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的小房子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23:0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狗的小房子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小椅子真討厭,一坐,就‘唧’一聲,好像耗子叫!”
小狗,坐著不動。小貓又叫:
“小狗你看哪!我一動,小椅子就‘唧唧’響,這聲音真不好聽!”
小狗說:“好,我看一看。”小狗走過去,看看,說:“椅子腿兒有點兒活動。啊,這兒有一條小縫兒。你去找來一個小木片,釘進去就好啦。”
小貓說:“到哪兒去找呀!”
小狗說:“樹林邊上,有一大堆一段一段的小樹,地上有好多碎木片。”
小貓說:“多遠哪,我不去!”
小狗說:“我去吧!”
小狗找來好多碎木片,有大的,也有小的。小狗說:“你到小河邊,檢一塊石頭來。我挑一塊不大不小的木片;釘進去。”
小貓說:“我不想坐小椅子了,不用修啦。咱們玩兒別的,好嗎?”
小狗說:“修好了小椅子,再玩兒別的。”
小狗就自己到河邊撿來一塊石頭,又挑了一個合適的木片,把小椅子釘好。小貓坐到小椅子上,晃一晃,小椅子一點兒也不叫了。小貓高興地說:
“小狗,你真行!”
小狗也很高興。他們又跑到草地上玩兒。小貓看見草上有一只綠色的大螞蚱,就往上一撲。沒想到大螞蚌會飛,一下子“撲啦啦啦”飛出去好遠。小貓追過去,大螞蚱又飛起來。小貓追來追去,追到樹林邊上。大螞蚱飛累了,就落在一棵樹上,一動也不動。小貓喊:
“小狗,快來呀!小狗,快來呀!”
小狗聽見小貓大喊大叫,還當是她遇見大狼了,就拼命往這邊跑;跑來一看,小貓正仰著脖兒,往一棵大樹頂上看呢!
“在那上頭,就在那兒!瞧見沒有?”
“什么東西呀?”小狗一邊往上看,一邊問。
“大螞蚱唄!那不,就在那兒!哎喲,你真笨!”
看了好半天,小狗才看見那只螞蚱。真高!
小貓對小狗說:“它翅膀壞了,不會飛啦!快幫我拿下來!”
小狗有點兒發愁。他說:“我們小狗,不會上樹的……”
小貓說:“會嘛!你們小狗,會上樹的嘛!”
小狗說:“小貓才會上樹。”
小貓說:“我剛才追螞蚱,累死啦!好小狗,你給我拿下來吧,啊?”
篇2
我家里有一只可愛的小狗,是爸爸給我買的,它可愛極了。
它渾身雪白雪白的,像披了一件白毛衣。圓圓的頭上有兩只尖尖的耳朵,一雙明亮的眼睛像兩顆玻璃珠。小狗黑黑的鼻子下面有一張尖尖的嘴巴,嘴巴兩邊有又細又長的胡須,像一根根的線。它的腿短短的,走起路來很輕。它的尾巴長長的,喜歡左右搖擺。
我很喜歡它。
區一小一(8)班
方振宇
篇3
《新穎的泥名片》一課是一堂手工制作課,目的是能通過對自己名片的設計制作過程,更深入的了解名片,并能夠借鑒其他藝術設計元素,為自己設計出新穎美觀的個性化名片。本課更多的重視了對學生藝術感受、表現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倡導的美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因此,為了在教學中較全面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聯想力,體現新課改精神,我對本課做了如下設計:
1 情景導入、身臨其境
一開始我就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利用了表演法,請兩名學生表演大人初次見面時交換名片的情景,課前請兩名學生練習表演,并請了音樂老師做指導,力求在表情、動作等方面做到惟妙惟肖、生動逼真。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更直觀地觀察名片,課前我用彩色的八開卡紙特制了兩張超級大名片。上課伊始,一名著黑色小西服的男生和一名穿紅色小禮服的女生分別從講臺的兩邊走上來,活潑地打招呼:“嗨,你好,我叫劉丕玄木。”“嗨,你好,我叫張藝楠。”并交換了名片,臺下的學生興趣盎然又充滿好奇地望著他們。于是我開門見山地說:“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是模擬大人初次見面的場景。他們交換的是什么東西?”大家齊聲說:“名片。”我又問:“你能猜一猜名片有什么用嗎?”立刻就有學生大膽猜想:“為了讓別人認識自己而制作的紙片。”“他猜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名片的來歷,你就清楚了。”并播放課件制作的動畫片《名片的來歷》。
通過實情實景的小品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為作品展示環節――“找朋友”做鋪墊。美術教學的特點,決定了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需要教師活躍思維、勤懇鉆研,將新穎別致的藝術導入方法融入課堂,本課表演法的導入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讓本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 探索發現、展開聯想
