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改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8 17:5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亞健康改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亞健康改善方法

篇1

亞健康狀態是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據有關文獻分析,中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已經超過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60%~70%,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隱形殺手,也是現代醫學難題之一。目前在國內,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醫學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本文就亞健康狀態的表現形式、評估方法、干預等綜述如下。

1亞健康狀態的臨床表現及分類

亞健康狀態的表現錯綜復雜,主訴癥狀多種多樣且不固定,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征”。主要為“一多三少”,“一多”指疲勞多。“三少”即三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各種儀器和生化檢查較難確診,并可能發展成為多種疾病。其有以下幾個特點: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具有不被個人所意識、不被社會所承認、不為醫學所確認的隱匿性和潛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發展,又可向健康逆轉的雙向性和可逆性的特點。

1.1 軀體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疲勞、疲倦、乏力,休息后不能緩解,頭暈、頭痛、眼睛干澀、眼睛酸脹、咽干、容易感冒、腰背酸痛、怕熱、記憶力差、失眠多夢、容易出汗、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減退、睡眠不好、胃腸不適等,其中以疲勞為最常見癥狀。女性特有癥狀中以痛經最多,脹痛也很多見。英國的一項前瞻性調查研究表明,30.3%的英國成年人感到疲勞,其中約1.1%為慢性疲勞,0.5%為慢性疲勞綜合征。荷蘭有學者隨機在5家綜合醫院抽取4741名成年人,在參與調查的2447名成年人中有57%的人感覺到疲勞,40%的人感到頭痛,39%的人感到背疼。

1.2 心理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情緒低落、時常嘆氣、急躁易怒、注意力差、焦慮、抑郁等為核心癥狀,情緒不穩、精神不振、精神緊張、孤獨、空虛寂寞、焦慮等出現頻率亦較高。

1.3 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工作效率低下、交往頻率低下、人際關系緊張、難以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社會適應能力差和人際關系不穩定等較常見;逃避現實、意志脆弱、苦悶、壓抑、交往困難也很常見。

1.4 道德亞健康的主要表現 在世界觀、價值觀上存在著不利于自己和社會的偏差,導致行為的偏差、失范和越軌,從而使人產生一種內心深處的不安、沮喪和自我評價降低,影響人的正確判斷和決策,影響人的創造性的有效發揮,損害人的生存質量。

2 亞健康的評估方法

亞健康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內涵十分復雜,不僅包括軀體的不適,而且還包括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及道德方面的不良等,因此應從軀體、心理、社會及道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目前有關亞健康狀態的評估方法較多,但還沒有形成一種公認的評估方法。

2.1 癥狀標準診斷法 1988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對亞健康狀態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勞綜合征(CFS)制定了診斷標準,1994年CDC又對CFS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英國于1991年制訂出了診斷標準,并在多個地區進行動態跟蹤研究。

2.2 問卷評定量表調查法

2.2.1 采用現有的問卷或量表評價亞健康狀態的研究多使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康奈爾醫學指數(CMI)、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艾森克(EPQ)個性問卷、WHO生存質量測量表(WHOQOL―BREF)、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MBI工作耗竭問卷、中華預防醫學會制定的第三狀態量化表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以一量表為主,輔以其他量表進行測評的多量表的組合測評,這樣能較全面地反映被測人群的亞健康狀況。

2.2.2 通過自制的問卷進行亞健康的評定 何麗云等、于春泉等分別自制用的亞健康調查問卷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亞健康臨床流行病學調研,亞健康狀態的患病率分別為50.44%、98.1%。研究表明,調查問卷對評判亞健康具有較好的指導價值,可以對亞健康的軀體癥狀、心理和社會特征及嚴重程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價。這些調查問卷或量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側重心理方面的評定,有的側重軀體癥狀,也有的是從整體狀況來評價亞健康。由于采用的診斷標準不統一,使得文獻報道亞健康的患病率差別過大,在20%~90%。

2.3 其他檢測方法 有學者認為可以用血液流變學對亞健康狀態進行檢測。研究證明,血液粘滯性的升高常常發生在亞健康狀態或疾病的早期,是血液流變學指標的一個顯著特點;同時標志著無癥狀的疾病病程已經開始,已由一個健康人發展為亞健康人。HLB血檢是應用超高倍顯微分析儀(MDI),根據血中氧化自由基的分布來診斷和檢測人體功能障礙和病理狀態的方法。魏會珍等認為,中醫診法與HLB血檢法有效結合可為亞健康臟器早期診斷提供一種較方便、客觀、準確的快速檢測方法。

3 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措施

健康和疾病是生命過程中對立的兩極,亞健康就是它們之間的過渡狀態,如果對亞健康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進行調適,就可能導致各種疾病。西方國家對亞健康問題的研究較多地從現代醫學領域查找原因,對細菌感染、免疫系統抑制、內分泌代謝失調等方面考慮過多,過于局限,輕視了亞健康問題形成的社會、心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在制訂干預對策上西方國家也是強調單純醫學手段治療,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國內對于亞健康的干預防治措施尚屬于探索階段,其中非藥物治療、對癥治療占大多數。

3.1 健康教育 通過在全社會廣泛地開展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提倡規律的生活節奏、全面均衡的營養膳食、適當的體育鍛煉、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有效地避免亞健康狀態的發生。由娟對教師中亞健康人群進行了健康行為干預,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自我保健基礎知識教育,對消除亞健康狀態、恢復健康有顯著效果。

3.2 音樂療法 研究發現,音樂療法能有效改善亞健康患者的焦慮、抑郁等癥狀。劉偉等使用體感音樂療法對162例亞健康病人進行臨床對照研究,結果體感音樂療法可同時緩解和改善身心兩方面癥狀,應用簡便,無損傷性,易被患者接受。2008年有人對音樂療法5個隨機對照研究(RCT)進行系統分析,認為音樂療法改善抑郁癥狀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被患者接受。目前有關音樂療法的研究存在樣本含量過少,所用研究方法質量過低等問題。

3.3 中醫中藥治療 亞健康常表現為心身異常的特點,而中醫強調形神合一、重視七情對人體的影響作用等理論有著豐富內涵,尤其對心身疾病的綜合干預治療,是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的理論寶庫。研究證明,耳穴貼壓、音樂放松、

