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怎樣寫日記范文

時間:2023-04-05 01:05: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怎樣寫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怎樣寫日記

篇1

所以,本人認為了解摸清農(nóng)村小學生的特點是非常必要的、有意義的。其特點是:

1.父母外出打工多,留守學生多,父母與學校、學生交流機會少,督促機會少。

2.有些父母對學生學習不重視,認為讀書無用,可讀可不讀,沒有什么影響。

3.有些父母是有心無力,為了生計奔波,沒有精力輔導孩子。

4.農(nóng)村學生見識窄,課外閱讀刊物沒有,上網(wǎng)沒有,受家庭經(jīng)濟影響。

5.學生的老一輩大多是文化較低,沒有監(jiān)管、輔導能力,缺少語言溝通和積累。

6.學生第一次練習試寫日記,存在畏懼、害怕、不敢寫的心理障礙。

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為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農(nóng)村教師首先要摒棄這種認為農(nóng)村學生知識面窄而放棄指導學習寫作的錯誤觀點。農(nóng)村學生經(jīng)過學前班、一年級的學習,口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學會了拼音、識了不少的字,能夠閱讀課文,這就為二年級寫入門日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因此,從二年級開始,本人就指導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然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要讓他們從寫單詞到要寫成句子、寫話,這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折。如何才能使學生寫出完整的一句話、或一件事,這并不是一時就可以做到的。除了要有一個好的指導方法外,還要學生們多寫、多練,只有多寫、多練,才能把入門日記寫好。那么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寫好入門日記呢?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

一、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

留守學生需要老師特別的關(guān)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與他們交朋友,清除他們心中的障礙是我們老師的首要任務(wù),這對于見聞少、語言積累少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二、引導學生入好門

學生開始學寫日記,卻不知從何下筆,所以最初的指導要非常具體。本人收集一些低年級學生的日記讀給學生聽。為了便于看懂、寫得出來,選讀的日記應該是簡短的,開始是從模仿做起,找一些圖,讓學生看圖說話,然后把所說的話寫出來。要完成這一個過度階段,我們就要從模仿典型圖案開始練習寫,逐步把別人的東西融會變?yōu)閷懗鲎约旱???傊婚_始就是從最簡單的一句話、二句話寫出來。例如:一位學生寫道:“今天放學回到家,我去河邊洗菜,回來后,媽媽很高興?!北M管就這些,但是是他獨立寫的,就應該肯定。對于剛?cè)腴T學寫日記的學生來說,這種按照自然順序?qū)懙娜沼洠亲罨A(chǔ)訓練。

三、培養(yǎng)興趣,指導篩選題材

興趣,題材是我們寫好日記的根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題材是個人每天的見聞、行為以及感想。也就是包括個人的生活、學習。為此,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有針對性提示習作題目、內(nèi)容、變樣地以實物、謎語、故事、圖畫、情境出現(xiàn),激發(fā)學生寫日記興趣。其次在講解學生日記時,要做到多鼓勵、少批評,給予充分的肯定。

2.從日常生活中捕捉。每個人每天經(jīng)歷的事情很多,有動態(tài)的、有靜態(tài)的、有好事、有壞事、也有稀奇的、更有平常的,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用好。

3.從四季景物變化中捕捉。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風景讓人贊嘆,然而學生對此都是感受不多、不深。春有百花夏有雨,秋有明月冬有雪。我就注意抓住四季特點,指導學生觀察,感受四季不同之美。

4.從天氣變化來捕捉。風霜雨雪、閃電白云,也是寫日記的好素材。春雨、雷雨、陣雨就各不相同,指導學生觀察,提高洞察力。我常抓住瞬間,指導學生細細體會、大膽想象。

5.從活動中捕捉。告訴學生,不僅是班級活動、學校活動都可以寫入日記,同學自己的活動天天都有、天天不同,也都是寫日記的內(nèi)容。經(jīng)常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捕捉好素材。

四、指導學生多讀多練多寫,提高學生觀察能力

對農(nóng)村基礎(chǔ)差的學生來說,就必須多讀、多練、多寫,而低年級學生的觀察力不強,往往是粗線條的浮于表面的觀察。農(nóng)村生活豐富多彩,而且更貼近自然,有很多美的題材可以寫,學生缺乏的只是生活的觀察力。這就要我們通過不斷的練習,提升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敏銳觸覺。為此,我是這樣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的。

