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療電療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療電療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成都市青白江區中醫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對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使用電針神經刺激治療的臨床效果,探討其治療的作用機制與方法。方法 選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壓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使用電針神經刺激治療,對照組使用傳統電刺激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癥狀評分改善明顯較大,總有效率90%明顯較高(P<0.05)。結論 電針神經刺激療法對于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應用與推廣。
[
關鍵詞 ] 電刺激;壓力性尿失禁;電針神經刺激;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c)-0004-02
壓力性尿失禁是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咳嗽、噴嚏等腹壓增加時尿液不由自主由尿道流出。據數據統計[1],女性中尿失禁的患者約有50%左右均為壓力性尿失禁,是女性中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嚴重影響女性日常生活。該研究2010年5月—2013年5月以該院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電針神經刺激療法的治療效果,對比常規電刺激,發現其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次60例研究對象均為該院收治的壓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經檢查和診斷均符合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為女性,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字同意。觀察組患者年齡在40~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2±5.7)歲。病程為6~68個月,平均病程為(42.6±11.8)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7±5.4)歲。病程為8~96個月,平均病程為(43.1±11.1)個月。所有患者排除急迫性尿失禁、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以及其他相關疾病影響研究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使用電針神經刺激療法,取俯臥位,上兩針在骶骨邊緣平第四骶后孔水平處進針,使用0.4 mm×100 mm長針刺入80 mm左右,是針感至尿道;下兩針在尾骨旁0.5寸,使用0.4 mm×100 mm長針斜刺入坐骨直腸窩方向100 mm左右,使針感至尿道。完成后使上針下針分別于電針儀正負極相連,調頻率至2.5 Hz,以患者能耐受為度,1 h/次,3次/周,治療4周。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電刺激治療,取患者俯臥位,使用刺激治療儀給予經陰道或進行電刺激,調頻率為15 Hz和85 Hz交替刺激,間隔時間3 min,電流強度<60 mA,20 min/次,3次/周,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及癥狀評分情況。
1.4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標準[3],癥狀評分為0~24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顯效:臨床癥狀消失,癥狀評分降低75%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癥狀評分降低50%~75%;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癥狀評分無明顯降低。
1.5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癥狀評分
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明顯較好。見表1。
2.2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0.00%、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壓力性尿失禁是腹壓增大后尿液不自主經尿道流出的一種常見疾病,女性發生率遠高于男性[4-7]。與壓力性尿失禁的相關因素有以下幾個原因:①年齡:女性高發年齡為45~55歲,由于年齡的增大,盆地及括約肌松弛,雌性激素減少,容易造成壓力性尿失禁;②生育:由于生育而造成盆腔部位的組織損傷容易導致尿失禁的發生,所以生育的次數與尿失禁的發生率呈正比;③盆腔臟器脫垂:是常見的壓力性尿失禁伴隨癥狀,與盆腔中平滑肌的排列紊亂以及纖維化萎縮有關;④肥胖:肥胖女性的發病率明顯較高;⑤遺傳:有較明確的遺傳相關性。目前臨床上尚無明確的治療方法,但均認為鍛煉盆底肌肉的收縮力比較有效。其中包括藥物治療、盆地肌肉訓練,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電針神經刺激療法是由汪司右首先研制而出,是一種鍛煉盆底肌肉,刺激神經的療法。陳申旭等人在研究中指出[8-10],其主要是采用中醫針刺的特點,使神經受刺激而興奮,引起盆底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從而加強對盆肌的鍛煉,達到改善癥狀的效果。該方法主要可以避免患者的勞累程度,可使患者被動的鍛煉盆底肌肉強度,無需患者主動收縮,效果持久,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該文使用該方法治療該院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發現,觀察組的癥狀評分及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電針神經刺激療法對于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應用與推廣。
[
參考文獻]
[1]蘇金玉.生物反饋監控電針神經刺激療法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104-105.
[2]汪司右,張淑靜.電針神經刺激療法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8):575-578.
[3]趙琳,汪司右.不同頻次電針神經刺激療法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3,35(5):391-393.
[4]趙琳,汪司右.不同治療頻次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3,33(12):1088-1090.
[5]LI huan,WU Rui-fang,LI Rui-zheng. Clinical analysis of 135 case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1,(21):101-106.
[6]李環,吳瑞芳,光曉燕,等.產后盆底康復時間選擇對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1):3699-3704.
