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詩范文
時間:2023-04-05 07:1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谷雨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老圃堂》,唐·曹鄴:邵平瓜地接吾廬,谷雨干時手自鋤。昨日春風欺不在,就床吹落讀殘書。
3、《芍藥》,唐·王貞白:芍藥承春寵,何曾羨牡丹。麥秋能幾日,谷雨只微寒。妒態(tài)風頻起,嬌妝露欲殘。芙蓉浣紗伴,長恨隔波瀾。
4、《陽羨雜詠十九首·茗坡》,唐·陸希聲: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篇2
??四周都是不知幾千年前的墓和剛剛崛起的新墳,泥底下的人之前并沒有料到今日千里之外的我竟會來到這不知名的山上,他們也不會知道他們的骸骨被他們的子孫們用大塊大塊的水晶石覆蓋,要是我死后也能有人用這美麗的水晶石埋葬我那該多好啊。
??我沿著山嵴,一路走來,路上都是白透透的石頭,路,都是散落的水晶石鋪就而成的。
??然而,我腦海中在努力搜索能形容得出這種美的詞,無效。就我的閱歷經(jīng)驗還遠遠的夠,
??但在我心里它就成了永恒的絕美的風景,無法描述。
??曾經(jīng),我做過這樣一個夢:
??在一個幽深的森林中,我看見了許多的金銀首飾,一路循走過去,我看到了一雙腳。那雙腳非常筆直,就那樣直直地伸著,但我知道那是個死了不知多少年的人的腳。心開始慢慢膽卻,退縮,我飛快地跑走了。
??因為,從前有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姚小瑤的女人愛上了不知一個怎樣的男人,后來也不知道怎么了,姚小瑤竟英年早逝,也不知道死在哪里。而她就是因為從小跳芭蕾舞的緣故造就了她那雙筆直的腳。在我們那里她是個傳奇人物,我只是偶爾從大人那里聽說一點關于她的故事。
??后面還有夢,只是我忘了,那只是個模糊不清的夢,醒來一身冷汗。
??總之,姚小瑤是個傳奇人物,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是誰
??我怎么會夢到如此真實的名字——我小學的時候有個人就叫這個名字,現(xiàn)實中的姚小瑤家里很有錢,幾乎全校人都知道她,是個風云人物。
??是否夢中的那個姚小瑤是她現(xiàn)實中的神化,小時候的我烙印下來的事與人如今回味無窮。
??關于以前,本來我以為我的童年記憶被誰刪除了,我多努力想都無法喚起那記憶。
??還有的是小時候遇到過的一件,算是靈異事件吧:
??那個晚上,當然,爸媽他們不在家里,很晚了我都輾轉睡不著。小小的心里就有了鬼的存在,于是抱著枕頭想睡極了卻睡不著,就這樣半閉半睜時,忽然,不知從何冒出一個老公公,撐著拐杖,一點一點地從我床前走過,那身體似乎是半透明的。我呆了,眼睜睜地看著他走過,老公公走到窗口就不見了。我趕緊打開燈,打開門,用從所未有過的速度飛快跑出去,剛好有個平時和我家挺好的阿姨沒有睡,我就沖進她家,后來就沒說什么說在她家睡就立刻睡著了,驚嚇過度又極困了。
??現(xiàn)在回想來,還對那位阿姨挺感謝的,感謝她那晚肯收留我,否則我會不會瘋了都不知道。
??現(xiàn)在想起來那個應該不是鬼不是靈魂不是幽靈,因為人一到極至的時候會產(chǎn)生幻覺。
??像今年過年初二的那個晚上,又被嚇出一身冷汗,前幾個晚上我是跟姐姐睡覺的,但那天晚上她出去玩了不回來了,只剩我一個人“獨守空房”,我就鬧了失眠。
??大半夜我寫完了一個故事,想終于完成了個故事就興奮得睡不著覺了吧,還是沒能睡著,關上燈,蓋好被,就是怎么也閉不緊眼,再加上那天一天都在臥室里寫東西,沒有出去吃飯。我閉上眼努力地想睡啊想睡啊。突然,我聽到了什么!我恐懼地屏氣凝神,竟是聽到了在我旁邊有個呼吸聲,不管我呼不呼吸它都在旁邊響著。我差點就想喊上帝了,但我現(xiàn)在可不是小時候什么知識也不懂,于是我攬緊恐懼慢慢想,我今天這種極其糟糕的狀態(tài)使我產(chǎn)生了幻聽!我終于明白了。
??最后安慰了自己,有幸體驗到傳說中的幻聽,又增長了經(jīng)驗,有何不樂
??有什么心里耿耿于懷著憋在心里不說又不痛快,說出來輕松多了。
篇3
上課了,劉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金魚的故事”這四個字,頓時,同學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金魚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啊?”有的說:“最后金魚怎么樣了啊?”……
劉老師說:“金魚的故事就是一個腦筋急轉彎的題。”說著,劉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金魚缸里原來有10條金魚,少了3條,還要幾條?”劉老師剛寫完。我就驚嘆道:“這不就是一道數(shù)學題嘛!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做,就是10減去3等于7嘛!”劉老師又發(fā)話了:“這不是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題,它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劉老師話音剛落,全班都像炸開了鍋,有的說是0條因為3條金魚死了,剩下的7條金魚看到也被嚇死了;有的說有7條,因為10減去3等于7;......
