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4: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老年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

篇1

【關鍵詞】 運動療法;骨質疏松;骨折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絕經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而老年女性絕經后易出現內分泌紊亂,導致骨量加速丟失、骨轉換增加等極易引起骨折,因此,對于老年女性骨質疏松骨折的預防更應引起重視[1]。本文分析運動療法對預防老年女性骨質疏松骨折的運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共有194例均為絕經女性患者,年齡50-65歲,平均(55.6±7.4)歲,絕經時間2.5-20年,平均(8.7±4.5)年。收納標準:①具有骨質疏松骨折危險因素、曾患骨折、家族內多骨質疏松成員等;②骨量減少及骨質疏松符合下列標準[2]:骨量減少為L1-4、髖部骨密度總測量值(T-SCORED)介于-1SD及-2.5SD之間;③無重要臟器官病變、無惡性腫瘤、風濕性疾病等影響研究結果的相關病癥。兩組女性年齡、身體狀態及絕經史等指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本臨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訓練方法 兩組均進行骨質疏松宣教,囑飲食注意鈣的攝入,戒煙、戒酒、防止意外受傷等,并每日服用鈣爾奇碳酸鈣D3片。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運動療法:①腰背部肌肉力量練習:行坐位―俯臥位變換鍛煉,每次5-10min,每周3-5次;②腹部肌肉力量練習:受試者取仰臥位,單膝彎曲,未彎曲一腿伸直并保持離床10cm,維持10s后交換雙腿,每次10-15次,每周3-5次;③上肢肌肉力量練習:行輕度或中度抗阻運動如啞鈴、沙袋、彈簧、橡皮筋等,每次10-15min,每周3-5次;④下肢肌肉力量練習:腳踝部捆綁適宜重量沙袋步行15-20min,每周3-5次。一個月后評估兩組受試者情況。

1.3 評價項目 ①骨密度測定:使用骨密度檢測儀對試驗前后L1-4骨密度進行測量,計算骨密度值變化率[2],計算方法:骨密度變化率=(試驗前骨密度-試驗后骨密度)/試驗前骨密度×100%;②疼痛改善情況:疼痛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受試者于標尺上選擇刻度,0為無痛,10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記錄兩組患者試驗前后平均VAS評分。對兩組受試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隨訪中統計其骨折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

2 結 果

2.1 骨密度對比 兩組受試者試驗后骨密度均存在上升,觀察組骨密度變化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疼痛改善情況 觀察組、對照組試驗前VAS評分分別為(6.5±2.4)及(6.3±2.5),無明顯統計學差異(t=0.3337,p>0.05),試驗結束后,觀察組VAS評分降至(3.5±1.3),對照組降至(5.4±1.6),兩組VAS評分均有降低,觀察組降低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t=7.5317,p

3 討 論

骨質疏松是以骨量低、骨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易導致骨折[3]。目前該病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費用高、療程長,且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已發生骨折的患者,骨質疏松情況加劇極易導致二次骨折或骨折部位嚴重受損,因此,對于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運動可促進骨內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提高骨細胞活性,抑制骨內鈣元素溶解,促進新骨形成;絕經后婦女堅持運動可提高雌激素分泌及活性,增加骨鈣含量[4];全身血液循環及體液調節可收到促進,進一步加強鈣、磷、錳等成骨元素的吸收,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骨生長。

此外,由于老年女性缺乏運動,平衡性及協調性明顯降低,易滑到、跌傷,而通過運動,該群體肌強度、靈活性均有所上升[5],減少應力性骨折發生的危險。

觀察組采取綜合運動療法,對易出現骨折的腰腹部、四肢進行了強化鍛煉,并輔以鈣元素攝入,在療程結束后其骨密度上升8.6%,1年內僅有4例發生骨折,而未采取運動療法的對照組,僅服用鈣爾奇D,骨密度上升4.1%,1年內13例受試者出現骨折,可見運動療法對患者骨密度增加及預防骨折均較單純補充鈣質有顯著的優點,這主要是因為適當局部運動對骨應力調節具有積極作用,可調節骨的生長發育,增加骨量;在疼痛評分的對比中,觀察組平均VAS降至3.7分,而對照組僅降至5.2分,說明運動療法對骨質疏松出現的神經性疼痛、骨痛等癥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參考文獻

[1] 孫慧星,張玲,黃飛龍,等.跟骨超聲骨密度測量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醮康復運動指導[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158-159.

[2] 杜暉.運動與女性骨質疏松[J].四川體育科學,2010(4):37-39,72.

[3] 劉開淵.運動療法在預防老年女性骨質疏松骨折中的作用[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9):3246-3248.

