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10 12:5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灰姑娘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一天,幾個侍衛沿街貼告示,一邊貼來一邊喊:“王宮里將要開舞會,歡迎漂亮的女孩來參加!”兩個姐姐見了,嘴都樂開了花。 到了王宮開舞會的那天,兩個姐姐把灰姑娘支使得團團轉。這個說:“快來幫我梳個漂亮發式!”那個說:“快來幫我換件漂亮衣裳!” 后媽和兩個姐姐走了,家里只剩下灰姑娘一個人。“唉,我渾身這樣臟,怎么能參加舞會呢?”想到這里,灰姑娘靠著爐灶,傷心得哭起來。 “小姑娘,你為什么哭呢?”灰姑娘抬頭一看,一個仙女正站在她面前。她趕緊擦干眼淚,說:“我想參加舞會,卻沒有漂亮衣裳。”
3、仙女笑著說:“我來幫助你。”她用魔杖敲了一下南瓜,南瓜馬上變成了一輛漂亮的馬車。她又叫來兩只老鼠,把它們分別變成車夫和馬。 最后,仙女用魔杖指了指灰姑娘的臟衣服和舊布鞋。呀!轉眼間,臟衣服變成了漂亮的新衣服,舊布鞋變成了漂亮的水晶鞋。
4、仙女說:“你一定要在午夜12點前趕回來,因為12點一過,一切都會恢復原樣。”“知道了,謝謝您!”灰姑娘坐上馬車,往王宮駛去。 灰姑娘走進了王宮大廳,所有人都驚呆了:“真漂亮,這是哪國的公主啊?”王子迎上前,禮貌地說:“公主,我能請你跳支舞嗎?” 灰姑娘點點頭。于是,兩個人像一對蝴蝶,在大廳里輕快的舞動起來,一直跳到深夜。“請告訴我,你是哪國的公主?”王子好奇的問。
篇2
灰姑娘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女孩,她有一位惡毒的繼母與兩位心地不好的姐姐。她便經常受到繼母與兩位姐姐的欺負,被逼著去做粗重的工作,經常弄得全身滿是灰塵,因此被戲稱為“灰姑娘”。
有一天,城里的王子舉行舞會,邀請全城的女孩出席,但繼母與兩位姐姐卻不讓灰姑娘出席,還要她做很多工作,使她失望傷心。這時,有一位仙女出現了,幫助她搖身一變成為高貴的千金小姐,并將老鼠變成馬夫,南瓜變成馬車,又變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和一雙水晶(玻璃)鞋給灰姑娘穿上。
灰姑娘很開心,趕快前往皇宮參加舞會。仙女在她出發前提醒她,不可逗留至午夜十二點,十二點以后魔法會自動解除。灰姑娘答應了,她出席了舞會,王子一看到她便被她迷住了,立即邀她共舞。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眼看就要午夜十二時了,灰姑娘不得已要馬上離開,在倉皇間留下了一只水晶鞋。
篇3
【關鍵詞】 鵝媽媽的故事;夏爾?佩羅;灰姑娘;另類解讀
在17世紀的法國上流社會,十分流行“短篇故事”這一文學形式。夏爾?佩羅將那些在法國和歐洲大陸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搜集起來,經過自己的語言加工,變成了而今的《鵝媽媽的故事》,其中包括:《小紅帽》、《灰姑娘》、《藍胡子》、《驢皮》等名篇。“鵝媽媽”在西方國家就是傳說中的童話和兒歌的作者,而法國著名的童話作家佩羅的童話集就起了《鵝媽媽的故事》這樣的名字,其實作家就是為了告訴大家這本書里的故事都是“鵝媽媽”講給孩子們的。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認為,《鵝媽媽的故事》并非是簡單的童話故事,它最主要的是起到教化作用。同樣地,法國哲學家Marc Soriano曾這樣評價佩羅:“他是最被人忽視的偉大古典作家。人們只看到了他的童話,卻未留意他的童話版本的不同之處。”盡管在大體故事內容上,佩羅版的《灰姑娘》與中國的《葉限》,德國的《辛德瑞拉》有相似之處:女孩受到后母的虐待,借助神力以及一只鞋的線索,最終獲得美好生活的故事。但在夏爾?佩羅《鵝媽媽的故事》中為我們描述的灰姑娘形象,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善良純真,在某些方面恰恰相反,顯得心思縝密,顧慮周全,更加符合現實生活中女性的形象。本文將以《灰姑娘》為例,試分析佩羅筆下Cendrillon與眾不同的形象。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語名字,由cendre和souillon構成,而“cendre”在法語中是“灰”的意思,這樣取名是因為灰姑娘工作后躺在炭灰上休息,總是臟兮兮的;souillon是“”的意思,是兩位姐姐對灰姑娘的蔑稱。灰姑娘還有另外一個外號,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屁股”;cendron和cendre一樣,都是“灰”的意思),也是她俗氣的姐姐所取的。無論是“Cendrillon”還是“Cucendron”,我們都可以從中體會出灰姑娘在這個家庭地位的卑微與處境的艱難。
