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標音規則范文
時間:2023-06-12 16:3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拼音標音規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排列順序,并能記誦。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漢語拼音兒歌,增強拼讀能力。
3,通過各種活動提高拼讀能力,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個神奇的動物王國,許許多多小動物在那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今天,動物王國的獅子大王想邀請愛動腦筋、愛學習的小朋友們去做客,你們想去嗎?獅子大王還準備了動物王國最美麗的花朵送給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的小朋友呢。讓我們趕快出發吧!
二、 復習聲母表
1、 瞧,動物王國到了。大門上有一道獅子大王為小朋友們準備的 “芝麻開門”題,只要你能把這些字母按順序串聯起來,森林的大門就會為你打開。獅子大王為每一個想去動物王國的小朋友準備了題目,請小朋友拿出題目,安靜而又迅速地答題。)
2、 我們一起按著聲母順序讀一讀。注意讀聲母時又輕又短。門上出現了什么呀?(原來是大象哥哥在把門呢)
3、 檢查一下你串起來的是這一只大象嗎?有錯誤的趕快改正。
4、 我們一起按順序把聲母表讀給大像哥哥聽。
三、 認讀韻母
1、 咯拉拉,動物王國的大門開了,看來大象哥哥對小朋友的表現非常滿意呢!瞧!導游孔雀小姐也來迎接我們了,聽說小朋友們正在學習拼音,孔雀小姐也想考考大家學得怎么樣。看,孔雀導游展開了美麗的尾巴,仔細觀察,美麗的羽毛里都藏著什么?誰來和他們大聲打招呼——學生認讀韻母。)
① 比一比,誰的眼睛亮,哪幾對韻母看看有點象,其實不一樣。 (出示韻母組)
② 聽一聽,誰的耳朵靈(聽力練習)
2、 (孔雀導游對大家的表現很滿意,她正抖動美麗的尾巴呢!你們看,這次出現的又是什么?(鼻韻母)他們是怎樣排列的?)
①(前鼻韻母)讀時要注意什么?誰來讀?(標上數字)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②(后鼻韻母)讀時舌根向后縮。誰來讀?
③瞪大小眼睛,仔細來辨別。(看一遍)
來開雙軌火車。
小結:
四、認讀整體認讀音節
1、 孔雀小姐帶著我們森林的深處,正好看見一只小白兔在采蘑菇呢。(出示小白兔)原來今天兔媽媽生病了,想吃新鮮的蘑菇。于是這只懂事的小白兔就自告奮勇地出來采蘑菇了。出門前兔媽媽告訴小兔只有整體認讀音節的蘑菇是可以吃的。其他的蘑菇都有毒。你們想幫助小兔子嗎?,森林里到處都長滿了蘑菇,連小朋友的的桌肚子里也有。快拿出來看一看。你的蘑菇能送給小兔嗎?
2、 請四組中最守紀律的小朋友幫助小白兔把好吃的整體認讀音節的蘑菇放進籃子里。
3、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一起幫他檢查一遍。看到整體音節的蘑菇,大家大聲讀出來,如果不是就向我搖搖手。
看著這么多新鮮的蘑菇,小白兔連聲說謝謝你們。
課間操:孔雀小姐看見小朋友們這樂于助人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跳一個拼音操,好嗎?
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跳拼音舞。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專心聽講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五、 練習拼讀音節。
a) 我們的歌聲引來了許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們還在上托兒所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呢!你能領著全班小朋友叫響他們的名字嗎?
b)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
c) 我們一起和小動物們玩一個拼讀大擂臺吧!規則:兩組為一隊,老師出示一個動物你能迅速把它的名字用拼音拼出來,拼對得一分。優勝隊課后每人一顆星。比賽過程中,我只請守紀律的一組答題。
六、 復習標調規則
我們正興致勃勃地在森林中玩耍著,突然聽見空中傳來焦急的唧唧喳喳聲,原來是山雀大嬸,她一邊飛一邊說:“森林里出現了蟲害了,我得趕快捉蟲去。“ ”
1、小朋友我們一起找找害蟲在哪里?(齊讀)?(找出標調錯誤)
2、他改對了大家一起說:“對對對,有 給 戴。”
七、 讀拼音謎語。
1、小朋友們在森林里玩了一大圈也很累了,該回家休息了。離開之前看看獅子大王送給我們的花朵里藏著什么呢? (聰明 專心 活潑 能干)
篇2
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多年,今年卻要開始教初中英語,有點緊張,有點茫然,不知該從何下手。然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總會面臨學生不會讀單詞,用漢語給單詞注音的一些現像,讓我的思路逐漸清晰明了起來:抓好音標教學。于是就有了探究初中英語音標教學的念頭。
一、音標教學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音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新課標》內容來看,語音是學習英語的基礎,而學好音標是語音過關的保障;音標是整個語音教學中的重要部分。若音標沒學好,就會影響發音,從而給進一步學習外語造成一連串的困難。發音不正確就聽不準,讀不好,更談不上用英語交流,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語匯的記憶和積累。就如同漢語拼音學習一樣,漢語拼音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對字詞句篇的認讀,理解與掌握。學好音標,對學生學好英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正確讀音,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預習生詞。
學生機械地跟著老師讀,聽磁帶、看碟片模仿英語,因為自己不懂,往往有“歪嘴和尚念錯經”的現象。有的甚至因為記不住,就會用漢字標音,把英語讀得千奇百怪。如果從音標人手,教會學生拼讀.就會避免讀錯或用漢字標音的現象,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良好的拼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交際能力。借助音標。學生還可以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即使在沒有老師示范和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讀出自己學過或沒學過的單詞。還可以通過查字典,擴大閱讀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記憶單詞。
因為許多音標的發音都有其固定的組合和讀音規則,根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學生在學習單詞時就能“見其形而知其音”或“聽其音而知其形”,好學易記。克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大大降低了拼讀和記憶單詞的難度。
(三)加強音標教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聽說能力。