足穴和中藥足浴療法4種亞健康狀態非藥物干預措施,可改善亞健康身心癥狀。

3.4 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有效手段。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長期堅持適當強度的體育鍛煉不但能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而且能增強自信心,鍛煉意志,消除不良情緒,使人保持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一種有效手段。研究證明,健身操鍛煉對改善心理亞健康狀態的整體效果顯著,并對改善不良情緒有顯著效果。Wang對大學生進行為期2周每周2次每次兩小時的太極拳訓練中,發現其簡明健康量化表中疼痛、健康總體評價、情緒對角色功能的影響、心理功能的得分在干預后有顯著提高,提示太極拳對大學生心理、軀體健康有積極影響。

3.5 其他干預方法 補充和替代療法(CAM)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它可包括咨詢、心理療法、運動療法、熱或冷療法、電磁療法或按摩,還包括針灸、催眠療法、瑜伽、冥想、順勢療法、食療處方、正脊術、浴療等。CAM療法正在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也正在逐漸被醫學界認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是CAM療法的主要懷疑者,現在也慢慢認識到CAM的優點。James等通過隨機數字撥號電話調查被隨機選中的住戶中444名非疲勞和440名疲勞居民,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居民中,有77%的居民在過去12個月中使用了CAM。在CAM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身心療法。和非疲勞居民相比,疲勞患者更愿意使用基于身體的治療方法(包括按摩、推拿、脊椎指壓治療法)和心身療法。研究證明,腹式呼吸法、瑜伽語音冥想法等放松訓練方法對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情緒、人際敏感等癥狀有獨特作用,改善睡眠狀況有良好的作用。心理干預對改善強迫、人際敏感癥狀的效果顯著。

篇2

中醫對亞健康狀態的認識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亞健康狀態是許多種證候的綜合表現。亞健康在西醫學雖然缺乏診斷標準及有效調治,但中醫辨證卻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原則的指導下,中藥調理和生活方式干預、體質篩檢、情志療法、針灸、推拿及食療等中醫手段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亞健康/中醫藥療法;食療;針灸推拿療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華中醫藥學會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的規定,亞健康狀態指人體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狀態。亞健康的干預包括亞健康狀態的預防與康復治療兩層含義,中醫從病因病機到辨證施治,對亞健康狀態的認識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狀態,總的原則是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在此原則指導下,采用中藥調理和非藥物手段等中醫方法對亞健康狀態的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整體觀對亞健康干預的指導作用

中醫學重視整體觀,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情志活動對人體臟腑的影響,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中醫藥擅長調節人體機能狀態以維護內外環境及身心的平衡,從而達到有效干預亞健康的目的。以往中醫證的許多研究都證實,中醫藥改善機體的功能狀態,可以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而起作用。

2 辨證論治對亞健康干預的指導作用

辨證是論治的前提和依據。中醫治病,既著眼于“病”的異同,更著眼于“證”的區別。“證”是一種狀態,有輕度心身失調的亞健康狀態、疾病前的潛臨床亞健康狀態,又有疾病恢復期的后臨床亞健康狀態[1]。亞健康狀態可以是許多種證候的表現,其在西醫學雖然缺乏診斷標準及有效調治,但中醫辨證卻取得了很大進展。《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將亞健康的中醫常見證型概括為肝氣郁結、肝郁脾虛、心脾兩虛、肝腎陰虛、肺脾氣虛、脾虛濕阻、肝郁化火及痰熱內擾8種。

3 中藥調理法

關于中藥調理亞健康的臨床報導很多,且療效都很明顯。如葉子[2]用補益湯治療亞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亞健康狀態的典型表現,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毒副反應,治療后理化檢查均有明顯改善。溫茂興[3]用補中益氣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具有亞健康疲勞典型表現的66名患者。服藥平均40d后疲乏無力、精神不振、虛煩失眠、胃納不佳等典型癥狀明顯改善。

4 非藥物干預措施

4.1 病理性體質的篩檢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病理性體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不同體質的人對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樣,王琦[4]主持的“中醫痰濕(肥胖)體質的基礎研究”課題研究結果表明:肥胖人痰濕體質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的機會遠大于非痰濕型體質。因此,積極改善特殊體質,阻止致病因子對人體的侵襲,就成為亞健康病因預防措施的核心。通過篩檢,可以從人群中找出病理性體質之人進行病因預防。

4.2 情志療法 中醫的情志療法在醫史上不乏記載。中醫認為情志不調能導致氣機紊亂,而“百病皆生于氣”,所以情志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不但說明了保持良好心態對健康的重要性,還明確指出了心理調整的關鍵是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中醫治療亞健康的心理療法主要包括移情療法、易性療法、以情勝情療法和情境療法等[5]。

4.3 針灸療法 關于針灸調理亞健康行之有效的報導也較多。如安麗萍等[6]采用毫針、七星針及耳穴壓丸的組合針法應用于軀體性亞健康狀態的人群200例,并與自我保健按摩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組80例進行同期對比觀察。其患者表現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體力疲勞、虛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經周期紊亂、頭暈、耳鳴、失眠等癥狀,其毫針針刺主穴為腹三針(中脘、天樞、氣海)、體三針(內關、足三里、三陰交)、頭三針(本神、百會、安眠穴),梅花針取華佗夾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兩側叩刺,耳穴取神門、交感、腎上腺、皮質下雙側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貼附按壓。結果在規定療程中,200例癥狀完全消失,總有效率達100%。趙?玨等[7]針刺治療亞健康42例,患者各表現為肝脾不調、脾胃氣虛、心脾兩虛、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5種證型之一,設立針刺組,耳壓組,針刺配合耳壓組。針刺組主穴:百會、四神聰、足三里(雙)、三陰交(雙)。耳壓組主穴: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腎等穴加減。結果表明:針刺及耳壓能調節亞健康人體的陰陽失衡狀態。周震等[8]應用賀氏“強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膽俞)治療亞健康狀態6例,以達祛瘀生新,補虛瀉實的作用,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4.4 推拿療法 推拿是療效確切的亞健康中醫干預方法 ,其在軀體性亞健康狀態的康復治療中效果尤為明顯。推拿可以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調整經絡系統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從而消除亞健康患者的種種不適癥狀[9]。如黃鐵銀等[10]運用一指禪推法、揉、抹、按、捏、擦、滾、拿、搓等9種手法,分別在臥位、俯臥位、正坐位對以容易疲乏、食少、納呆和睡眠欠佳為主要表現的亞健康患者60例進行全身推拿調理,收到良好療效。謝慧君等[11]則提出了應該采用辨證論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來調治亞健康狀態。

4.5 其他 樹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預防亞健康的根本方法。中醫自古就強調食療對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后乃用藥爾”。李爽姿等[12]認為中醫“寓治于食”的食療養生營養方法對保健強身、促進亞健康態向健康態轉化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此外,臨床報導的亞健康中醫干預措施還有五音療法、刮痧、走罐及導引等。綜上所述,中醫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措施形式多樣、療效顯著,且隨著實踐的深入,其療效標準將更加客觀化、其辨證體系將更加完整規范。可以預知,中醫在亞健康狀態的研究領域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王艷君,胡朝陽.從亞健康看中醫診療現代化發展趨向[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2,21(4):1-4.

