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燈泡范文
時間:2023-04-01 17:0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點亮燈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于是,一天放學回家后。我找齊了材料:一根電線、一節干電池和一個小燈泡。二話沒說,我就開始埋頭苦干起來。一次失敗,再來,又一次失敗,又再來……就這樣,我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但我不甘示弱,把當過電工的爸爸找來。
聽了爸爸的講解,我知道了原來是我的小制作的線路出了問題。因為電從電池的一段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這個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環路,所以燈泡會發光。而我卻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疏漏了。所以小燈泡不亮。經過我稍加改造,小燈泡奇跡般地亮了起來。
我拿著精心制作的科學小制作——燈泡,左看看,右瞧瞧,生怕出現什么問題,于是我又試了一遍,確保萬無一失。看到小燈泡又一次在我手中亮起,我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感。
篇2
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原理:實驗原理:P=UI;應測量的物理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的電流I。
實驗基本原理是實驗設計所依據的理論根據,是指建立在大量觀察、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經分析、推理、歸納、概括而得到的事物的存在和運動規律。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如公理、定理、公式等。基本原理既能指導實踐,又必須經受實踐的檢驗。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那么,什么樣的活動才是學生有效的探究活動呢?第一,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師生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學生主動參與的度要高。第三,探究中一定要產生“認知沖突”,一定要有“口欲言而語不能”的“憤悱”的狀態產生。第四,探究中要有鍛煉學生科學方法(比如自然狀態下的觀察方法和實驗中的觀察方法,對比實驗方法和模擬實驗方法及科學收集與處理數據的方法等)、科學思維(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的痕跡。第五,活動與活動之間要有層次性與挑戰性,這種層次性與挑戰性體現了教師對教材中需要探究的“點”進行分解細化的工作。能具備以上五項特征的活動或有二至三項特別突出的活動就肯定是有效的探究活動。
教師如何優化設計有效的學生探究活動呢?下面以《簡單電路》為例來談談有效的學生探究活動的設計。《簡單電路》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三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學習電學知識的第一課。該課教材由六個部分組成:圣誕樹上的小燈泡是怎么亮起來的;利用導線、電池和燈泡,想辦法讓一只小燈泡亮起來,并畫出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連接方法的小結語;把小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的拓展活動;做簡單開關加進電路中;拓展活動――做一個簡單的紅綠燈,用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滅。其中,第一部分是個引子,通過“圣誕樹上的小燈泡是怎么亮起來的”的問題引出小燈泡亮的要件:有電池、導線和燈泡;第二部分是讓學生探究出小燈泡亮的連接方法;第三部分是要求對連接方法進行小結、提煉;第四部分是對簡單電路的一種拓展;第五部分是研究開關的作用;第六部分是探究開關對紅綠燈的控制,初步感知并聯電路。教材有六大部分,教師究竟把探究的“點”放在哪里?通過分析,不難看出探究的“點”應放在讓學生建構“小燈泡要亮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上,就是要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就是要通過對這些方法的對比分析,總結出點亮小燈泡的共同之處,初步構建“完整回路”或者說是“閉合電路”的概念。也就是說要把探究的重點放在教材的第二、三部分。理由有兩點:就學生而言,是學生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電路,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對電路的一些錯誤的認識,這也是學生為什么會接錯電路的原因,有必要讓學生邁過這道坎兒;就課標而言,對簡單電路作出了明確要求:“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開關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基于以上認識,宜將該課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著力于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的探究,幫助學生建構閉合電路的概念;第二課時著力于對開關制作和對其功能的認識。因此,這里著重談談第一課時的學生活動的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究竟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不言而喻,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學生能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在科學知識方面,知道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愿意和同學合作不斷地致力于點亮小燈泡的研究。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呢?在過程與方法這一層面,學生要能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從邏輯上講,學生首先應對電池、導線和燈泡的結構,特別是燈泡的內部結構有清楚明白的認識,然后學生才有可能點亮小燈泡,進而才有可能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在科學知識這一層面,學生要知道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生肯定要經歷對比、分類、抽象、概括過程,肯定要經歷解釋與表達的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講,學生肯定要經歷一個新舊認識的碰撞過程,肯定要經歷對舊認識的屏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方能到達對新知識的一種自我的建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要讓學生愿意和同學合作不斷致力于點亮小燈泡的研究,就應該有唯合作方可或唯合作方可提高效益的場景或背景,就應該有不斷探究的欲望,教師就應該有層層深入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必須經歷的探究活動的雛形就已經有了,那就是觀察活動(觀察電池、導線和燈泡)―實驗(連接并點亮小燈泡)―交流展示―分類概括―小結解釋。