1.按順序觀察。如:按時間、空間順序觀察從外到里,從前到后,從上到下,從先到后等。

2.對比觀察。比較才能明白、理解。如春雨和雷陣雨的不同,白云與烏云的不同,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觀察區(qū)分事物之間的不同。

通過觀察,學生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訓練中不斷得到提高。要求學生養(yǎng)成堅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可以記下來。有話可長,無話可短,關(guān)鍵是要留心觀察,有隨時記錄的意識,從最簡單的開始,鼓勵學生多練多寫。

篇2

關(guān)鍵詞:設(shè)計封面 留心觀察 一日一記

養(yǎng)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不僅能培養(yǎng)小學生對山川風物、社會人生的觀察、思辨、感悟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而且通過在日記中的反思、自省,還能加強道德品質(zhì)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精神情操。同學們不妨將日記作為自己砥礪的基石、練翼的長空,每日習之不輟,從而增德益能,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日記記什么?敘事抒情,寫景狀物,言志議理,任其馳騁。詩歌散文、小說小品、寓言童話、讀書隨筆、時事評論等任展才華;花開花落、月圓月缺、云卷云舒、草木魚蟲、人生百相都可納入日記的視野;天南海北、時代熱點、街談巷議都可作為日記追逐的話題;校園內(nèi)外、親情、友情,都是訴諸日記的情愫。日記的材料實在如三江之水,取之不盡。

一、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呢?

1.要讓孩子明白,寫日記要選取生活中真實的事情。日記所記錄的是一天生活中的所言、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是生活的真實寫照。開始寫日記,應該寫什么、怎樣寫,孩子是難以把握的。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小學生日記供孩子閱讀借鑒。

2.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小學生觀察力弱,尤其難于多角度觀察。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同孩子交流,指導孩子觀察事物,對孩子要多發(fā)問,激發(fā)孩子提出問題。經(jīng)過互相討論,使孩子逐漸對客觀事物觀察得更細致、更全面,并能對事物作出分析綜合。這樣當孩子把獲得的印象寫出來時,就不會像記流水帳一樣平平淡淡。

3.指導孩子把筆伸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生活范圍狹窄,觀察力弱,因而激發(fā)不出孩子寫作的興趣。生活是豐富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甚至讀書、閱報、看電視、電影同樣也是生活。要引導孩子把筆伸向這多彩的生活,使孩子從中獲取豐富的素材,感到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可記,而不是絞盡腦汁,硬湊成篇。

4.要及時講評。家長對孩子寫日記要以鼓勵為主,并給予講評,堅持激勵的原則。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肯定表揚,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寫日己的積極性,并堅持下去。在講評指導中,首先要關(guān)注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與孩子交朋友,與他們平等交心,使日記真正成為他們的“道德長跑”。其次是給予寫作方面的必要指導。指導要擊中要害,切忌面面俱到,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天長日久,不僅養(yǎng)成了孩子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可達到不斷提高的目的。

二、留心周圍事物

日記的方式靈活,小型多樣,可記敘、描寫,可說明、議論,可寫景、狀物,也可記事、抒情;夏夜的星空,熱鬧的街市,路邊的花草,小鳥的啼唱,人們的音容笑貌、起居飲食,學習,勞動,都可以作為日記的內(nèi)容。

1.家庭記事:記敘家庭生活場景,如為老人過生日、親友團聚、節(jié)日趣事、各類生活風波、學做家務(wù)等,凡家庭事務(wù)均可作為日記寫作素材。

2.校園風采:描述校園四季景象、各種活動的開展,捕捉精彩瞬間,記敘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發(fā)生的各種感人事件,評點班事隊情等。

3.社會萬象:描繪社會生活見聞、社區(qū)生活情景,耳聞目睹,傳言評議,信手拈來,均可成文。

4.自然風光:描繪家鄉(xiāng)景色的四季變換、旅游景點見聞感受;或描寫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長過程、形態(tài)特征,贊美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無論是天上云卷云舒,還是自然界風霜雨霧、天空陰晴變化,都可作為日記內(nèi)容。