借助音標,學生可以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即使在沒有老師示范和指導的情況下,也能讀出自己學過或沒學過的單詞。還可以通過查字典,擴大閱讀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學好音標還能幫助提高聽說能力。如果學生單詞發音不準,單詞就讀不出來,有的學生為了記住單詞的讀音,在單詞后面用漢字注音,可是讀出來以后就與單詞本音大相徑庭,這樣直接影響英語的聽說。
二、音標教學策略
音標教學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音標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以下步驟:
(一)利用字母讓學生接觸音標。
現在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對字母已非常熟悉,大部分學生會讀。于是我將26個字母的音標寫在黑板上,〔ei〕、〔bi:〕、〔si:〕、〔di:〕、〔i:〕、〔ef〕、〔d?i:〕、〔ei?〕、〔ai〕、〔d?ei〕、〔kei〕、〔el〕、〔em〕、〔en〕、〔?u〕、〔pi:〕、〔kju:〕、〔α:〕、〔es〕、〔ti:〕、〔ju:〕、〔vi:〕、〔`d?blju:〕、〔eks〕、〔wai〕、〔zed〕,讓學生認讀;必要時提供幫助。讀完后,有的學生馬上能反應過來 —— 這是26個字母的讀音。利用字母中的音標來教學音標,對學生來說應該比較容易接受。在對字母非常熟悉的情況下,再對學生提高一點要求,要求他們掌握字母的發音,即音標的讀、寫。這樣,學生有熟悉的字母作參照,記憶音標就相對容易了。
(二)有計劃地設計音標教學,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我將48個音素分作若干組:單元音,雙元音,輔音。其中單元音又分為短音和長音;輔音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每天教授4-6個元音以及4-6個輔音,再找出一些與之相關的單詞的音標,讓學生自行拼讀加以鞏固。如教學短元音/ ?/ / e/ / i/ / ?/ 以及輔音 /b/ /p/ /g/ /k/ 時,出示如下音標讓學生認讀。沒教過但又出現了的輔音,老師適時地給予幫助。
/ ?/ -a
/ l?d / / k?t/ / p?t/ /f?t / / θ??k/ /t?p / / b?t/ / k?p/ / h?nd/ / b?d/ / p?d/ / d?d/
/ e/ -e/-ea
/ red/ / bed/ / tel/ / pen/ / ten/ / ted/ / get/ /eg / / hen/ / desk/ /leg / /lend /
/ i/ -i/-y
/ siks/ / big/ /pig / / swim/ / kit/ /did /
/ ?/ -o
/ n?t/ /d?g / /?n / /f?ks / / s??/ /b?ks /
學生讀完這些音標以后,一方面鞏固了所學的音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標的信心。
(三)通過讓學生讀音標寫單詞予以鞏固。
學完所有音標后,再給出音標,讓學生根據音標寫單詞。
(注意,只要學生寫出的單詞符合發音規則,不用講究單詞的正確性。)
/gl?d / / k?t/ / p?t/ /f?t /
/ θ??k/ /t?p / / b?t/ / k?p/
/ hen/ / d?sk/ /leg / /lend /
/ hed/ /ded / /siks/ / big/
/pig / /swim/ / kit/ /did /
/liv / / mis/ / n?t/ /d?g /
/?n / /f?ks / / s??/ /b?ks /
/d?t / /g?t /
(四)利用音標讀句子。
在學生寫完單詞后,再給出一些句子,讓學生拼讀。如
/??ts ? b?d k?t /
/its ? big pig /
/?? hen iz `?nd? ?? bed/
/its n?t ? h?t d?g/ 等
(五)訓練學生運用音標記單詞。
為了便于學生充分利用音標記單詞,再將小學學過的單詞根據讀音歸類,如含有元音/?/的單詞全找出來,并標上音標,讓學生觀察音標與單詞的關系,找出相應字母或字母組合所發的音,學生則可以根據讀音把單詞寫出來。要求每天要背10-15個單詞。這樣,十來天以后,小學學過的單詞,基本上過關。這對接下來的英語教學是很有幫助的。
(六)在以后的教學中堅持運用音標教生詞。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嚴格要求學生。每次遇到的生詞,都先讓學生自己讀,若有誤讀則及時糾音。做到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學生在這種訓練下,音標的掌握應該逐漸牢固,語音也會越來越好。
(七)教會學生查字典。
首先,專門抽出2節課的時間教會學生查字典;并逐漸練習快速查單詞。采取比賽的形式:給出5-10個單詞,通過查字典,把單詞的讀音、詞性、意思都要寫出來,看誰最先完成,就能贏得一份小小的紀念品。其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要求學生查字典預習單詞。真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學生學會了查詞典,如虎添翼,學起來就更加“自由”了。學會查詞典后,還可以鼓勵學生適當使用書本上沒有的詞匯。這些要求和活動不僅開拓了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與,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外語打下了較好的預習和自學的基礎。
三、音標教學取得的成績
篇3
關鍵詞: 小學英語 音標教學 對策
1.引言
在語言系統中,語音是語言成分的外殼,人們通過它來感知和理解語言成分,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語音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的起點,掌握英語語音,音標教學是關鍵。只有通過音標的輔助,才能形成正確的語音,進而感知語言成分。因此,音標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重要基礎。
學好英語,關鍵在于打好基礎,音標就是基礎中的基礎。小學生熟練掌握了音標,就能拼讀出單詞,這樣不僅能培養小學生的正確發音,而且能幫助他們記憶單詞,提高學習效率。《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規定,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面對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小學生,英語教學的現實卻是很少有學生可以做到對課本朗朗上口;單詞不會讀、記不住成為他們學習上最大的“攔路虎”;在英語學習上處處受阻,步履維艱。造成這種教與學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忽視英語音標教學,是導致兒童過早出現學英語吃力的問題的重要原因。
2.小學英語音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發音靠模仿,不利于形成準確發音。
對于沒有學過音標的小學生,英語發音只能靠模仿。由于缺乏辨別能力,他們很難準確判斷教師的發音。對于相似的發音,如bed和bad,house和horse,僅憑模仿很難準確辨別。因此會導致發音不標準甚至發音錯誤。而這些錯誤一旦形成定勢,將很難被糾正。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英語筆試成績很好的成人,說出的英語卻讓人啼笑皆非,其原因就在于起初沒有打好英語發音的根基。