劉老師請了羅玉康回答,羅玉康立刻站起來大聲的說道:“有10條,因為題上說少了3條,但是沒說少了3條什么魚,所以還有10條金魚。”宋文修大聲說道:“我不同意,如果那3條死了,剩下的7條金魚看見自己的伙伴死了,自己也不想活了,于是全部都自殺了。”“我也不同意,”張瑞夫大聲說道:“如果魚缸里有1條大魚,它把那3條魚給吃了,結果還有6條還是被大魚吃了,所以只剩下1條魚了。”小劉皓文大聲說:“我不同意你們的想法,魚缸應該還有14條,雖然死了3條,但是如果那3條金魚是小金魚,7條大金魚看見了,又生了7條小金魚,所以還有14條。”……
這個腦筋急轉彎題的答案還真是多種多樣,同學們說的不分上下,數(shù)學只是真奇妙!
篇4
今天我在作文書上看到了《魚籽的故事》,我突然想到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我就用它來命題吧!
記得三四歲時,吃晚飯時媽媽端上了一條香噴噴的紅燒魚。我看見這條魚,口水已經(jīng)滴下來了。開吃時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給我加一塊魚,媽媽剛一夾,我就看見魚盤里有金黃色的像小米粒樣的東西。我問媽媽那是什么東西,媽媽回答說:“魚籽”,我又問:“魚籽是什么?”媽媽對我說:“魚籽就是魚生的小寶寶呀!” 說著就夾了一塊給我。剛把一塊魚籽夾到我的碗里,爺爺就神秘兮兮地對我說:“小孩不能吃魚籽,吃了它會數(shù)不清數(shù)的!”我睜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盯著爺爺。最后果斷地說:“我不吃了!”我把魚籽給了爺爺,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問到:“爺爺,你會數(shù)不清數(shù)的!”爺爺滿不在乎地回答:“不要緊,我老了,也不用數(shù)數(shù)了!”
漸漸地,我長大了,可每當我吃魚的時候,我都會想起爺爺所說過的話。可有一天,我在科普書上看到關于魚籽的介紹,說魚籽是高蛋白的食物,味道很好。可沒有說魚籽吃了會數(shù)不清數(shù)呀?難道爺爺在騙我?
爺爺為了魚籽而騙我?為了魚籽的美味而騙我嗎?
篇5
1、谷雨的谷是百谷,即春季雨水較多,下雨之后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有水在流動。
2、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30°時為谷雨。
3、谷的解釋[gǔ ]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或指兩山之間:山~。河~。喻困境:進退維~(進退兩難)。莊稼和糧食的總稱:五~。百~。的別稱,亦指稻的子實:~物。~米。稻~。姓。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6
“游子思鄉(xiāng)”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重要題材之一,這類詩詞作品中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便是月亮,所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似乎在詩人眼中,故鄉(xiāng)的月亮要更加皎潔、明亮。客觀而言,雖然自然氣象變化萬千,故鄉(xiāng)的月與他鄉(xiāng)的月,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共看明月皆如此”,不同的是看月亮的心境,即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先接觸的這類詩作是李白的《靜夜思》,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類似作品還會遇到更多。本文將以《泊船瓜洲》一詩為例,試圖通過引領學生解讀詩詞大意及詩詞背后的故事,探討明月這一意象在思鄉(xiāng)懷人詩作中的運用。
二、《泊船瓜洲》詩作分析
1.引導學生了解詩詞大意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本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了寫作地點及寫作背景。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是詩人憑欄遠望看到的情景,站在瓜洲古渡口,放眼向長江對岸望去,看到了京口與腳下的瓜洲離得這么近,僅有一水之隔。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鐘山與瓜洲對岸的京口也只隔著幾層山,這樣的描述,無論從視覺上還是感官上都拉近了瓜洲與家鄉(xiāng)的距離,也暗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回家的渴望,傳達了離家那么近而不能回家的遺憾與無奈。第三句又返回來寫景,“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已是草長鳶飛的季節(jié),而游子卻要在外漂泊,以春天欣欣向榮的“樂”景襯托自己不能還家的“哀”情,讀來更覺凄涼。最后終于忍不住問出“明月何時照我還”,深切傳達了作者期待回鄉(xiāng)的愿望。
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講解詩中的生字,以及在用法上與平時有異的字,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己口述詩句大意,不必苛求學生的表達一致,只要順理成章,基本意思正確即可。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讓學生了解《泊船瓜洲》的創(chuàng)作背景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教師要向?qū)W生介紹其創(chuàng)作背景。王安石寫下《泊船瓜洲》的時候,已過天命之年,此次再次被任用為相,本不想出任,然而推辭未被獲準,只能無奈就職,這首詩就寫于進京復職的路上。船到瓜洲,正是春回大地的時節(jié),他知道自己不會改變堅定變法的決心,勢必會再次觸及統(tǒng)治階級的切身利益,因此對自己未來的官宦生涯并不樂觀。對于安土重遷的古代中國人來說,當一個人成功發(fā)達的時候渴望衣錦還鄉(xiāng),將自己的聞達傳遞給鄉(xiāng)鄰。同樣,當一個人遇到逆境之時,也越發(fā)希望回到家鄉(xiāng),h離世俗紛擾。而出生在官宦世家的王安石曾在南京久居,對鐘山感情很深,已將其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因而當作者明知宦途顛簸之時便期望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在詩中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