篇2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危害;防治對策;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harm of osteopor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 April 2014 to May 2015,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receive the 8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8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0.0%. Conclusion: the elderly by osteoporosis is larger, except for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of the disease shall actively adopt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ment,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steoporosis;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alysis of the

骨質疏松癥屬于老年人群中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以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骨質脆性增加,出現骨折的幾率也相應的增加。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老年人群很容易在跌倒后發生骨折,影響到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1]。本文結合我院接收的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相關資料,就骨質疏松癥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間,隨機選取我院接收的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齡在60―75歲,平均年齡在(67.4±5.3)歲。在這些患者有27例患者表現出腰部、腿部以及背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余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1.2診斷標準[2]

骨質疏松的診斷主要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診斷標準,即: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松。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中采用的是綜合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癥治療,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采用曲馬多緩釋膠囊實施治療,每12h一次,每次0.1g;(2)促鈣吸收劑治療,幫助患者及時的補充鈣質,采用的促鈣吸收劑是鈣爾奇D或者羅蓋全,鈣爾奇每天1次,每次600mg;羅蓋全每天2次,每次0.25ug;(3)鮭魚降鈣素治療,鮭魚降鈣素采取鼻內給藥的方式,每個1天給藥一次,每次用藥量控制在200IU[3]。

1.4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所有患者經過綜合治療后的治療效果,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骨密度達到正常水平;有效:經過治療,患者而骨密度有了明顯的升高;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骨密度無改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患者治療的相關數據實施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

2、結果

患者經過治療后的效果情況如表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經過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0.0%。3、討論

骨質疏松在不同的年齡段均可發病,其中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骨質疏松包括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性的骨質疏松。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活動量較少,缺乏必要的鍛煉以及營養不均衡等使得骨質疏松癥在中年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

骨折疏松癥對于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群,當患者出現輕度骨質疏松癥時,部分患者沒有表現,但是部分患者會出現腿痛、腰痛等。已經逐漸的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影響。隨著病情的發展,這種疼痛會加劇,患者會逐漸的表現出行走困難、翻身困難等。嚴重的可出現脊柱變形、駝背以及骨折等。當然在這些危害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骨折,由于骨質疏松,患者在彎腰、用力咳嗽、跌倒、碰撞等過程中會出現不同部位的骨折。老年人群本身骨折愈合減慢,一旦骨折,可能影響到患者正常的生活自理。部分患者因為骨折造成殘疾,部分患者因為骨折造成死亡結局,因此對于骨折疏松癥應引起高度重視[4]。

對于骨折疏松癥的治療,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綜合治療方法,其中采用的對癥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的作用緩解部分骨質疏松癥患者出現的疼痛。促鈣吸收劑治療是提高患者對鈣質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的正常鈣化,增加骨密度。采用的鮭魚降鈣素可以調節鈣代謝,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通過綜合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0.0%?;颊叩墓敲芏鹊玫搅擞行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發生骨折的概率。

對于骨折疏松癥的預防首先就需要明確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原因,針對一些可控因素進行預防。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因素主要有長期的吸煙史、缺乏必要的運動、營養不良、缺氧以及激素作用等。在了解到形成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后可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對于有長期吸煙史的老年人群應積極地戒煙,此外可經常去戶外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在飲食上注意營養的平衡,做好鈣質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激素的使用;其次就是要加強骨質疏松癥的健康宣傳,讓更多的人群,特別是絕經后婦女等骨質疏松高危人群解到骨質疏松癥的病因、危害,讓老年人群有強烈的自我保護以及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意識,避免在生活中出息碰撞、跌倒等;最后就是呼吁所有人員定期的進行體檢,特別是在嬰幼兒時期以及青少年發育,重視關鍵時期的健康體檢,保證人體各項營養的均衡,對于出現營養不良的人員應及時的采取措施加強營養,這樣可避免在老年后出現的骨質疏松癥[5]。

綜上所述,骨質疏松癥對老年人群危害較大,除了做好預防之外,對于已經發病的患者應積極地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實施質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剛,李靜,王小燕,等.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5):5-6.

[2]梁春艷,譚淑英,張曉露.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的臨床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3):5450-5451.

[3]馬新春.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綜合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02):144-145.

篇3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治療 骨質疏松癥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73

2003年以來根據骨質疏松的臨床特點,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能有效的減輕或消除患者疼痛,預防了老年人骨折的發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少。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年齡50~90歲,平均70歲,女性多于男性,療程長。誘因:吸煙、嗜酒、長期臥床、有慢性心肺等基礎疾病史,以及骨折。主要臨床癥狀骨痛,肌無力,發生骨折、駝背等。

診斷標準,以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內科學》和《中醫傷科學》制定的診斷標準為依據,確診均依賴于X線照片或骨密度的測量。

治療方法:杜仲20g,牛膝20g,鎖陽10g,蘇木10g,地龍10g,狗脊20g,澤蘭10g,當歸20g,黃芪20g,丹參20g,赤芍15g,鹿角10g,龜板15g,熟地20g,干姜10g,陳皮6g,臨證辨證加減,用法日1劑,每劑煎2遍分早晚2次服,配合阿法骨化醇0.25,2次/日,葡萄糖酸鈣0.5g,2次/日,頑固性疼痛時加用降鈣素制劑。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骨痛消失,門診隨訪無復發;②好轉:在服藥情況下癥狀緩解,骨痛減輕。