(2)教師注重灌輸,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知識傳授而輕語音能力培養的問題比較嚴重。從教學現狀看,語音教學狀況并不樂觀。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照本宣科的現象,忽視對學生語音能力的培養及音標知識的教授。通常,教師習慣于在課堂上領讀新單詞,而不是讓學生練習獨立拼讀,對單詞的讀音也是以灌輸為主,學生只是機械地讀,而不動腦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愿意繼續學習英語。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小學生用漢字標注英語單詞發音的情況,比如book(不克),kitchen(開吃),等等。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英語的一些語音在漢語語系中不存在,英語的發音習慣與漢語也有很大區別,如此標注,錯音、漏音和添音的現象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而學生一旦養成了習慣,就會對漢字注音產生依賴心理,長此以往,不利于正確語音、語調的形成,必將影響今后的英語學習。小學生用漢字標注英語單詞讀音的現象,說明學生需要標音,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音標教學的必要性。
(3)忽視音標教學,不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教學效率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進步和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以下情況:第一,學生課前不預習,面對新單詞不會讀;第二,課上學生很難主動學習,遇到新單詞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讀;第三,英語拼寫錯誤較多。這些情況明顯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整體效率。也許音標教學會占用部分教學時間,甚至會影響教學進度,但是當學生在音標的輔助下,克服了拼讀、記憶單詞的困難,具備了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自然會大大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效率。
3.小學英語音標教學策略
(1)將音標教學與字母單詞結合起來。
26個英語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叫音素,在英語里共有48個音素,每個音素都有相對應的音標。其實,我們學習的音標就是上述48個音素的書面符號。26個英語字母可以組成所有的英語單詞,48個音標可以給所有的英語單詞標注讀音。例如,book這一單詞是由b,o,o,k四個字母組成的,但只有b-oo-k三個音素,用音標表示即/buk/。音素是音,音標是符號。換言之,26個英語字母都有自己的字母名稱音和在單詞中的讀音。字母名稱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變化,但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會有所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
(2)將音標教學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
小學生的特征是好奇、興趣多、怕羞及心理障礙少,他們思想單純、聽覺敏銳、辨音能力強、善于模仿、記憶力較強,他們好動不喜靜,形象記憶的能力強于理解記憶的能力。如果把枯燥單調的音標認讀、記憶和有趣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游戲活動不僅必須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而且應該圍繞認讀、辨音和拼讀三個方面展開。
(3)將音標教學與漢語拼音結合起來。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小學生的漢語能力遠遠強于英語能力。許多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使用了字形幾乎一樣的字母,兩者之間存在許多共同點,如英語中的輔音/b/,/p/,/m/,/f/,/d/,/t/,/l/,/n/,/g/,/k/,/h/,/z/,/s/等讀音與漢語拼音中的b,p,m,f,d,t,l,n,g,k,h,z,s非常相似。筆者認為,只要加強兩者的對比,強化兩者的區別,就能有效發揮漢語拼音“正遷移”的積極作用,克服“負遷移”的負面影響,小學生就能夠很快掌握英語音標。
4.結語
小學英語音標教學十分重要。學會了音標的發音規則,學生就能自己拼讀新單詞,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益,會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持之以恒,認真上好每節課,使音標教學落到實處,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
[3]王薔.小學英語課程應該怎么開[J].中小學英語教學,2002.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育學考試大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0.
篇4
關鍵詞:小學英語;遷移理論;詞匯教學;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036-01
心理學研究表明,兩種知識在內容、學習方法、認知結構等方面有相似之處時,前者就會對后者的學習產生遷移現象。根據遷移的性質,可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三種。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母語對二語的學習遷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多為簡單句和基礎詞匯的教學,談不上什么語法教學。因此,詞匯教學合理運用好正遷移理論對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做好對學生的英語啟蒙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運用正遷移理論時應注意相應的原則,切不可因為母語的部分負遷移現象而否定母語對于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該將母語的干擾因素作為前提,根據其異同去發揮母語在教學上的積極意義,有意識地通過采取某些手段去規避其負面影響。下面,就正遷移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研究。
一、巧用母語發音規則
漢字的讀音是通過拼音來實現的,漢語拼音的音節組成和英語音標音節組成規則相似。就像漢語拼音中不能缺少韻母一樣,英語音節中不能缺少元音。同樣的,韻母有單韻母和復韻母之分,英語也有單元音和雙元音之別。漢語拼音聲母存在鼻音m和n、邊音l以及翹舌音r,在英語中也有相對應的鼻音、邊音和翹舌音。英語音標中有/p/、/b/、/g/、/t/、/d/等輔音,同樣在漢語中也有p、b、g、t、d等與之相互對應,在元音上也是如此。根據這些相似點,在一些英語單詞的發音上,巧用母語發音規則可以起著引導作用。雖然漢語和英語發音規則不完全一樣,但是利用好這些相似性進行適當的正向遷移,對詞匯教學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有時可以給英語課堂帶來不少學習的樂趣。
