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雨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18 10:5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雨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爺爺有一雙雨鞋,破得已經不能再穿了,但他至今還保存著。這雙雨鞋,后跟打著補丁,鞋頭開了個大口。鞋面全是一條條裂紋,鞋底磨得光溜溜的,沒有一粒齒。我不解地問爺爺:“一雙破雨鞋干嘛還藏起來?”爺爺笑著,給我講起了這雙雨鞋的故事。
爺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錢買鞋穿。上學去,夏天赤著腳,冬天穿一雙用竹箬裹著的草鞋。有一天,天氣特別冷,西北風呼呼地吹,還下著雨夾雪,爺爺照樣穿著草鞋到學校去。要知道,那時的學校,老師是有錢人當的,學生多數也是富人的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窮人的苦處,見到爺爺這雙濕淋淋的草鞋,不讓進教室。爺爺只好忍著寒冷站在教室外聽他們上課。放學回到家里,爺爺把這件事告訴父母,并要求買一雙雨鞋。父親答應了,但有個要求,要爺爺拾三籮筐狗糞后才給買。從此,爺爺每天起早摸黑,一邊讀書,一邊拾狗糞。不到兩個星期,他就拾了滿滿三籮筐。父親很高興,挑了一擔柴去市場上賣掉,換來了一雙嶄新的大雨鞋。以后,爺爺穿著這雙雨鞋讀書去,從小學穿到初中。破了就補,補了再穿,一直穿了十幾年。實在不能再 穿了,爺爺把它洗干凈,放到鞋盒里,一直藏到現在。
聽了爺爺講的雨鞋的故事,我想了好多好多,我現在有許多鞋,皮鞋、涼鞋、球鞋等等。逢年過節,媽媽還要給我添幾雙別的新鞋。想起爺爺小時侯的事情,我要對媽媽說:“媽媽,以后不要給我買這么多鞋了。”
浙江省紹興縣柯巖街道永紅小學 三(2)班 宋琦
指導老師 蔡鑫芳
篇2
從前有個老頭兒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藍色的大海邊。有一次老頭兒向大海撒下魚網,撒了兩次魚網拖上來的只是些水藻、海草。第三次他撒下魚網,卻網到一條魚兒,這條魚可不是一條平常的魚—是條金魚。金魚竟苦苦哀求起來!它跟人一樣開口講話,“放了我吧,老爺爺,我給你貴重的報酬,你要什么我都依”,金魚說。老頭兒吃了一驚,心里有點害怕。他把金魚放回大海,還對她說了幾句親切的話:“金魚,上帝保佑!我不要你的報償。”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跟前,告訴她這樁天大的奇事。老太婆指著老頭兒就罵,叫他去拿金魚的報酬。于是老頭兒走向藍色的大海,看到大海微微地起著波瀾。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老頭兒向它行個禮,向金魚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魚答應了老頭子,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兒,老太婆果然有了一只新木盆。可是老太婆還不滿足,又叫老頭子去要一個木屋。于是老頭兒又走向藍色的大海,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金魚又向他游過來。老頭子向金魚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魚可憐老頭子,答應了這個要求。老頭子回到了家,老太婆依然不滿足,她要做個世襲的貴婦人。老頭兒又走向藍色的大海,老頭兒又對金魚叫喚,又向金魚提出老太婆的要求,金魚答應了。過了幾個月,她仍然不滿足,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老頭兒走向海邊,他又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老頭子又向金魚提出老太婆的要求,金魚又答應了。又過了幾個月,老太婆仍然不滿足,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老頭兒不敢頂嘴,也不敢開口違拗。于是他跑到蔚藍色的海邊,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風暴,怒濤洶涌澎湃,老頭兒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游過來,老頭子向金魚提出了老太婆的要求。金魚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尾巴在水里一劃,游到深深的大海里去了。
老頭子回到家里,一看:他前面依舊是那間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門檻上,她前面還是那只破木盆。五年級:飛翔小馬
篇3
2、《蝶戀花·春景》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3、《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宋·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4、《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篇4
2.靶場上的老黃忠——百發百中
3.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4.霸王請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突如其來
7.倉官不識“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陣——三板斧
9.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東吳殺人——嫁禍于曹
11.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12.關夫子對曹操——饒他三不死
13.關公老子——滿面紅