[7]劉青,仇杰,龍麗霞,等.甘肅省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30-833.
[8]Vllestad NK,Stuge B.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covery from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9(5):718-726.
[9]Strinic T,Bukovic D,Roje D.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habitants[J].Collegium Antropologicum,2007(2):483-487.
篇2
一、低頻電療法:
1.離子導入療法:應用直流電向體內導入各種中西藥物,用于治療頸椎病、腰腿痛及其他骨科勞損性疾病,有一定效果。這些藥物包括鹽酸普魯卡因、碘化鉀、陳醋、冰醋酸、威靈仙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藥等。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頸項腰背肌肌肉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使用直流電陳醋導入或陳醋加威靈仙同時導人,對緩解疼痛、改善癥狀有一定效果,而對于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效果不明顯,對于腰椎管狹窄癥療效也欠佳。
2.感應電療法:感應電流對神經有顯著的刺激作用,可使肌肉收縮。在一定強度下,使人發生像螞蟻爬行樣的感覺,強度增大有針刺感或痛感,短時間作用有興奮作用,長時間作用有止痛作用。適用于知覺障礙、末梢神經麻痹、肌萎縮、小兒麻痹癥等。
二、中頻電療
使用頻率為1-100千赫的正弦交流電做治療的方法。有低頻率調制的中頻電療法(包括干擾電療法和正弦調制的中頻電療法)和不調制的音頻電療法。中頻電流無陰陽極之分,因此不產生電解作用,不損傷皮膚。與直流電相比,可用較大的電流強度作用到較深的組織。治療后局部皮膚痛閾提高,有良好的鎮痛作用。
1.低頻調制中頻電療:具有低、中頻兩種電療的特點,有明顯的止痛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溫度上升,能治療關節炎及軟組織損傷、頸椎病和肩周炎、骨化性肌炎、肱骨外上髁炎、慢性關節肌肉風濕癥、坐骨神經痛、周圍神經損傷或炎癥引起的神經麻痹和肌萎縮等;對胃下垂,習慣性便秘等胃腸平滑肌肌力不足的疾病也有較好的效果。
2.音頻電療:有明顯鎮痛、促進局部血循環和淋巴回流等作用。臨床上常用以松解粘連、促進瘢痕組織軟化和消除瘢痕瘙癢灼痛等,治療手術后遺癥、腸粘連和外傷后遺癥。在音頻電療的電極下加一藥墊,藥墊內浸有10%碘化鉀溶液。碘離子有軟化瘢痕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好。
三、高頻電療法
用高于100千赫的交流電治療疾病的方法。
1.共鳴火花電療法:頻率在150-1000千赫的一種斷續性減幅振蕩電流,無明顯溫熱作用,也無肌肉收縮作用。常用的電極是玻璃電極,內含少量氬氣,治療時由于氣體被電離,產生青紫色光,并吱吱作響而得名。適用于治療頭痛、神經痛、脫發、耳鳴、局部瘙癢、凍傷、潰瘍、雷諾病、神經衰弱、失眠等。
2.超短波療法:在超高頻電場作用下,人體內除了離子移動之外,主要是組織細胞的分子隨著高頻率電場產生電磁波的改變發生振蕩,在組織內產生溫熱效應。開始毛細血管充血,隨之大血管擴張,組織的血液供應得到改善,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加強免疫功能。小劑量超短波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治療時電極無需接觸皮膚,適應證廣泛,如耳、鼻、喉、鼻旁竇、皮膚軟組織和關節、內臟的炎癥,以及肌痛、關節痛、神經痛等,都可用此法治療。
3.微波療法:比超短波的波長更短的一種電磁波,與超短波相似。主要利用它的溫熱作用,人體內離子移動和組織分子振蕩生熱。人體經微波輻射后毛細血管呈現現持久的擴張,血流量增加,所以微波能改善組織營養,促進炎癥吸收,緩解血管痙攣。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和超短波類似,適應治療種種炎癥,關節痛、癰、乳腺炎、膽囊炎、膀胱炎、盆腔炎、肌腱炎、肩周炎以及神經痛、肌痛等。
篇3
可她到康復器械店一看,有好多種理療儀,價格也不同,但說明書寫著的適應證卻都一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肌肉酸痛……
琳瑯滿目,選哪種
無論市場上有多少種家用理療儀,其實也不外三大類:光療、電療和磁療。
例如,近幾年常說的頻譜治療儀、神燈(電磁波譜治療儀TDP)等,價格從兩三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實際上都屬于紅外線治療范疇,是光療。
而電療常見的儀器則為電腦中頻儀,它也有各種規格,有些擁有上百種處方,有些則只有十來二十個處方。其實,不同處方是由不同的波形、頻率等構成的電流,針對不同的病癥。若是為了緩解頸肩腰腿痛,最簡單的就足以應付,不需要買太復雜的。
至于磁療,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近年來不少磁化杯、特殊金屬項鏈等,其實都屬于磁療,只是磁場強度比較弱,能起的作用很有限。而磁療儀通常由一個臺機與兩個磁圈構成,通電后磁圈會發出磁力線,起到治療作用。
對于普通的頸肩腰腿痛,這三種理療儀并無所謂首選,可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選擇一兩種,而且并不是越貴越好,只要夠用即可。
包治百病,不用跑醫院?
不少人選擇家用理療儀的原因是不用跑醫院,方便省時,而且一次性投資,長遠來看更省錢。
家用理療儀的說明書中也寫著各種適應證,仿佛只要自家有臺理療儀,就不需要去醫院治療了,下班回家自己做做理療即可。然而,對于大多數病癥,理療其實只是一種輔助治療,特別是家用理療儀,就更有“小打小鬧”的味道了。若是用于保健,例如工作一天后肌肉酸痛,使用理療儀是可以緩解疼痛,讓人感覺舒服的。但想根治,恐怕還得糾正不良姿勢,以及進行運動治療。
上述三種理療儀無論使用什么方式,最終的結果都是促進血液循環,將導致疼痛的物質帶走,從而達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其中,紅外線主要是熱效應,但比起普通的熱敷,光波可到達更深些的組織,效果更深入;中頻實際上是一種電按摩,不少使用者都覺得治療過程比較舒服;而磁療可通過改變磁圈的位置,調節磁場的治療深度,如病痛在關節等這些較深的部位時,可將兩磁圈分別放在關節的兩側,使磁力線完全穿過關節,治療效果更深入。另外,低強度的磁療還有消腫作用,故在關節扭傷腫脹時,可將輸出調小些使用。
當使用家用理療儀后,疼痛、不適感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緩解時,就一定要到醫院尋求幫助。因為只有找到疼痛的原因,才能有效治療,畢竟理療只是治療的一小部分,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小心越治越糟糕
家用理療儀只要按要求使用,基本上都是安全的。
但還是有人抱著一種“在自家治療,可以多做一會兒”的想法,每次治療都弄上個把小時,這可就不是好事了。
例如,紅外線照久了,照射處的皮膚會發紅,出現小水皰,像燙傷了一般;中頻儀使用久了,反而使肌肉更疲勞(因為局部受刺激的肌肉過度收縮)。所以,理療儀每次使用30分鐘,每天1~2次即可。而強度,如紅外線燈的距離、中頻電流強度,則以使用者自身的感受為指標。
要注意的是,中頻治療儀的電極一定要平整地貼在皮膚表面,如果電極變得凹凸不平,會使電流無法平均分布,使用者會因此感到刺痛,甚至燙傷皮膚。故一定要注意檢查電極片是否變形。另外,貼電極前要注意清潔皮膚,若皮膚破損處貼了電極,當中頻電流通過時,會產生劇烈疼痛。
體內裝有起搏器者,不可使用中頻治療儀和磁療儀;而體內有金屬(如骨折的內固定釘)者使用磁療儀或中頻治療儀時,治療強度須較低。
中頻治療儀電極貼哪兒
中頻治療儀通過貼在人體皮膚表面的電極,將中頻電流傳導入體內,從而產生治療效果。中頻治療儀的一條線路有兩個電極,但這電極該貼在什么位置呢?
