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葉子范文
時間:2023-03-25 19:3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做一片美的葉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樹走去.
走近樹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枝頭的每一片葉子都很美.每一片葉子形態(tài)各異,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
無數(shù)片葉子在做相同的動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將其輸送給大樹,使它成長.
樹葉為大樹而生.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葉子肥美;秋葉變黃;冬日飄零--回歸大樹的下的根.
大樹把無數(shù)片葉子結為一個整體.
無數(shù)片葉子在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篇2
在一個秋葉紛飛的中午,孩子們在大樹底下?lián)焐拾邤獭⑿螤罡鳟惖臉淙~,有幾個孩子手里拿了幾片樹葉,來到我身旁,好奇地問我:“王老師,這是什么樹葉?多好看呀!”“老師,為什么樹葉有不同的形狀?”“老師,樹葉有什么作用?”……面對孩子們的一個個問題。面對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我想:既然孩子們有那么多的問題,我何不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呢?于是,一個教育活動在我腦海中形成。當天,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每個人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樹葉,用樹葉拼貼作畫,打扮一下教室墻壁上的那棵“大樹”,同時了解一下有關樹葉的知識。
我看著經(jīng)學生精心打扮的美麗的“大樹”,意味深長地對他們說:“孩子們,經(jīng)你們這么一打扮,我們的這棵‘樹’變得更美麗了。這棵美麗的‘大樹’就好比我們的班集體,而你們呢。就好比這棵大樹上的片片葉子,要使我們班集體這棵大樹更富有朝氣,更富有活力,長成參天大樹,你這一片小小的葉子該怎么做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紛紛表示愿做集體這棵大樹上最美的葉子。心中有集體的意識逐漸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并化作實際行動。如:每天午飯后,總有幾個孩子搶著把桌子擦干凈,把抹布洗干凈;黃藝臻悄悄準備了香皂、紙巾供大家洗手用:班中的直尺不見了,劉天樂悄悄地買了一根放在班里:發(fā)現(xiàn)地上有紙屑,孩子們都及時拾起來,放人垃圾袋里……孩子們在集體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紛紛為集體做好事。添光彩。
想不到這個活動引起了學生那么大的興趣。那么,如何使這個活動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心中愛集體的熱情呢?記得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最好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魏書生老師也說過“把班級還給學生”。對!把班級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自我督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那么如何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呢?
班級好比是一棵果樹,果樹長得茂盛,就會開出鮮艷的花朵,就會結出豐碩的果實。班集體建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于是我嘗試把“綠葉、花朵、金蘋果”的評價激勵機制引入班集體建設,把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寓為“金蘋果”,形成分層遞進的評價激勵機制。根據(jù)學生遵守班規(guī)的情況、參加各級各類活動的情況、為班級爭得榮譽的情況以及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情況等,分別給予一片綠葉。例如在“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系列活動中,我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這個教育契機,組織學生開展了“感恩母親、與愛同行”系列活動,內容有“三個一”行動:“說一句感謝的話”、“擁抱一下媽媽”、“為媽媽做一件好事”,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的愛。如果學生能完成這“三個一”。就可以得到一片綠葉:學生得到十片綠葉,可以換一個花朵;得到十個花朵,可以換一個金蘋果。以此來鼓勵學生努力進取、勇于攀登。
做一片美麗的葉子,心中裝著“大樹”,心中|裝著集體,這個活動仍在繼續(xù)……
篇3
感悟!感悟!語文教學活的靈魂!它是入情的、真情的、深情的。
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感悟呢?我思考著,下面對《做一片美的葉子》我做了一番嘗試。
一、自讀自悟中感悟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1.促進良好語感的形成。語感是長期規(guī)范的語言、閱讀、分析和運用中形成的對語言比較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語感的內涵極為豐富,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重點是形成詞感和句感。
在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引導他們多讀書,通過朗讀、賽讀、默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
2.積淀良好語感的經(jīng)驗。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建立在以前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的,強化朗讀,注重感悟,書讀多了,讀熟了,其中的詞語、句式、謀篇布局及修辭手法就能儲存進自己的記憶系統(tǒng),便能積淀到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這樣,學生的感悟才最深刻。
例如,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感悟,在教之前,我給學生一個自由充分自學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研究,通過自讀感悟來突破重難點。在交流中,有一位同學發(fā)表了意見:“我認為人和葉子有著相似之處。”我立即肯定了他的發(fā)現(xiàn),并讓他談談自己的理由,他興奮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葉子的生長過程和人的一生有相同之處。”這時,我為其他同學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學生頓時舉手如林,有的認為葉子無數(shù)片,世界上的人也是數(shù)不清的;有的認為葉子形態(tài)各異,人也各不相同。學生在這種自讀自思、自問自解的過程中積淀了語言材料,加深了對葉子的形象感悟。
二、質疑爭鳴中感悟美
朱熹說,讀書須“有疑”,疑中有悟。課堂上,教師應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質疑問難,啟發(fā)大家深入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努力闡述自己的理由。
《做一片美的葉子》當學生讀到:無數(shù)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時,有學生提出了疑問:我們不同的人做得是不同的工作,這前后不矛盾嗎?我趁熱打鐵,引導他們針對這個焦點問題,展開辯論,最后他們達成共識。有的說,人們通過不同的工作為生活的大樹輸送營養(yǎng),就像葉子為大樹奉獻著生命的乳汁是一樣的。有的說,大樹枝繁葉茂,也象征著我們祖祖輩輩長期繁衍下去……學生們發(fā)表了不同的觀點,感悟到葉子內在的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實踐體驗中感悟美
學習課文,就是學習生活,學生以課文生活中間接地學習知識、體驗,體會感情,增強感悟。
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活潑好動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了實踐體驗活動,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愛好,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體驗:誰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1:我搜集了葉子,它具有生命力,我認為它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2:我用彩筆勾勒了綠葉,我認為顏色美,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3:我搜集了資料,知道它有光合作用,功勞很大,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4:我的同桌借給我鋼筆用,他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5:老師教我們知識,他們是一片美的葉子。
生6:我們班的韓冬同學跑步得了第二名,他是一片美的葉子。
醫(yī)生、清潔工、警察、爸爸……他們都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都是美的葉子。
學習靈氣飛揚,一個個富有獨到領悟的見解,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葉子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得到升華。
四、積累運用中感悟美
學生正確地理解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加以靈活運用,就能培養(yǎng)語感,陶冶情操,增加文化底蘊。
例如《做一片美的葉子》,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
1.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詞句?愿意把他們摘抄下來讀幾遍,記在你的腦海里嗎?
