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友情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1 11:0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友情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友情的詩句

篇1

2、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6、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7、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8、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清蒲松齡

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10、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11、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3、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4、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15、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6、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17、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18、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9、君有奇才我不貧。清鄭板橋

2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2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春秋孟子

24、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25、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2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7、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28、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篇2

【關鍵詞】詩歌教學 選修教材 審美價值 實用價值

提起詩歌,對學生來說,可謂“愛你不容易”,高二的學生接觸的詩歌并不多,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許多學生反映,一首詩讀完了仍一片茫然,不知所云,提筆做題,更是無處入手,自己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對照,相去甚遠,他們學詩歌的信心大受打擊,有些學生甚至體會不到詩歌的美,認為詩歌沒有實用價值,不愿花時間去學。針對這種現狀,利用《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這本選修教材,從審美的角度熏陶學生,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從知識和方法上去引導他們培養實用技能,與高考能力銜接,與生活樂趣銜接,才能真正發揮這本選修教材的作用。

一、從審美的角度熏陶學生情感

把充滿生命美感與體悟的詩詞,上成單純的知識講解、做題訓練課,必然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因此,選擇一些可實際應用、可鑒賞陶冶、可探索研究的篇目,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課上教師設計好激趣的環節尤其重要。要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美,就要注意下面幾個環節:

1.讀出詩味。根據詩歌的情調特點,教師進行配樂朗誦示范,學生個別朗讀,分組朗讀,全班朗讀,讀出情味,讀出節奏,讀出韻律之美,有感情地朗誦,讓學生進入一個曼妙的境界,體會詩人的喜怒哀樂。

2.品出畫美。讓學生在理解了整首詩的情調后,創造性地再造畫面,以散文的語言描繪生動的畫面,并以畫相配,讓學生在諧趣的氛圍中領略詩畫之妙。如學了《早雁》一詩,可讓學生根據前四句的內容,用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再現畫面。

3.悟出情美。注重學生的個性解讀,抓住詩中的字詞、色調,整體把握形象,體悟詩人的情之美。詩無達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對學生合理的個性解讀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恰當地設計一些探究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在設疑、質疑、解疑中提高對詩歌情感的認識能力。如學《小松》,可設問:“從詩中你悟出什么?”

二、從做題的角度提高答題技能

每學完一類詩,讓學生歸納這位詩人的詩歌特點、這類詩的特點,老師展示各種題常考的問題及答題模式,如歸納詠史詩鑒賞步驟:首先,知史實,了解何地(古跡)、何時、何人、何事。其次,明觀點(對史實有何看法)、析目的(聯系生平背景際遇,明感情,悟意圖)。掌握兩種目的:述己志(感慨個人遭際)、憂天下(思考歷史、借古諷今)。熟記常見情感:(1)嘆朝代興亡變化;(2)感慨歲月瞬息變幻;(3)諷刺當政者荒;(4)借古傷懷。再次,賞技巧:借古抒懷、直接議論、以景襯情、對比。

在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基礎上升華到如何具體去表達對作品的定向理解,學生會欣然地接受,這一舉措,為高三詩歌總復習作鋪墊。

三、從寫作的角度積累素材,掌握技法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提醒學生學會從中積累寫作素材,從美詞佳句中體會其意境特點,適用寫作方向,感悟哲理哲思,為議論文提供論據素材,為記敘文提供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素材。疏理歸納有關親情友情的詩句、讀書學習的詩句、立志自勵的詩句、戰爭節日情景感受的詩句等,為高考作文作好充分的準備。詩歌中藝術手法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都可為學生寫散文及記敘文提供參考,在學詩時注意引導。寫元宵節可引用“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通過詠物詩《葡萄》《小松》學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可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手法寫詠物散文;學了《蜀相》,從“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體會以景襯情的手法,學會在記敘文和抒情散文中用景物描寫襯托人物的心情感情;學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懂得如何在寫作中運用以聲襯靜的寫法;通過學習《題烏江亭》,比較寫項羽的三首詩,學會從不同角度辯證地分析評論歷史人物。

四、從實用角度指導人生

篇3

綜觀近三年的語文中考卷,記誦默寫題主要有以下幾種題型:直接默寫型、理解默寫型、遷移默寫型、運用默寫型等。筆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語文試卷,詩詞默寫的考查率幾乎為100%,且多以直接默寫型為主,兼顧能力考查。

試一試:我已經掌握得怎樣了?