[2]葉 子.補益湯治療亞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醫,2004,36(7):62.

[3]溫茂興.益氣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亞健康疲勞[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6,13(1):31-32.

[4]王 琦.調治亞健康狀態是中醫學在21世紀對人類的新貢獻[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24(2):1-4.

[5]張孝娟,嚴 燦,高 敏.中醫藥與心理應激亞健康狀態的調節[J].中醫雜志,2002,43(9):647-648.

[6]安麗萍,陳雅民,李 燕,等.組合針刺法對軀體性亞健康狀態干預作用的對比觀察[J].四川中醫,2006,24(12):104-105.

[7]趙?玨,楊 紅,齊志勤.針刺治療亞健康[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7):16-17.

[8]周 震,李 巖,賀普仁.“膏肓俞、四花穴”應用賀氏“強通法”治療亞健康狀態[J].針灸臨床雜志,2005,21(11):40-41.

[9]林曉天,李元林.推拿治療亞健康狀態探析[J].遼寧中醫雜志,2001,28(11):687-688.

[10]黃鐵銀,梁 鐵,李振華.三位九法治療亞健康狀態120例分析[J].中醫藥學刊,2004,22(7):1318-1319.

[11]謝慧君,奎 瑜.亞健康及其推拿防治對策[J].四川中醫,2004,22(6):20-22.

篇3

【關鍵詞】

心理亞健康;大學生 ;體育鍛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XIE Dongbei,ZHONGFU-you,PE Department of Gannan Normal college,Gannan,Jiangxi 341000,china

To investgat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 mental subhealth state.Methods The method to screen people who was under the state of mental subhealth established by Liu Huanhuan was employed in this research.Took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s intervening methods.The effect were evaluated by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SAS、SDS and PSQI psychological scale are used).Results Sleeping qua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ade of the subhealthy students are improved obvious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four and eight weeks(P

【Key words】

Mental subhealth;Undergraduat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加之經濟、就業壓力等現實壓力原因,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不容樂觀。這可以從近年新聞媒體的各種相關報導中得到印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亞健康也和亞健康關系密切。劉歡歡等人則把心理亞健康定義為是“一種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這種狀態未達到CCMD-Ⅲ等精神病學診斷標準,但同樣會給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還可誘發軀體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機的狀態”并建立了心理亞健康的有效篩選方法。

而早發現,早治療對于任何疾病都是最有效和最經濟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本研究以體育鍛煉和心理輔導為干預手段,觀察八周的體育鍛煉對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大學生不良心理狀態的改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以劉歡歡[1]等人建立的心理亞健康診斷方法為工具對來學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大學生篩選(共有五個高校參于)。具體方法是“以康奈爾醫學指數(CMI)進行調查,根據量表所附神經癥識別圖對人群心理狀況進行識別分類(健康、準健康、準神經癥、神經癥),識別落入準神經癥區域且不良心理狀況持續2周或以上時間者,定義為心理亞健康。” 在半年中選取67名符合心理亞健康診斷標準的大學生。分為心理輔導組和心理輔導+體育鍛煉組。40名平時無運動習慣、心理測評正常的大學生作為正常對照組。

心理輔導組只接受學校固定心理輔導老師的針對性心理輔導,每周1次,共8周;心理輔導+體育鍛煉組除了心理輔導外,每周至少運動3次。正常對照組不參加心理輔導,運動要求同心理輔導+體育鍛煉組。在第4周未和第8周未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自評抑郁量表(SD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對2組學生進行焦慮、抑郁和睡眠狀態觀測。

為了讓學生能堅持,體育鍛煉的原則是:不指定運動項目,主要是根據個人興趣來選擇;1周至少鍛煉3次以上,2次運動的間隔不超過2 d,每次不少于20 min;逐漸增加運動量。每周通過E-mail或電話聯系一次學生了解情況,中間允許退出。從最后的統計結果分析,男生和女生有較大的差別,女生選慢跑的最多,男生則以球類運動為多。

2 結果

2.1 參加實驗學生的一般情況 各組學生均篩選自五所高校的心理咨詢室,平均年齡(20±0.89)歲。其中男生總數為65名,女生總數為42名。107名初選者中參加完整個實驗的人數為73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34人。男生中途退出較女生多。

2.2 實驗前各組SAS、SDS、PSQI的檢測比較(表1) 和正常對照組相比運動+心理輔導組、心理輔導組在實驗前SAS、SDS、PSQI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運動+心理輔導組SAS、SDS、PSQI在實驗干預前后的變化(表2) 本組堅持完整實驗的共有19人。從實驗的情況看,和運動前相比,第四周時睡眠質量的改善最為明顯(P

2.4 實驗4周后各組SAS、SDS、PSQI的檢測比較(表3) 實驗四周后,和正常對照組相比,運動+心理輔導組和心理輔導組的SAS、SDS、PSQI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實驗四周后各組SAS、SDS、PSQI的檢測比較(表4) 實驗八周后,不但運動+心理輔導組和心理輔導組與正常

對照組之間SAS、SDS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不難理解,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之間應存在多層次的心理狀態存在,幾十億人群的心理狀態不可能非此即彼,心理亞健康的概念的提出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3]。本研究篩查出67名符合診斷標準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但堅持完整實驗過程的只有42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不重視心理健康;二是回避,內心深處不愿接受心理亞健康的診斷結果。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當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的預防意識任重道遠。

放松、生物反饋等不同的干預手段對改善心理亞健康狀態都有良好的作用[1,4,5]。運動作為干預手段具有簡便,易行,可選擇項目多,且具有綜合性的健身效應等特點。從本試驗結果看,分別用于測評焦慮、抑郁和睡眠質量的SAS、SDS和PSQI得分,心理亞健康大學生均顯著高于心理正常大學生;體育鍛煉+心理輔導的手段對提高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大學生的的睡眠質量、改善其抑郁和焦慮狀態效果明顯,短時間內(四周時測評)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心理輔導也有降低SAS、SDS和PSQI分值的作用,但效果不如體育鍛煉+運動。這種差異在第八周時表現更為明顯。

因為考慮到不同個體興趣的差異,為盡可能讓參于實驗的學生能堅持完整個實驗,沒有對運動的項目作統一的規定。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考慮不同運動項目的作用差異,為制定心理亞健康的運動處方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歡歡,張小遠,周志濤.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篩查及評價.中國公共衛生雜志,2006,22(6):647-649.