結 果

總有效率93%。

例1:患者,女,70歲,2008年7月門診,腰背痛,乏力,駝背反復發作數年,X線片顯示腰椎骨骨小梁稀疏,椎體內骨小梁呈柵欄狀排列,椎體呈楔型,皮質骨變薄,診斷骨質疏松癥,用上述治療方法,治療1個月骨痛消失。鞏固治療3個月后門診隨癥無復發,極大提高她的生活質量。

篇4

【關鍵詞】骨質疏松;內分泌失調;綜合治療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9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988-01骨質疏松癥為臨床常見病,可將該病分為繼發性以及原發性兩大類,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屬于原發性疾病,主要因雌性激素的分泌量不斷減少或缺乏所引起的,患者的骨組織微結構多被破壞,骨量明顯降低[1]。本文分析了綜合療法治療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在進行綜合治療前已確診;年齡在54歲至83歲之間,平均(67.2±7.1)歲;病程在5個月至3年之間,平均(1.8±0.7)年,臨床癥狀包括全身酸痛,自發性腿部疼痛、背部疼痛以及腰部疼痛等,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出現了失眠、抑郁等癥狀。

1.2方法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應用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如下。①采用降鈣素進行治療,1次/d,鼻內給藥,劑量為250IU/次。②補充性激素,根據病情變化情況選擇雷諾惜芬、甲睪酮以及替勃龍進行治療,藥物劑量分別為5.5mg/d、8mg/d以及1.4mg/d。③應用奇曼丁以及西樂葆進行對癥治療,劑量分別為0.2g/d、0.3g/d。④應用促鈣吸收藥物進行治療,包括鈣爾奇D以及羅蓋全,劑量分別為520mg/d、0.3ug/次。治療前后對患者的骨密度進行檢測,以觀察臨床療效。⑤采用骨吸收抑制藥物進行治療,包括倍美力片及去氫孕酮,劑量分別為0.8g/d、0.6g/d。

1.3臨床療效評估標準經過綜合治療后,如骨痛癥狀消失,且骨密度增加幅度大于2.5%,則為顯效;如骨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且骨密度增加幅度大于2.0%,則為有效;如骨痛癥狀沒有得到明顯好轉,同時骨密度狀況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則為無效。2結果

所有患者的藥物治療時間均為1年,經過治療后發現綜合療法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患者的疼痛癥狀明顯改善,骨密度得以提高,其中顯效70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63%3討論

多數婦女在內分泌失調的狀態下會出現雌性激素紊亂以及分泌不足等狀況,當雌性激素不再正常分泌時,破骨細胞的作用得以增強,導致骨吸收功能不斷被強化,從而引起骨質疏松。相關研究發現,因內分泌失調而引起的骨質疏松多發于絕經5年至10年之間的中老年婦女,而男性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在通常情況下,該病不具備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易被誤診或漏診;另外,在使用藥物對該病進行治療時,通常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且藥物起效慢,患者的耐受性較低[2]。因此,要積極對現行的治療方法進行改善,并探索新型治療方法,以便可以縮短病程,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應用了綜合療法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3%,因此可認為,綜合療法在治療骨質疏松方面,能夠獲得顯著療效。

本研究當中使用的降鈣素是一種多肽激素藥物,能夠使人體當中的血鈣水平得以降低,因此在治療骨質疏松患者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以下作用。①對腎小管吸收磷以及鈣離子的過程起到阻礙作用,增加人體排泄的磷、鈣,從而降低血鈣水平,防止骨吸收功能不斷增強。②對骨細胞吸收骨的過程起到抑制作用,并同時對抗甲狀旁腺激素(PTH),避免PTH對骨吸收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有效控制骨質疏松患者的病情。③降鈣素還能夠緩解骨痛癥狀,增強患者對于藥物治療的耐受性[3]。本研究還應用了性激素類藥物治療患者,性激素能夠對成骨細胞產生直接的作用,強化成骨細胞功能,從而使骨吸收以及骨量得以增加。為了保證用藥安全,則應在治療前檢查患者的肝功能、血脂水平以及血壓狀況等;如發現患者的子宮存在病變,則應服用孕激素,從而有效保護子宮。奇曼丁以及西樂葆均為有效的鎮痛藥物,在治療中使用能夠緩解患者的骨痛癥狀,鈣爾奇D以及羅蓋全能夠有效促進鈣的吸收,因此對于婦女絕經后所出現的骨質疏松癥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4]。此外,采用骨吸收抑制藥物進行治療,即去氫孕酮以及倍美力片,以上兩種藥物能夠有效預防骨質缺失,并可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概率,對于內分秘失調性骨質疏松癥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5]。

總而言之,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的出現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因此在臨床上應做到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并同時注意運用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以便可以有效緩解病情,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參考文獻

[1]羅文正,唐廷波,陳誠.老年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臨床特點與治療方法選擇[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7):647-649.

[2]仇志學,鐘生財.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11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7):916.

[3]艾克熱木江?木合熱木,曹鵬,武忠炎,賈民,王新玲.系統骨質疏松治療對老年骨折患者二次骨折發生率與死亡率的影響[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8):638-639.

