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4-01-27 18:08: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藥發展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藥發展的現狀

篇1

【關鍵詞】中醫藥保健食品;現狀;發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48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318-02近10多年以來,保健食品的年銷售量以30%-50%的速度增長[1]。美國目前的保健食品銷售額為750億美元,占食品銷售額的1/3,日本近兩年的保健食品銷售額為15000億日元,年產保健食品3000多種,歐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余種,銷售額以17%的速度遞增。我國目前人均31元的保健食品消費水平,僅僅是日本的1/12和美國的1/17,這些都足以證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有著不容忽視的巨大潛力。在整體醫療市場,中醫只在慢性病和中醫美容方面占優勢,而中藥保健食品將是中藥行業發展的主流。1保健酒類

飲酒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人們勞動之余,疲勞之時,經常飲用。酒可以祛寒提神。李時珍說“酒是百藥之長”適量飲酒對身體有調適作用,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溫陽祛寒,疏肝解郁、宣情暢意,適量飲酒能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的消化和吸收;促進血液循環;起興奮精神,強心提神,消除疲勞,促進睡眠等作用。同時由于酒具防腐作用,也常用來殺菌消毒。除此之外,酒屬極性溶劑,可以用來浸提中藥材中許多有效成份,故而在夏商時代就有了藥酒治病記載。發展至今,藥酒以其獨特的形式和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其市場展現一派興旺景象。

1.1勁酒勁酒是黃石大冶地方特產之一,歷經五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家專業的健康食品企業,以保健酒為主。勁酒是山藥、仙茅、當歸,大去,枸杞,肉桂,丁香等中藥提取加工而成的,具有抗疲勞,免疫調節的保健功能,不僅能獲得飲酒的樂趣,更能得到身體機能的調理。

1.2椰島鹿龜酒該方由龜板膠,鹿角膠、人參、枸杞等組成。用于中老年易出現的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夜尿頻數等表現,具有健康、營養的深層內涵。2011年9月16日,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了第三屆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排行榜,其品牌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價值為55.91億元,在保健酒行業排名第一位。

1.3五加皮酒是由五加皮、茯苓、川芎、紅花、當歸、玉竹、白術、熟地黃等組成,具有舒筋活血,祛風除濕作用。用于風濕痹痛,手足痙攣,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年銷售額在2億以上。在2008和2009年五糧液集團和茅臺集團也推出了黃金酒和白金酒的保健酒,2010年汾酒集團也啟動老牌保健酒竹葉青的營銷戰略??梢娭袊谋=【剖袌銮熬爸畯V闊。2保健飲料類

2.1以王老吉為例:2002年銷售額才1.8億,2003年即上升到6億,到2011年已經超過160億。

2.2康美藥業研發的菊皇茶是目前我國國內銷售量最大的保健茶。以菊皇茶為例:針對現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大,身心疲憊等情況,通過生活小細節調整亞健康狀態,以杭白菊、蓮子芯、枸杞、甘草、胖大海等草本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清涼解毒,和一定美容功能。其銷售已過億。其股票市場也穩步上升。康美藥業還研發了藥膳湯料系列,時尚養生,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此外還有以魚腥草、和烏龍茶為原料,研制成的魚腥草保健茶[2]。以葛花、馬齒莧、綠茶等為原料制碭一種特別適用于糖尿病患都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消渴癥狀的保健飲料[3],也都受廣大消費者喜愛。3其它方面

3.1太太口服液(靜心、助睡眠、美容等)以靜心口服液為參考,由生地、白芍、枸杞、菟絲子等十幾種純天然中藥組成,具有寧心安神、調節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對于更年期女性煩躁失眠情況效果很好。

3.2東阿阿膠阿膠是由驢皮熬制而成,藥典收載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能。主要為膠原蛋白及其部分水解物。具有補氣養血、滋陰潤燥、化痰清肺、改善睡眠、強筋壯骨、延緩衰老等作用。尤其在市場上經??吹角锒竟?,很多女性朋友到藥店購買阿膠,再配合芝麻、核桃等做成阿膠糕,天天服用,補血潤燥,使皮膚白里透紅,看起來更加迷人,現在很多超市都有現成的固元膏等類似產品銷售。阿膠年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75%和90%以上,由2005年的2億,發展到2012年28億的年產值。

有資料[4]報道,我國已審批保健食品近萬余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1600余家,年產值1000多億元,中藥保健食品以其獨特的優勢占有一定比例。通過對5年內(2005――2010),保健食品種類的統計,主要有增強免疫、緩角疲勞、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改善睡眠、保肝、改善記憶、減肥、通便、美容等方面,為保健食品開發應用及開發趨向提供參考。4問題與展望

目前我國中醫藥保健產業和市場大多數規模較小,僅小部分呈現出了一定規模,新產品缺乏。更主要是大眾觀念上重治療,輕預防,對中醫保健認識不足,往往停留在只要三餐吃飽了,其他方面營養如保健方面顯得多余。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因而睡眠質量不佳,再加上飲食不規律,高血壓等人們認為年長者易得的疾病越來越年輕化,肥胖、疲勞更是容易出現。隨著年齡增長,承重能力不斷下降,對食物吸收效率也會降低,因為保健食品在緩解工作壓力,輔助某些疾病治療等方面顯得越發顯得十分必要了,提高生活質量就越來越重要。當然,曾經出現過不法企業非法添加化學物質以增強效果的現象,但隨著國家相關法規的出臺和管理力度的加強,保健食品市場會越來越規范的發展。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營養觀念的轉變與重視,為中醫藥保健發展開辟了一個嶄新途徑,為中醫藥保健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勢必將促進中醫中藥更好更快的發展,繼續為人類身體健康發揮巨大作用。參考文獻

[1]吳麗娟.保健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J].中國化工貿易,2013年6月374.

[2]龔美珍.魚腥草保健茶飲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3(5):74-75.

篇2

>> 北京市養老服務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模式建議 中醫藥在南非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 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研究 淺談北京市旅游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發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 北京市保健用品發展現狀及監管情況的研究 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 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現狀及建設方向初探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北京市居民對中醫藥的選擇和利用及偏好調查分析 國外中醫藥發展現狀 北京市衛星城發展現狀研究及建議 北京市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北京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現狀 北京市蘆筍科技和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北京市對口支援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 北京市蔬菜副產物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建議 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宋衛東,趙巍.北京西城社會養老服務現狀需求分析[N].中國社會報,2015-5-4.

