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道路交通規劃范文

時間:2023-12-16 16:3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道路交通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鄉道路交通規劃

篇1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張,城市的門戶地區隨之不斷外移,城市原先的門戶逐漸成為城市的中心區域。相應的,原本主要承擔對外交通職能的道路必須承擔起日益增加的市內交通功能,肩負著城市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的雙重使命。其結果是既無法較好的服務于對外交通,又無法保證市內交通的通暢,并且對城市景觀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城市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通過道路改造及城市設計的手法,實現對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轉變?本文將以連接西安、咸陽兩市的世紀大道為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2、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涉及的主要內容

在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觀道路轉變的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職能定位的轉變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為基點,與城市外部空間(其它城市、鄉村)進行聯系的交通運輸形式,多以公路出現,其職能也主要是對外交通為主。

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時又可兼有景觀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時具有交通、生活、景觀多種功能,或者成為城市重要的發展軸線。明確城市道路的等級、職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問題。

(2)綠化景觀改造

城市對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處于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規劃的綠化景觀,以鄉村景觀或郊區景觀為主,或僅在入口及門戶空間規劃具有標志性的門戶空間綠化景觀。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應從美學的觀點出發,在滿通功能的同時,充分考慮道路空間的美觀以及與周圍景觀的協調性,為了讓使用者(駕駛員、乘客以及行人)感覺安全、舒適、和諧所進行的設計。它涉及到城市規劃、環境設計、建筑設計、道路美學、園林學、環境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殷立文,李鐵軍,米江。淺談道路景觀設計,黑龍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結合對外通道路現狀綠化,同時與周圍景觀協調,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點,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第二問題。

(3)道路交通規劃與對外交通的疏解

對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現,與城市道路斷面形式的設計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現狀道路斷面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與區域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將城市公交系統、慢行系統等規劃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慮的又一問題。并且考慮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尤其是快速路系統銜接,避免過境交通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4)沿街建筑整治與改造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統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并結合周邊土地利用規劃,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風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實施建議。

(5)城市標識與城市家具

城市標識作為一種視覺識別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所有的人,城市標識系統設計是城市公共環境設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實用與美觀的高度統一,又是探尋民族文脈的點睛之筆。人們在感知城市標識系統所表達的形象的導引信息時,還可以充分感受其周邊的環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習慣。 城市家具也是對應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并與城市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城市是一個大的容器也是一個大的舞臺,人類借助各種舒適和富有藝術性質的“道具”——“城市家具”,導演了豐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標識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過程中,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內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對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統一的照明規劃,甚至沒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經成為城市景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城市的照明水平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經濟實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臨著如何將城市景觀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結合,如何將綠色節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體現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等問題。在對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轉變的過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規劃設計的一個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環節。

3、案例分析

3.1項目背景

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獲批,西安(咸陽)大都市將成為國家級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及關中地區的中心城市。以此為契機,省政府提出了建設“西咸新區”的目標。作為西咸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灃東新區的發展建設也正在快速推進。

灃東新區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陽兩市城鄉結合部,世紀大道是灃東新區內唯一一條已建成的東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陽,東連西安西三環, 全長約13.5公里。世紀大道區域的開發建設也是灃東新區率先啟動與形象展示的區域。

曾經的世紀大道作為連接西安與咸陽的重要交通干線,為兩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如今,在西咸新區建設的大背景下,她正經歷著從城市邊緣地帶向城市中心區的過渡和演變。如果說西咸新區唱響了城市建設的新樂章,那么世紀大道作為新區的門戶,正是這樂章的絢爛前奏。

3.2、職能解析

世紀大道的職能根據灃東新區建設做出相應調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職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職能,由原來的交通性為主的對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觀性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轉變,使其成為展示西咸一體化成就,展示灃東新區新風貌的平臺。規劃在分析灃東新區規劃基礎上,將未來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間——擁有機動車、行人、自行車、公交車等多種出行方式,各自獨立、便捷換乘的空間

(2)城市藝術展示空間——展現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藝術文化空間

(3)城市公共活動空間 ——擁有公眾參與場所、休閑活動的空間

(4)城市綠色廊道空間 ——擁有樹木、綠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態空間

(5)城市生活功能空間 ——城市交通與周邊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間

3.3注重可實施性與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規劃

(1)對外交通

現狀西安至咸陽的交通連接主要由世紀大道來承擔。隨著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漢大道的實施通車,預計未來昆明路與秦漢大道將分擔世紀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遠期世紀大道入口空間應特別強調對過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導,使區域內生成的集散車流能便捷的與的干道系統銜接,促進世紀大道由對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轉變,提升城市景觀。