二、利用實物演示進行正向遷移
學習漢字時,往往通過實物演示對應其漢字,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這種學習方法,也可以遷移到英語單詞的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對著實物,教學生讀和寫相對應的英語單詞。例如,在教學生boy、girl、teacher、student等單詞時,他們就很容易知道男孩和女孩、老師和學生這些基本形象對應的單詞寫法及具體含義。經常練習,他們面對這些單詞時,就能很輕松地知道所對應的事物,同樣面對這些具體事物時能夠較為輕松地寫出英語單詞并知道怎么讀。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可能教每個詞都帶來一些具體的實物,其操作難度高和可實現性也低。因此,在教授某些單詞如car、sea、bed等時,就利用多媒體給他們進行演示,這樣既節省教學時間,學習效果也好。在運用實物演示的方法時,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靈活處理,充分考慮其適用性。
三、將單詞改編入歌謠
英語發音與漢語拼音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英語語音區別音長,而漢語不區別而且普遍發音較短,這讓習慣漢字讀音讀法的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產生了障礙。各種各樣的單詞對應各種各樣的讀法,它們的長短不一、語音語調不同、輕重快慢差異、含義也不盡相同。如此種種,當詞匯量增大時,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困難,各種相似的單詞可能相互混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降低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隨著詞匯量的增加他們的遺忘率也會隨之提高。針對這些情況,如果將這些單詞根據讀法、含義以及字母組成結構重新整合編排,并且改編入歌謠,就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和記憶,同時也提高學習英語單詞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一些動物單詞時,將這些動物對應的單詞編入歌謠。小貓cat喵喵喵,老鼠聽了拼命跑。小狗dog汪汪汪,把門守得牢又牢。小鳥bird嘰嘰嘰,飛來飛去真歡喜。鴨子duck嘎嘎嘎,河里魚蝦隨便抓。青蛙frog呱呱呱,河邊小蟲害怕它。公雞rooster喔喔喔,每天它都早早起。獅子lion吼聲大,非洲草原它老大。諸如此類的歌謠還有很多,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趣味性很高。唱歌謠也是學習漢語的一種重要方法,適當地將一些英語單詞編排進去,將歌謠這種漢語學習形式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能夠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長期反復地唱歌謠,在潛移默化之下,學生就能夠掌握這些英語單詞。
四、結束語
在語言教學中,往往存在母語對第二語言的學習遷移現象,而這種學習遷移能導致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三個方面的結果。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正確引導這種遷移現象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是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究的課題。英語詞匯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在這個基礎階段,教師要正確對待母語對其學習的遷移現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正遷移,避免負遷移出現,這樣就不會導致學生因為母語帶來的定式思維而出現“中式英語”現象。從小建立起英語學習興趣,利于學生以后語言技能的發展。此外,遷移理論在教學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未來對于遷移理論的深入研究,將會對教學模式的革新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鶯,付麗萍.小學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5
語感作為一種超越中間分析、推理與驗證環節的語言直覺,來自于語言實踐,又反過來指導語言實踐。語感的直覺性特征對于英語學習者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這種語感能力的學習與培養便成了英語學習的核心要素。對于語感,國內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早期學者有王尚文先生。他認為,語感是人們把握言語的主要方式,是個體與言語世界的直接聯系,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簡稱為“半意識的言語能力”,它包括對語言的語音、語意、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此外,王雪梅認為,所謂語感,首先是一種內化的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習者知識,感覺和情感的有機融合;其次,語感主要表現為學習者對言語活動的感悟、理解、判斷能力,以及恰當運用語言、進行不同言語行為的能力。它是潛意識的動態連續體,并非與生俱來,它的獲得及強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到外界各因素的影響。
二、高職學生英語語感能力現狀及培養的必要性
正確理解語感的意義及內涵對英語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Krashen曾指出:語感是直覺認識的結果,語感能力的培養是語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由于基礎不好、缺乏自信,絕大多數高職學生不敢開口講英語,導致他們對英語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情緒。我們曾對高職新生進行默讀和朗讀水平檢測,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能,具體表現為:讀得慢且吃力,不少學生仍停留在默朗讀或小聲讀階段;有的學生不會辨別意群,經常把完整的詞組、句型割裂開來,讀成了破句;有的同學雖勉強能讀,但讀錯、添詞和漏詞的情況時有發生;學生們似乎更加注重單詞及語法的準確,卻忽略對英語語言的整體感覺。