頸肩腰腿痛時,大多數人都將電極貼在疼痛的地方,基本上哪痛貼哪,簡單容易。比方說肩膀痛,就直接把一塊電極貼左肩,另一塊電極貼右肩,治療時,仿佛有一雙手在肩膀上捏揉按摩,舒服極了。
但事實上,這種電極貼法并不規范,治療效果也不夠好。
在治療時,應將兩個電極并列貼于疼痛肌肉的肌腹,兩電極間不可粘連,否則會短路。這樣貼的電極對勞損后疼痛肌肉的治療效果最好。
因此,找到勞損疼痛肌肉的肌腹在哪,是使用中頻治療儀首先要弄清楚的;若對此有困惑,最好先向醫生咨詢。
私家健身房:站位頸椎操
動作一:站立位,頸部向左側轉動,左手向上托舉,掌心向上,右手向下壓,掌心向下,抬頭看左手。
動作二:同動作一,但方向相反。
篇4
縣供電公司的家是一個學習型、事業型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能共同學習、相互激勵、自我教育、相互幫助,共同發展,是一個和睦、健康、團結、積極向上的家庭。多年如一日用她的孝義之心照顧年邁體弱的公公婆婆,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受到單位同事和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
大家的感覺:他們是非常和睦的一家。
在縣醫院宿舍家屬院住著這樣的一個和睦的家庭:是供電公司職工,曾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她丈夫廖小勇兒子廖彥欽學生。還有退休的公公婆婆也住在一起。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她家四口人——年邁多病的婆婆、在鄉下工作的丈夫、她和四周歲的兒子,這樣有別于一般四口之家的情況,要處理好婆婆、孩子、家人、病人等的一應細鎖之事確是費心勞神。她深刻體味著“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滋味——累并快樂著。
她公公在世時,因患肝癌,一直臥病在床,她像親女兒一樣百般照顧直至老人前年去世。現在,婆婆身體又不好,她又主動承擔了照顧婆婆的責任。在公司財務科擔任主辦會計,工作任務重、責任大,但她對本職工作盡心盡責,能夠出色的完成自己本職工作和公司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要料理家里的一切家務。一下班就要匆匆忙忙趕回家做飯、服侍婆婆、照顧4歲的兒子。每天一早一晚她都要攙扶著婆婆到樓下的院子里散心、鍛煉。日復一日,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婆婆日漸紅潤的臉龐讓她很是欣慰,婆婆待她視同己出,她對婆婆尊重有加,別人都說她們是親生母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談起這一點,許多做媳婦的,都感到婆媳關系不好處。倒認為,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點千萬不能丟棄。古人云:“老吾老以之人之老,幼吾幼以之人幼”,人人都有父母,孝敬丈夫的父母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
的婆婆身體不好,工作中繁忙的她,回到家更是一把好手,總是搶著干活,全家衣服都由她承包。一個深夜,她的婆婆突發頭痛,天旋地轉,不止。已睡覺的她聽到后,急忙起床,將婆婆送到醫院,看病、劃價、取藥、打針,回到家時已近黎明。
的寶貝兒子4周歲了,她為他歡喜為他憂為他而忙碌。曾經一段時間,患有嚴重椎間盤突出的她腰疼如針椎,兒子又體弱多病,多少個日日夜夜,那個中滋味,怎一個累字了得!不過累中有樂,兒子每天上演的超級寶寶秀,讓她著實品嘗到了負擔的甜蜜。
她的丈夫沒有了后顧之憂,工作很出色,他說:“多虧了,我的父母才能安度晚年,我才能安心的工作!
夫妻倆愛崗敬業,相互支持,無私奉獻。
愿做比翼雙飛鳥,是和她丈夫這對夫妻的心愿。他們在各自鐘愛的事業里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互相理解,都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她不僅是“孝老愛親模范”、理家能手還是單位里公認的“勞動模范”。同志從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在工作中干一行愛一行,勇于吃苦,樂于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十幾年來,一直把工作當作安身立命之本,始終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進取,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專業知識的提高,力求業務精益求精,為了進一步完善自我,提高業務素質,她自學取得財經大學大學專科學歷。作為公司財務科主辦會計,她處處身先士卒,圓滿完成公司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作出了一定成績。她常常需要加班加點,也為自己的工作苦惱過,彷徨過,但是,總有一股力量在默默鼓舞著她,支持著她,那就是她擁有一個安靜、和諧、幸福、充滿希望的港灣——家。
她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十佳員工”、“尊老愛幼先進個人”。同志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的丈夫是一名縣工商局賴村分局,在繁忙工作之余,注重業務素質的提高,他愛崗敬業,開拓進取,在工作上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多次評為先進個人,兒子在縣機關幼兒園就讀,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全家是一個學習型家庭,熟悉的人都稱贊他們是一對模范夫妻。夫妻雙方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結婚九年來,在處理家庭的事務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做到小事謙讓,大事協商,求大同,存小異,做到換位思考,共同磋商決定。長久以來,他們體會到:夫妻間要大度些,寬容些,遇事要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夫妻間需要奉獻和犧牲,需要理解和關愛。
夫妻和睦,鄰里團結好,構筑和諧生活。
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 和延續,他們始終把對兒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非常注重榜樣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現在的兒子廖彥欽,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強,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會公德,講文明,懂禮貌,講衛生,愛清潔,是個好公民;在學校更是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興趣廣泛,是老師的好幫手,是同學們的好伙伴。為了使兒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他們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味,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在孝敬父母和勤儉節約方面為兒子做出榜樣。在工作和學習方面,我們時時勉勵她勤奮刻苦學習,積極要求進步,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為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在她們孝敬老人的感染下,兒子心疼父母,他只要在家,就會讓父母歇著,。孩子太懂事了!在他們這個家庭里,兒子尊重長輩,長輩關心愛護子女,共同建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向上的家庭。
篇5
醫學朋友們!您想提高您的治療療效,安全高效,又無副作用的技術嗎?想您倍受困難煎熬愁眉不展的門診生意興隆,響譽一方嗎?請搶先加入我們的“四效五行藥罐”全國健康連鎖經營!你就搶先抓住了財富,療效一絕!