2.請用文中你喜歡的詞語說幾句話?
3.你最喜歡文中哪一段的寫法?從下列詞中任選幾個試寫一段話。
形態(tài)各異、肥美、奉獻、冬日飄零、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嫩綠
篇4
2010年由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科學領域的“探究中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目標中,將幼兒的能力分為三個階段:3~4歲的幼兒能認識常見的動植物,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多樣性;4~5歲的幼兒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本條件,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5~6歲的幼兒能察覺到動植物的外形特征、習性與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關系,感知并了解季節(jié)變化的周期性,知道變化的規(guī)律。
在藝術領域中,《指南》提出“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這一目標,并劃分了發(fā)展的三個年齡段:3~4歲的幼兒喜歡觀看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4~5歲的幼兒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huán)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tài)等特征;5~6歲的幼兒樂于向別人介紹自己發(fā)現(xiàn)的美的事物,并會產生豐富的相應聯(lián)想。
可見,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認識植物是一個重要內容。
為什么要讓寶寶認識“植物凋零”?
“植物凋零”指植物衰老的過程,而衰老是寶寶的基本生物概念之一。在心理學中,幼兒對植物衰老的認識是樸素生物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它既是寶寶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又是科學教育中不能忽略的一個方面。
認識植物的凋零對于寶寶來說是一件既抽象又復雜的事。不過,只要爸爸媽媽找對方法,就能讓寶寶在愉快的認識過程中很好地理解生命的歷程,養(yǎng)成科學的探究習慣,同時建立欣賞美的概念。
理解生命的過程
認識“植物凋零”是寶寶理解植物生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對植物衰老的認知,往往滯后于對植物生長的認知,并且其水平也低于對動物衰老的認知。不難看出,植物的衰老對于寶寶來說更難理解,而理解植物完整的生命過程能幫助寶寶更好地了解生物的一生。認識到“所有的生命都會衰老”“生命衰老之后不會再逆生長”,可以使寶寶的認知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寶寶理解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養(yǎng)成更加健全的人格。
幫寶寶養(yǎng)成科學探究習慣
科學的探究習慣,對于寶寶進入小學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如何幫寶寶養(yǎng)成科學探究習慣呢?方法有很多,而在“植物凋零”的認識過程中,通過爸爸媽媽的科學引導,就可以讓這個有趣又生動的過程成為寶寶養(yǎng)成科學探究習慣的一個可操作途徑。
建立欣賞美的概念
在了解植物生命歷程的過程中,還能讓寶寶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建立欣賞美的概念。
認識“植物凋零”,需要好時機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寶寶認知發(fā)展的結構水平在一定年齡上都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年齡較小的寶寶不容易理解植物凋零的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的認知,最好是從寶寶3歲開始,由簡入深,逐漸豐富。
0~6歲的寶寶,認識“植物凋零”的過程可以分成以下4個階段:
3歲以下
這個年齡的寶寶(0~3歲)認知水平發(fā)展得還不夠,認識植物的衰老、凋零比較困難。
3~4歲
3歲以后的寶寶可以對感興趣的事物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明顯的特征;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對于簡單常見的植物已經(jīng)有所了解,通過學習可以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也開始初步了解植物對人類的貢獻。此外,對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有濃厚的好奇心,并且有熱愛自然美的情感。
4~5歲
4歲以后的寶寶就可以對不同的植物進行比較、和同伴討論、提出問題并思考問題的答案。他們可以感知和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的條件以及生長過程的變化,可以初步用繪畫等簡單方式對植物的生命過程進行記錄,認識到不同季節(jié)的顯著特點,體驗到季節(jié)對植物的影響。逐漸地,寶寶在認識的過程中會更關注植物的色彩和形態(tài)變化,并欣賞這一變化。
5~6歲
5~6歲的寶寶在認識植物的衰老時就能夠游刃有余了。這時的寶寶,在具備了之前的能力之后,可以比較準確地理解和描述植物衰老的概念、現(xiàn)象特點以及涵義。也能理解植物變化的周期特點,基本具備了對植物整個生命過程的認知能力,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huán)境。
認識植物凋零,從哪些方面入手?
