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主人范文
時間:2023-03-19 03:3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芙蓉山主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朝有名的詩人劉長卿,字子房,開元三十一年考中進士,任長州太尉。少年的劉長卿在嵩山上讀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寒窗茹苦地讀書,他在趕往京城考試的途中,歷經千辛萬苦。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紛紛揚揚地下著大雪,這時天氣冷極了,劉長卿冷得打了一個寒戰,天越來越暗,青山好像離劉長卿更遠了,周圍沒有一個客棧,看到這些,他走得更快了。
忽然一個小屋出現在劉長卿的眼前,他高興地快步跑去,走進了那冷冷清清的小屋,他燒起火,借火光來讀書。
過了一會只聽柴門旁的狗在高聲鳴叫,才知風雪飄飛的深夜有人歸來了。這時作者心里感覺到流落異鄉的孤獨,于是就寫出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優美的詩。
篇2
山間芙蓉已盛開
臺灣山芙蓉,是秋冬季節里最惹眼的花姬,每當冷涼的秋風吹起,尤其是秋末冬初時節,便能見到它盛綻在田園野地里的粉紅花容。因為花色從早到晚一日三變,又是臺灣最美的原生花卉之一,所以又有“千面美人”之稱。
而今天我們說的山芙蓉,不是那些野生的花兒,而是一間頗有童話色彩的咖啡館。以臺灣最美的花卉命名,你是不是可以先想象一下她的美艷?
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還是被瞬間秒殺了。原先對于咖啡館的所有認知在那一刻都被傾覆,這哪是咖啡館,分明是一個遍地鮮花的斑斕家園,一個布滿愛、布滿溫馨的世外桃源。
踩著彎彎曲曲的小徑,像走在仙境般美艷,從門口,水池配著一路綠意與花朵競秀,如同山芙蓉一日三變色,到處都是如童話般不可測的驚喜。
咖啡館內,四處盛開著燦爛的花朵,取代間間小屋成為主人,每一個角落,都是令人驚嘆的美,不規則且錯落的歐式庭園,宛如迷宮,隨意而坐,啜飲香濃咖啡,我仿佛進入愛麗思夢游仙境的世界。
庭中、墻邊,窗外、簾內,處處都是嬌艷的鮮花和朝氣勃勃的綠色植物;小徑旁隨意擺放的長椅,懸掛在窗口的手工明信片,所有陳列都似信手拈來,但卻絕對充滿趣味。
從室內向外望去,涼亭、山芙蓉、槭樹,花團錦簇伴著環山美景,舒適、暖和且布滿朝氣,置身其中,莫名的感動從心里深處油然而生,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的帶著微笑,彷佛這里是不與人爭的世外桃源。
店中咖啡種類雖然不多,但香、苦、醇到位,喝來極為順口,搭配特制心型手工餅干,是談心消磨時光最好選擇。
山芙蓉咖啡館算是臺灣鄉下咖啡工場最早的開創者之一。這里原本是老幫娘翁美珍的老家,多年前,熱愛園藝的翁美珍從都邑回到怙恃的家,滿腔熱情地起頭養花種草,規劃庭院。
后來在伴侶的建議下,她抉擇在周六、日和節沐日把自己斑斕的家園釀成咖啡館對外開放,讓世人分享其中的樂趣。雖然遠離都邑,隱于盤曲的山間,山芙蓉咖啡館卻吸引了無數旅客從城市迢迢趕來。
據說,山芙蓉開業后在臺灣曾引起極大的轟動,最盛的時辰,有上千人冒雨在門外排隊等位。后來,為了照顧不辭辛勞的客人,翁美珍在庭院門口建筑了一個長廊,以使旅客在排隊等位時免受風吹雨淋。
山城咖啡飄香,如童話般夢幻美麗,來了,坐下來,真的就不想離開。
雨林中的巴巴坑道
如果你對礦場的印象還停留在烏黑黑的工人臉龐、硅肺病,以及以生命為賭注換取溫飽的階段上,那么巴巴坑道的存在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
旅行的第二天,南莊,一行人就走進了這樣一個美麗的所在。這里花木扶疏,綠意盈盈,完全沒有一點礦場應有的土石色。
從停車場進到大門要走一小段路,據說是主人為了節能減碳而設想的美意,沿途有許多可愛的插畫廣告牌,內容都跟礦場安全與礦工生活有關,但卻設計的別致新穎。
南莊的礦業文化曾于四、五十年代盛極一時,,返鄉回到南莊的陳桂文先生,在新協興煤礦場原址上興建“巴巴坑道”,以“巴巴”命名,是因為這是爸爸留給他的坑道。陳桂文專長是園藝,養了12年放山雞,沒有想到這兩項經歷都在經營巴巴坑道派上用場。介紹巴巴坑道餐飲時,他很自豪地說,“養雞我很在行喔!”
