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育之恩范文

時間:2023-04-01 01:47: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養(yǎng)育之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這事,可以說成是感恩,更可以說是孝敬。“孝”字上是“老”字,下是“子”字,說明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回報他們。

在我們出生時,我們母親就開始忍受痛苦的剖腹產(chǎn)。我媽媽告訴我,麻藥過后,長長的傷口就痛得不得了。再加上他身體虛弱,常拉肚子。在我們還沒懂事時,母親就如此累了。

到我懂事時,體弱多病的我還不能讓父母輕松。媽媽深夜打毛衣,爸爸起早煮早餐的情況我不止一次看到,也不止一次被感動、被震撼。每當我發(fā)燒的夜晚,母親都守夜不睡覺,用被子把我裹得嚴嚴的,不時摸摸我滾燙滾燙的額頭,臉上的皺紋透出一絲絲著急。一夜不睡覺的媽媽二天仍要上班,真是辛苦啊!

一次次被感動,我知道應該感謝父母。在母親節(jié),我為媽媽送上一束鮮花,一張卡片。因為她給了我比花還美麗的生活。在父親節(jié),我獻上我親手做桌的一桌飯菜,因為父親給了我溫飽。

篇2

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堂,父母是這個課堂中從始至終的老師。我們在這個課堂中咿呀學語,用稚嫩的聲音喊出第一聲“媽媽”,用站立不穩(wěn)的小腳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從此,我們在父母愛的教育下一天天長大。是父母的愛給了我們力量和勇氣,父母的愛是每個人一生中所經(jīng)歷的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母親的愛就像清冽的河水,我就像那幸福的種子,享受著河水的滋潤。母親的愛又像那從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禾苗,吮吸著雨露的甘甜。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如這首詩所說,母親的愛是偉大而又無微不至的。母親對我總是放心不下,時常溫柔地“審問”我:“早餐吃得夠飽嗎?哪門功課比較吃力?上課發(fā)言積極嗎?…….”,此時,她恨不能把我透視清楚。母親喜歡我親熱地依偎在她肩上,聽她講述她的煩惱和渴望。母親非常勤勞,但她卻總喜歡把家務分擔給我一些,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管看著我做起事來那吃力的表情,可她依然袖手旁觀,我知道母親的用心良苦,她是想鍛煉我的自立能力。母親時常也會責備我?guī)拙?,母親還喜歡讓我陪她逛街買東西,這時她總是問我:“你喜歡什么?你想要什么?”不過最后給我買的大多都是些文學書籍。母親最大的樂趣就是我跟在她身邊學做幾道美味可口的飯菜了。

說了那么多母親,我們的確不能忽略父親。因為仔細想想父親也給了我們不少的愛。

父親雖然他個仔矮小,但他的愛就像那筆挺的大樹,我就像那弱小的小草,大樹為我遮風擋雨,讓我茁壯成長。父親的愛又像那廣闊的大地,我便像那含苞欲放的小花,大地給我充足的養(yǎng)分,讓我開出鮮艷的花朵。

父親的愛是崇高而又深沉的。他總對我說:“你長大了,遇到事情可以自己解決了?!备赣H從不在意我在他面前講述那一大堆我認為值得炫耀的東西,因為在他看來,他的兒仔是強者。父親很懶,但他卻情愿花上一個上午的時間為我做一頓飯。父親從不打我,但他教導我的每句話我都銘記在心。父親也從不對我發(fā)脾氣,當我做錯事的時候,他總是耐心地教育我,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做法。 父親喜歡我在他身邊聽他分析國內(nèi)外的大事要事,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增長我的見識??臻e的時候他會和我打打牌,看看電視,身心放松一下。父親最大的樂趣莫過于我跟著他學下各種棋類。

我和父親之間的愛是默契的,是不需要太多語言的。而我和母親之間的愛是明朗的,是不需要任何裝飾的。父親的愛似清泉,母親的愛如陽光,清泉甘冽,陽光燦爛。它們都是力量的源泉,時刻給與我信心和力量。