取代傳統的“單一藥罐治療、單一艾炙、單一電療、單一拔罐”的治療,在傳統治療時,因療法分散,療效就不集中,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四種奇效療法綜合一體,也就是1拔罐2艾炙3藥罐給藥4電療一體同時解決了,既能治療,又能保健,美容美體,比傳統單一技術療效提高50倍以上,是中醫史上的技術新革命,內病外調,外部給藥,無副作用,安全可靠,給患者帶來了健康福音。
一、四效五行藥罐特點:
(1)技術價格對比直接給你省了8000元。
傳統單一藥罐療法目前學費5000元;單一艾炙學費3800元;拔火罐學費900元;單一電波理療學費1800元。總學費:11500元。我們學費3700元,直接給你省了8000元。
(2)治療時間比傳統療法省了一小時。
在單獨使用治療時,單一拔火罐需用15分鐘,單一艾炙需用25分鐘,單一藥罐需用20分鐘,單一電波理療需用25分鐘,一共需用1小時零25分鐘,《四效五行藥罐》也就是1拔罐2艾炙3藥罐給藥4電療一體同時解決了,治療就是30分鐘左右,直接給你省了一小時。
(3)療效比傳統單一療法提高50倍以上。
①1拔2炙3藥罐給藥4電療綜合療法,多功效、多療法、療效快,療效安全,無毒副作用,省時、省力、省繁鎖。②藥罐在秘方藥液里長期浸泡,四個不同療法同時治療,通經絡、調正氣。③中藥藥物導入:拔火罐后艾炙在罐內燃燒對病灶汗熏給罐內藥液加熱產生離子直接導入病灶,活化細胞,在病灶起到綜合功效。④拔罐操作簡單,對痛點、病灶部位藥罐直接給藥使血流加快,活血化瘀,驅風散寒,消除病痛。⑤罐內艾炙:A、驅散體內寒濕邪氣,提升人體純陽之氣。B、同時多穴位拔罐,多穴位艾炙,多穴位給藥,多穴位電療。⑥電流注入神經時,舒緩因神經過度緊張引起的各類疼痛,同時凈化身體,使血液循環的加快,快速代謝并排除體內酸性物質,使血液堿性化。
為保證經營者的權利,每縣只限一家連鎖經營(大縣放到兩家),跟蹤進行技術培訓,學費:3700元(含三套四效五行藥罐)。
二、推拿正脊班:一個星期即可熟練掌握CT、CR片的診斷(醫院CR室每天有上百患者供學生現場診斷學習)及頸椎、胸椎、腰椎、多角度、多方位、定點定向復位手法。對頸椎、肩周炎、腰椎突出、坐骨神經、胸椎錯位、胸悶、脊柱側彎、生理性變直、腰肌勞損、腰痛、足跟痛、關節炎、網球肘、增生、損傷脫臼、急性腰足扭傷、落枕、中暑發痧等手到病除,面授:2380元。
三、二十四氣臟腑療法班:其八鎖、二十四氣、推中宮開胃脘手法直接作用于腹部和主要穴位,從而治療頭昏、頭痛、中暑發痧、腹痛、腹脹、腹瀉、惡心、便秘、失眠、自汗、盜汗、痛經、閉經、美容祛斑、疝氣、耳鳴、腸炎、胃下垂、胃潰瘍、水腫、手腳抖動、抑郁癥等脾胃引起的各種病癥,療效神奇,一次見效,5天左右可以完全掌握并臨床運用,面授:3380元。
四、刺血針灸班:在治療風濕、偏頭痛、肩周炎、增生、坐骨神經、頸椎、腰椎突出、內外傷、筋痛、腰肌勞損等病痛當場見效,治療時直指病灶,針到痛止,血出病愈,對肩周炎等病引起手不能抬舉和腳不能行走等各種疼痛,可當即消除,學費:1880元。
五、膏藥制作班:(1)祖傳秘方、品質突破,療效更顯著,貼上藥力馬上滲透骨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復,療效立竿見影。(2)使用方便:不流淌,不留殘膏,無須火烤加熱。(3)對頸椎、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跌打扭傷、腰肌勞損、網球肘、足跟痛等一個上午見奇效。學費:4800元。
六、熏蒸療法:是根據人體頸腰椎自然生理曲度設計而成。患者用后立即支撐變形、僵直、后凸、突出、增生的椎體,使其恢復正常的生理彎度,借助“熏蒸療法”熱能,使椎體經絡中的風寒濕瘀迅速排出,粘連部位松解,炎癥消散,增生骨刺變鈍,椎盤突出髓核慢慢萎縮變小,回納到原來部位,可簽療效協議,學費:3280元。
七、簽公證合約調理1、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缺血、腦出血、高血壓等病造成的半身不遂、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吊斜風、腦萎縮等癥狀,一次見效,用秘方調理,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家屬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保證調理康復到一定程度后付調理費。付費方式按照雙方協商同意付費,可以安排上門調理。
2、痛風:用內服外敷藥來排泄、降低、溶解、控制尿酸的生成,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付費方式按照每降1個尿酸點來收取(治療前按照醫院化驗報告單尿酸點多少計算,每降1個尿酸點收費500元,最少降30個點起算,沒有降到30個點分文不收)。
3、類風濕: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能迅速降血沉,消除類風濕因子,使抗O轉陰,當天腫痛立即解除,簽“公證合約”先免費治療,付費方式按照每降1個類風濕因子來收取(治療前按照醫院化驗報告單中類風濕因子多少計算,每降1個類風濕因子收費800元,最少降30個起算,沒有降到30個類風濕因子分文不收。
4、頸椎腰椎突出:不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合約公證”先免費調理,可以拍CR片驗證。
以上一至七班全部學習22天,無基礎可以延長學習時間。收費:10000元(含考健康管理師、針灸科醫師證書費),也可單項學習。
地址:江西省萬載國學文化交流中心(正脊培訓學校)
聯系人:吳青 楊勤
篇6
理療產品只有輔助功效
通過理療產品來控制病情確實是可能的,但是治療期間還應配合藥物治療,并且在飲食和作息上也要很講究。
事實上,理療產品的原理不外乎溫熱和按摩,大部分產品只有輔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疼痛,但不可能同時治療多種疾病,也不可能完全治病除根。很可能一開始療效不錯,但一段時間后,效果就不明顯了。
使用理療產品不能過度
進入老年,身體各器官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使得理療具有許多特殊性。老人既要考慮體質狀況、耐受能力,又要注意物理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物理治療應注意時間和量的問題,過度治療會引起不良反應,比如某種疾病,治療5~10分鐘可以,但30分鐘就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了。
一般來說,有類似理療作用的只能選一種,不可同時應用。每天施用的理療產品不宜超過2~3種,治療后要充分休息。理療時,還可加做一些康復運動、功能治療或松弛、按摩治療。應用直流電和低頻脈沖電療法時,電流強度應減至0.03~0.05毫安/平方厘米。尤其是老人,由于皮膚充實度和彈性降低,易導致汗腺和皮脂腺減少,如果電流強度過大,會使皮膚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
理療,并非人人適合
急性炎癥不適合
患有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果理療產品使用不當,如溫熱類有可能加劇局部血液循環,細菌引起炎癥,細菌就會通過擴張的血管加快擴散。
腰痛慎用
不少人總感覺腰酸背痛,于是買回按摩椅在家按摩,這也存在健康隱患。因為引起腰痛的疾病有很多種,不單是疲勞所致,如患了椎管狹窄,癥狀也是腰痛,用按摩器械按摩則可能損傷脊髓,甚至造成癱瘓;骨質疏松患者做此種按摩,可能造成骨折。
遠紅外線理療禁忌多
遠紅外線產品很多,如內衣褲、護腰、護膝、床墊、枕墊和被子等,主要功能是促進身體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環,預防酸痛帶來的不適,消除疲勞。但是,有出血傾向者應禁用;懷疑有惡性腫瘤的部位應慎用;心血管功能不全者穿這種內衣,可能引發心律不齊或心絞痛;新傷瘢痕也要避免接觸遠紅外線,否則會促進瘢痕增生;一些急性器質性病變,如心肌梗死、胃腸穿孔、腦出血等,使用理療儀根本起不了什么治療作用,只會延誤病情,甚至出現不良反應。
