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急救技能范文

時間:2023-12-16 09:4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急救技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療急救技能

篇1

問:丹東鐘健通

——我是一名殘疾人,已經參加了城鎮居民醫保,但看病還是很困難。不知道國家對我們有沒有醫療救助啊?

適用文件:《遼寧省實施辦法》

答:

文件規定:“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重點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結合的要求,建立分類施保、覆蓋城鄉的殘疾人生活保障救助機制,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對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提供生活、教育、醫療和其他社會保障。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代繳全部或者部分費用。”

“對符合城鄉醫療救助條件的殘疾人,在享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或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待遇后仍有困難的,應當給予醫療救助。

對重度殘疾人、老年殘疾人、一戶多殘的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較大困難的,優先給予救助。”W

非法用工單位出現人員傷亡該如何索賠

問:包頭吳立

——我的朋友在工作中負傷,但單位沒有營業執照,不能給他支付工傷費。這該怎么辦?

適用文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9號

答:

可要求非法用工單位進行賠償。

文件規定:“本辦法所稱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是指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的傷殘、死亡童工。

前款所列單位必須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

“一次性賠償包括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在治療期間的費用和一次性賠償金。一次性賠償金數額應當在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經勞動能力鑒定后確定。

勞動能力鑒定按照屬地原則由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理。勞動能力鑒定費用由傷亡職工或童工所在單位支付。” W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賠償標準是多少

問:大同孔美月

——我朋友家的孩子還未到就業年齡,就到一家小企業上班,遭遇了工傷。請問,像這種情況單位進行賠償的標準是多少?

適用文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9號

答:

文件規定,非法用工單位發生人員傷亡的,“一次性賠償金按照以下標準支付:一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6倍,二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4倍,三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2倍,四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0倍,五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8倍,六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6倍,七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4倍,八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3倍,九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2倍,十級傷殘的為賠償基數的1倍。

前款所稱賠償基數,是指單位所在工傷保險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

“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賠償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喪葬補助等其他賠償金。”W

哪些企業應當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問:鄭州李正強

———聽說為了暢通職工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國家要求企業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不知道哪些企業應該設立這個機構?

適用文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7號

答:

文件規定:“大中型企業應當依法設立調解委員會,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

有分公司、分店、分廠的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在分支機構設立調解委員會。總部調解委員會指導分支機構調解委員會開展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

調解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在車間、工段、班組設立調解小組。”

“小微型企業可以設立調解委員會,也可以由勞動者和企業共同推舉人員,開展調解工作。”W

篇2

【關鍵詞】醫療儀器設備維修 綜合技能實訓室 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2-0027-02

【Abstract】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Skills of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Full use of the comprehensive skills room, and instrument operation room. To adopt basic training and short-term training. To need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of medical equipment to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 have is imported sophisticated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technique. Particularly in the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is process of practice. The five categories with further training such as the Circuit, the Fluid way, the Light way, Mechanical drive and Computer contro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of 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Key words】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mprehensive skills room Instrument operation room

目前,省市各大醫院已引進了大量的進口醫療儀器設備。培養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技術人才,成為沈陽藥科大學高職學院醫療器械系的使命,我院醫用電子儀器和醫療器械兩個專業是為醫療設備公司、醫療器械生產廠家、醫院等單位,培養維修工程師、銷售工程師、生產及技術管理人員。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國家醫療器械行業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我們對《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專業課進行了教學改革,同時進行了《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的研究與實踐》的教改課題的研究。《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是醫用電子儀器專業的一門綜合的、重要的專業課,該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維修實訓三個環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掌握了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的基本理論,提高了學生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通過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以及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的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技能水平。

我院《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在維修實訓教學環節中,按照以下兩種方式進行。首先,通過院內專業實訓室對學生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基本功”訓練,從而使學生掌握了國內外電子元器件的測量技術、檢修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方法和檢修步驟、焊接工藝及安裝調試技術、電腦的硬件和軟件安裝及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了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維修手冊和操作手冊的閱讀能力。其次,通過院內專業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對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技能進行綜合訓練,學生對醫療儀器設備的綜合故障現象的故障分析、故障排除,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在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踐過程中的綜合技能。

維修實訓是提高學生醫療儀器設備維修技能非常重要的環節,維修實訓模式采用“基本功訓練、短期培訓”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對“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五大類故障分析處理的綜合技能,使學生掌握了大型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技術。因此,《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被評為“遼寧省級精品課”,使我們在維修實訓環節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培養醫療器械行業“實用技能型”人才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課程改革的內容

根據我院目前《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維修實訓的現狀,我們加強了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的研究與實踐,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具體內容如下:①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制定維修實訓課程的內容,以及綜合技能實訓的方式和方法;②開發“儀器操作技能模擬應用系統”,建立“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③開發多功能的實訓教學多媒體課件,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教材;④建立綜合技能實訓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⑤采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穩固的校外維修實訓基地。

二、課程改革實現的目標

《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采用“基本功訓練,短期培訓”的維修實訓模式,對學生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的訓練,為學生掌握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用技術,培養醫療器械“實用技能型”人才,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今后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三、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具體實施階段

1.實施方案

根據我院目前《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維修實訓的現狀,加強了對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思路是按照醫療器械行業“實用技能型”人才面向的崗位群來進行研究,崗位群包括:醫療設備公司、醫療器械生產廠、醫院設備科或器械科、生物醫學工程室,建立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教學體系,校內實訓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校外實訓與省市醫院及醫療器械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建立綜合技能實訓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從而,建立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實訓人才的培養模式。

2.實施方法

(1)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的市場調研,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制定維修實訓課程的內容及實施步驟,制定綜合技能實訓的方式和方法。

(2)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教材,開發多功能的實訓教學多媒體課件。

(3)建立穩固的校外維修實訓基地,建立和制定綜合技能實訓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

3.具體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的市場調研。

根據《醫用電子儀器維修技術》課程維修實訓的需要,深入到省內各大醫院設備科、電診科、彩超室、放射科、檢驗科、放免中心等科室,以及醫療器械公司,對醫院的各個科室的醫療儀器設備進行調研,掌握醫院各個科室對醫療儀器設備的管理及機型,寫出調研分析報告。

第二階段:選擇綜合技能維修實訓機型,組建“綜合技能實訓室”。

通過對醫療儀器設備市場的調研和考察,了解具有綜合故障現象的醫療儀器設備的機型,在同一臺儀器上同時存在“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這五大類故障現象,確定維修實訓的機型,規劃設計“綜合技能實訓室”,實訓室場地、工作環境、實訓臺等設計,以滿足學生對醫療儀器設備“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五大類故障綜合維修實踐技能的訓練。

第三階段:制定維修實訓課程的內容及實施步驟。

(1)充分利用“綜合技能實訓室”,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綜合技能的訓練。充分利用“綜合技能實訓室”選定的醫療儀器設備機型,進一步加強“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五大類故障現象的故障分析,對以上五大類故障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加強對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整機總體方框圖、整機電原理方框圖、各部分電路作用及信號流程、液路圖、光路圖、裝配圖的讀圖能力。加強學生維修各種儀器設備的維修模式的訓練。