5.影視觀感、閱讀賞析:電腦、電視以其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異彩紛呈的畫面影響著每一個少年兒童,引導學生以此為素材,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參與其中模仿表演,既可豐富小學生的課余生活和寫作素材,又可逐步提高他們明辨是非、欣賞影視作品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在閱讀中積累語文,學習寫作方法,汲取知識精華,擴大視野;或摘抄好詞佳句,或發(fā)表評論、評價優(yōu)劣。

6.奇思妙想:可以就一幅畫面、某種聲響或一段樂曲展開想象,只要是自己的想象即可。

只有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才能使我們有所發(fā)現(xiàn),才能培養(yǎng)我們的各種興趣,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眼界,鼓舞我們進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奧密。

三、“一日一憶”

筆者提倡學生把日記當作每天的最后一項必修課,建議在每晚上床睡覺以前完成。這樣,我們就可對一整天的事情進行回憶了。從早到晚,林林總總、瑣瑣碎碎的事情太多,一下回憶,難免摸不著頭緒。怎么辦呢?我們可以采用“化整為零”的追憶法,把一天的時間分成若干個大大小小的時間段,如早晨起床至上學之前、早晨上學路上、上午在學校里、中午放學路上……甚至分得更細更小一點,如上午第一節(jié)課、上午第一次課間十分鐘……然后按順序逐段細細回憶,提出問題,從中挖掘有意義的東西,從而捕捉生活和學習的精彩片段,最終加以比較,選擇其中最佳的素材,使之成為日記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筆者認為,“一日一憶”之所以能使學生對日記樂此不疲,顯然得益于它的簡便易行,真正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有了興趣,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呢?

篇3

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我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本文作者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并加以反思,對比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guān)鍵詞】

小學生 作文能力 提高 研究

1.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

作文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是學生時代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重要基礎(chǔ)。所以,讓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愛上寫作而不是逃避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老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厭惡學習,談到寫作就想逃避。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在于在寫作時不知道應該寫什么,怎樣寫。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應當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出發(fā)。例如寫《一次活動》,在寫作之前,可以帶領(lǐng)學生參加一些活動。例如:爬山、參觀博物館、體育比賽等。寫作前,先鼓勵學生參與口頭訓練,在活動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都可以說出來,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有想表達的都可以舉手發(fā)言,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喜歡上表達觀點。然后再讓學生來寫作,學生有了之前的發(fā)言作為基礎(chǔ),可以很快的完成寫作,并且有足夠的內(nèi)容可以書寫,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從范文和例文中體會和學習各種寫法

首先,廣泛地閱讀能增強學生的感悟。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學生則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許多的好詞佳句。這些語言的積累在學生習作時就能顯現(xiàn)出它獨特的作用。讓學生讀寫結(jié)合,從范文中借鑒,極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從根本上說,寫作材料都是源于生活。但由于學生年紀還小,從社會生活中獲取的材料有限,并且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了解的還不夠透徹。閱讀能夠讓學生從書本上獲得更多的材料,對難以接觸到的事物有間接的了解,進而充實自己的思想,e累更多的寫作材料。再次,在閱讀中可以學習寫作方法和寫作規(guī)律。好文章讀多了,潛移默化中便會學習到寫作方法,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會效仿名作佳篇。長久下去,結(jié)合自身的理解,效仿的方法便會成為自己的方法,并且會在此基礎(chǔ)上有所改進。除此之外,閱讀還能夠增加詞匯量,提升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學習到多種句式以及修辭手法,掌握評議的基本規(guī)律,提升運用評議的能力。

