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4 14:30:47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月亮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月亮的詩

篇1

2、唐·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3、唐·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唐·李商隱《霜月》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篇2

月亮教會我分享。你一定知道,月光是太陽光的反射,但它比太陽光溫柔,它總是涂抹著一層清朗的色彩。正是這份溫柔和清朗,令我深深迷戀。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但它卻與人分享這份明亮。多少個晚上,在上完晚自修后騎車回家的路上,只有它與我相伴。它讓我懂得了分享的快樂,原來只會把快樂的事都藏在心里的我,現(xiàn)在也學會了與親友一起分享。

月亮教會我沉穩(wěn)。入夜,白天的繁華和喧鬧消失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此時,我沐浴在月光下,讓心慢慢變得平靜而沉穩(wěn)。月光則不聲不響地灑向大地。每當這時,我都會靜下心來看書寫作,即使徹夜不眠,也不會覺得累。

月亮教會我探索。千百年來,從“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阿波羅登月”,人類社會不斷地發(fā)展,對它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受到這種啟發(fā)和激勵,我也在不停地探索。或許范圍很小,只在書本和生活中,但我樂此不疲。我曾廣泛涉獵關(guān)于月亮、太陽、星星以及整個宇宙的書籍,做夢也幻想能和UFO上的外星人歡聚一堂;我曾和爸爸一起看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的動人情景,寫信給楊利偉叔叔,決定將來像他那樣獻身太空事業(yè);我也曾將李白、蘇軾等人描寫月亮的詩句收集起來,從中找到古代詩人與月亮結(jié)下的民族情愫,探究我們民族月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

其實,千百年來,被月亮教會的人又豈止我一個?又豈止我學到的這些?

它帶給人靈感,有詩云:“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它帶給人以大氣,有詩云:“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它帶給人安慰和啟迪,有詞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它帶給人……

當然,千百年后,它依舊會教給我們好多好多的東西。

它會教育我們要善于利用能源,比如太陽能、潮汐能等,它教育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否則會變得和它一樣寸草不生。

和月亮對話,你會發(fā)現(xiàn)它就是一位大自然的老師,教會你做人,教會你知識,教會你現(xiàn)在,教會你未來。

點評

篇3

關(guān)鍵詞:黃景仁;月亮意象;凄苦

月這一意象經(jīng)過無數(shù)文人長期錘煉,因而意蘊深厚,情感豐富,表現(xiàn)力極強。到了清代黃景仁這里,月的意象又有繼承和發(fā)展。他給后人留下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出現(xiàn)極為頻繁。在其一千多首詩作中,涉及詠月的達一百七十多首,在這些詩歌中詩人攜月同行,攬月寄興。在他筆下,“月”被予了特別的意義,給人不再是抽象的知覺,而是一種審美意象,借此傳達出幅幅生動的畫面和種種真摯的情感。本文主要選取了黃景仁詩歌中較為普遍的“月”意象來進行分析,試圖挖掘這一意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厚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一、霜月不勝涼

黃景仁詩歌中頻頻出現(xiàn)的“月”意象,首先體現(xiàn)出一種凄婉的風格。我們可以看到的以月為題的詩歌就有《對月》:“月明經(jīng)客人,風意逼秋初。” 《新月》:“開簾延螟色,涼月已如鉤。頓使碧天遠,平含萬古愁。”《殘月》: “殘月缺半規(guī),窈然碧虛色。”在這些為數(shù)不少的抒情詩中,月是營造氛圍、表達人生體驗的重要因素。黃景仁才華橫溢,生性孤傲,曾經(jīng)五應(yīng)江南,三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都沒有結(jié)果。因而一生仕途困頓,生活窘迫,以致窮愁潦倒。如《花前曲》:“水流既入海,月缺能重圓。花落樹猶在,花前人可憐。”月亮能缺月重圓,可是人生卻不可以重新開始,只能顧影自憐,望月興嘆了。“人去兼春去,今年似舊年。半酣休砍地,一第比登天。世業(yè)充書棟,歸裝月滿船。連床十年事,話到燭花偏。”(《送邵元直歸里即題其享帚樓》)送別友人不免傷感自身,詩人屢試不第的經(jīng)歷也讓他體會到“一第比登天”,其中的艱辛不是三言兩語能夠道盡的。在《兩當軒集》中,月下懷人的詩有很多,且大多寫得孤寂動人。再如:“細酌向明月,含情問柳條。春人俱欲去,直是可憐宵”(《夜與方仲履飲》),月下與友人對飲,本來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可是客人就要離去了,這分別的夜晚也就顯得有些可憐和凄冷。“思君月正圓,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圓時,不是今宵月。”(《子夜歌》)都是詩人凄苦心境的表達。