(2)充分利用“綜合技能實訓室”,采用“基本功訓練、短期培訓”模式,進行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訓練。充分利用“綜合技能實訓室”,采用“基本功訓練、短期培訓”的模式,以進口大型醫療儀器設備為目標,以典型故障現象為載體,對學生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技能實訓,使學生們掌握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技術,特別是在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踐過程中,對“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五大類故障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維修實踐技能。

第四階段:制定綜合技能維修實訓的方式和方法。

以典型的醫療儀器設備為例,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教、學、做相結合教學法”和“階梯式教學法”,以典型故障為載體,進行綜合技能實訓。維修實訓內容分成電路故障、液路故障、光路故障、機械傳動故障、電腦控制故障五大模塊。

第五階段:開發“醫療儀器操作技能模擬應用系統”,建立“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

由于維修實訓所購置的醫療儀器設備的數量是有限的,儀器操作的實訓還遠遠不夠,進口醫療儀器設備操作界面都是英文菜單,所以,儀器操作的實訓尤為重要。我們必須開發“醫療儀器操作技能模擬應用系統”,建立“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才能解決儀器操作技能實訓,如:閱讀儀器運行記錄,讀儀器錯誤代碼,進行故障分析,排除故障;建立工作單,輸入標準曲線,輸入定標液濃度曲線;儀器的保養和調試等操作。

第六階段: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教材。

在建立“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之后,按照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的課程內容,更新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訓教材。

第七階段:開發多功能的實訓教學多媒體課件。

為了解決學生對各類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使學生掌握各類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技術,我們必須開發多功能的實訓教學多媒體課件。

第八階段:采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穩固的校外維修實訓基地。

由于校內的實訓儀器設備種類和數量非常有限,因此,我們必須深入到省市各大醫院的設備科、器械科、電診室、放射科、檢驗科等有關科室,與他們建立穩固的實訓基地,使學生開闊眼界,提高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技能水平,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九階段:建立綜合技能實訓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

在建立校內“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的同時,建立完善的綜合技能實訓考核方法及考核標準。

四、課程改革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1.課程改革的特色

充分利用“綜合技能實訓室”和“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采用“基本功訓練、短期培訓”的模式,對學生進行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實訓,使學生掌握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技術,特別是在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踐過程中,對電路、液路、光路、機械傳動、電腦控制五大類故障得到了進一步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們的綜合維修實踐技能。

2.課程改革的創新之處

開發了醫療儀器操作技能的應用軟件,建立了“儀器操作技能模擬實訓室”,解決了維修實訓醫療儀器設備數量有限的問題,以及醫療儀器設備操作技能訓練的問題。

五、課程改革的效果

第一,使學生掌握了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維修方法和檢修步驟,提高了學生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基本功”。

第二,使學生掌握了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的維修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第三,使學生掌握了各種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技巧和思路,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增強了對大型進口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自信心,提高了醫療儀器設備維修的綜合技能水平。

第五,提高了學生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第六,為學生掌握醫療儀器設備維修實用技術,培養醫療器械行業“實用技能型”人才,成為一名合格的維修工程師和銷售工作人員,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吳建剛.現代醫用電子儀器原理與維修[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 張玉海.新型醫用檢驗儀器原理與維修[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 郭景文.現代儀器分析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4 韓志鈞、孔祥平、姜曉峰.臨床化學分析儀導論[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篇3

關鍵詞 水飛薊賓膠囊 肝功能異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2

資料與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0月肝功能異常患者70例,診斷符合肝功能異常診斷標準[1](其中病毒性肝炎21例,藥物性肝損害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結核化療患者8例,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損害11例,脂肪肝8例,其他原因6例)。其中治療組35例,均為男性,平均年齡38.5歲,平均病史3.5年;對照組35例,男28例,女7例,平均35.7歲,平均病史2.2年。

治療方法:治療組加用水飛薊賓膠囊(水林佳)3粒/次口服,3次/日。對照組口服肌苷片、葡醛內酯片、護肝片、肝速康膠囊等保肝藥物,3片/次,3次/日。兩組均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加用上述藥物,療程均為2個月,醫囑適當休息、合理營養及對癥、支持等治療。

觀察項目: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肝功能[TBIL(總膽紅素),DBIL(直接膽紅素),GPT(丙氨酸轉氨酶),TP(總蛋白),ALB(白蛋白),G(球蛋白)]。

統計學方法: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結 果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的變化: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結果:見表2。

討 論

肝臟是腹腔內最大的實質性器官,擔負重要生理功能。肝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較差,故由肝動脈和門靜脈提供豐富的血液供應,并有大小膽管與血管伴行輸送膽汁。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主要參與物質代謝、生物轉化(解毒與滅活)、凝血物質的生成和消除、膽汁的生成與排泄等功能,在特異和非特異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當肝臟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損害,可以引起肝臟形態結構的破壞和肝功能的代謝異常。但由于肝臟具有強大的貯備能力和再生能力,比較輕的損害,通過肝臟的代償,一般不會發生明顯的功能異常。如果損害比較嚴重而且廣泛(一次或長期反復損害),引起明顯的物質代謝障礙、解毒功能降低、膽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礙及出血傾向等肝功能異常改變,不能消除血液中有毒的代謝產物[2]。如肝功能中度以上異常,需及時保肝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肝細胞反復受損。經臨床研究觀察,水飛薊賓膠囊能夠穩定肝細胞膜,保護肝細胞酶系統,清除肝細胞內的氧自由基,從而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避免肝細胞在長期接觸毒物、服用肝毒性藥物、吸煙、飲酒等情況下受到損傷。水飛薊賓膠囊對肝功能中度異常尤為實用,具有較好的保護肝細胞、修復肝細胞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聚乙烯醇;聚集內酰胺;制備;性能

中圖分類號:TD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1-0110-01

引言

為了使膜材料得以改性、膜結構得到改善,通常可以采用高分子共混方法,該方法經濟性良好,而且操作簡單。作為對高分子合金成膜及成膜性能作用十分明顯的性質之一,相容性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PVA的親水性優良,利于成膜,然而卻容易在水中出現溶脹現象,嚴重時可能會溶解。聚己內酰胺由于成膜性不理想,在膜分離的實際運用中使用受限。本文運用溶液共混合液-固相轉法,使聚乙烯醇和聚己內酰胺合金化成膜,并科學地運用協同效應,使其親水性得到優化,從而有效控制合金膜結構,該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實驗介紹

1.1 實驗儀器和試劑

本實驗采用的試劑包括聚己內酰胺(PA-6)、聚乙烯醇(PVA)和甲酸。其中PVA的醇解度是98%,聚合度為120;甲酸濃度為85%。本實驗使用的儀器包括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功率補償型差示掃描量熱儀、熱重分析儀、接觸角測定儀、烏氏粘度計和阿貝折光儀。

1.2 共混物的制備

本實驗制備了質量濃度4mg/mL的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合金稀溶液,然后將他們溶解在甲酸里,經歷過濾和攪拌使共混物的中聚乙烯醇的質量比依次是100%、90%、80%、70%、50%、30%、20%、10%和0。按照與上述一致的方式制備出80mg/mL的共混溶液,該溶液濃度較高,沉淀劑選擇蒸餾水,從而制備得到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固體混合物。