此外,孕婦、幼兒也不適宜。
正確選購家用理療產品
很多儀器都聲稱得過國際或國內大獎,其實這里面水分很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些儀器,醫用的與家用的療效相差很大,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保健裝飾品:一般是用稀有金屬或磁性物質做成戒指、手鐲等飾品。它們對人體是否具有保健作用,目前尚缺乏明確的科學依據。
紅外線制品:如遠紅外背心、衣物、四肢護套等,其作用原理是溫熱效應,具有改善淺表部位的血液循環和保持一定體溫的作用。但部分產品的宣傳言過其實,因為遠紅外線對人體的作用深度非常有限,而且并非所有人、所有部位都適合使用。
按摩推拿類:現在很多商場都在賣的帶按摩功能的椅子、墊子、床、振蕩器等,主要是通過力學原理,模仿一般的按摩手法來起到減輕疲勞、消除疼痛等作用。機器的運作是根本無法與醫生的手法操作相比擬的,不要幻想用其來治病。對于按摩頸椎的器材,切忌輕易使用,因為很容易引起不適而加重病情。
經絡腧穴類:主要是根據中醫理論而來,如經絡導平儀、耳穴止痛儀、五行針等,附帶說明書讓購買者按圖索驥。一旦與圖上所示的病痛有所吻合,便可選取圖中相應的經絡或穴位進行治療。這些儀器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篇7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骨、關節及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
發病理改變累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并出現相
應臨床癥狀者。臨床上常表現為頸項肩僵硬、酸痛、上肢麻木、
眩暈、胸悶、心性、步履蹣跚、甚至四肢癱瘓等癥,是一種臨床
上常見病、多發病。筆者采用中藥配合理療治療頸椎病,療效滿
意,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共56例。男31例,女25例,
年齡26~75歲,病程20天~10年以上,多無明顯外傷史。診斷標
準參照《中醫病例診斷療效標準》[1]相關標準。其中神經根型26
例,椎動脈型8例,頸型8例,脊髓型2例,交感型4例,混和
型8例。全部病例均有頸、肩、背痛,活動受限及上肢不適、麻
木、酸脹疼痛感。神經根型以麻木、疼痛為主且范圍與頸脊神經
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椎動脈型以頭暈、惡心、耳鳴為主;頸型
以疼痛為主;脊髓型出現頸眷髓損害(雙上肢麻木、持物無力)
為主;交感型以頭痛、咽部異物、心慌為主癥;混合型多同時有2
型以上癥狀。全部病例均行X線攝片檢查,其中頸椎生理弧度變
直30例,椎體骨質增生52例,后縱韌帶鈣化8例,椎間隙變窄
26例。
2 治療方法
2.1 中藥內服治以活血祛風利濕,通洛止痛為原則,擬基本方
隨癥加減。處方: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龍骨,丹參,檀香,威靈仙,
葛根,姜黃,兩面針,豕希薟草,如屬虛寒者,需加制川烏、桂枝等藥,
兼有熱者可稍加桑枝之類,兼脾虛氣弱者宜加黨參、白術;痛甚
者加桃仁、紅花、兼失眠夢多者加熟棗仁、珍珠母等藥,頭暈甚
者加天麻、鉤藤等藥。
2.2 理療治療:理療即物理治療。本法采用中頻與超短波治療。
采用K8832-T電腦中頻電療儀(北京翔云電子設備廠)及CDB-1
超短波電療機(上海醫療器械高技術公司),治療時先予電腦中頻
治療:按照頸椎病處方及部位放好電極板,劑量為患者能夠耐受
為限,時間為20分鐘。做完中頻治療后再予超短波治療,即將電
墊安放在病人需要治療的部位,將旋紐自“預熱”轉至“治療”
此時電流表指針即上升約50~60毫安左右,治療時間約15分鐘,
每日一次,一個療程15天。
3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相關標準。治愈:
臨床癥狀消失,頸部活動不受限,能參加勞動和工作。顯效:臨
床癥狀大部分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有效:臨床癥狀部分好
轉,但常見肩、臂疼痛。未愈:癥狀無改善。
治療結果:治愈18例,顯效27例,有效9例,未愈2例,
總有效率為96.4%,療程最短10天,最長40天。
4 病案舉例
陸某,女,45歲,2007年9月5日初診。患者頸部、左肩臂痛,
手麻脹2年。曾在本院服西藥療效不佳來診。診見頸部疼痛,明
顯活動受限、左肩臂疼痛、左手麻脹、伴頭暈,舌紅、邊有瘀點,
苔白、脈弦細。查體:頸部無明顯畸形,頸項僵,活動受限,頸
椎5~7有明顯壓痛并向左臂放射,壓頸試驗(+)。X線攝片示頸椎
生理弧度消失,頸5-7椎體旁骨贅形成,頸5-6頸6-7椎間隙狹
窄。診為頸椎病(神經根型)。治以活血祛風利濕、通絡止痛。處
方:白芍40g,當歸、檀香各12g龍骨、豕希薟草各20g,丹參、
威靈仙各15g,葛根30g,桃仁、川芎、姜黃各10g,紅花、秦艽
各9g,每天1劑,水煎早晚分服,連服20劑,并配合電腦申頻、
超短波理療共20次,諸癥均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恢復正常
勞動。
5 體會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病變,好發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
于慢性勞損和頸椎間盤退變,致頸椎關節囊和韌帶松弛,頸椎
生理弧度改變,頸椎節段不穩和椎體緣唇樣骨質增生,椎間孔變
窄,壓迫刺激相應脊神經、血管、引起頸肩、上肢感覺異常及運
動功能受限。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屬“痹癥”“痿癥”“眩暈”等范疇,其
病機主要肝腎不足、衛陽不固、則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留滯經絡
肌肉關節,以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出現頸肩臂疼痛、麻
木癥狀。故治療本病原則是:行氣活血、濕經通絡、祛風利濕。
方中以四物湯養血活血,加大白芍的量、配龍骨、兩面針予柔筋
止痛通絡。丹參、檀香、葛根活血化瘀、理氣舒筋止痛。威靈仙、
豕希薟草、姜黃祛風濕、利關節、通暢經絡、行氣止痛。更以威靈
仙走竄通絡,引藥上行。諸藥合用,可起祛風濕、強筋骨、活氣
血、止痹痛之意,另一方面白芍、葛根以量大取效。電腦中頻治
療儀是現代物理治療和中國傳統醫學按摩手法、針炙治療的綜合
作用功能,具有消除無菌性炎癥、鎮痛、消腫等作用[2],而超短
波治療機主要利用電極板形式引出的高頻電石茲場的作用,能使被
治療部位體溫升高,以達到擴張血管并加速血液和潛液的流通及
運動,增進人體組織新陳代謝,促進神經和血管功能的恢復、止
痛。解痙。兩者配合使用,改善骨與軟組織血液循環,消除肌肉
痙攣,利于炎癥,水腫吸收,增加局部代謝,使頸部肌肉肌力、
韌性加強,提高頸椎的穩定性,促進頸椎痛的康復。
本級56例病人經中藥配合理療治療后有效率達96.4%,未愈
2例。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本病病程越短,損傷的節段越少,患者
療效越好。2例未愈病人主要為混合型頸椎病,病程比較長,年齡
較大,頸椎生理由度變直出現3~4節椎間隙不同程度狹窄,故治
療效果差。總之,中藥配合物理療法治療頸椎病,可明顯改善癥
狀,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國愛中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
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柳登順,趙立連,張劍赤.《實用頸腰肢痛診療手冊》,河南
篇8
關鍵詞:康復醫學 康復技術專業 物理學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038-01