[2] 劉歡歡.廣東醫科院校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的篩查及生物反饋干預研究.第一軍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 謝東北,林玲.心理亞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診斷標準的選擇.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8-9.

篇4

辨清體質選飲食 有助告別亞健康

人體陰陽平衡才健康,亞健康者有各種不同體質,在飲食療法上,選用食物的種類應附合體質特征,特介紹幾種針對不同體質的“亞健康狀態”可選擇的食物。

1肺氣虛狀態者,有氣短、多汗、易感冒等表現。可長期食用百合、蜂蜜、白木耳、紅棗、橘、杏仁等食物。

2脾陽虛狀態者,有便溏、腹脹、腸鳴、噯氣等表現,可長期食用山藥、蓮子、百合、山楂、苡米仁、飴糖。

3腎陽虛狀態者,有腰疼膝軟、畏寒肢冷、頭暈耳鳴、發須早白、性衰退等表現,可多吃羊肉、芝麻、胡桃、豆類及豆制品、堅果類食物。

4 肥胖疲勞狀態者,常因過于肥胖,身體容易疲勞,且會造成心理疲勞,應少吃淀粉類和糖類的食物,宜多吃蘿卜、卷心菜、白菜、青椒、西紅柿、香菇等蔬菜和水果。

5 心煩意亂狀態者,有失眠、頭暈、心煩等表現,可多吃養心安神的食品,如龍眼肉、酸棗仁、柏子仁等。

6神經衰弱狀態者,有視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行動笨拙等表現,可多吃蓮子、龍眼肉、百合、大棗、糯米等煮粥食。若是血虛及緊張引起的神經衰弱,可吃桑葚,也可配合熟地、白芍煎服。

溫馨提示:健康四大基石第一條就是平衡膳食,亞健康者重視飲食調節有利于及早回到健康狀態。

自己按摩穴位 改變亞健康狀態

改變亞健康狀態可用的方法很多,推拿按摩是一種無副作用但療效確切的自然療法,如果請專業人員按摩不方便,也可以學著自我按摩。有些穴位自己按摩很方便,對亞健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不妨嘗試一下,在此介紹以下穴位:

涌泉穴 位于足底中線前、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當足趾屈時,足底前凹陷處。手法:手掌托來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涌泉穴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

足三里 位于膝關節外側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手法:雙手大拇指指肚點按足三里,每次108下。

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手法: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命門穴 位于后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與肚臍相平對的區域。手法:用掌擦命門穴及兩腎,以感覺發熱發燙為度。

會陰穴 位于人體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手法: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點按會陰108下,以感覺酸痛為度。

篇5

關鍵詞 疲勞 亞健康 中醫干預

亞健康多指無臨床癥狀和體征,或者有病癥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狀態,亞健康的主要表現是平時感到疲勞[1]。當前在亞健康的治療上現代醫學面臨許多困難,而祖國醫學在干預亞健康方面有獨到的優勢[2]。多年臨床實踐為中醫在干預亞健康狀態的治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針灸相比其他中醫療法具有簡便、安全、高效的特點[3,4]。本文對疲勞型亞健康患者進行中醫針灸干預,為亞健康綜合干預措施研究提供研究基礎。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疲勞型亞健康患者160例,入選標準:年齡18~65歲;臨床表現為疲倦;符合診斷標準的亞健康者;自愿配合治療觀察者。年齡19~63歲,平均29.62±4.25歲,各年齡段中26~35歲年齡段人數較多;其中男60例,女100例;學歷:大學學歷86例,大專學歷34例,其他40例。除疲倦外,主要臨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心算能力下降、睡眠障礙、壓力感等。

干預方法:本文所有患者首先都采用音樂放松訓練、健身操鍛煉和心理健康課教育三者結合的綜合干預方法。在此基礎上采用針刺四關穴為主穴結合中醫辨證取穴,主穴為四關穴,即合谷、太沖左右四穴,留針30分鐘,為期2周。

觀察指標: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為常見的疲勞評分量表,記錄PSQI總分,范圍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目前最常用的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根據總均分高低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以上量表在干預開始前1周內完成第1次評分,干預2周結束后實施第2次評分,干預結束2個月后隨訪第3次評分。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100%。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進行統計學處理,P

結 果

經過觀察,本組第2、3次測評的PSQI總分及SCL-90均分與第1次測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

當前亞健康狀態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不采取切實有效的預防措施,必將導致亞健康-疾病的最終轉化。在亞健康類型中,疲勞型占據絕大多數,腦疲勞會讓人在工作中頻繁出錯,反應變慢,至還會深入干擾人體植物神經的正常工作。我國腦力工作者和學生人群中,被腦疲勞影響的人群已超過75%[5]。不過亞健康與慢性疲勞綜合征最明顯的不同是,后者有冷漠、空虛、孤獨、無望、無助和輕率等表現。

在中醫上,亞健康疲勞狀態與肝脾關系密切,若肝脾功能失常就會出現疲乏無力、心情抑或焦慮、失眠、胸脅脹痛、煩躁易怒等臨床癥狀[6]。中醫學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了謹慎起居、調攝情志、合理飲食、謹慎起居等養生調攝之術,也有多種治療方法。其中針灸在干預疲勞性亞健康狀態上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和顯著的療效,通過針灸對經絡的調理作用,使臟腑、氣血、陰陽趨于調和,經絡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精神乃治,陰平陽秘”的目的[7]。本組第2、3次測評的PSQI總分及SCL-90均分與第1次測評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中醫針灸干預能有效改善疲勞型亞健康患者的疲勞睡覺狀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溫茂興.補中益氣丸合六味地黃丸治療亞健康疲勞[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13(1):31-32.