黃景仁自幼聰慧過人,九歲就能寫出“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的佳句。不喜愛當時的制舉之學,卻對詩詞歌賦有著天生的領(lǐng)悟力。其詩集《自敘》中寫道“稍長,從塾師授制藝,心塊然不知其可好。先是,應(yīng)試無韻語,老生宿儒,鮮談及五字學者,舊藏一二古今詩集,束置高閣,塵寸許積,竊取翻視,不甚解。偶以為可解,則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1]詩人不僅沒有實現(xiàn)他年少時的“寶刀明月共輝光”(《少年行》)的理想,連維持一家的生計都極其艱難。月在黃景仁的詩中更多的表現(xiàn)為對他孤寂人生的慰藉。如《醉醒》:“夢里微聞薝葡香,覺時一枕綠云涼。夜來忘卻掩扉臥,落月二峰陰上床。”這首詩清幽絕塵,是詩人南游杭州留宿山寺時所作。薝葡即桅子花,全詩彌漫著一股清冷空寂的氣息。桅子花的香氣、深夜的涼氣、開敞的房門、落月投下的陰影構(gòu)成了一幅雖然幽美,卻隱含寂寞的畫面。在《醉醒》里,月還只是詩人賞玩的對象,是詩人孤寂落寞心情的慰藉,而在 “明月幾時有?人間何事無。”(《月下雜感》)里,月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客觀存在,而是某物的象征。詩人心中的郁結(jié)之氣、憤憤之情,在黑暗的世上無處可訴,只有在深夜無眠時,月亮成了詩人人生孤獨痛苦之極、無力擺脫時的傾訴對象。

二、魂應(yīng)盡化月如煙

    面對惡劣的社會環(huán)境,詩人只能仰望明月,把郁悶訴諸于筆端。在沉悶低吟中,詩人晚上經(jīng)常徹夜難眠,而此時高高掛在天空中的孤月往往成了詩人情感的寄托。如“拉雜雨聲收,迢遙入夜愁。送涼孤月皎,得氣早蟲秋。”(《初九夜》),“初更疾風雨,孤館生芒寒。夢醒忽見月,仍在疏欞間。”(《十三夜》)“皓月常相似,清歌不奈何。歡場如不散,那用淚滂沱。”(《十四夜》) “角聲風斷處,月黑四林秋。危坐忽消燭,高吟欲震樓。”(《十八夜》)等等。在這些詩中,夜和月組成了一幅蕭瑟清冷的畫面,引人無限遐思。詩人在夜月中,難免借酒消愁,可是酒醒后卻依然只能直面現(xiàn)實,不能擺脫煩惱。“夢回小驛一燈紅,四面腥吹草木風。身似亂山窮塞長,月明揮淚角聲中。”(《核桃園夜起》)黃景仁多年漂泊在外,與家人聚少離多,與朋友也常常分隔遙遠,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事有難言天似海,魂應(yīng)盡化月如煙”《秀江夜泊》中詩人的悲憤之情簡直比天高,比海深,讓人魂飛。詩人常常對月抒懷,與月交談“對酒欣相共,鉤簾不放遮。低徊問清影,辛苦照準家?”(《對月感懷》)李白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句,雖隱含寂寞卻自有一股曠達之氣。而黃景仁這首五律卻語帶苦澀,細細品味,“低徊”、“辛苦”使整首詩的意境落于困苦的現(xiàn)實之中,這與詩人勞碌奔波的生活是不能割斷的。詩人悲苦的命運雖然沒有直接表露出來,可是詩中卻是處處飽含著眼淚,真可謂傷心人的傷心詩。正如郁達夫所說的“要想在乾嘉兩代的十人之中,求一些語語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詩人氣概的詩 ,自然非黃仲則莫屬了。”[2]