假如高職學生能獲得良好的英語語感,在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與技能之后,他們就可以做到準確地聽懂一般的英語原文;快速提煉英文閱讀材料的主題思想及相關信息;流暢地用英文表達簡單的觀點;熟練寫作地道的英語短文。因此,作為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語感與高職學生英語各項基本技能有著直接的關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英語水平。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語感能力培養的途徑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后天經驗是決定語感的變量。”用公式可表述為S=f(x),S代表語感,x代表語言實踐Experience或Practice,即所謂的“后天經驗”,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函數關系。也就是說,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會決定語感的值。當然,值的大小會因人而異。不管個體間差異有多大,這種函數關系都是客觀存在的。根據這一命題,我們認為增加語言攝入量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
1.增強高職學生英語語音知識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語感。
作為表音文字,英語的聲、形有很大的聯系。英語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些高職學生習慣用漢語或漢語拼音標注英文單詞的發音。這種錯誤做法不僅不利于學生準確地聽說英語,還不利于學生建立單詞音與形的聯系,導致說出來的英語,漢語味很濃,聽起來別扭生硬,不僅影響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同時嚴重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根據上述情況,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音標教學。結合單詞教學向學生教授一些常用的字母發音組合,幫助他們把字母與讀音聯系起來,以加強音形聯系。同時,在課堂上可向學生推薦網絡上的國際音標音頻及視頻材料,向他們展示相關音標的發聲部位及口型圖,做到既直觀又形象,便于學生課后的學習、模仿和練習。由此,通過課內外的學習與操練,使學生不僅能準確地給單詞標注音標或根據音標讀準單詞,還有助于他們在聽到讀音或說出、想起讀音的情況下,準確寫出或在頭腦中反映出該詞的拼寫形式,并能準確讀出單詞。這種良好的語音圖式構建,有助于高職學生英語語感的形成與培養。
2.增加詞匯、句法語法基礎知識的攝入,加強高職學生的英語語感。
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第二語言學習者不可逾越的知識鴻溝。除了學習語音、語調外,還必須學習語法的基本規則,如時態的變化規律及語態的使用特點等。英語與漢語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時態上的變化,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是“一教就會”,但總是“一說就錯”。為了克服這種尷尬,高職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英語句法及語法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操練,以理論指導語言實踐,進一步增強英語語感。當然,要實現知識到運用的轉化,即“半意識的言語能力”非一日之功,語感能力非終身能力,它是一種動態的語言感知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地鞏固,形成和保持這種良好的語感。從這一層面講,外語學習者尤其要重視語言知識的積累。這就是為什么在學校教學中,我們始終把語法規則的學習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3.強化閱讀及聽力練習,增強高職學生的英語語感。
首先,應該充分認識閱讀及聽力的重要性,強調“以讀、聽為本”的教學策略,通過多種方式讓高職學生進行聽、讀的輸入性練習。其次,教師要敦促學生善于積累并整理閱讀、視聽活動中出現的英語生詞、短語、格言、諺語、美文等,促使學生的語感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增強。再次,要培養學生閱讀、視聽英語的興趣,教師應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對課外閱讀及視聽進行必要的指導。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英語朗讀比賽,積極參與指導,給學生更多的鼓勵,由此激發學生對語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及視聽作品中提高英語語感能力。
4.營造運用英語直接思維的氛圍,增強高職學生的英語語感。
歷史、文化傳統及生活環境的差異,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由于受到母語思維的干擾、自身知識的欠缺和學習方法不當的影響,許多高職學生沒能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無法掌握思維差異在英文單詞、句法及語篇上的體現。
在課堂教學中,高職英語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運用英語直接思維的氛圍。采用直觀教學模式,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對英語單詞、句子和語篇的敏感性。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如角色表演學習與生活中的交際情景,就某一主題進行辯論等,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促使學生在吸收地道英語語言材料的同時,努力理解并用地道的英語進行表演、思考、會話和交流。根據辯論結果要求學生撰寫作文,促使他們在聽、說、讀、寫各項語言實踐中不斷培養英語思維的習慣,從而形成并鞏固良好的英語語感,減少母語的依賴及母語對英語教學的副作用。
四、結語
語感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高職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學習、訓練與積累。這就需要英語老師充分調動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并從中做好積極有效的引導。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提煉培養高職學生語感的有效策略,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雪梅.從認知圖示理論的角度談英語語感的培養[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04).
篇6
[關鍵詞]專科目錄 東巴經 書目工作
[分類號]G257.3
1 前 言
東巴經是納西族特有的原始宗教――東巴教的祭師用納西象形文字書寫或用納西族方言口頭念誦的宗教祭詞、卜辭及其他相關資料,經歷代祭師和納西族人民使用傳播和加工整理,形成上千種內容豐富、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這是研究東巴文化的重要資源,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隨著一批經書書目的面世,所存東巴經得到了梳理,也給東巴文化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在此背景下,梳理其演進軌跡,把握其內在脈絡,探討書目編撰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這對整個東巴文化的縱深層次研究和民族古籍目錄學的完善無疑都是有意義的。
2 東巴經書目的發展過程
2.1 濫觴期:20世紀初到40年代末