讓寶寶多感官參與
植物凋零對于寶寶來說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爸媽在引導寶寶認識這個過程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寶寶的各個感官進行參與。例如,在植物衰老的各個階段,讓寶寶用眼睛來認識不同的顏色、用手來觸摸葉片或者花瓣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觸感、用鼻子聞一聞不同的氣味。
讓寶寶DIY小小植物園
為了讓寶寶對植物衰老過程有深刻的印象,可以讓寶寶照顧一盆家里已經(jīng)衰老的植物。最好的方法還是讓寶寶自己動手種一種。3歲寶寶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所以爸媽最好選擇寶寶可以種植的、生命周期短的植物,這樣就可以將寶寶的注意力維持在有效范圍之內。例如豆類作物養(yǎng)在花盆中,周期相對來說比較短。
讓寶寶學會記錄
植物衰老的過程伴隨著植物一系列的特征變化,其中顏色、形態(tài)上的變化是明顯可以被觀察到的。讓寶寶在仔細觀察的同時學會記錄,例如隔幾天就讓寶寶畫一幅畫,來記錄植物由鮮艷到枯萎的各種變化。如此一來,寶寶對整個過程的變化會有一個連貫又清晰的概念,便于日后寶寶進行認知歸納。
引導而非指導
寶寶學習知識的時候,爸媽要作為引導者為其引路,但不能“一口一口”喂給寶寶讓他接受。爸媽可以調動寶寶的興趣,引導寶寶將注意力集中在植物凋零上面,但學習的主體還是寶寶。要讓寶寶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提出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才能培養(yǎng)寶寶的探究意識,在成長中一直保持學習的熱情。
圖畫書閱讀指導手冊――植物凋零篇
我們?yōu)榘职謰寢寕儨蕚淞艘槐九囵B(yǎng)寶寶認識植物凋零的圖畫書――《一片葉子落下來》。
書名:《一片葉子落下來》
作者:利奧?巴斯卡利亞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總體介紹
這本書適合想要認識植物生命歷程的寶寶。故事以第三人稱記敘的方式,描寫了一片葉子“弗雷迪”經(jīng)歷春夏秋冬奇妙四季的故事,他在自己和其他葉子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樹葉”共同的特征,還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他也從別的葉子那里學習到了很多關于生命歷程的常識和哲理。
作者把大樹在四季真實的照片和童話般的文字相結合,再加上一片貫穿始終的葉子“弗雷迪”,生動地為讀者展示了一片葉子從“年輕”到“年老”、最后死亡的過程,解讀了植物生命的奧秘。
分步指導
Step1:封面
這本書的封面十分簡潔,只有一片紅色的大葉子。這片漂亮的紅葉非常鮮明地體現(xiàn)了本書的主題:一個關于葉子老去的故事。
爸媽可以這樣做
問寶寶“這片葉子是什么顏色的”“你知道葉子為什么是紅色的嗎”?從而引導寶寶產生好奇心理,繼續(xù)往下讀。
Step2:第1頁~第3頁
第1頁和第2頁的插圖是嫩綠色的小葉子“弗雷迪”,第3頁則是一張枝頭長著嫩葉的大樹的真實照片。
爸媽可以這樣做
1.問寶寶:這片葉子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它應該長在哪里?(年齡稍大的寶寶如果已經(jīng)接觸過四季的概念,可以繼續(xù)提問:什么季節(jié)的葉子是這個顏色?)然后讓寶寶自己聯(lián)系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進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
2.等寶寶自己思考完畢給出答案后,讓寶寶觀察第3頁的真實圖片,為寶寶讀第1頁和第2頁,協(xié)助他找到上面問題的答案。
Step3:第4頁~第5頁
這兩頁是講“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這個道理。
爸媽可以這樣做
1.問寶寶“所有的葉子都長得一模一樣嗎”“同一棵樹上的葉子是一模一樣的嗎”?然后讓寶寶自己思考,得出答案。
2.和寶寶一起觀察第5頁的真實圖片,或者讓寶寶觀察家中栽種的植物葉子,給出答案。
3.帶寶寶去看看生活中外面的樹木,仔細觀察一下:“看,原來就算在同一棵樹上,也沒有兩片葉子是一模一樣的。”
4.問寶寶“這時候的葉子在什么季節(jié)?是什么顏色的”?
Step4:第6頁~第7頁
這兩頁中“弗雷迪”最好的朋友“丹尼爾”出場了,他最聰明,懂得很多,向弗雷迪和伙伴們解釋了關于生命的知識。
第6頁葉子的真實照片中,葉子已經(jīng)長得很大,葉片漸漸由嫩綠變成成熟的綠色。
爸媽可以這樣做
1.讓寶寶觀察第6頁中大大的葉子,告訴寶寶“弗雷迪的好朋友丹尼爾就是這樣的一片又大又綠的樹葉”。
2.為寶寶讀文字,向寶寶解釋,弗雷迪和丹尼爾住在一個大公園中,他們的樹有茁壯的樹根,有停在枝頭唱曲兒的小鳥。
3.讓寶寶想一想“每次去公園的時候看見的大樹或者小樹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小鳥在枝頭唱歌,或者小蟲子在樹上爬來爬去地玩耍”?幫寶寶將書上的內容盡量和他的已有經(jīng)驗相結合,將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有趣。
Step5:第8頁~第11頁
這幾頁講述著葉子們快樂的夏天時光。作者巧妙透露了很多常識:夏天的白晝很長、夏天大樹可以為人們遮陰納涼、什么是“志愿”。十分貼切地,第10頁的配圖是郁郁蔥蔥的大樹下可愛的寶寶們在快樂地玩耍。
第11頁則告知了一個信息:十月份,秋天要來了。
隨后,作者介紹了什么是“霜凍”,以及霜凍給弗雷迪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爸媽可以這樣做
1.夏天可以帶寶寶去公園里散步,看看公園里的大樹周圍有什么、大樹都做了哪些“貢獻”;和寶寶進行討論,讓寶寶印象更清晰。
2.向寶寶提問夏天相關的常識,例如“夏天大樹都可以用來做什么”“夏天樹葉是什么顏色的”?