一、 直接默寫型

1. (2011?江蘇省徐州市) , ,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 (2011?江蘇省蘇州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 。(《魚我所欲也》)

3. (2011?江蘇省南京市)海內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賈亭西,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寫型

5. (2011?江蘇省南通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 , ”兩句表現了詩人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 (2011?江蘇省泰州市)《錢塘湖春行》中通過植物的變化描寫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遷移默寫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請寫出含有“舟”字的一聯詩句: 。

8. (2011?山東省萊蕪市)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抒發思鄉情懷的詩句,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請再寫出一個抒發思鄉情懷的詩句: , 。

四、 運用默寫型

9. (2011?江蘇省常州市)面對艱辛與壓力,不少古詩詞告訴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堅強的人。請寫出其中的兩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對日益惡化的環境,人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請用相連的兩句古詩描繪出你向往的生態環境(課內外均可): , 。

聽一聽:我一定會深受啟發!

直接默寫型試題涉及古詩詞、古文中的名句和重點句,以及對短小的詩詞進行全文默寫,比較容易。但有些同學會出現一些錯別字。所以,同學們平時就要按照要求認真背誦,認真默寫,對寫錯的字結合句意加以理解記憶,或把易錯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寫型試題要比直接默寫型難度稍大些,靈活性也強一些。同學們不僅要準確、熟練地掌握原文,還要對詩詞中的每句話加以正確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聯系全文主旨來理解記憶,同時將所學的詩詞緊密聯系生活,學會拓展運用。

遷移、運用默寫型試題的要求比較高,它將課內外的詩文積累聯系起來,注重考查綜合掌握能力、同類歸納能力,同學們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時,才能從容不迫。對待這類題目,我們可以按照種類進行一定的梳理歸納,如按照“風”“花”“雪”“月”等自然類,按照“酒”“舟”等物件類,按照“送別”“思鄉”等情感類,加以分類整理、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

練一練: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1. ,贏得生前身后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頤《愛蓮說》)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修《醉翁亭記》)

(1~3選自2011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蒼蒼, 。(《詩經?蒹葭》)

5.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6. ,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4~6選自2011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卷)

7. (2011?江蘇省連云港市)生活中總會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氣餒,不懈地走下去,就會峰回路轉,絕處逢生,達到一個美好的境界,這正如陸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說:“ , ”。

8. (2011?廣東省深圳市)樂器常常在古詩詞中或傳情達意,或渲染氣氛,如《詩經?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傳達了青年男女純潔的愛情;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 ”引發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里的“ ”烘托了邊地送別友人的氛圍。

9. (2011?廣東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獲的喜悅,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們擁有“ , ”的良好心態,就能正確面對人生。

篇4

清晨,我到公園去看櫻花。步入了園中之后,我的眼睛看到了一棵棵櫻花樹都綻開了花朵,花朵約有銅錢大小,有的是5個單的粉色花瓣,中間是銀白色的花蕊;有的是很多花瓣湊在了一起,黃色的花蕊,我仔細地樹了一下,10多片呢!又美麗有嬌艷,

呵!多么美的櫻花喲!

櫻花樹那棕色的樹干,油光發亮的樹葉,嬌媚的花朵引出我無限的遐想:“這美麗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她代表著中日友好的情誼,她生長在這片富饒、美麗、廣闊的土地上,讓這友誼之花開遍中國大地吧!愿中日友情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像櫻花一樣嬌艷,甜美!” 2005年3月18日

我是個生長在海邊的女孩,似乎有著大海一樣的性情:變化無常,不善言談,冷漠。大海呵!你的深沉,你的一切一切,都感染了青島人,他們和你有著同樣的品質:高雅,純潔,好客......