篇3

——我8歲那年,在一個風雨交加,非常寒冷的夜晚,我突然發(fā)高燒,爸爸見了,二話沒說,穿上外衣,再幫我穿好衣服,拿上一把雨傘,背起我,便向醫(yī)院快步走去。路是那樣長,又是那樣難走。也許是爸爸走得太急,走著走著,忽然摔了一跤,我被摔了下去??墒?,我覺得地上有一個軟軟的東西托著我?;仡^一看,原來是爸爸怕我摔疼了,所以用手托著我。過了一會兒,我大叫一聲:“爸爸,你的手流血了?!卑职謪s笑著說:“沒事,沒事?!闭f罷,又背起我向醫(yī)院走去。到了醫(yī)院,醫(yī)生要幫爸爸包扎傷口,爸爸執(zhí)意不肯,非得先看我的病況,醫(yī)生說:“沒事,他只是感冒了,打完針,再睡一覺就沒事了。”爸爸聽后,才松了一口氣。爸爸來看我,我讓爸爸先回去,爸爸不肯,堅持要留下來陪我。這時,我心里是多么感動?。?/p>

記得有一天中午,我們?nèi)w男生因為上課開小差,所以被音樂老師留了下來罰站。爸爸媽媽見我到1點鐘了還沒有回家,怕我發(fā)生了什么事,心急如焚,媽媽便去學校找我。媽媽剛到校門口,我們就被放行了。“真是虛驚一場!”媽媽終于舒了一口氣。

記得我十歲生日那天晚上,爸爸買了一個大蛋糕,蛋糕里插著十根蠟燭,蠟燭點著了,爸爸把燈關掉了,非常好看,我非常高興??墒窍仓杏斜?,媽媽為了給我做一頓豐盛的飯,把手弄傷了。我見了,深情地對爸爸媽媽說:“我長大后,一定好好的報答您們?!卑职謰寢屨f:“你的健康,你的成績,就是給我們最好的回報。”我深情的點了點頭。

篇4

關鍵詞: 初中政治 感恩教育 責任教育

目前,青少年中自私冷漠、沒有集體意識、缺乏責任感的人大有人在,這從逐年增高的青少年犯罪率可見一斑。這些現(xiàn)象直接反映了目前我國青少年存在感恩與責任意識的嚴重缺失。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家庭因素,也可能來自社會因素,作為教育主陣地,學校肩負一定的責任與義務。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這種現(xiàn)實,應如何發(fā)揮初中政治課程本身突出的德育功能,關注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設,強化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本文基于感恩、責任視角,對如何以初中政治思想課程為載體,對學生有效實施感恩、責任教育進行了全面探析。

一、以教材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

教育,始終應該是連接學生生活與知識的最好媒介,這不但是教育的實質(zhì)內(nèi)容,更是新時期初中政治思想教學的重要理念。脫離理論的實踐是“空中樓閣”,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紙上談兵”,只有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雙統(tǒng)一才能夠正確對學生施以德育教育。因此,以教材為載體,從認知層面對學生展開感恩與責任培養(yǎng),既是基礎,又是基本。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知識中得到真實體驗,通過這種體驗獲得成長與發(fā)展。學生的感恩與責任意識首先是從體會、領悟、了解中得來的,究竟何為“感恩”?什么是“責任”?如何“知恩圖報”?如何“擔當責任”?在初中政治教材中,很多內(nèi)容都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的豐富素材,教師需要對這些素材進行有機整合,有效開展“感恩與責任”教學活動。如講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時,教會學生給予,讓學生了解到給予不但是一種品質(zhì),更是一種境界,給予既是一種快樂又是一種義務。體會到這一點后,學生可以認真回想: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給予了你什么?朋友給予了你什么?學校給予了你什么?社會又給予了你什么?反之,你給予了父母、朋友、社會和學校什么?真正的快樂是什么?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很多人都體會到:家庭與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zhì)條件和精神享受,我們卻好像什么都沒做……這樣思考,學生對感恩與責任有了明確認識,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制定了明確目標。

