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機械制圖的理解與認識范文
時間:2024-01-02 17:4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機械制圖的理解與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空間想象力;機械制圖;教學
空間想象力就是人們根據已知的、抽象的圖形或概念在自己的大腦中建立起圖形或概念所反映出的三維立體的思維能力。對于機械制圖來說,就是根據已給出的零件的三視圖,利用空間想象力在頭腦中建立起三視圖的三維立體模型,并將三視圖與三維立體模型二者相互轉化的過程。
機械制圖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很強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繪制圖形和識讀圖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為后續的專業課奠定比較好的基礎。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往往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造成對所學知識理解上的障礙,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感覺機械制圖這門課程很難學。因此,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程,一直是機械制圖教師的老大難問題。
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從空間到平面,再從平面到空間一個相互轉化的過程。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他們才能真正理解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那么,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一)由簡到難的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在機械制圖的教學中,我們要遵循由簡到難的教學過程。一方面應從教學內容上做到由簡到難,比如,在講授投影基礎知識時,我們可以按著點、線、面、體由簡到難的教學過程進行講授;另一方面在每一節課程教學中也應采取由簡到難的教學,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利用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大家都知道,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感性認識(實物、模型、掛圖等教具)來啟發、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空間想象能力)。
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對實物、模型、掛圖等教具的觀察,建立初步的空間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思維抽象活動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實現空間形體與平面圖形相互轉化過程,由此可見,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感知空間形體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便捷地認識空間形體和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機械制圖教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實現了模型、圖形的有機結合,不但增添了機械制圖教學的教學質量,而且有效地解決了機械制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那些用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難于講清的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抽象的視圖變得直觀,大大提高了機械制圖教學的教學效果。
在機械制圖起始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不但學生會感覺到機械制圖學起來很困難,而且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講授投影理論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繪制圖形和識讀圖形的能力。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機械制圖教學中難以用語言進行表達的知識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良好地解決了學生學習機械制圖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四)提供動手機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提供學生動手機會也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辦法。常言道,動眼不如動手,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學生動手機會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機械制圖教學中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是通過大量的繪制圖形、識讀圖形等實踐過程實現的,提供學生動手機會恰恰符合這些實踐要求。
當教師提供學生動手機會實踐時,教師可以把那些結構比較復雜的零件、語言無法講解零件、肢體語言無法進行比劃零件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并讓學生了解、分析自己動手制作的實踐模型,從而實現從平面到空間之間思維的相互轉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利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
啟發式教學,是指讓學生做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建立初步的空間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思維抽象活動形成理性認識,實現空間形體與平面圖形的相互轉化過程。比如分析某一組合體三視圖時,首先應該進行形體分析,分析該組合體是什么形式的組合體,讓學生思考分析后給出答案,如果看成是切割式組合體,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這個切割性組合體是由哪幾個切割過程形成的在那些位置進行切割的,通過啟發,引導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組合體的特點,利用空間想象力得到組合體的空間形狀,這一過程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篇2
關鍵詞:中職 機械制圖 教學 有效
一、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機械制圖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也是學生會陸續接觸到的很多專業課程的基礎,想要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課堂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機械制圖通常是中職教學中針對機電類專業低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學生剛剛入學,充滿了好奇,這正是值得我們充分利用的一個學生心理上的契機,如果能夠讓機械制圖課程生動有趣必定能很大程度引發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也能充分調動他們對于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需要學生的實操過程,某種程度上更像是學生自身對于所學知識展開驗證的模式。畫圖時需要學生借助一些小工具和材料完成機械圖的繪制,需要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有很好的探究精神,通常教學要點隱藏在結果的發現中。通過自己動手制圖,并且發現相應的特點、性質或者定律,不僅讓學生從理解的層面對于教學內容展開認識,也能讓學生在實操中充分體會到機械制圖學習的樂趣。
機械制圖教學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于各種圖形的觀察、認識和空間想象能力,不是像平時生活中對于很多有趣的事情走馬觀花,這種觀察需要學生更為細致與深入,對于點、線、面有更深刻的認識,對于點、線、面的投影也能夠形成正確的概念與認知。《機械制圖》中所有的投影都是采用的正投影,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點、線、面在正投影時所有形成規律有更深刻的認識,并掌握它們的投影特性。這些都是為學生后續制圖過程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對于提升《機械制圖》教學效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精講多練,師生互動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老師講是一方面,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對于必備的基礎知識有良好的掌握,然而學生只有多練多實踐才能對這些知識有直觀的領悟。很多學生課堂上很認真,老師講的時候貌似都能聽懂,然而,真正到自己畫圖時卻感到茫然,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因此,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能夠聽懂,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繪圖能力,此外,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一直以來的教學傳統中都是教師作為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十分被動,老師講學生聽成為一種常態,其實這種教學模式是有明顯弊端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要將學生真正視為教學主體,師生相互討論加強互動,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