在《鵝媽媽的故事》里,灰姑娘的父親是一個紳士,前妻過世以后又娶了一個傲慢的女人,但是他卻完全聽命于那個女人的擺布。即使灰姑娘是他的親身女兒,父親也對那個女人施加孩子身上的虐待無動于衷。這明顯可以看出法國是一個浪漫而又尊重女性的國度,他們有一種思想就是女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就出現了父權形象在家庭地位中的缺失。法國的后母性格要復雜一些。“她不能容忍這個女孩子的好品質,因為這樣的好品質使她自己的兩個女兒顯得越發可憎了。”這一句的描寫很有深意,這個繼母知道自己的女兒不招人喜歡,而靠著折磨灰姑娘來得到自己心理的滿足。這說明這個繼母還是懂得常理的,只是不想或者無法去改變現實而已。而仙女教母不明緣由的出現,使人相信生活的奇跡會不期然地到來。某種程度上,教母填補了灰姑娘心中一直缺席的母親的位置,她不僅使灰姑娘贏得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愛情,而且使灰姑娘在她的關愛中獲得情感的慰藉。除了主要人物外,還有一系列次要人物,有高級理發師、貴婦人、高級裁縫、試鞋官,公主以及宮廷小姐等。這些人物都在國王的宴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強調了這些人物的存在,不難看出法國是一個很重視個人價值實現的民族,各個階級都是平等存在于社會中的。法國一直主張的就是“自由,平等,博愛”。
灰姑娘并不傻:在《鵝媽媽的故事》中,灰姑娘并非僅僅是傳統觀念上的逆來順受。相反,灰姑娘很懂得如何在逆境中保護自己。比如,當兩位姐姐為了參加王子的舞會而前往理發店時,詢問灰姑娘的意見。灰姑娘不僅沒有因為自己無法參加而故意使絆,相反她為兩位姐姐挑出了世上最好的發型討姐姐歡心。當姐姐開玩笑似的詢問灰姑娘“是否會去參加舞會時”,灰姑娘表現的很識趣“姐姐們別取笑我了,那不是我該待著的地方”。又比如,灰姑娘在仙女教母的幫助下,華麗地出現在舞會上,但她并沒有刻意躲避姐姐們。相反,她直接選擇挨著姐姐坐,還把王子贈與她珍貴的檸檬和橙子送給兩位姐姐。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灰姑娘倉促跑回家中,為了不使繼母和姐姐們發現,她裝作在大樹底下乘涼小憩。當繼母一家回來時,故意詢問一句“舞會好玩不?怎么才回家,我都睡了好一會了……”邊說便打著呵欠。當姐姐們興奮地向灰姑娘描述她們在舞會上認識一個異國公主非常漂亮,還把珍貴的檸檬與橘子贈與她們時,灰姑娘并未表現出絲毫的喜悅,她鎮定地詢問那位異國公主的名字,表示自己從未認識這樣的漂亮公主。灰姑娘甚至還向其中一位姐姐借她的舞會衣服。想試穿感受一下舞會的氣氛,結果顯而易見當然是拒絕。灰姑娘自己也明白,她一點也不難過,因為她的目的不過是轉移話題罷了。灰姑娘的所有舉動,無不體現出一個懂得保護自己,努力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機會的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女性形象。這也反映了法國人對于女性的尊重和贊美。
事實上,17世紀的法國,被譽為“優雅社會搖籃”的沙龍盛行。沙龍大都由貴族婦女主持,這個時期的許多杰出成就都與女性有關,以致于有人說17―18世紀是女性主導法國社會生活的世紀。這些宮廷貴婦們舉止講究,追求風雅。佩羅的故事正迎合了她們的喜好。整個《鵝媽媽故事集》中,每個故事的后面都加上了詩體的“道德勸解”。在《灰姑娘》的末尾,故事的倫理教化意義更是昭然若揭,“美麗的女士們,善良比錦衣華服/更能成功贏得男人的心/總之,如果你想要得到幸福/高尚才是真正來自天國的禮物”。字里行間,可以很明顯看出忠告的對象不是小孩子,而是上流社會的少女們,告誡她們如果想像灰姑娘Cendrillon一樣得到王子的青睞,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像她那樣善良無私。從這個方向上理解,灰姑娘的復雜似乎變得情有可原。
參考文獻:
[1]張中載.《灰姑娘》拿女人的腳和鞋做文章[J].外國文學,2003(5):9899
[2]錢淑英.中西“灰姑娘故事型”的敘事比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
篇4
學生匯報自己讀過哪些童話。
一、談話激趣
師:同學們,看來你們都很喜歡童話故事,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童話故事很感人,還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生:讀童話故事的時候,我好像也進入了童話世界,感覺妙極了。
生:在童話故事中,我們擁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實現自己的愿望。
師:的確,童話故事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讓我們思索,給我們啟發。在童話世界里,我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要是能永遠住在童話世界里該有多好呀!
師播放歌曲《永遠住在童話里》,生跟著音樂唱歌。
師:同學們,隨著動聽的歌聲,我們又走進了童話課堂,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世界著名童話故事《灰姑娘》。(板書課題)
師:這個故事大家非常熟悉,誰愿意為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一名學生講故事。
師:聽了她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你的故事講得真好,我仿佛也走進了童話故事中。
生:你講故事時的表情動作很生動,我要向你學習。
生:你能把讀過的故事生動地講出來,我真佩服你。
師:同學們真會夸獎人,我們講故事也要向她學習,善于抓住重點。謝謝你!