他的強烈的濟世熱情,抱負無由實現(xiàn)而生的憤激等等,使得他的詩歌有時又激昂慷慨,如《擬飲馬長城窟》:“秦城蒼蒼寒月白,秋風飲馬城邊窟。”借漢月來寫今月,表達身世的凄苦。“喚起窗前尚宿醒,啼鵑存取有聲聲聲。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榻經(jīng)時杜牧情。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雪階月地依然在,細逐空香白遍行。”(《感舊 》)這首詩提到了司馬相如和杜牧兩人,在對他們的感懷中透露一種淡淡的愁思,月亮仍在,空香依舊,但已過三生了。再看“明月幾時有?人間何事無。傾城顧形影,壯士撫頭顱。”(《月下雜感》)開頭借明月自問,描繪了壯士浴血沙場后的場面。詩人以寄情明月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坎坷不平,同時也有著對友人的戀戀不舍,寫下的關(guān)于月的詩歌中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無路的迷茫傷感,如“低頭云影時爭月,入耳松濤獨受風”(《僧舍夜月》),

三 、無人月自高

黃景仁終其一生,都是四處碰壁,窮愁潦倒,但生活的貧困并未消磨掉他生活的勇氣,他依舊保持著高尚的情懷。一生追慕李白,雖未能達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那樣豁達的人生境界,但他的孤傲清高也借月亮有所體現(xiàn)和寄托。至友洪亮吉說他“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謫仙人復(fù)出也。后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佑諸子,又為楊誠齋,率其所詣,與青蓮最近。”[3]十分恰當。 “花發(fā)清溪館,苔荒苦竹祠。青天明月在,何處不相思。”(《秋浦懷李白》)同樣是青天明月,李白的是豪邁激昂,而黃景仁的則不無凄苦之情。再則,黃景仁“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決不專事模擬,印合古人履跡。“素心云外月,白眼道旁春”(《一笑》)中,月象征著詩人高潔孤傲的品格,整首詩清冷而不失飄逸。黃景仁詩中的月亮,永遠是孤寂地高懸空中,永遠是冷眼觀看這個世界,“卷慢水風能破醉,鉤簾斜月似窺儂”(《湖樓夜起》)。而對著月亮的詩人,也永遠是孑然獨立的身影,伴隨的是凄楚、傷痛的凄涼情感。在 “五更乘曉月,一路看秋山”(《漢江曉發(fā)》)中,月是詩人孤苦辛勞生活的同行人,只有月才時時照見詩人的俊逸身影。

結(jié)語

總體來說,黃景仁的詩歌,翁方綱稱道:“天性高曠,而其讀書心眼,穿穴古人,一歸于正不佻,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凌厲奇矯,不主故常。”[4]是十分恰當?shù)摹T谒囊簧校松氖б馀c不平在詩中常有體現(xiàn)。在他的一百多首以“月”為意象的詩中表達了人生的理想。中國古代描寫月的詩歌,到了清代黃景仁這里可以說是得到了完美的表現(xiàn)。黃景仁天性其高,月亮在他的筆下不僅是具體的物象,更是個人心性的寄托,讓我們完完全全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詩人。透過月意象我們可以感受到黃景仁那顆在平靜的生活中不甘屈服,始終和命運在掙扎、在斗爭的心。寄情于月,這既是繼承了中國月文化的傳統(tǒng),但同時黃景仁筆下的月亮又因為融入了詩人太多的情感而自有獨特之處,從而推動了月意象的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參考文獻:

[1]黃景仁.兩當軒集·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郁達夫.《郁達夫文集第六卷·關(guān)于黃仲則》[C].廣州:花城出版社.1983.