3.讓學生領會“綠”字的傳神運用
“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用得非常傳神,被后人交口稱贊,充分顯示了王安石的煉字功夫。這種煉字在很多古詩詞中都曾出現(xiàn)過,教師可以借此機會給學生講作者對這個字反復推敲的故事。據(jù)說,王安石曾經(jīng)對這個字進行了多次修改,“到”“過”“入”“滿”等都被作者了,最后選定了“綠”字。后人分析,這些字也能表現(xiàn)春天的來臨,但卻不能展現(xiàn)出春風吹過江南風物的變化,而“綠”字則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春風拂過,千里江岸到處欣欣向榮的風景變化。教師還可以由此再延伸到“推敲”典故的由來。詩人賈島對一句五言詩中到底是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拿不定主意,反復思考,不斷琢磨,比劃著推和敲的動作,還向韓愈請教,最后便有了經(jīng)典名句“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這樣的講解不僅能夠增強詩詞的趣味性,還可以借此教導學生在寫作時挑選更適合的詞,逐漸養(yǎng)成錘煉語言的習慣。
三、月是故鄉(xiāng)明――探討明月的作用
對于故鄉(xiāng)的印象,大多數(shù)人都停留在年少時期,青梅竹馬的玩伴,無憂無慮的童年,或者“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情懷,這些往事同“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的他鄉(xiāng)奔波漂泊相比,更加讓人覺得故鄉(xiāng)的美好。此外,故鄉(xiāng)也不只是一個地方,還是家與家人的代表符號,慈母與妻兒都是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牽掛。在儒家思想“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教育下長大的古人們,當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而不知歸期的時候,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就帶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很多人會選擇以詩詞的形式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的感情。
對成長于信息時代的學生們來說,連書信都已經(jīng)很少用到,更多地是用電話、網(wǎng)絡與他人聯(lián)絡,即使與親人朋友相隔萬里,也能隨時隨地聯(lián)系,讓他們理解古人通訊的困難,以及一別便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的心情,是有些難度的。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如請學生想象一下沒有智能手機、沒有電腦、沒有基于衛(wèi)星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捷通訊方式,相隔兩地的人要怎樣才能互通消息呢?如果現(xiàn)在迫切地想對家人說的話,要隔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被家人收到,自己的心情又會如何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用什么方式來寄托自己的感情呢?這樣就可以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問題:月亮為什么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思鄉(xiāng)的詩句中呢?
篇7
〈小品〉
作者:王吉本
人物:下鄉(xiāng)大學生(男)
鄉(xiāng)下小姑娘(女)
女:這老天也不知道怎么的,這幾天的天氣好熱,聽說這個路口的行人特別的多,我們在這兒擺個攤子賣水喝!今該輪到我賣了!賣水拉,賣水拉,喝上一口能消暑,再喝一口走路不辛苦,賣水拉……
男:這祖國的大西北,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本以為自己的能力還行,哪知道拿著地圖到這里居然不自己給弄丟了,后來仔細的一看,原來我要找的這個地方地圖上根本沒有!哎呀,這哪是北啊?
女:賣水拉,賣水拉!
男:哎,前面有個賣水的(走過去)小姑娘,問你個事?
女:你是不是要喝水啊?
男:這也好,走了這么長的路也渴了,先坐下喝杯水再說!
女:你看你這人,自己渴了都不知道,來,喝一杯吧!
男:(喝了一口,噴了出來)
女:怎么拉!
男:沒事,沒事!再給我一杯行嗎?
女:這可不行!因為我們有規(guī)定,每個路人只能喝一杯水!
男:為什么啊?
女:天氣炎熱,路過的行人都需要水喝,你把水喝完了,你讓別人喝什么呀?
男:我只是看看而已!好,不喝就不喝,那我向你打聽個事吧!
女:好呀,好呀,以前都是我向過路的打聽事情,今天過路的居然向我打聽事情!你說吧!你說吧!
男:(攤開地圖)我問你,這個……
女:好漂亮呀!這張紙花花綠綠的,還寫了這么多的字,是什么東西啊?
男:哦,我告訴你吧,這是張地圖!
女:地圖?這就是我們老師說的地圖啊!那這黃顏色上面的小點點是什么呀?
男:哦,這是代表沙漠!
女:那這些攪在一起跟蜘蛛網(wǎng)似的的線是什么啊?
男:這是公路!
女:公路?那這些長條條是不是就是母路呀?
男:對!啊?母路啊?我告訴你,這是鐵路,不是母路!
女:鐵路啊?那這個黑色的小圈圈是什么啊?
男:這是代表城市!我告訴你,我呢就是從這個城市來的,先從鐵路坐火車,然后從公路坐汽車……
女:然后呢?
男:然后……哎,是你打聽事情還是我打聽事情啊?來來來,你看這里,你們這里有沒有叫柳樹村的地方啊?