二、交流體會
師: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個人物?最不喜歡哪一個?并說說理由。
生:我喜歡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后媽和后媽帶來的姐姐。因為灰姑娘善良、可愛、漂亮,后媽和姐姐對灰姑娘不好,總欺負她。
師:同學們,雖然你們還小,但你們能夠分辨美丑和善惡,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課件出示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圍繞屏幕出示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你從《灰姑娘》的故事中哪個人物身上或哪個故事情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師:誰愿意說一說你有什么感悟?
生:我從灰姑娘一定要在十二點前回家,看出她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因為這是她和仙女的約定。(師板書:守信)
師:你太棒了,相信你也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生:我來補充她的發言,從這里我們還看出灰姑娘是一個遵守時間的人。(師板書:守時)
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灰姑娘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灰姑娘會變成原來臟臟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出現在大家面前。哎呀,那就慘啦!
師:是呀,因為灰姑娘守時,所以才沒有在王子面前出丑。
生:我從王子和灰姑娘結婚時,雖然她的兩個姐姐非常害怕,不知道灰姑娘會給她們怎樣的懲罰,可是灰姑娘仍像親姐妹一樣對待她們,從中可以看出灰姑娘是一個善良而且寬容的人。(師板書:善良、寬容)
師:如果你是灰姑娘,有兩個這么惡毒的姐姐,你當上王后之后,會怎么對待她們?
生:我會像她們對待我一樣,讓她們不停地干活。
生:我會加倍地懲罰她們,甚至把她們關在黑屋子里。
師:可是灰姑娘沒有這樣對待她們,仍然像親姐妹一樣對待她們,真是一個善良、寬容的好女孩。你還有哪些感悟?
生:我從仙女、老鼠和狗幫助灰姑娘的情節中懂得了要熱心幫助別人。
師:是呀,如果沒有仙女的幫助,灰姑娘就不能成功地參加舞會,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朋友。我們的朋友一定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嗎?
生:如果有當然好,可現實生活中哪有神仙呀!只要是真誠的朋友就可以了。
師:不錯,我們的朋友不一定多了不起,但我們需要朋友和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憂愁。在這里老師希望你們能夠有許多朋友。
三、總結升華
師:細細地品味了《灰姑娘》,老師寫下了兩句話和同學們共勉:
善良能彌補我們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能力,比如外表。
青春與美貌是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逝的,唯有高貴的人格會在歲月的積淀中愈來愈美麗。
學生自由讀。
師:看了老師寫的話,同學們一定也有許多話要說,那么就把你的感受也編成類似格言的話和同桌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四、拓展延伸
師:謝謝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想,下面就請你把喜歡的格言寫在課前準備的小卡片上,可以是老師、同學說的,也可以是自己創作的。寫好后可以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貼在黑板上展示給大家。
篇5
[關鍵詞]灰姑娘模式;王子;愛情;父權制
“灰姑娘”這個童話故事,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孩一直受到惡毒的繼母和丑陋的繼姐妹的折磨。直到一天,她得到一雙仙女送的玻璃鞋,使她在舞會上邂逅了王子,獲得王子的愛情。從此灰姑娘的命運開始轉變,不再受到欺負,最后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灰姑娘的故事是“一個給人類帶來希望的故事”,所以“灰姑娘”故事在全世界都有流傳,并且成為了一種模式。在大多少數韓劇中,都可以看到這種元素。而《巴厘島的故事》更是將這種模式運用到了極至,并且實現了突破。“灰姑娘”傳統的模式:男性的審美價值和權力欲望
按照傳統的灰姑娘模式,灰姑娘身世總是悲慘的。在《巴厘島的故事》中,女主角李水晶,是巴厘島的一個非法的導游。從小沒有父母的關愛,唯一的哥哥,也只會向她要錢;被游客惡作劇般地推下水去,還要笑著爬起來,為了掙一點導游費,她必須背著三個游客的包袱使勁地跑;經過努力賺到了30萬韓幣,最后卻被別人卷走。然而灰姑娘是天生麗質的,艱苦的生活依然沒有辦法遮掩她的光彩,這也是打動王子的原因之一。盡管水晶沒有高檔衣服修飾,但是總是清新的,充滿了活力,所以被在民的朋友稱為自然美女。同時,灰姑娘還具有吸引王子的品質。盡管水晶生活艱苦,但總是努力的、積極的生活著,有著獨特的個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外貌和品格也正是男權文化中男性對女性形象千古不變的標準。