[4] 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N].北京日報,2015-2-25.

[5] 徐曉玲.北京市養老機構現況調查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6] 蘇群,彭斌霞.我國失能老人的長期照料需求與供給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4(5):19.

[7] 肖建伶,楊艷旭,鐘源,等.北京市養老院發展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的探討――附50家養老院的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5(22):3351-3353.

[8] 竇玉沛.建設中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力推現代養老服務業發展[J].社會福利,2012(6):35.

[9] 王莉莉.基于“服務鏈”理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供給與利用研究[J].人口學刊,2013(2):50-51.

[10] 謝春玲,趙雪伶,谷月.我國養老護理發展的困境與改進意見[J].商情,2013(41):171.

[11] 武萍,付穎光.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法律保障的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6(11):108-110.

[12] 徐娟芳.可穿戴設備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37(12):126.

[13] 唐鈞,趙玉峰.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政策思路[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4):56-57.

[14] 陳友華.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人口學刊,2012(4):52-54.

[15] 彭艷芹.國內城市居家養老的研究綜述[J].社會工作,2010(3):11-13.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關于征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等三項標準意見建議的公告[EB/OL].2014-10-14.http:///article/zwgk/tzl/201507/20150700852073.shtml.

[17] 楊繼瑞,薛曉.社區居家養老的社會協同機制探討[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6):106.

[18] 祁峰.完善我國居家養老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4(1):37.

[19] 馬光川.居家養老服務的雙重困境及其突破[J].山東社會科學,2016(3):82-85.

[20] 史冊.吉林省城鎮社區老年群體醫護服務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新絲路,2016(12):86.

篇3

一、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人事檔案是匯集單位員工各方面信息的一個數據庫,它為國家單位人力資源的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的信息基礎。而做好人事檔案的管理工作,即圍繞輸入或輸出人事檔案信息開展的業務,同樣為該單位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換句話說,做好單位人事檔案相關工作,可以極大的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而提高國家相關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講,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在現代勞動用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對事業單位職工個人而言,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個人人事檔案,為單位員工辦理和繳納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辦理大病醫療統籌,進行工資調整;辦理職稱申報工作;計算退休年限;為員工出具相應的證明材料等。如遇到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員工,可根據其檔案中的工作年限推算其提前退休的年齡。

2.在選拔和任用干部人員時的重要作用

人事檔案中可以較為詳細的反映每個人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思想品德、業績表現、專長愛好等情況,是一個單位人事管理活動的主要對象和內容,是處理完畢的具有使用價值和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是體現個人全面信息的具有現實性、真實性、動態性、機密性等特點的卷冊。在考察任用干部時,是十分重要的參考資料,直接關系到有關干部選拔的正確性,國家相關單位的發展。

二、計算機技術在人事檔案管理中的合理高效利用

從前傳統的手填式紙質檔案資料的管理,已經跟不上現代化社會信息資料的更新速度。而單位人員的不斷增加和流動,也導致了紙質檔案資料錄入工作量的日趨繁重。除此以外,由于紙質檔案容易破損和變質,還提高了檔案管理的成本。因此,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檔案管理工作的形勢也在發生著日益變化,檔案信息化建設正不斷的融入到人們的工作中。

1.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減少了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使人事檔案的建立從信息采集、確認、生成、歸檔、管理和利用的整個過程,實現了智能化、系統化與自動化,極大程度的縮減了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負荷量,提高了單位人力部門的工作效率??梢?,計算機技術與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相結合,是體現檔案管理工作現代化、科技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標志。

2.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簡化了人事信息檢索的難度

在我國,人事檔案管理工作長期實行封閉式管理,加之傳統的檔案管理方法繁瑣,操作復雜,導致檔案信息不能很好的被用于發現人才和舉薦人才的實際工作中。而信息檢索卻是計算機技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檢索人可以迅速的從人事檔案數據庫中查詢相關內容,僅是依據不同的檔案管理系統需要輸入不同的檢索關鍵詞,有的以姓名檢索,有的以時間來檢索,有的則以檔案編號來檢索等。這樣的操作,可以大大節約從頭到尾找信息的時間。同時,檔案所查閱的大部分內容更有利于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為人事決策工作提供重要依據。

3.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檔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由于工作單位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人動,及時收集新的檔案信息,及時跟上信息變動腳步,及時錄入人更內容,不斷充實檔案信息庫,完善檔案信息庫,這就對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計算機技術和軟件的應用,減少了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為人事檔案管理人員提供了更為充分的搜集人事信息的時間。此外,計算機技術的操作簡便,更提高了相關信息的錄入效率。

三、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缺少專業的人事檔案管理人才

首先,由于新老工作人員更替、機構科室重組等原因,難免造成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崗位變動。而接任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經過專業的檔案知識培訓,僅能將相應材料裝入檔案盒,缺乏對檔案重要性的專業認識,不具備檔案學、檔案管理學以及檔案著錄、標引、檢索、修裱等有關檔案管理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檔案材料的收集、管理、歸檔、裝訂等業務也不了解,嚴重影響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而在這些管理人員中,更有相當一部分人員缺乏對檔案管理工作的系統規劃,深深制約著本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其次,由于檔案管理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術包括計算機操作、軟件應用等,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檔案管理人員并進行科學的檔案管理工作。

2.缺少完善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單位并沒有建立專門的檔案管理領導小組,并定期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及時做好檔案核查和修復工作。此外,也少有單位專門建立人事檔案管理的專門制度,針對人事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別歸檔、查閱更新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定,有的管檔部門建立了制度也存在不執行或不嚴格現象,導致常常出現檔案混亂,裝訂不完善,不能真實詳盡的反映個人信息的現象。

3.缺少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下的保護保密意識

由于現代化技術的發展,針對檔案管理所設計的軟件也越來越全面和智能化,部分檔案管理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產生了依賴性,而忽視了紙質檔案材料的重要性,降低了對檔案信息的保護意識。需要強調的是,屬于格外機密和重要的檔案信息,相關單位仍應同時采用紙質檔案管理的方式進行備案,以防止電子檔案不慎丟失或損壞而造成的信息無法恢復。此外,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的人員更要樹立和加強保密和防范意識,以防一些機密檔案內容從網絡途徑被竊取。