14.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15.關云長敗走麥城——吃虧全在大意上
16.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17.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
18.好漢上梁山——逼出來的
19.黃忠出陣——不服老
20.黃忠上陣——老當益壯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23.姜子牙的坐騎——四不相(像)
24.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25.開封府的包公——鐵面無私
26.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27.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
28.孔夫子背書籍——里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準是書(輸)
30.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硯臺——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34.梁山上的好漢——逼出來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
38.潘金蓮的腳趾頭——一個好的沒有
39.騷狐貍見不得關二爺——邪不壓正
40.屬魏延的——頭上有反骨
41.隋煬帝游江南——自坐龍舟人拉纖
42.孫二娘開店——宰客
43.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44.唐三藏過火焰山——沒咒念了
45.唐僧跑進和尚廟——同吃一碗齋飯
46.唐僧上西天——取經去了
47.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發
篇5
6月的青島,迎來了一次教育領域的盛會――構建尊重幼兒主動發展的課程國際研討會。研討會聚集了國內外知名的學前教育專家,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教育部學前教育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虞永平,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前任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導師馮曉霞,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華愛華,全球著名學前教育專家、發現并宣傳意大利瑞吉歐教育思想的第一人、《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第一作者、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卡洛琳-愛德華茲,日本廣島大學博士生導師、廣島縣幼兒保育推進協會會長、廣島縣教委廣島市巡回教育咨詢員、東廣島市第二代保育事業推動協會會長七木田敦,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附屬Ruth Staples實驗幼兒園園長珍妮弗?米勒,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寧征。
“尊重、主動、國際”,體現了對幼兒發展的尊重與開放理念。三天的會議,學前教育的瑞吉歐模式、美國模式、日本模式、青島模式,各自將兒童成長的好故事娓娓道來,充分彰顯尊重兒童的興趣與個性――這樣的實踐與研究成果交流分享給人希望、令人振奮,成果顯著的國際學前教育發展,本土學前教育模式的成長與探究,都值得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而所有教育機構的教育實踐都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只有以高質量的家庭教育為基礎,以高品質的家園互動共同合作為日常,才能令學前教育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每一個家庭最關注的頭等大事,也是全社會的頭等大事。而何謂起跑線,正解卻并非人人皆知,漠視尤其是誤解起跑線的人不在少數,誠如不少教育專家大聲疾呼:比起教育孩子,最先應該受教育的是父母。對每一個孩子而言,寶貴的學前教育階段都是稍縱即逝,不可重來。學前教育認知上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現實里比比皆是。
學前教育專家對起跑線的科學解析與理性態度值得向全社會科普。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學何以立?實在是家長與全社會的入門級必修課。
以成長為方向,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據會議組織方的數據,美國、日本和全國各地學前教育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教育管理部門、一線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計800多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在卡洛琳?愛德華茲就瑞吉歐學校的研究成果分享的兩個半小時演講中,整個會場沉浸在記錄與拍照的全神貫注中。
瑞吉歐學校將老師定位為研究者而非知識灌輸者。在瑞吉歐,老師們俯下身,讓學習過程慢下來,在日常的教學中,克制自己、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適時介入幫助孩子們,他們不斷創新發現研究項目,并進行記錄,已經形成非常主動化、創新式的教學方式。著名的獅子畫像的教學案例,生動顯示了老師對孩子自主選擇性的尊重,和在老師漸進式引導下孩子們深入探究的學習過程。沒有浮夸式的教學,有的是需要用心才能體會到的尊重與謹慎。老師們的思考始終貫穿在日常,令人驚喜的創新也時常來敲門,已經是一種達到良性循環的引導啟迪式學習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教育是個獨特的領域,它與地區發展水平有一定關系,卻又不具備必然關系,它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實踐發起者的用心與持續程度,意大利瑞吉歐因學前教育崛起,就是這樣一個范例。