機械制圖課程中很多知識點都是十分靈活的,教師的一大教學要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識圖與繪圖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學生加強練習才能不斷提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不太難的繪圖任務讓學生課下實踐,繪圖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甚至不能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教師可以將繪圖任務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和學生就他們在完成練習時遇到的實際問題展開探討,這個討論過程對于學生是一種指引,能夠幫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的知識體系完善,師生互動中提升了教學效率。
三、運用口訣,加深學生記憶
機械制圖雖說是一門應用性課程,然而,它卻講求各種標準與規則,這些標準與規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是他們實際繪圖過程中的標桿與指引。學生如果能夠對各類標準有準確的記憶,自己繪圖時必能得心應手,高效準確。很多標準其實都是較為煩瑣的,學生不要說記憶,有時候理解都會存在障礙,如何能讓學生對于這類標準有良好的記憶呢,運用口訣是一個不錯的途徑。教師對于這門課程很熟悉,很多知識點都是教了一遍又一遍,對于這些已經充分咀嚼過的標準教師可以將其化繁為簡,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讓學生背誦,這將很大程度降低標準的識記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機械制圖中可以編成口訣的標準很多,例如,在學習直線投影規律時我將課本中較為煩瑣的講解總結為“一斜二正是平行,一點二正是垂直,三線傾斜是一般”,這三句話既簡潔又直觀,同時充分概括了直線投影規律的要義,還能讓學生以此為基準根據三視圖判斷空間直線,學生只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口訣背下來,對于直線投影規律必然會有很好的掌握。此外,剖視圖是學生普遍覺得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學內容,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將剖視圖總結為“外形簡單宜全剖,形狀對稱用半剖”,這個口訣非常實用,學生不僅覺得理解起來容易,也提升了學習興趣。
四、結語
作為中職機械類專業教學中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機械制圖將會為學生后續很多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何提升機械制圖的教學效率呢,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升教學效率;其次,要將講與練融合,教師應當多就練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學生展開探討,增進師生間的交流合作;此外,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標準教師可以將它們編成容易識記的口訣,這對于加深學生記憶,提升教學效率是很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機械制圖 CAD 一體化教學 整合
在職業院校中,機械制圖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近年來,針對機械制圖課程的開設,提出的觀點分為兩種:一是機械制圖與CAD兩門課程各自獨立存在,兩者沒有任何聯系;一是機械制圖課程完全能被CAD課程所取代。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兩門課程之間關系的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只有把兩門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工學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機械制圖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
一、機械制圖與CAD教學現狀分析
1.機械制圖的教學現狀
在職業學校中,機械制圖這門課程主要是對學生繪圖、識圖以及制圖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能夠熟練準確地掌握正投影的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繪制圖樣的最基本常識、讀圖能力、繪圖的基本方法以及部分繪圖技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養成作圖的良好習慣,這些都是學習機械制圖的目的。機械制圖需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傳統的教學模型與掛圖的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在使用模型與掛圖的過程中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將大大下降,在對以后學習內容和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明顯在讀圖方面感到吃力。特別是在學時少,學習內容多的情況下,單一的機械制圖教學模式,將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2.CAD的教學現狀
近來,在多數職業學校中的CAD教學中,學校僅僅重視軟件功能與應用技術的系統性,缺少針對性,因而CAD的實用價值反而不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此外,CAD教學與相關的學科聯系不緊密,而且學校中學生在識圖與繪圖方面的能力嚴重不足,對技術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理解,且不能夠遵守企業的需求與意圖,正確地繪制零件圖及裝配圖。同時,在教學中,很多老師并非機械專業出身,雖然知道如何操作Auto CAD,但是因為不能將機械專業知識與技能聯系在一起,也不能進行清晰的講解。再有,就是技校學生基礎本身就差,因而在使用Auto CAD對零件圖和裝配圖進行繪制的時候,很難準確地畫出,更別說通過軟件來設計和制造機械了。
學校在對企業和畢業學生做了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了機械制圖課程的開設要整合機械制圖與CAD進行一體化教學。
二、充分利用工學結合的教學優勢
1.工學結合,通過經典案例帶著目的學習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實行“2+1”模式,就是要讓學生進入工廠實踐。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學校資源和校企合作的資源,選取難度適中的案例進行教學。主要考慮到以下幾點:一是案例的代表性,內容的囊括性,二是難度適中,三是緊扣教學任務,體現思維力、分析力、動手能力的提升。
機械制圖教學的完成需要進行實踐活動,換言之就是大量的機械繪圖。手工機械繪圖工作太過繁重,并且效率低下,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率的CAD繪圖代替手工機械制圖。通過工學結合,把企業的圖樣引進到教學中,讓學生盡早適應企業的需求。
2.通過學生參與,調動其積極性,優化學習效果
從頂崗實習的反饋來看,很多時候教師認為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的內容,在學生進入真正的崗位之后,也容易出現問題。這就讓我們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檢測手段太過模式化。
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機械制圖與CAD兩門課程實現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理論課堂中,教師要以機械制圖為主,將傳統的模型與圖樣的教學方法徹底地摒除,全部改由CAD軟件來進行教學。在課后完成作業中,圖紙、圖板等繪圖方式也應完全棄用,讓學生使用計算機完成繪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傳統的繪圖知識與理論進行了解,并適當地體驗和嘗試傳統手工繪圖的方法,以此來培養工科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與工作態度。學生通過這種工學一體的模式,既能夠將機械制圖的宏觀制圖能力調動起來,同時又能夠將CAD的具體操作能力結合起來,這是課堂板塊教學所達不到的一種自然狀態。
三、機械制圖和CAD的一體化教學設計
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是一門重點培養學生看圖、識圖能力與CAD軟件繪圖技巧有機結合的課程。在課程中,CAD軟件主要作為一種工具被應用在教學中。機械制圖主要是對正投影法、三視圖以及草畫軸測圖、簡單圖樣表達、零件圖草繪等內容的講解,也是學生學習制圖所需要的最基礎的技能。在CAD課程中,幾何圖、復雜組合體與圖樣表達法、零件圖以及裝配圖等制圖內容實現一體化。老師利用較少的課時就能夠對機械制圖有效地講解,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在CAD一體化教學中。
對此,我們結合教學實例對機械制圖與CAD的整合教學進行介紹。
1.注重檢測學生CAD制圖的規范,加大制圖原理的強化
機械制圖最根本的基礎正是《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同時也作為機械工業生產中一種最根本的技術文件。把圖樣幅面、標題欄、字體、比例以及線型等放置在“CAD的基本設置”中進行講解。
2.零件圖的識圖以及繪制需要掌握的重點
學生在參加工作之后,工作內容都離不開看圖,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把識圖與繪制零件圖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教學。在該課程中,每一個零件圖被當做單一的項目,CAD軟件教學主要是對繪圖進行訓練。一般來說,繪圖訓練主要是針對技巧與方法的要求。尺寸的標注內容一般放在零件圖學習中,主要通過標注零件圖的尺寸對如何設置尺寸標注樣式和如何使用尺寸標準命令等進行詳細的講解。在技術要求中,我們對表面粗糙度的講解,主要是按照屬性設置進行,通過形位間的公差快速地對其進行設置標注,其中,極限尺寸要使用文字注釋的方法進行標注。
3.在其他具體問題中的機械制圖原理重點
CAD在機械制圖國際標準的應用中,其重點與難點是機械制圖與CAD組合的內容,第三視圖的補充、圖線的補缺,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通常,在機械制圖中,多是通過簡單的形體例子來進行分析,復雜的形體則通過CAD建模,通過一些實體模型讓學生在課堂中練習三視圖,通過二維視圖讓學生建立三維的實體。這是一個先易后難的教學過程,采用形體分析法與線面分析法來對實體模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與參照實體的模型進行具體的講解。通過疊加法、切割法以及講解與練習的結合,運用在三維實體中,很好地實現二維視圖。例如,形體的前后、左右及上下視圖可以通過對實體的自由旋轉來實現。在課堂中,教師多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具體實際案例的訓練,讓學生不再覺得制圖課有難度,反而感到課程的生動與趣味,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用CAD剖視圖教學