四、對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展望

篇4

論文摘要:通過了解和掌握港澳臺地區及大陸高等中醫藥教育的現狀,并對中醫藥教育發展加以分析,使我們能夠正確把握中醫藥教育發展方向,為促進天津中醫藥教育的快速發展提供依據。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高等中醫藥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無論是國家對高等中醫藥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都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將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進行,在更大的深度和廣度上參與國際竟爭。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以促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發展。

1港澳臺中醫藥教育現狀

1.1香港地區中醫藥教育現狀

香港中醫師接受教育主要是通過培訓形式:①全日制中醫課程培訓,約占31.8%;②兼讀制中醫課程培訓,約占14.5%;③學徒式培訓(約占30.5%);④自學形式,約占10%;⑤西醫學院中醫培訓,約占12.3% ;③其他形式,約占0.9%。香港浸會大學于1998年和2001年開辦了首個5年全日制中醫學學士/生物醫學學士(榮譽)學位課程和4年全日制中藥學學士學位課程。它標志著香港中醫藥教育正式走進了高等學府,使中醫藥長期以來師傳弟子的傳統教育方式開始向現代高等教育方式轉變。

1.2澳門地區中醫藥教育現狀

澳門的中醫師絕大多數分散于民間基層衛生護理服務的人員之中,其學術淵源大都來自祖傳或以師帶徒。在內地中醫藥院校學習、進修和培訓等,且正規中醫院校畢業生較少,但在衛生司都能夠得到資格認可,領取牌照開業。近年來由于內地遷往澳門的移民增多,中醫醫師也相應增加。另外,澳門衛生司及澳門中醫藥學會于1996年和1997年先后舉辦過兩期中醫藥從業人員為期1年的“澳門中醫藥進修班培訓課程”、課程設有中醫內科、中醫外科、針灸、推拿、按摩等10個科目,并請內地著名教授授課。

1.3臺灣中醫藥教育現狀

在臺灣“中國醫藥學院”是唯一一所中醫藥院校,設有日間部醫學系、藥學系、公共衛生學系、牙醫學系、醫學技術學系、學士后中醫學系、營養學系、護理學系、復健學系,夜間部藥學系。碩、博士研究所7個,其中5個招收碩士生(1975年開辦碩士班),4個招收博士生(1988年開辦博士班)。大學師生比例1: 17。該院1972年創辦中醫系,學期7年。必修學分359分,其特點是中西醫教育并重,注重基礎。在校學習5年后,還要臨床訓練2年,除學習相當數量的中醫科目外,還要學習“教育部”頒布的全部西醫課程。學生畢業后獲取中醫師執照后還可參加西醫檢核考試。目前,75%的畢業生取得雙執照。學士后中醫學系學制5年,畢業后只能報考中醫師執照。藥學系學制5年,必修學分184分。研究所碩士班學制2一4年,博士班2年。

2大陸中醫藥教育現狀

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無論是國家對高等中醫藥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都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自1956年國家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開辦4所高等中醫藥院校以來,截止至2003年,我國已有高等中醫藥院校25所(含2所民族醫藥院校)。這些高等中醫藥院校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中醫藥人才。為中華民族古老的中醫藥寶庫的繼承、延續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1大陸高等中醫藥教育墓本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共有25所中醫藥院校,比較均勻的分布在我國的各個地區。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重點中醫藥大學,新疆維吾爾醫學??茖W校和藥王山藏醫學院是兩所民族醫藥院校。在這25所高等中醫藥院校中,有20所中醫藥院校接受外國留學生,12所中醫藥院校接受華僑、港澳臺地區學生。除高等中醫藥院校外,全國還有中等中醫藥學校53所,其中國家級重點2所,局級重點8所。另有22所醫學院校和商(農)學院開辦中醫藥系或專業。

這些高等中醫藥院校擁有較強的基礎理論與臨床醫學科研力量,在全國中醫藥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和輻射作用,在全國中醫藥領域發揮特色、體現對外窗口效應。但是,長期以來,我國中醫藥學校以計劃經濟為主按計劃招生,招生人數隨著經濟發展規模、人口增長比例逐年增加,但委培和自費生人數卻減少,專科未招生,這是由于98年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人才全面市場化而造成。不同高等中醫藥院校之間的差別可由下圖中看出(僅例舉部分院校)。

2.2天津高等中醫藥教育發展

篇5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醫藥的社會需求與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很不協調,改變中醫藥職業教育的現狀,加速發展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是滿足社會需要,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醫藥行業將逐步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充分利用我國中醫藥資源,主動適應市場對中醫藥護各類專門人才的需求,是未來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下大力抓好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勢在必行。

一、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到2002年底,全國有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3所、民族醫藥院校3所、中醫藥職業技術學院(專科)3所、中等醫藥學校48所。呈現“二多一少”現象,即使本科院校多、中職學校多、高職院校少。隨著高校的擴招,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中醫理論研究、中醫醫療、中藥研究與開發以及中醫管理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得到了相應的擴充提高,但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如中醫護理、中藥制藥工藝、中藥種植栽培、康復保健等人才奇缺。因此,有必要加速高職教育發展,以滿足中醫藥事業對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

中醫藥高職教育要面向農村基層及城鎮社區,面向中醫藥行業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技崗位和各級各類康復保健機構,以職業技術和崗位培訓為中心,培養技術應用型和勞動服務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醫藥護專門人才。

二、對高素質中醫藥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

1.中藥產業雷要一大批高級技術型人才據全國中藥資源調查表明,我國現有中藥資源12807種,是世界最大的藥材生產國;中藥產業擁有資源、勞動力、價格及知識產權等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我國加入WTO后,國內部分西藥企業轉產中成藥,中藥產業面臨整體力量加強的極好發展契機。我國現有1059家中成藥制藥企業,31家領先中藥企業的產值就占行業產值的26%,中小企業有1018家,占96%%。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些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中,中專及中專以下學歷者高達75.8%。一方面缺乏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特別缺乏高級應用型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新增勞動力還沒有經過中高等專業教育或培養。可以預見,今后相當一段時間,我國中藥行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如不采取有效的途徑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勢必制約整個中藥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現有在職人員也急需接受在職繼續教育,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實用技術,適應社會的發展。此外,為保證中藥材的質量和規模經營的的需要,中藥的種植、養殖、加工生產,也需要專門技術人才;通過職業教育,為農村培養這方面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對于中藥材的產業化生產和邊遠山區農民的脫貧致富,也是一項有效的措施

