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業務自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4-03-06 17:3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出口退稅業務自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出口退稅業務自查報告

篇1

面對經濟較大下行壓力,當前的“微刺激”作用到底有多大?還需要什么樣的穩增長措施?如何釋放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活力?《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發現,此次督查工作,既是督查相關已出臺政策的落實情況,也是對前期微調預調政策的效果評估,更是對未來政策預期摸底研判。

投資加碼

穩增長鐵路先行。

在國土資源部,第一督查組副組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涉及鐵路用地的審批是否順暢?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匯報說,規劃司幾乎每周都要與鐵路總公司碰頭,目前鐵路總公司報批15個項目,“沒有一個延緩”。國土部還以此為改革突破口,開通綠色通道,取消前置性審批,以支持鐵路建設用地更好更快地預審撥備。

7月8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聯合《鐵路發展基金管理辦法》。此前,國務院已將鐵路投資額度從年初的6300億元增加至8000億元。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告訴督查組,上半年鐵路建設資金撥付十分順利,前5個月全國鐵路建設完成投資140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23.9%,同比增長3.3%。

督查組督查地方省市時也重點關注了鐵路投資和建設情況。山東省自查報告顯示,今年將從4個方面推進鐵路建設:一是確保青榮城際(濟南方向)等5條鐵路年內建成通車;二是國家新增青連鐵路等4個項目列入今年開工計劃;三是續建鐵路項目10個;四是擬建3條地方鐵路。

其中,濟青高鐵最受關注。濟青高鐵全長305公里,計劃投資540億元,速度目標值350公里/小時,建成后將實現濟南至青島1小時內直達。

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匯報時稱,力爭濟青高鐵部分控制性工程年底前開工建設。

新一輪鐵路建設涉及江蘇省的有滬通鐵路、連淮揚鎮鐵路等7個項目,其中滬通鐵路大橋已于3月1日開工建設,可望7月全線開工。

浙江省省長李強匯報說,浙江部署了鐵路建設“八八計劃”,4年內(2014?2017)將開工16個鐵路項目,今年計劃開工杭黃鐵路、衢寧鐵路等4個項目。

6月30日晚,督查組抵達杭州,正值杭黃鐵路建設破土動工。這條鐵路穿越“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和10多處國家級的森林公園,將成為世界級黃金旅游線。

較之上述三省,上海鐵路建設已基本完成,目前主要是推進滬通鐵路建設,其為沿海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上海境內約139公里。

上海考慮的是有效利用鐵路資源,更好為城市交通提供服務。在新一輪軌道交通網絡規劃中,將整合市域鐵路、城市軌道、有軌電車等不同模式的交通資源。

鐵路建設一直是“穩增長”利器,也是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的有效舉措。但是,錢從哪里來?各省的自查報告顯示:山東續建鐵路項目10個,新建改建鐵路2069公里,總投資1113億元;江蘇7個項目總投資1700億元;浙江16個項目的總投資1350億元。

按照國家對新建鐵路實施分類建設的改革精神,包括城際鐵路在內的地方鐵路將基本由地方投資建設。除上海外,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都面臨資金壓力。

“以地促建”是濟青高速獲得批準的重要原因,其融資方式備受關注。郭樹清表示,山東聘請了專門的財務顧問,已與十余家國內企業、金融機構和淡馬錫公司等國際知名財團進行洽談。

江蘇省常務副省長李云峰匯報說,對列入國家規劃的一些重大項目先行墊資建設。副省長史和平補充說,主要是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還缺150億元要采取市場化辦法解決。

浙江省省長李強向督查組匯報,將設立100億元鐵路發展基金,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100億元對鐵路建設來說不多,主要解決資本金的問題”。

同時,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發改委正會同國土部等部門探索鐵路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政策,通過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緩解建設資金壓力并拉動鐵路投資,目前“已形成意見上報國務院”。

除鐵路投資外,今年中央投資計劃下達速度空前。徐紹史告訴第一督查組,截至6月底,4576億元中央投資已下達95%,將撬動社會資金的流向。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黃民向督查組匯報,首批鼓勵社會投資80個示范項目推進順利,年內將密集開工。其中蒙西至華中鐵路項目,已引入70%社會資本,預計三季度全線開工建設。

外貿著力

穩外貿是第五督查組的督點。

第五督查組組長、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說,第五組督查的山東、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經濟外向度都比較高。

2013年山東、江蘇、浙江和上海分別實現進出口總值2671.6億美元、5508.4億美元、3358.5億美元、4412.3億美元,累計高達15950.8億美元,約占全國四成。

今年以來,這些地方外貿勢頭有喜有憂。副組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帶隊走訪了青島、蘇州、寧波三個外貿大市,其中后兩個城市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都逾千億美元。

郭樹清匯報說,今年前5個月,山東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0.2%,高出全國平均12.4%。作為山東外貿大市的青島,1?5月份,全市完成進出口336.8億美元、進口166.6億美元,預計上半年進出口增長11%。