剖視圖是用來表示物體內腔結構的方法。當視圖中存在虛線、虛線與實線重疊,難以用視圖表達機件不可見部分的形狀時,或者當視圖中虛線過多,影響到圖形清晰、影響標注尺寸時,常常需要用剖視來表達。在講解時,多采用一些形體簡單的例子來分析,至于一些形體復雜的例子,則可以通過CAD軟件進行詳細的剖析。通過CAD軟件的零件建模,然后運用剖切功能將零件剖開,對其中的孔、槽等結構進行分析。教師在不同位置剖切平面,逐一對形體進行剖切,分析剖切位置對剖視圖畫法產生的影響,由此加深學生對剖視圖的理解,并熟練地掌握這種方法。使用CAD剖視圖(如圖1)能夠為老師講課帶來很多便利,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并且能夠引導和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短時間內就能將教學任務有效完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CAD掌握對裝配體整體的認識
學生對裝配體缺少整體上的認識,對裝配體的結構、工作原理、零件間的裝配、鏈接以及主零件的結構形狀認識不足。在裝配體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具模型和圖例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因而CAD的利用就成為一種必然地選擇。教師可以將多個三維實體零件組合在一起形成裝配體,并對此進行模擬裝配。還可以通過零件模型(如圖2),讓學生了解每一個裝配體的真實形狀,清楚地掌握零件間的關系和動力傳動的具體路徑。
圖2 臺虎鉗裝配圖
6.適當拓寬CAD制圖的運用范圍
教師根據學生的就業實際和興趣需要,可以適當拓寬軟件的應用范圍,例如建筑、電子等專業,但在教學嘗試中要遵循機械制圖或者相關制圖的標準和原理。
CAD軟件為機械制圖教學帶來了極大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四、結論
機械制圖與CAD一體化教學,將不同學科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穿插在一起,并運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教學項目的學習,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隨著教學項目的進行,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與提高,老師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特別是在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芳麗.“雙元制”下《機械制圖》課程的改革與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6).
[2]萬紅,傅德月.淺談高職專業教材的設計與編寫[J]. 職業教育研究,2009(6).
[3]唐克中等.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汽車專業 “機械制圖” 教學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43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utomobile specialty.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s lagging behi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drawing course in automotive specialty,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utomobile specialty; "Mechanical drawing:; reform
在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中,“機械制圖”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國家標準的主要規則,以識圖為主、以畫圖作為培養學生深入識圖和檢驗學生看圖能力的手段。一方面,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不高,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學習“機械制圖”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當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探討如何改革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十分重要。
1 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我國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機械制圖”課程在學科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該課程以使學生學會運用制圖技術為目標,符合“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這一職業教育原則。然而,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尤其是教學方法不當,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堂教學內容以講授抽象理論為重點,對學生進行全程灌輸,學生在學習中較為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學習興趣;第二,教學手段單一,尺規作圖、模具演示仍是主要的教學手段,與新科技、新教學手段的融合效果不佳;第三,學生獲得實踐的機會較少,多數課時都屬于理論課;第四,教學中所使用的素材都是教材中的素材,與現實生活脫節。因此,“機械制圖”教學方法不夠合理,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低下,為提高學生的機械制圖能力,培養優秀的職業人才,應當加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
2 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策略
2.1 提高教學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學習興趣,究其本質而言,是指學生對學習對象或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在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自由活潑、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創造一個適宜的外部環境。也就是說,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認識教學內容的實質,去粗取精,在傳授機械制圖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失時機地將所講材料和學生興趣相結合,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習培養目標能夠水到渠成地得以實現。
以“截交線”、“相貫線”這些知識點講授為例,一些學生在接受起來有些難度,掌握比較吃力,而事實上只要掌握了前者,后者便能很容易地被理解。為此,在講解“截交線”時,可以使用具體平面切割幾何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刀切一個土豆進行演示,得到的截交線會因刀切入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與此同時,對所得到的形狀進行分類,歸納出三種基本類型,分別為矩形、圓和橢圓,且切刀的位置會決定橢圓的長軸,最短的長軸和土豆的直徑相等,此時截交線是圓。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抽象理論得以形象化、具體化,不僅完成了教學要求,而且會給學生以“機械制圖”課程生動有趣的感受。
2.2 講究授課藝術,合理組織教學
教學活動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一方面,作為一門科學,教學活動有自身的內在規律,因而應認識教學規律、利用教學規律,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組織教學活動,與此同時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應教條化、因循守舊,要因人、因課、因時制宜。另一方面,作為一門藝術,教學活動需要一定的創造性,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追求不一樣的教學效果,而不應只追求知識的講解與傳播。
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備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對授課成功與否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對于一個具備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應不應忽視備課,它是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具體而言,在備課過程中,應該對教學進程、問題設置和啟發方式等方面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的力量,通過有效的語言組織提高教學的精彩程度,同時要與肢體語言結合起來加以綜合運用。在教學中,教師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情緒高昂,向學生傳遞出一種積極的能量。總之,對于一節有藝術魅力的“機械制圖”課程,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對于聽不懂的地方,學生會以皺眉、搖頭等形式示意教師,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表情和反應的獲取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2.3 立足課程特點,注重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學好“機械制圖”課程需要汽車類專業學生具備優秀的空間想象能力,該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每一門課程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數學對計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強調,不同于理化生學科對實驗的重視,“機械制圖”課程更加注重空間想象能力,并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與實踐性。教師教學應立足于學科特點,所以在選擇“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方法時,要強調實踐,按照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風雨教學,使之與模型、在條件允許時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走進企業工廠。例如在組織投影基礎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由于畫圖的任務量不大,而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教師可以邊講解邊在黑板上畫,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要求學生親自制作投影箱,探討總結投影規律,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相反,如全程使用課件教學,便容易造成學生課上感覺掌握了而課后不會寫作業的狀況。所以,教師要立足于該課程直觀性、實踐性的特點,借助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提高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其能夠從三維立體轉換到二維圖形、從二維圖形轉換到三維立體。在課堂上,教師既要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傳達信息,又要學會有效使用模型、掛圖等教具,增強空間想象能力培養的效果。