篇5

【關鍵詞】補腎活血方;老年性;骨質疏松;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130-02

近些年來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且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其為患者帶來的骨折、疼痛、畸形嚴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骨質疏松是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骼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治療骨質疏松癥常用的西藥有活性維生素、降鈣素、雙磷酸鹽類、雌激素等,但副作用大,所以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中藥治療有較大的優勢[1]。本次試驗對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進行補腎活血方治療,取得了確切的臨床效果。詳細內容如下文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收治的72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32例和40例;年齡范圍在55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5±3.2)歲;將72例患者按照抽簽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骨化三醇片口服,一天2次,每次0.25μg,碳酸鈣D3片口服,一天2次,一次1片,連續治療6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腎活血方進行治療,藥方為6g鹿角膠、水蛭,10g羊藿、山萸肉、山藥、白術、補骨脂、巴戟天、龜板膠、熟地、三菱、莪術,加水煎服,一天一劑,分兩次服用,連續治療6個月。

1.3療效判定: 參照《重要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定。無效:治療前后比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檢測無變化;有效是指疼痛得到明顯的緩解,且對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沒有下降;顯效是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增加[2]。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所得數據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P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詳情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100%和61.12%,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中醫學中根據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可歸屬為“腰背痛”、“骨枯”、“骨痹”、“骨痿”等范圍內,在中醫學角度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衰弱與強勁與腎精之間關系密切。正如《內經》中所說,“腎生骨位,其藏腎……其養骨位”,“腎之合骨也”,因此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與腎精虧虛之間有密切關聯。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可將補腎中藥用于骨質疏松癥患者身上,經過治療后發現其可有效提高股骨粗隆、股骨頸等部位的骨密度[3]。現代藥理學證明,補腎中藥可充分促進骨細胞分化,抑制IL-1、IL-2、TNF-α等因子形成,以上因子對骨質疏松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骨質疏松因長期虛損而形成,久病入絡則漸成血瘀;因此臨床骨質疏松癥病人經常表現為持續性疼痛。腎虛患者存在血流變學的異常,腎虛同樣可導致患者血瘀,血瘀可影響骨代謝,骨部營養不夠,病例基礎為在骨骼系統血瘀造成的骨小梁內循環障礙,不利于細胞進行有效物質交換,血液中的鈣及營養物質不能通過哈弗氏系統進入人體骨骼中去,最終會導致人體骨骼中的營養成分丟失,增加骨骼的脆性,發生骨質疏松癥的幾率非常大。使用活血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可明顯促進骨骼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并減少骨小梁內微循環障礙。本次試驗使用補腎活血法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明顯的緩解了患者臨床持續性疼痛,并明顯提高骨密度。

總而言之,骨質疏松的基本病機為腎虛血瘀,腎虛為本,血瘀為標。本次試驗中使用的補腎活血方在補腎的基礎上活血化瘀。方中的鹿角膠、羊藿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作用;熟地、龜板膠、山萸肉可補陰血、益精;白術、山藥有健脾益胃的作用;水蛭、莪術、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方中諸藥合用可明顯提高骨密度和骨礦含量,減少骨折發生率和骨折次數。

參考文獻

[1] 王振全,潘貴超,鞠大宏等.補腎健脾活血方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相關實驗室指標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1,31(7):652-653.

篇6

【關鍵詞】 老年人;腰背疼痛的病因;骨質疏松;治療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aged patients’ back pain and its therapy.Methods The clinial data of 51 case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Feb.2005 to Feb.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ost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not caused by traumatic factors but by osteoporosis.Conclusion The back pain of aged patients was mostly caused by osteoporosis.Vertebral compression was usually con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So effective therapy for vertebral compression should include anti-osteoporosis measures.

[Key words] aged;etiology of back pain;osteoporosis;therapy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原因是由于骨質疏松所造成。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影響骨骼導致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異常的代謝性疾病。其骨量下降、骨組織微結構異常導致骨脆性增加,極易造成椎體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或橈骨遠端等部位骨折。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骨質疏松被認為是骨量和骨強度下降,不能適應機體運動負荷的要求,在正?;顒訒r可出現自發性骨折和骨痛,主要發生于椎骨[1]。過去傳統的對癥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我們早期采用抗骨質疏松等方法治療療效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5年2月至2009年2月門診治療腰背部疼痛老年人51例,男15例,女36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50歲。無外傷史患者29例,男8例,女21例,其中無椎體壓縮性骨折者8例,男2例,女6例,合并有椎體壓縮性骨折者21例,男5例,女16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6例,多個椎體7例。有外傷史患者13例,男5例,女8例,合并有椎體壓縮性骨折者8例,男3例,女5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2例,多個椎體2例。其余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其中腰椎轉移瘤2例,輸尿管結石腎絞痛2例,尿路感染3例,腰椎滑脫癥2例。本組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7例,慢支肺氣腫5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9例。病史最長20年,最短1周。本組隨訪時間6個月~3年,治療效果良好。