這得益于山東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從2014年起,對市、縣負擔出口退稅比上年增長部分,省級補助比例由原來對東部和中西部補助50%、西部地區補助70%,調整為由省級全額負擔,預計省財政新增補貼1.5億元。

相對而言,江蘇、浙江進出口狀況雖然呈“企穩回升”態勢,但仍然面臨一定壓力。

2013年江蘇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5%,出口增長只有0.1%。李云峰匯報說,今年以來全省外貿企穩回升,前5個月出口增長4.9%。

2013年寧波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00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成為浙江省首個晉級“外貿千億美元俱樂部”的城市。寧波市市長盧子躍匯報說,2014年1?5月,寧波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0.9%,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1%,“1?3月進口是負增長,5月份開始負轉正”。

盧子躍建議調低退稅規模基數,像寧波這樣的沿海外貿大市,由于去年出口退稅基數較大,今年外貿出口形勢嚴峻,政策的促進效應大打折扣。

上海的數據好于預期。2014年1?5月,全市進出口總額為1872.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其中,出口830.62億美元,增長3.1%;進口1041.64億美元,增長13.5%。

從實地督查的情況看,外貿進出口形勢逐步好轉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但要實現全年7.5%的增長目標仍面臨嚴峻挑戰。

據海關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2.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下降1.2%;進口5.9萬億元,下降0.6%。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外貿有“促、穩、新、消”4個積極有利的因素,但也有“轉、回、弱、摩”的壓力。

或鑒于此,今年5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出臺,并成為本次督查的重點內容。繼外貿重鎮廣東率先公布25條地方版穩外貿落實舉措后,山東、江蘇已推出落實方案,其他省市也在準備中。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梳理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四地的督查情況發現,這四個沿海發達省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促外貿穩增長”:

一是提升貿易便利化。寧波、蘇州通關無紙化率提高到80%以上,推進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改革試點;整頓和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

二是發展新型貿易業態。山東率先出臺了《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見》,寧波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量居全國5個試點城市首位,義烏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

三是完善出口退稅。青島對“無疑點”的企業確保在10個工作日內退稅,蘇州通過無紙化退庫實現稅務當天退庫當天到賬。

四是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2014年1?5月,山東累計承保金額94億美元,浙江是176億美元,江蘇是205億美元。

精減稅負

7家子公司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獲得稅收優惠達4111萬元;

兩個重大儀器專項,獲得國家專項資金8800余萬元;

2013年公司研發開支2.51億元,增長54%,獲得稅收優惠1751萬元;

兩個技術改造項目,寧波市預計補助1280萬元;

2013年遭遇強臺風“菲特”襲擊后,獲得提前撥款575萬元恢復生產;

2013年累計收到中小微企業錄用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助款50萬元;

……

這是浙江舜宇集團董事長葉遼寧向第五督查組匯報其公司獲得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扶持的情況,包括國家、浙江、寧波和企業所在地的余姚市,各種補貼、獎勵稅收優惠達20項。

2013年,這家光學產品制造商實現銷售58億元,同比增長45.9%,光學鏡片、手機鏡頭和手機攝像模組銷量居全國第一,預計今年銷售80億元。

蘇州萬麗織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偉說,公司剛從國外引進的一套技術設備減免關稅達300萬元,不僅減輕了企業負擔,也堅定了實施二期項目的信心。

在今年上半年的1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三次會議主題涉及減輕企業稅負、通過金融和財稅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本次督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推動落實減輕企業負擔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

自2010年銀監會“兩個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要求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有所緩解,但讓銀行“愿意貸款、敢于貸款、能夠貸款”還有差距。山東省自查報告稱,信貸服務向大城市、大項目和大企業集中的現象仍然存在,“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轉。

從督查中了解到的情況看,各地都加大了金融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4月底,山東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480.1億元,同比增長75.4億元。截至今年5月末,江蘇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0305億元,較年初增加653億元;浙江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02億元;上海小微企業貸款余額8978.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906.35億元。

但受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一些地方小微信貸增長的幅度正在放緩,預計今年完成“兩個不低于”目標難度加大。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督查組,一是受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小微企業信貸需求下降;二是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走高,銀行放貸趨于謹慎。

今年5月末,上海銀行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同期增加了906.35億元,但增量少了192.77億元,未能完成“增長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目標。

于銀行而言,更擔心的是今年以來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呈上升趨勢。據蘇州市金融辦自查報告,4月末,轄區內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余額109.14億元,占全部不良貸款的60.7%。

今年以來,浙江企業出險情況不斷,不良貸款繼續攀升。1?5月全省共監測到出險企業557家,同比增加345家,涉及銀行貸款348.1億元,同比增長135%。

經濟下行時期,相比金融信貸這樣的商業行為,通過減少稅費、提高補貼等財稅政策扶持中小微企業,便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