2 性能分析

2.1 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稀溶液性能分析

本實驗選擇了烏氏黏度計進行測量,對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稀溶液的黏數,并得到了特性黏數的百分質量比圖(圖1),根據圖中7個測點不難發現,特性黏數表現出良好的線性關系,這種線性關系是符合高分折哦溶液相容性原理的,因此可以得出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溶液共混稀溶液擁有良好相容性。

本實驗使用阿貝爾折光儀分析了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溶液的折光指數情況,并研究了折光指數和不同比例溶液的關系,繪制出折光指數-百分質量關系圖,從觀測的六個點觀察,可發現二者依舊呈現出很好的線性依變關系(圖2)。通過上述線性關系我們也能得出結論: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在稀溶液中相容性較好。

2.2 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固體物相容性研究

為了實驗順利進行,本節實驗全程在惰性氣體的保護下進行,采用的惰性氣體為氮氣。以每分鐘提升10攝氏度的速度對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固體物玻璃化轉變溫度進行測定,并得到圖3的DSC圖線。

圖3中,a曲線比例為0::10,玻璃化轉變溫度(下文用Tg表示)為49℃;b曲線比例為10:90,Tg=51℃;c曲線比例為20:80,Tg=52.5℃;d曲線比例為30:70,Tg=54.6℃;e曲線比例為40:60,Tg=56.2℃;f曲線比例為100:0,Tg=84.3℃。根據該圖,我們可以觀察出6條曲線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都有比較顯著的玻璃化轉變過程。并且當聚乙烯醇的含量提高時,共混物和聚乙烯醇的Tg逐漸靠近,這表明聚乙烯醇和聚己內酰胺的相容性良好。

實驗中運用FTIR法測定了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物,得到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固體物FTIR譜圖(圖4),隨著聚己內酰胺質量比的減小,羥基特征峰逐漸朝著低頻率方向遷移,說明聚乙烯醇和聚己內酰胺之間存在很強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屬于氫鍵類作用力,這也足以說明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固體是相容的。

2.3 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物熱穩定分析

本實驗采用熱重分析儀分析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共混物的熱穩定性,觀察得出隨著PVA質量比的減少,分解溫度不斷降低,共混物的分解溫度是介于聚乙烯醇和聚己內酰胺之間的。之所以PVA質量比降低會導致分解溫度降低是由于聚乙烯醇和聚己內酰胺的大分子之間存在互相纏繞影響,導致規整性受到不良影響,最終使熱穩定性下降。

3 結論

筆者基于協同效應研究了合金膜的成膜性能,并介紹了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系列合金膜材料的制備,通過黏度法、折光指數、DSC、FTIR研究了聚乙烯醇/聚己內酰胺的相容性,并證明了其良好的相容性,足以證明該合金膜料可以廣泛應用在膜分離的實際運用中。

參考文獻

[1] 高素蓮,王小飛,張秀真,等.PVA/EC合金膜材料的制備及其界面性能表征[J].過程工程學報,2005,5(5):572-575.

篇5

關鍵詞:乳液聚合;復合材料;蒙脫土

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又稱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是以聚合物為載體的無機納米復合材料,它不是有機相與無機相簡單的混和,它綜合了無機、有機和納米材料的優良特性,具有納米材料的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介電限域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特殊性質,而且將無機物的剛性、尺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與聚合物的韌性、易加工性及介電性能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很多特異的性能[1-2]。在電子學、光學、生物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聚丙烯睛及其共聚物由于具有較好的耐光降解性和耐微生物性,有著廣泛的用途[3]。但聚丙烯腈材料極易燃燒,因此對其進行阻燃改性意義重大,能夠擴大其應用領域。研究發現,采用層狀無機物納米級復合改性聚合物,可以顯著提高聚合物的力學、耐熱、阻燃和阻透等性能。在所做的研究報道所采用無機物有高嶺土、水滑石為基礎制備的聚合物/層狀無機物納米復合材料[4-6]。因此,本文實驗以丙烯腈、乙酸乙烯酯混合液,通過添加不同量的可聚性蒙脫土,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備丙烯腈-乙酸乙烯酯與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基蒙脫土復合材料。利用FTIR、X-ray、DSC等手段對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進行了詳細研究。

1 試驗部分

1.1 原料與設備

丙烯腈(AR),大慶腈綸廠;乙酸乙烯酯大慶腈綸廠;過硫酸鉀(AR),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開發中心,十二烷基硫酸鈉,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氯化鈉(AR),天津市化工實驗廠;丙酮,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可聚性蒙脫土,實驗室合成制備;

所用儀器設備有:84-1加熱攪拌電熱套,山東郅城醫療儀器廠;JJ-2增力電力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醫療儀器廠;電子恒溫水浴鍋,金壇市富華儀器有限公司;KQ-250E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BS200S電子天平,天津貴鳥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1.2 復合材料的制備

(1)將一定質量的可聚性蒙脫土加入質量比為9:1的丙烯腈和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液中,混合液體積為200ml,超聲振蕩35min,備用。向裝有攪拌器、回流冷凝器和溫度計的300ml三頸瓶中加入40ml去離子水,加人0.25g十二烷基硫酸鈉,通入N2,開啟攪拌裝置,。加入超聲處理過的混合液,升高溫度至70℃時,加入15ml的濃度為0.03g/ml的過硫酸鉀溶液作為聚合反應的引發劑。經2h后聚合反應后得復合物乳液。用13%的飽和氯化鈉溶液破乳,洗滌,抽濾,在70℃下真空干燥,研磨,過篩,備用。

1.3性能測試

E55+FRA106型傅立葉紅外/拉曼光譜儀,采用KBr壓片法,光譜范圍 4000~400cm-1;利用日本理學D-max-2500 型X-射線衍射儀,采用CuKα輻射(λ=0.154nm),掃描范圍為2θ=2°~50°,每0.05°掃描一次,每次掃描停留2s;利用德國Netzsch公司STA449C綜合熱分析儀,熱分析條件:Ar 氣氛,升溫速率10℃/min,溫度范圍為30~800℃。測定加熱過程中,材料的熱重量損失及能量變化。

2 結果與討論

2.1 紅外光譜表征

從圖1-1中可以看出:2859cm-1,2927cm-1處分別為H-C-H的對稱伸縮振動峰和非對稱伸縮振動峰;1000cm-1附近為Si-O-Si骨架振動峰,792cm-1為硅氧四面體和鋁氧八面體的內部振動,2242cm-1為-CN的伸縮振動峰;1740cm-1為C=O鍵的伸縮振動峰,1240cm-1為C-O的伸縮振動峰。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基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紅外譜圖中出現了可聚性蒙脫土與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的特征峰。可聚合性基蒙脫土中3340cm-1處寬大的層間水的O-H伸縮振動吸收峰在復合物中變得不明顯,這說明丙烯睛分子己進入蒙脫土層間而將層間-OH趕出,形成了一種可以參與聚合反應的蒙脫土。