1.2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 腰背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外傷引起的腰背痛患者有外傷史,腰背部疼痛與外傷有關。老年人往往合并有老年病,肌力減退,平衡功能衰退和視力障礙及對事物的反應調節本能差均會容易造成老年人易跌倒[2]。甚至有的是自身肌肉活動或輕微牽拉動作造成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而出現腰痛。根據本組病例分析,更多的老年人腰背痛是沒有外傷史,超過半數患者存在椎體壓縮性骨折(72.6%),X線片顯示椎體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減少,骨皮質變薄。特別是絕經后的女性,由于年齡增長,雌激素水平逐漸降低,出現骨量減少而發生骨質疏松。臨床上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X線攝片檢查不難作出診斷。但骨質疏松早期X線較難發現,一般認為骨量減少達30%X線平片方可顯示[3],如有椎體骨折存在時骨量減少已超過30%以上。骨質疏松腰背部疼痛易出現在勞累時、坐位或立位 姿勢時,而臥床休息常使疼痛癥狀減輕或緩解。疼痛嚴重時患者夜間不能入睡,轉身及起坐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及日常生活。值得提出的是患者出現明顯的腰背痛時,應想到有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可能,應及時拍片明確診斷。當患者出現椎體壓縮性骨折時,相應椎體棘突及椎旁有明顯壓痛,胸椎及腰椎X線拍片檢查均見椎體骨小梁有不同程度稀疏外,椎體有不同程度的楔形改變。嚴重者疼痛可沿肋間神經放射至胸壁而致側胸部疼痛,或疼痛沿腰背部脊神經放射致腹壁而致側腹部疼痛。本組有5例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其中3例胸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出現胸背部及側胸部疼痛,2例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出現腰背部及側腹部疼痛。診斷時需詳細詢問病史及檢查以做出正確鑒別診斷。

1.3 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療 對于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療,應結合對因施治才能收到較好治療效果。在有外傷史患者應適當休息及對癥治療,以利腰背部損傷軟組織及早恢復。而無外傷史出現腰背部疼痛患者主要是由于骨質疏松所引起,采用對癥治療效果往往欠佳。應同時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才能收到滿意效果。本組有外傷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及無外傷史腰背部疼痛患者采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結合阿侖膦酸鹽抗骨質疏松治療。服用固幫者,每天早上服1片,服用福善美者每周1粒(75 mg/粒),均為早上空腹服用,同時服用鈣劑,如鈣爾奇D每天1~2片(600 mg/片),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每天1片(0.25 μg/粒)或阿法迪三(阿法骨化醇)每天1次,每次2粒。治療早期因腰背痛明顯需同時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如西樂葆、莫比可或扶他林緩釋片,根據身體情況不同而選用其中一種。疼痛減輕或緩解時停服。本組患者抗骨質疏松治療3個月8例,3~6個月15例,6~12個月9例,1年~1年半者5例。用藥3~6個月抽血檢查監測血鈣濃度,6個月拍攝X線片觀察椎體骨密度改善情況。

2 結果

在有外傷史5例患者中,經過2~3周對癥治療腰背痛逐漸恢復。2例腰椎轉移瘤患者及2例腰椎滑脫癥患者行手術治療。2例輸尿管結石腎絞痛及3例尿路感染患者經過抗感染、解痙及排石利尿治療癥狀緩解。其余37例患者經過抗骨質疏松治療后,13例在治療2周后腰背部疼痛癥狀開始減輕,11例在治療3個月后腰背部疼痛癥狀明顯緩解。8例在治療6個月后腰背痛逐漸緩解。5例腰背部疼痛嚴重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者來診時需坐輪椅或在家人扶持下就診,經抗骨質疏松治療6個月腰背部疼痛癥狀消失,可以放棄輪椅慢行,經抗骨質疏松治療12~18個月能正常行走,生活自理,隨訪2~3年腰背疼痛癥狀無復發。有4例在服藥3個月停藥6個月后,腰背部疼痛癥狀復發,再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4個月后癥狀逐漸緩解。另有5例在勞累后易出現腰部及四肢肌肉酸痛,后經對癥治療及物理治療癥狀隨之緩解。所有病例在治療及隨訪期間均未發生再骨折現象,抗骨質疏松治療期間抽血檢查監測血鈣濃度均在正常范圍。6個月拍攝X線片檢查胸椎及腰椎正側位片觀察顯示椎體骨小梁增多變粗,骨小梁分支增加,椎體壓縮性骨折者顯示椎體骨小梁增多,椎體骨皮質增厚。隨訪時間6個月~3年治療效果良好。