3.在閱讀中,爸媽可以向寶寶解釋什么是“霜凍”。“霜凍出現(xiàn)在初秋的夜里”“出現(xiàn)霜凍的時候,夏天的炎熱就不見了,天氣會變得越來越冷”“霜凍的時候葉子上面會有一層薄薄的白霜,到了早晨就會融化成小水珠”……
Step6:第12頁~第13頁
秋天到了,插圖中的“弗雷迪”變成了漂亮的淡紅色,中間的兩幅照片也是紅艷艷、黃燦燦的秋葉。樹上沒有一片綠色的葉子了,而且每一片葉子的顏色都不相同。這里,丹尼爾解釋了為什么葉子的顏色都是不相同的。
爸媽可以這樣做
1.爸媽可以查找秋天樹葉的圖片,給寶寶觀察。通過觀察,讓寶寶自己發(fā)現(xiàn)秋天的葉子大多數(shù)不再是綠色的,而是五顏六色的。
2.問問寶寶“為什么葉子到了秋天會變成不同的顏色”?讓寶寶自己想一想;爸媽再通過閱讀文字找到答案,解釋這個問題。
Step7:第14頁~第23頁
到了落葉的時候了。作者運用了大篇幅向小讀者介紹了弗雷迪的朋友們紛紛飄落的過程,這里涵蓋了秋天的一些常識:秋風很大;葉子離開樹枝,有些人管這叫做“死亡”;萬物生命的終結都叫做“死亡”;我們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生命生長、繁茂、衰老、死亡的意義在哪里。
這一部分涉及到了寶寶最難懂的內容:死亡。爸媽應該根據(jù)寶寶的接受度來進行這部分深淺的把握。
爸媽可以這樣做
1.先問寶寶“秋天來了,葉子會去哪里”?調動寶寶的已有經(jīng)驗思考并回答。
2.陪寶寶從頭到尾按順序閱讀文字,并觀察插圖。讓寶寶知道,秋天樹上的葉子都會凋零、飄落,這個現(xiàn)象就叫做樹葉的死亡。
3.向寶寶簡單地解釋:所有的生物最后都會死;死亡是自然的變化,很正常;面對死亡和離別的時候會害怕,這也是正常的,要勇敢;死亡之后會去哪里沒有人知道;生命是輪回的。
4.關于“生命的輪回”這個問題,也可以不向寶寶做更多的解釋。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這個問題太過高深;6歲寶寶的爸媽可以嘗試以書的這部分為依托,向寶寶解釋。
5.爸媽還可以趁此機會和寶寶討論“為什么既然最后都會死,我們還會開始生命呢”?通過向寶寶展示積極的人生觀,感染寶寶,讓熱愛生命的種子種在寶寶心里。
Step8:第24頁~第27頁
最后,冬天來了,下雪了,一陣風把弗雷迪吹下來了。插圖中,弗雷迪的身上壓上了重重白雪,這部分傳遞了關于冬天的幾個信息:冬天會下雪;天氣會變冷;白晝非常短;樹葉變得枯萎、脆弱、沒了顏色;冬天過去,春天就來了;冬天的雪在明年春天化成水;樹葉落在樹下的泥土中成了養(yǎng)分;明年春天新葉子還會再長出來。
爸媽可以這樣做
1.讓寶寶想一想,冬天的時候我們住的地方是什么樣的?路旁的大樹是什么樣的?樹上的葉子是什么樣的?
2.和寶寶一起欣賞插圖,看一看想象中冬天的大樹和樹葉和圖中的是不是一樣。同時閱讀文字,傳輸給寶寶上面提到的關于冬天的幾個信息,讓寶寶體會弗雷迪這片葉子掉落時候的感覺,以及他飄落在白雪上面的感覺。讓寶寶想一想弗雷迪“第一次在飄落中看到了自己所生活的整棵大樹是多么壯實美麗,他作為這棵大樹曾經(jīng)的一部分,是多么自豪”的心情。
Step9:總結
這本書按照四季的順序給寶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認識葉子生命凋零全過程的輔助,總結這一步驟則可以幫助寶寶將書中所有的線索串起來,方便記憶和理解。
爸媽可以這樣做
1.爸媽可以讓寶寶在您的陪伴下讀完第一遍書之后,再從頭到尾按順序翻看一遍插圖,對樹葉以及大樹在一年四季中顏色、形態(tài)的變化有一個時間上的排序復習。
2.爸媽可以讓寶寶自己選擇彩色筆作畫,畫出四季的大樹;通過回憶書中內容,將四季更迭中樹葉不同的顏色和形態(tài)特點畫出來。
圖畫書推薦
培養(yǎng)寶寶認識植物凋零的圖畫書還有:
《落葉跳舞》(21世紀出版社,2007)
篇5
果實的事業(yè)是尊貴的,花的事業(yè)是甜美的,但還是讓我在默默現(xiàn)身的陰影里做葉的事業(yè)吧。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名言。我,就是這片葉。我很平凡,在森林里生活著,我只是這片森林里一棵樹上的一片很小的葉子。我是一片自豪的葉子。我雖小但多一片葉子就多一份綠色,我能為大自然添上一片綠而感到自豪。我的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
早晨,雨悄悄地來了,像一曲無字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我沉迷在雨聲中,仿佛在聽一場雨的演奏會。不久,雨停了,飄飄灑灑的雨絲把我從樹上打落下來,我像蝴蝶姐姐一樣,在空中飛舞著,然后飄到了河水上。我在河水里游著泳,高興極了。游著游著,突然聽到有人喊我:“小葉子!”我抬頭一看,原來是螞蟻兄弟啊!我問他們:“什么事啊?”“我們要把食物搬到對岸去,可是我們過不去,你能把我們馱過去嗎?”螞蟻哥哥說。“當然可以,我很愿意幫助你們!”我爽快的答應著,“到我背上來吧!”我把螞蟻兄弟托到了對岸,對他們說:“小心點走!”他們沒有回答我,匆匆忙忙的走了。
中午,太陽好像生氣了一樣火的很,我熱極了,河里的魚兒們都熱的不得了,我便給他們當傘,魚兒們沒有那么熱了,有高興起來,我看著他們這么高興,我也忘記了炎熱,高興地笑了。
我不知不覺的飄到了岸上。
夜晚,浩瀚的天空中,許多星星眨著眼睛,我累極了,也困了,我就像人們說的那樣“以天為被以地為席”,閉上眼睛,我愿能幫助大家更多。
篇6
