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范文
時間:2023-03-29 00:0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孫權勸學》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③蒙乃始就學( )
④及魯肅過尋陽()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呂蒙就學”的事例對你有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 )
A.呂蒙在“孫權勸學”以前是一個沒有什么學識的人。
B.文中未直接寫呂蒙進步之快,而是借魯肅之口說出,這是一種側面描寫的方法。
C.孫權要呂蒙“涉獵”,是為了讓他增長見識,以便能更好地去管理軍中事務。
D.呂蒙一聽魯肅的夸獎,就得意洋洋地自夸起來,可見呂蒙是個有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的人。
(二)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負勢競上( ) ②好鳥相鳴( )
③望峰息心( ) ④橫柯上蔽( )
2.翻譯句子。
①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繪奇山,緊扣_________的特征,描繪異水,抓住了________的特點。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湍急。酈道元《三峽》一文中哪句話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公輸》
1.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只標一處)
①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②宋無罪而攻之
2.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起于齊 ()
②愿借子殺之 ()
③吾義固不殺人 ()
④不可謂知類 ()
3.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夫子何命焉為?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體現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張。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墨子真的要請公輸盤替他做這件事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參考答案:
(一)《孫權勸學》
1.①推辭②只 ③從事 ④到了……的時候
2.①我難道是要你鉆研經書成為博士嗎?②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些事太晚了??!
3.學習上不能找借口推辭,要擠時間學習,只要“就學”,就會在學業上有長進,甚至令人刮目相看。
4.D
(二)《與朱元思書》
1.①憑借 ②美麗、美好 ③平息 ④樹木的枝干
2.①(那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發展,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高,伸得遠,筆直向上,形成了千百座山峰。②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3.負勢競上,山勢軒邈;清澈、湍急
4.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三)《公輸》
1.①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②宋無罪/而攻之
2.①出發 ②希望 ③本來 ④明白事理
3.①先生有什么見教呢?②宋國并沒有罪,卻要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愛。
4.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篇2
【關鍵詞】征;伐;侵;襲;攻;擊
一、征(徵)
形聲字。《說文》曰:“眨正行也。從u,正聲?!睆膗,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是到很遠的地方去,即遠行。在古代用于戰爭時,表示有道伐無道,指正義的戰爭。如《左傳?襄公十三年》:“先王卜征五年。”《木蘭詞》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薄顿Y治通鑒》:“挾天子以征四方。”李白《送友人》:“孤蓬萬里征?!边@些例子都說明“征”是指正義的戰爭。與此相關的詞語如:征戰、征衣(士卒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夫(出征的士兵)、征鼙(征戰的軍鼓)等。
二、伐
會意字。從人,從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頭。本義是砍殺?!墩f文》曰:“伐,擊也?!薄稄V雅》曰:“伐,殺也。”在戰爭中引申為討伐、進攻,指正式的戰爭,有鐘鼓?!蹲髠?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痹偃纾骸蹲髠?莊公十年》:“齊師伐我?!薄妒酚?廉頗藺相如列傳》:“其后秦伐趙?!薄墩撜Z?季氏》:“季氏將伐顓臾?!薄蛾惿媸兰摇罚骸胺o道,誅暴秦?!钡取S忠隇椤按蚱?、挫敗?!薄秾O子?謀攻》:“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還引申為“夸耀”,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等。再如引申為“敗壞,損傷。”如宋?秦觀《治勢下》“重被猛術。國本必伐。”又“批評,責備?!蓖醭洹墩摵?問孔》“伐孔子之說,何逆于禮?!?/p>
三、侵
會意字?!墩f文》曰:“侵,漸進也。”小篆字形從人,手(又)拿掃帚,一步一步地掃地。本義是漸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薄秶Z?晉語》:“襲侵之事。”在戰爭中,沒有鐘鼓的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指侵略、侵犯、進攻。如《莊子?讓王》:“韓魏相與爭侵地?!彼?蘇洵《六國論》:“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鼻?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自海入侵。”又如:入侵(敵軍侵入國境);侵官暴國(侵犯他人職守,欺侮當今國君)等。
四、襲:形聲字
從衣,省聲。本義是死者穿的衣服。《說文》曰:“襲,左衽袍也。”(按,凡斂死者,左衽,不紐。)《儀禮?士喪禮》:“陳襲事于房中,西領南上,不P?!编嵭ⅲ骸耙u事,謂衣服也?!薄耙u”字本義是作量詞。一套衣為一襲?!稘h書?昭帝紀》:“賜衣被一襲。”《呂氏春秋》:“棺槨數襲?!币暧糜趹馉幹竿狄u,無鐘鼓,乘人不備而進攻。比“侵”更具秘密性質。屬偷偷進攻。作為“伐”的國家總要找一些聲討的理由,有宣而戰,“侵”和“襲”不需要理由,不宣而戰。如:《戰國策?魏策》:“慧室襲月?!薄秴问洗呵?察今》:“荊人欲襲宋。”《三國演義》:“城上早插蜀兵旗號:原來已被魏延襲了?!薄稘h書?李廣傳》:“恐漢襲之?!钡??!耙u”還引申為“因襲,照舊搬用”,“繼承”等意義。
五、攻
形聲字。從攴pū,工聲。本義是進攻、攻打的意思。同本義(與“守”相對)?!墩f文》曰:“攻,擊也?!薄蹲髠?宣公二年》:“攻靈公于桃園?!薄稇饑?秦策》:“寬則兩軍相攻。”《左傳?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墨子?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孫子?謀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睗h?賈誼《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币隇椤爸肛煛保墩摵?順鼓》:“攻者責也。”又如:攻瑕指失(批評缺點,指出失誤);攻瑕索垢(批評不足,尋找缺點)等。又引申為“以藥物治療疾病”,《周禮?天官》:“凡療瘍,以五毒攻之?!庇秩绻ク煟ㄖ委煟?、攻治(醫治)等。還引申為“致力研究,專心從事”,如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保n愈《師說》)。又如攻習、攻讀等。還可以理解為“治理、加工”等。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