2 尉平平.亞健康的中醫辨析[J].浙江臨床醫學,2005,7(1):80.

3 陳培龍,楊建宇,李彥知,任安靜,蘇瑋瑋.綜合治療亞健康[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7(18):30-31.

4 趙英明,劉玲,周文艷.中醫調治亞健康110例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2011,18(2):20-21.

5 王德塹,楊俊麗.對亞健康人群腦功能活動狀態的分析[J].山西中醫,2012,18(5):47-50.

篇6

于是,一項特別針對心臟亞健康現象的護理――“手穴養心芳香療法”出現了,并在專業美容界取得到了一致好評。本刊特約該療法的創始人劉千瑜老師詳細講解了這種結合中醫理論與芳療精髓的養心方式的神奇之處。

Q手穴養心法因何得名?

A:手穴養心法是由西方的淋巴排毒與關節按摩技術,結合中國傳統中醫文化的穴位按摩,讓緩心菁華油以手掌為中心,刺激穴位,輻射全身,達到養護心臟,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效果。

Q緩心菁華油是什么?對身體有何作用?

A:緩心菁華油是【原美財富】芳療品牌里的其中一種產品,由珍貴而又最難萃取的橙花精油作為主要成分,還有依蘭花、苦橙葉、絲柏、薰衣草、黑胡椒等名貴純精油復方而成,是專門為心臟亞健康癥狀的都市人而設;通過“手穴養心法”按摩手部穴位和摩擦手心等技術,對心血管亞健康毛病起到調節、預防和保養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Q顧客做完最明顯的效果是什么?反映如何?

A:一般有以下幾種反應:

1、 容易入眠。尤其是當晚,客人一般都反應睡得很沉,很舒服,很明顯地改善了睡眠質量。

2、 出汗多了。

3、 原來手面因心臟亞健康毛病而出現的色素斑,明顯地淡化和消除了。

4、 最為明顯的是,緩心菁華油不是美白產品,也沒有祛角質成分,也不是面膜,但每次使用后,手部皮膚都會變得自然透亮白嫩,只按摩完左手后,左右手膚色對比時非常不同,可以明顯看出來左手比右手白。

5、 手部及皮膚都變得柔軟。

6、 平常臉部膚色的晦暗,會根據療程護理后,都會變得細嫩,白里透紅的膚色由內而外顯得非常自然。

7、 會主動繼續要求享受“手穴養心”療程。

Q如何診斷客人的心臟有無亞健康狀況?

A:心臟亞健康的人群,通常在醫院檢查不出什么問題,但自己常有心慌、胸悶、氣短,活動后易出汗,時常有心率不齊和血壓不穩、半夜容易驚醒等的隱性癥狀。所謂十指連心,手掌上有著大量的心臟反射區,可以通過觀察手掌狀態也可自行簡易判斷心臟是否亞健康,如果手掌顏色不均勻、發黑、手背有黑斑,都有可能預示著你的心臟提前衰老了。另外還可以通過簡單測試來判斷――

測試:

五指的指尖各有經穴,而且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有某種毛病。將指甲根部捏住然后用力壓并轉動,從小手指開始,一個一個地做,檢查一下,有沒有特別疼的手指,只要仔細的檢查,不難發現自己的毛病:小指疼痛就是心臟已患有亞健康的毛病,試試您的手指如何?

受益匪淺――消費者案例解析

手穴養心法成功個案1

受益人/SELINA 浙江紹興 某外企經理 45歲

癥狀:手臂至手指關節發暗、色素沉淀非常明顯。交際場合再熱的天氣也從不敢穿短袖衫,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中醫及西醫都看過,吃藥、浸泡、打針均沒見明顯效果,困擾了她十幾年。

手穴養心后效果:做了手穴養心法兩個月后,手臂及手指關節發暗及色素沉淀的癥狀明顯消失。

【原美財富】芳療師分析:俗話說手臂是我們女人的第二張臉,也有人說十指連心,這位女士手臂發暗十幾年,臨床確診為“毛細血管粥樣硬化”,這樣的癥狀與供氧不足、體毒過重、血液循環不良有很大關系。而芳香療法是改善亞健康的最佳調理方法。我們根據她的情況,給她設計了一個療程,并且配合居家護理。在兩個月之后原來的發暗、色素沉淀的癥狀明顯改善了。她終于可以穿漂亮的短袖衣服了。我們看了之后都非常欣慰。

手穴養心法成功個案2

受益人/王阿婆 湖南長沙退休人士58歲

癥狀:王阿婆半個月前不小心滑倒,摔傷了臂肘部,吃了藥也不見好轉。去醫院照X光,傷部骨髂、及韌帶都沒問題。另外王阿婆還有長年性的失眠。

手穴養心后效果:第一天做完手臂疼痛感明顯減輕了,當晚睡眠質量也特別的好。于是,就堅持隔天做一次。20多天后手臂就不疼了,睡眠狀況也大大改善了。

【原美財富】芳療師分析:王阿婆由于年大了,身體偏胖,加上心臟功能下降,血液循環不好,經絡不通,所以自己身體的修復能力有限,不易痊愈。理論上中西醫都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只能靠自身的修復能力慢慢調養。而我們的手穴養心法則剛好可以彌補醫學領域在這方面的不足,從手臂部位的關鍵穴位入手,加上我們特有的緩心菁華油,打通了手臂上的經絡,所以癥狀很快就得到了改善。另外王阿婆的失眠也是由于心臟的“亞健康”造成的,而通過我們的手穴養心按摩對心臟的調理后,王阿婆的睡眠質量自然會得到改善。現在王阿婆親身體驗到了手穴養心帶給她的好處,還特地介紹女兒也用手穴養心來定期養護心臟呢。

手穴養心法成功個案3

受益人/張女士河北唐山大學教授42歲

癥狀:超過10年抽煙史,精神常處于緊張狀態,睡眠少,多夢,脾氣急躁,患有經常性休克癥。

手穴養心后效果:接受手穴養心按摩之后,睡眠質量改善,身體感覺比之前舒適,氣色紅潤,休克次數明顯減少,連脾氣也變得溫和了。

【原美財富】芳療師分析:張教授癥狀是典型的“心臟亞健康”癥狀。這在我們手穴養心的個案中是比較多的,許多腦力工作者都是這樣的狀態。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還覺得是自己年齡大了,身體機能正常衰退呢。經過我們的手穴養心法的護理,經絡通暢了,心臟的壓力得到了釋放,腦部供氧充足了,這些因為心臟的健康狀況造成的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我們建議張教授這樣的腦力勞動者一定要注意對心臟的養護。在【原美財富】芳香美療主題店內均可享受此項目和購買緩心菁華油。