2.農村及城鎮社區對應用型中醫藥人才蓄求旺盛長期以來,中醫藥以其療效肯定、費用低廉、毒副作用小深受廣大患者歡迎。我國是農業大國,經過多年建設,農村醫療機構網絡粗具規模,但仍不能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要。在全國80多萬個行政村中,約10%的村無醫療點;全國農村醫生和衛生員100萬人,每千人擁有醫衛人員1.15人。據全國30個貧困縣的調查,92%的患者在村醫療點和鄉醫療點就診,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普遍存在。然而農村中醫藥人員現狀更令人擔優,數量偏少、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偏低,大專以上學歷、中高等職稱分別只占15%左右。因此,培養一大批適應農村醫療實際的應用性中醫藥人才,顯的十分緊迫。隨著城市醫療體制的改革,社區醫療作為城市醫療體系的基礎,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統計顯示,城鎮居民的醫療保健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社區醫療同樣需要中西醫并重,而且需要的是與綜合醫院??漆t生有別的全科醫生,這些醫務人員必須能中能西、懂醫懂藥、能醫能護、能防能治,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能深人居民家庭提供醫療預防保健服務。培養這種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理論知識適度的具有高等技術應用特點的中醫復合型人才,正是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

3.中醫藥康復保健事業的發展也雷要大批應用型人才21世紀,我國將全面進人小康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裕時間的相對增加、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提高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休閑將成為一種時尚,養生保健方面的需求將快速增長,康復保健醫療作為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結合體,其市場將迅速擴大。近10年來,我國康復保健機構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但其從業人員的80%沒有接受過醫學專業教育,對具有較高文化層次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中醫藥康復保健人才的需求量將迅速增大。

三、積極發展中醫藥高等職業教育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出:中醫藥教育在層次上要加強面向農村和基層的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在類型結構上,逐步實現中醫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2002年底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在校生41336人,其中高職高專9464人占23%;中專學校在校生51260人。從目前社會需求看,在農村迫切需要大專學歷以上醫護人才。因此發展能醫能藥、能防能護、下得去、留的住、用得上的高層次實用人才勢在必行。從中醫藥教育現狀出發,筆者認為,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中等醫藥教育資源,發展中醫藥高職教育,多種途徑培養中醫藥高職人才。

1.調整院校結構選擇具備條件的重點中專校改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或是舉辦高職班;同時鼓勵、支持中醫藥大學與中醫藥學校合并或聯合辦學,成立校(院)屬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集高等中醫藥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為一體,培養中醫藥高職人才。

篇6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中醫藥

[中圖分類號]R1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4208(2009)19-0007-03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開展中醫藥服務是我國認真貫徹黨的“中西醫并重,發展中醫藥”衛生工作任務的具體體現,是一種由當地政府投入資金、當地衛生局負責管理、社區全科醫師團隊負責實施,以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運用為抓手,針對社區全體居民的福利型衛生保健服務?!秶鴦赵宏P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中指出,要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加強社區中醫藥和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中醫藥進入社區,是由中醫藥具有的顯著療效和特色優勢決定的,是開展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必然選擇。筆者對廣州市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2007年4月~2008年10月由廣州市白云區衛生局向本區內的32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一發放書面調查問卷和電子調查表格,統一回收。在數據整理期間,遇到數據填寫不正確的問卷,由書面調查結果與電子調查問卷進行核對,發現錯誤或疑問,利用電話進行詢問糾正。數據整理完畢后,選擇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實地調查,并檢驗調查結果的準確性。采用描述性研究與分析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現場調查和現有資料為基礎,運用比率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廣州市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的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

2 結果

2.1 發展概況 廣州市白云區共設置3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已有28個機構開展了中醫藥服務(其中有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于停業裝修,未能參與此次調查),有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未納入廣州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是由政府醫院和企事業單位舉辦,社區衛生服務站主要由個人、社會團體舉辦。見表1。

2.2 中醫藥人力資源現狀 參與此次調查的3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940人,其中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70.21%,1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占29.79%。醫師與護士的比例為1.02:1,其中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與護士的比例為1.03:1,1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醫師與護士的比例為1:1.04。中醫執業醫師共有85人,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9.04%,占執業醫師總數的22.67%;其中13個社區服務中心有中醫執業醫師50人,占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7.58%,占服務中心執業醫師總數的17.99%,占社區機構中醫執業醫師總數的58.82%;18個社區服務站共有中醫執業醫師有35人,占服務站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2.50%,占服務站執業醫師總數的37.23%,占社區機構中醫執業醫師總數的41.18%。參與此次調查的3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85名中醫執業醫師,其人員素質構成呈以下特點:性別以男性為主;年齡主要以中青年為主,30-和40-年齡段人數占較大比例;學歷層次主要集中在大學本科及以上和大專學歷,人數隨著學歷層次的降低而減少;職稱主要集中在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見表2。

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執業醫師參加過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的人數僅占中醫醫師總數的35.29%,培訓的合格率相對較高,取得省統考證書人數占參加過培訓人數的76.67%,見表3。

2.3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中醫藥服務的現狀 參與調查的3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有17個機構開展了慢性病中醫保健服務,有20個機構已經開展了慢性病中醫康復服務;在開展中醫藥服務項目方面,目前主要是以中醫理療、針灸、推拿和火罐等基本項目為主,其他服務項目只有小部分服務機構已經開展。參與調查的31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門診人數僅占總門診診療人數的11.60%,其中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門診人數占社區服務中心總門診診療人數的9.35%,1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門診人數占社區服務站總門診診療人數的17.11%。

3 討論

3.1 分析 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對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的情況進行SWOT分析如下。