二、以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對學生進行現(xiàn)實教育

在初中政治思想教材中,一些政治觀點和思想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僅靠書本知識根本無法觸動學生的“靈魂”。現(xiàn)實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和責任意識,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情感導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日常點滴做起,讓學生的內(nèi)心重新回歸生活、回歸現(xiàn)實,讓他們將感恩之心和責任意識帶到日常生活中,變無形為有形,變思想為行動。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讓他們認真感悟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時發(fā)生的事件,學會在現(xiàn)實中提高認識,提煉精華,充實思想。因此,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師應注重知識與現(xiàn)實相結合,要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在講“做理智的消費者”時,讓他們先想一想,下列哪些不好的消費習慣自己也有?一味追求名牌;沉迷網(wǎng)絡游戲;注重物質(zhì)享受,等等。并對這些消費行為及時進行歸類分析,讓學生體會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不良嗜好,是因為受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影響而形成了錯誤的消費觀。引入“父母拒買手機,中學生欲引爆液化氣”的網(wǎng)絡新聞,讓學生思考從這條新聞上你們想到了什么?延伸到感恩與責任意識:“當你們進行消費時,想沒想到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怎么來的?你們是否真的認識到了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面對這種無私付出,你們有何感想?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理解了他們對自己的期望,意識到了自己應有所收獲,也應該有所回報,不僅要回報父母,更要回報社會,努力成為有用的人。

三、以組織活動為途徑,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

感恩是存在于人們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感受,而責任則是人們的具體行動。當學生從認知層面了解到感恩與責任的深刻涵義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實施,是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積極組織開展各種以實踐為主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對培養(yǎng)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有積極的推動作用[1]。講到“熱愛集體融入社會”時,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個人在集體中的責任與義務?如何讓學生理解團隊精神,了解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僅靠書本講解顯然是不夠的,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具有實踐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讓他們參與其中,真實領會。如組織他們參加“志愿者”活動,感受融入社會中自己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組織他們進行“拔河比賽”,讓他們思考在競賽中要想贏得勝利在靠什么力量?帶他們觀看“樂隊演奏”,想一想要想奏出和諧樂章重要的是什么?在每一次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認識,他們充分意識到感恩與責任絕對不僅僅是一種口號,而應該是根植于心靈上、思想上的情感和義務。

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家庭、學校、社會弱化了對學生進行“感恩與責任意識”的教育,以致感恩和責任沒有成為中學生的一種自愿、自覺行為。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與推進,為中學生道德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培養(yǎng)學生感恩與責任意識搭建了一個更廣闊的教育平臺。新時期,政治教師應以此為契機,以初中思想政治課程為有效載體,加強對學生感恩和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為祖國未來再育新人,再創(chuàng)佳績。

篇5

他是我幺爺家的驕傲,七叔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不是我吹,他讀初中時不管是模擬考還是期末考試他都是在前幾名,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七叔不懈的努力,終于在這次中考中他考出了總分615的好成績,有很多學校都要錄取他,而且這些學校都是我市的名牌學校。他今年就要入讀十堰市高級中學。

在學校里他是一個佼佼者,從小學開始,他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名列前茅,七叔能有這樣優(yōu)異的成績那是因為他從小學習就好,根基扎得穩(wěn),就好比是蓋一座大樓,那得從根基抓起把基本功做好在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的奮斗就可以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zhuǎn)化為巨大的力量。他沒有辜負父母和老師對他的期望。

七叔在生活中更是我的好榜樣,他很勤快,不像我懶懶散散的,他平常很懂得孝敬父母,知道父母對他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七叔常常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他還常常和我一起交流:“你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為社會作出有用的貢獻,來報答社會同時他還對我說你要好好地孝敬父母,他們生你養(yǎng)你不容易呀,所以你長大了要報答父母對你的養(yǎng)育之恩”。我很敬佩七叔!他即是我學習的榜樣,又是我的良師益友。

篇6

今天早上,我看了于丹老師關于感恩教育的電視節(jié)目,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于丹老師說了捐腎救母的故事。有一個名叫田世國的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癥必須換腎,田世國決定把自己的腎換給母親,以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多么令人感動啊!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要孝敬父母。小羊有跪母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他們?yōu)槲覀兊膶W習操勞,為我們的生活奔波,為我們的一切而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應該要感恩偉大無私的愛。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吧!

廣東汕尾陸豐市益智學校三年級:李威曄

篇7

2、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銘記媽媽對我說的那句話,希望我堅強、獨立、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在我失落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哈哈哈話,來鼓勵自己。

3、人說,生命是一場修行,這里面當然包括生日。當我們過生日時,我們的修行在哪里,我們能否像信仰一樣,感恩母親、感謝媽媽。

4、現(xiàn)在每過一個生日,就意味著母親年紀越來越大,而我卻常年在外,沒能好好陪陪她。

5、真心祝愿,母親快樂,健康長壽,永遠年輕,幸福一生。

6、感謝你的養(yǎng)育之恩,讓我健康快樂成長;多虧有你諄諄教導,讓我幸福吉祥常伴,我的母親!