臺車靜靜停在軌道上,老舊的磚屋管制室外還掛著出勤人員的名牌,還有一段過去運送煤礦的鐵道一直延伸到礦坑,游客可以走進去親身體驗一下身在黑暗中的礦工們當時的工作環境,在這里就如時間凝結一般,20年前的畫面依原樣重現。
但是你若以為巴巴坑道只是如此,就真的錯了。這里最有名的是雨林咖啡屋,陽光照射進玻璃屋頂,從葉梢間篩灑而下,耳畔輕輕傳來悅耳的音樂,仿佛進入完全不同的世界。
咖啡屋每一個角落都是精心設計,座位則分散錯落在各式各樣的植物造景當中。彩色的碎石建材透過這三葉式的洞可以看見后邊的小黃菊,一側的涼亭頂上還有著藍,綠,黃的彩色玻璃美麗的白色油桐花點綴其間。靜謐的角落石墻、矮樹、陽光撒落其上,高大的面包樹,青綠的橄欖樹讓人早已分不清這是室內還是室外。
篇3
2、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_崔道融《梅花》
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 梅》
篇4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____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____范云《別詩》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
篇5
每一天,阿秀帶著兩只小猴子上山砍柴、撿樹枝。小猴子也幫阿秀的忙,因為小猴子們非常聰明能干。阿秀天天給它們做香噴噴飯菜。小猴子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好主人受累,也出了一份力!
他們就這樣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日子。但好景不常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山上又來了一位巫婆,給那條小溪施了魔法。一剎那,喝了泉水的人全都變成了蛤蟆,阿秀的兩只小猴子也剛好喝了那施了魔法的河水也在那一瞬間變成了蛤蟆,阿秀在澆水時發現了菜苗在一剎那枯死了。她迷惑不解,忽然想到了良良和菲菲。可當她知道的太遲了,不幸的已經發生了。
有一天晚上,阿秀夢見老爺爺在它的床邊對她說:“阿秀,如果你想救回連只小猴子,那你就到一座叫芙蓉山的地方,請教一位叫芙蓉仙子的女王,求她給你解藥,不過我提醒你她不喜歡不勞而獲的人,她也不喜歡只顧自己,自私自利的人?”一聽完,阿秀馬上醒了過來,叫起兩只小猴子,收拾好行禮,馬上出發了。
但他們不知道路,阿秀和兩只小猴子想出了一個辦法,終于走到了芙蓉山下,可是山路嚴峻,一不小心就會從上面掉下來摔死,更何況阿秀她們已經筋疲力盡了,爬山都不行了,更別說登山了。于是就決定歇一休。第二天早上,來了一位土地神,對他們說:“我用我的魔掃把,帶你到山上去吧,它的威力可大啦!”阿秀想起老爺爺的話,便謝絕了。
阿秀帶著兩只小猴子終于在中午之前到達了芙蓉山上,找到了芙蓉仙子,阿秀說:“求求你,我的圣上,求求你給我解藥吧,再救救那些無辜的村民吧,如果有什么可以代替,我都愿意。”芙蓉仙子被感動了,就拿起手中的瓶子,灑了一滴水給阿秀的那條河流,一剎那全村的村民都變回了原來的樣子,再撒向巫婆的房子,巫婆的房子著火了,過了幾分鐘,只見那里除了一具尸骨,其他都是灰燼。
篇6
我常陶醉于記敘文敘事的妙趣;我常著迷于散文寫景的美麗;我更深情于小說人物的鮮活;我還折服于議論文論述的精辟。然而最讓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詩歌所蘊涵的各種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說道詩歌意境,其實就是詩歌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就是人們常說的意象。詩人創作詩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這些寫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們是經過詩人精心挑選和認真判定而寫入的,所以附著著詩人的主觀認識和情感,即“意”。因而這些形象不再是現實中普通形象了,故稱之“意象”。正因為有了這種依賴于作品意象的出現,才產生了意境。當然,意境是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我認為體會詩歌的意境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對詩歌的欣賞中得來;一種是從對字詞的欣賞中得來。先說如何從詩句的分析而得到詩句的意境。在品讀詩歌時是需要讀者通過對作品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行再創作,也就是通過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詩歌所描寫的景象,即把文字變成畫面,這時的讀者就要有著畫家所具備的特有的審視能力和繪畫功底。甚至這種繪畫功夫還要超出畫家,因為畫家是在實物(畫紙、畫布、墻壁)上作出有形的畫像。而詩歌的品賞者則是要在大腦中繪出一幅沒有紙、布等物的虛境。但是二者所體會出來的都能讓人陶醉其中。這也許就是讀者把詩人對當時的一切景觀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再還原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讀者的二度創作。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詩人王維奉旨出塞察訪敵情途中,當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帶,遠處的一戶人家造飯時騰于天宇荒漠之間一縷炊煙,這天又是晴好天氣,雖然傍晚但無一絲風云,這縷孤煙便輕搖直上,沖向了云霄。再看那綿綿的長河盡頭,一輪又大又圓的夕陽映紅了半邊天空,正徐徐地落入河底。好一幅壯麗而奇特的塞外風光啊。可以想見詩人當時看到這種壯麗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縱情高吟成誦這千古流傳絕唱佳句的。如果我們讀者,不能把詩人當時的景象重新在自己的腦海中情景再現的話,我想是不會體悟到吟誦此句時的心境。這就是詩歌中的詩句所呈現出來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讀者通過對整首詩歌的品讀后所產生的意境。當然,意境的產生不僅僅是通過對詩句的鑒賞才能產生的。對詩文中的某些字詞的深入分析和品賞,也同樣會產生出意境的。