3.1.1 優勢(strength)主要表現為:(1)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貼近社區居民,有較強的可及性;(2)中醫藥資源豐富,具有的簡、驗、便、廉的特色并能夠很好地契合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3)政府對中醫藥服務投入逐漸加大,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4)白云區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較強烈;(5)中醫藥服務方式開始向多元化發展;(6)中醫藥對老年病、慢性病具有良好的療效,且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較?。?7)中醫藥服務提供連續、協調、綜合性辯證施治的服務,較有特色。以上所提及的這些優勢,部分優勢在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中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中醫藥服務方式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但白云區社區服務機構所提供的中醫藥服務方式還比較單一,主要提供理療、針灸、推拿和火罐等較為常用的中醫藥服務。

3.1.2 劣勢(Weakness) 主要有:(1)政府投入力度還較小,資金缺乏;(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3)中醫藥管理工作相對薄弱;(4)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5)中醫藥服務項目尚不能滿足白云區社區居民需求。從白云區社區機構中醫藥人員素質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中醫藥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方面的劣勢較為突出。

3.1.3 機會(Opportunity)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外部環境機會主要有:(1)社區醫療服務體系的轉變;(2)疾病模式的轉變;(3)人口老齡化,老年病、慢性病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因素;(4)社區居民對健康的重視。目前,醫療服務體系逐漸從傳統的三層服務體系向“城市一社區”二層醫療服務體系轉變,這對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一步開展中醫藥服務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3.1.4 威脅(Threat) 目前,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所面臨的威脅主要有:(1)西醫診療的強大優勢;(2)中醫藥的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善;(3)經濟利益的

影響;(4)中醫藥適宜技術問題突出,特色療法逐漸減少;(5)中醫藥天然藥物數量減少。從此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白云區社區服務機構的中醫門診人數僅為總門診診療人數的11.60%,西醫診療的強大優勢是進一步發展中醫藥服務最大的威脅之一。

3.2 建議

3.2.1 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網絡逐步健全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網絡,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托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絡,不斷加強中醫藥服務的基礎條件建設,建立和健全中醫科或中醫診療室,設立中藥房,配置中醫藥設施設備,配備中醫藥人員,積極創辦具有中醫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3.2.2 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隊伍建設的投入,加快落實培養與培訓的專項經費,并形成制度。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廣州市白云區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執業醫師嚴重缺乏。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9.04%。因此,衛生行政部門應把培養合格的中醫全科醫師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解決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人員補充來源問題,鼓勵中醫藥大學生畢業后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業。另外,目前廣州市白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中醫執業醫師的培訓力度還遠遠不夠,參加過全科醫學崗位培訓的人數僅占中醫醫師總數的35.29%。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對中醫執業醫師的培訓力度,提高人員的素質。

3.2.3 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服務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政策制度政府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工作,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應有一名分管領導負責,職能部門應配合專(兼)職中醫藥工作人員,行使政府職能,對中醫藥事業和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進行規劃、指導和管理。

3.2.4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工作政府應采取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相結合的策略,設立中醫藥服務的專項基金,落實政府對社區衛生的中醫藥服務的財政投入,明確中醫藥服務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衛生行政部門還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項目建設,支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服務,并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先進單位和個人評比表彰活動,逐步建立制度化的獎勵機制,調動各方面支持參與中醫藥服務工作和單位、個人的積極性。

3.2.5 重視中醫藥社區科普宣傳。加強群眾健康教育工作

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應積極探索在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新形式的情況下,如何開展適合社區居民中醫藥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營造社區中醫藥文化氛圍,加大中醫藥知識宣傳普及力度。

3.2.6 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的有效運作機制

3.2.6.1 SO策略 利用外部機會,充分發揮中醫藥服務在社區中的自身優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充分認識到醫療服務體系和疾病模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居民對健康的重視而導致的居民衛生服務需求的變化,充分利用貼近社區、了解社區的優勢,提供便捷、質優、價廉、綜合、連續、整體辨證施治的中醫藥服務,開發社區居民潛在的中醫藥衛生服務需求,增加居民對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的利用程度。

3.2.6.2 ST策略 發揮優勢??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該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豐富,具有的簡、驗、便、廉的特色并能夠很好地契合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對老年病、慢性病具有很好療效,且不良反應小等優勢,與西醫進行競爭,共同發展,增強自身的服務功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篇7

參加首屆“英國中醫藥周”的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西醫應該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未來醫學的發展。

他說,西醫學和中國的傳統醫藥是兩個不同理論指導下的醫學,它們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方法,以及治療疾病的用藥原則都不相同。中醫非常講究個性化、整體觀、辨證施治,即使不同病人得的是同一種病,中醫對他們治療的方法也會因人而異。

即使如此,王國強認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需要依靠現代科學,需要學習借鑒西醫學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包括循證醫學,但是不能套用,必須符合中醫的理念和模式,保留其精髓。診療技術的發展,包括采用的儀器和設備,都應該符合中醫的理論。

其實,西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王國強認為,雖然西醫可以將病人的病灶定位得非常準確,但是在治療上,不一定能夠取得效果。而中醫非常強調“天人合一”,講究整體觀,辨證施治,不僅針對病灶,而且注意調理,所以中醫和西醫必須很好地相互學習,吸取各自的精華。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長唐旭東在“英國中醫藥周”的研討會上也指出,中醫是系統思路,而西醫則遵循還原論思路,雖然兩者有著不同的理論基礎,但是它們可以相互學習,優勢互補?,F代中藥研究重視在明確療效物質基礎之上,進行有效部位、有效組分的配伍,體現傳統中藥復方的特點,這樣既可以保留中醫藥的基本特點,也可以幫助中醫藥走向國際。

篇8

關鍵詞:合川區 市民 中醫藥 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186-02

Abstract:To learn about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it in HeChu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We used methods,like randomsampling,questionnaire,collectingstatisticsby investigating.The citizen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aily life but not sufficient on the concept,they may have the confid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hile it is too poor.The paradoxical realiz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exists with the highly interest though limited acces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related,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mmon sense of Chinese medicine.We can see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it can not be taken 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Key Words:He chuan;People;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

中醫學是從實踐中產生的, 是中華民族長期同疾病作斗爭過程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成功經驗,并在歷代醫家的研究和臨床應用中使之升華。我國是中醫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中醫學在中華民族的祛疾治病、養生保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炎黃子孫的智慧結晶。而中醫學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面臨著新的挑戰,它的傳承與發揚問題關系到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健康事業的發展。一千多年以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學、中藥學等中醫學科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成長,有著及其鮮活與旺盛的生命力。該調查旨在了解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認知情況,希望可以為提高市民中醫藥認知度、促進中醫藥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地方