康復醫學的發展經歷了物理治療學、物理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技術的發展過程。物理治療學是以力、熱、光、電、磁等物理因子有效特性及臨床應用的學科。康復醫學主要面向慢性病患者和傷殘患者,重點在于功能上的恢復。本學科研究使患者在體格、精神、社會等方面得到康復,消除或減輕功能,有效發掘殘留功能,恢復生活、工作能力,重新回歸社會。
1 國外康復醫學專業發展簡史
康復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的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萌芽期,1910年以前。康復醫學的理念已在各領域為殘疾人進行了服務。歐洲于 18世紀開始對盲聾兒童進行特殊教育和職業訓練。在醫療上,古羅馬、古希臘曾將運動、光、海水等因素作為治療方法。
形成期,1910年至1940年。將“Rehabilitation”(康復)一詞用于殘疾人始于1910年。1917年美國紐約市成立世界上最早的殘疾者康復中心――殘疾和喪失勞動能力者院。在這里對患者進行醫學康復和職業訓練。1931年,英國皇家醫學會以電療分會為主成立物理醫學分會。1936年美國人克魯森創立物理醫學專業教育機制,康復醫學基本形成。
確立期,1940年至1970年。康復醫學進一步完善。美國人魯斯克等,提出了康復醫學的理論、基本原理和方法,康復醫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1947年美國物理醫學會改稱為物理醫學及康復學會,并設立專科醫師。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康復醫學專家會議,發表了關于康復醫學的專門報告。1969年里切特創立國際康復醫學會。
發展期(1970年至今):大量康復醫療機構在陸續成立,康復醫療立法得到完善。
2 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康復醫學始于20世紀20年代。1923年,中國北平市協和醫院在國外專家的幫助下成立物理治療室。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體療醫生通過將氣功流派進行分類,進一步研究其本質和醫療作用,肯定了一些氣功的醫療原理,使之成為國家正式體育項目。在此期間,中西結合,發明了電針,又發明推廣了探測針灸穴位的專門儀器。20世紀60年代早期我國開始對高頻電療、藥物離子導人療法、紫外線、空氣離子法療等進行詳盡研究。
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推廣磁療,開創針刺麻醉,通過動物實驗對針刺刺激的部位、頻率、強度、時間進行系統研究。20世紀80年代,醫療界明確康復醫學概念的。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完成物理醫學向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的轉變。建立了專科醫生認證制度。
21世紀以來,我國與國外的交往增多。學會、醫院、群眾團體邀請國外專家來華講學成為經常、普遍的現象。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在我國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得到確立。
3 物理學對康復醫學的決定性促進作用
縱觀康復醫學的發展歷史,其每次進步、發展都與物理學的理論認識密不可分且交織在一起。現代物理學促進了康復醫學的發展,同時也使古老的物理療法得以不斷的完善,并充實了豐富的有意義的內容。
公元前,一位羅馬帝國的公民在海灘偶然踩到一條“電魚”,其所患的痛風隨即痊愈。之后地中海各國,尤其是羅馬,廣泛采用電魚以治療痛風。17世紀,有人開創性的采用摩擦生成的靜電來治病,從而產生了古老的靜電療法。18世紀,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萊頓瓶”放電現象治療癱瘓病人。18世紀末,莫斯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始采用直流電療法。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表了有關電磁波的論文,使日光療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19世紀由于感應電現象的發現,還產生了感應電療法、直流――感應電診斷(古典式電診斷)、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局部共鳴火花電療法,同時產生并迅速發展出了現代光療中的紅外線療法和紫外線療法。
20世紀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飛躍性發展,物理因子在醫學中的應用和作用原理研究獲得了全面、顯著的發展。梅曼在1960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激光發生器,醫學界將其應用于眼科手術,20世紀60年代,新型稀土材料制成的永磁體問世,極大促進了磁療法的創新和發展。自1942年杜西克應用超聲監測顱內腫物開始,超聲診斷不斷發展,至今已形成獨立的分支。20世紀初,產生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超聲波等物理療法。20世紀50年代,低、中頻電療法有了進一步發展,水療法、磁療法等進而頗受重視,并在應用技術方面有了進步性發展。20世紀60年代,激光已成為現代光療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70年代,獲得顯著發展的射頻治癌和光敏診治癌癥技術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視。
4 康復技術專業學生深入學習物理學的必要性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康復醫學是物理學因子在醫學領域應用的典范。可以說,臨床的康復治療工作者就是普遍的物理原理的應用者。除了必要的醫學知識,一定深度的物理學掌握也是康復醫療工作者的必備素質。這直接影響到,康復醫療中所采用的物理干預手段是否恰當,操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提高恢復效果與效率。而且,在很多不具備普遍性的病例中,需要個性化的,甚至是創新性的治療方案,此時,對醫學知識的理解、對物理因子的把我就變得極為重要。深入學習物理學知識,可以極大的提高診療的靶向性和效率。
另外,目前康復治療技術的局限性和有待解決的問題,也急需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去探索、解決。今后康復技術的進步,將圍繞恢復或改善功能,開展康復治療的機理、方法、器械三方面的研究。腦神經康復仍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腦血管意外、脊髓損傷、腦性癱瘓仍是主要的研究內容。此外一系列腦疾病如帕金森綜合癥,阿爾茲海默癥的康復問題,也將進行重點研究。內科疾病康復研究如心肺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復,即將成為另一個重點研究領域。專門的器械、輔助手段、操作技巧對功能的恢復和改善將起很大的作用,此類輔助技術的研究在將來也占優先地位。在史無前例的發展道路上,扎實的理論基礎可以使一線的工作者具備創新、提高,甚至發明出新技術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喬志恒,郭明.康復醫學發展現狀與未來[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322-324.
[2] 勵建安.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0,7(1):34-35.