(2)公交系統規劃

實現灃東新區一條線串聯幾個點,帶動一大片的城市TOD發展模式。倡導并實踐綠色、生態、環保的城市新區發展新思路。

規劃在區內形成半環加兩縱的快速公交主干線。快速公交可為全區發展以及區內各片區發展的系統性、連續性、關聯性、互補性提供交通保證。

規劃常規公交線路覆蓋區內各主要區域。規劃體現直達性,同時通過樞紐站與BRT相連來實現長途出行。

通過設計慢行優先的道路系統鼓勵核心區內的自行車交通。并通過與常規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換乘保證運輸效率。

(3)慢行系統規劃

自行車作為公認的綠色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符合灃東新區,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是新區風貌的一個代表物。規劃中央自行車專用道是在國內道路設計方面的一個創新。建設成本低,見效快。世紀大道的建設將在新區起到示范作用,未來的新區建設應形成獨立的自行車系統,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詳細方案構思

世紀大道全長13.5公里,根據現狀道路的斷面形式與綠化植被的不同,將現狀分為A、B、C三段。

根據現狀三段道路斷面形式以及綠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規劃提出兩種設計方案,分別為大改造方案與小改造方案。

本著改變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鮮明、地標性不強的現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規劃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車道的寬闊中央分隔帶,兩側設置快速公交車道,宏偉大氣,最大程度彰顯了灃東新區低碳生活的理念,通過對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寬度,沿街設計街邊線性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休閑的場所。

6米寬的自行車專用道通過綠化帶與機動車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獨立的自行車專用空間。在滿足雙向通行的同時,將身著裝備的騎山地車的人、滑板運動愛好者引入其中,體現年輕的活力的氣息。兼顧交通、娛樂、健身多種功能。15米的三機動車道滿足現狀通行量。

綠化景觀以樹冠濃密,四季分明的欒樹與櫸樹為主要行道樹,結合紅葉李,小葉女貞等灌木,形成層次分明,四季變化多端的綠化景觀效果。

從漢磚紋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磚的紋樣,體現傳統元素與現代文化的交融。花崗巖結合卵石鋪地作為漫步道主要材質。

在保證專向轉向車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實行四相位信號燈配時控制,中央自行車道可通過在等待區域之間的轉移,依照信號指示,在一個信號周期內無沖突實現各方向的通過,并實現與常規自行車道在兩側的道路的銜接。

規劃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優點是改動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實施性更強。同時堅持對自行車優先、自行車道優化的設計原則。自行車道與人行道共面設計,與機動車道通過綠化完全隔離。中央設置快速公交車道。

現狀綠化茂盛卻沒有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原因是缺乏層次感和色彩不夠豐富。小改造方案綠化景觀近期整治措施通過對適合西安種植的喬灌木種類分析,選擇適合普通栽植,成本較低,色彩效果顯著的如櫻花、紅瑞木。針對現狀植被種植情況,采用見縫插花的種植模式。力求實現一盞燈將建筑點亮,一棵樹將景觀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車進站方式的詳細規劃設計。通過對開門方式、能否超車、中間是否設自行車道進行多方案比較。結合灃東新區規劃,人口容量估算,公交運行量估算等因素,為以后快速公交專項設計提供依據。

3.3.3標識及公共家具設計

標識及公共家具主色來源于灃東新區LOGO圖形中“山”與“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藍正是灃東新區高品質環境的外在表現。

快速公交車站的設計源于灃東新區LOGO水波紋圖形,以防腐木質與鋼化玻璃為主要材質,結合藤類植物的點綴,給人以貼近自然的原生態感覺。

常規公交候車亭頂面采用太陽能板,使太陽能轉化為DC電源,用以供應道路兩側路燈照明,實現全段照明分段供應。改變了獨立太陽能路燈不美觀,太陽能利用率低的現狀。

規劃設計透景圍墻、半透景圍墻和實體圍墻三種標準圍墻。滿足灃東新區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擋需求。

3.3.4夜景照明設計

以“推進綠色照明,保護全球環境”為設計理念,街道照明整體風格以樸素、大方為主,突顯百年大街的穩重,局部通過燈具的新穎設計,又不失現代、時尚的氣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燈結合鑲嵌于地面鋪裝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過LED燈低能耗的特點體現綠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對現狀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體整治措施,分段實施。整治措施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圍墻遮擋、綠化遮擋和廣告牌遮擋,第二類為清洗粉刷立面、統一門頭牌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