在灰姑娘的故事中,王子總是充當灰姑娘生活中的解救者。在民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少爺,他給水晶安排了第一份工作,使她的生活有了基本保證。他送給她昂貴的衣服,提供可以暫居的、舒適的房子,對她說著“李水晶,我想讓你開心,想讓你快樂,想要讓你笑,我整天都在想這些事……”,成為她精神和物質上的主導者。盡管在強大的家族壓迫下,在民給水晶的承諾無法真正實現,當他做過的事情,至少給了水晶短暫的溫暖和希望。
巴爾扎克在《婚姻生理學》中寫道:“女人的命運和她唯一的榮譽是贏得男人的心,她是一份動產,確切地說,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灰姑娘”――李水晶滿足了男權社會中男人的審美欲望和權力欲望。她的“灰姑娘情結”揭示了女性內心渴望改變自我,從而實現理想的心理。但究其實質卻反映出男權社會女性對自己社會角色的認知――對男性權威的服從。正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婦女的天職是服從,這可以由以下事實說明,每一婦女,若處在不合理的地位,她便立即會依附某個男人,聽其指導和統治。”李水晶在劇中一直處于社會的底層,所以她不自覺的將男性作為了依附對象,并按照男性的標準成為了被觀看的對象。一位女性主義學者提出“女性不但成為自己觀看的影像,亦將自己轉化成為一種客體,一種視覺影像的客體、一種景物。這樣一種內在于女性自我觀看當中的男性視點在她心里建立了一種自我審視的機制,無論男性在不在場,這樣一種機制都保證了女性永遠處于被觀看的位置上”正是因為處在這種被觀看的位置,使得她們處于受支配的地位,所以她們對男性盲目期待和崇拜,相信的是“從此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卻并不考慮“王子和灰姑娘”以后生活的各種問題。
灰姑娘故事的超越――現實灰姑娘的悲劇
在韓國偶像劇中,通常會設置兩個英俊富有、條件相當的男性在灰姑娘的身邊。而與灰姑娘對應的是一個同樣美麗的女性,無論她們善惡與否,往往和男主角門當戶對。王子最開始對灰姑娘不理不睬,感情捉摸不定,游走于兩個女子之間。每當女主角遇到困難時,王子的情敵總會先出現對其安慰。但灰姑娘依然不會考慮情敵,對王子是始終如一的純愛。而《巴里島的故事》打破了這樣的設置規則。水晶身邊圍繞著兩個男性,一個是富家子弟在民,另一個卻是和她同樣貧苦階級出身的仁旭。水晶的卑微貧窮,使她在對金錢的欲望、對在民的愛、對仁旭溫情的渴望中掙扎,時常陷入一種角色轉換的迷茫狀態里,在兩個不同階級的男性之間徘徊。最初,水晶接近在民是因為抱著“釣一個天生就已經應有盡有的凱子,飛上枝頭”這樣的動機。她渴望“白馬王子”的拯救,但是朋友美希的一番話,讓她明白了現實和童話不同。“灰姑娘?灰姑娘的父親也曾是貴族,所以才可以參加王宮的舞會,她只是遇到繼母受了一點苦而已。不過身份也算貴族,就身份來說,和我們貧民是不同的,如果灰姑娘只是一般人的話,就算她拿著一雙合腳的玻璃鞋,也不可能讓她和王子結婚的。一定會問她鞋子是從哪里偷來的。”此時,她放棄攀附在民的念頭,選擇了仁旭。仁旭能夠理解水晶的辛苦,總是在她受到危難和時庇護她。但每當仁旭看到水晶和在民接觸,便立刻收起對水晶的溫柔,面露鄙夷的神色,冷冷地說:“你要怎么辦。”仁旭給了水晶選擇愛情的權利,卻讓水晶覺得他的愛是那么不確定。仁旭的冷靜和敏感,讓水晶感到害怕,她害怕一不小心,他就會給她冷漠的背影。每當此時,水晶的心就開始動搖。在民只會用金錢來表達對水晶的感情,只會對水晶大喊大叫不允許她和仁旭接觸,而這種霸道的“拿來主義”、這種簡單的表達方式讓水晶感覺到在民對她的深深的愛意。她又因此慢慢傾向選擇在民。當水晶聽到在民對他母親說“對不起,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我只要一天沒看到她我就會瘋掉”后,她決定接受在民的愛,并且和他同居。但是他們的關系卻因在民結婚而結束。這個時候她才真正地明白了仁旭所說的“葛蘭西”的含義――階級并不是只有中古時候才存在,只是因為他們的光芒,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蓋住我們的耳朵罷了,明白了她和在民的差距。水晶在經歷痛苦之后,意識到不能再依靠愛情生活,決定和過去(包括這兩個男人)劃清界限,重新開始獨立的生活。但此時,仁旭卻回到她身邊向她求婚。而另一方面,婚后的在民,看到水晶面對一億元時已經不再動心時,突然明白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人的真心,要求水晶等他離婚。水晶又再次陷入兩難的選擇當中,她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點,繼續開始對愛情的追逐。正如黑格爾所說的“女子把全部的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和推廣愛情的位置。”自由社會文化流派的心理學家霍妮認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男性逐步建立起以成就事業為中心目標,而女性在社會化過程中卻逐漸偏向以建立美好家庭為生活目標。因此,女性受到社會文化的制約,就不自覺的扮演了“弱者”的角色。許多女性也把個人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婚姻。對一個女性來說,對愛情的選擇就意味著對生活道路的選擇。水晶選擇仁旭意味著平凡的生活;選擇在民意味著沒有未來卻富足的生活。水晶的困惑在無意間也道出了現代生存中女性的共有的困境就意味現代社會在呼吁女性積極,獨立,堅韌的 同時,男性的全球話語境仍把女性的命運聚焦于選擇愛情,依靠愛情的空間。表面是女性可以主宰感情,具有選擇權,而實際上女性很難在身份地位和金錢上和男性一爭高下。