女:這上面還有柳樹村啊?
男:是!
女:我知道,這就是二狗子住的那個地方!從這個路口往東走40多里,然后翻4坐山就到了!
男:40多里啊?看來這個還不能當作參照!這個,楊樹村……
女:楊樹村,我知道,就是鐵柱子住的地方,從這個路口往西走30多里,然后翻3座山就到了!
男:這還不遠啊?直接問你得了,我要找一個叫楊柳村的地方!
女:楊柳村啊?
男:是不是還要往北走20里再翻2座山呀?
女:呵呵,就是這里了!
男:就是這里啊!你不早說,謝天謝地,終于找到這個地方了,
女:你還要謝我才對!
男:哦,對,謝謝你呀,小姑娘!我走了,再見!
女:別走,別走!
男:怎么了?
女:你喝了水還沒有付錢呢!
男:你看,我把這事給忘了,多少錢呀?
女:5毛錢!
男:說實話呀,你這水呀,喝起來有點苦,底下有沙子,還磕牙!
女:我沒有覺得苦啊,我喝的一直都是這種水!
男:啊,一直都喝呀!
女:你是從城里來的人,怪不得你不知道!我們這個地方十分的缺水,都是靠天養(yǎng)活著的,我們每家都挖了好幾口水窖,平時喝的,用的水都是下雨的時候流到水窖里的雨水!等水澄清了就能喝了!
男:那水還能喝嗎?
女:當然能喝了呀!在這里,水比金子還珍貴呢!新娘子出嫁的時候水還作為嫁妝隨新娘子出嫁呢!這水主要是用來給新娘洗澡的!
男:啊?洗澡啊?快給我說說洗澡的事!
女:我一說新娘洗澡你這么興奮干嘛啊?
男:我……走了這么多山路,我已經(jīng)有三四天沒洗澡了!
女:三四天算啥,我已經(jīng)有三四個月沒有洗澡了!
男:啊?三四個月呀?
女:因為我們這里已經(jīng)有三四個月沒有下雨了!不下雨,水窖里沒有水,沒有水,用什么來洗澡啊?
男:哦,怪不得呢!哎,從這到你們村學校有多遠啊?
女:你去學校?
男:是呀!
女:是去楊柳村小學嗎?
男:對呀!
女:那,那你是不是就是那個什么大學生支援計劃……
男:是大學生支援西部服務計劃!
女:是這個!那你是……
男:我是來這里當老師的!
女:老師!來快坐,您坐!可把您給盼來了!我太高興了!我們的老師來了,我們的老師來了!
男:你喊什么呀?
女:喊給我小伙伴聽啊!
男:他們能聽到嗎?
女:能聽到!他們的耳朵靈著那!老師,您知道嗎?我們在這里賣水就是為了等您!
男:等我?
女:是!聽說有從大學生來這支教,我們就在這里等,因為這條路是進我們村的唯一的一條路,我知道您也會從這里過的!可是很多天過去了,老師都沒有來,所以,以后每一個在這里喝水的人,我們都要向他問一問關于大學生支教的事情!今天總算把您給盼來了!
男:那真是對不起啊,讓你們久等了
女:我們這里窮,好多從外面來的老師都嫌棄這里窮,來了沒幾天就走了!但是,兩年前來了一個支援西部教育的大學生,他什么話都沒說就留下了!(拉起大學生的胳膊)老師,你看,這條進咱們村的唯一的一條路就是他號召鄉(xiāng)親們一段一段開出來的!你看那遠處那個像翅膀的房子,那是我們上課用的教室,那是他一磚一瓦的一個人蓋起來的!你再看房子旁邊那個廣場,是他一鏟一鏟鏟出來給我們練字的!
男:你們就在硬梆梆的土地上寫字嗎?
女:不硬!我們老師有辦法!他從十幾里地背來沙子,倒在上面讓我們寫字,一點都不硬!你看,我的手指不是好好的嗎?
男:是嗎?來,讓我看看!
女:可是,上個月,我們的老師到十幾里地的柳樹村看望生病的二狗子,晚上回來的時候,天又黑,路有不好走,他從山上摔了下來,被送進了醫(yī)院,后來,聽村長說他被城里人接走了,再后來,我們就再也見不著我們的老師了!
男:到現(xiàn)在我才知道他這么能干呀!你們的王老師真是不容易啊!
女:我們的王老師真的好辛苦!咦,你怎么知道他姓王啊?
男:這個……
女:你認識我們的老師?
男:恩!
女:快,快給我說說我們老師,他怎么樣了,我們老師還好嗎?
男:他……
女:快說呀!
男:他……
女:是不是我們的老師再也回不來拉,他是不是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了,你說呀,你快說呀
男:你先聽我說……
女:村里人都是這么說的!我不聽,我不聽(音樂)我們老師說過他會回來看我們的,他說話最算數(shù)了!上次他說給我們買冰棍吃,第二天他走了五十多里地到縣城給我們買回了冰棍,雖然冰棍都化成了水,但我們喝著水真的好甜!他說過,他還要教我們打籃球,教我們認字,教我們唱歌,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呢!更重要的就是我考試考了第一名,他還許諾獎給我一支鉛筆呢,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給我,麻煩你告訴他我不要鉛筆了,你讓他回來好嗎?我以后再也不調(diào)皮了,我就是想見見他,老師,我們想你啊!(音樂止)我們一直都想去看看我們的老師,你看,這是我們賣水賺來的錢,我知道,這錢還遠遠不夠……
男:你們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呀!你看這是什么?