2.4 傳統教學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結合
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基于其基礎之上的計算機輔助技術也推動了工程設計的變革,并且對機械繪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影響。融入計算機繪圖內容,可以將CAD軟件的二維繪圖系統列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使學生掌握借助投影基礎繪制圖樣的方法,使其能夠順利完成復雜零件圖的繪制任務。
具體來說,在學生掌握點、線、面的投影等知識后,可利用幾個課時的時間進行繪圖軟件教學,使學生了解軟件的功能,熟悉軟件的操作方法,包括繪圖、編輯、修正、捕捉等方面的使用技巧,在此之后,遇到任何制圖內容的教學,都應在其章節后面添加對于CAD內容教學,這種輔助教學可加強知識技能傳授的完整性。融入計算機繪圖相關知識,能夠使圖示、圖解的質量更高,提高其簡便度和精準性,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制圖知識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順利地拿到相關技能證書。
2.5 應用多媒體技術創新課堂教學
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中,要積極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尤其是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其教學改革的空間將因這些技術的日益進步而得到開拓。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強化學生對課程抽象部分的認識和掌握,有著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三維立體是“機械制圖”課程的重點探討對象,包括基本幾何體、組合體、裝配體、零件,如果沒有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師不得不單純憑借各類教具進行課堂演示,盡管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教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由于它們都是制造廠家事先設計好的,在教學時有時會與教材脫節,也無法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更換和調整;與此同時,教具的種類和數量有限,且體積較小,不能滿足學生對空間型體結構深入了解的需求;此外,對于那些大型的零件與裝配體而言,教師很難在課堂上演示,而在車間參觀實物時進行隨意反轉、拆卸、剖切也不太現實,學生不能詳細了解其內部結構和裝配關系。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手段,改進過往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相關知識的認識、感知、理解和鞏固。例如對于組合體的補圖補線、剖視圖等知識的教學,可在備課時準備好圖例,以便課堂上進行演示講解,這樣一來,能夠為圖形建立與之對應的三維立體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從而提高他們由平面轉換到立體能力。
3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不僅決定著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影響著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及其未來的職業道路,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反思,有所批判、有所繼承,減輕抽象理論教學,增加趣味性和靈活性,講究授課技巧,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并加強與新科技的融合。總之,只有持續地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才能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汽車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付秋蘭,吳俊嶺.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的融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
[2] 陶素連.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機械零部件的識讀、測繪與造型》課程重構[J].職業技術教育,2011(3).
[3] 賴銘欽.基于工作崗位的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3(23).
[4] 夏云周. 高職機械制圖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5] 方小菊,陳繼清.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27-29.
篇5
關鍵詞:機械制圖 空間想象力 教學準備
引言
機械制圖是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工具和交流語言,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基本技能。也是職業類學校機制、機電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是一門對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有直接影響的、與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的基礎學科。多年的實際教學工作發現,由于一入校就學習這門課,學生既無空間思維能力,又無實際讀圖、畫圖經驗,很多學生都感覺這門課程很難,上課時能聽懂,實際作圖時卻無從下手。
1、提高學生對機械制圖學科的認識
1.1使學生充分認識機械制圖的重要性
制圖課程是理工科專業重要的課程,如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感受到這一點,就能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提高其學習自覺性。為此,我首先在緒論課中就著重說明這一問題。在講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時舉例說明,任何機械設計和制造人員,如果缺乏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就無法從事技術工作,以最簡單的鉗工和車工生產實習為例,如果看不懂圖,就無法生產零件。尤其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機械行業迅速發展,對于每一個未來的技術工人,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們清楚地意識到,學好機械制圖對他們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響,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認真學好。
1.2引導學生正確、辨證地認識難度
機械制圖是一門有一定難度的專業課,也是學生怕學、難學的課程,在學習機械制圖的第一課時我就清楚地告訴了學生這一點。只有知道“難”,才會知道需要多花功夫,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創勁,想輕輕松松地混過去是不行的。但若由“知難”而變成恐懼那也不行。我告訴學生,這門課程的所謂“難”實際是指必須經過認真學習,艱苦的努力才能掌握。若不努力,不認真,就不能掌握,就會感到“難”。同時也指出,盡管這門課有一定難度,但過去還是有很多學生學得很好,我拿出一些歷屆學生的優秀作業及作品展示給他們看,讓學生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他們也可以學好這門課,使學生能正確、辨證地認識這門課程的特點,樹立學好它的信心。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為機械制圖打基礎
高職學校制圖課是以“識圖為主,識圖與繪圖相結合”作為教學指導思想的,其中重點是識圖,就是由平面圖形想象物體空間形狀。機械制圖的核心內容是學習如何利用二維平面來表達空間形狀,以及由二維平面圖形想象三維空間形體。因此,學習本課程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至始至終把物體的投影與形體緊密聯系,不斷地“見形思物”和“見物想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關鍵之處還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剛開始接觸機械制圖。若沒有掛圖、模型,很難讓學生想象出它的空間形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與教材配套的掛圖和模型來引導學生所達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動的言語描述都無法替代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掛圖、模型和課本中的例題、插圖,把課文內容與之結合起來,并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像,完成讀圖、填圖、分析圖形和繪制物體投影三視圖等練習。學生必然很感興趣,同時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制圖的積極性。現在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具有了,上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本身。教師上課前寫好教案,備好課,才能上好課,讓學生吸收知識,懂得去運用知識,這也是關鍵。
3、教學內容適時調整,緊跟時代的步伐