3 討論

腰背部疼痛是老年人特別是骨質疏松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本組51例患者中29例無外傷史(占56.9%),其中合并椎體壓縮性骨折者21例(占72.4%)。有外傷史13例(占25.5%),其中合并椎體壓縮性骨折8例(占61.5%),其余9例(占17.7%),超過半數患者腰背痛的原因與外傷無關。而在本組患者中,椎體壓縮性骨折率占患者總數的72.6%,由于日常自身肌肉活動或輕微牽拉動作而出現腰背痛,在骨質疏松嚴重的情況下,行輕微的運動或提物時,可造成椎體壓縮性骨折以致腰背痛加重,這顯然與老年人骨質疏松有關,防治骨質疏松應引起高度重視。骨質疏松的病因是復雜的,現在普遍認為絕經后雌激素的喪失,鈣調節激素的失衡和種種危險因子為骨質疏松的病因。骨質疏松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婦女,老年婦女發病率高,這可能與隨著增齡、性腺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形成減少和骨量丟失有關。亦與老年人組織器官功能衰退,營養要素攝入量減少,尤其是戶外運動減少,易造成吸收鈣和維生素D減少,使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有關。國內有報道6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率高達40%以上[4],結果與本文相符。結合近年來人口普查結果,預測原發性骨質疏松人數約占總人口的6.97%,認為60歲以上的女性將患有絕經后骨質疏松和老年性骨質疏松,75歲以上的男性將患老年性骨質疏松[5]。本組在51例患者中,女36例(占70.6%),男15例(占29.4%)。合并椎體骨折者24例,占該組患者64.9%,支持婦女絕經后易患骨質疏松及易引起骨質疏松性骨折。可見老年人特別是女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與骨質疏松有關。除了無外傷史患者腰背痛由于骨質疏松造成外,本組有1/4患者腰背痛是由于外傷引起(占25.5%)??梢娡鈧窃斐衫夏耆搜巢刻弁吹牧硪粋€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反應遲鈍、肌力減退,平衡能力差,視力模糊或由于合并老年疾病、老年人應變能力差,易造成腰部損傷或易跌倒,跌倒時易造成椎體壓縮性骨折[6]或髖部骨折及橈骨遠端骨折[7,8],所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老年人防止跌倒,亦是防止骨折的有效措施。老年人腰背部疼痛的治療應結合病因的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由于外傷史引起者應多休息有助身體損傷恢復,有效對癥治療能進一步緩解疼痛。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有明顯骨質疏松及腰椎壓縮性骨折者應結合抗骨質疏松治療,才能標本兼治的目的。骨質疏松腰背部疼痛的治療,單純應用止痛藥及物理治療效果欠佳。應及早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早期我們常同時采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和阿侖膦酸鹽類藥物,并同時服用鈣劑,待腰背部疼痛癥狀減輕或緩解后再逐漸停服鎮痛藥物。阿侖膦酸鹽有抑制破骨細胞的功能,臨床應用證實可增加骨量,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防止再骨折有明顯作用,目前是用于抗骨質疏松癥常用的藥物。一般主張服用時間最短應為3個月,根據患者骨質疏松情況而延長服用時間。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提倡服藥6~12個月,甚至1年以上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疼痛癥狀緩解及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后停藥。停藥后建議最好再間歇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臨床療效??傊瑢琴|疏松腰背部疼痛及有椎體壓縮性骨折存在時,應及早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Frost HM.Defining osteopenias and osteoporoses:another view (with insight from a new paradigm).Bone,1997,20(2):385-391.

2 韋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老年髖部骨折的病因與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的關系:243例回顧性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4,8(32):7110-7111.

3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072-1086.

4 李軍民,湯遜.腰椎骨折合并骨質疏松的治療.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1,7(1):66-67.

5 樸俊紅,龐蓮萍,劉忠厚,等.中國人口狀況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和發病率.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8(1):1-4.

6 韋正超,蔡道章,戎利民,等.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臨床治療分析.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3,24(增刊):130-132.

篇7

【關鍵詞】補腎活血方;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臨床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185-02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問題,老齡化成為人們不能忽視的問題。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骨折、疼痛、畸形等并發癥給老年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嚴重影響,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給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社會造成了不利影響。骨質疏松屬于慢性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在老年人及絕經期后婦女中較為常見。骨量逐漸減少是患者發病后的顯著特征,從而患者的骨微結構慢慢發生改變,骨脆性增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時還出現身高縮短和腰背疼痛等癥狀。骨折及其他全身骨骼疾病在患者身上極易發生,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間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將6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男性為20例,女性10例,年齡在50―75之間,平均年齡(62.5±2.1)。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在45―85之間,平均年齡(65±2.3)。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給對照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片,每日服用2次,碳酸鈣D3片口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1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補腎活血方進行治療, 服中藥補腎健脾活血方:羊藿、熟地黃、鹿角霜、生姜、肉蓯蓉、龜板、生黃芪、鹿銜草、雞血藤、當歸、杜仲、三七、陳皮等,水煎服,早晚2次。

1.3 療效判斷標準:治愈: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得到明顯的緩解,且對骨密度檢查發現骨密度沒有下降。無效:治療前后比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檢測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