篇9
中藥離子導入治療 機械牽引治療
中頻理療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由于頸部的椎體、關節、韌帶和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鈣化、損傷、增生或關節紊亂,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引起頸痛和其他綜合癥狀。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以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病率最高,50~60%頸椎病患者可能伴有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其次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總發病率的30%~40%。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由神經根受壓所致。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經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癥狀多為單側。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由于椎動脈痙攣、扭曲,造成血流量減少致使腦供血不足而引起,多見頭昏、眩暈、甚至摔倒;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當頭頸處于某一位置時,常可誘發上述表現。頸椎病大多在30歲以上發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頸部僵直,活動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內緣有壓痛點;影像學檢查:x線正位片可見頸椎側彎,鉤椎關節不對稱、增生,棘突側偏,椎間隙狹窄。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曲線變直、中斷、成角、反張。CT、MRI檢查有助于了解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的病理變化的情況。
筆者在明確診斷后,運用按摩為主,配合綜合療法治療本病,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8年以來,筆者對34例頸椎病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本組34例病人均通過CT、MRI明確診斷;年齡最大者66歲,年齡最小者21歲;男性20例,女性14例;病程最長者6年,病程最短者7天;神經根型16例,混合型9例,椎動脈型9例。
2 治療方法
2.1按摩治療
2.1.1手法:揉、推、摩、拿、點按、撥、滾、拔伸、扳動法。
2.1.2取穴:風池、風府、啞門、天柱、肩井、大柱、曲池、手三里、尺澤、列缺、內關、支正、后溪、百會、率谷、太陽、四神聰、通天等穴,辨證加減施治。
2.1.3操作步驟
2.1.3.1頸部手法:
2.1.3.1.1患者俯臥:醫者站其前方,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在頸部正中及兩側,自上而下做推法、摩法、然后拿頸肌兩肩部,時間約4分鐘。
2.1.3.1.2同上:醫者用雙手拇指在頸部兩側病變側重點施術,交替做揉法、撥法、按法、點風池、風府、啞門、天柱、大柱、肩井等穴,時間約6分鐘。
2.1.3.1.3旋轉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頸稍稍前屈,醫者站其后,用一肘部托起下頜部,用手扶住其枕部,另一手拇指按住患處,將頸項部向上牽引,同時把患者頭部作被動向患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兩手同時相反方向用力。一般可聽到“咔”的響聲。
2.1.3.2上肢部:(主要針對神經根型)患者座位:醫者一手托患肢前臂,將患肢抬至近水平位,另一手在患肢病側反復做滾、拿、揉等手法5分鐘,同時選擇性取曲池、手三里、尺澤、列缺、尺三里、支正、后溪。
2.1.3.3頭部手法:(主要針對椎動脈型)。
2.1.3.3.1患者仰臥:醫者端坐方凳上,雙手拇指分推前額半分鐘,揉點太陽穴半分鐘。
2.1.3.3.2同上:沿膽經、膀胱經、督脈,做多指指點法1~2分鐘。
2.1.3.3.3同上:醫者在患者頭兩側用小魚際做滾揉法1分鐘,雙掌對擠法半分鐘,點百會、率谷、四神聰、通天等穴各半分鐘。如有惡心、嘔吐加點內關,耳鳴耳聾加點聽宮、聽會,如有棘突明顯偏歪者,可用頸椎扳動法。
2.2綜合治療
2.2.1牽引治療:重量在7~18kg之間,牽引力大小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及體重等因素進行調整。在急性期,牽引力要盡量輕些(一般在病人體重的5%~10%),慢性期可增加至15%~20%,時間20~30分鐘。
2.2.2中藥導入:采用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消炎止痛、醒腦開竅、健腦安神的藥物。頸椎病變處局部直流電離子導人給藥(藥物略),同時配合遠紅外熱療。
2.2.3中頻電療:采用中頻脈沖在與病變相關的經絡、穴位及痛點部位進行治療,頻率5kHz,低頻率0.5~150Hz、調制波形、方波、指數波。
2.2.4藥物內服:對于頸、肩、臂疼痛劇烈者,給以扶他林、芬必得、維生素B1、B12等藥物。
3 療效判定
痊愈:病人的所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能夠勝任日常工作及學習,一年后隨訪無復發;有效:治療后,頸、肩、上肢及頭部各種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尚有殘余癥狀,因勞累、氣候變化,癥狀偶有復發;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無任何變化。
4 療效分析
本組病例中治愈20例(其中神經根型12例、神經根與椎動脈混合型5例、椎動脈型3例),占58.8%;有效13例(神經根型4例、混合型4例、椎動脈型5例),占38.2%;未愈1例(椎動脈型),占2.94%。總有效率97.1%。
5 治療機理探討
由于頸椎病的病理及分型非常復雜,需要對病人的病史、體征以及CT、MRI等影像學的病理改變,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診斷,明確臨床分型,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臨床上雖然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但就某一方法而言都存在著某種不足或局限,因此,筆者采用手法按摩為主、配以機械牽引、中藥導入、中頻電療、藥物內服等綜合療法,根據分型施治,分期施治的原則進行治療,可起到還納、復位頸椎間盤,調整解剖位置,抗炎,抗免疫反應,消除神經根水腫及缺血,緩解頸、上肢肌肉痙攣,改善神經根營養,改變椎動脈扭曲,消除血管痙攣的作用。
不同病理時期和不同臨床類型,治療的方法也不同:急性期(主要指神經根型),一般是指發病最早的兩星期內,這時的病理特點是神經根及椎動脈受到壓迫或刺激,產生炎癥或水腫,出現典型的神經放射性疼痛以及腦供血不足。本期應采用輕手法按摩,適當牽引,中藥導入,中頻電療及口服藥物等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肌痙攣和頸椎周圍韌帶的張力對椎間盤的擠壓,突出髓核也就可以隨之脫水、縮小,使損傷的椎間盤盡早纖維化,使神經根的壓力得以消除,使椎動脈痙攣得到緩解,腦血流量得到改善;輕手法按摩具有舒筋活絡、活血通脈的作用,可促進頸肩臂及頭部的血液循環,提高痛閾,促進神經根水腫及炎癥的吸收;適當牽引,可使牽引力通過椎間盤的后緣更有效的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中藥導入,選用具有疏經通絡、行氣活血、消瘀散腫的藥物,在中頻電流作用下,藥物分子直接透入頸部、頸椎及椎動脈周圍肌肉、軟組織中,能夠消除神經根、周圍軟組織、關節囊與韌帶的炎性水腫,促進代謝,改善血液供應;中頻電療,具有中醫針灸的效能,而且據筆者多年的研究體會,此療法在療效與安