特約專家/劉千瑜

英國海外芳香療法考官

中國【原美財富】芳香美療主題店創始人

篇7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在我院療養的師團職干部亞健康狀態者86人作為海浴組,全部為男性,年齡35~55歲,平均47.3歲;對照組選擇普通療養員中亞健康狀態者72人,全部為男性,年齡35~55歲,平均48.6歲。海浴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性別、職務各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兩組人員入院后都參加了理療、體療、飲食療法、景觀游覽等療養活動。海浴組每次游泳時間為45 min, 14 d為一療程。對照組除未參加海水浴外,其余的療養活動與海浴組均相同,兩組在療養前后進行療效評定。海水浴干預及護理方法具體做好以下幾點。

1.2.1海浴前準備療養員全面查體后,醫生為適宜海浴的療養員下達醫囑,明確療養員適宜的海浴方法,深水海浴、淺水海浴、沙浴等。護士遵醫囑將深水海浴黃色浴帽、淺水海浴紅色浴帽及浴牌發給療養員,并交代注意事項。

1.2.2海浴前教育嚴格掌握海浴禁忌證,身體虛弱、腎炎、肝炎、心衰、不穩定性心絞痛、三級高血壓、精神病、月經期、飲酒后等不宜海浴。療養員入更衣室前將海浴牌交給護士,換好浴衣(褲),戴好浴帽,在岸邊做5~10 min準備活動方可下水。每次海浴時間約45 min,戴紅色浴帽者不得游過淺水區。療養員2~5人編為一組,下水后距離宜近,利于互相照顧。看到岸上插紅旗,標志海浴時間結束,請療養員上岸,在更衣室門前沖掉泥沙,進入浴室淋浴。淋浴后取回自己的海浴牌,依據海浴牌數檢查療養員是否全部上岸,到齊后乘車返回。

1.2.3海浴時觀察①海水溫度:海水溫度適宜20℃~25℃,水面溫度低于人體溫度20℃時不宜下水海浴。②海浪情況:海浪宜于4級以下,即海平面平靜,有波紋或海面有微波。有強大激浪時不能進行海水浴。③天氣情況:氣溫應高于水溫2℃以上,風速在4 m/s以下,風力小于3級。暴風雨時不宜進行海浴。

1.2.4特殊情況處理①檢查急救室物品是否齊全,氧氣筒是否充滿氧氣,岸上值班人員是否在位,觀察有無淹溺和海蜇蜇傷等現象,如有意外發生,在第一時間通知值班醫生并給予急救。②海浴后期是身體調節功能不良期。若海浴時間過長,會出現皮膚血管痙攣性收縮,皮膚蒼白,心跳減慢,血壓升高,神經血管麻痹,唇指青紫,對機體造成損傷,應立即停止海浴上岸休息,測量血壓,補充水分,并要注意保暖,在陽光充足、溫暖的沙灘上平臥15~30 min,調節不適癥狀。

2結果

2.1療效評定標準完全緩解: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身體無不適感;部分緩解:臨床癥狀部分改善或緩解;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2.2海浴組與對照組療效對比(表1)

3討論

3.1軍隊干部亞健康發生的原因師團職干部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原因較多,工作繁忙、壓力大、生活方式改變、人際關系緊張、睡眠時間不規律、吸煙、酗酒、特殊的工作環境、長期兩地分居、提干調職、轉業及家屬子女上學等因素,都嚴重地影響著軍人亞健康的發生發展。

3.2海水浴的作用

3.2.1海水浴有機械作用海水的沖擊力、壓力和摩擦力可改善血液循環,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

3.2.2海水浴有化學作用海水中含有以氯化鈉為主的多種微量元素及有機化合物,通過皮膚黏膜進入機體,參與循環、內分泌、血液學系統。

3.2.3海水浴有調節心理的作用氣勢磅礴的大海,周期性的濤聲,不斷地刺激大腦皮質,產生興奮性轉移,從而消除焦慮及精神緊張,使心情愉快、情緒穩定、睡眠改善[1]。

3.2.4海水浴有增強心肺功能的作用海水浴后舒張壓明顯降低,收縮壓略降低,脈搏明顯減慢,肺活量明顯增加,睡眠時間延長。

3.2.5海水浴有調節生化指標的作用海水浴后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明顯增高,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血糖明顯下降,血鈣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顯升高,血黏度、血細胞比容明顯降低[2]。

3.2.6海水浴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海水浴后IgG、

IgA、IgM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IgM明顯升高,IgA、IGg略升高[2]。

3.3療效對比分析海水浴對機體有以上綜合作用,能顯著改善軀體亞健康和心理亞健康,海水浴組與對照組比較療效顯著(P

我院位于渤海之濱,海水清澈,海沙細軟。多年來,我們充分利用海水浴對軍隊干部亞健康狀態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提高了療養員的健康水平。該方法是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的干預方法,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彭江紅,岳峰偉,賁學芳.海水浴對軍隊在職干部亞健康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05,14(3):184-185.

篇8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又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Sub-health)狀態[1,2]。又稱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病前狀態、亞臨床期、臨床前期、潛病期等,包括無臨床疾病或癥狀感覺輕微,但已有潛在的病理信息。亞健康狀態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既可向健康狀態轉化,也可以向疾病方面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研究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3]。已引起各級衛生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進一步引導廣大職工做好亞健康的防治,提高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是當今中國社會戰略性的重要任務。

二、亞健康狀態

1、軀體的亞健康

亞健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持續的或難以恢復的疲勞[1],常常感到體力不支,懶于運動,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礙是亞健康狀態的另一常見癥狀,可表現為各種形式的失眠,如入睡難、多夢、易驚醒;疲勞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它雖然不像癌癥、心臟病那樣直接而迅速地造成死亡,但它作為一種危害現代人的隱形殺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近些年來,中年知識分子體質普遍下降,慢性病多發,主要原因是長期工作,勞累過度、不能及時緩解疲勞,致使積勞成疾或導致死亡[2]。除了疲勞以外,還有各種慢性疼痛;免疫力下降;易反復感染;我們曾對疲勞綜合征患者進行了評價機體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轉錄活性淋巴細胞凋亡的的研究,結果疲勞綜合征患者T-淋巴細胞的轉錄活性明顯低于對照組[3],且淋巴細胞凋亡率上調,造成免疫水平降低,是亞健康人群多發感染的主要原因。