篇4

她一進門,我就大聲地喊:“奶奶。”我可興奮了,因為我好久沒見奶奶了所以我一看見奶奶就情不自的叫了起來。奶奶也一把拉住我的手興奮地說:“我的好孫子耶,奶奶好久不見你了,來來來快讓奶奶看看你長高了沒有。”就這樣,我和奶奶聊了起來……

直到吃過晚飯后,我看了一會兒動畫片,就和奶奶坐在家門口里久久地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心想:多么美的月色呀,真想到日月亮上去看看。

就在這時,我忽然看到一朵小白云向月亮飄飛去了,便對坐在一旁的奶奶說:“奶奶,您快看,有一朵小云正向月亮兒飛去多么像嫦娥奔月呀。”“是呀”奶奶說。

篇5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生存壓力的增大,現(xiàn)在有不少都市人都有失眠的現(xiàn)象。而造成失眠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如生活不規(guī)律、心理波動大、疾病纏身等都可能引起失眠。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引起人們失眠的背后“元兇”,其實還有那一輪明月。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小組在4年的時間里,對33名志愿者睡眠時的大腦活動、眼球運動和荷爾蒙分泌等進行了監(jiān)控。志愿者均身體健康、無睡眠障礙,且沒有服用任何藥物或進行治療。結(jié)果顯示,在月圓期間,這些志愿者與深度睡眠有關(guān)的大腦活動都下降了約30%,同時褪黑素水平(褪黑素是由人大腦自然分泌,具有催眠作用的一種激素)也有所下降。不僅如此,在月圓當晚,志愿者花了19分鐘才完全進入睡眠狀態(tài),這要比平時多耗費5分鐘;還有,其睡眠的總時間也縮短了20分鐘。

看來,月圓之夜確實會影響人的睡眠質(zhì)量。那么,月亮究竟是怎樣影響人們睡眠的呢?

月球引潮力的作用?

我們知道,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與月球引潮力有關(guān),而月球引潮力的大小又與月球、太陽、地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密切相關(guān)。在滿月和新月時,三者處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球?qū)Φ厍虻囊绷ψ饔迷谕环较颍纬擅吭略聢A時最大的潮汐現(xiàn)象。而這種自然界的潮汐現(xiàn)象在人體中也同樣存在。

有精神病學家指出,人體約有80%是液體,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潮汐那樣,對人體中的液體發(fā)揮一定作用,而引起人體的“生物潮”。月圓的時候,生物潮處于高峰,月亮對人的行為影響比較強烈,往往會使人進入激動和亢奮狀態(tài),這時人自然就很難睡著了。更有研究證實,圓月會對人尤其是女性的內(nèi)分泌產(chǎn)生影響,如影響女性的月經(jīng)和排卵周期,而這種內(nèi)分泌的波動也是會引起人的情緒波動的。

月圓之夜的“光害”?

在解釋月圓之夜人為何會失眠時,研究人員也認為,月光或許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

在電燈發(fā)明之前,人們在夜晚的室外活動大多都依賴于月光。月圓之夜,人們在室外的活動要比平常多得多,而隨著室外活動的增多,人睡眠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長此以往則會引發(fā)狂躁。這是因為,在月亮的周期盈虧變化下,也會使人大腦的清醒程度發(fā)生間歇性變化,所以才造成了人們的情緒不穩(wěn)定。