19世紀末之前外界對東巴經了解不多,但東巴教祭司們卻從未停止過對經書的編撰和抄寫工作,經書數量與日增加。20世紀后,在學者們研究納西族歷史、語言、文字過程中,引發了東巴經書搜集的第一次,經書被帶出納西族本土。經典的積累和外界對經典需求讓東巴經書目油然而生。1934年第一部具有現代學術性質的經書書目出現了。1933年納西族學者方國瑜由京回鄉學東巴文并調查記錄了大量經書及相關資料,次年編成《麼些文字字典》(即1981年正式出版的《納西象形文字譜》的初稿),書后附“東巴經書簡目”。書目分三部分:說明,簡介書目編制的經過;總目,把搜集的394冊東巴經依使用儀式分16類,列每類類名原東巴文、國際標讀納西語音、漢語譯名、每類經書冊數;分目,以類為綱列各類所含具體經書冊的書名原象形文、國際標讀納西語音、漢語譯名。該目所錄經書限于麗江壩區本呂村(今祥云)東巴和忠道先生作法事道場時誦念的經書,屬地方性東巴個人使用經書書目,但其組織方法卻既有中國傳統目錄特性,又符合民族文獻整理的特殊要求。按分類體系編排圖書是我國古代目錄學的一大特色,該目將所搜經書結合東巴教儀式編制分類綱目來組織經書,既利于剖析東巴文化源流、揭示東巴經內容,也便于讀者綜觀這部分文獻的全貌,,觸類旁通。著錄采用了民族古文字文獻整理研究的典范操作模式,即先錄類名、經名的原文,標注國際音標后再譯為漢文。實為探討東巴經書目的編制、性質和功用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范。
2.2 發展期: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
建國后,政府的重視和有關少數民族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參與,東巴經搜集迎來第二次,麗江縣文化館、云南省博物館、云南省圖書館、北京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等搜集收藏了大量經書,在整理、翻譯的同時一批書目也相繼編制。在60年代,麗江縣文化館東巴經翻譯組從5000多冊經書中整理出528種,編制了含13類的簡目。隨后,云南省文化局也組織了民族民間文學調查隊,在麗江、寧蒗、維西、中旬等地搜集東巴經528冊480種列12大類書目。1963年和志武搜集并編制了流傳于白地的453冊經文材料的8類書目。李霖燦于1949年到臺灣后為其搜集并藏于臺灣國立中央博物院的1221冊經書編制了一套一冊一卡的卡片式提要目錄,著錄了經書名稱、版式、行列字數、文字類別、念誦的儀式道場、頁數、大概來源地、內容提要等,揭示了經書的外在特征和內容屬性。
與此同時,流散于美國和歐洲等國藏書和研究機構的近萬冊經書(不含私人收藏)的整理工作全面展開,目錄編制也啟動。洛克返美后撰寫了大量的具有目錄性質的譯作和論著,如《納西族的納加崇拜及有關儀式》(1952年)中收錄100冊經書譯文及所屬儀式;《指路葬儀》(1955年)收錄36本經書譯文及所屬儀式;《納西語一英語百科辭典》,1963年出版第一卷,列3134個象形字和標音字,并說明每字的經書來源;1972年出版第2卷,列2174個東巴教信奉的神靈及相關的東巴、地理名稱的象形文和對應中文,附有10130個東巴教儀式所誦念經書的簡短摘要。該辭典―方面探討了以儀式類分經書的方法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個東巴教鬼神名稱與經書的對應“索引”。1956年,李霖燦受邀前去整理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特藏庫所藏東巴經3 038冊,編制了一套一冊一卡的卡片式分類目錄,著錄項目與臺灣國立中央博物院東巴經卡片目錄基本相同。1962年,洛克受邀到德國攜手該國梵文學者雅納特整理編目馬爾堡國立圖書館所藏經書,并于1972年出版了《納西手寫本目錄》1-5卷,所錄經書多達1500余冊,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套公開出版的東巴經目錄。編排依照洛克制定“儀式分類表”:14類133屬,屬下對應具體經書。每部經書都著錄其外部特征,前2卷還撰有經書內容提要。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杰克遜博士在1979年出版《納西族宗教》,匯集分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2914冊、馬爾堡圖書館1259冊、哈佛與燕京研究所886冊、印度辦公室與英國博物館167冊等分5大類133屬980種,該書可視為西方館藏經書按使用場合儀式而編的分類目錄。
該時期國內所編書目,除譯書書目外,訪書、藏書書目存在著錄不全、內部印刷等缺陷,且部分現已遺失。李霖燦所編兩套卡片目錄,著錄項目齊全,但提供經書內容信息有限,流傳范圍窄。洛克等編《納西手寫本目錄》真正兼具資料匯編和工具書的性質,目錄不單是經書基本信息的簡單列舉,經書面貌和經書內容摘要完整地呈現于書本式目錄中,既豐富了著錄內容,也增強了目錄的資料性和學術性,使經書目錄的編制與整個經書研究的關系更為密切。
2.3 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2.3.1 藏書機構編制的經書書目 80年代,云南省社科院東巴文化研究所將自己所藏的1000余冊、麗江縣圖書館5 000余冊、云南省圖書館622冊、云南省博物館429冊等經書,結合東巴教儀式分28類,內部刊印成《東巴經分類目錄》,著錄每冊經書的類別、書名及其漢譯文、國際音標,并附內容簡要。這是第一部云南省館藏東巴經聯合分類目錄。朱寶田于1995-1996年對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的598冊東巴經及實物作了首次全面整理,于1997年出版《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國納西族象形文經典分類目錄》一書。經書按東巴儀式分13類,實物設“其他類”,共14類。著錄分類號、作者手書象形文題名、題名國際音標記音、中文譯名、內容提要等11項;附錄有燕京圖書館原編號檢索,洛克原編號檢索,經書紀年表,納西語、漢語、國際音標對照表等。
2.3.2 以單篇論文形式刊布的經書書目 《納西象形文
東巴經目錄》(和志武編撰,《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1期),分前言、正文、其他東巴書目。前言介紹目錄的概要;正文將編者搜于麗江和白地的629冊經書依儀式分11類列舉,著每類類名和每冊書名,都標注拼音文字和漢譯文;其他東巴書目分卜書、東巴嶺法事規程及書目凍巴舞譜、軼聞錄四目。《納西族東巴古籍的類別及其主題》(和發源編撰,《民族古籍》1989年2期)是專題研究性書目。編者將東巴文化研究室從1981-1989年標音和對譯的近1000種東巴古籍結合經書使用儀式類別和內容主題分喪葬類古籍、禳解類古籍、求福求壽類古籍、占卜類古籍、舞蹈類古籍5部介紹,部下依次分類、屬、種等次級,每級下先敘概要,后列重要經書書名及全部經書種冊數。這是首次采用類序體制來編制經書目錄,目錄的學術研究性更強突出。
2.3.3 集大成性質的目錄著作《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以下簡稱《全集》),由云南省社科院東巴文化研究所編譯,1999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國內所藏東巴經897種,按誦念經書的儀式分5類:祈福類儀式11種及所用經書;禳鬼類儀式12種及所用經書;喪葬類儀式6種及所用經書;占卜類儀式及所用40余種卜書;其他。著錄經書名象形文原文、國際音標注納西語讀音、漢文直譯對注、漢語意譯及每冊經書的中、英文內容提要。詠唱于不同儀式的同一種經書采用互著方式處理。譯文語言保持經典特有的表達方式和敘述習慣。注釋循鄭樵的“泛釋無義”原則,只作解釋性、補充說明性的注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納西族卷》(以下簡稱《納西族總目》),2004年中華書局出版。其正文甲編書籍類收羅國內不同種類的東巴古籍1373條,前有“書題分類目錄”,分類體系基本參照《全集》,分祈福延壽、禳鬼消災、喪葬超度、占卜、其他5類,類下依經書使用順序列具體經書書名的漢譯文。正文列各類所含眾多經書條目,先錄書題,次錄其漢文、東巴文、納西語注音、漢文提要,麗江縣外的其他地域的經書則增著地域名稱。附錄有三:“東巴古籍存目”,錄國家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云南省博物館、云南省圖書館、臺灣中央研究院等所存的與正文所錄經書內容相同,但抄寫年代、地域、書法風格有別以及在傳抄過程中內容有所增刪的不同抄本8174條,僅著書題的漢譯名、東巴文和藏書地;“書題漢語拼音索引”;“納西文與漢語拼音方案和國際音標對照表”。