職業教育對專業基礎課的要求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谶@種指導思想,我們的做法是:
1.制圖與設計緊密結合,引入新的設計方法、新的制造技術概念,加強繪制和閱讀三維圖能力的培養。以體為主線,遵循從三維實體到二維平面圖形的認識規律,引入拉伸、切割、并、交、差等計算機三維實體造型設計概念,加入構形設計練習,使學生具有一些形象儲備,從而方便掌握從三維實體圖到二維投影圖的轉換。
2.減少投影幾何的內容,而將點、線、面的投影和立體的投影結合起來講授,強調投影基本理論的內容,這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的目標相吻合。3.在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的基礎上,把計算機繪圖與工程制圖課的基本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投影制圖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具備熟練的計算機繪圖技能,以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工作模式的要求。
3.針對我國已經成功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如過去作為選學的第三角投影知識(歐美國家使用,我國為第一角投影)變為必講內容,并豐富該內容,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4、利用現代化教學相結合手段,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現代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給我們機械制圖教學方法的改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還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適度”性原則,即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機械制圖教學既有直觀性,又有抽象性,必須充分認識學科特點,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優化組合,當用則用,不當用則不用。所謂“適當性”,即用在“精彩”之處,用在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突破重點、強化重點之處,用于有利于內化教學內容之處,從而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就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不可以單一多媒體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如果圖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畫龍點睛,而是畫蛇添足。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淡化了直觀教學,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課堂教學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而已。
總之,具備了以上幾點,職高學校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就不太難了。讓學生們從識圖到繪圖,再從繪圖到識圖,即“以識知繪,以繪促識”,這樣循序漸進,學生的興趣發揮主導作用時,再加以一定量的習題練習,《機械制圖》的學習便不再是難題。
參考文獻:
[1]王槐德.機械制圖課教學參考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7
篇6
關鍵詞: 《機械制圖》 《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 單元設計
一、前言
《機械制圖》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機械系機械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后續專業課學習的基礎。從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看,高職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其就業崗位以生產一線的操作工和一般性技術工作崗位為主,機械專業學習《機械制圖》需達到的目標為“正確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就以往的教學實踐,機械類高職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課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對國家標準意識不清,難以理解和完成比較復雜的投影關系,空間想象力的建立過程較長,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單元設計
職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課程的單元設計開始。所謂課程單元就是在時間上緊密相連的課。教師的備課是以單元形式進行的,教案也是針對課程的一個單元寫的。學生的學習客觀上也被分成這樣的單元進行。單元設計就是對一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規劃,其目的是綜合教學系統內的資源,實施最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單元設計屬于課堂應用層面,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單元教學設計
我院為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了教學單元設計評比活動,下面是筆者以《機械制圖》中《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這一章節為例進行的單元設計:
(一)課程概述
以教具、多媒體課件為載體設計單元項目,組織系統的教學項目,從學生的感性認識入手設計教學情景,建立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情境創設
課程載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機械圖樣開始,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并歸納總結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正確使用繪圖工具。
2.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了解圖樣的作用并掌握圖樣的概念。
3.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國家標準《機械制圖》的有關規定。
4.通過單元教學使學生掌握平面圖形的繪制并標注相關尺寸。
技能目標:
1.知道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
2.具有按制圖標準選用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及圖線等能力。
3.會使用尺規繪圖的工具和儀器。
4.具有繪制常見幾何圖形的能力。
5.具有圓弧與直線、圓弧與圓弧的光滑連接的能力。
6.對平面圖形進行分析、具有正確的作圖方法和步驟、具有尺寸標注的能力。
素質目標:
1.具有查找資料的能力。
2.具有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具有團隊合作能力。
(四)內容與過程設計
任務:a.認識機械圖樣。b.線形練習。
教學內容: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國家標準《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的有關規定、尺規繪圖的工具和儀器用法。
能力要求:知道圖樣的作用、圖樣的概念、具有按制圖標準選用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及圖線等能力。會使用尺規繪圖的工具和儀器。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法為知識體系教學法,即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講授為主,由概念引入并結合例題進行分析,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整個過程基本以教師為主體,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結果。新的職教理念要求課程應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往教師總希望在學校里把盡可能完整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樹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現代學習觀。而理論的理解和實踐運用并不完全相同,兩者的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參與和體驗,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才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單元教學法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為主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六步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以六步教學法為例:
六步教學法分為:a.資訊:布置任務。b.決策:針對任務討論解決方法。c.計劃:教師針對任務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查找資料。d.實施: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歸納總結得出結論。e.檢查:布置實訓任務學生練習。f.評估:針對練習情況進行評估、講解。
教學過程舉例:
任務:a.認識機械圖樣,教學情境為機械零件圖樣。
教學過程:
1.布置任務:掌握圖樣的概念。
2.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提出問題:工程中以何種載體作為交流的工具?這種載體有一定的規定和要求嗎?這種載體應具有哪些內容和信息?什么樣的圖可以稱為圖樣?
(學生查資料,思考。)
4.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教師對回答的情況歸納總結,得出圖樣的作用和概念。
任務:b.線形練習。
教學過程:
1.布置任務:掌握制圖標準中圖紙幅面、比例、字體、圖線等制圖規定,掌握尺規繪圖的工具和儀器用法。
2.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3.教師提出問題:圖樣中圖紙的形式與大小是隨便選擇的嗎?圖樣中圖的大小與零件大小有何關系?圖中的字體可以隨便選擇嗎?圖樣中線條的形式和粗細是隨便選擇的嗎?你從圖樣的線條使用情況中可以總結出哪些規律?