2、心理的亞健康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矛盾和沖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為常見的表現是心理焦慮;這是一種缺乏具體指向的心理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怒、恐慌,常伴有失眠、多夢、血壓增高、心率增快、肌肉緊張、手抖、多汗等植物神經癥狀。焦慮癥者常常覺得生活中危機四伏,且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解訣這些難題,陷于焦慮沉思時,便會出現心悸、不安、胃絞痛、慌亂,進而手足無措,無所適從,有甚者會產生自殺念頭。這些可怕的結果長期停留,必然會導致病理性改變,如常見的高血壓、冠心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以及癌癥等。

3、社會適應的亞健康

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競爭的激烈,在人際交往上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主要表現在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變大,交往頻率下降,人與人之間交往不穩定。由于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信息接受來源的廣泛、及時和量的充足,個性發展的多樣化,這些都會導致人際關系的淡化。孤獨、冷漠、自卑、猜疑、自閉,更是在人與人之間樹起了一道道屏障,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人患上了情感饑餓癥和社會不適應癥。由于上述癥狀的持續出現,往往造成反復性疲勞或者極易疲勞,而且以往可以耐受的體力或腦力勞動,經睡眠、休息后疲勞仍不能緩解或恢復,最后形成惡性循環。

三、亞健康的實驗檢則與評估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對亞健康狀態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患者既往史和健康體格檢查的結果,總結出一套符合中國人特點亞健康狀態的檢測、分析和調控、康復的方法,最后從宏觀層面上提出系統的干預措施。我們根據這個原則和程序,自行設計了一套亞健康狀態的自測與結合體檢分析的方法對3571例人群進行了亞健康狀態的評估,結果:亞健康平均發生率為60%[6],并對不同職業的人群進行發生率調查,結果不同職業的亞健康發生率為45%~78%,呈現出有統計學意義的差別而獲得成功[6]。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對亞健康的概念、內涵、外延進行嚴格的界定,實驗室檢測作為對亞健康狀態的診斷指標還有待探索。但是隨著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各種科學儀器和診斷技術的引進與應用,已經形成了一些技術和方法。雖然得到的結果,只能對亞健康評估提供參考,但將對亞健康醫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亞健康的調控與康復

亞健康的產生,有著生物學的、社會心理學的和環境學的多因素原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是防治亞健康狀態的關鍵所在。所以亞健康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它還涉及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人文科學等多領域,從而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動,更新健康理念[1],挑戰不良生活行為,是突破亞健康,實現真健康的重要舉措。亞健康狀態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既可以向健康也可以向疾病轉化。究竟向哪個方向轉化,取決于自我保健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向疾病轉化是亞健康狀態的自發過程,而向健康轉化則需要采取自覺防范措施[2]。目前大力倡導“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是現代預防醫學的最新成果,也是亞健康狀態防治的要點。

1、合理膳食:即平衡膳食,食物的品種要多樣化。人是雜食動物,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應當采取我國傳統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膳食模式;采用主食副食搭配、粗糧細糧搭配、葷菜素菜搭配、酸性食物堿性食物搭配以及各種營養素搭配等科學的配餐方式,使膳食中各種營養素的品種齊全、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比例適當、營養全面,給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素和適量的熱量,以保持人體的酸堿平衡,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

2、適量運動:有氧運動可以保持腦力和體力的協調,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脂肪和糖的代謝,減輕肥胖,防止骨質疏松,提高免疫力。還可使情緒樂觀、精力充沛、改善心理素質。人類是以肌肉運動為中心的機體,肌肉是體內糖和脂肪代謝的最大轉換者。也是免疫和調節神經物質的主要來源。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胃腸的蠕動、改善消化功能、消耗熱量和脂肪、減輕體重、提高代謝率、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疲勞和抗病能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延緩血管老化。所以,適當運動是糾正亞健康的重要環節。

3、戒煙限酒:吸煙不僅可以引起肺癌,而且也是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至此,吸煙危害健康、縮短壽命的科學結論已不容質疑,必須斬釘截鐵的制止吸煙。吸煙能提前多少的死亡時間呢?與煙量有關。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做過研究[7],結論如下:對25歲的男性來說,每日吸1~9支,減壽4.6年;10~19支,減壽5.5年;20~30支減壽6.3年;40支以上,減壽8.6年。北京市心肺血管醫療研究中心在檢測中發現: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中有43.3%可歸于吸煙。吸煙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作用與吸煙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吸煙量大1倍者,其危害為4倍。吸煙的危害可見一斑!

4、心理平衡:引起心理亞健康的因素不同,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心理干預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人總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苦惱、挫折、逆境在所難免,要學會安慰自己,運用理解、寬恕、宣泄等方法擺脫不良刺激、穩定情緒。激烈的情緒波動危害極大,“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遇事要學會冷處理,不要感情用事,在生氣、憤怒時一定要駕馭自己的情緒,把握分寸、不失理智。為了避免挫折和心理失衡,不要有過高的奢望,要把要求和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人貴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對別人希望值不要過高,應當隨和、諒解和寬容。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世界、看社會、看他人、看自己。這樣就會心態平衡。心理平衡是自我保健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有了心理平衡,就擁有了抵御心理亞健康、防治疾病、邁向健康大道的有力武器。

篇9

關鍵詞 亞健康狀態 中醫防治

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等明確提出中醫學預防為主的思想。《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調節飲食、情志、起居、勞逸等是預防疾病的根本大法。

中藥的調理作用

中藥治療亞健康應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述“治病必求于本”為總的治療原則,根據其主要病因及病機調節臟腑經絡氣血陰陽。對于亞健康的治療醫家有不同的觀點:王氏[1]認為:疏肝解郁、養心安神為亞健康的中醫治療原則。認為常用防治亞健康的中醫治法為疏肝解郁、補腎強精、健脾化痰、養血安神等,針對亞健康的臨床表現還可選擇化痰降濁、祛風除濕、強精壯骨、活血化瘀、健脾通腑、滋陰養血、活血調經等方法。張氏[3]認為:調理脾胃氣機對糾治亞健康狀態至關重要:通過調理脾胃中焦脾胃能全面調整臟腑氣機,既可使機體氣血陰陽之虛得補,又能使郁滯之氣得行,痰瘀污濁得下,從而使機體郁、痰、瘀、虛等病理得除,則亞健康狀態自然得以改善和糾治。根據亞健康的癥狀特點,馬氏[4]認為應分為五型進行施治。肝郁氣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痰濕內生,用二陳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心脾兩虛,用歸脾丸加減;肝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加減;脾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合理中湯加減治療。劉氏[2]用甘麥大棗湯治療亞健康狀態60例,結果顯示總有效率94.3%,與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甘麥大棗湯具有養心安神、健脾和中之效,從養心安神、健脾和中,調整陰陽出發,達到治療的目的。