蔚藍的大海在每個清晨被金燦燦的陽光一照,顯得是那樣的華貴又不失純樸,海鷗告訴人們:“清晨的大海是金色的,不信你來看看啊!”海面上似乎鋪上了地毯,地毯是用珍珠瑪瑙織成的,閃爍著奪目耀眼的光彩,令人感到無比的驚訝。

大海呵!你是個高貴的貴婦人,是個純樸的女學生,是個有風度的紳士...你是那么多變,但我喜歡你的多變,它讓你變的那么神秘! 2005年3月26日

詩人描寫月亮的詩句有很多,如:“金英恰似清宵月,一度圓時一度開。”“骨相玲瓏透如窗,花頭倒掛紫荷香。”“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朦月轉廊。”......

古人為何這般喜歡明月,我也不得而知,月亮總給人一種神秘孤傲的感覺,它發出的一點光亮,雖然弱,但也是一種美,也許形容月亮的詞匯只有一個字:美。月亮,也許你的名字不是太美,但是你的樣子卻使任何華麗的詞匯都要美......

古人寫有月亮的詩句都是別有用心:思念故鄉,對友人的依依不舍,收復國土后的喜悅等等。月亮,你成為了美好的化身啊! 2005年4月16日

朋友們,指責他人之前請三思而后行。如果犯錯者完全清楚為何發生,如何發生,同時也了解如何避免再度重蹈覆轍,就根本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徒然讓別人難受毫無意義。

篇5

一、培養深沉的愛國情懷,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詩中激烈的感情是對祖國災難的擔憂,是對民生痛苦的深切同情。如“詩圣”杜甫把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合,很多詩篇都深沉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全貌和為國而憂、為民而憤的愛國思想。《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由作者目睹到一片衰敗景象,為戰亂未平而憂慮國勢危急,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安危緊緊聯系在一起,充分表現他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畢竟東離去”表達了詩人收復失地的決心和堅定的報國之志。

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及豪邁開闊的胸襟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相對穩定、統一的時期,唐代詩歌大多數積極向上,激進健康,關注現實,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能產生深遠的影響。李白是唐朝詩人中最富有想像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他的樂觀,自信。盡管“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有很大的差距,詩人仍然執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杜甫《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遠大理想和目標。王之渙《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看出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北宋蘇軾《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實在用不著特別悲傷,從而體現出詞人豁達胸襟。

篇6

1.在古詩詞景物描述中感悟自然,熱愛自然。

祖國的大好河山往往是古代詩詞中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借助對壯美河山的描繪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及報國之情,同時也顯現對大自然的喜愛。小學生對自然情懷的抒發,并沒有那么深刻,而古詩詞教學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對自然的感悟能力。比如著名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詞其實雄渾,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我國古代詩詞中的佳作,教師應該充滿感情地進行朗誦,給學生一種仿佛站在瀑布面前的感覺,“疑是銀河落九天”情境躍然眼前。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學生在這樣的詩句中體會到我國的江南美景,仿佛與作者感同身受,進而萌發“能不憶江南”的情感。

2.古代詩詞是詩人們真實的心情寫照。

從詩詞的閱讀與學習中體會到當時詩人寫詩時的真實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懷,從詩詞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那些旅人情思、愛國情懷、友誼情深等都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源泉,學習語文需要想象力、創造力,古代詩詞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不故人”的詩句,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是離別之苦,什么是朋友間珍貴的情誼,同時也會激發對友情的珍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學生讀來會感受到思念家鄉與親人的那種落寞心情,在未來的生活中不管自己身處何方都必然會心存家鄉及故人。