該時期書目體例完善,所錄經書資料皆以有傳本并以編者親見原書于各收藏單位為限,著錄內容準確可靠豐富,不僅提供書名等基本信息,還歸納介紹經書的內容主旨、使用道場,有的還譯注經書內容,用國際音標注納西語讀音等,極大方便了讀者深入研究。不足之處:收錄仍有缺憾,國內外所藏經書仍沒能全部匯集;傳播有待加強,內部刊印和刊于專業期刊的目錄流傳范圍受限,單行本的精致也人為地拉開了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
3 東巴經書目工作重要問題探討
3.1 收錄范圍
如何設定經書目錄的收錄范圍,這是書目編制工作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東巴經書目中是否收錄口誦經,既是東巴經目錄工作的一個基本問題,同時也體現著研究者個人的東巴經觀念。眾所周知,東巴經包含文字經和口誦經,文字經以文本傳抄而流傳于納西族西部方言區,口誦經以口頭說唱而流傳于納西族東部方言區,兩者主題內容基本相同。納西族在信奉原始巫教時只有口誦經咒,這是早期教徒采集歷史傳說、神話故事和民間歌謠等資料,同時吸收藏族苯教經典故事后編成一種與當時口語不太相同的較為定型的經典語,在傳播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比較系統的口誦經,目前有百余部口說教義仍被寧蒗、鹽源、木里等納西族東部方言區的祭司“達巴”用于傳教行法。11世紀中葉,教中杰出人物創制象形文字,在吸收藏(密宗)、漢(禪宗)宗教文化基礎上進一步改造和充實原有的口誦經,逐步編寫成系統的文字經幫助記憶和音讀而被廣泛流傳。如此,口誦經、文字經、宗教都得到發展,再經歷代使用傳播和豐富發展,東巴教的經典才成目前規模。20世紀上半葉是東巴經目錄工作的起步階段,書目的編制與文字經書的尋訪、收藏關系密切,當時口頭誦唱的經典未被關注。但20世紀60年代起,和志武、楊學政、拉木?嘎吐薩、陳烈等一直在搜集,學界開始重視。至此,東巴經目錄的基本結構應有改變,要從較為單純的文字經目錄逐漸演變成包含文字經和口誦經兩個分支、自成一體的學術領域,這既符合實際,也便于全面掌握和研究東巴經及其文化。
3.2 分類編排
在確定收錄范圍之后,如何將東巴經合理有序地進行編排,這與書目編制者掌握經典資料的多少、整個東巴經研究的深度廣度等皆有密切的關系。方國瑜先生分16類,除“燃燈經”和“左拉”卜經外,其他14類都是按東巴進行的法事儀式平鋪而列。和志武先分8類后分11類,則反映了他對東巴經的分類認識和分類體系建立與完善的過程。類目設置中,他以東巴教儀式規模大小為依據,把規模小的儀式所用經書并為零雜經類并加以細分,但這就造成零雜經類所占比例過大,超薦經的劃分也值得商榷。和發源的分類是結合經書內容主題與東巴教祭祀儀式而分,基本涵蓋東巴經的內容,類目劃分邏輯性強,等級秩序突出,基本包容了東巴經紛繁的品類,不足是把各儀式的規程未放入各類中而單列一類。《東巴經分類目錄》也按東巴教祭祀儀式平鋪列舉經書類別,儀式與經書對應精確,經書列舉較為完整,但原始宗教的橫向概貌的清晰反映不能掩蓋等級秩序的缺失。東巴教祭師傳統上按經書內容和實際用途劃為4類:在祭神靈儀式和鎮鬼禳災儀式時涌念的經典,在祭奠亡靈儀式時誦念的經典,在使用的經典,占卜經書。體例完備,對象明確,儀式與經典分類的統一性強,最具實用性與科學性。《全集》和《納西族總目》的分類基本上是對其稍加補充整理而成,可見其權威性。李霖燦結合文字和地域特征將經書分普通象形文字經書、標音文字經書、流傳于納西族阮可支系居住地但迥異于普通象形文字經書三部分,普通象形文字經書再以東巴教儀式性質細分7類,有其合理與科學之處。朱寶田的分類基本符合東巴經的民間實際運用情況。洛克和杰克遜都依儀式設類,所設經書大類及細目歸屬多從西方人類學的角度出發。總之,研究者基本上認同經書類別依東巴教作法儀式而設置,這種分類方法既便于操作,也符合經書的傳統分類習慣。
由于東巴經分散于世界各地,民間也還有收藏,各地的儀式規程也有差異,在無法全面占有經典的情況下作整體分類編排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分類的目的是為東巴文化研究開方便之門,所以,分類指導思想是可以明確的,即參考東巴傳統習慣分法,比較麗江、白地這兩個有影響的主要地區的類別和書目,結合文字經書內容和實際應用情況,全面考察現存達巴誦經的內容及類別,除去雷同,建立一個全面、科學、合理、精確的分類體系。
3.3 著錄形式
東巴經書目著錄項目的多寡繁簡直接關系到書目的質量水準。從其的整體發展看,著錄內容經歷了一個從少到多、從簡到繁的過程。80年代及以前,國內編撰的附錄式專題書目皆為簡目,多著類名和經書題名等,提供的學術信息有限。80年代以后,集體編撰的《東巴經分類目錄》、《全集》以及《納西族總目》等有了突破,皆為提要式單本專題聯合書目,除著錄類名(法儀歸屬)、經書題名、版式、行列數字、文字類別、經典頁數、時間、收藏地、收集處等基本情況外,還撰寫了提要。對于東巴經古籍來說,一般讀者很難見到經書原文,若能在提供經書外在特征的基礎上,在東巴先生和翻譯者的幫助下,深入的分析經書內容并提出見解,深入地揭示經書和評價經書價值,不識經文甚至不見經書的讀者也就能通過閱讀提要對經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對于經書的傳播和研究是大有裨益的。特別是在后兩部目錄中,增加了版本項和注釋項,前者助于讀者了解經典原文的完整形式,后者助于讀者閱讀和治學。著錄內容豐富改變了東巴經目錄的性質,其學術含量大增。同時,增加考述也改變了經書書目述而不作的方式,與東巴經研究結合得更為緊密。這也意味著東巴經書目編制的工作量和難度的增加,最可取的是采用集體參與、分工合作的編撰方式。
東巴經書目的著錄與其他學科文獻的書目基本相同,但若僅有儀式歸屬、題名、文字類別、地點、版本等介紹而不揭示東巴經自身特性,就無法區分其與大藏經、傣族貝葉經、彝族畢摩經等之別。每一部東巴經所敘實為一樁古老的傳說或故事,在儀式中誦念它,是以此故事為依據對當前的乖戾不祥如法禳祓。如何使東巴經書目既符合一般目錄學的規則,又能反映東巴經自身的特性,李霖燦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的東巴經典》中提出一法,認為經書既然是故事和傳說,就有角色與情節等要素,著錄中可增加各角色的詳細介紹及故事情節的簡要敘述,引發讀者興趣的同時完成目錄著錄的任務。如此周密完備的著錄必然給編制者帶來更多的周折,思路值得提倡,具體方法還可繼續探討,畢竟如何結合東巴經自身的特點,加以靈活變通,找尋一種完善可行的東巴經著錄方法是大家努力的目標。
篇7
關鍵詞:母語 二語習得 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13-01
世界上有5000多種語言,主要分屬于印歐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亞非語系、南亞語系、壯侗語系等十大語系。雖然不同的語系、語族、語言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作為人類的語言其本質上都是相通的。而母語在一個人的二語習得中一定會產生影響,確切地說是會產生兩方面的影 響;即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兩種。
1 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
1.1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積極影響