合川區各個醫院,包括合川中醫院、合川人民醫院、合川保健醫院、合川城關鎮醫院,主要地點為合川中醫院。

1.2 對象

各隨機抽取5所醫院的市民100名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50份,有效425份,回收率90%,有效率85%。

1.3 調查內容

自行設置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認知度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基本認識和興趣、對中醫藥的態度及對中醫藥發展現狀的建議。

1.4 調查方式

以5個醫院的患者為單位,各隨機抽取若干的100名市民,如實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和填寫注意事項,問卷當天收回。

1.5 分析工具

用Excel錄入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 statistics 進行統計分析。

2 調查結果

2.1 對中醫基本知識的了解情況

92.31%的市民認為中醫是一種治病方法,7.69%的市民認為中醫輔助西醫治療,全部都認為中醫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2.2 對中醫藥優缺點的認識

在對中醫藥優點的看法上(此題為多選),市民認為中醫藥的優點在于“副作用小”的比例最高,達到88.46%,其次是認為中醫藥“能根除”人數比例占73.08%,認為“價格比西藥低”的人數比例占50.00%,認為“療效好”的人數比例占34.62%。而在對中醫藥缺點的看法上(此題為多選),84.62%的被訪者以“味道不好”為中醫藥的缺點之一,其次有73.08%的被訪者認為其“煎服不方便”,另外有73.08%的被訪者認為中醫藥“服用時間長”,65.38%的被訪者認為中醫藥“不能治療急診”。

2.3 中西醫對比下對中醫的重視度

當自己或親人生病時,73.08%的人選擇中西醫結合,15.38%的人選擇西醫,11.54%的人選擇中醫。對于中醫和西醫的發展前景,被訪者中過半人(57.2%)認為未來中西醫發展趨勢是中西醫結合。綜上所述,大家最為看好的是“中西醫結合占主導”這種醫療方式。

2.4 獲取中醫藥知識的途徑(此題為多選)

65.54%源自課本報紙,61.54%的人源自醫生介紹,61.54%源自親友介紹,42.31%源自電視廣播,34.62%源自其他途徑。

3 分析

(1)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日常應用有一定了解,但對中醫藥理念認識不足。由于我國小學、中學、高中的基礎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為基準,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比例不足,特別是中醫文化在基礎教育中更為鮮見。市民對中醫缺乏了解,同時在青少年衛生保健知識教育方面多側重現代醫學,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與祖國傳統醫學文化的隔膜。

(2)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信任度不夠,但對中醫藥未來的發展有信心。調查中發現,被訪者中選擇生病時先看西醫人數是先看中醫的1.33倍,說明合川區市民對西醫的信任度高過中醫。然而在對中西醫未來的發展前景的看法上,57.2%的被訪者認為“中西醫結合占主導”,說明大家對中醫未來的發展有美好的憧憬與充足的信心。造成這種思維的可能原因有:①目前社會醫療環境大都以西醫為主,客觀上造成了中醫的弱勢狀況。②近幾年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態勢良好,政府開始加強關注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有助于提升人們對中醫藥發展前景的期望。

(3)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興趣較高, 但他們獲取中醫藥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依然是課本報紙、家人或朋友。造成這種現象可能因為:①中醫在養生調理方面有較大的優勢,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②市民接觸到中醫藥知識的方式較少,多為醫生、家人或朋友。③中醫古籍晦澀難懂,文言文功底淺顯者不易明白其中道理,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4 討論與建議

(1)對市民認為的中醫藥缺點進行改進,不僅要在中醫藥治療急性病的應用和推廣上加大力度,還應改進中藥口味和整頓中醫藥市場,更多地投入到對中成藥的開發中,更好地發揮中藥簡便廉驗的優點,加大中藥市場的管理力度,加強藥品價格的監察力度,保證中醫藥健康發展,以此來提升人們選擇中醫藥的心理趨向。

(2)增加中醫藥知識的基礎教育和加大中醫藥知識的宣傳,政府應對充分認識當代教育不可忽視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普通市民的語言文字功底,尤其是文言文水平。在教科書的編寫上引入正確的中醫觀念,在語文課本中適當添加一些中醫故事,如“神農嘗百草、錢乙一味黃土救太子、扁鵲見齊桓公洞察入微的中醫望診”等,它具有故事性與文學性,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趣味的方式來了解我國燦爛的傳統中醫文化,提高學習傳統中國文化的興趣。也可通過接受度較好的電視廣播進行與中醫藥有關的電視節目(如:拍攝紀錄片、電視劇、綜藝節目“養生堂”)等形式的宣傳。同時,隨著網絡的普及,通過互聯網宣傳中醫藥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比如開設相關的官方微博,宣傳一些中醫藥知識,向大眾普及簡單易懂的中醫基礎知識。

(3)醫生在患者就醫時應多向患者宣傳中醫,向患者普及一些中醫知識,諸如:養生、保健之類的;多組織義診活動,面向所有市民,利用外用宣傳櫥窗等載體深入社區及周邊地區,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政府應倡導出版社嚴格審核,發行最接近原文意義的醫古文翻譯本(即白話文版本),使其不失其義。同時引入正確的中醫觀念,揭開中醫的神秘面紗,使中醫藥文化平民化、大眾化,糾正大家對中醫的偏見、更快更好地將中醫藥推向合川區市民。

5 結語

從該次調查來看,中醫藥的發展前景是很可觀的。但其需要政府加大對中醫的投入和重視,大力倡導,建立強有力的政策和方針,讓中醫得到足夠的經濟支持,增設中醫研究機構。同時也需要對市民加大宣傳力度,將中醫藥文化投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使中醫藥的發展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 陳少仕,邱曉堂,謝小曼,等.海南省社會公民對中醫的認知和需求現狀調查[J].新中醫,2010,42(8):147-148.

[2] 符美玲.重慶市社區中醫健康管理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 重慶醫科大學,2012.