不少研究證實,光線對人和許多動物都有著強烈的影響。光照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從而促使性腺分泌失常,并影響人體其他多種生理反應(yīng)。而在月圓之夜的月光會更加明亮,這樣便使得一些人產(chǎn)生狂躁情緒,當然就難以入眠了。

也許你會說,那些參加者根本看不見月亮,也沒有意識到月亮的盈虧變化,怎么會受到月光的影響呢?原因就在于,人體的生理規(guī)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環(huán)境周期性變化的影響的――其中光照的強弱、氣溫的高低等都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漸漸地,人體生物鐘自然就與外部環(huán)境刺激同步了,最終導(dǎo)致即使是在沒有光線的條件下,人體生物鐘也能獨立發(fā)揮作用。就比如在完全黑暗的環(huán)境中,人體的活動也基本上能夠呈現(xiàn)24小時晝夜的生理規(guī)律。

老祖先的遺傳痕跡?

研究人員指出,在月圓之夜的淺睡,還有可能是遠古人類防御掠食者的一種機制,比如能更加警惕野獸的襲擊。因為在月圓之夜,光照很亮,在野外休息的人類比較容易被野獸發(fā)現(xiàn),所以,為了安全考慮,他們會在睡眠時保持一定的警覺,而這種時候的淺睡是很有必要的。相應(yīng)地,在月虧時,月光沒那么亮,野獸也很難看見,人類就可以放心進入深度睡眠了。

而且,人類在做夢時,全身肌肉的肌張力(是指肌肉靜止、松弛狀態(tài)下的緊張度)會下降到一個很低的水平,但有意思的是,眼睛和耳朵的肌張力卻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這應(yīng)該就與我們的老祖先常年生活在野外,需要時刻保持對外界的感知和戒備有關(guān)。

篇6

幻想中的世界

在西方古老的傳說中,珍珠就是大海的淚珠,祖先們認為當一滴露珠落進海里,正好被一只巨大的貝殼接住,就會生成一粒珍珠。古代希伯來人認為,珍珠是上帝用來點綴伊甸園的。印度人想象中的珍珠是晨露,是神靈將晨露點化出來用以迷惑世人的。在羅馬,珍珠與美神維納斯息息相連。文藝復(fù)興時期,著名畫家波堤切利在《維納斯的誕生》一畫中,將女神置于一扇巨大的貝葉之上,從水底緩緩而出,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潔白無瑕,晶瑩奪目。丹麥人將珍珠與美人魚扯在一起,美人魚思念王子而不得,淚灑相思地,被守護在身邊的貝母蚌珍藏起來,時間長了,眼淚就變成顆顆珍珠。

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南海的外面有一種鮫人,她們的外形與人一樣,但是在大海中生活。鮫人在悲傷哭泣時,滾落的眼淚是美麗的珍珠,而且珍珠是否圓潤,與月亮的盈虧有關(guān)系。在月圓之夜,鮫人哭泣時,滾落的珍珠特別圓,而在月亮缺一角時,珍珠也就奇形怪狀了。唐朝詩人李商隱在他的名詩《錦瑟》中就寫進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滄海月明珠有淚”。

這些故事讓我們忽然想到,在所有的飾物里,惟一有生命又與人相通相近的只有珍珠,一方面,它的形成是如此痛苦的結(jié)晶。另一方面,珍珠雖然在其年輕的時候晶瑩璀璨,但它也會因歲月的流逝慢慢褪色,而正是這毀滅,又給珍珠增添了一種凄美的人性化光環(huán),讓人感懷韶華逝去不可追尋。

不同的家

珍珠分為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和人造珍珠。海水珍珠根據(jù)產(chǎn)地的不同,可分為南洋珠產(chǎn)于大洋洲北面海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素有“珍珠之后”的美譽,顏色有粉色、銀色、金色等,極其珍貴的。產(chǎn)于南太平洋的環(huán)礁及珊瑚島,兼具淡淡的彩虹幻彩光芒,多為水滴形,呈深灰色、銀色、純黑色,直徑為10毫米到15毫米不等的大溪地珠。和產(chǎn)于日本西南海,帶粉紅色調(diào)的白色、奶油色、銀藍色,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2毫米-10毫米不等,價值很高的日本珍珠。還有同樣產(chǎn)于東京東北面湖區(qū)的Kasumiga,它是采用日本與中國淡水牡蠣混種的新品種,呈玫瑰粉紅深粉紅,潤澤嬌美。