3.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寫作技巧

學生把握好寫作文的技巧,有利于學生順利習作,語言文字的運用就會得心應手。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指出:“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币胩岣邔W生的作文能力,必須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寫作實踐。只有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學生才能將平時的積累應用于自己的文章,才能將閱讀中學到的寫作知識真正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一是寫作前,讓水平高、中、低的學生相互搭配,交流各自的感受,進行個性化表達。學生抓住自己寫作的特點,向同桌或別人介紹。最后寫出自己的特點,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二是寫作后的合作。寫作后學生之間互評,讓評改成為學生自主發(fā)揮的舞臺。教師先示范教給學生一些評改習作的方法,然后讓學生互評互改,大到謀篇布局,小到詞語、標點符號的運用,反復推敲,指出習作上的優(yōu)缺點??梢灾苯釉诹曌魃闲薷幕?qū)懗鲂薷囊庖姡谠u改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加強學生寫日記習慣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經(jīng)歷過的事情記錄下來,如:日記薄、周記本、班級作文薄、好詞佳句收集薄……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廣泛閱讀、善于思考、勤于練筆等良好的習作習慣,作文時便于查看、借鑒。

4.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講評

做好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練習中,我非常重視作文的指導。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題目的深層意思,知道應該寫什么內(nèi)容,從何處下手;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對文章中心有深度的了解,知道這樣寫的原因,是表述情感、贊美品質(zhì)還是說明問題;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哪種素材才可以更好的進行表達。這時,可以讓學生拿出讀書筆記或日記,從中挑選適合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作文指導的過程中,審題、立意、選材是最重要的三點,但不僅局限于此,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適當運用一些好詞好句以及優(yōu)秀的表達方式。老師的指導到位了,學生才知道怎樣寫作,怎樣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出理想的文章。我并未采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式,在進行批改講評的時候,我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批改。在批改作文時,我會采取鼓勵的方式,發(fā)掘?qū)W生作文中優(yōu)秀的地方,例如精彩的詞句,使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優(yōu)秀的題目等,不論學生寫作的水平怎樣,都從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并且予以肯定,讓學生有成就感,進而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錯別字、句子表達錯誤、用詞不準確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可以用特定的修改符號標出,讓學生自己改正,提升學生修改問題的能力。在批改的時候,挑選出一些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批改完成后,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予以肯定和表揚,并且要委婉的讓學生知道寫作中的不足,并且指導學生應該怎樣改正,避免重復犯錯。對優(yōu)秀文章要重點講評,鼓勵學生發(fā)言:優(yōu)秀文章中的閃光點,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應當怎樣修改。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表達意見,讓學生們能夠取長補短,發(fā)現(xiàn)自身文章的不足以及他人的長處,互相學習,共同提升寫作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中,我一直是放眼于學生的終生學習,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打破作文難的僵局,采取優(yōu)化作文教學對策,提高學生對作文的正確認識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探索和研究落實《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讓學生熱愛上寫作,使學生不再為作文而苦惱,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成就感。

篇4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并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寫出不同于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因而寫作訓練過于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chǔ)。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說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碧焯靹庸P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采下一采的“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札記的內(nèi)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匯、語言。

    四.注重寫作命師的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由于過分注重命題作文,常常把學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學生沒有話可說,寫作文成了“擠牙膏”。在新課標下要求作文訓練命題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就作文題而言,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無命題要靈活結(jié)合在一起;就命題者而言,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有機結(jié)合。

    五.注重鼓勵學生放膽表達,讓學生思想自由馳騁。

    放膽表達,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空間。所謂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命脈題材,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體裁,不規(guī)定字數(shù)、時間,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任學生思路盡情馳騁,自由地傾訴表達,以調(diào)動他們的內(nèi)在潛質(zhì),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讓學生上想象翅膀,少一點條條框框,多一點稚氣。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可以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tài),教師不應用太多的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寫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師的寫法指導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后。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鼓勵學生放膽表達,教師可以采用寫想象作文的形式進行訓練,想象作文工文最能讓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馳騁的了。相信教師在批改作文時,一定會為學生的奇特而又豐富的想象所折服。

    六.注重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標非常重視綜合性學習,筆者在寫作訓練教學中也嘗試中用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在“溝通”上。

    1、通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勞技課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訴諸筆端。

    2、課堂作文訓練與課外、校外、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huán)?!薄ⅰ拔铱瓷暇W(wǎng)”、“二十年后的暢想”、“我自立我自強”寫作話題等,促使學生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

    3、溝通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教師要開展與閱讀相關(guān)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觸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4、溝通師生心弦,教師要造和諧的寫作心理場,不以權(quán)威自居,不以學生的評判者自居,寫什么。該怎樣寫,盡可能啟發(fā)學生自由討論,促進自我感悟和發(fā)散思維。