全性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要優于傳統的針灸方法。中頻電療可以起到鎮痛消炎,促進病變部位血液循環,松解軟組織粘連,同時還具有提高活性生物膜的特殊作用,使組織間、神經纖維問的水腫減輕,組織張力下降,病灶區的缺氧狀態改善,使病理致痛介質及早清除;內服維生素B1、B12:能保持周圍神經功能的完整,提供神經所需營養,加速其損傷的修復;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急性期疼痛劇烈者,可以配合扶他林、芬必得等藥物鎮痛消炎。
慢性期(包括椎動脈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慢性期),一般是指經多方面治療效果不佳或遷延不愈的病人,在病理上這樣的病人神經根炎性水腫較輕,椎動脈受壓癥狀則無明顯差異,而由于突出物與周圍組織的長期擠壓造成二者的粘連、纖維化等病理變化,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治療應采用手法按摩、較大計量牽引、中藥導入、中頻理療。中藥需用益腎養精,強筋壯骨,活血通絡,散寒除濕的藥物,可使經脈通暢,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緩解頸肩臂疼痛,解除手麻,增加腦部供血量,消除眩暈、頭痛等癥狀。牽引,以病人體重15%~20%的牽引力對頸椎實施機械牽引,可使頸椎拉伸最長達56cm,此牽引力正符合頸椎生物力學原理,從而更有效地促進椎間盤的回納,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及周圍血管等組織的壓迫,緩解頸肩臂癥狀,減輕椎動脈的扭曲,有利于椎動脈血流量的恢復,從而改善腦部缺氧的狀況。中頻電療能夠松解頸部肌肉、韌帶痙攣,調整頸椎與椎動脈的生理平衡,改善組織的營養,加強椎動脈的血流量。
篇10
關鍵詞 非手術方法 椎間盤術后復發
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使腰椎間盤突出發病增多.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越來越普及,縣級醫院基本上已成為常規手術,條件好的鄉鎮醫院也逐步開展。由于手術量增大及醫生手術水平的參差,椎間盤術后因療效不理想或復發而需要再治療的病人逐漸增多。除少數病情嚴重或突出節段與上次手術不同而接受手術外,大部分病人堅決拒絕再手術治療。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椎間盤術后復發病人32例,經各種阻滯、牽引、手法、理療、骶管治療、膠原酶溶核等綜合保守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32例,其中男30例,女2例。年齡17-66歲,平均年齡38歲。病程自第一次手術至入我科治療時間為3月至8年,平均2年,其中2年內復發24例。術式有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半椎板切除、椎間盤鏡手術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
1.2 病狀體征 全部病人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26例,下肢麻木18例,間歇性跛行16例。均有腰部及椎間隙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28例,小腿感覺異常20例。
1.3 影像學檢查 本組病例均常規攝腰椎正側位片,腰椎CT或MRI檢查。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關節增生、椎體增生、椎間隙狹窄等退行性改變。手術部位偏差9例,髓核殘留或復發18例,非手術節段突出10例,兩節段突出8例,腰椎滑脫5例。
1.4 治療方法 根據我國對腰椎間盤突出的分型,按照我科對腰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所制訂的治療方案,結合患者病情輕重,分別選擇理療、牽引、手法、各種阻滯、針灸、骶管、膠原酶盤外溶核等方法進行有機組合,針對每一個病人選用幾種治療方法進行綜合治療。理療應用六合多功能治療機或離子透入治療機每日一次,每周為一療程。手法采用馮氏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對確定有椎移、棘突偏歪、脊柱側彎的患者進行治療。對突出較輕者配合骶管治療,每周一次,4次為一療程。對髓核脫出的患者,經消炎、減輕患部水腫后行盤外膠原酶溶核治療。
2 結果
療效標準:優:腰腿痛緩解,功能正常,恢復原工作和生活。良:腰腿痛基本緩解,不影響日常生活。差:腰腿痛稍減輕或未明顯改善。本組病人經隨訪優22例,良11例,差1例。
3 討論
3.1 腰突癥術后復發的原因 據資料顯示,結合本組病例所見,腰突癥復發的原因主要有:手術指征掌握不當、手術時機選擇不佳、定位錯誤、減壓不徹底,僅摘除椎間盤髓核而側隱窩松解不理想、瘢痕粘連壓迫、繼發腰椎不穩、未去除椎體后緣骨贅或肥厚的黃韌帶、術前并發癥漏診、技術失誤、繼發椎間盤突出、自身免疫性炎癥反應等。國外學者稱之為下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筆者以為該名稱是否貼切臨床應用是否適當值得磋商。雖然無論手術怎樣成功都難以避免下腰椎手術失敗綜合征的發生,但概括腰突癥術后復發的原因主要還是手術適應癥的放寬和術者的技術水平及各種微創手術的局限性。因此,對腰腿痛病因的正確診斷、對手術適應癥的慎重選擇和提高手術質量是減少腰突癥術后復發的關鍵。
3.2 怎樣治療腰突癥 腰突癥術后復發率較高,各家報道相差較大。宣蜇人教授統計手術治療腰突癥106例,治愈病例二年內大多復發,可見復發率之高。腰突癥術后復發的再治療,變得相當困難,病人對手術的失望和疼痛的折磨常使患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經濟困難和懼怕手術也令部分患者望而卻步。雖然少數病人最后接受手術治療,但大部分患者堅決拒絕手術。由于保守治療腰腿痛領域比較雜亂不規范且缺乏專業的治脊醫師,致使病人四處求醫而得不到正規治療,長期飽受疼痛的折磨,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我科集理療、三維牽引、手法、針灸、中西藥、各種阻滯、骶管治療、膠原酶溶核等多種治療方法,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對于術后復發是因后關節炎、骶髂關節炎或肌上韌帶損傷為主的腰痛,給予后關節、骶髂關節局部阻滯加理療。對椎間盤術后殘留、膨出或突出合并后關節紊亂的病人給予骶管治療、手法或結合牽引。對再發椎間盤脫出者考慮膠原酶溶解加骶管治療。膠原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主要溶解膠原纖維,對膠原蛋白有特異性選擇作用,可使膠原蛋白占70%的髓核迅速溶解吸收,使突出物縮小,從而緩解對脊髓或神經根的壓迫。骶管療法通過其水沖擊原理、懸浮原理、營養修復原理而達到治療腰腿痛目的。馮氏脊柱定點旋轉復位及相關手法,利用生物力學原理,糾正單多個椎移、后關節紊亂和臀上皮神經離位療效顯著。理療以中國數千年經絡理論為指導,以針灸、氣功、電療、熱療、藥療為基礎,以現代電子技術和生理、生物技術為手段,用特種脈沖電流作用于人體相應穴位、部位,使病變的經絡疏通,局部循環增加,新陳代謝加快,肌肉松馳,促進滲出物吸收水腫消退,牽引和各種阻滯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上也各有獨到之處,這里不再贅述。
總之,腰椎間盤術后復發病人,經查明復發原因,通過正確合理的保守治療多能取得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 馮天有.中西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20.
[2] 張震.綜合治療腰腿痛260例臨床觀察.中華脊柱醫學,2005,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