2.2蒙脫土的含量對復合材料微觀結構影響

圖1-2給出了幾種試樣的X射線粉末衍射曲線。與可聚合性蒙脫土的(001)衍射峰(2θ=3°)比較,含5%和10%蒙脫土的復合物中的(001)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證明了該復合物中蒙脫土的片層已被撐開。蒙脫土含量增加,復合材料的(001)衍射峰對應的角度從2.23°增加到2.84°,對應的層間距經過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計算得從3.96nm減少到3.11nm。由此判斷復合材料的結構為插層型復合材料。含1%蒙脫土的復合物中該處的衍射峰由可聚合性蒙脫土中很強的銳線峰變成很低的坡形峰。說明因復合物中大部分蒙脫土的硅酸鹽片層已被聚丙烯腈撐開,蒙脫土之間的片層間距很大,而導致(001)衍射峰消失,所以形成剝離型復合材料。2θ=16.5°特征衍射峰為聚丙烯腈的特征峰。隨著蒙脫土含量的增加,樣品的結晶峰和非晶峰強度都有下降。從圖中所示未發現因蒙脫土的加入使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得結晶衍射峰的位置發生變化,表明蒙脫土的加入沒有改變其結晶類型。

2.3 蒙脫土的含量對復合材料熱性能影響

從圖1-3中可以看出,DSC曲線在300℃左右出現分解放熱峰,并且隨著蒙脫土含量不同,分解放熱峰位置也不同。分解處于較高位置時代表復合材料的分解溫度升高。這是由于隨蒙脫土含量增加,氰基之間的環化作用幾率下降所致。而且復合材料的DSC曲線上在分解溫度以前沒有出現明顯的熔融峰。復合材料的DSC曲線在100℃左右出現一個微小的臺階,此為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如圖1-4所示,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基蒙脫土復合材料玻璃化轉變溫度Td的隨蒙脫土含量的增加依次升高,而其分解溫度Tg是隨著蒙脫土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但是復合材料的Td和Tg仍高于丙烯腈-乙酸乙烯酯的。這證明了添加蒙脫土能夠提高材料的Td和Tg,這是因為蒙脫土片層具有優良的阻隔性能、限制分子鏈的性能以及自身物理交聯作用性能。但當蒙脫土的含量超過5%時,蒙脫土含量對復合材料的Tg影響性減小,而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仍在上升。這是因為聚合物/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開始由剝離型向插層型的結構轉變,插層型復合材料比剝離型復合材料中蒙脫土對分子鏈的限制作用更為明顯。對于復合材料的分解溫度Td并不是隨著蒙脫土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是在當含量為5%時,復合材料的熱分解溫度最高為316.9℃,相對于丙烯腈-乙酸乙烯酯的分解溫度289.2℃,提高了27.7℃,之后隨著蒙脫土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分解溫度降低達到一個穩定的值。這正好驗證了復合材料在蒙脫土含量為5%時的微觀結構由剝離型向插層型轉變。

從圖1-5可以看出,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基蒙脫土復合材料分解峰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差值隨蒙脫土含量增加而變大。這是因為蒙脫土片層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其分布在分布于聚丙烯腈基體中的,能阻隔熱量在復合材料基體中的傳導,所以兩溫度的差值隨著蒙脫土含量的增加而變大。

聚丙烯腈的熱失重過程可以分為以下3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是揮發性氣體氨和氫化氰的釋放,材料失重量很小,溫度小于280℃,。第二階段為聚合物失重的主要階段,從280℃左右開始。(1)聚丙烯腈熱裂解,分解出氫化氰、氨、各種腈類、胺類以及不飽和化合物;(2)過氧化物引發氰基發生環化反應,形成梯形的亞胺聚合物。第三階段主要為脫氫炭化的過程,從450℃開始(如圖1-6)。

從復合材料的Tg曲線(圖1-7a)可以看出,復合材料的熱失重起始溫度隨著添加蒙脫而提高;當添加蒙脫土的含量超過10 %時,因為有機蒙脫土中還有微量的結晶水造成了在聚丙烯腈分解溫度以前有微小失重。從圖1-7b中可以看出,具有良好的熱阻隔性能的有機蒙脫土的加入延緩了聚丙烯腈的第一步裂解反應。

蒙脫土片層對聚丙烯腈熱穩定性的提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分布于在聚丙烯腈基體中,阻隔熱量在復合材料基體中的傳導;其二,以納米尺寸分散在基體中,對丙烯腈分子鏈的活動性具有較強的限制作用;其三,蒙脫土在丙烯腈基體內部起到物理交聯劑的作用,基于這三方面的原因,引入有機蒙脫土制備的納米復合材料使聚丙烯腈的熱性能得到明顯改善。

3 結論

1.經FTIR分析表明,丙烯睛分子己進入可聚性蒙脫土層間而將層間水趕出,成功制備了聚丙烯腈-乙酸乙烯酯基蒙脫土復合材料。

2.經X-ray分析表明,可聚性蒙脫土在復合材料中的含量越少,分散性越好;蒙脫土含量決定了復合材料的微觀結構;添加蒙脫土,并沒有改變復合材料的結晶類型。

3.經DSC分析表明,添加蒙脫土,復合材料的熱分解溫度提高,延緩了聚丙烯腈的環化反應。

參考文獻:

[1]張大省,趙國梁,李燕認.積極開發差別化纖維促進化纖工業的發展[J].合成纖維工業,1998,21(l):29~32.

[2]肖長發,尹翠玉,張華,程博文,安樹林.化學纖維概論.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129~130

[3]胡雪敏,肖長發,賈廣霞,刁彩虹.不同第二單體共聚丙烯腈纖維的性能[J].紡織學報,2009,30(2):1~4

[4]漆宗能,尚文宇.聚合物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理論與實踐[J].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57~59

篇6

[關鍵詞] 高脂血癥;肝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阿昔莫司

[中圖分類號] R58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8-0042-03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yca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HUANG Dongyan1 WANG Jiaqi2 CHEN Zhenqi2

1.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Nan'an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Nan'an 362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n'an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Nan'an 36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ycamyc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and liver dys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5 to Dec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igh-dose group, low-dose group and placebo group 50 cases in the high dose group and 0.5 g/time in the high dose group. The low dos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vermectin 0.25 g/time and 3 times/day orally. The placebo group was given vitamin C 0.2 mg/time, 3 times/d, oral,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ntinuous medication for 8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blood lipid levels and changes in liver function levels were evaluated, reaction situ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as statistic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0%(43/50) in the high dose group and 84.0%(42/50) in the low dose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4.0%(2/50) in the placebo group. The efficacy of the high dose group and the low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 superior to the placebo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lipid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C, TG, LDL-C and HDL-C in the high dose group and the low do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Liver functi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ciclovir

高脂血癥是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隨著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改善,此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1]。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無過量飲酒史,以肝實質細胞脂肪變化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綜合征,患者的肝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近年研究發現[2,3],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且多由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阿昔莫司是目前治療高脂血癥的主要藥物,但關于阿昔莫司對肝功能的影響國內報道尚少。本文就不同劑量阿昔莫司治療高脂血癥伴肝功能異常的療效、安全性及對肝功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脂血癥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所致肝功能異常患者,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大劑量組、小劑量組和安慰劑組各50例,大劑量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3.7±9.2)歲;小劑量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5±9.4)歲;安慰劑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3.5±9.5)歲。三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4];(2)符合高脂血癥診斷標準[5];(3)年齡≥18歲;(4)無飲酒史或每周乙醇攝入量≥70 g;(5)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1)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疾病導致肝功能損害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試驗期間需要應用其他可能影響血脂或肝功能水平藥物者;(4)相關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大劑量組給予阿昔莫司(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318)0.5 g/次,3次/d,口服;小劑量組給予阿昔莫司0.25 g/次,3次/d,口服;安慰劑組則給予維生素C 0.2 mg/次,3次/d,口服,三組患者均連續用藥8周。