7、在生日之際感謝爸爸哈哈哈養(yǎng)育培養(yǎng)之恩,女兒會在生命的每一天都會祝福爸爸媽媽永遠的安康幸福!女兒也長大了,不會再讓你們總是為我擔心。

8、親情是雨,帶走煩燥,留下輕涼;親情是風,吹走憂愁,留下愉快;親情是太陽,帶走黑暗,留下光明。親情是最偉大的,不管你快樂,沮喪,痛苦,彷徨,它永遠輕輕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著你的一生。

9、人生路上,我們從來不會感到害怕,因為,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安全、安心、安穩(wěn)!

篇8

關鍵詞 感恩 感恩教育 高職 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西方人推崇的道德文化之一?!墩f文》中解:感,動人心也;恩,惠也。感恩,即是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对娊?jīng)》中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敝f法,“羊跪乳”和“烏鴉反哺”的故事自古廣為流傳。在西方,感恩節(jié)的傳統(tǒng)已流傳幾百年,英國諺語中亦有“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惡德還要厲害?!钡恼f法。然而,感恩并非與生俱來的天性,它需要點撥與引導,要通過教育來促使人們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品德和責任,進而外化為感恩的行為。

感恩教育,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過相應的教育內(nèi)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關懷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情商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精華之所在,同時融合西方感恩教育的因子。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感恩教育有助于其明了父母對自己的無私關愛、理解老師對他們的無悔奉獻、體會社會和國家對他們的眷顧,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恩意識,才會回報父母、社會,報效祖國。

1 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意識現(xiàn)狀分析

有關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實證研究方面由來自宿州學院的馮琳琳等做的統(tǒng)計調(diào)查。通過對宿州學院在校大專生和本科生隨機發(fā)放的120份調(diào)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顯示,61.4%的同學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77.8%的同學認為目前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一般或較差;更是有74%的同學認為自己學校一般或不好,甚至都不愿和別人說起。

除了上述客觀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以外,從高職教師的日常話語,如“現(xiàn)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對老師的感情越來越淡。”中也能反映出學生存在的一定問題。發(fā)生在筆者身邊的兩個小例子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筆者所在學院黨支部曾經(jīng)開展“手拉手,一幫一”黨員獻愛心活動,由支部黨員教師和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一幫一結對子。每位老師一次性給予相應同學3000元經(jīng)濟資助,這相當于每位老師當時近一個月的工資。然而其中接受幫助的兩名同學,一位事后再未和幫助他的老師聯(lián)系,更不用說節(jié)假日的一聲問候;另一位同學在事后接到幫助她的老師的電話時竟然問“你是誰?”這些行為讓兩位老師心寒不已。第二個小例子是筆者擔任畢業(yè)班班主任期間,僅有一名女生在通過老師的幫助找到工作后給筆者發(fā)來郵件表示感謝,有的同學不僅沒有感謝,甚至認為老師幫助其就業(yè)只是為了學校的利益。

以上種種令人心寒的現(xiàn)象表明,感恩教育的缺乏已經(jīng)到了不得不反省的地步。盡管造成這種缺失的原因可能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但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業(yè)機構,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高職院校,由于其學生在知識、能力等方面相對本科生稍差,在校接受教育的時間也相對較短,若想在社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至少在道德水平上不輸對方,因此對高職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在這種情況下,感恩教育也不再僅僅是德育工作者的主要內(nèi)容和任務,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

2 高職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感恩意識的途徑

英語課作為一門可以讓學生接觸和了解東西方不同文化的高職公共基礎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充分利用年輕人崇尚西方文化的心理,通過介紹相關文化內(nèi)容,設計課堂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具體做法如下:

2.1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調(diào)言傳身教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囵B(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首先要求英語教師有明確的感恩意識,以身作則。正所謂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傳。英語教師的感恩意識可以體現(xiàn)在課堂上一句簡單的開場白、結束語,如上課前的一句“Thank you for your attendance.”下課時的一句“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and cooperation.”也可以體現(xiàn)在課堂上不經(jīng)意的一言一行,如“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多媒體教室,使大家能看到這些生動的視頻資料?!薄案兄xxx同學幫助老師擦黑板”等等。教師通過自己在課堂上點點滴滴的滲透,“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學生,相信這比空洞的口號和教條更有教育效果。