3.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培養個人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個人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是功不可沒的。古詩詞中包含祖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等,這些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在學習過程中更會有所感悟。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的措施

1.注入歷史背景知識,感受濃厚的人文情懷。

小學生求知欲望非常強烈,同時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些特征,在進行詩詞講解的時候,告訴學生詩人的背景、詩詞創作的歷史環境等。學生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在體會詩詞內涵的時候,才會更準確到位。教師在課前必須查閱大量資料,將授課語言進行組織,明確教學目標。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我國小學教育中應用十分普遍,在古代詩詞教學中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娓娓道來;其次,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例如可以在課堂講解開始之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任務,使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思考詩人當時的處境和思想意識;最后,課堂上盡量保證師生互動,多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對有疑問的地方及時給予解答,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2.引入情景教學,貼近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篇7

一、反復誦讀、激發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人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詩人風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等等。我們應通過積累和鑒賞練習,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了詩人的風格。才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3、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如“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

4、表現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5、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

三、靈活運用答題技巧

學生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重視“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詩中有畫”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可以這樣說,做到了“三要”,詩歌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四、強化書面表達

篇8

②到了八點,我正獨酌酩酊,西諦來了。闊別十年,身經浩劫,他反而胖了,年輕了。他說我也還是老樣子,不過頭發白些。略略寒暄,我問他吃夜飯沒有。他說在湖濱吃了――也飲一斤酒――不回旅館,直接來看我的。我留的名片,他根本沒看到。我說:“我們再吃酒!”他說:“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朧,宜于在燈前和老友共飲。

③家人端了一壺酒和四只盆子出來,醬雞、醬肉、皮蛋和花生米,我和西諦就對坐飲酒。墻上正好貼著一首我手寫的數學家蘇步青的詩:“草草杯盤共一歡,莫因柴米話辛酸。春風已綠門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這詩,酒味特別的好。我覺得世間最好的酒肴,莫如詩句。而數學家的詩句,滋味尤為純正,天真自然,純正樸茂,可愛得很。樽前有了蘇步青的詩,桌上的醬雞、醬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蠟,唾棄不足惜了!

④我和西諦共飲,另外還有一種美味的酒肴!就是話舊。闊別十年,他淪陷孤島,我奔走于萬山中。可驚可喜、可歌可泣的話,越談越多。談到酒酣耳熱之際,話聲都變了呼號叫嘯。談到我的子女阿寶、軟軟和瞻瞻――《子愷漫畫》里的三個主角,幼時他都見過的。阿寶和軟軟正在廂房里和弟妹們練習評劇,我就喊她們來“參見”。西諦用手在桌子旁邊的地上比比,說:“我在江灣看見你們時,只有這么高。”她們笑了,我們也笑了。這種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謂“人生的滋味”,在這里可以濃烈地嘗到。西諦叫阿寶“大小姐”,叫軟軟“三小姐”。我說:“那些畫,都是你從我的墻上揭去,制了鋅板在《文學周報》上發表的。你這老前輩對她們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氣?依舊叫‘阿寶’‘軟軟’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在這里又濃烈地嘗到了。我們就默默地干了兩杯。

⑤我回憶起二十余年前的一件舊事,有一天路遇西諦,他拉住我的手說:“子愷,我們吃西菜去。”我說:“好的。”我們走到晉隆西菜館樓上,點了菜,外加一瓶白蘭地。吃完后,服務生送賬單來。西諦對我說:“你身上有錢嗎?”我說:“有!”摸出一張五元鈔票,把賬付了。于是一同下樓,各自回家――他回閘北,我回江灣。過了一天,西諦到江灣來看我,摸出一張拾元鈔票,說:“前天要你付賬,今天我還你。”我驚奇而又發笑,說:“賬回過算了,何必還我?更何必加倍還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鈔票塞回去,他定要拒絕。坐在旁邊的同事劉薰宇,過來搶了這張鈔票,說:“不要客氣,拿去吃酒吧!”大家贊成。于是號召了七八個人去吃酒,直到爛醉。此情此景,憬然在目。這豈非人世難得之事!我們又浮兩大白(注:痛飲兩大杯)。

⑥夜闌飲散,春雨綿綿。我留西諦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館。我給他一把傘,看他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蔭下的細雨中漸漸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兩把傘來還我!”