瑞吉歐的創新精神值得敬佩。成立之初的瑞吉歐學校連一個像樣的圖書館都沒有,也沒有任何的專家外援團,所有的只是幾本從國外過來的教科書,包括美國杜威的一些寫作課本,或是來自瑞士皮亞杰的一些書籍。創建者們抱定開辟一種全新教學模式讓每個人變得更加美好也讓社會更具希望、更加和平的信念,立足于開發自己的大腦,利用自己的資源,利用自己的力量來進行全新的教育開發。以不斷的探究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并幫助他們成長,是瑞吉歐教育理念的精華。
卡洛琳的演講結束,有參會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要用多長時間才能在中國建起一座瑞吉歐幼兒園?卡洛琳的回答開放而點睛:
“雖然一個傳統的幼兒園要在一年中變成一家瑞吉歐式的幼兒園是很難的,但是任何一個學校都可以踏上成長之路。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多去傾聽孩子,更多去和父母結伴合作,讓老師多多觀察,基于自己的觀察去問問題,去做出變化。
“我非常樂觀,任何背景、任何學校的老師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學方法當中作出深度的變化,只要他們覺得這對自己的教學有好處,對孩子有好處,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很容易就能看到效果,你會看到孩子更快樂了,更多地在進行互動講話,家長和老師交流加強了,諸如此類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跡象是很多的。看到這樣的跡象就可以去加強了,但是我不知道改造要多長時間,每一個學校都不一樣,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青島市實驗幼兒園正是卡洛琳所說的有自己故事的學校。卡洛琳在參觀青島市實驗幼兒園時評價說,在這里,她找到了當年發現瑞吉歐時的那種激動。從一個以研究瑞吉歐教育思想而聞名于世的專家這里得到這樣的評價,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寧征認為這是最高的褒獎。
青島市實驗幼兒園是本次研討會的協辦方,寧征非常重視和珍惜這次國際交流的機會,她以全身心投入到研討會中,珍惜與每一個專家做交流的機會,善于學習與吸收是她多年來保有的―大習慣,“放眼世界,向一切有利于孩子健康發展的課程學習借鑒”是她對自己的生動寫照。她分享的開放教育的園本課程令人振奮,始于1993年的開放教育,基于寧征自身樸素的成長經歷,在長期的實踐與研究中不斷積累與吸收發展,已經成為區域乃至全國學前教育的示范。在雙語特色、國外背景成為流行取向的社會風潮中,青島市實驗幼兒園以植根于生活的開放教育引領了家長。
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學前專家也分享了他們的教學故事,那些細致入微的好故事,深刻彰顯了教育者有多么尊重孩子的興趣點與個性,令人感動與深思。但就如卡洛琳所言,學習不是為了完全復制別人,而是受了啟發之后開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國家實施那些先進的理念。全然照搬這樣一種處于不斷累積與不斷創新中的教學方式,顯然沒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調動自己的資源,講好自己的故事,生成自己的積累與創新才是發展的正道。
起跑線處更需要好故事
幾乎所有的教育專家都強調一點,即拋去先天因素,因為家庭養育程度的不同,孩子在進入小學甚至幼兒園之時,已經差異顯著。雖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一句每個家庭都在喊的口號,但是孩子身上顯露的種種問題表明,喊得越響的地方可能認知越缺乏。
很多研究表明,那些天才的故事大多都是由起跑線處開始書寫的。對早期教育的忽略,讓多少家庭錯失孩子的起跑線。不少父母以工作忙為因由將孩子交由祖父母或者保姆養育,寧征很痛心地指出,很多母親以事業為先的價值觀將使她們錯失孩子的黃金發育期,并且無可挽回,孩子的語言能力弱,不自信,不交往都跟在早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有非常大的關系。在實驗幼兒園每年三八婦女節的好媽媽主題活動中,老師會引導孩子們為媽媽制作一份禮物,表達對媽媽的愛。但是近兩年,這個主題在執行過程中遭到一些孩子的不配合,這些孩子說自己并不愛媽媽,因為媽媽極少陪伴自己,即使在身邊也是手機不離手。“要想辦法讓媽媽愛孩子。”寧征說。
就如同老卡爾?威特所言,只有人類才將孩子交由他人撫養,除此之外在動物界找不到不親自撫養孩子的父母。根據他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一個詳細的、有系統的計劃。等他出生后,就按計劃教育、撫養他,把他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生養無數個平庸無能的人,不如培養一個天才。這對人類的貢獻更大。”“父母應該為孩子的到來而做充分的準備。遠在古希臘時代,雅典人就奉行早期教育了,而雅典出現許多天才的原因就在于此。”
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就有―個生動的反面案例,卡爾?威特的堂兄婚后生了3個孩子,他的妻子卻沒有擔當起做母親的責任,把孩子扔給了保姆,自己仍是整天忙于梳妝打扮,參加各種社交活動。非但不照顧孩子,反而認為孩子耽誤了她的時間,影響了她的生活。由于她跟孩子相處時間很少,關心孩子不夠,根本不去教育孩子,孩子對她也沒有感情,十分陌生。孩子父親則整天忙于工作,更是很少照顧孩子。3個孩子就在這樣一個冷漠的無人照料的環境中成長。在幼兒時期,孩子們沒有得到父母的親近、和教育,智力得不到及時的開發,沒有^教他們學習各種知識。最終的結局是一個孩子因病早天,一個進了監獄,一個賭博輸光了全部家產。父母意識到犯了大錯卻已經難以挽回。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而孩子的早期教育卻是一旦錯過難以彌補。