篇5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示范性,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注重文后的修改。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小學階段;因材施教;實物寫作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階段的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小學生最憂愁和煩惱的事情。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文無定法”,作文教學亦無“定法”。作文教學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富挑戰(zhàn)性的領(lǐng)域,搞好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最大巧妙所在。

在小學階段,有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只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致使學生對作文生疏,在寫作文時先是一籌莫展、低聲嘆息,隨之出現(xiàn)抄襲作文、空洞無物、主次不分等不良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小學生寫好作文呢?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僅供大家參考。

一是要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教材的示范性。選入教材的都是些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思想性和語言藝術(shù)性都堪稱典范。首先老師要正確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讓他們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有目的的摘抄好詞、佳句,充分發(fā)揮教材在小學生寫作訓練方面的示范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要寫好作文就要多模仿課文。二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是一組寫春天的課文。學完本組課文后,我及時帶領(lǐng)學生走進大自然,留心觀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氣息。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勵學生把春天用圖畫描繪下來向全班同學介紹,并進行寫話訓練,然后在班級舉辦春天畫展和“話”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寫話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膶懺捘7戮毩?,可以提高寫話的訓練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級上冊《四季的腳步》一詩每個小節(jié)后,都讓學生模仿寫一寫。文中寫春天的詩句“溪水唱起了歌兒──丁冬丁冬,綠草和鮮花趕來報到”,學生仿寫成“小鴨子唱起了歌兒──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趕來報到”;“春雨唱起了歌兒──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趕來報到”……其次是要正確全面地了解學生,根據(jù)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后還要跟學生講清楚,寫文章時不準胡編亂造,就和說話一樣,應該說實話、寫實事,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如實地寫出來,文章才會符合實際,有條理,有內(nèi)容。人們都說:“對教師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對學生來說,學作文就是學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充分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大量攝取語言營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行廣泛的材料收集。作文寫什么內(nèi)容,一直是小學生作文最頭疼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钡鄶?shù)學生因為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缺少主動觀察和發(fā)現(xiàn),從而造成寫作材料的困難,所以教師不得不把作文教學的重點轉(zhuǎn)移到指導積累寫作素材上。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表示“小W生應該寫觀察作文,進行實物寫生”。日本小學生的“生活作文”寫作理念也給我們以啟示,寫觀察作文,寫調(diào)查報告,要求教師事先讓學生進行觀察,進行調(diào)查,為寫作好充分的材料準備,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寫作內(nèi)容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多寫讀書筆記,摘抄好的詞語、句子和名言,經(jīng)常寫日記,多讀一些課外書,因為知識是慢慢積累起來的。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課,選擇合適的課外書,有目的的讓學生進行閱讀,并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意見。然后讓學生或仿寫,或改寫,或擴寫,或續(xù)寫,或?qū)懽x后感。每次訓練一個重點,慢慢地學生就能把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只有進行廣泛的材料收集,才能讓素材越積越多,寫起作文來才會得心應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寫作質(zhì)量。作文時,學生弄清作文題目的含義,是寫好作文的關(guān)鍵。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必須先教會學生把題目的每一個詞的含義都要搞清楚,分清主次。這一步,好比蓋樓要先打地基一樣,是決定性的一步。常言道,萬事開頭難。這個頭開得好,寫作起來,就會思路順暢,一氣呵成;開偏了,或是無從下筆,或是半途而廢。例如《我的小朋友》一題,文中應主要敘述“小朋友”這個人和這個人的事,“我”只是對所描寫人物的限制。又如《我和朋友之間的事》,題目是“我和朋友之間的事”,在文章寫作中應敘述“我和朋友”的事。只有審清題意,才不會偏離中心,寫作時才能突出重點。