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選自《靜觀塵世》)

【讀寫聯通】

友情是生活中一個寬泛而永恒的話題。對考生來說,此話題有事可寫,有情可抒。但如何才能做到溫情感人、別具風采?本文有兩點可借鑒:

精選事例,情感真摯。本文主要敘寫了與西諦先生分別十年后于西湖敘舊喝酒,并回憶了二十余年前的舊事,寫得真實自然,沒有一點多余的浮屑,也沒有加一點額外的議論。正因為作者從自己獨特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只有“我”才有的這一個獨特材料入文,所以舊事里同事、故友的真摯情誼,成為寒涼的人生境遇中的最好慰藉,顯得溫潤感人。

精于表達,善于點染。事件的敘述中,寫與老友重聚暢飲老酒,簡練典雅,溫良和煦,足見對朋友的喜愛與難忘之情。人物的刻畫上,作者善用漫畫式的幽默將西諦先生的憨厚率真刻畫得惟妙惟肖,幽默機警,風趣深沉。意境的營造上,作者借月色、 湖水、 微雨、 花影等景致,只是略微勾畫點染,把湖畔夜飲的氛圍營造得濃郁獨特,引起讀者的共鳴。

【思考練習】

豐子愷的散文語言如同其漫畫,往往寥寥數筆,生動而富于情趣。請簡要賞析下列句子的妙處。

(1)柳蔭下一條石凳,空著等我去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他明天不要拿兩把傘來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

春蠶到死絲方盡②,蠟炬成灰淚始干③。

曉鏡④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⑤此去無多路,青鳥⑥殷勤⑦為探看。

【注釋】

①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②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③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④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⑤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⑥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⑦殷勤:情誼懇切深厚。

【品賞】

這首詩記敘的是兩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暫相見后即又離別的景況,在這樣的時節,兩個相愛的人兒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卻又不得不面臨著分離。相見本已是萬分“難得”,而離別就更為“難舍”。

緊接著,作者在頷聯連設兩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兩個意象的出現,極為熨貼。“春蠶”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頸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寫盡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臥不安的戀人形象躍然紙上。

末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帶有夢幻般的神話色彩。詩人只能寄希望于“青鳥”來探聽消息,可見他們的相見是多么的難!以此回扣“相見時難”,也更進一步突顯出“別亦難”,這樣就使得全詩首尾圓合、渾然一體了。

【考點預測】

1.這首詩的頷聯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修辭手法及思想內涵的角度簡要賞析。(頷聯巧妙地運用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鄉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這種忠貞的感情無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對友情、對工作、對事業都是最需要的;頷聯以“春蠶”“蠟燭”一對最富有表現力的比喻,來描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絲”與“思”諧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現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

2.試分析“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意境及作用。(點明分離的季節“暮春”及環境“百花凋謝”,用“東風無力”和“百花殘”營造了離別的悲傷凄涼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殘景物映襯別離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無題》一詩中抒寫離別是難分難舍的情感。請寫出其中渲染“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的悲涼氣氛的句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4.《無題》一詩中用兩幅生動畫面抒寫別后設想,把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分別后的痛苦情狀表現得極為真切的句子是哪一句?(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真題鏈接】

1.(2009年湖北十堰卷)閱讀下面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李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以“無題”為題等于沒有題目,你能夠根據詩的內容或情感為本詩擬寫一個題目嗎?請寫下你擬的詩題。

(2)請你從內容、情感、語言或寫法四個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對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進行品析。

2.(2010年湖南郴州卷)

(1)試比較并揣摩首聯兩個“難”字有何不同。

(2)“但愁云鬢改”怎樣理解?“夜吟應覺月光寒”傳達出情人怎樣的心境?