女:鉛筆!
男:這是我來的時候他特意囑咐我?guī)Ыo你的,喜歡嗎?
女:喜歡!那……
男:我告訴你吧,你們的王老師沒有離開你們,他只是以后不能再站在講臺上了!
女:他還活著,太好了,太好了!那你是?
男:我是你們老師的校友,我剛大學畢業(yè),你以后就叫我小王老師吧!去年啊,我們學校實行了一個接力支援西部教育計劃,其實我很早就想到這里來了,但是我那時還沒有畢業(yè),今年總算是輪到我了!
女:那你不會走吧?
男:不會!改天我?guī)銈內(nèi)タ茨銈兊耐趵蠋煟臀谊P系好著那!
女:真的呀!太好了,太好了!
男:你看,你的小伙伴來了!
女:前面那個是二狗子,二狗子我們在這,快來呀!
篇8
元豐三年,坡貶謫湖北黃岡,當?shù)刎i多肉賤,東坡作《食豬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元豐八年東坡從黃州復出,但沒過多久再遭排擠,元祐四年被調(diào)往杭州任太守,其間東坡指揮民眾疏浚西湖、修建湖堤,杭州百姓感其恩德,送來了豬肉和酒。東坡給廚工批了個條子“酒肉一起送”給那些修浚西湖的民工。結果,廚工粗心看成了“酒肉一起燒”,用美酒將豬肉燒得紅香酥爛,香飄西湖,令人垂涎欲滴。經(jīng)過幾番錘煉發(fā)展,這道紅燒肉終成正果,得到了“東坡肉”的美名。
東坡好吃,詩文中常見美食,他在《初到黃州》中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寫《煮魚法》,細致入微,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做《東坡羹賦》及《菜羹賦》,不獨原料工藝,還強調(diào)“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不用魚肉無味,而有自然之甘”。用蔓菁、白菜、蘿卜做的菜粥,能吃出“自然之甘”來。他在《論食》中說:“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郡麥心面,作槐芽溫淘,滲以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膾。即飽,以廬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更是將自己的飲食之樂與美文融為了一體,讓后人閱之即口涎不止。
東坡當然是喜歡追求極致的美食的,連河豚的劇毒都嚇不退他,盛贊河豚之鮮美值得一死。但若據(jù)此以為東坡耽于享樂溺于口腹,則大錯特錯。東坡嘗與劉貢父言:“軾與舍弟習制科寺,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貢父問“三白”何物,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乃三白也。”可見,東坡對于吃喝,亦是能簡淡平易的。細細推敲他的美食詩文,大多數(shù)寫的是民間的家常菜肴。
坡一生三起三落,先是被貶黃州,后是謫往惠州,最終流放到海南島。東坡在黃州時,就寫下了許多美食文章,宋時的嶺南瘴氣彌漫環(huán)境惡劣,可是東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儋州的日子十分清苦艱難,可是東坡對兒子蘇過說,這里的牡蠣太好吃了,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如果朝廷里那些大官知道這里有如此美味,說不定都要學我犯錯誤,被發(fā)配到海南來分享佳肴呢!
篇9
長著一棵孤獨的樹,面對北方無止盡寒風的侵擾
他用盡力氣在茁壯著。
一天,一個流浪的火來到了這北方的森林
在流浪的這麼久之後,火焰似乎被風吹得有點快支撐不住了
恰巧,火焰遇到了這棵,他的枝葉剛好幫他擋住了風
讓他在樹蔭下休養(yǎng)生息。
這大樹在寒風中站立了這麼久,從沒看過美麗的火焰
而火焰帶來的溫暖,讓他在北國嚴厲的天氣中好過了很多
他覺得,能擁有別的樹沒有的火焰真是幸福啊
從此我再也不用在風中瑟瑟發(fā)抖了
火跟樹這樣一起生活了一陣子
有時候火會不小心太過激動
燙傷了樹枝,燒毀了幾片樹葉
大樹總會對火焰說
沒關係,只是幾片樹葉而已,再過一個春天又會長出來了
妳在樹梢換個地方歇息就好了,不要再觸碰那個傷口
但火焰在修養(yǎng)一陣子之後,狀況顯然好了很多
他的火焰越發(fā)旺盛,也喜歡在樹上跳來跳去
不小心總有火苗燒著那不能移動的樹,甚至是那還沒完全癒合的傷口
而長久待在火焰旁的結果,是樹枝內(nèi)部的水分慢慢的被蒸乾
他的樹枝,樹葉,變得更容易被點燃了
於是樹把枝葉晃來晃去,留給火更大的空間
希望不要在雨季來臨之前被燒成灰燼
春天來了
當火焰完全恢復以後,他對大樹說,我們到南方去
那邊有好多好玩的事情啊,一起去那多采多姿的世界吧
大樹木訥,不知道該怎麼向火焰解釋他並不能自己移動
而他也的確需要一個好好的春天來休養(yǎng)生息
火走了,樹慢慢從雪融的小河裡吸取水分,慢慢的長著枝芽
這其間火興奮的從南方回來看過樹幾次,
雖然樹仍張開他的雙臂歡迎火
感謝他幫自己度過這個凜冽的寒冬
但情況還是沒有好轉
他只要一碰到那熊熊的火焰,就有枝葉被烈焰燃燒
樹怕了,開始覺得跟火太靠近原來是一件危險的事
而火也感到樹的退卻
他說:你看,我可以變換這麼許多色彩,許多形狀呢!