古代詩歌,除了詩句中呈現出來的意境外,很多的詩歌多從它所練就的字詞上,也能很好地把握詩歌的意境的。因為古代詩人在進行詩歌創作上,講究的就是咬文嚼字。從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的糾結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古代詩人對用字的推敲與考究了。所以,我們在進行詩歌欣賞時,除了對詩文進行賞析外,對詩句中某些關鍵字詞也得有所關注。因為,別看它就一個字或一個詞,但那些都是詩人經過千錘百煉,精磨細琢而練達出來的。詩人就是想通過這些個字詞,來表現與詩句一樣的藝術效果,也就是用這些字詞來表現一個個鮮活而深遠的意境。如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這首絕句中,有幾個字詞不得不去關注:“日暮”、“蒼山遠”、“白屋”、“貧”、“柴門”、“歸人”。“日暮”點明時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時候了。“蒼山遠”道出了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點明了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又暗合詩題中“逢雪”中的雪蓋寒屋的情景,更表現在這寒冬瑞雪中,這樣的破屋尤顯寒酸貧窮了。“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那種獨特的感受。“柴門”更進一步說明在人家境的凄貧。“歸人”一詞用的最好。此“歸人”非指主人家人夜歸,而是“我”,即詩人夜歸。明明是夜晚投宿于芙蓉山人家里,也就是說詩人是寄宿于他人家中,怎么能用“歸人”一詞呢?我說它秒就妙在這個“歸”字,暗含著“我”雖說是寄宿,但主人家對“我”甚是熱情,一點也不把“我”當作外人,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按理說詩人在風雪之夜,小扣柴門,夜宿他家,對屋主人能在雪夜里留宿應該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謝謝是要說的吧。但整篇詩句中沒有一處表達對屋主人感謝的句子,然而一個“歸人”就含蓄而深沉地把這份感情表達得盡真盡美。詩人以滿腔的熱情由衷表達了對屋主人的熱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由此觀之,古代詩歌中的字詞欣賞對把握詩人在詩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幫助的。有時它們更能體現詩歌的意境。
因此,對于不同文體的閱讀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與技巧。那么讀詩、賞詩、評詩都離不開對詩歌的意境的理解和體悟。賞析古代詩歌不去品味詩歌里所包含的意境,是無法真正欣賞詩歌,感悟詩韻的。
參考文獻:
篇7
--《竹里館》唐·王維
2、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北宋·王安石
3、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明·于謙
4、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劉禹錫
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蘇軾
8、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北宋·蘇軾
9、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游原》唐·李商隱
10、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唐·李白
1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12、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盧綸
1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唐·劉禹錫
14、西塞山前白鴛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歌子》唐·張志和
1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
16、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唐·葉紹翁
17、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1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清·鄭燮
篇8
今天,我們舉行了一次古詩朗誦比賽。老師說:“用抽簽的方法來決定背誦的古詩,誰想背就自覺上來背。”