(3)分析詩歌尾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作用。

3.(2011年浙江杭州卷)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篇10

關鍵詞:古詩詞 名言名句 教學 真善美 探索“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詩》三百篇,大氐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1司馬遷如此之說絕妙極了。遍覽古代詩詞,都離不了“真”和“情”并且“向善”之心滲透在字里行間。針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古詩詞和當前新課改所推行的美育、德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與各位共享。

一、古詩詞中的“真”

(一)親情美

“詩言志、歌詠言”,古詩詞中的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這種美是一種真實的、內在的、深厚的、內涵的。我們應讓學生們沉溺于、感染于這種人性美以陶冶他們的“美”的情操。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總共寫了兩個意象“線”和“衣”、三四句寫母親的動作和心情、生花之筆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運用比喻,對比手法寫出了母愛的偉大,自己的渺小,這首充滿淳真感情的佳作,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一顆感恩之心,和自己永遠無法完全回報的羞愧之情。“母愛”、“孝敬”“感恩”,這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新時期教育中敲得很響,的一曲《白發親娘》、劉和剛的一首《我的老父親》,讓千千萬萬的觀眾流淚,這就是親情。孟郊的《游子吟》小學、中學、大學學生每一個知識階層都應反復回味。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遠在他鄉的王維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用質樸、簡潔、扼要短短七個字,把思親之情躍然紙上,其“真”情表露、文學魅力勝過樣樣灑灑萬言的一封家書。

(二)友情美:

友情之美佳句更有千古絕唱,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桃花”、“潭水”,“知己”、“天涯”,“玉壺冰心”,這些千古名句字字都凝聚著朋友的離別之意、思念之情……這些描寫友情之美的佳句,放在當前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弒親人、朋友事件頻頻爆發的時代來學,是一種道德的呼喚、是對人性美的一種歌頌。中華幾千年美德,親情友情是多么重要啊。

(三)愛情美

現在的高初中學生已不是以前的談“情”色變的時代,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學生,現在缺少的不是“情”的信息,而是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該不該“愛”“什么才叫愛”。對于古代的愛情詩中有文學價值的精華篇目高中課本并沒有回避。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處。”……從這些古詩詞中提煉的愛情佳句數不勝數。他們的愛是醇厚的、思念是永恒的。這些佳句能千古流芳,體現了亙古不變的人間“真愛”之美。

“高天上流云、有晴也有陰……莫道人情冷、將心來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頑石也能練成金”,親情、愛情、友情,只要人間真情在,這個世界就會更美、更好。古詩詞佳句鑒賞,“真情”教育盡在其中。

二、 古詩詞中的“善”

如果說“真”是只從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所表現出來的資深的必然性和規律性,那么“善”是倫理學范疇中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調整人與人之間的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規范,體現了人類普遍的愿望和要求。親情、友情、愛情“善”都蘊于其中,那種感恩之心、那種思念之情、那種離別的傷感、那種純真的愛情處處留下“善”的足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要真情在善舉處處存。

我們贊美“微善”之時,怎能忘記那種有大愛、大善、大志、大德愛國詩人的千古忠心。屈原《離騷》有“長太息以掩涕兮、愛民生之多艱。”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山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陸游有《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還有辛棄疾、岳飛……這些愛國詩人,他們的赤膽忠心、他們的豪邁情懷、他們渴望“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等報國之志溢于言表,他們才是大善、大德,他們的澤被后世后人的不單單是文學上的美,是他們的“死后猶能化碧濤”的“一腔熱血”。

三、 古詩詞中的“美”

親情、愛情、友情的詩為真善美,豪情滿志的愛國詩句為大真、大善、大美,二者皆蘊藏著人性之美。豪情滿懷為美、感物傷懷亦為美;鶯歌燕舞為美、月落烏啼亦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