而就如虞永平所指出的,在中國的教育中,學前教育這一段并未被充分重視,究其原因在于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認知存在缺失:不知道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與價值,一個階段沒有充分地發展好是會影響未來一個階段的。他援引我國學前教育專家張雪門的觀點指出,孩子的學習就包含在生活里,學前教育不是給孩子灌輸知識,而是要給孩子提供機會,即提供豐富適宜的內外環境讓孩子運用感官。張雪門先生當年就指出教育過程中存在著的錯誤之一就是,所謂為將來做準備,不注重孩子的現在,卻把眼睛看到遙遠的將來。早在20世紀初,張雪門先生的早教理念就已經相當科學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時過經年,時至今日對學前教育的認知仍然參差不齊。忽略孩子,不親自投入精力教養孩子;溺愛孩子,不放手讓孩子在真正的生活里獲得發展的機會;枉顧孩子的興趣,以各種才藝學習扼殺孩子真正的天分。這些因認知偏差而施行的早教方式,讓孩子錯失自主發展的時間與空間,為以后的種種教育問題埋下最初的伏筆。
木村久一是日本早期教育的鼻祖,一生致力于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研究,日本皇室給他授勛盛贊:“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國民的素質”。他的《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被教育界奉為“家教圣經”。在1917年出版此書時,木村久一寫道:“其實教育是一門藝術,這些年來,國人普遍接受了早期教育這一理念,但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孩子沒有發揮出他們的潛能而最終成了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呢?我認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在國人,特別是許多父母的誤解下,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孩子破壞自然成長的工具,成了父母的負擔和扼殺孩子們天分的惡行。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按父母的意愿被動選擇生活,他們中許多人雖從小就具有超強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我們還常常看到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心理卻非常脆弱,有的甚至根本不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這樣的孩子,即使將來能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他的一生也絕不會幸福。
篇6
1、《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馬援以伏波將軍著稱。
2、《后漢書·班超傳》:“超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聞太公封齊,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馬依風。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間,況于遠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首丘之思哉?蠻夷之俗,畏壯侮老。臣超犬馬齒殲,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棄捐。昔蘇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節帶金銀護西域,如自以壽終屯部,誠無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為沒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謹遣子勇隨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
3、《新唐書.薛仁貴傳》:“詔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姓眾十余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于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2、粉白黛綠:女子的服飾紫綬金章。
3、紫袍玉帶:朱、紫在中國古代曾長期被視為顯貴的服色。
4、黃袍加身:黃袍始終是皇權的象征。
篇8
但眾所周知,古詩的教學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古詩難教就難在如何讓學生進入詩人所描寫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作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若想對這個問題有所解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聯系時代背景