春天,萬物復蘇,枝條上抽出了新的嫩葉,這些樹葉有各式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顏色。無論是道路邊的梧桐、花圃里的蒼松、小河旁的垂柳還是校園里的冬青,生活中的葉無處不在。樹葉成了大樹媽媽最美麗的衣裳。葉的世界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點綴了我們的生活,見證了大自然的奇妙。“為什么葉的形狀各不相同?”“為什么楓葉火紅火紅的?”“為什么松樹到了冬天也不落葉?”面對孩子們的各種問題,我忽然萌生了“有趣的葉”這一活動主題,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去親身體驗大自然、觸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活動開始,我和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從河邊、公園、路旁采集了許許多多形態(tài)各異的樹葉。有心型的紫荊花葉,有橢圓型的冬青樹葉,有象手掌一樣的梧桐樹葉,也有絲帶一般的草葉、針一樣的松葉和一碰就會合攏的含羞草葉……最有趣的要數(shù)虎刺的葉子,既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就象一塊長長的蛋糕,被人咬去了幾口,留下幾個尖尖的角;又象是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上長出了幾根長刺。面對形形的樹葉,大家不知從何入手,把它們進行合理的分類。于是,我就抓住時機,向同學們介紹了幾種資料收集的方法。如:到圖書館、書店、課外書中去“采蜜”;上因特網(wǎng),在網(wǎng)絡世界中搜尋等等。很快,學生們就找來了相關資料,了解了樹葉按形狀可分為圓形、橢圓形、心形、卵形、條形……我們把收集來的樹葉進行了科學的分類。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還了解了一些樹葉的特殊用途,如:一個同學找來一個仙人球,其他同學都笑話他找錯了,而那位同學則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從百科全書上看到,仙人球是有葉子的,球上的小刺就是它的葉子。因為仙人類植物生活在干旱的沙漠,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它們的葉子退化成了刺。這樣,既可以不失水分,又不容易被動物吃掉。”又如:王友同學帶來的是一片泡開的茶葉。他告訴我們:“我爸爸最愛喝茶,你們看,茶樹的葉子不僅好看,而且制干后還可以泡出香噴噴的茶,用處真大。”聽了兩位同學的介紹,大家對樹葉又有了深一層的了解。第二天,又有幾位同學介紹了他們收集到的樹葉資料:枇杷樹葉可以治咳嗽;三七草的葉子能化淤止血;長長的艾葉能驅趕蚊蟲等等。短短的一個星期,同學們了解了樹葉家族是如此的龐大,如此的神奇。課后,我趁熱打鐵,布置大家繼續(xù)研究有趣的葉,并提供一些小課題給他們自由選擇。如:楓葉為什么到了秋天會穿上紅裙子?落葉為什么背朝天?松柏為什么四季常青?……
正當我準備結束這一研究課題,著手另一個主題的研究時,一位平時不愛開口的女孩送給我一件她自己親手做的禮物:一只用銀杏樹葉制成的會“飛”的蝴蝶。看到這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遙遠的童年。是呀,樹葉除了長在樹枝上供人們欣賞以外,還可以制作成工藝品,再現(xiàn)它另一面的美麗。于是,我把這只蝴蝶介紹給全班同學,并給大家布置了一次特殊的作業(yè):用各種各樣的樹葉,制作完成一幅最美的圖畫。
第二天一早,孩子們就帶來了自已精心設計制作的樹葉畫,真是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為了讓大家都能把自已的作品展示給別人看,并能欣賞到別人的作品,我把大家的樹葉畫都粘帖在黑板上,還讓他們一一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黑板頓時變成了樹葉的海洋。李小曼同學說:“我收集的是一片枯黃的梧桐樹葉,葉片象一個張開的手掌,我把它當作孔雀的尾巴,再用兩片黃楊樹葉貼在梧桐樹葉的中間當孔雀的頭和身子。這樣,一只美麗、驕傲的孔雀就完成了。”劉大成同學接著說;“我采來的是幾片火紅的楓葉,可漂亮了。我把它和其他葉子組成了一條條可愛的小金魚,還用松葉貼成水草。大家瞧,小金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戴洋同學不好意思地說:“我有幾片很大的桑葉,我看來看去都不知道它象什么,便用剪刀把它剪開,拼貼成了一條手帕,不知道行不行?”看著排列工整、圖案精美的手帕,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這時,我看到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接著,同學們相繼走上講臺,介紹了自己的作品,有用艾葉拼成的小姑娘;有用一串紅葉貼成的可愛的兔子;有用月季花葉做成的笨重的大象等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劉慧琳同學的那幅畫,樹葉和花朵共同拼貼出一個農家小院:一間簡單的茅草房,屋外一排竹制的籬笆,籬笆上爬滿了許多黃色的小花。院子里,一個小姑娘手拿一張賀卡靜靜地站著,賀卡上貼著一片心形的紫荊花葉。最令人難忘的是葉片上寫著一行漂亮的小字:“獻給抗擊非典的白衣勇士們”。當劉慧琳同學介紹完自己的作品時,臺下的同學們都愣住了。許久,不知是在誰的帶領下,教室里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
一片樹葉蘊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一片樹葉寄托了一個美好的愿望。在《有趣的葉》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簡簡單單的一片樹葉,通過同學們的奇思妙想,已經(jīng)打破的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突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方法,體現(xiàn)了學生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造才能,整個活動也由此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充溢了耐人尋味的無窮魅力。