1.4 評價指標

治療結束后評價療效,對比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水平變化情況,統計三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療效評價參照文獻[6],顯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 mmol/L,符合任意一項者;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01~0.26 mmol/L,符合任意一項者;無效:未能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血脂水平統計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肝功能水平統計丙氨酸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

1.5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多組間對比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平α=0.05。P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大劑量組總有效率為86.0%(43/50),小劑量組總有效率為84.0%(42/50),安慰劑組總有效率為4.0%(2/50),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療效均顯著優于安慰劑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注:*表示與安慰劑組比較,P

2.2治療前后三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三組的血脂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安慰劑組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TC、TG、LDL-C、HDL-C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改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三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較(x±s,mmol/L)

注:#表示與治療前對比,P

2.3治療前后三組患者的部分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三組肝功能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的ALT、AST、TB水平顯著改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治療前后三組患者的部分肝功能指標比較(x±s)

注:#表示與治療前對比,P

2.4 安全性評價

三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高脂血癥屬于全身性、隱匿性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但長期存在會加劇對人體的損害,從而引發多種并發癥[7]。尤其隨著近年來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血癥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已經引起了臨床的重視。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為常見的一類肝病,與高脂血癥有著密切的聯系,從目前的臨床報道來看,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部分患者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8]。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高脂血癥的相關性被認為是一種代謝綜合征類型的病理表現,如果肝臟脂肪變化繼續進展,脂質代謝異常導致的脂質過氧化和細胞氧化應激性損傷會導致肝功能進一步下降,最終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治療,一方面要考慮血脂水平的控制,一方面還要考慮肝功能指標的調控,減少肝臟負擔和損害,控制疾病進展[9]。

阿昔莫司屬于煙酸類調血脂藥,基礎研究顯示阿昔莫司具有良好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和調脂作用,該藥物對血脂的調控與他汀類藥物不同,主要與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抑制脂肪組織中的脂解有關[10],廣泛適用于任何類型的高脂血癥,是目前最有效的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藥物[11]。大量的循C醫學表明[12~14],阿昔莫司能夠有效降低高脂血癥的TC、TG和LDL-C,并升高HDL-C水平。這也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從本研究情況來看,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患者的療效分別達86.0%和84.0%,均顯著高于安慰劑組的4.0%,但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這說明大劑量和小劑量應用阿昔莫司均能起到良好的降脂效果。從血脂水平對比來看,治療前三組的血脂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安慰劑組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與TC、TG、LDL-C、HDL-C治療前相比均顯著改善(P0.05),這也進一步說明,大劑量和小劑量阿昔莫司對血脂的調控水平相近,增加劑量并不能提高其對血脂調控的力度。但從三組的肝功能水平對比來看,治療前三組肝功能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大劑量組和小劑量組的ALT、AST、TB水平顯著改善,且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大劑量和小劑量應用阿昔莫司對高脂血癥伴肝功能異常患者的血脂水平影響無顯著差異,但大劑量應用阿昔莫司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Karas RH,Kashyap ML,Knopp RH,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combination of niacin extended release and sim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the OCEANS study[J]. Am J Cardiovasc Drugs,2015,15(2):69-81.

[2] Mckenney JM,Jones PH,Bays HE,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n levels of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a statin and extended-release niacin or ezetimibe versus a statin alone the COMPELL Study[J]. Atherosclerosis,2014,199(2):432-437.

[3] Liu YM,Pu HH,Liu GY,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evaluation of two different atorvastatin calcium 10-Mg tablets:A single-dose,randomized-sequ-ence,open-label,two-period crossover study in healthy fasted ChineseMales[J]. Clin Ther,2010,32(7): 1396-1407.

[4] 田昌榮,申瀟竹. 瑞舒伐他汀鈣對高齡血脂異常患者降脂達標率的影響[J]. 醫藥導報,2013,32(8):1027-1030.

[5] 王冠軍,孫靜,崔翰斌. 瑞舒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老年血脂異常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0):49-51.

[6] 鐘琳玲.阿托伐他汀聯合阿昔莫司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6):60.

[7] Kuan G,Bimal M,Robert RL,et al. Analytes of interest and Choice of dose: two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bioequivalence studies with atorvastatin[J]. J Bi-oequiv Availab,2011,3(4):62-68.

[8] 楊偉平,李新華,葉金華,等.阿托伐他汀鈣與阿昔莫司聯用在中國健康人體的藥代動力學[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12):958-960.

[9] 陳水塘,錢如丹,呂偉琦.阿托伐他汀聯合阿昔莫司在健康人體應用中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1):70-72.

[10] Lowe PJ,Tannenbaum S,Wu K,et al. On setting the first dose in man: quantitating biotherapeutic durg-target binding through pharmacokinetic models[J].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10,106 (3):195-209.

[11] 葉金華,熊玉卿.阿托伐他汀鈣與阿昔莫司聯用的臨床藥理學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5):392-394.

[12] Anderson C,Young PA,Berenbaum 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guidance: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y of investigators[J]. 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1,5(2):433-438.

[13] Nazirog luM,Butterworth PJ.Protective effects of moderate exercise with dietary vitamin C and E on blood antioxidative defense mechanism in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J]. Can J Appl Physiol,2015,40(2):172-185.

[14] 米小龍,馮巧愛. 不同他汀類藥物對高血壓并高脂血癥患者動脈早期病變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1427-1429.

篇7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腦病;腦組織損傷;活血管藥物;益腎降氮湯

[中圖分類號] R692.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c)-025-0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rats' damage of renal function and brain tissue with Yinshen Jiangdan Decoction

CHEN Ji-de1,SI Ting-lin1,HOU Hui-zhen1,CHEN Chen2,MENG Qin1,LU Hua1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China;2.Class 2, Grade 2006 Clinical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Yishen Jiangdan decoction's effect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Uremic encephathy.Method:Using purine to make the CRF rat model, giving Yinshen Jiangdan decoction 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giving water to control group. Observing index changes of BUN, SCr, UUN, UCr, UP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rats in all groups and the pathologic changes of rats'brain tissue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Results: This decoction could slow down the progress of experimental rats′renal failure, improve the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decrease the blood serum BUN、SCr consistency. Its effect on decreasing SCr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BUN. At same time it had an obviously protective effect on brain tissues. Experimental group's brain tissues, brain cells, gyrus hippocampi had less damaged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Yinshen Jiangdan decoction has obviously protective effect on CRT rats' brain tissues. Prompt that use vasoactiv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RF patients can have an active effect on slow down UE, ET's happen.