篇9

【關鍵詞】近代中醫;現狀;對策

有人很好的歸納了中醫的現狀:“舍棄有損失,繼承有困難,保存有理由,發展有動力?!敝嗅t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有很多的潛力血藥我們去開發和研究。它同任何一門科學一樣,也必須不斷的改革、不斷的發展、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

1現狀

1.1中醫自我實現的科學危機《荀子?勸學》講過蒙鳩小鳥造窩的錯誤:蒙鳩用自己的羽毛編造鳥窩,還用毛發將它捆綁在蘆葦莖稈上。可是,風一吹,葦桿就被折斷,鳥蛋、鳥崽就被摔破摔死。鳥窩并非不完美,而是捆綁在不堅固的葦桿上才使它這樣。不幸的是,中醫正在重復蒙鳩鳥的錯誤。

我國的中醫藥資源極其的豐富,具體表現有:⑴龐大的中醫藥勞動群體;⑵卓越的中醫藥科學技術成就;⑶中醫藥原材料種類多,數量大;⑷中醫藥生產資料已經形成國家規模;⑸國內外中醫藥消費市場巨大;⑹大半個世紀以來,國家憲法保證中醫藥的發展,我國發展中醫藥經濟的條件十分成熟。但是,近代以來,現代醫藥風靡世界和中國,在現代醫藥經濟暴風中,中醫丟失了國家醫藥主體地位,丟失了國際中藥市場,中國甚至演變成中藥凈進口國家。近代中醫陷入了科學危機之中。

1.2 中醫發展緩慢中醫理論是以“辯證論治”為核心,從古典醫學中抽象出來的“辯證論治”認識對對象是疾病的“證候”。這套理論既忽略了中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忽略了“未病”人體的醫藥需求,也忽略了中醫“非辯證診療技術”。隨著人類預防醫學、免疫醫學、手術和專方等非辯證診療技術的進步,“辯證論治”模式把中醫導入越來越狹小的醫學范疇??傊嗅t發展緩慢既有內在因素:理論本身的欠缺及封閉、理論對科學技術的不兼容、理論難以通過實驗方法得到提高、理論與臨床不能形成好的機制、理論缺乏分化和綜合的不斷循環;也有外在因素:傳統文化的制約、教育和社會因素。

1.3中醫現代研究在方法論上的可行性中醫現代研究、發展的主導思想和主流方法主要就是用西醫學闡明和幫助中醫學。眾所周知中西醫是不同的醫學體系,主要是因為兩者在看人和疾病的方法上現代中醫研究、發展中的邏輯悖論及對策不相通,沒有邏輯推理性。而現在的做法就是讓現代中醫具有邏輯性,雖然中醫學在十幾年的發展中無實質性的、突破性的進展,但我們不能讓中醫學的發展循著一種知識體系能被另外的知識體系完全解析,按照另外的知識體系的模式進行。

2 對策

2.1中醫應對科學危機的決策檢討中醫科學危機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動力來自外部;二是過程悄無聲息。外部力量就是現代醫學技術和市場,實驗的、實證的現代醫藥理論、技術,變革了國家衛生政策、法規、制度和觀念,引起國家衛生經濟結構性變化,發生中醫科學危機,在西醫藥和中醫藥兩種醫藥技術并存的近代,市場是決定產品價值的關鍵。

2.2增加中醫自身的資本積累,為中醫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中醫界現在所擁有的科研投入與西醫學相比較起來少之又少?,F在國家醫學科研評價的體系基本是以西醫學思想為主的,只有那些接近于西醫學科研究思路的中醫科研課題才容易過關,而大多數真正有中醫特色的科研卻被拒之門外。為了能夠研究這些課題,只有發展中醫藥實業,積累資本,然后再投入到中醫科研當中。

2.3擴大中醫在社會中的影響擴大中醫學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雖然中醫在我國是土生土長的,但是現在只有少數的人們對中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中醫治療疾病的信賴程度也是明顯低于西醫的。據統計,在北京10個人中間有3個人會在生病后首選中醫;而在廣東10個人中間只有1個人在生病后會想到中醫。從這項結果看,人們之所以不首選中醫不是因為中醫不好,而是對中醫的認識并不深入,解決這個認識問題,我們除了在國民教育中加入中醫學的宣傳內容如中醫文化推廣:出版科普讀物、拍電影、介紹中醫名家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擴大中醫的技術實業化。在國內外大量建設技術獨特、療效可靠的中醫醫療機構,用顯著的醫療效果來打動患者,來贏得社會的認可。

3 總結

篇10

關鍵詞 撫州市 中醫藥產業 中醫藥工業 中醫藥農業 中醫藥商業 金融

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中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要顯著提高,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撫州是歷史上著名的藥都,我國三大中藥幫派之一“建昌幫”的發祥地,素有“藥不過建昌不靈”之譽?!笆濉逼陂g,撫州將大力實施中醫藥產業振興工程,全力打造中醫藥千億級產業。強化金融支持撫州中醫藥產業發展,對發掘和弘揚撫州傳統中醫藥文化,支持和幫助贛南蘇區產業振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撫州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撫州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1.中醫藥工業發展情況。撫州中醫藥工業基礎好、類型多,而且有獨特的品牌和產品優勢。截至2015年,撫州市擁有中成藥生產企業32家,占全市49家醫藥類企業的65,其中規模以上13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 家,匯聚了珍視明藥業、銀濤藥業、昌諾藥業、桔王藥業、桔都藥業、山高制藥、仁豐藥業、百盛藥業等一批知名中醫藥生產企業。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6億元,其中僅銀濤藥業主營業務收入就超過6億元。中藥生產企業產值上億企業有4家(珍視明藥業、銀濤藥業、百神昌諾藥業和科倫藥業)。作為撫州的傳統支柱產業,撫州的中醫藥工業發展主要呈現出四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企業基礎好、類型多、劑型全,在江西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全市有中藥批文近300個,基藥中藥品規34個,國內獨家中藥品種數8個,分別為珍視明藥業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百神昌諾藥業大黃總蒽醌、大黃總蒽醌膠囊,銀濤藥業右歸膠囊,山高藥業參芪十一味顆粒、腎康寧顆粒、宮瘤清顆粒,仁豐藥業百癬夏塔熱分散片。13家中成藥制劑生產企業,涵蓋了注射劑、滴眼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丸劑、口服溶液劑、糖漿劑、噴霧劑等10多個劑型。中藥滴眼劑和口腔噴霧劑全省也僅1 ~ 2家。二是已形成一批有獨特的品牌和產品優勢的骨干中藥企業。有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占有量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如珍視明的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夏天無滴眼液,銀濤的六味安消膠囊、右歸膠囊、強力定眩膠囊,昌諾的活血止痛膠囊,山高的參芪十一味顆粒、腎康寧顆粒、宮瘤清顆粒,桔王藥業的舒胸顆粒,紅星藥業的結石通膠囊,仁豐公司的六味木香膠囊等。這些中藥品種(企業)已經成為撫州市中藥產業加快發展的中堅力量。三是一批新藥即將投放市場。近年來,各企業均加大了醫藥研發力度,如昌諾藥業的國家二類新藥大黃總蒽醌原料藥及制劑已正式獲得批準文號;其他企業還有十多個新藥正在研發中,將陸續申報。目前我市各藥品生產企業已累計獲得新的藥品注冊批準文號45個,還有一個國家一類新藥臨床批件和十多個新藥等待國家局審批。四是“建昌幫”具有獨特的自成體系的藥材加工炮制技術,“建昌幫”飲片擁有廣闊的市場?!敖ú龓汀敝兴幣谥萍夹g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且一直得以繼承和發揚?!敖ú龓汀敝兴庯嬈趪鴥雀鞯?、港澳臺地區及日、韓、東南亞地區備受青睞,具有客觀的經濟效益。飲片銷售價格每噸2萬元,加工毛利達30%以上,純利達15%左右。出口產品毛利達35%以上,純利20%左右。