篇6

一、走進生活,尋找活水

生活,在小學生眼里是一個奇妙而夢幻的世界。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是關(guān)注生活,只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熱愛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作文素材,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情有理,新穎獨到。由此可見,作文一定要以學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主,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有話可敘,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學生就不會說空話;有了感受,就不會說假話;有了認識,就不會套話連篇;有了思考,就不會人云亦云。然而學生的生活趣事往往是稍縱即逝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學時我想辦法引進生活的活水,讓學生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他們的情緒就會高漲起來,作文的興趣會很快地被激發(fā)起來。例如:我在執(zhí)教口頭作文《一件高興的事》時,把學生們?nèi)粘T谛@生活、游戲,甚至是淘氣時的專注都再現(xiàn)給他們看。這時他們的興趣大增,爭先恐后地去說、去寫。記得剛剛進入三年級的時候,我和學生們商量,要他們寫日記。我沒有強求他們,只告訴他們?nèi)绻惺裁丛捪敫嬖V老師就寫成小短文記到日記里,哪怕是幾句悄悄話。每天放學可以放到老師的講桌或者老師的教案下邊,引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學生告訴我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小到他們家的小狗怎樣吃東西、家的花開得如何香。這些在我們看起來是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們的眼里卻是大事情,而且妙趣橫生。記得一個孩子這樣寫道:我養(yǎng)了兩條鯉魚,紅紅的很漂亮,是我用壓歲錢買的。一天家里沒有了暖氣,我生怕小魚感冒。我感冒了可以打點滴,魚要是感冒了有誰來給它點滴呢?這無忌的童言,誰又能說不精彩呢?

小學生作文,就是要求學生以童心寫童真,讓兒童從內(nèi)心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寫自己愿意寫的,寫自己所追求的,寫自己所欣賞的,寫自己所感動的。

二、還原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作文教學中我嘗試把教學過程還原生活過程,把教學情景還原為生活情景,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打開心扉和學生交朋友,不要讓學生仰視教師,這樣,學生們就會愿意說、敢說。在平和的氛圍中讓自己的思維擴展 ,對于學生的作文我沒有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或者說要求很低。因為要求低,學生張揚個性的空間就大了,就可以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也就有話可說了。例如,今年母親節(jié)的前幾天 ,我上了這樣一節(jié)高年級的作文課,主題就是說說媽媽。課堂上孩子們說的欲望都很強烈,他們有的講述媽媽如何關(guān)心愛護他們,也有講媽媽過度的期望給他們帶來的壓力。細聽著這些從孩子心底里發(fā)出來的聲音,我被深深感動了。我讓他們把這些話寫成小短文,讓孩子們的家長去讀。就是這些夾雜著拼音的短文,讓家長們兩眼含著淚花。我想這就是真實的魅力、生活的魅力,而作文的魅力也是以此為底蘊的。再如,低中年級的孩子寫生活作文,寫什么呢?怎樣寫?我告訴他們:寫你自己看到,聽到的,想到的;你的快樂,你的憂愁;一盆花,一只螞蟻;一個想法,一個愿望……

三、留心生活 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認為“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觀察是學生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積累素材的第一關(guān)。生活是多樣化的,每個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異彩紛呈。家庭有新聞,社會有熱點,學校有天地,大自然有美景,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用一雙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周圍一切美的事物,留心發(fā)生的大小事情。

習作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寫作中往往 “無米下鍋”。這就需要教師時時提醒、處處指導。例如,每周的升旗儀式、一堂課、一場雨、一陣風、一次活動、一次對話等等,都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如周一進行了升旗儀式,用語文課前的兩、三分鐘讓學生交流。又如剛下了一陣雨,我問一問下雨的時候你觀察到了什么?下雨前有什么現(xiàn)象?不斷地訓練學生的觀察習慣,使他們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篇7

關(guān)鍵詞:習作教學, 素質(zhì)教育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 the Tibetan language project of a key, with Chinese teacher is Tibetan a difficult problem. The teacher often feel do not know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And the student is don't know how to write, what to write.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problems reflected is: passive cope with many,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ss; The fictional composition, less real feelings; Imitate copying, les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a face similar, the less show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ason is, of course, is various, and teachers not make use of the good student rich living resources, neglect their unique emotion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cognitive things, ignore the transfer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est of the project, it is the major factor, and so there was a project the following error:

Keywords: project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D52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著重搭“架子”,忽視“寫什么”