2結果

兩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30例,治愈患者25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對照組患者治愈15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上述兩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之一,在最近幾年內患上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所以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要予以重視,要將研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這個課題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老年人身體機能和免疫力處于逐漸減弱狀態,會產生骨量下降的現象,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誘因更加復雜化。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營養、生活環境以及生活方式都會導致骨量下降,同時伴隨著骨強度降低。體內缺乏激素及鈣和維生素也會產生骨吸收障礙,最終導致骨量降低。在我國傳統中醫學上認為骨質疏松癥屬于“骨痹”、“骨痿”等范疇,患者主要病機為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血運無力而成血瘀、經脈不暢等。因此,中醫治療的主要原則就是以補腎壯骨和活血通絡為主,要想改善這些癥狀,就必須將腎中精氣充盈。后經現代醫學證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理原因為腎精不足導致的骨髓、腦髓失養和淤血。骨髓、腦髓失養導致患者下丘腦-垂體- 靶腺軸調控發生異常,因信號傳導通路不暢而導致細胞因子不能順利通過。淤血使得患者骨小梁內微不能正常循環,從而影響細胞物質之間的交換,血液中鈣及營養物質不能正常進入骨骼被其吸收,最終引發骨骼失養的現象。骨質疏松的基本病機為腎虛血瘀,腎虛為本,血瘀為標。在本文臨床實驗中使用的補腎活血方在補腎的基礎上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的鹿角膠和羊藿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作用,可以減輕患者的癥狀,白術和山藥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從人體內部開始進行調節,有利于人體健康。水蛭、莪術和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這些藥合用可明顯提高骨密度和骨礦含量,減少老年人骨折發生率和骨折次數

參考文獻

篇8

近二十年來,缺鈣聲與補鈣聲響徹神州。心懷叵測的商家和心地不夠善良的醫生是要求人們盲目補鈣的急先鋒。聰明人一眼便能識破,他們的目的并不是讓患者獲得健康。

當然,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你要講清楚鹽從哪咸,醋從哪酸,告訴人家骨質疏松的道理,及實用有效的預防方法。

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三大原則是:平日多吃富含鈣的食物(應在年輕時養成習慣)、定期作骨密度檢查、適度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對骨質疏松癥下的定義是:身體骨質量降低,骨頭組織細微結構變得疏松脆弱,存在骨折危險的一種疾病。利用骨密度儀檢測,骨質量低于該年齡段的2.5個標準以下,即可認定為骨質疏松癥。

人類的骨骼可分成致密骨和海綿骨兩種,前者多分布于四肢骨骼,后者則以軀干、脊椎、骨盆以及大腿骨的上端為主。人的一生中骨骼組織在不停的循環再生。中年后,身體逐漸老化,骨質開始流失,此時骨骼的組成不變,但骨質密度減少,也就是說骨頭細胞中,“蝕骨細胞”的活性大于“生骨細胞”的活性,因為新骨的形成速度趕不上原有骨質被侵蝕的速度,結果便使骨骼變脆易折。

骨質疏松癥的致病因素很多,除了更年期后的雌激素缺乏和老年性骨質疏松外,致病原因還包括:吸煙、酗酒、咖啡因攝入過量、體重過輕、長期臥床、體力活動過少、家庭性病史及營養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等。

臨床診斷中將骨質疏松癥分為兩類:1.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絕大多數骨質疏松癥屬此類型,也叫做退化性骨質疏松癥,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2.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因某些疾病或長期服用某種藥物造成體鈣負平衡。這種類型的骨質疏松癥多發于中青年人群,發病者多不喜歡運動,飲食也不能做到科學平衡,長期缺乏維生素。

骨質疏松癥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幾類:

1.停經后的婦女易患骨質疏松癥。

2.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其原因有三:由于衰老,骨質的形成速度降低,而造成骨質流失。鈣、磷及維生素攝取不足。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統功能下降,對鈣、磷及維生素吸收減少,加上飲食習慣改變及體內代謝維生素的功能下降,因而使鈣質的攝入不足。運動量減少,使骨的礦化能力降低而出現骨質疏松現象。所以老年人在日常更應攝取足量的鈣、磷和維生素D,多做戶外健身活動,以延緩骨質疏松的進程。

3.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質疏松癥。包括肝腎功能不全者、骨腫瘤、胃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癥候群、長期不能活動的病人。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機能亢進及糖尿病等內分泌病變,也可引發骨質疏松癥。

4.長期服用藥物易引發骨質疏松癥。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治療氣喘、類風濕關節炎或腎臟病者;長期服用利尿劑或含鉛的制酸劑者,須及時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5.有不良生活習慣者易患骨質疏松癥。吸煙、酗酒、焦慮不安、過分偏食節食及缺乏運動,都會導致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攝取不足,使骨質流失過快,因此而罹患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長時間積累而成的慢性疾病,一旦罹患此病,任何治療和保養都只能起到補救緩解作用。因此,有人說骨質疏松癥的最好治療方法,就是預防它的發生。在骨骼的成長和鞏固期,應盡量多地存儲鈣質,增加骨質密度。將運動健身上升到保骨、健骨的高度來認識對待,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預防骨質疏松,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塑造堅強的骨質。從年輕時便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在“骨銀行”為自己定期儲蓄,必須持之以恒地恪守以下原則:均衡飲食,保證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的足量攝取,應有意識多吃一些乳制品、豆制品及蝦皮小干魚等富含鈣的食物,少吃高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和高鈉鹽的食品。適度規則的運動,保持骨質的強度和密度。注意個人健康保健,除力戒不良嗜好外,還應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內分泌才不會失調紊亂。定期到正規醫院作骨密度檢測,及時準確地了解自己的骨質變化情況。