2.中醫藥農業發展情況。撫州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具備傳統優勢,擁有16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其中已通過國家GAP認證的中藥種植基地1個。全市中藥材種植種類達四十余種,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其中黃梔子、澤瀉、陳皮、四花青皮是聞名全國的地道藥材,廣昌縣是全國澤瀉三大主產區之一。目前全市共有中藥材種植基地和企業29家,中藥材種植面積17萬畝,年產量近10萬噸,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

一是種植品種多,有黃梔子、金銀花、當歸、澤瀉、靈芝、紫株、杜仲、元胡、白術、薄荷、玄參、桔梗、白花蛇舌草、決明子、吳茱萸、厚樸、丹參、金毛耳草、黃柏、鐵皮石斛、白芷等植物性中藥材種植,還有梅花鹿、熊膽、石龍子等動物性中藥材養殖。江西天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黃梔子種植、新品種培育、梔子產品研發、加工、銷售的企業,已形成年加工6000噸黃梔子干果及附屬產品生產能力,公司先后投資近6000多萬元建設黃梔子基地,有黃梔子基地18個,面積達6萬多畝。二是分布范圍廣,種植區域相對聚集。中藥材種植遍布全市,但主要集中在臨川區、南城縣、黎川縣、金溪縣、東鄉縣和廣昌縣6個縣(區),光臨川區種植規模就達4.4萬畝。全市種植面積超過千畝的中藥材主要有黃梔子、山藥、燈芯草、金銀花、澤瀉、水梔子、白花蛇舌草、鐵皮石斛等品種。

3.中醫藥商業情況。一是在中醫藥流通方面,撫州市目前尚無大型中醫藥專業交易市場,無大中型藥材購銷企業,只有撫州醫藥公司及開心人大藥房、江西黃慶仁棧華氏大藥房、華民康大藥房、撫州市春天平價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等連鎖藥店兼營中藥材。市內中醫藥商品流通不暢,亟須引進現代物流體系,構建規模大、覆蓋廣、服務優的中藥銷售網絡。二是在中醫藥醫療服務方面,目前全市已創建3個全國基層中醫藥先進工作單位,建有3所特色中醫院,10個省級基層臨床特色???,2個名中醫工作室。全市有國家名中醫1人,江西省名中醫9人,江西省主要學科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

4.撫州市對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支持情況。撫州市一直將生物醫藥作為全市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出臺了《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從資金扶持、培育上市、發展總部經濟等多個方面支持生物醫藥企業做大做強。“十三五”期間,撫州市將大力實施中醫藥產業振興工程,制定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專項發展扶持基金,圍繞“全產業鏈”模式,大力培育中藥骨干企業,重點建設中醫藥產業基地,著力構建以現代生物制藥和現代中藥為主導的中醫藥研發、生產體系,全力打造中醫藥千億級產業。

(二)強化中醫藥產業財政性金融支持

一是及時掌握國家中醫藥產業政策信息,積極爭取各類政策性資金支持。二是積極參與政府通過財政撥款等方式建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大項目建設、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等,利用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推動中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三是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地方政府增加財政對中藥材貸款貼息資金等,積極為中醫藥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注資設立或參股擔保公司,參與醫藥企業貸款的抵押、發放和還貸工作。四是加大對中醫藥產業重大項目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吸引國內外具有爆發性增長的中醫藥產業龍頭企業入駐。

(三)改進和創新對中醫藥產業的金融服務

一是加快面向中醫藥產業的信貸產品創新,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自身業務和信息優勢,因地制宜推出各種信貸產品,完善差別化信貸服務機制,為企業融資及成長提供多種信息咨詢服務,不斷提升信貸資金使用效益。二是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中藥材龍頭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三是積極向上級行主動推薦本地的特色醫藥企業和項目,大力爭取資金支持,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增加貸款授權方面的彈性,適當擴大基層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

(作者單位為撫州農行)

參考文獻

[1]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DB/OL].人民網,2016-02-22.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11號)

[DB/OL].人民網,2016-03-04.

[3] 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N].撫州日報,2016-03-

22.

[4] 羅娜,帥筠.全力打造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江西樣板”的“撫州模式”[DB/OL].人民網(江西頻道),2016-05-24.

[5] 李保金.溫建民:設立發展基金推動中醫藥產業化[N].經濟參考報,2016-03-18.

[6] 郭鴻軍.金融支持醫藥產業發展思考[N].金融時報,2009-11-30.

[7] 廖斌,謝文君,吳柏濤.補“短板”金融該如何定位?對樟樹市中藥產業發展現狀的調查與思考[N].金融時報,2016-06-04.

[8] 劉克俊,王維林,姬紅玉.金融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問題探析[N].金融時報,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