在愛的模式,“王子”和“灰姑娘”的關系上,《巴厘島的日子》對其做了徹底的超越。在傳統模式中“王子”主宰著“灰姑娘”的命運,“灰姑娘”在“王子”的愛、權勢、金錢的庇護下過著幸福的日子。然而在《巴厘島的日子》中,“灰姑娘”水晶沒有選擇在民,而是和仁旭離開去了巴厘島。在民沒有成為解救水晶的王子,反而成為了愛情的逃避者。霍妮在《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中說“愛情便在我們的文化中被過高的估價了。‘變成了一種幻想――就像成功具有這樣一種幻想它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愛情本身并不是一種幻覺――盡管在我們的文化中,它是最常見的滿足于往的反映,盡管這與愛毫不相干――但是由于我們對它期望太多,而它又不可能實現,因此,它便成了幻覺。”所以,女性對愛情過高期待是不切合實際的。李水晶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期待,希望借此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成為了愛情的犧牲品。“雖然愛情的形式是兩性結合的最高形式,但愛情在女性的生活世界中,往往比男性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正是因為這樣,在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里,愛情最終成為了女性自由的束縛。
“灰姑娘”故事的深層意蘊:兩性的和諧
篇6
一、關于經久不衰的“灰姑娘”
每一個女孩心中都有一份辛迪瑞拉情結。“灰姑娘”故事太過于深入每個女孩的內心,于是在過了聽童話的年齡之后,灰姑娘長久地住在了女孩們心里,當然她們也許并不自知,這個灰姑娘在內心的觸動之下會蘇醒,認同與夢想交織,原本就充滿感性思維的女性得到了強烈的心理滿足。于是“灰姑娘”成了千百年來全世界改編最多的戲劇故事,本身也成為了一種經典戲劇情節模式,經久不衰,在眾多文學與藝術作品中猶如典范般的存在。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影視行業處于興盛時期,而與社會發展并不處在同一個步調的“灰姑娘”們,卻活躍在熒幕。“灰姑娘”們本身作為女性形象,受眾也多為女性,正是眾多女性觀眾使得灰姑娘經久不衰。在社會總體經濟與女性地位大大提升今天,這一形象的出現與經久不衰背后所蘊含的是怎樣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潮流。
二、男權陰影下的灰姑娘
男權社會中,父權與夫權對于女性命運至關重要。然而作為家庭的唯一男性,作為父親與丈夫的灰姑娘生父實質卻處于缺失的狀態。于是灰姑娘任后母與姐姐們的欺凌。而女性在有婚姻之前,父權是她的主宰,這便成為灰姑娘悲慘命運的一個重大因素,也滿足了讀者或觀眾的心理滿足――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之下,家庭中的女孩往往處于弱勢與被忽視的境況,這樣的女孩在父權之下沒有得到期望的保護與關愛,便轉而向另一種男權即夫權充滿補償與滿足的期待。在這樣的境況之下,王子成為了灰姑娘命運救贖者,苦海的脫離表面是愛情的力量,但深層來看,其力量是對夫權的依賴與肯定。父親帶來的后母與姐姐講她帶入悲慘世界,王子的救贖把她領到了幸福與快樂的極致。所以,灰姑娘的命運,實質上是為父權與夫權所左右。
當屏幕上各國各時代的“灰姑娘”們終于穿上了王子送來的水晶鞋,屏幕前的無數女孩依然為之感動,然而,作為現代女性,沉溺于浪漫劇情的女孩們大多除了幻想自己的水晶鞋,不會去思考更積極獨立的人生觀。現代社會之下“灰姑娘”在至今在女性觀眾與讀者中大受歡迎,卻在傳播過程中有著較為長遠的影響。如此對女性“依附者”角色的定義,反映了社會對于男性女性角色并非平等的普遍認知,亦反映了女性自身存在著對男性依賴性,對于婚姻或感情帶來物質與精神極大豐富的幻想。最后,這一劇情模式對于女性的“灰姑娘”心理具有強化作用,并將形成惡性循環。
三、女性命運的自我主導
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曾經尖銳指出:“全球的通訊網絡被用于廣泛傳播陳規定型而且貶損的婦女形象,以謀求狹隘的商業和消費主義利益。除非婦女能在通訊和大眾傳媒包括藝術方面的技術和決策領域,平等參與,否則對她們的報道將繼續失真,對婦女實際生活的認識也將繼續付之闕如。大眾傳媒有很大的潛力來促進婦女的地位和男女平等,它們可以打破陳規的多樣且均衡的方式構畫婦女與男子的形象,尊重個人的尊嚴和價值。”然而,現實是大量影視劇作品并沒有真正全面地反映廣大普通女性的實際生存狀態、沒有很好引導女性群體的價值傾向,加以分析,最主要的便是“灰姑娘”式的愛情劇帶給女性觀眾,特別是少年至青年女性的價值取向誘導,而這一低齡女性群體正是要面對愛情與婚姻,“灰姑娘”的華美結局無疑對她們的擇偶觀與愛情觀產生不恰當或不現實導向,這一導向可能使這部分年輕女性對于男性要求甚高(特別集中在物質方面),而對自身沒有獨立與自強意識,只等待極其優質的男性改變她們的命運,甚至對社會風貌產生不良影響。
然而,盡管女性受眾為主的影視劇中大量呈現以男人為救贖者的角色為灰姑娘們的命運大翻盤,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卻并易事。這背后有著久遠的文化歷史淵源,女性男性中,皆存在廣泛的群體認可灰姑娘的劇情。
波伏娃曾經深刻地指出:“女性氣質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出來的……女性氣質是社會的產物”。古代或現代,中國或國外,皆存在社會對女性不公的形象定位。