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與他個人的生活經歷以及所在的時代背景是有密切關系的。如詩圣杜甫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歌對于學生來說要理解表面的意思并不難,要體會到杜甫那種“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愛國熱情就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課前若向學生推薦或介紹有關資料、書籍,讓學生知道安祿山的反叛對大唐盛世所帶來的沉重災難,戰亂打破了包括詩人在內很多人幸福安定生活的那段歷史,并知道杜甫作為一個詩人他那深沉憂郁的愛國愛民的感情時,就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為什么詩人聽到唐軍打敗叛軍的消息時,以至于高興的快要發狂發瘋的心情了。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詩歌的語言很凝練,在極其精練的語言文字中包含的內容卻相當豐富。那么我們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把握詩中豐富的蘊意呢?這就要教師很好的引導學生,給他們的思維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的同時要指導學生發揮想象,挖掘詩中所蘊涵的深層意思。《江雪》一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這二十字中卻蘊藏著無窮的詩味。盡管這是一幅寒江垂釣圖:在嚴寒的冬天里,千山萬嶺不見一只飛鳥,萬徑千路沒有一個行人,在這大雪覆蓋的江面上只有一葉孤舟,而孤舟上只有一個穿蓑衣戴斗笠垂釣的老者,從作者描寫的內容來看似乎純粹是一首寫景詩,但在這樣的冰天雪地是釣魚的時候嗎?能釣到魚嗎?因此仔細一想,我們就會發現詩人所寫的景并不是實景,而是想象之景。然而詩人為什么會寫這種想象之景呢,這便是我們要重點理解的全詩所蘊藏的意蘊所在。白雪象征著純潔,孤舟、寒江象征著孤高、特立獨行的品格,因此這首詩景中藏情,表現了詩人的品格與精神。這樣通過一步步的發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就不難把握詩中的意蘊了。
三、領略美妙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詩歌領域中獨創的一個概念。它是華夏抒情文學高度發達的產物,也是我們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既然意境對詩歌的理解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經過歷代無數詩人學者的努力使我們在今天認識到:意境就是詩歌中呈現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景象及其審美想象空間。通過對意境這樣一個簡潔明了的界定讓我們明白:意境含有兩大因素(情與景)和一個空間(審美想象空間),因此在解讀詩歌的過程中能讓學生牢牢把握這兩大因素和一個空間,將會對詩歌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如杜甫的《春望》一詩,作者用夸張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雖然春天花開鳥鳴,恰逢安史之亂使人無比憂愁傷心的春景。在這國家滿目瘡痍家人流離分散的景象中,自然包含了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與急切思家的情感。于是作者就寫出了這首情景交融、意在言外的好詩,并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感人肺腑的愛國思家圖。在這個作者為我們營造的情景交融的審美想象空間中,就能使學生體會到詩人痛苦哀傷的心情。
四、反復誦讀品味
篇9
奶奶的家在四川一個偏遠的小城。解放前,奶奶家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后來因為歷史原因,家道沒落,萬傾良田,最終只留下了薄薄的幾畝,到后來,連奶奶這樣曾經的千金小姐,也不得不下田更作。
秋天,是豐收的時候。不過,一大家子人指著那幾畝田過日子,實在是艱難。所以,奶奶家里的男丁基本都外出干活了,家里只有奶奶和二個妹妹。那年,奶奶也不過十多歲的年紀,她并沒有享受幾年家里的福,因為是老大,奶奶身上的擔子很重。照顧兩個妹妹,還有下田干活。
那一天,和平時有些不同。下了好多天的雨了,地里全是稀泥,給收獲帶來了一些不便。奶奶很早就下地了,天氣還是陰沉沉的,好像又將會到來一場暴雨。奶奶急急忙忙的在地里收割玉米,卻突然發現有一塊地很是奇怪。一大片金色把地圈成了一個直徑約一米左右的圓形,中間微微有些往下凹,奇怪的是,卻沒有積水。色彩是那么明亮,比奶奶剛收下來的玉米還要亮。奶奶覺得很是奇怪,于是回家以后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住在不遠處的大伯。
大伯一聽也很好奇,于是第二天便拿著鋤頭來到了這塊金色的土地前。大伯一看,就樂了,對奶奶說,估計這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寶貝,要不怎么會這么不同呢?于是提起鋤頭便往下挖。土被挖開,里面居然也是金色的。挖了不到半米,忽然從地里鉆出一條蛇來!大伯和奶奶嚇了一跳,大伯倫起鋤頭就沖那條蛇砍也下去。蛇一下子竄回坑里,身子盤成一團,仰著頭,一動也不動的看著大伯和奶奶。這一下,他們才把這條蛇看清楚。
這是一條金黃色的小蛇。身體很細,大約就是女人的大姆指那么粗,但是卻將近一米長。渾身仿佛還泛著柔和的金黃色的光芒。最為奇特的是,小蛇的腦袋上,長著兩個成圓柱形的肉狀物,看起,就像是長了兩只角一樣!小蛇并不攻擊奶奶和大伯,只是一動不動的盯著他們看。大伯一看清小蛇的模樣,嘆了一口氣,放下了鋤頭,拉著奶奶轉身就走了。走出很遠,奶奶回頭看,那只小蛇還在看著他們。
回家以后,大伯才告訴奶奶:剛才那只哪是蛇啊!那就是一只小龍啊!此地靠近長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只小龍居然跑到地里來了,幸虧沒有傷著它,要不我們就大難臨頭了。
奶奶趁大伯走后,又悄悄的回到地里,卻發現那個金色的土坑還在,那只小蛇卻不見蹤影。
奶奶說,她其實并不相信那是一只什么小龍,不過,那條蛇的樣子,真的很奇特。特別是頭上的兩個肉包,看起來真的跟角一樣!
篇10
1、《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