假如你已患骨質疏松癥,除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養外,還應在你的活動空間注意如下事項:

在洗浴處、馬桶旁安裝扶手。

使用防滑浴缸、淋浴墊。

如果你喜歡淋浴,請安裝防滑的淋浴椅及手握式噴頭。

購買有椅背扶手的家具,可輕松的起立、坐下。

固定地毯,小地毯背面須有防滑墊,居室內應少放雜物。

在臥室與浴室之間的走廊上安裝小夜燈。

起床時不要過猛過快,避免因暫時的血壓低導致的頭昏。

將常用的廚房用具或食物放在易取用之處,避免彎腰或爬高。

篇9

【關鍵詞】西醫;中西醫;骨質疏松;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質疏松是現代社會一種常見的全身代謝性的疾病,主要臨床特點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組織顯微結構被破壞,骨基質和骨礦成分比例明顯變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此類疾病多見于絕經后的婦女以及老年群體[1]。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病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需加強該類疾病的防治。骨質疏松作為一種代謝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單純的缺少鈣元素,不能只靠簡單的補鈣來治療,而需要通過綜合性的治療,調節骨代謝,促進骨細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來治療。目前,西醫治療骨質疏松癥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尚未達到滿意的效果,近年來中醫的發展為其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本文將探討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根據我國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1]進行分類,基本正常:骨量丟失率在1%~12%之間,丟失在1 SD內;骨量減少:患者的骨量丟失率在13%~24%之間,丟失1~2 SD之間;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量丟失率≥25%,丟失≥2 SD。

1.2一般資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在40~77歲,平均(54.1±10.6)歲;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在38~75歲,平均(53.8±10.2)歲;兩組骨質疏松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口服樂力,1粒/次,1次/d;阿法 D3,1粒/次,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中藥,其配方是: 麻黃10g,熟地30g, 細辛10g,補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補15g,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虛者,則補加丹參;如有氣虛者,則補加黃芪;如有陰虛者,補加黃柏;如有脾虛者,補加白術和干姜。水煎服,1劑/d。

1.4療效評定[2]根據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評定治療的療效。顯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顯著改善,積分下降大于2/3,檢測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療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積分下降1/3到2/3間,治療后的BMD值升高

1.5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無統計學差異;當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疾病,我國的人口特點使骨質疏松疾病逐漸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的發生機制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影響[2-3]:①遺傳因素:近年來,利用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發現與骨質疏松發生有相關性的基因有Ⅰ型膠原基因、雌激素受體基因以及維生素D受體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見缺乏降鈣素、雌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和活性維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各激素分泌過少,最終造成骨量減少。③營養因素:患者因營養缺乏,造成血鈣水平下降,影響骨的形成。

近年來隨著中醫的推廣和應用,為骨質疏松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癥的發生主要與腎虛精虧以及邪滯經絡有關,因此可通過補腎祛邪進行治療。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①調節內分泌平衡:如羊藿等的中藥調節女性降鈣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調節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許多中藥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進鈣吸收;③調節細胞的活性:許多中藥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增殖。

總的來說,通過常規西醫治療,配合中醫的補腎祛邪,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骨質疏松的有效治療率。

參考文獻

[1]鄧振陽.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49.

[2]朱慧鋒,王珠美,王維佳.骨質疏松癥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 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榮.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0,6 (11):34.

篇10

【關鍵詞】鮭魚降鈣素;骨質疏松癥;老年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纖維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發生骨折的代謝性骨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骨骼疼痛和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險性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科采用鮭魚降鈣素聯合鈣劑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醫院門診或住院治療的骨質疏松癥患者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齡61~82歲,平均72.4歲。病程1~15年。并設立對照組100例患者,男42例,女58例。兩組間在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等方面無顯著性差別,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符合以下標準:①經骨密度儀檢查存在骨質疏松,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輕同性均值2.5個標準差;②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前屈后仰痛,翻身痛和負重痛,夜間和晨起時明顯,有的已出現身長縮短或駝背;③全部對象肝、腎功能正常,并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多發性骨髓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它影響鈣磷代謝疾病;④所有患者均能合作評價疼痛程度。

1.2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鮭魚降鈣素(商品名為密鈣息,北京諾華制藥生產,50IUP支)50IU肌肉注射,1次/d,連用2周后改為隔日1次,連續使用3個月。同時聯合口服鈣劑(鈣爾奇D),600mg1次/d;對照組:單純采用口服鈣爾奇D600mg,1次/d,連續使用3個月。

1.3觀察指標①骨密度(BMD)的測量;②臨床癥狀觀察:骨痛程度;③骨代謝生化指標:測定治療前后鈣、磷、堿性磷酸酶、骨鈣素等。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觀察組接受治療第6天即有疼痛緩解,14d左右患者癥狀明顯緩解,活動能力有所恢復;對照組治療14d后,患者癥狀有所減輕,但時有復發,有些患者需聯合服用非甾類抗炎鎮痛藥。骨密度均值在治療后3個月有顯著提高,而對照組的無顯著差異。生活能力療效評價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