然而幾乎絕大多數灰姑娘式的劇情,包括其原著,都結束于“灰姑娘”與“王子”的婚姻或是圓滿的關系。婚后是什么樣的?童話沒有告訴我們,那讓我們自己來思考吧。灰姑娘式的女性無法在婚姻中保持男女雙方關系的平衡,處于被解救被幫助狀態的女性在婚姻中定會處于弱勢,失去話語權,男人主導了雙方的關系和女性生活的絕大部分,因為遇見“王子”之后,一切物質都是依賴與被給予,久而久之物質上升到精神層面,灰姑娘們并沒有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婚姻不同于戀愛,男女雙方要維系家庭的平衡,必定需要較為等量的價值與貢獻。現代社會盡管依然是男權主導,但是社會給予了女性相比從前更高的機會,女性可以接受高質量教育,獲得工作崗位,創造價值,承擔起對自身給養的責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灰姑娘”們的零經濟基礎與“王子”們的經濟基礎對比,上層建筑的穩定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灰姑娘”們的物質與精神都是構建在男性一方的精神之上,自身的根基不穩,何以站穩婚姻中,社會中的地位?現代女性需要做的,需要思考的,能夠達到的遠遠不止懦弱被動的等待。社會進步的巨大標志便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要對自身社會地位承擔責任,做到獨立積極,創造價值。金錢和地位為主導的婚姻觀是錯誤的,作為女性消極等待耽于幻想更是對自身價值的磨滅,女性應由自己的努力贏得尊嚴與金錢、地位。社會進步的標志是性別之間的平等,這樣的平衡才能有為女性帶來尊重與地位,推動時展,才具有社會進步意義。
四、“灰姑娘”之外的愛情與意義
篇7
關鍵詞: 《愛》“灰姑娘情結”黑人女性
作為具有自覺的種族和性別意識的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說通常圍繞著黑人女性的生活展開,描寫她們在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壓迫下艱難地生存和勇敢地抗爭,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邊緣上求自尊,2003年出版的小說《愛》也是如此。在這部小說中,莫里森以其一貫的凝重而不失活潑的敘事話語,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西海岸的黑人家族的故事,重點講述了這個家族里的幾個黑人女性――梅、西德、克里斯廷、L和朱尼爾的生活遭際和自我反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貌似傳統的話題:“灰姑娘情結”――出身低下的漂亮女人從社會地位或經濟地位強于她的男人那里尋求幫助。本文以梅、西德和克里斯廷為重點,分析小說中黑人女性的“灰姑娘情結”。
一、“灰姑娘情結”探源
《灰姑娘》在西方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個小小的童話故事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在世界各民族文學中都有其表現和變體,有著700多個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國的格林兄弟在《格林童話集》中收錄的那個故事。故事情節眾所周知:美麗而善良的灰姑娘Cinderella不幸幼年喪母,過著貧苦的生活。在仙女的幫助下她獲得了神奇的力量,擺脫了可恨的繼母和兩個異母姐姐的欺侮,在王子舉辦的宮廷舞會上充分表現了自己,得到王子的垂青,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正如美國當代民俗學家斯蒂?湯普森所言:“也許全部民俗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5,P151]作品對正義、善良、美麗的歌頌和對邪惡、虛偽、丑陋的鞭撻,代表了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因而其博得了眾多讀者的認可,成為童話中的經典。作為經典童話,《灰姑娘》的影響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它成了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基本愛情模式和創作原型,更是內化為人們尤其是女性潛意識的一部分,即心理學所說的“灰姑娘情結”。心理學上將灰姑娘依附男性以尋求庇護的被動心理稱之為“灰姑娘情結”。
通常來講,“灰姑娘情結”包括下列元素:第一,由于父愛的缺失,女性必須另找一位男性以取代其地位。在童話《灰姑娘》中,Cinderella的父親像花瓶一樣只是一個擺設,他同樣處于Cinderella的后母的掌控之下,根本無法保護Cinderella。Cinderella內心渴望著得到父親的關愛和保護,王子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他是Cinderella的拯救者和保護人。第二,母愛的缺失和來自姐妹的競爭。Cinderella的生身母親去世較早,隨后她受到繼母的虐待,生活環境十分惡劣。隨繼母而來的兩個異姓姐姐也對她百般欺辱,凡事都要和她爭個高下。因此她亟需從家庭外部尋找幫助以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而這個外援就是王子。第三,善惡終歸有報,Cinderella最終以她的善良和美麗打動了王子,幸福地和王子生活在一起,而邪惡的繼母和兩個姐姐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灰姑娘情結”就是將女性放置在弱者的位置上,讓男性處于強勢地位,由此女性必須依賴男性才能生存。這是一種典型的男性話語霸權。“灰姑娘情結”中的這些元素在梅、西德和克里斯廷的生活經歷中均有所體現。
二、《愛》中的“灰姑娘情結”分析
由于歷史的原因,黑人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群在美國長期遭受剝削、歧視和奴役,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眼中的“他者”。黑人女性的地位則更低,她們在外受到種族和階級的歧視,回到家里還要受到黑人內部男性的性別壓制,是黑人男性權威的順從者,處于一種無奈的“失語”狀態。赫斯頓在《她們的眼睛望著上蒼》中對此有一段精辟的描述,女主人公珍妮的外婆對珍妮這樣說道:“孩子,我看到白人統治了一切。也許在大海的更遠處也有可以自己說了算的黑人,但我們看不見,也就無從得知。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事:一個白人將一個包袱丟在路上讓黑人撿起來。黑人撿了,可他并不自己拿著,而是順手將它遞給他身后的女人。在我看來,黑人婦女真的就是這世間的一頭騾子。”[1,P167]