(學生查資料,思考。)
4.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教師對回答的情況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5.布置練習任務,學生練習。
6.教師針對學生練習情況進行評估,對出現的問題加以輔導。
(六)單元考核與評價方案
單元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即每個單元結束都安排一次小測驗。
評價方案:問題的回答、平時練習、作業占30%,小測驗占70%。
四、結語
《機械制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中具有普遍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以上以《機械制圖》課程中《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一章節為例進行的單元教學設計,是筆者在制圖課程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和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尚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求教于方家。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科學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關鍵詞】職業技術學校 機械制圖 教學策略
近些年在χ耙導際躚?!稒C械制圖》教學的調查中發現,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嚴重影響到教學的發展,例如,課堂教學缺乏良好的互動、學生學習信心不足、教學手段單一等,對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積極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提升《機械制圖》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策略展開研究。
一、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現狀分析
(一)《機械制圖》課堂教學缺乏良好的互動
互動可以促進相互之間的學習,同時也能夠從互動交流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對他人和自己的能力提升都有著極大的作用。但對當前職業技術學校《機械制圖》教學現狀分析,課堂普遍缺乏互動性,造成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長期如此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
(二)學生學習信心不足
《機械制圖》教學中并沒有特別難以理解的內容和復雜的計算公式,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但是,當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中,學生效率普遍不高,主要因學生的學習信心不足,尤其是受到以前自身學習成績偏低的影響,會內心產生低人一等的想法,而教師要教好《機械制圖》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先進技術的引用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成為各行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之一,但當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中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卻極為缺乏,教學手段過于傳統,也是當前困擾《機械制圖》教學發展的關鍵,因此,在新時期發展中,職業技術學校《機械制圖》教學應加強先進信息技術的引用,才能培訓出更加出色的機械制圖人才。
二、職業技術學校《機械制圖》教學策略探析
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面臨的困境,對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以下主要提出幾種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一)實施有效的課堂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氛圍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非常大,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熱情,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極大的作用。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氛圍的營造欠缺,多數都是以“一言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陷于被動,對此,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應打破傳統“一言堂”課堂教學模式,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才更有益于學生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提出某些制圖方案,并引導學生對這項方案進行分析、探討交流,相互交流意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最后再由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從交流反饋的信息中會得到多種意見,教師再對這些意見進行綜合匯總。在整個過程中,生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而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認識自身學習的不足之處,便于采取針對性學習措施,另外,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教師可以從反饋中得到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并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樹立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普遍基礎知識較差,尤其是在受到以前學習的影響,很容易造成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很難以正確的心態接收和學習《機械制圖》專業知識。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才能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升《機械制圖》的學習效率?!稒C械制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如果單純依靠理論教學的話,學生很難掌握其中的精髓,更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培養,因此,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教師應增強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實踐中學習機械制圖,從而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機械制圖知識。
從某個角度上分析,要樹立其信心,則必須讓其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因此,教師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盡快的掌握《機械制圖》知識技能。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實踐教學之外,還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學習,主要應用于實踐過程中的討論或實踐后的總結討論等,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機械制圖》知識的同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技能、知識的交流,從而達到互幫互助,相互建立信心的目的。
(三)應用先進信息技術開展《機械制圖》教學
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很多職業技術學校《機械制圖》教學較為枯燥,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對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機械制圖》教學,能夠提升《機械制圖》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集大量的《機械制圖》素材,如,圖片、視頻等,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圖文并茂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學生都會忍不住去觀察,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機械展現出來,學生會對身邊熟悉經常見到的機械有著熟悉感,從而引導其主動研究身邊的機械,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機械制圖》知識。
三、總結
《機械制圖》作為職業技術學校的重要課程之一,只有學習好機械制圖才能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械制圖專業人才,而從以上的分析中了解到當前職業技術學?!稒C械制圖》教學面臨的幾種現狀,同時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將對此提出幾方面教學策略,希望本次的研究對促進職業技術學校《機械制圖》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彭浩.中職學校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簡析[J].亞太教育,2011.
[2]關德穎.中等職業學?!稒C械制圖》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23).
篇8
【關鍵詞】機械制圖 AutoCAD 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38-01
對于《機械制圖與AutoCAD》這門課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制圖的主要目的是會看圖、識圖,那還需要《AutoCAD》干什么,或者用幾個課時簡單介紹下;另外一種情況是機械制圖一學期CAD一學期,學生一學年下來什么都懂一點,但是具體來用都不精通,導致教學效果總是提不上去。
一、機械制圖教學的現狀