[Key words] CRF;UE;Damage of brain tissue;Vasoactive drugs;Yishen Jiangdan decoction

為探索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及尿毒癥腦病(Uremic encephathy,UE)的治療方法,根據中醫學有關CRF及UE的病機和治則的論述,結合現代醫學技術,我們觀察了具有益氣養血,滋陰扶陽,清熱泄濁作用的中藥復方益腎降氮湯對實驗性 CRF大鼠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尿素氮(UUN),尿肌酐(UCr),尿蛋白(UPr)的影響及大鼠腦組織光鏡下的病理改變。現報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益腎降氮湯

由黃芪、太子參、葛根、當歸、桑寄生、蘆巴子、黃連、蘇葉、苡米、砂仁、川樸、大黃組成, 其中黃芪、當歸、大黃占30%,其他藥物占70% 。由我院藥劑科制成水煎劑備用。

1.2動物與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 由山東省衛生防疫站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屬實驗用標準動物(清潔級)(證書號碼000105) , 體重130 g 左右。先用普通飼料喂養5 d示正常生長后,按體重隨機分為正常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只。實驗組和對照組按文獻[1]和[2]方法制作CRF 動物模型。實驗組給益腎降氮湯,將藥液溶入自來水中做飲料,濃度35 mg/ml。對照組以自來水做對照處理因素。

大鼠每4只放在一個喂養籠中,收集鼠尿做試驗時則每只大鼠放在一個代謝籠中,飼料和藥物定時供給,自由攝取。大鼠分籠飼養后即收集24 h尿液,尾靜脈采血檢測相關指標作為實驗前數據,給藥治療5周后收集24 h尿液,尾靜脈采血做各種測定。

1.3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動物實驗前后的血、尿檢測包括BUN、SCr、UUN、UCr、UPr;取動物試驗后腦組織做病理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各組大鼠治療前后血BUN、 SCr、 UUN、 UCr、 UPr 比較

見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造型完成后BUN、SCr都升高,但治療組升高明顯較對照組趨緩,兩組比較BUN (P

2.2各組大鼠實驗后大腦組織切片檢查

病理檢測由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完成,病理號25―01。正常組:大腦皮層、海馬回及小腦組織結構正常、未見充血、水腫和神經元壞死等形態學改變。對照組:動物腦組織血管充血,少數神經元腫脹、壞死,壞死區域膠質細胞增多,錐體細胞層尚可見小膠質細胞嗜神經現象。大腦皮層內散在錐體細胞壞死,核模糊不清、核固縮、深染,形成小的壞死灶。海馬回CA1區錐體細胞腫脹、破碎,錐體細胞明顯減少。小腦皮層中庫普弗細胞明顯減少。大腦皮層脈絡層中血管內皮細胞增多,小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部分小血管閉塞。未見炎性細胞浸潤。治療組:腦組織輕度充血,分子層疏松,個別神經細胞壞死,未見壞死灶,海馬區個別錐體細胞腫脹,但未見明顯減少消失(圖1~3)。

3討論

尿毒癥腦病是慢性腎功能衰竭晚期的重要并發癥。隨著CRF病情的進展,發生逐漸增多,特別是合并癇性抽搐(epileptic twitch,ET)患者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對UE及ET防治的研究已日益受到醫務工作者的重視。我們在對一組UE患者的臨床表現、顱腦CT、MIR的觀察中發現,所有患者均有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臨床表現,其中最突出的是高級精神活動異常、不自主運動及癇性抽搐,而微血管病變是UE早期出現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隨著病情的進展最終出現影象學可見的所謂彌漫性損害――腦萎縮及尿毒癥性局部病灶。而這些病理損害有可能是產生UE及ET的主要原因[3]。我們認為尿毒癥患者ET的發生與顱腦低密度病灶有密切的關系,而腦萎縮

及局部病灶可能是尿毒癥腦病發生的病理基礎[4]。益腎降氮湯中黃芪、太子參、當歸、葛根益氣養血、扶脾通陽,桑寄生、蘆巴子益腎助陽,黃連、蘇葉、苡米、砂仁、川樸清熱燥濕、降逆止嘔,生大黃瀉濁降氮,全方具有益氣養血、滋陰扶陽、清熱泄濁之功效,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起到改善微循環、保護腎功能、減輕氮質潴留、減少心腦損害的作用。實驗提示:該湯劑能有效延緩實驗大鼠腎功能衰竭的進展,提高肌酐清除率,促進代謝產物的排出,降低血清BUN、SCr濃度,其降低SCr的作用優于降低BUN的作用。 同時對腦細胞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治療組腦組織、腦細胞、海馬回的損傷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5],黃芪、太子參、當歸、葛根具有良好的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舒張血管平滑肌、減少微血管損害的作用,治療組大鼠腦細胞病理檢測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效果。這一結果與我們前述的微血管病變是UE早期出現的主要病理改變之一的看法相吻合。提示我們在CRF患者的治療中活血管藥物的使用對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及 UE、 ET的發生可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參考資料]

[1]大浦彥吉,橫澤隆子,鄭平東,等.ァラニソ誘發慢性腎不全モラルラットの作制[J].醫學のぁゅみ,1984,130:729-730.

[2]鄭平東,朱燕俐,丁名城,等.用腺嘌呤制作慢性腎功能不全動物模型[J].中華腎臟病雜志,1989,5(6):342-344.

[3]路華,宋赤,李鴻哲,等.尿毒癥腦病的臨床及影象學特征[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雜志,1999,4:220-222.

[4]宋赤,路華,李鴻哲,等.尿毒癥并癲癇樣抽搐的影像學改變[J].山東醫藥,2003,43(13):49-50.

[5]陰健,郭力弓.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1.

篇8

【關鍵詞】 針灸療法;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宮頸癌術后;膀胱功能

目前,子宮廣泛性切除術加盆腔淋巴清掃術是早期宮頸癌的常用治療方法。由于手術切除范圍廣,膀胱輸尿管周圍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損傷,往往導致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礙,對膀胱充盈的敏感性降低或喪失,自主排尿受到影響。據國內報道,約有30%的患者出現宮頸癌術后尿潴留,需較長時間留置導尿管,膀胱的功能恢復緩慢,無論從經濟上或心理上給患者帶來沉重負擔[1]。因此,宮頸癌術后膀胱功能的恢復成為圍手術期所關注的問題。筆者應用針刺八髎穴配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重建宮頸癌術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4年10月-2008年2月期間,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1995年修訂的宮頸癌臨床分期標準,診斷為Ⅰb~Ⅱa的子宮頸癌而行廣泛性子宮切除加腹膜外盆腔淋巴清掃術后的患者121例,年齡在30~65歲之間,平均46歲。其中鱗癌97例,腺癌24例。排除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按手術順序,用單盲法隨機分為針刺組、反饋組、聯合組與對照組。4組患者在病情、年齡、體質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各治療組均于術后第3日開始治療,療程同為12 d。3個治療組均在對照組治療同時加用相應療法,且均于術后第7日開始尿管定時開放,每2~3 h進行1次,2 d后給患者排空膀胱后撤尿管,囑患者正常飲水,4 h后囑患者自主排尿,測殘余尿量,當殘余尿>100 mL重新放置尿管,繼續治療。

針刺組:患者取側臥位,用2寸“華佗牌”針灸針直刺入雙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約1~1.5寸,用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每日1次。

反饋組:采用盆腔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Laborie公司提供,型號:SA9800)進行治療。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側臥位,囑患者安靜,充分適應環境,做到徹底放松。常規應用生理鹽水消毒肛周,將電極用石蠟油后輕輕插入,接通導線,給予生物電刺激,采用頻率20 Hz,根據患者感覺設定電流40~75 mA,每次治療時間30 min,每日1次。