在重壓之下,部分黑人女性喪失了自我的人格和獨立,喪失了創造力,夢想著如灰姑娘般得到男性的救贖。《灰姑娘》中的王子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大量的財富,如同救世主一般拯救了的灰姑娘。《愛》中的科西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眾多黑人“灰姑娘”拯救者的角色。他是一位在當地有很大影響的黑人企業家,擁有一個度假圣地和一個旅館。他在人們眼中不僅僅是一位成功人士,更是一個慈善家。“他的心像圣誕老人一樣。如果哪家無法負擔葬禮,他就悄悄地與殯儀館聯系。他與治安官的友情把許多孩子從手銬下營救出來。多年來,默默無語地,他為中風病人付醫藥費,為他孫女付大學學費”。[3,P103]由此,他贏得了黑人社區尤其是他的家人的崇拜和敬重。
科西的結發妻子去世后,西德成為他的續弦。她如同灰姑娘般的美麗,也像灰姑娘一樣從小生活貧困,“從來沒有用過兩件餐具吃飯,從來不知道食物還可以分裝在不同的碟子里。睡在地板上,星期六還要在浴盆里用姐姐們洗過的臟水洗澡”。[3,P75]父母之愛在她來看也是遙不可及。美國的黑人社區有著重男輕女的陋習,她由于是女孩子,因此在平日里便得不到父母的寵愛。父母把所有的關愛和一切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都給了她的哥哥們,留給她的只有貧困和無知。西德從來沒上過一天學,是一個地道的文盲,這才有了小說開頭時她招聘女秘書以篡改科西遺囑的那一幕。因此,在被父母賣給科西時她沒有感到絲毫的難過,反而感到一種解脫。因為富有、慷慨的科西在她看來就像童話中的王子一樣是她的拯救者,能帶給她安全和夢寐以求的體面生活。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科西并不像表面上那樣完美,他的私生活一直放蕩不羈,經常和一個叫克萊修的來往,他甚至在和西德的新婚之夜仍然同克萊修在沙灘上鬼混。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德在科西的內心里是無足輕重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西德盡管生活富足,卻并不快樂的原因。盡管如此,西德平日里對丈夫仍然是惟命是從,甚至在他去世三十年后仍然在懷念過去和他在一起的日子。
和西德一樣,科西的兒媳梅和他飯店的服務員維達也是兩個深受科西影響,喪失了自我的黑人女性。她們同樣來自于貧困黑人家庭,因為科西的關系才過上了外人看來風光無限的生活。梅平日里負責打理科西的飯店,她很珍視這樣的工作機會,沒日沒夜地忙碌,甚至為此給僅三個月的女兒斷了奶,交給飯店的廚師L照顧。由于她兢兢業業的勞動,飯店才有了后來一段時間的繁榮。在黑人民權運動的后期,由于她對運動造成的社會動蕩有些無所適從,進而精神失常,科西對她的態度由器重轉為鄙視,并把飯店交給西德管理。對此梅在精神正常時頗有怨言,但她把這一切都歸罪于西德,認為西德是一個善于勾引男人的,“約翰遜家族的女孩都善于干那些掀裙子的勾當”。[3,P138]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她的思想被男權社會的道德倫理觀所同化,在她看來科西這樣的男人是無可指責的,而他娶西德是受了她的勾引。這種邏輯其實是荒謬的,如果科西潔身自好,一個十二歲的懵懂少女怎么能勾引到他呢?維達也是一個勤勞的黑人婦女。她對科西崇拜得五體投地,不允許任何人對他提出任何批評,即使是在他去世幾十年之后。這是因為科西給了她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以接觸到很多的社會名流,哪怕待遇比在罐頭廠裝魚還低,她也心甘情愿。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黑人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強烈愿望,而這種愿望本身有時候又使她們不得不依靠處于強勢地位的男性,從而阻礙了對自我身份的尋找。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就像在童話中的灰姑娘一樣,現代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仍然沒有擺脫對男性的依賴,取得完全的獨立,她們依然期待著外界的事物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種缺乏自信、畏懼獨立、尋求庇護、期盼依賴的被動心理,依然困擾著現代女性,并阻礙著她們獨立意識的覺醒,使她們難以獲得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要擺脫受人擺布的邊緣地位,實現自我的獨立,現代女性首先必須擺脫依靠男性生存的“灰姑娘情結”。
參考文獻:
[1]Bell,Bernard W. The Afro-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7.
[2]Bressler,Charles E.Literary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9.
[3]Morrison,Toni.Love.Canada:Alfred A.Knopf Canada, 2003.
[4]柯莉特?陶琳著.葉蕓君譯.灰姑娘情結.臺灣:銀禾文化出版社,1988:121.
[5]斯蒂?湯普森著.鄭海譯.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151.
[6]唐紅梅.種族、性別與身份認同.蘭州:民族出版社,2006.