海水珍珠的形態(tài)一般為正圓形,這是外形最理想的珍珠。我國古時稱為“走盤珠”,即放在盤中稍動,就能滾動自如,合浦南珠圓度好,粒粒放光,顆顆走盤。海水珠呈圓形的機率比淡水珠高,這是由它內(nèi)部同心環(huán)層結(jié)構(gòu)所決定的。海水珠的美麗高雅,很大程度上歸于其光澤。優(yōu)質(zhì)的海水珠呈半透明感,給人一種柔和朦朧的美,在短波紫外線下有亮的淺藍、白色、淡黃、粉紅色的熒光,X線下發(fā)黃白色及綠色磷光。海水珠的顏色以白、淡黃色居多,本體顏色還有紅、青、紫、褐、黑等多種色彩,直徑以3~5毫米占多,達65%左右,直徑在8毫米以上者為罕見珍寶,質(zhì)量好的上乘海水珠以克論價,其價值遠遠超過黃金。

淡水珍珠主要產(chǎn)于我國華南地區(qū),近年來,我國淡水育珠取得很快進展,華南、華東一帶的江河湖泊、池塘等 河蚌育珠已成為農(nóng)村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彩色淡水珍珠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功,它們色彩絢麗,形體多異,產(chǎn)量很高,但在價值方面,除8毫米以上珍品外,與海水珍珠相差甚遠。需要說明的是,淡水珠也是貨真價實的珍珠種類。只是河蚌生珠,比海水珍珠在價值和質(zhì)量上差了一個檔次。淡水珠與海水珠一般而言較易識別.海水珠色澤好于談水珠,且比淡水珠個大,形圓。表面光滑應(yīng)也以海水珠為佳,淡水珠表面常有勒腰、招皺紋,外形最常見為橢圓形、不規(guī)則形。淡水珠分層界線不明顯,多數(shù)無珠核。但質(zhì)量好的淡水珍珠也有圓形或近圓形,表面呈天然玉色或彩色。

人造珍珠仿真性好,以致銷售時真假難分。市場上一般有實心玻璃仿制珠、涂料珠、貝母珠等。這些仿制 珠初看很漂亮,細看則色澤單調(diào)、呆板、手感較輕、易脫皮、商品價值低。不能與以上兩種珍珠相提并論。

珍珠飾品的保養(yǎng)

飾品一般是選用完好、粒大的珍珠加工制造,珍珠佩飾有項鏈手鏈等多種款式,更可配以金銀鑲嵌成戒指,耳環(huán)、耳墜、胸花、領(lǐng)帶夾。尤以與黃金搭配效果更佳。但要使你心愛的飾物永遠渾圓、炫目、華麗,還必須懂得對它的保養(yǎng)。

1、珍珠飾品不宜在日光下曝曬,避免紫外線照射,也不能與香水、油脂以及強酸、強堿等化學物質(zhì)接觸,以防止珍珠失光,褪色、損質(zhì)。

2、嚴格避免將珍珠與尖硬、粗糙的物質(zhì)(包括其微粒)接觸,尤其不能讓它們之間發(fā)生摩擦、受壓等,以保持珍珠完美的外形。

3、佩帶珍珠宜選擇天氣涼爽、身上汗少的季節(jié),且不宜穿粗糙衣物。進行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時,最好將珍珠飾品摘下來。

篇7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很同情受苦的人民,登上昆侖山射下了九個太陽。最后一個太陽很害怕,只好按時為人民造福。