篇7
秋,終于來了,它沒有絢爛的春花的儀丈,也沒有顯赫的夏蔭的蒼翠,她只靜靜 地,悄悄地,帶著幾片樸實的落葉來了。
我漫步于校園小道上,不由得在一棵大樹下停住了腳步。慢慢地,它落葉了,樹葉紛紛揚揚地往下飄著。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落葉安靜地躺在地上。呀,這么多奇特精美的明信片,蓋著秋日的郵戳。又是一陣風飄過,它們像一群天使,翩翩起舞,送給秋天最由衷的問候和祝福。
突然間,一片葉子悄無聲息地落到我身上。于是,我捧在手中審視,它的紋理那么美,脈絡那么細致,是做樹葉標本的好材料。看著葉面上由長短不同的光波映出的黃、紅、綠等顏色,我不禁為之而深感遺憾,隨后便是細雨般的惆悵。我在想,這片葉子就要為秋天獻出最后一份貢獻,就要“落葉歸根”了,就要歸回自然,和宇宙融為一體了。落葉的命運難道不是悲慘么?
然而,我想錯了。當我抬頭仰望起大樹時,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葉子還沒有落下的意圖。終于,我觀察到這些葉子比起落葉來顯得渺小多了,卻因為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陽光的命運之下,遲遲沒有落下,還保持著嫩綠呢!是的,它也會落下,可是它為了永遠保持著這份嫩綠而高傲地炫耀給落葉們——盡管它知道自己也會變成落葉,離去時,它必定會帶著一絲惆悵,它不同于其他落葉,那么安詳?shù)兀鋹偟兀x開了它的母體,進入了一個生命的嶄新境界。
篇8
——《觀察葉》一課教學案例
背景:在這“喜看江山千古秀,齊頌祖國萬年春”的金秋十月,齊齊哈爾市中小學“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建設片區(qū)研討訥河現(xiàn)場會在10月25日圓滿落下了帷幕。在這次課堂展示活動中,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主講《觀察葉》這一課。《觀察葉》選自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植物》單元第三課。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請你大聲的告訴老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生:秋季。
師:秋天是落葉的季節(jié),葉子寶寶紛紛地從植物媽媽身上落下,到處旅行。今天有許多的葉子也來到了我們課堂上,想和你們做朋友,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關于葉子你們想知道什么?
生1:葉子為什么有不同的顏色?
生2:葉子為什么形狀不同?
生3:葉子是怎么長出來的?
……
師:同學們,這么多的問題在我們的科學課中都能找到答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葉。板書:觀察葉。
【評:導入很直截了當,由現(xiàn)在的季節(jié)直接導入,秋天是落葉的季節(jié),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葉,開門見山,一點也不拖拉。這時張老師及時地拋出一個問題,關于葉子,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提出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問題。你能夠感受到這些問題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熱情也立刻的高漲起來。】
二、講授新課
(一)想一想
師:既然是觀察葉,我們就得知道觀察的方法有哪些,誰來告訴大家?
生1:用放大鏡。
生2:仔細觀察。
……
生: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手摸一摸。
師:好樣的,你們的回答是十分正確的,我們一起再來鞏固一下。(出示ppt)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觀察方法有哪些?和老師一起來,用眼睛看,看什么?用鼻子聞,聞什么?用小手摸,摸什么?用耳朵聽,聽什么?用嘴巴嘗,我們嘗什么?味道能嘗嗎?為什么?
生:有毒……
師:為了安全,因此,科學課堂上我們不主張“嘗”這個方法。
【評:鞏固復習,強化新知。】
(二)看一看
師:今天我們觀察哪些葉子呢?你又都認識那些葉子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
師:這是我們最常見的柳樹葉,同學們說說它是什么形狀的?
生:像小船
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
生:像眉毛。
師:是啊,我們總說彎彎柳葉眉,你說的可真好!
師:桑樹葉是蠶寶寶最愛的食物,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回答。
師:銀杏葉在我們北方不常見的,它的形狀像什么?
生齊答:像扇子。
師:楓樹葉的形狀最像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呢?
生齊答:像手掌。
師:看看松樹的葉子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扎人。
生:像針一樣。
師:你還見過哪些植物的葉子像針一樣?
生:仙人掌。
師:楊樹葉的形狀又像什么呢?
生:像愛心。
……
師:櫟樹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
生:像羽毛。
師:你的想象可真豐富啊!