篇8
1、《叫我灰姑娘》2013年8月12日福州開機,10月23日全劇殺青。播出時間和平臺暫未確定。
2、《叫我灰姑娘》是由張孝正執導,邱澤、海陸、任東霖、鄧倫、周楚楚、湯晶媚等主演的現代電視劇。該劇講述了一對男女的錯愛故事。
3、劇情:齊花(海陸飾)在一家私人醫院當護士,她不停的加班,為的是擔負起一個重組家庭的重擔。古怪醫生李峰(邱澤飾)找齊花給他的失憶患者語墨(湯晶媚飾)當家庭陪護,這使得齊花知道了李峰對語墨的一段錯愛故事,對李峰改變態度,頓生好感。齊花的悉心照顧讓語墨身體慢慢好轉,一次偶然的重擊,語墨重拾記憶,回到了自己的人生軌道。李峰發現辛苦養家的齊花還照顧著幾個以自己同樣命運的孩子,齊花單薄的肩膀上,竟然扛著好幾個家庭的重擔。李峰回想起曾經對齊花酷愛掙錢的鄙視看法,深感內疚,李峰和花姐等朋友一起加入了齊花幫助困難家庭的救助活動中去,溫暖的家庭擴大了。一切波折過去后,李峰終于對齊花表白,二人開始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他叫保羅?珀特斯,一個36歲的英國手機推銷員。他以一句“我想唱歌劇”及其純凈的歌聲,問鼎英國首屆“星光大道”冠軍寶座。故事的開場很像3年前“美國偶像”的比賽現場:那個長著齙牙、唱歌走調、舞姿拙劣的21歲華裔青年孔慶翔,因為面對評委責難的冷靜回答而一炮走紅。3年后,歷史似乎又重演了。幾乎是一夜之間,保羅?珀特斯這個名字化身為“男版灰姑娘”的代名詞,名揚天下。但與“走音王”孔慶翔不同,珀特斯的歌喉無與倫比。
今年8月英國舉行了超級“星光大道”選秀,評委非常專業,包括在以嚴苛聞名的“美國偶像”評委SimonCowell、現代流行音樂開創者Simon、英國著名女演員和歌舞劇演員Amanda Holden等人。
保羅?珀特斯長得像個滑稽土豆,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在初賽現場,他穿著價值35英鎊的廉價西裝,主持人問:“你要唱什么?”他傻傻地回答:“只是唱歌劇而已……”三位評委的眼神明顯在說:“有沒有搞錯”、“又一個陰損的經典哥們”、“神啊,救救我吧”。評委Simon輕蔑地抬起眉毛,不以為然地說:“喔,那你開始吧!”但保羅一開口,歌聲就散發出驚人的爆發力與磁性,一曲難度極大的歌劇《圖蘭朵》選曲Nessun Dorma(《今夜無人入睡》,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的經典曲目)驚爆全場,所有人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有人甚至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歡呼,驚詫的評委Amanda聽得熱淚盈眶,Simon的眼里閃耀著欣賞和興奮。最后一個高音飚完之后,全場沸騰,連最苛刻的Simon都說“Absolutely Fantastic”(完美)!在半決賽中,保羅演唱的《說再見的時候》獲得最高的觀眾支持率;在決賽中,他最終為觀眾上演了完整版的《今夜無人入睡》,眾望所歸成功問鼎首屆“星光大道”冠軍寶座。
從臺下走到幕前,保羅走了整整8年。他從小就因為長相抱歉而被別人笑話,并給他取難聽的外號,而珀特斯消除心理陰霾的惟一良藥就是唱歌劇。從28歲開始,他就夢想唱歌劇,甚至夢想自己穿得像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一樣風光。在一個歌唱節目中贏得8000英鎊的獎金后,他把這筆錢用于到意大利接受專業歌劇訓練。在一節課上,他甚至真地接受過帕瓦羅蒂的指導。然而,接近夢想的代價是:他負債累累,因為學費總共花去了兩萬英鎊。回到英國后,一連串倒霉事又接踵而來,從2003年開始,他受到盲腸破裂、腎上腺腫瘤、鎖骨破裂等疾病的折磨,痛苦地躺在沙發上好幾年,根本不能唱歌。2007年的“星光大道”初賽,成為他的最后一次機會,按照計劃,比賽完畢他打算再也不唱歌劇了。沒想到,他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令他成就了新的傳奇。
這個綽號“傻男”的36歲老哥一夜之間紅透英倫三島,震驚了世界樂壇,BBC和CNN滾動播出“歌劇丑男”專題節目,其首張大碟《One Chance》第一周就熱賣13萬張,成為英國樂壇第一個首張專輯就拿到排行榜冠軍的平民歌手。網友們也親昵地稱保羅為“傻男”,甚至將他的比賽經歷制作成勵志MTV貼在網絡供大家共享,視頻隨即風行全球。
篇10
"絮然,你怎么了?”努力地掩飾還是被允兒發現了我的不愉快。我笑笑說:‘沒什么,有點不舒服。""哦,那我先走了。"
"嗯,好1!”
剛剛又撞到林凡了,一如既往的玩世不恭,看我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很輕浮,說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是我無法忘記兩年前的一切。
那時的我們-——林凡,我和筱汐是最好的朋友,但是彼此的心事也不都完全了解,我知道筱汐喜歡林凡,是她偷偷對我說的。其實她不說我也明白,因為一旦提起林凡,她的嘴角是淡淡的笑意。筱汐讓我替她寫一封情書給林凡,我卻在署名時錯簽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