首先由第一組的同學抽簽。李昭延不假思索地走了上去,但抽簽的時候猶豫不決,過了3、4分鐘后,李昭延鼓起勇氣拿了一個。很簡單,這正是我們第六冊學的,李昭延順利地背了出來,臺下傳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李昭延的同桌范李磊大方地站了起來,同學們看著他得樣子,也夠心驚膽戰的了,只見范李磊猶豫了一下,拿起一張,原來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范李磊笑嘻嘻地看著大家,怎么也想不出來,老師讓同學們給他提醒一下,大家不約而同的喊道:“日暮蒼山遠”范李磊不忙的背著“孤云獨去閑”惹的大家哈哈大笑,范李磊不知怎的,也笑得合不攏嘴。
下來由我們第二組背誦,我第一個上去,心也咚咚地跳個不停,我又想起我把今年和去年的古詩背的很熟,于是我鼓足勇氣,站了上去,毫不猶豫的拿了一張,原來是《四時田園雜興》我流利地背了出來,得到了大家熱烈的掌聲。還有好多同學都上了臺。。。。。。這次的古詩朗誦會真令我難忘啊!
篇9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篇10
一、從比較意象審美意義的角度設題考查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思的組合。象即詩中的形象,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是鑒賞詩歌的審美概念,也是詩歌意境、情思、風格的依托。只有理解了詩詞的意象的特點、意象蘊涵的品質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解讀詩歌。
解答意象比較鑒賞題,既要把握常見詩詞意象的內涵,如月亮多寫思鄉懷人,秋風多寫離愁,青松多寫節操剛正,蟬多喻高潔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有時還要聯系作者的生平經歷等創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帶感彩的關鍵詞語加以分析,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感情傾向。
【例題1】(2008年廣東卷)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擾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問題: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過閱讀發現,解答本題應注意分析物象與人物之間的內在精神意趣的聯系,扣住形象蘊涵的情感與象征的身份作答。呂本中的《木芙蓉》詩中,明確點出歌頌對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經霜歷雨,但開落任東風,毫不在意,逍遙自適,是愛國志士的象征。范成大《窗前木芙蓉》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對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樂觀處世,象征孤獨但樂觀之人的形象。
參考答案: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二、從比較意境營造的角度設題考查
詩詞的意境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連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它感染力強,具有永久藝術魅力。鑒賞詩歌,重在領悟詩的意境,而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因此,比較詩歌的意境的營造便成了一個常見考點。
【例題2】(2011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登城
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
蘇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問題: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
解析:“優美”和“壯美”一字之差,內涵有異。前者側重優雅、清逸,后者側重壯麗。劉詩展現的“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綽約多姿,引人悠遠的聯想。蘇詩寫特定情境下望湖樓的所見晚景,一陣橫風橫雨,直撲進望湖樓來,很有一股氣勢,不料,這場雨來去匆匆,雨收云散,湖面浩闊如海,一望如碧,天空不時閃出電光,就像時隱時現的紫金蛇,屬典型的壯麗景象。
參考答案:劉詩用“雨映寒江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后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
三、從比較思想感情異同的角度設題考查
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感情對于詩而言,猶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詩歌的生命。古人云:詩言志。然而,由于詩人的生活經歷不同,處境各異,追求有別,他們的詩歌表現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同時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無病,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鑒賞詩詞時就要善于從字里行間找出能傳達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例題3】(2010年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注:爭,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