針灸的治療作用

經常進行針灸治療能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宮氏等認為:針刺內關、神門、心俞、巨闕、百會、印堂諸穴補益心氣,鎮靜安神。針刺中脘、豐隆、脾俞、公孫、足三里、陰陵泉、天樞、上巨虛等化痰濁,健脾胃。艾灸神闕、關元、中極、命門、腎俞、太溪補腎壯陽,增強。期門、太沖、合谷、陽陵泉、肝俞等疏肝理氣解郁。三陰交、膈俞、太沖、合谷等活血化瘀。李氏認為灸氣海、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三陰交、腎俞等穴位,具有補元氣和強壯脾(胃)、腎的功能。

討 論

亞健康狀態是情志失常、飲食失節、起居無常、勞逸無度、氣候異常等因素導致人體臟腑陰陽經絡氣血失調而致,故運用各種治療方法調節臟腑經絡氣機,是調理亞健康狀態的有效方法。

亞健康在防治方面,強調預防為主的思想,在治療上用疏肝解郁、補腎強精、健脾化痰、養血安神、化痰降濁、強精壯骨、活血化瘀、健脾通腑、滋陰養血等方法調理臟腑經絡氣機,選用中藥、針灸、推拿、食療、精神調攝、體育鍛煉等多種治療手段調治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是人體在病與健康之間存在的一種狀態。亞健康狀態雖未形成疾病,但一直困擾著人民生活,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所以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發揮中醫獨特優勢,調治亞健康狀態具有重要意義。《素問•遺篇•刺法論》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因此增強體質,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琦,鄭守曾.中醫藥對亞健康干預的優勢.2002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會刊.北京:中國國際保健促進會,2002:14-19

2 劉承梅.甘麥大棗湯治療亞健康狀態60例.中醫研究,2003,16(5):30-31

篇10

一、遠離患癌的危險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盡量避免接觸致癌的物質,減少裝修污染,少食腌制、燒烤及霉變食品,加強職業防護,避免接觸有害化學品。保持大便通暢,適度運動,戒煙限酒,保持情緒平穩。

二、關注早期征兆及時進行篩查——現代體檢+中醫體檢。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預防癌癥的主要方法。現代先進儀器結合中醫全方位診斷的中西醫結合體檢,可對癌癥早期的表現及亞健康狀態盡早篩查,進而對亞健康狀態及有早期表現的人群,及時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調理保健方法,防止癌癥的發生、發展。若能早期作出正確診斷,癌癥5年的生存率能達到80%~90%。

西醫現代體檢: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全身健康檢查方案。通過先進的儀器,如實驗室的血象檢查或者影像檢查等,尤其著重早期癌癥標記物的檢測,得出全身的健康報告。

中醫體檢:中醫體檢項目能有效補充西醫體檢的不足,因疾病早期現代醫學的相關檢查指標上未出現異常,然而個體已有早期癥狀。中醫體檢將中醫學的體質辨識,及中醫學四診融入現代醫學的體檢中,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當前身體狀態。進而給予個體化養生保健指導,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充分體現了“上醫治未病”的理念。

目前常用的中醫體檢項目有如下兩種:

中醫體質評估:由專業中醫師根據個體相關癥狀信息,結合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通過權威標準分析、評估,得出個體的體質類型,給予個體化的中醫中藥調理,生活及飲食指導,改善個人的健康水平,改善病理性體質,從而達到預防癌癥發生的目的。

中醫經絡測評:利用中醫經絡檢測儀,通過對人體十二正經的12個穴位的生物電流進行檢測,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判斷出當前身體健康狀態及易出現的病癥,預測身體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并能在西醫檢查結果出現之前及早發現亞健康及癌癥早期患病狀態,據統計其準確率高達90%。根據其身體狀態可及早進行中醫經絡保健調理,以糾正身體陰陽不平衡、氣血不暢的亞健康狀態,預防癌癥發生。

三、不同體質易患癌病的類型及防治。

癌癥的發生是內外因綜合的結果,要避免外部危險因素的長期接觸,同時要注重身體內部內環境的協調。根據中醫體檢的中醫體質類型結果,可進行個體化病理體質調理,以改變癌癥發生的內在環境,預防癌病的發生。常見病理體質有以下幾種:

氣郁質。氣郁質的人一般都是“壓抑型”性格特征,這類性格屬于癌癥敏感型的體質。有一個詞語叫“郁結于心”,氣郁質的人由于自己性格的壓抑得不到發泄,導致體內器官氣血瘀滯,久而久之瘀積成瘤,形成癌癥。因此,要警惕肝癌、甲狀腺癌、消化系統和乳腺癌的發生。要注意不良情緒的宣泄。思緒通則氣血通,平時感覺氣郁的時候多作深呼吸。氣郁體質的人可以玫瑰花、綠梅花泡茶飲,起到行氣解郁的作用,平時多運動,保持身體氣血通暢。

氣虛質。氣虛質體質的人身體抵抗力比較差,三天兩頭容易感冒,疲倦、乏力、打不起精神,面色萎黃,盜汗,舌淡而胖。此種體質是鼻咽癌的敏感體質,且氣虛狀況貫穿于鼻咽癌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氣虛型體質的人一定要注意別接觸易引起癌變的物質和環境,警惕鼻咽癌的發生。以黃芪、西洋參泡茶飲可起到益氣養陰,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作用。

痰濕質。痰濕質的人偏胖,偏愛甜、辣、味重的食物,易生痰濕而困脾胃,會出現肥胖、身體發沉、無力倦怠、愛睡覺、舌苔厚膩的癥狀。要注意食道癌、肝癌、直腸癌的發生。平時多吃清淡食物,特別注意戒煙戒酒,避免肥胖。以茯苓、陳皮泡茶飲,多食薏米粥以健脾祛濕,改善痰濕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