樹也覺得好像某些樣子的火溫度不是那麼的高,似乎也可以忍受
又經(jīng)過了一個夏天,
樹發(fā)現(xiàn)他從地底吸收到的水似乎越來越少
好像是怕火吧,水都不往樹這邊流了
樹發(fā)現(xiàn)再繼續(xù)下去可能真的會死掉
只好跟火說:我們還是給對方一點距離吧,我們不適合這樣的靠近啊
火不解,激動的在樹梢跳躍著,
點點星火不斷的灼傷著樹,但火渾然不覺,只是一直質(zhì)問著樹
為何過了這個寒冬,你反而要我離開
是否你只是在利用我的溫暖?
或者,你在我到南方去的那段日子裡,找到了更嬌艷的火焰陪伴?
樹無言,他不知道怎麼跟他解釋火跟樹在自然界本來就沒辦法在一起
火生氣,火傷心,他甚至不惜熄滅自己
樹看了也很難過,他想跟火說:你本來就是火啊
你是世界上無比美麗的火焰
你為世界帶來光和熱,那是多麼重要啊!
而我,不過是森林裡一顆再普通不過的樹罷了
我只適合慢慢的,在我小小的土地上生長著
如果你在我身上塗上防火油,我就會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窒息
如果你隱藏你的火焰,你就不是火了,不是有熱情,帶給大家溫暖的火了
讓我們給彼此距離,給彼此自由吧
篇10
電子狗歡快地為他叼來了拖鞋,餐桌被布置得整整齊齊,洗澡水也早已燒到了適宜的溫度。熒熒的仿自然燈光不算明亮,但是很柔和,像往常一樣舒適而安逸。走過長長的走廊,寬敞的客廳壁櫥里一排排閃亮的勛章和獎杯依舊奪人眼球,正中的一座由純鉆打造的圓形獎牌無疑是其中最惹眼的,像群星般閃耀的盤面上鏤刻著幾個大字:“向高尚的勞動者致敬!――獻給巴里”,這可是總統(tǒng)親手送的禮物。
每次看到這些,老巴里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立即忘卻揮之不去的疲憊,同時把枯燥無聊的情緒一掃而去。其實,巴里并不老,他今年剛剛三十歲,但他做這份工作已經(jīng)十幾年了,所以人們都尊稱他“老巴里”。
他愉快地摸了摸狗的頭,狗兒善解人意地發(fā)出愜意的哼哼聲。“多么美好的一天!”巴里系上餐巾,津津有味地品嘗起晚餐來,烹飪機器人的手藝總是恰到好處。
這真是無可挑剔的一天。
飯后他稍作休憩,像往常一樣收拾起游客們留下的紀念品。沒辦法,每天來的游客總是很多,人們都想親眼一睹“老巴里”的風采。照片、幸運符、伽馬星鼻涕蟲的標本、考了滿分的成績單……游客們總是那么熱情。突然,一本滑落到地上的書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是一本真正的紙質(zhì)書,封面上用親切的花體字印著書名――《未來世界》。
巴里饒有興致地撿起它,輕輕撫去落在上面的灰塵。“嘿,知道嗎,伙計,據(jù)說以前地球上到處都是這玩意,不過現(xiàn)在很難見到了。瞧瞧這上面印的是什么?2012年?啊哈,距今有100多年的時間了吧?可真夠珍貴的。”電子狗似懂非懂地搖著尾巴,對面前的這堆舊紙片一點興趣都沒有。
“看來今晚有事干了。”巴里在衣襟上使勁擦了擦手,拖過一把椅子坐下,同時囑咐烹飪機器人再為他端上一杯咖啡。一切安排妥當,他迫不及待地掀開了古董書的第一頁。
太空之路
從人類第一次仰望繁星,就無時無刻不渴望著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不論從哪個層面來說,向外太空拓荒都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不可再生資源的日益緊缺和衰竭都是促成向外星移民的主要原因。與之相比,更突出的矛盾就是領土意識。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有著天生的領土意識。正如有這么一句話:“我們?yōu)槭裁匆郎剑俊贝鸢甘牵耙驗樯皆谀抢铩!?/p>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到達繁星?太遠,代價太大。所以解決的辦法無非是兩種:一種是送機器人去拓荒,另一種看似比較可行的技術就是把人用超低溫氮速凍,等漫長的十幾年甚至幾百年的旅行時間過去之后,再把人解凍。這樣的結果可能就是等一個人醒來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孫子或曾孫子比自己年紀還大
“哈哈哈,以前的人想法還真是有趣!”巴里笑得上氣不接下氣。他喝了口咖啡,撫摸著狗兒說,“超低溫冬眠?那玩意還真流行過一段時間,可惜第一批勇敢的志愿者們都變成了凍肉。人體這么復雜的結構,怎么能承受這么粗獷的冷凍一解凍過程?就算不死,那些微小的損傷帶來的機體衰退也是不可逆的!人是送來拓荒的,一個個都嗦得跟帕金森癥患者一樣,還能干什么活兒?機器人,機器人那種呆腦筋怎么能有人類的好使?宇宙飛船它們都能當成是翼鳥,沒了人,什么樣的電腦都是廢鐵!”
