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最走心的精辟句子范文

時間:2023-03-19 03:32: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天最走心的精辟句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秋天最走心的精辟句子

篇1

關鍵詞 自讀 引導 閱讀 嘗試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rilogy of Chinese Learning

ZHENG Lijuan

(Nine Lake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 Longhai, Fujian 363118)

Abstract Apperception, accu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is paper from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self-reading, accumulation, to use their own rich language accumulation in the authentic language practice.

Key words self-reading; guide; reading; try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要求呢?

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需要用好幾個樂章才能完美演繹,語文教學與音樂創作有“異曲同工”之處,也需要專注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再通過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共同演繹,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課堂上筆者常常與學生共同譜寫著“語文學習三步曲”。

1 自讀感悟

“自讀感悟”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自主地閱讀、體會,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反復閱讀,獲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如果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一味地把自己的認識結果強加于學生,替代學生的認知過程,必將打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上課也“累人累己”。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嘗試性地進行閱讀、理解,逐步感悟語文學習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認識。

在小學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教學中,教學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地問:“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是怎樣的,有什么不同?”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思考后回答。這樣自然地把學生引向了自主閱讀的學習活動中,并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接著又要求學生默讀全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在小組內自由讀一讀。讀完后,再談一談你為什么印象深刻?最后,結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再讀一讀這些句子。在整個環節中,教師沒有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只是引導學生讀課文,并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步提出要求,在學生偶爾“卡殼”處進行適當的啟發和提示。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很快就抓住了文章要表達的中心: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美麗,物產豐富。對此學生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課堂上“高見”此起彼伏,學生的閱讀熱情空前高漲。教學后反思這個教學環節,感受頗深:(1)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自讀”來“感悟”,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也由此初步構建起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盡可能自我感悟,自行解決問題。(2)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自讀”時間,保證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才能讓學生確有所悟;還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促使學生積極思維。(3)“自讀感悟”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學校目標,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也不容忽視。課文的重、難點,教師要適時點撥,處理好“引路”和“矯正”的關系:當學生在“自讀感悟”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當好“引路人”,為他們釋疑解惑,引導他們拾級而上;當學生理解不全面、出現部分偏差時,教師應及時加以糾正和補充,指引學生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 閱讀積累

感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并進一步感悟學習內容,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否則,思維無定向,茫茫然地,思亦無所得。因此,學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擴大課內外閱讀,增加語言積累的基礎上。閱讀積累的語言越豐富,“感悟”的能力就越強,所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復地誦讀。自己大聲朗讀,小組誦讀,同桌輪流讀,互相評議后再3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妙所在,感受到課文語言表達的生動。這是課堂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積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讀”與“悟”的關系。當然,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僅靠課內朗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適當增加閱讀量。

課外閱讀積累的一種方式是閱讀新課標推薦的優秀詩文和課外讀物等,另一種方式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各種課外書籍。比如:學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后,喜歡寫景文章的同學,可以再找一找其他優秀寫景作品來閱讀;喜歡小說的同學,可以讀一讀童話故事及神話小說等。教師作為指導者、參與者,要加入學生閱讀的行列,正如新課標指出:“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還可要求學生對精彩片段進行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3 嘗試運用

在學生閱讀理解了課文的后,我注意適當地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夏天的野花、霧、草地秋天的樹葉、特產,冬天的雪花、動物……這些都是富有特點而又十分生動的事物,所以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問問學生夏天的濃霧和野花使你想象到了什么景色?秋天林間的落葉使你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冬天笨重的黑熊在舔著自己的腳掌時愿意為它配音嗎?替它說說心中的想法。總之,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中詞語的同時展開自己的想象走出文本,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想不被束縛,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后,要及時鼓勵他們有感而發,說一說,寫一寫,進行嘗試性的運用、實踐。就課堂教學而言,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情境,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樂于進行語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