聯合組:針刺八髎穴,同時配合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同前2組。

對照組:給予宮頸癌術后抗炎及會陰、尿道口的常規護理。

3 觀察指標與方法

①術后第9日殘余尿量測定:患者術后第9日撤尿管4 h后自主排尿,行B超檢查膀胱內殘余尿量。②比較4組術后15 d殘余尿量及尿潴留的發生率:尿潴留診斷標準采用FIGO 1995年修訂的子宮頸癌的診斷標準,尿潴留是指術后14 d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雖能自行排尿但殘余尿量>100 mL[2]。

4 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

臨床資料匯總后,由統計學專業人員分析處理,依據不同的研究資料采用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分析用SPSS軟件處理。

5 結果

5.1 各組術后自主排尿后殘余尿量比較

術后9 d首次自主排尿后,各組殘余尿量經方差分析,F=15.84,P<0.01,總體比較各組有差異。又經均數間兩兩比較SNK-q檢驗(Student-Newman-Keuls法),聯合組與各組比較, P<0.01;針刺組與反饋組比較,P>0.05;針刺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反饋組與對照組比較,P<0.01。詳見表1。

術后15 d各組殘余尿量經方差分析,F=45.90,P<0.01,總體比較各組有差異。又經均數間兩兩比較SNK-q檢驗(Student-Newman-Keuls法),聯合組與各組比較,P<0.01;針刺組與反饋組比較,P>0.05;針刺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反饋組與對照組比較,P<0.01。詳見表1。表1 各組患者自主排尿后不同時點殘余尿量比較(略——注:與其他組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5.2 各組術后15 d尿潴留發生率比較

聯合組35例,發生尿潴留2例,發生率5.71%;針刺組31例,發生尿潴留7例,發生率29.17%;反饋組30例,發生尿潴留6例,發生率25.00%;對照組25例,發生尿潴留9例,發生率56.25%。經多個樣本率行比較,χ2=42.75,P<0.01,又經率的兩兩比較(多重比較,Scheffe法)顯示,聯合組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5.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反饋組有1例出現輕度腹瀉,2 d后自行消失;2組患者均無明顯暈針、過敏等不良反應發生。

6 討論

行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宮頸癌患者容易發生尿潴留的原因在于手術切除范圍廣,膀胱失去子宮附件、韌帶及盆腔結締組織、陰道上端組織等的支撐,且廣泛的剝離造成盆腔部分神經叢損傷,影響了神經傳導和血供[3],使膀胱感覺降低,引起膀胱功能障礙,逼尿肌反射差而出現尿潴留。術后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留置導尿管,加之術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繼發尿路感染,會延緩膀胱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預防尿路感染的同時還應盡早恢復膀胱的功能。

宮頸癌術后膀胱功能障礙一般屬中醫學“癃閉”范疇,其發病機理主要是手術創傷使沖任及脈絡受損,致氣血虧虛,腎與膀胱氣化不利,開闔失司,以致小便不暢。八髎屬膀胱經腧穴,具有調節膀胱氣化功能;穴位解剖位置為骶骨神經八孔,所傳出的神經,內支配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臟器,外分布于前后二陰,針刺八髎可刺激骶神經根傳出及傳入神經纖維,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內括約肌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運動,促進二者協調運動,完成排尿反射[4]。

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是一種盆底康復治療方法,通過電刺激激發一個被動收縮,使盆底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和放松,使之得到被動鍛煉,同時提高盆底肌肉的靜息張力,刺激尿道括約肌收縮,進行盆底肌收縮和舒張訓練,使患者恢復盆底肌肉群協調舒縮的功能,通過神經回路進一步增強尿道括約肌收縮、加強尿控能力。

本觀察結果顯示,聯合應用針刺及生物反饋電刺激診療儀能促進盆底神經傳導恢復和神經網絡重建,興奮神經、肌肉組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盆底肌肉的功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得到盡快的恢復,提高患者術后膀胱充盈的敏感性,加強尿道括約肌的作用,能明顯減少殘余尿量,降低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率,縮短尿管留置天數,盡快恢復膀胱功能,促進自主排尿,重建宮頸癌術后的膀胱功能。

參考文獻

[1] 周碩艷,谷紅輝,諶永顏.宮頸癌術后尿潴留防治的研究[J].護理研究, 2007,21(1):20-21.

[2] 于巧萍,余建芬,盧惠珍.宮頸癌根治術后留置導尿管拔除時機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9):1067-1068.

篇9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一般情況:本研究按職稱將150名臨床醫師按職稱分為住院醫師組;主治醫師組和高級職稱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齡39.5歲。通過問卷和測試的方法進行調查。

2.調查內容:①口腔醫療知識和臨床技能;②急救醫學知識和CPR(心肺復蘇)操作技能;③急救醫學再教育的現狀。

二、結果

1.口腔醫學知識和臨床技能優秀率:住院醫師組92%,主治醫師組96%。高級職稱組100%。

2.急救醫學知識和技能優秀率:急救知識優秀率:住院醫師組為11%;主治醫師組為13%。高級職稱組15%;CPR(徒手心肺復蘇)操作技能優秀率:住院醫師組為5%,主治醫師組為4%,高級職稱組為3%。

三、討論

1.急救醫學教育的現狀

急救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各臨床科室的急、危、重癥的診治都屬于急救醫學范疇。對于所有急、危、重癥的處置是以維持患者生命為首要措施,也是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1]。急救醫學在內科、外科、兒科及婦產科等學科領域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而對于口腔醫學領域急救醫學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臨床口腔醫生雖然在高等醫學教育和臨床資格考試中進行過學習和培訓,但是隨著口腔醫學專業的局限性而逐漸淡忘了急救醫學知識和技能。因此,雖然在處理口腔專科急癥方面都具有足夠能力,而遇到并發和繼發的全身性急、危、重癥時,處理措施和能力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延誤了急救的最佳時機。這種現狀在我國口腔醫學領域也具有普遍性,甚至影響了口腔醫學的發展。因此,加強臨床口腔醫生急救醫學知識和技能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2]。

2.口腔醫療中并發的生命危象

(1)心臟驟停的診斷:①意識突然消失;②大動脈(頸動脈和股動脈)摸不到搏動,心音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嘆息樣呼吸;④瞳孔散大。如果出現以上征象,可立即實施心肺復蘇(CPR)操作[3]。

(2)休克(SHOCK)的診斷:系肌體微循環障礙而導致的危及生命的癥候群,其重要的臨床表現為意識淡漠,動、靜脈壓降低,脈壓差縮小,尿量明顯減少(每小時<30ml)。口腔醫學所涉及的休克病因多為疼痛、出血、過敏、感染等因素。治療的主要原則是控制導致休克的病因,維持有效的血壓,迅速治愈專科疾病[3]。

(3)昏迷:是由于大腦皮層即皮層下網狀結構發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意識持續中斷或完全喪失,最高級神經活動的高度抑制表現。臨床上分為淺昏迷和深昏迷兩種。其病因可為創傷、顱腦疾病、感染、中毒等因素引發。

(4)暈厥:是人體大腦一時性缺血而產生的癥候群,臨床表現為意識淡漠;呼吸急促;脈搏細速;面色蒼白。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危象。處理原則:采取頭低足高,阿莫尼亞、氨水等藥物刺激呼吸中樞,同時進行心理支持[3]。