電子狗可憐巴巴地看著巴里,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罪了他。看著它那副口樣,巴里更是無奈,“你也是廢鐵一塊!”他搖了搖頭,一邊繼續(xù)翻弄著手中的書,一邊小聲嘀咕著,“等他們想到可以運送冰凍胚胎,然后在目的地用保育機器人撫養(yǎng)成人的法子,半個世紀都過去了。”
人與人倫
星際航行的瓶頸一旦取得突破,就會有大量的人涌入太空。家族的觀念將再次強盛起來,跟歷史上著名的幾次人類遷徙一樣,在這種艱難而漫長的旅途中,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人類很難單獨在太空的蠻荒之地生存下去,這時候,一些臨時性質(zhì)的小團體就會在人類生活中發(fā)揮越來越多的作用。可以想象,到了那個時期,人們信奉的不僅僅是幾個傳統(tǒng)教派,可能會有更多的類似教會的組織出現(xiàn)。
基于以上的種種,人倫的概念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教會的力量會給新一代太空人樹立更加具有約束力的道德觀。在艱苦的拓荒時期,每個人的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整個人類社會都會重新重視個體的地位,這可能會造成某些主張反現(xiàn)代科學的自然學派勢力持續(xù)流行……
“……無稽之談。”讀著讀著,巴里不覺皺起了眉頭,科技的力量讓人類可以上天入地,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怎么還會有人去信教?除非說拜科學也算是一種宗教吧。實際上,自從太空大移民時代開始,過去的那一套中世紀的制度、歷法、習慣就都吃不開了。沒錯,特權階級還是存在的,但是那些保留下來的所謂王室、權力都已經(jīng)被削弱得不剩什么了。
個體的地位確實更被重視了,但是那又怎樣?自從大移民時代開始,誰還有什么兄弟姐妹?所有的移民人都是從一個個試管中的受精卵直接培育而來,“人人生而平等”。沒有親人,沒有所謂的“臨時性團體”,科技的力量可以解決一切。“機器可以完成人類交給它們的所有事情,人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看著它們不要出錯而已。就像我這樣,你說是不是?”
電子狗不置可否地搖了搖尾巴,老巴里覺得有些自討沒趣,于是繼續(xù)向下翻著書頁。
未來生活
科技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切切實實地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中。你可以在百貨商店里買到所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實際上沒有什么是你買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知識,器官,這都不是問題。所有學科的知識都將分門別類地收集起來,并且合成在一張張小小的芯片上,只要付費就可隨意獲得你感興趣的芯片。人機一體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像科幻電影里一樣,把芯片插入后腦,來學習你感興趣的知識。
如果你對身上的哪些部分感到不甚滿意,那就直接去器官商店換掉好了。在未來,每個城市都會有這樣的商店,里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臂、內(nèi)臟、甚至眼球之類的東西。只要測定你的DNA序列,就可為你量身打造最適合你的零件,疾病致死將成為歷史。
不過,精華知識和性能最好的器官總是人們最希望得到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配給制或許又將抬頭……
巴里不禁懷疑起這名游客送書的動機,難道就是為了博人一笑?
就在大移民時代開始后不久,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數(shù)據(jù)庫就建立起來了,而且是完全為所有人開放的。“在這樣歷史性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有權得到最多的知識。”聯(lián)合政府是這樣說的,其實是因為他們無法控制私人贈予和黑市的存在,所以知識壟斷的時代一去不返了。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通過數(shù)據(jù)庫學到自己想要了解的資料或技能。至于器官商店?老天,作者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吧?