我們首先要肯定的是《機械制圖與AutoCAD》這門課的重要性,作為機械類專業的必修課,機械圖樣是設計者表達設計構思,同行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生產者了解加工對象,控制加工生產的依據??梢哉f圖樣是工程界中最普及的“工程語言”。AutoCAD是由美國Autodesk公司開發的大型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繪制機械圖樣,為各工種設計人員提供強大的兩維和三維設計與繪圖功能。要想把這門課學好,還得分別對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教學內容作進一步的了解。機械制圖重在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基本原理和規則。重要內容有:正投影法的應用;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規律、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特點是:枯燥,難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匱乏,學習興趣不高,尤其到后期的零件圖裝配圖,繪制和識讀都很繁瑣,導致很多學生都直接放棄。
而AutoCAD恰好相反,作為當前流行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之一,AutoCAD繪圖則可以用一只鼠標簡單的實現你想做的任何圖。它有統一的線型庫、字體庫,圖面整潔統一。AutoCAD軟件中的“撤銷鍵入”“刪除”功能可以輕松的把你不滿意或錯誤的地方抹掉,不留痕跡且不影響其他的地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但是分離教學中只強調軟件的操作,卻淡化了對讀圖和空間想象力的訓練,同時忽略了國家標準的應用。
為解決這一情況,應將AutoCAD和機械制圖整合起來,綜合利用教學資源,把兩者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取長補短,以AutoCAD軟件為載體,機械制圖為指導,實現課程的整體優化。但僅這樣做還不夠,這主要鍛煉和檢測了學生繪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到底會不會看,能不能加工出來還是另一碼事,因此還應該與實訓車間中實訓項目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提高機械制圖教學的質量
以我校鉗工實訓項目“簸箕”為例,先把教學場地設在機房,做到人手一臺機器,教學過程按照“模型講解示范與模仿熟悉鞏固車間加工最后考評”這五步進行。先給學生一張圖和一個成品簸箕,看學生能不能看懂圖,并把兩者聯系起來,大多數同學是暫時做不到的。通過測量講解兩者關系,對圖有個認識;進入示范與模仿階段,示范簸箕的主體圖形繪制,主要是在利用AutoCAD作圖時熟悉常用指令,并注意在講解過程中穿插機械制圖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如線型的選用與含義、投影方法規律、標注的樣式、常用的基本繪圖方法、標題欄、技術說明等,初期接觸,老師操作一步學生緊跟一步,在模仿過程中學生既實現了對AutoCAD軟件指令的熟悉與運用,又能達到熟悉并正確運用機械制圖的有關國家標準的目的,掌握了正投影理論和畫法幾何知識,培養了一定的繪圖能力、分析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在熟悉鞏固階段,自己獨立畫一遍簸箕的主體圖,然后自己繪制出把手的圖紙,這個過程是對上一過程的記憶和運用,這要求學生不僅要知道基本繪圖規律和方法,還更應該會靈活運用,這個需要學生加強分析能力。這個簸箕圖較簡單要求學生也徒手繪制一遍,深刻認識徒手繪制和CAD繪制的優缺點。圖紙已經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來到鉗工車間時材料用具等都已備好,采用工廠模式教法,給學生分組設置生產組長,采用流水作業方式,按工種每個人有不同的任務劃線,下料,卷邊,鉚接,檢驗等,這些工作每個人都輪流做一遍,讓學生對工廠工作流程有個認識,對什么是生產管理有個比較直觀的認識。同時學生也會深刻認識到圖紙的作用,從劃線到檢驗一步都離不開,但注意劃線(在鐵皮上畫圖)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把圖照搬上,在做的過程中注意結合材料實際情況,在演示制作過程中,要加上鉗工的內容,但在講解中注意分清主要尺寸次要尺寸的作用,同時注意技術說明,使學生對尺寸標注的意義與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考評,做完之后,大家把自己做好的簸箕放到一起,評比誰做得好,做得差的原因在哪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制圖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即是生產加工的依據,更是檢驗的標準。這樣既解決了教學中學科獨立,沒有關聯性的問題,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提高學生計算機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提高教學質量,有巨大的作用。還有一個額外收獲就是學校打掃衛生用的工具也自己解決了,可以說是一舉數得,達到了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三、總結
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內容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學生在生產實習的教學環節中,充分認識到圖紙是技術工作的重要語言工具,學習圖樣的繪制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日后在工作中能夠熟練識讀和繪制運用機械圖樣的綜合能力,并養成自覺遵守國家制圖標準的習慣。利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到工廠后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轉化,快速成長為有知識有技能有素養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潔清.AutoCAD對《機械制圖》課程改進作用的探討[J]新課程研究,2007,7
篇9
【關鍵詞】機械制圖課 教學模式 教學手段
一、明確培養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中專生的教學模式應區別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應突出實用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適當降低純理論知識方面的要求。機械制圖課程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中專生的識圖能力。但繪圖和識圖又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為了更好地識圖,就要學會繪圖,以繪圖促進識圖。但沒必要每一次繪圖都用傳統的繪圖工具一筆一劃地畫。為了節省時間,提倡徒手快速畫草圖?,F在計算機繪圖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大部分科研單位和工廠的設計人員都已經“甩圖板”,傳統的手工繪圖方式將會用得越來越少。作為現代的技術工人,也要適應形勢的需要,掌握計算機繪圖技術。因此,對中專生來說,應在掌握基本繪圖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著覆培養讀圖能力、繪草圖能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從目前出版的中專生機械制圖教材來看,內容可以說是“高大全”,如果在教學上照本宣科,許多學生必然嚼不爛、吃不透。因此我們應本著“須用、夠用、頂用”的原則,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作合理的取舍,把時間和精力用在點子上。
二、樹立信心,培養學習制圖興趣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機械制圖課程作為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課,對于剛剛接觸專業技術課程的中專學生而言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很多中專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已從其他高年級學生的口口相傳中得知其難度很大,導致他們從學習起始階段就在心理上產生了畏難情緒,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學習中一旦遇到難題,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這就需要我們機械制圖課教師要針對學生心理,進行“精心準備”“對癥下藥”,樹立學習信心,為學生們上好至關重要的第一課“緒論課”。要讓學生們理解機械制圖課的性質、任務和意義,讓他們明確圖樣是“工程技術界的共同語言”,是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文件。同時讓同學們知曉,作為中專校機械、數控類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就是機械設計和制造專業,如果學不好這一專業課,缺少繪圖識圖能力,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就業,讓他們意識到學好機械制圖課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用心去研究、去探索。作為機械制圖課教師,要在學生接觸機械制圖課之初,向學生說明該課程的學習內容、主要用途和課程特點,以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認為這門專業課充滿知識和奧妙,培養他們學習制圖的興趣。
三、采用直觀性較強的教學手段
中專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普遍比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采用直觀性較強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的印象,使具體感知與抽象思維相結合,幫助他們有效地領會和接受知識。比如,展示實物、模型或掛圖,播放錄像,外出參觀等,讓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然后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結論,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如三視圖。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投影規律以及三視圖與物體方位的對應關系,就要使用直觀的教具進行詳細的演示,否則許多學生對這些內容似懂非懂。上課時,可拿一個紙箱,一個墊塊和一個射燈做教具。紙箱的三個互相垂直的面當作是V、H、w三個投影面,墊塊作為被投影的物體,射燈射出近似平行的光線。用這些教具把三視圖的形成和展開過程詳細地演示一遍,還要把三個視圖分別畫在三個投影面上,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立體圖也可以作為一種直觀教具。立體圖直觀性很強,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的橋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得出投影規律、解決組合體投影難題等。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畫基本立體圖形。為了提高畫圖速度,可以畫草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畫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棱柱體等基本體的立體圖形。在畫圖過程中老師呵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畫比較接近正等測的草圖。雖然這時學生所畫的圖形還不太規范,但是他們可以過線條的變化區別不同的面,了解各種基本幾伺體的輪廓,初步樹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畫立體圖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難題。邊繪制立體草圖邊補畫視圖或線條,兩相對照,直觀易懂,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通過對學生直觀感覺的引導,避免了單純理論知識的枯燥無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在教學中要善于歸納和總結