后羿的妻子叫嫦娥,他們很恩愛。一天,后羿碰到了王母娘娘,便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吃了這種藥能成仙,可是后羿舍不得妻子,妻子就對他說:“把藥交給我,我會保護好的。”這一幕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成仙。有一天,后羿帶著徒弟們?nèi)ゴ颢C,蓬蒙留下了。他悄悄地走到嫦娥房里偷不死藥,嫦娥拼命阻止,但斗不過蓬蒙,便自己吃掉了不死藥,嫦娥吞下藥后,輕飄飄地向天上飛去,成仙去了月宮。

聽了這故事后,我便仰望著天空上的月亮,還真想飛到月亮里看看嫦娥呢。

夏天的夜晚是多么美麗,天空中有無數(shù)個小星星在不停地眨著眼睛。一天,我吃完晚飯,和小伙伴們正在院里玩時,看到一輪明月緩緩地升起。月亮好像很怕羞似的,一點一點地露出它的臉,從輕煙似的云霧中鉆出,把它的一點微光灑向了睡夢中的大地。大地驚醒了,花兒在微光中跳著舞。后來,月光越來越強了,立刻世界都亮了,我們都被亮光照得銀白銀白的。這時,我們又開始爭論起來。有的說:“月亮里有嫦娥為我們照亮呢。”有的說:“月牙是天狗把月亮吃掉了一些。”我沒跟他們吵,悄悄地到家里查資料。最后,還是在一本書里查到了:月亮自己不發(fā)光,是太陽光反射的結(jié)果。由于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相對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從我們地球上看,月亮就會出現(xiàn)圓缺現(xiàn)象,即盈虧變化。噢!月亮竟是這么奇妙。

篇8

記得那一天的下午,椰城下著傾盆的大雨,方方一個在中國城夜總會坐臺做媽咪的表組打電話給方方,請方方到中國城吃晚飯,從未去過大酒店吃過飯的方方見是表姐請就答應(yīng)了。在裝修得豪華的包廂里,方方幾杯紅酒下肚后臉上泛起了紅潤,她表姐給她斟酒時對她說:方方,如今的女人要想致富手頭上有幾個錢花,就得學會傍大款,你看我身邊的幾個小姐跟著我在夜總會坐臺都富了,當今這個世道已經(jīng)是笑貧不笑了,你看你來海口這么多年了還是鄉(xiāng)下時的那副模樣,窮酸酸的真讓人看不起。你現(xiàn)在長得青春又靚麗,用自己的姿色資源跟我去坐臺傍款爺,賺上一百萬回老家找個老公過日子多好哇。鄉(xiāng)下出來打工謀生的方方本曾被沒錢用的窮日子過怕了,再加上家里很窮,父母多病弟妹又在讀書,每月都要寄錢回家應(yīng)急,為生活所困的方方在表姐坐臺能“發(fā)財”的誘惑下,終于動心同意跟著表姐一塊去夜總會“掏金”。當方方紅著臉告訴我她要去當小姐謀生提出和我分手時,我的頭頂上猶如爆炸了一枚炸彈,炸得我頭昏眼花看不清眼前的方方了,無余的我只有忍住傷痛的心看著滿眼是淚水的方方離我而去。分手后的我還是忘不了方方,當我悄悄地尾隨跟蹤方方進入海口市椰林路一家雅夢苑夜總會時,在萬顏六色旋轉(zhuǎn)的燈光舞池中,我看見方方穿著我給她過生日時買的白色連衣裙和一個高個子大肚皮的男人瘋狂地存蹦迪,我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狂歡瘋舞的歌舞廳中而是站在海邊看著海中那即將要被風浪打沉海底的小舟,我卻無能為力去營救她,干著急的我傷心地落淚了,也體會到有生以來初次失戀的痛苦。