既然人類的語言之間是相通的,那么母語就會有利于二語習得;尤其是二語習得處在初級或中級階段時,母語無形中成為了二語習得的一種語言基礎、語言工具。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母語思維對二語習得的積極影 響,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們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對母語往往會有較大的依賴性。主要表現在進行非母語的閱讀與寫作時,基本都會以母語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如我國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時常常將漢語的思維方式應用到英語閱讀中去,具體表現就是在閱讀英語文章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以翻譯原文的方式進行英語閱讀,從而達到學習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學生們的通常做法是:用漢字列出一個提綱,然后翻譯成英文寫出來。這就是以漢語的思維進行英語寫作,但效果要比那些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未用或少用漢語思維的學生好得多。這些都說明了母語思維對二語習得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2)母語語音對二語習得的積極影響,母語與二語的語音系統多少存在一些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可以借助這一點進行學習,并將其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如:漢語拼音分為聲母、韻母,英語音標有元音、輔音,漢語語音系統與英語語音系統有一定的相似性:英語輔音與漢語聲母在發音方法與發音部位相類似,英語元音與漢語韻母也是極為相似的。對于我國大多數學生初學英語時,都有用漢字為英語單詞“標音”的經歷就是這一點的例證。可見,母語語音對二語習得有其積極影響。
(3)母語詞匯對二語習得的積極影響,在學習其他語言之前,我們長時間生活于母語的環境中,因此母語對我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應該發揮母語的某些優勢促使我們更好地進行二語習得。如在學習英語時可以利用漢語詞匯對英語詞組進行相關記憶,如“年復一年”(year after year),“越來越多”(more and more)等等。這種現象對英語學習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1.2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響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像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由于受母語影響,二語習得是經常會習慣性地出現一些,諸如:語音、詞匯、句法等的錯誤;這就是母語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響。概括起來,共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母語語法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 響,仍以英語學習為例,漢、英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這就決定了其在語法規則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英語中最常用的最常出現的就是限定詞(冠詞),而漢語中則無此概念。因此學生在進行英語表達時往往省略掉這些詞語,如:It’s pleasure to talk with you.此外英語中還有時態的用法,漢語中也沒有這種現象。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態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漢語式的錯誤,例如:學生常常出現這樣的錯誤表達,“He concentrate his mind when reading.”其實正確的表達應該是:He concentrated his mind when reading.在母語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響中,語法的影響比較大。
(2)母語詞匯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 響,每一種語言的詞匯都與其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有關,不同文化種族之間一定會有不同詞匯表達。因此,很難在不同語言之間找到完全對應的詞匯進行對等地互譯。例如:英語中的顏色類姓氏就不能與華人姓氏進行意譯,某生將White意譯為“白”、Blue意譯為“藍”,大覺滿意;那如果是Green、Black以及Gray姓氏,你也就跟這意譯為“綠”“黑”和“灰”了,算你小子走運,華人姓氏里面有綠姓、黑姓和灰姓;當你遇上Pink姓氏的時候,你就給他來一個復姓粉紅了吧,自以為是、貽笑大方。
(3)母語語音對二語習得的消極影響,還是以我們的英語學習為例。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而漢語則屬于漢藏語系;跨語系間的學習就相對來說不容易了。兩種語言發音存在巨大的差異,漢語發音方式遠沒有英語發音方式那么復雜。這就使得我們在進行英語發音時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常出現輔音讀音出錯或將元音加于輔音間,如“think”一詞中的[θ]音讀作[s]音。
2 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的運用
母語的二語習得的積極影響我們應該繼續發揚;而對于消極影響就應該盡量設法減小甚至規避。還是以學生英語的學習為例,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方面對于學生英語的學習,尤其是英語語法的學習會涉及到很多專業性術語,比較枯燥;如果一直將接下去,效果反而不好;這時候教師如果適當地與漢語語法進行對比講解,效果將會大不一樣。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漢語有關的知識指導學生英語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將漢語與英語進行對比并加以總 結,找出兩種語言之間的相似點;如long time no see,直接就可以翻譯成“好久不見”;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記憶了。再一方面教師在英語課上應該適當以漢語進行講解,漢語畢竟是我們的第一語言,有些用英語學生不易聽懂。
英語中也有“每一枚硬幣都有兩個面”的說法,凡事有其利就有其弊。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也是如此,母語作為第一語言,畢竟是我們學習其他語言的語言基 礎,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擇善而從,不善則改。使得母語能夠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徐愛華.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