏在發出聲音的想法之中的”,任何盲目地模仿現成的模式,或是用毫無意義的無動機、機械的活動來訓練肌肉的做法,都會阻礙藝術性歌唱的表現動力和正確聲音形象的樹立。

2.聽覺與聲音形象

筆者認為,通過練耳來發展聲音形象,這是一個想象聲音的過程。在實際發出聲音之前,先在心里“聽到”聲音效果,對歌唱運動所發出的聲音,通過敏銳的聽覺和已知技巧和經驗,細心地去感受、辨別、判斷出正誤和優劣。清楚整個歌唱活動所追求的音響和“聲音形象”,總是把一個好的聲音樣板樹立在歌唱訓練的前面,竭力仿效它直到踏上自己的道路,就像一個畫家試圖畫出物體之前一樣,他會清楚地設想它的整體面貌。

長期的聲樂教育實踐使筆者體會到,一個好的聲樂老師必須要有一副好耳朵,沒有好的聽力,就不可能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正確的判斷,更不會有好的富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對不同的聲音,老師不要武斷地下結論,要全面分析一下,然后再下結論,并且給出解決的辦法。否則,就會嚴重阻礙學生的進步成長,尤其是不利于聲音形象的確立。

3.教學語言與聲音形象

歌唱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從藝術歌唱的角度,是為了表現自我,釋放壓抑在心中的情感,交流歌者和受眾之間的情緒。從科學技巧的角度或者說從教學的角度,就更多地要涉及和檢驗表現的完成效果。如果在歌唱訓練中,要描述和分析所觀察到的聲音狀態,并從構成這個狀態的原因找到它們的效果,僅僅有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把嗓音運動的基本原理及聲音形象表述清楚。可以說,聲樂教學中的大部分困難就是在我們試圖向學生講解怎么做時產生的。因此,為了準確地交流,加速想法的傳遞,教師在教學用語上要把握源于共同體驗的某種特定的要素,以賦予形象化的語言或生動的比喻,引導學生用各種新的體驗去感受它。比如,“唱高音就好像聲音從腦袋頂上跑出去沖到天上一樣”,研究發現,這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幫助,是能夠直接讓學生建立聲音形象的好方法。再如,為了讓學生把氣吸得深而飽滿,常用“打哈欠”“聞花”的形象來比喻。為發出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激發學生去想象在自己腰上圍著充氣的汽車輪胎,要時刻感覺到一種富有彈性的力量在支撐著自己的腹肌。通過長期的聲樂實踐,從發聲運動的全過程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專業聲樂術語,作為教學實踐的科學的語言,不僅加強了解釋能力,還使學生能夠順利地找到聲音的位置。這些明喻或暗喻有時候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而迸發出強烈的藝術靈感,甚至能夠產生頓悟的功效。

所以說,聲樂教師的語言必須是科學的、生動的、形象的,甚至是夸張的,這絕對有利于盡快實現從抽象到具象的這一根本性轉變。

4.示范與聲音形象

篇10

1、節拍是指音樂中一種平均的強弱關系,不用節拍與不同節奏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音樂的不同曲風。

2、唱歌時只有把節奏和節拍完美融合,才能唱好歌,這需要長時間練習,這是學習聲樂中視唱練耳的一部分。

3、平時聽歌時要用耳朵領悟,增強自己的樂感,唱歌時,要兼顧一些氣息,聲音,唱歌速度,以及情感。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