時光似流水,木棉花開了一春又一春。一次在五指山路上偶然的巧遇,我和方方又碰上了一面,兩年未見面的方方打扮得艷麗迷人,她笑容可掬地告訴我她現(xiàn)在有錢了,還在椰城的五指山路一商住小區(qū)買了一套兩房一廳的商品房,我見了方方又驚又喜,失落的情感又升華跳動起來,可是還沒等我張口方方又搶先對我說她現(xiàn)在交了一個男朋友,男友老是老但特別地疼愛她,還對她許諾要在市內(nèi)買幢別墅送給她并和她結(jié)婚。望著方方遠去的背影,癡情的我如同冷冷的秋風刮進心底冰涼,真是情到深處我卻孤獨。

中秋的月光透進窗口灑在沙發(fā)上,又勾起我和方方坐在沙發(fā)上過中秋節(jié)時的一絲絲舊情,正當我沉醉在幸福回憶中時,手機驟然地響了,里頭傳來了女人的哭泣聲,許久我才聽出是方方的聲音,正當我想開口問她為什么哭時,方方低調(diào)的聲音輕輕地傳進了我耳朵里“大哥,我想到你家過中秋,你、你歡迎我嗎……”

我沒好氣地回答方方,“你要和別人結(jié)婚了,為什么中秋節(jié)不到你準婚夫家中去過?”我的話剛落就從手機里頭傳來方方憤怒的吼叫聲:“大哥,我被那老色鬼給騙了,現(xiàn)存我才明白做小姐真傻、真丟人,讓別人看不起還被大家耍著玩,我再也不干小姐這行了……”稍停了片刻方方又問我:“大哥,你現(xiàn)存還能原諒我嗎?你還能愛我這個不干不凈的女人嗎?”

我聽了方方的懺悔后沉默了許久才對著手機大聲地說:“方方,每一個人都會有過錯的時候,應(yīng)為人永遠不會是完美的人,只要你真誠地回到我身邊,我還會同以前一樣地愛你,因為我至今還沒有停止過對你的愛……”

篇9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三國時期〕諸葛亮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北宋〕司馬光

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u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清]朱用純

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明〕薛u

拓展閱讀:節(jié)約糧食的詩句(一)

《憫農(nóng)》【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憫農(nóng)》【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漁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三國時期】諸葛亮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拓展閱讀:節(jié)約糧食的詩句(二)

【唐】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北宋】司馬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明】薛u

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

【清】朱用純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拓展閱讀:節(jié)約糧食的詩句(三)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君子以儉德辟難。

《觀刈麥》【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篇10

在擅長于個人經(jīng)驗寫作且多為回憶性敘事的寫作者李世成手里,《抑郁探析例》這系列詩歌一如他的組詩標題恰好反映出這位青年詩人的心境。內(nèi)隱的修辭、奇譎的生活物象、冷靜克制的抒情、長短句的交疊試驗、孤獨一體化的自白,都可以從他的詩歌中找到例證,這些特點像正待抽絲的繭將他包裹的筆法復(fù)又呈現(xiàn)出層層疊疊的肌理。

像許多同輩九零后詩人那樣李世成對臨近大化的事物與爛俗的抒情語調(diào)如履薄冰選擇關(guān)注內(nèi)心的“小我”,讀者進入“小我”往往是一個探微知幽的過程,李世成將這里的“小我”卻發(fā)展成了一股更為冰冷的敘事,熱烈度與群體狂歡式的可能性近乎不可銜接。他說“他要等待一只蒼老的灰鼠經(jīng)過/給它相同的姓氏”(李世成《那沒有伴著我的一個》),他又說“喧囂的/任其藏在房間”(李世成《那沒有伴著我的一個》)。

我從李世成的詩歌里觀察到了他與西方翻譯文學強烈的互文關(guān)系,而不是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學語境發(fā)生碰撞。在寫到生活事件的時候他卻多加嘗試從更為平常的口語內(nèi)提煉詩性,他能攫取單調(diào)無聊日子中的單調(diào)性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