小學階段的習作重點是記敘文-----或?qū)懭嘶蛴浭?,有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告訴學生:寫人的文章開篇寫外貌,中間寫一、兩件事,末尾再點題;記事的文章要開門見山,交代時間、地點等要素,中間也寫一、兩件事,結(jié)尾寫事件的意義或啟示。久而久之,學生自己也“悟”出了一些寫作的門道:開頭寫人物外貌或事件起因,中間胡編亂造幾件事,結(jié)尾再“點題”。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習作教學時,恰恰忽略了習作的關(guān)鍵部分:寫什么。其實,在小學階段,我們也教學了很多名家名篇,而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了解別人是怎樣寫的,然后讓學生借鑒,卻忽視了引導學生探索作者是怎樣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即作者“寫什么”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把藏語語文教材和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自己去領(lǐng)悟出“寫什么”,也沒有準確把握“內(nèi)容為形式服務(wù)”的內(nèi)涵。這種習作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二、為習作而習作,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習作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思想和學習的實際,培養(yǎng)實事求是、言之有物的良好習作習慣。在習作教學時,要讓“習作”與“做人”結(jié)合,要讓學生不僅學會習作,更要學會做人。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生活實際,也不能割裂“習作”和“做人”的辨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一味模仿別人文章的“程式化”的習作觀念,不僅違背了藏語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而且會對學生造成無窮的傷害。

三、強調(diào)共性,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生成與發(fā)展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統(tǒng)一的給學生擬訂了同樣的題目,規(guī)定了相同的要求,就開始滔滔不絕的給學生講習作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習作中應注意的事項。有的教師甚至機械地當堂口頭習作或出示范文進行講解。讓學生完完全全的按教師的思路、要求進行習作,忽視了在習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僵化的教學方式,無疑會局限學生的思維,泯滅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原因,那么在習作教學中,我們怎樣實施素質(zhì)教育、開辟習作教學廣闊的天地呢?我在小學習作教學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持久有效的行為都是興趣使然,興趣是支配其持久有效行為的主要心理因素。我們應該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放在習作素質(zhì)教育中相當重要的位置。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開展一些圖文并茂、聲情并茂的閱讀欣賞課,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文章的羨慕乃至熱愛之情,引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產(chǎn)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激情,激發(fā)其習作興趣。學生習作品,也不乏佳作,我們可以針對學生樂于展現(xiàn)自我的心理,將他們的習作在小組內(nèi)交流或在班級進行張貼,或在學校廣播站進行廣播,以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

二、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的能力

對于我們的眼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生活美的發(fā)現(xiàn)。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自主發(fā)現(xiàn)的能力較低,這就需要我們下功夫去指導他們認識生活,從生活中獲得習作的素材。觀察是認識的基礎(chǔ),所以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觀察要有目的、有側(cè)重、有順序,觀察的順序有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還要把觀察、思考、表達結(jié)合起來。這樣,學生不但能從生活中獲得習作的素材,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習作”和“做人”相結(jié)合

學生在生活中找到了習作的素材,通過習作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也表現(xiàn)了出來,教師應該在習作的過程和講評中抓住機會,給予積極的肯定,。教師要要求學生寫實事、講真話,將思想教育融于習作教學中,自身要率先垂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指導學生“習作”的基礎(chǔ)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到“習作”和“做人”的內(nèi)在統(tǒng)一。

四、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要片面的教學生怎樣讀課文,還要著重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寫、寫什么、為什么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還要學會作者從生活中挖掘材料的方法。通過閱讀教學,把課文展現(xiàn)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的世界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真正的教會學生“習作”。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一)、聽的能力培養(yǎng):課時以靈活多變的問題讓學生作答,看他們能否聽懂;常播放課文和課外文章的錄音,再讓學生做一些配合的聽力習題;考試時設(shè)計一些聽力的考核內(nèi)容。

(二)、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過課堂答問進行培養(yǎng);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安排學生對優(yōu)秀篇章進行復述;利用班會、隊會課,組織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抓好教材課文的教學;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全班朗讀、分組朗讀、個別范讀、輪流讀、分角色朗讀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擴大閱讀量,在班內(nèi)設(shè)立“圖書角”,使學生隨時有書可讀;每周利用閱讀課,組織學生到閱覽室閱讀; 每天上課前安排“1分鐘演說”,讓學生自己在一分鐘左右說出自己在上、放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四)、寫的能力培養(yǎng):根據(jù)不同年級的習作要求,安排學生寫日記、周記;提倡寫讀書筆記;開展辦手抄報活動;提倡寫自由文;設(shè)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半命題習作,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進行情景習作。