2.1 貼近生活、觀察發現有收獲。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這種需要在兒童內心世界更為強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名片的作用及設計方法,作為學習主體在觀察發現中學習,我決定和學生做朋友,以一名小朋友的身份和大家打招呼,在寓教于樂中研究名片,發現名片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像初次相識一樣,我熱情地和學生打招呼并出示紙做的名片:“嗨,大家好,看到我的名片,你能大聲地說出我的名字嗎?”緊接著,我又出示了一張用橡皮泥做成的名片:“爸爸媽媽非常喜歡我,他們給我起了一個小名,我的小名叫明明,我來自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那里有明媚的陽光,蔚藍的大海,柔軟的沙灘,我把它們做在名片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觀察這兩張名片,從材料上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細心的學生馬上發現了:“一張是紙做的,一張是用橡皮泥做的。”我因勢利導:“通過我的名片,你們對我有了哪些了解,我的愛好是什么?”善于觀察的學生紛紛高舉小手:“你的愛好是畫畫和滑旱冰。”我又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名片上有一個調色板和一只旱冰鞋。”我發自肺腑地贊揚他:“你的觀察力真敏銳,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2.2 名字聯想、八仙過海顯其能。我把“明”字寫在黑板上,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偏旁部首,于是我啟發學生展開聯想:“請大家看我的小名,‘明’字是由哪兩個字組成的?”學生立刻能說出:“‘日’字和‘月’字”,我接著啟發:“‘明’字的左邊是一個‘日’字,右邊是一個‘月’字,我用了什么來表現呢?”這太簡單了,學生興致勃勃:“用太陽和月亮來表現的。”我不失時機地夸獎道:“說得太棒了!我把‘日’字聯想成太陽,把‘月’字聯想成月亮,想一想,你的名字里的哪一個字可以聯想成什么東西?”一分鐘的熱烈討論之后,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興高采烈地說:“我叫張哲霖,‘霖’字可以變成雨點和森林。”有的喜氣洋洋地說:“我叫李晨茜,我的‘晨’字也可以變成太陽。”有的文質彬彬地說:“我叫王水蕓,‘水’字可以變成水滴,‘蕓’字可以變成小草和云彩。”有的胸有成竹地說“我叫宋澤橋,‘橋’字可以變成一座大橋。”……通過字形字義的相似聯想,學生不僅聯想到自然界的事物,也聯想到生活中的食物,有個女生說:“我叫王宣淇,‘淇’字可以變成一個甜美的冰淇淋。”還有個女生說:“我叫胡巧兒,‘巧’字可以變成巧克力。”我不禁為學生的大膽創意鼓掌,他們真是太可愛了,他們用兒童式的趣味語言,隨便地將兩個不同的事物(文字和真實的事物)結合起來。學生就像是一株植物,只要教師造就出一種植物的泥土、養分、氣候等等,他們就會茁壯成長。
2.3 外形聯想、各顯神通奪人目。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用泥設計、制作文字和圖形,用以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我決定放手讓學生進行大膽地聯想,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王冉是我的好伙伴,他也想和大家做朋友。他的名片告訴大家什么信息?”學生踴躍舉手:“他的愛好是唱歌。”我微笑地說:“你從哪里發現了他的愛好?”學生上臺來指著投影儀上的畫面說:“大家跟我看,他做了幾個音符,他還做了一張微微張開的嘴巴,說明他喜歡唱歌。”我表揚他:“觀察得細致入微,大家接著觀察,你發現王冉的名片外形像什么?”這下,學生們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對外形的觀察上,爭先恐后地說:“餅干!餅干!”我說:“王冉小朋友可能喜歡吃餅干,所以做了一個餅干形狀的泥名片。那你打算做一個什么形狀的泥名片呢?”一個個小手像雨后春筍般伸得高高的,不假思索地說:“我喜歡飛機,我想做個飛機外形的泥名片。”“我喜歡芭比公主的王冠,我想做個王冠外形的。”“我喜歡蛋糕,我想做個千層蛋糕樣式的。”還有的說:“我喜歡小狗,我要剪出小狗的外形。”有一名叫張語田的學生設想了她的泥名片:“我想蓋一間小房屋,把‘田’字當窗戶。”真讓人拍案叫絕,孩子的名片設計暢想,散發著有一份渾然天成的童真和稚趣。
重點部分從名片的設計到制作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表達中進行,教師只在其中穿針引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現的機會,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創能力。
3 學以致用、大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