生:像下雨后的小泥坑。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啊!
師:同學們,這些葉子有我們常見的,也有我們不常見的,大家仔細的看看它們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
生齊答:不一樣
師:對啊,他們的形狀確實不一樣的,除了我們這些常見的葉子形狀,還有許多形狀的葉子,我們來了解一下。(出示PPT)
師:這些葉子的形狀不需要我們記住,但是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一定知道葉子的形狀是多還是少呢?
生:很多。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哪個詞語來形容葉子形狀多呢?
生:各種各樣。
生:很多很多。
……
生:多鐘多樣;
師:我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來形容葉子形狀的多。(板書:多種多樣)
師小結:形狀是否相同決定了這些葉子是不是同一種植物的葉子。也就是說不同植物的葉子,它們的形狀是不同的。
【評:在看一看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通過大屏幕出示了一些常見和不常見的葉子讓學生說一說葉子像什么,并沒有要求你說出來或記住葉子的形狀名稱,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你看學生的想象力有多么豐富,說出了好多的像什么,像什么,學生的知識范圍在課本的基礎上有所豐富和擴展,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就沒有科學預見。最后學生知道了葉子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做一做
師:接下來我們給葉子分分類。我們知道了葉子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按照葉子的形狀來給葉子分類,還有其他的分類標準嗎?你們想試試嗎?好,那就請同學們坐好,聽一聽老師會給你們哪些活動建議呢?(出示PPT)
師:小組長領材料,開始實驗。
生: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怎樣分類,教師進行指導。
學生實驗結束,整理材料。
師: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給葉子分類的?
組1:按葉子的形狀。
組2:按葉子的顏色。
組3:按葉子的大小。
組4:按葉子的完整和不完整。
組5:按葉子的軟和脆。
組6:按葉子紋理的不同。
是小結:分類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按顏色、大小、形狀來分。你們知道葉的顏色都有哪些呢?
生:綠色的。
生:紅色的。
生:黃色的。
生:紫色的。
師:除了有綠色、黃色、紅色的葉子還有不常見的藍色的葉子。下面我們來欣賞藍色的葉子。(出示PPT)
師:你知道一片葉子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嗎?通過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我們來看看這根枝條上的葉子有什么不同?(教師拿起班級養(yǎng)的綠蘿,走到學生中,讓學生觀察。)
生:有的葉子大,有的小。
生:顏色不同,有深色綠,有淺綠,有黃色。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你們也可以摸摸看有什么不同?
生:有的軟,有的脆。
……
師:小結:許多植物的葉子都是春天長出來,秋天死去,經(jīng)歷了葉芽,嫩葉,老葉,枯葉的過程。葉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huán)境。我們盡量撿一些落葉,不要隨便的摘葉子,如有特殊的需要和要求,我們才可以摘少量葉子,不要破壞樹干,不要折斷枝條,不能破壞植物的生長,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
【評:接下來讓學生做一做,也就是探究活動的開始,這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首先小組人數(shù)的分配很合理,大家集思廣益,小組合作的氣氛漸漸的融洽了,不斷的完善分類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共識,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的進步。在講到葉子的一生的變化時,這里貫穿了一個思想教育教育,教育學生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同學們會萌發(fā)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愛護花草樹木,做一個文明的好孩子,這是良好品質的形成,可以說真正完成了科學課的任務,同時我認為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四)說一說
師:我們對葉子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葉子的基本特征你知道嗎?請你們選擇一片完整的葉子,請舉起你們的葉子,再舉起你的另一個手臂。我們的手臂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葉子是植物的一部分,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們看,葉子的這一部分(葉柄)相當于手臂的哪一部分。(胳膊)對,我們把這一部分稱為葉柄。同學們,再看這一部分,又相當于手臂的哪一部分。(手掌)我們把這一部分稱為葉片。同學們在看看手掌上有什么?
生:手紋。
師:手紋是手掌皮膚上的一部分。手紋和手掌能分開嗎?
生:不能。
師:他們是共同的一部分。我們看葉子上有沒有脈紋?
生:有。
師:葉子上的脈紋我們把它稱為葉脈。葉脈和葉片它們能不能分開?
生:不能。
師:對,它們也是共同的一部分。那也就是說葉子一共分為幾部分?(兩部分)這一部分叫葉柄,這一部分叫葉片,葉片上有葉脈。(出示PPT)
【評:我們探究就必須要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主要以觀察和描述為主,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歸納總結知識特點很難,張老師用手來比喻葉子,這真的是太恰當不過了,形象生動又貼切,學生一下子知道了葉子的結構特點,葉分為葉柄、葉片。葉片上有葉脈,看得出來張老師很聰明,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非常的巧妙。】
(五)畫一畫
師:同學們,讓我們放松一下,動手畫一畫葉子。請同學們選擇一片你喜歡的完整的葉子,照著畫一畫。老師給你們一個小提示,我們可以這樣畫:(師畫)同學們看,老師畫的是葉子的那一部分?先畫葉片,接下來我畫的又是葉子的哪一部分呢?再畫葉柄,最后我們還要在葉片上畫上什么?最后畫上葉脈。這樣就畫好了一片完整的葉子。同學們也按照老師畫的步驟動手畫一畫吧。
生:學生畫一畫。
生:集體展示。
師:我覺得此處應該有掌聲!(鼓掌)
【評: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的觀察報告,多是以畫的形式來記錄下來。張老師指導很詳細,自己先畫了一片完整的葉子,然后讓學生按照步驟也畫一片完整的葉子,很好地完成了一份觀察日記。】
三、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葉子不僅可以裝扮秋天,我們還可以把葉子做成葉貼畫,用來裝飾我們的房間和教室。看看這幾幅是老師們做的葉貼畫。(出示PPT)課后同學可以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你們靈巧的雙手,做幾幅美麗的貼畫,把我們的教室裝扮的更漂亮。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都有什么收獲?