講課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作出結論的過程。為了教得有效、學得輕松、記得牢固,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對比、分析、歸納等邏輯藝術,提煉講授內容,綜合歸納各種視圖特點及繪圖、識圖方法。否則,對于中專生來說,學過的東西就是一盤散沙,邊學邊丟。比如,講到螺紋的畫法時老師反復強調:外螺紋大徑用粗實線表示,小徑用細實線表示;內螺紋大徑用細實線表示,小徑用粗實線表示;在剖視圖中,內外螺紋旋合部分按外螺紋的畫法繪制。但一些學生老是把它們混淆了。這時我就幫學生歸納:大徑和小徑是用粗實線還是細實線表示,要看它是不是螺紋本身與外界(或其它零件)的分界線。如果它是螺紋本身與外界(或其它零件)的分界線,就用粗實線,否則,就用細實線。經過這樣歸納,學生這就容易記住了。
篇10
關鍵詞:機械制圖;CAD;整合教學;互補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191-02
《機械制圖》是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門基礎課?!禔utoCAD》是當前流行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之一,具有高效率、高質量的特點。要使學生既掌握制圖的基本知識又能運用CAD快速準確繪圖,可以將CAD應用到機械制圖教學中,把CAD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把看圖和讀圖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將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機械制圖》與《AutoCAD》的課程特點和關系
《機械制圖》與《AutoCAD》兩門課都是講授繪圖和識圖知識的,最終目標一致?!稒C械制圖》主要是講解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課程內容飽滿、邏輯嚴密?!禔utoCAD》新發展起來的現代制圖工具,可繪出高精度圖形。但《AutoCAD》必須遵守《機械制圖》的基本理論、投影規律、表達方法和國家制圖標準規定。可以說,《機械制圖》是《AutoCAD》的基礎,離開《機械制圖》的支承就失去了現實意義。而《AutoCAD》恰好又能以其形象、生動的特點向學生直觀、便捷地展示制圖理論,避免了《機械制圖》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繪圖效率、質量,改善了教學效果。
二、《機械制圖》與《AutoCAD》的教學現狀
中職學校機械專業一般都開設了《機械制圖》與《AutoCAD》這兩門課程,但在課程安排上,往往被設為兩門獨立的課程,分別放在不同的兩個學期或同一個學期。在教學上一般也是由兩位不同的教師來講授。兩門課程處于脫節割裂狀態,教、學都顯得費時且效果不佳。比如說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一般都會使用實際模型來增強學生的直觀理解力。而實際上模型體積大、占用空間多、攜帶不方便,且不能修改、缺少靈動性。而此時若使用《AutoCAD》中的三維圖像造型就會使這一塊內容變得輕松便捷,靈活性和直觀性會讓學生耳目一新。而在《AutoCAD》教學中也一樣存在類似問題。比如說在尺寸標注章節,很多學生表示一學就會。但標出來的尺寸卻很隨意,不符合國標,當然圖紙也就不合格。如果教師在講解時,把《機械制圖》中的相關規定也融合進去,那么學生標注出來的尺寸肯定會是合格的。所以說,兩門課程的融合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三、《機械制圖》與《AutoCAD》融合教學的措施
(一)《機械制圖》與《AutoCAD》一體化教學
1.分析課程并對兩門課程進行銜接整合。以《機械制圖》為基礎,以《AutoCAD》為工具,以繪圖能力為目標,在“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下,結合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優化銜接整合。一般可將教學內容整合為六大模塊,將培養目標分解到每一個教學模塊單元,確定每一個模塊要傳授的知識、能力及考核方法。第一模塊:《機械制圖》的繪圖基本知識與《AutoCAD》繪圖環境相整合。第二模塊:《機械制圖》的投影原理與《AutoCAD》基本繪圖命令相整合。第三模塊:《機械制圖》的軸測圖畫法與《AutoCAD》的三維繪圖基礎相整合。第四模塊:《機械制圖》的尺寸注法與《AutoCAD》尺寸標注相整合。第五模塊:《機械制圖》的機件表達方法與《AutoCAD》的圖案填充及視圖縮放與移動相整合。第六模塊:《機械制圖》的標準件和常用件與《AutoCAD》模塊和屬性的操作相整合
2.教學方法。(1)多媒體授課與實驗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盡可能采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多找素材,力爭生動形象地講授《機械制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改變原有的枯燥性。實驗課主要在計算機房進行,讓學生多動手練習來熟悉和掌握指令。(2)手工繪圖與計算機繪圖雙重訓練的教學模式。很多同學在感受了《AutoCAD》帶來的高效、便捷、精確的作圖方法,覺得可以不用學習手工繪圖,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手工繪圖作為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是不能被拋棄。比如說在畫相切弧時,手工制圖與CAD制圖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就需要兩種方法都要學習。
3.一體化教學的前提條件。(1)教材要配套。一體化教學需先將兩門課的內容優化整合成《機械制圖與AutoCAD》校本教材。(2)對師資的要求較高?!稒C械制圖》與《AutoCAD》一體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制圖理論知識,還要具備過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能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組織實施教學。(3)相應的硬件設施。硬件設置主要指具備足夠的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室,這樣才能使得一體化教學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4.一體化教學的優缺點。優點是:兩者兼顧,既應用了《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又適應了《AutoCAD》的先進性,使學生結合機械制圖的作圖原理進一步深入理解了《AutoCAD》的指令。缺點是:兩門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講解不夠完整全面,需同學們課后自己擴充學習。
(二)《機械制圖》與《AutoCAD》分段式穿插教學
1.課時比例及穿插融合的模塊設計??梢詫ⅰ稒C械制圖》與《AutoCAD》作為兩門課程單獨講解,課時比例為2∶3,在各自課程中進行內容穿插融合教學??梢詫砷T課分為五個模塊穿插。第一模塊:《機械制圖》的制圖基本規定與《AutoCAD》的繪圖和編輯命令、圖層運用穿插。第二模塊:《機械制圖》的投影法和三視圖與《AutoCAD》創建基本體穿插。第三模塊:《機械制圖》的組合體和切割體與《AutoCAD》的創建組合體穿插。第四模塊:《機械制圖》的圖樣的表達、技術要求、零件圖、零件測繪與《AutoCAD》中平面圖形的綜合繪制、文字、尺寸、技術要求的標注相穿插。第五模塊:《機械制圖》的零件測繪、裝配圖與《AutoCAD》塊的創建與導入、裝配圖的組裝畫法相穿插。
2.教學方法。(1)項目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用、夠用”的原則下,把準教學重點,大膽精練教學內容,把教材內容制作成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目標明確,并配有相應的練習。(2)分層教學法。結合專業及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提高模塊,以適應不同專業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學習。針對性的分層教學,能更好地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分段式穿插教學的前提。(1)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的制定。教師應適時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簡與調整,精簡掉交叉重復、陳舊老化的課程內容,補充一些新的企業需要的相關知識。(2)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作為一個項目教學的設計者、指導者、示范者,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制圖專業理論知識和過硬的《AutoCAD》操作技能,還要起主導和組織協調作用。比如說要有善于創設寬松、民主、自由的專業探討氛圍,還要有極好的應變能力等。
4.分段式穿插教學優缺點。優點是系統全面地學習了兩門課程的各自理論知識,對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也很全面。缺點是教師在教學時要容易造成兩門課分割。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在《機械制圖》知識的教學部分,要注意新國標、簡化畫法,特別是視圖的正確畫法
以突出實用性和動手能力為主線,對畫法幾何部分要精練教學內容,不必強求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在《AutoCAD》教學中,要注意細節與精確的實際技能項目,嚴格訓練學生以機械制圖中的國家標準為準,不能隨意標注。對一些特定技能如極軸追蹤、極坐標等,教師要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訓練,使學生切實地掌握。
(二)在《機械制圖》與《AutoCAD》有機融合教學中,例題選擇要典型且有針對性
這樣才能起到鞏固知識點及生產實用性。如果在書本和相應配套練習上找不到特別符合的不能將就,可以利用多煤體技術查找,務必使例題能恰當。
參考文獻:
[1]丁建春.計算機繪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