篇9

【關鍵詞】語文閱讀 感恩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遍喿x是一種生命的活動,是一種感悟,一種體驗。體驗是孩子懂得感恩的基石。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尤其低段學生的知識面狹窄,情感體驗比較少,比較薄弱。因此,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更應加強朗讀、想象及思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挖掘教材,分析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

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僅提供了我們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我們的精神。如《九寨溝》描寫了九寨溝的美麗景色,讓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好,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了我們,生養(yǎng)我們?nèi)祟惖氖堑厍蚰赣H;《長江之歌》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大自然的文字》講述大自然中的無字書,教給我們無窮的鮮活的知識。

2.社會之恩。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yǎng)為社會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見聞,指導學生提高認識,鼓勵學生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培養(yǎng)學生博大的胸懷,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做燈籠》一文中去體會同學之間團結合作的快樂;從《生命的骨髓》一文中去體會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濃濃真情。從《我的老師》等文章中感受師恩,從《尊嚴》等課文中感受陌生人之恩。讓學生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社會的和諧。

3.祖國之恩?!斑@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每當唱起這首歌,心頭就會涌起一陣自豪感、幸福感。祖國之恩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

4.親人之恩?!盀貘f反哺,羊羔跪乳”,動物尚且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心存感激之情,更何況于人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終生難以報答的。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大。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父母之恩。如:有《一把油紙傘》中天天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背影》中富有人格感染力的父親,還有《落花生》中教我們怎樣做人的父親等。

二、確定感恩教育的價值取向

1.感恩——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社會、對祖國、對父母,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xiàn)。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我們,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的最好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遠離危險,遠離形形的犯罪。

2.感恩——承擔責任。在感恩教育中,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古人都知“舍生取義”之理,烏鴉尚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呢?

3.感恩——和諧相處。感念自然之恩,要有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的生靈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深入文本,滲透感恩教育

1.以朗讀體驗領悟自己的感恩情感。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fā)感恩情感的語段。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精神。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品味。同時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找找與課文有關的材料讀讀,把對課文的體驗得到提升,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2.以想象體驗激發(fā)自己的感恩情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實驗教材生動活潑,多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能力進行有效教學。

3.以游戲體驗散發(fā)自己的感恩情感。上課時,一說做游戲,學生那興奮之情就油然而生,因此,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語文教師要巧妙地攏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感恩之情。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到學校生活的美好,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之熱愛,對校園之恩情,對祖國之驕傲。

篇10

這10種恩情分別是:1.天地呵護之恩;2.父母養(yǎng)育之恩;3.良師培育之恩;4.貴人提攜之恩;5.智者指點之恩;6.危難急救之恩;7.綠葉烘托之恩;8.夫妻體貼之恩;9.兄弟手足之恩;10.知己相知之恩。

我發(fā)現(xiàn)這十條恩情幾乎在我們的人生里都會遇到,便覺得感恩這事不是模棱兩可的事,而是必須做的事。

人行走于天地之間,取天地之精華,享度一生,理當報答天地之恩,因此愛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十年懷胎一朝分娩,父母傾心傾力,無私無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終身當報,不孝的忤逆定遭唾棄;從師而被啟蒙,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相當多的人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受教育是一個人成事立業(yè)的基石,人生路上,倘若遇到好老師為我們答疑解惑、指引方向、指點迷津,我們將受益無窮,因此要銘師恩、念師恩。

人的一生可能要走很多路,可關鍵的就那么幾步,若有富有經(jīng)驗的智者在關鍵點予以指導,讓你或醍醐灌頂恍然大悟,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這種恩當加倍相報;人生在世難免不順,或九死一生或身處絕境,友人及路人的雪中送炭和伸手相救,使自己柳暗花明逢兇化吉,此恩善莫大焉!人們總說千里馬常在,而伯樂不常有。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一位賞識自己并提攜自己的貴人,將會讓我們少走彎路、少奮斗很多年,知遇之恩當沒齒不忘。

縱觀一個人的一輩子,就算背時的比重略大,也多多少少會有幾次成為紅人而博人眼球的機會,贏得人生的贊譽。當你成為中心或者重心之時,切不可忘了好花還需綠葉扶,只有有了身邊和身后的那些參照,才能讓自己更加耀眼更加出眾,因此,烘托之情陪襯之恩,須永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