生:這一節(jié)課我知道了葉子有很多很多種。
生:這節(jié)課我學會有科學方法。
生: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葉子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
生:……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到很多關于葉子的知識,下面通過一個短片我們一起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到了什么。(出示PPT)
篇9
初秋,夏天真的過去了。
每天,無聊的時候,我總愛說。
我,是一片葉,是一顆普普通通的桂樹上的最最普通的葉。我的旁邊是很多很多的葉——和我一樣的葉。每天,我們嬉鬧著,完全沒有一片葉子該盡責的形象——因為沒有花。
直到那一天,我的身邊長出了一個花蕾。
“看啊,她多可愛!”左邊,一片非常干凈的葉,他大叫起來,臉上洋溢著驚訝,似乎還伴著一份喜歡。
于是,我們開始和著微風舞蹈。那風里,夾著一份淡淡的秋日獨有的味道。
她開始成長,慢慢地長大……
我喜歡微笑著看著她,感覺到世界是多么地美好。
我們天天興奮地一大早起來看她,擁著她在初升的太陽下歡歌,然后再保護著她睡去。每天每時每刻,亦是如此。
我盡到了一片葉子應有的責任。我想。
她開始開放,她的香味在空中飄著。在她打開花苞羞澀地笑的時候,我很敏感地感覺到周圍的每一個分子都活了。它們努力地留下這一刻的美麗,最好不曾逝去。
于是,我以一片葉的身份去完成我的使命。
孩子們跑來了,他們對著花兒指指點點,很是興奮。他們不斷地夸贊著淡黃的花,并沒有看見葉,哪怕是一片。我開始有些悲傷。為什么我們那么努力地保護著花,下雨天為她擋雨,刮風時為她擋風,天晴時為她吸收營養(yǎng)……可是,我們付出了這么多有什么用?我的眼角開始濕潤,我的葉面開始泛著點點黃斑,我開始有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卻怎么也說不口。
但是,當我看見花的時候,當我看見她那如陽光般的笑容的時候,我開始感到快樂。當我聽見孩子們贊美花的時候,我開始感到自豪。
是啊,做花的陪襯怎么了,這也不是件快樂的事么?心中,迷霧散盡,我開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是發(fā)自內心的。
可是,在那一個清晨,微風依舊和著熟悉的味道,混著陽光散進我的頁面,多么美麗的清晨!
可是災難不是來了,它沒有任何征兆。
那個調皮的孩子,伸出了他惡魔般的手,想把花摘去。整棵樹上的花們開始驚慌失措,我的花也不例外。當那淘氣鬼的手伸向我的花時,心中有了一種無邊的勇氣,因為,花的眼神里充滿著求救。
我挺省而出,用四周的短小的鋸齒刮傷了男孩的手,鮮血一涌而出。他尖叫著跑開,他的衣擺從我身上劃過,處于興奮中的我來不及抓牢,葉柄輕悠地脫離了枝干……
在我騰空而起的那一刻,我下意識地望著花。真的,為你做了這么多,看到你快樂,我真的很幸福。我心想著,張了張口,卻沒有出聲,為了不打破花還停留在剛才那一幕的興奮。
余光中,我看到了我們的伙伴。提著的心一下放了下來。我相信,如果不是我,他們也會挺身而出的,不是么?
我努力地在空中翻起世界上最美的弧度,我看到了,它像虹,很美,帶著生活獨有的美麗。
然后,面對著大地,輕輕落下,把最后一吻送給了母親。只為化作春泥,更護花。
篇10
上萬小學四年級 尚璇
我喜歡亭亭玉立的荷花;喜歡雍容華貴的牡丹;喜歡富有生機的紫竹,但我最喜歡海棠。我喜歡它與眾不同的樣子,喜歡它頑強的生命力。
我們學校教室里有盆海棠花。它有凹凸不平的莖,莖上則是翠綠翠綠的葉子,葉子的邊緣像鋸齒一樣。它的頂端有一個個小花骨朵兒,他們有的簇擁在一起,像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嬉戲;有的只有一兩個,像愛美的小女孩在喬裝打扮。只要過一兩天的時間,花骨朵兒就會慢慢展開。開的花與眾不同,只有四片花瓣。它黃色的花瓣中隱隱約約有一絲紅色,想羞羞答答的小女孩。我非常榮幸,因為我在這個班級中能隨時觀察它。每當我從窗前走過,都會聞到淡淡的花香。有一天我看到花瓣上出現(xiàn)了絲絲白色的條紋,可把我嚇壞到了,我以為要死掉了,就哭了起來,最后還是科學老師幫我解開了謎團,出現(xiàn)白色條紋是正常現(xiàn)象,現(xiàn)在海棠花更與眾不同更迷人了。
過了一段日子我們發(fā)現(xiàn)海棠花的葉子變黃了,邊緣的地方甚至卷了起來,花也凋謝了。同學們端著花來找科學老師幫忙需找“病因”。原來是我們只顧著欣賞花,卻忘記給它澆水了。看到那裂開的土壤中絲絲聯(lián)絡的根莖,我們很懊悔,是我們的疏忽沒有照顧好它,海棠花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