3.口腔臨床醫師急救醫學再教育的措施

既然口腔醫療的特點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很少,對曾經所學過的急救醫學知識和技能逐漸淡忘。那么口腔醫療機構就應該定期的對口腔臨床醫師進行急救醫學的再教育,并列入臨床“三基”考核內容。各級別的口腔醫師都應進行心肺復蘇的實戰演練,對操作不合格的醫師要重復演練多次,直到合格為止,以確保臨床口腔醫療的安全。另外口腔專科醫院各臨床科室應建立急救小組,小組成員應與省市級和國家級急救醫學學術組織保持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急救醫學的動態。及時更換和購進較先進的急救醫療儀器,并有專人熟練掌握和保管,定期維護并長期處于工作狀態。急救藥品要專人保管并且每天進行清點數量和查驗有效期,藥品擺放要固定數量、固定位置,并使每一名醫護人員知曉。口腔醫療中生命救治的流程:①迅速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②建立靜脈通道;③氧氣吸入;④及時向上級醫師和領導匯報;⑤及時進行心肺復蘇、休克的搶救;⑥對生命危象的進一步檢測觀察。

四、口腔醫療機構必備的急救藥品和器械

篇10

隨著社會對院前緊急醫療救援服務要求的逐步提高,提升院前緊急醫療救援水平已成為增強城市功能的迫切任務。目前,我國還沒有急救醫療法規及急救行業的準入制度,急救醫療機構的建設模式多樣,因此,建立一套適合經濟發展需要、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緊急救援質量管理體系,打造一個具有管理現代化、醫療服務規范化,具有全方位醫療救援能力的應急救治隊伍,在指揮調度、人員結構、設施裝備、知識培訓、信息網絡等領域全方位加強專業化建設力度的緊急救援質量管理體系已刻不容緩。

1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發展史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柳州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成立于1998年12月2日,由柳州市衛生局直接領導,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急救中心由成立之初的4個急救站、1個急救點、7輛值班救護車現發展到擁有12個急救站、6個(縣)分中心和1個急救點、18輛值班救護車,出診量由1999年第一季度的983次呼救次數、出車959次,增加到2006年的第一季度的最高呼救次數6 302次、出車6 187次,出車平均反應時間由成立初時的2.83秒縮短到現在的1.64秒,其功能也由以前單純的院前醫療急救增加為突發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成為柳州市政府的一個文明窗口,市民將之譽為“生命的保護神”。

2 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管理模式

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為單純指揮調度型急救中心管理模式,以制度管理網絡的方式動作。與全國其它城市的管理模式相比,此模式科學地整合了柳州市的衛生資源;降低了急救網絡運行成本,縮短了出診半徑,縮小了反應時間,減輕了市政府的財政負擔。

3 單純指揮調度急救中心建設

3.1 設置獨立急救機構:在突發公共事件管理中,獨立的急救機構是緊急醫療救援強有力的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要求地級市建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原則上獨立運行。柳州市政府把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管理模式定為單純指揮調度型,隸屬于市衛生局,設置獨立的事業機構和人員編制,并統一急救號碼“120”,建立“120”通訊指揮調度系統,實現急救網絡的統一管理,資源統一調度指揮。

3.2 建設緊急醫療救援網絡:緊急醫療救援網絡是公共衛生救治體系實施緊急救援的基礎,也是實現緊急醫療救援“快速”的前提。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根據市區人口情況,合理將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新制定急救半徑與急救反應時間的新標準,建立三級網絡管理體制[1],并以社區為基礎,制定區域內網絡規劃和計劃,同時加大農村醫療急救網絡建設的力度,提高農村急救網絡的覆蓋率。急救體系的網絡化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突發公共事件中的醫療救治能力,減少了災難造成的損失和降低了社會成本。

3.2.1 急救站的建設:在緊急救援的網絡建設中,急救站的設立是根據柳州市區人口分布情況,以網絡的形式科學地分配急救資源,城區急救半徑在5公里內,接到呼救后13分鐘內趕到急救現場。

3.2.2 急救(縣)分中心的建設:縣分中心的設立原則上依托綜合力量較強的縣人民醫院,其管理模式為當地衛生局直接領導,負責服務區域內傷病員的現場急救、轉運和醫院內醫療救治。郊區或農村可根據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情況設定急救半徑。業務上接受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指導,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接受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統一指揮,分中心建立公路沿線急救網點。

3.2.3 急救點的建設:急救點原則上選擇通過國家一級醫院評審或公路沿線醫療條件好的鄉鎮示范衛生院的醫療機構,經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檢查確認。

3.3 與城市聯動系統聯動:緊急醫療救援體系是社會安全體系及公共衛生體系重要的一環,所有突發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都離不開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參與。2005年柳州市政府投入資金改造并升級指揮中心調度系統,使緊急醫療救援中心指揮調度系統與柳州城市聯動系統聯動,實現了聯合接警和對共享平臺的訪問。一旦出現突發事件,中心迅速轉化為突發事件醫療緊急救援應急指揮部,負責指揮、調度、協調、參與突發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工作,大大提高了城市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3.4 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制訂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是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院前緊急醫療救援專業隊伍和提高緊急醫療救援質量的關鍵。中心根據市急救工作的管理模式和特點、人員素質、資源條件,按照現代急救管理理論和方法制訂了一套急救網絡的管理規章制度,包括指揮調度中心工作管理規章制度;急救站、急救分中心管理規章制度;急救網絡成員單位準入制度。同時編寫了《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工作手冊》,規范了院前急救醫療行為,明確了各個崗位、各類各級人員的職責,對我市緊急救援網絡的管理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5 人員培訓:急救人員的業務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院前急救質量的水平,因此我們的培訓從以下三個層次抓起:

3.5.1 急救醫護人員培訓:院前急救人員經培訓須重點掌握檢傷分類、心肺復蘇、骨折固定、止血包扎、氣管插管、清創縫合、防毒和隔離消毒等基本技能。

3.5.2 駕駛員、擔架員培訓:重點掌握急救基本操作,如:心肺復蘇、外傷搶救四大技術(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

3.5.3 中心調度接警人員培訓:掌握接處警、車輛調度、信息輸入、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車輛定位系統、語音記錄子系統等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急救醫護人員、駕駛員和擔架員經培訓后參加考試,獲得柳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頒布發的《急救知識及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證》方能上崗。

3.6 制訂公共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預案及演習制度: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依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爭預案》制定各種急救預案,儲備緊急救援物質。每年組織1~2次突發公共事件演習。

4 取得的成效

我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經過7年的建設發展,已形成了覆蓋市、縣、鄉三級急救網絡的緊急救援醫療服務體系,在應對突發重大災害性事件時可緊急調動全市醫療資源,實現急救醫療服務的一體化。取得了以下成效:(1)降低了體系的運行成本,整合了全市醫療資源,減輕了市政府的財政負擔。(2)急救站布局合理,有效縮短了急救半徑,使市民得到了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3)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院前緊急救援專業隊伍。(4)實現了我市急救醫學服務人性化、規范化、結構網絡化、反應快速化、指揮信息化、管理科學化。(5)2005年4月在全市設定交通事故顱腦外傷救治定點醫院,為交通事故顱腦外傷病人建立了快速搶救綠色通道。(6)中心近年在處理的大型突發事件的醫療急救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永春.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的設想[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8: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