“看看我,”老巴里向電子狗亮出他強壯的肱二頭肌,“三倍地球重力的環(huán)境下,舉起一噸重的東西沒有任何問題。這年月,沒有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人怎么可能在新星球上混下去?那些帶有基因缺陷的受精卵,早在胚胎時期就已經(jīng)被淘汰掉了,根本就不會有機會出生。通過研究海星和章魚等生物的再生能力而獲取修復基因,也是五六十年前的事了吧?現(xiàn)在沒有人會為傷病這類的小問題而苦惱,哪里感覺不好直接切掉,沒幾個月就會長出新的。‘殘疾人’這個詞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名詞。這世界上要是真的有什么‘器官商店’這類東西,也早就關門大吉了。實際上,‘商店’這個詞也在十幾年前消失了。所有的配給都是由聯(lián)邦資源公司統(tǒng)一配送的,只要給他們打個招呼,自然有機器人送貨上門。小到螺絲,大到飛車,只要信用幣足夠,一切都可以瞬間搞定。”
巴里漸漸地對手里的這本書感到有些厭倦了,時間不早了,明天還有新的工作在等著他。他打了個哈欠,揉了揉發(fā)酸的眼睛――閱讀真的很累眼睛。但是隨即映入眼簾的一行標題又重新勾起了他的興趣,于是他打起精神,翻看這本書的最后一章。
能量自由
人類的最根本需求是什么?是能量。
說到底,能量就是一切。或者換句話說,有了能量,也就有了一切。
吃的食物是能量,交通工具燒的也是能量。在地球上,人類可以方便地從太陽光和地殼、海洋中的礦質(zhì)中獲取能量。其他一切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都需要攝取來自太陽的能量才能存活。簡單地說,人要生存,就要吃飯,而糧食則來源于陽光提供的能量。這一切在地球上都很好解決,然而一旦到了太空,問題就要變得復雜得多。
簡單地說,如果你在海王星的基地上吃光了所有的豌豆,那別指望能從路邊的小店里再買上一袋子回來。沒有陽光,糧食作物就不可能生存,所以必須找到可以代替陽光的能源,否則所謂的外星定居一切都是空談。
“有點意思……”老巴里微微笑了,這一章還算是說到了點子上。他繼續(xù)向下讀著,興致越來越高,畢竟這些內(nèi)容涉及到了自己的工作。
短期來看。核能是人類的首選。但是隨著宇宙開發(fā)的深入,核能的一些缺點就會讓人們不得不考慮新的替代品。造價高、技術復雜、副產(chǎn)品多、廢料危險性大……相比之下,反物質(zhì)能源將是人類更為合理的選擇。
所謂的反物質(zhì),就是指那些由帶著正電荷的電子和帶著負電荷的質(zhì)子組成的特殊物質(zhì)。它最早在19世紀由狄拉克做出理論上的論證。隨后得以命名。這類物質(zhì)在地球上極為罕見,但是根據(jù)推測,宇宙中的反物質(zhì)含量極大,幾乎與正物質(zhì)相當。當正反物質(zhì)相互接觸時。將會發(fā)生非常劇烈的“湮滅”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比核聚變還要大得多,而且?guī)缀鯖]有任何廢物產(chǎn)生。因此,一旦解決了反物質(zhì)礦的開發(fā)和運輸問題,反物質(zhì)必然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支柱能源。
反物質(zhì)的能效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一個星球上只要裝載一座反物質(zhì)發(fā)電廠,就可以維系整個星球所有的能源消耗。到那個時候,不論是生產(chǎn)還是建造。包括種植糧食作物,都可以交給各種大型機械去完成,所有的事情都將簡化成一個需要消耗多少能量的問題。只要能量足夠,一切都將變得極其簡單。
巴里的額頭沁出了細細的汗珠。他想再對狗說點什么,可他的老伙計已經(jīng)趴在他腳邊睡著了,發(fā)出均勻而又輕微的鼾聲。
……這一切都將建立在反物質(zhì)反應堆之上。因為反物質(zhì)和物質(zhì)接觸將產(chǎn)生劇烈的反應,所以在熔煉之前,是要嚴格控制二者的分離狀態(tài)的。利用磁場可以做到這一點,反重力場也是不錯的選擇。在嚴密的熔爐里,“湮滅”反應在可控制狀態(tài)下持續(xù)放出能量,然后將產(chǎn)生的能量轉走,維系人們的日常活動。
在這樣的構想下,整個星球就將成為一個完整的封閉系統(tǒng)。大量的能量在這個系統(tǒng)中不斷地傳遞和轉變,為工業(yè)區(qū)供電、為農(nóng)業(yè)區(qū)照明、為居民區(qū)提供一切日常服務。最后,多余的熱量逸散到空氣中,又可以為那些相對荒涼的地區(qū)提供御寒的途徑。所有的一切,都將在這個系統(tǒng)中一刻不停地流動,星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會從中獲益。這時候,這顆星球就像一臺一旦開動就將持續(xù)工作下去的永動機,所有的能量循環(huán)將達到一個非常完美的平衡。
到了最后,真正需要工作的人口將壓縮到極小的數(shù)目。整個星球就像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完全做到自給自足。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能量的自由!這是偉大的科技力量帶來的奇跡!
老巴里簡直目瞪口呆。他有些顫抖地端起了咖啡,卻不小心灑到了自己的袖口上,潔白的植物纖維織物上頓時留下了點點污漬。他哆哆嗦嗦地把書翻到了最后一頁。
只有一點。
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個星球尺寸的體系也是如此。所以,不管這個系統(tǒng)設計得多么完美,最后還是需要有人工作。不管到了什么時候,總是需要人負責盯著顯示器,監(jiān)控著各條流水線的工作進程,不時做做微調(diào),才可以保證一顆星球上所有的東西正常運轉。
……實際上,一旦能量自由達成,人類也就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烏托邦。當機械的力量被發(fā)揮到了極致,人類也就隨之從被禁錮了幾百萬年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到了最后,很可能一顆星球上就只會剩下一個倒霉蛋,只有他需要每天工作,守著那些永遠不知道疲倦的機器,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