這樣,在閱讀教學中,聽、說、讀、寫結(jié)合,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

五、運用現(xiàn)代教育資源,在習作中推行素質(zhì)教育

書籍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傳播的主要載體。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學。為此,我們在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聲、色、像、情功能,化理性為感性認識,如《燕子》一文,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氣勃勃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更描寫了春的精靈------小燕子的妙曼英姿。文中用了許多準確、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的句子,描述了春天景物的特征,表達了美好的感受。在教學此文時,可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將文中的春景圖制成投影片,將生動、鮮明、生機勃勃的春景展現(xiàn)給學生,化抽象的文字描述為形象的視覺物象,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景物的習作技巧。

篇8

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 中學生 學習語文 興趣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首先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使學生尊重你,信服你,欽佩你,就必須用高尚的道德行為影響學生;用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用自己的愛心感動學生;用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其次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親近學生、關(guān)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學生對老師是真誠尊敬的,充分信賴的。講課時,要盡可能地縮小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最大程度地和每一個學生發(fā)生心理上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他們每一個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為師生進一步接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不愛護學生,學生就會產(chǎn)生反感,甚至厭惡。這種反感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從而引起他們對語文學科的反感。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嚴格的,但不能發(fā)脾氣,教師通過與學生廣泛的情感交流,融洽師生關(guān)系,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中學生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期,他們不像小學生那樣具有盲目的"向師性",但卻具有朦朧的"擇師性"。他們學習時不但選擇學習內(nèi)容,而且選擇師生感情。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盡量抽出時間接觸學生,交流思想,培養(yǎng)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這樣,學生"選擇"、"認可"了這個老師,同時,對該教師所教的語文課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巧設(shè)導語,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jié)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會起抑制作用,語文教師應格外重視開場白的設(shè)計,它既是語文教師基本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每當上課開始,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富有啟發(fā)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例如在分析《鴻門宴》人物形象時教師設(shè)計的導語是:"鴻門宴上假如項羽殺了劉邦,歷史會怎樣寫?"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的重書歷史畫卷。教師富有感染力、激發(fā)力的語言,為下面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氛圍,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在教《濟南的冬天》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尋找自己喜歡的有關(guān)描寫冬天的詩,上課時請學生起來充滿感情的朗讀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使學生充滿遐想,這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導入中除了詩詞導入,教師還可以運用故事、問題、實驗等導入,好的導人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情景,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在腦海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增強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創(chuàng)造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要延伸到課外生活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將語文學習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多渠道、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1.生活中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首先是引導學生多看、多想、多積累。在日常生活中,指導學生看書報、看電視、看電影、看戲曲等,不斷積累語言素材是最常見、最直接的培養(yǎng)方式;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自然是獲取語文素材必要的活動形式。只有多看、多想、多積累,才會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獲得語言文化的熏陶。其次是多說、多寫、多表達。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離不開說話交流。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導學生在不同場合與不同人物進行交流。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不限,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狀態(tài)下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愉快的交流體驗。同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寫下來,如: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寫故事......用自己喜聞樂見的方式訓練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生活就是一本內(nèi)涵豐富的語文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閱讀、品賞其中的滋味,體驗生活的樂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2.活動中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中學生追求新奇、善于模仿、喜歡表現(xiàn)。語文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如:講故事、演課本劇、朗誦比賽、書法競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辦黑板報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才華,從而產(chǎn)生成就感,這樣,學生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就會日漸形成。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當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

1.重視直觀教學。學生掌握知識是以感性知識或經(jīng)驗為基礎(chǔ),通過直觀教學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既可以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創(chuàng)造條件,也可以激發(fā)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上的直觀教學,它是通過對實際事物的各種摸擬形象而進行,包括實物、各種教學圖片、圖表、幻燈片、教學電影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勤做幻燈片,利用電腦制靈活多樣的課件,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