如何把既定的活動變為有效的活動,教師要反復問自己四個問題:(一)每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重點活動是什么,還能否分成環環相扣的小活動,需要哪些材料與設備作支撐,教師需要設計什么樣的提問語,形式上如何組織。(二)活動中怎樣關注學生的前概念,怎樣制造“認知的沖突”。(三)怎樣讓“認知沖突”、思維的過程顯形化。(四)采用什么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深入地持續地迫切地參與。通過對這四個問題的反復思考,我將《簡單電路》第一課時的學生探究活動優化設計為:
通過實踐,我發現學生興趣盎然,探究活動一氣呵成,真是有效,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語言的表達、合作的意識均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和提高。
通過《簡單電路》第一課時中學生有效探究活動的優化設計過程,不難看出教師在優化設計有效探究活動時,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仔細分析教材后,回顧頭來看課標針對該內容的相關要求,確立需要學生探究的“點”。
(二)深入實際分析學生的前概念,尋找“認知沖突”的“點”。
(三)分析學生認識并建構科學概念的過程,找準技能提高和思維訓練的“點”。
(四)綜合審視各個活動的目的、內容、形式,力求找到活動與活動之間的最佳連接“點”。
(五)分析教材的難點、教學的目標,醞釀促進學生深入探究的評價“點”。
篇4
這位漁王只傳授給了他的兒子技術,卻沒有傳授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作為一代漁王,這樣淺顯的道理都不懂。然而,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老師中也會發生。在科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很多教師是以一個“錯”字給學生當頭一棒,再接二連三換學生回答,直至滿意為止;或以執牛耳者的姿勢親自加以糾正,把正確答案雙手奉上。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學生擔心出錯,進而不敢在課堂上發言。
對于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并能透過錯誤發現有關問題,在錯誤上面做些文章,利用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服務。下面我以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簡單電路”一課兩次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把握小學科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
第一次教學:
(教師出示各種電路元件)師:我們來做個連接比賽。用一根導線、一節電池來點亮一個小燈泡。看哪一組最先點亮小燈泡,并畫出連接的方法。
(學生領取實驗材料,小組討論并動手操作,點亮的小組將連接方式畫下來。教師投影成功小組的連接方式)
師:這幾組的燈為什么會亮?
生:……
師:儲存在電池中的電是會流動的,它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導線流入小燈泡的燈絲,再通過導線流出,流回電池的負極,形成一個閉合的回路,燈泡才能亮起來。
第二次教學:
(教師出示各種電路元件)師:我們來做個連接比賽。用一根導線、一節電池來點亮一個小燈泡,并用簡圖畫出你們組的連接方式。
(學生領取實驗材料,小組討論并動手操作,3分鐘后不管是否成功,都將連接方式畫下來。教師投影成功小組和失敗小組的連接方式)
師:這幾組的燈為什么亮了,這幾組為什么沒亮?
生:沒有成功的小組他們沒有用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連在一起。
師:有些組用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連在一起,為什么燈還是沒亮?
生:不能把導線連在燈泡的下面,要與燈泡的金屬外殼相連。
生:沒有把小燈泡接入電路。
生:電流沒有經過小燈泡。
生:我們這組成功了,是因為我們用導線把電池、小燈泡連接起來,使電流經過小燈泡,燈泡就亮了。
師小結:儲存在電池中的電是會流動的,它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導線流入小燈泡的燈絲,再通過導線流出,流回電池的負極,形成一個閉合的回路,燈泡才能亮起來。
師:雖然剛才有幾組沒有成功,但正是他們的努力嘗試,才讓我們更明白成功的原因。
師: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小燈泡不亮的?
師:我們再嘗試一次,有沒有信心讓小燈泡亮起來?
生:有!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的錯誤,變錯為寶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變化發展的,學生的表現不會百分之百地按照教師預設來進行。學生的差錯是難得的教學資源,如果加以應用,我們課堂也會因錯誤而變得有意義。
在第一次教學中,我只關注了成功的小組,而失敗小組被我忽略,他們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默默看著其他組成功點亮小燈泡,實驗成果得到了展示,課堂參與率大大降低。同時,五年級學生自尊心較強,一旦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會覺得較為害羞,此時教師如果再加以批評或者諷刺,勢必會對學生自尊心造成傷害。當我提出“這幾組的燈為什么會亮?”這個問題時,學生是沉默的,成功的小組不知如何回答,失敗的小組更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只能由教師把答案雙手奉上,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嗎?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讓錯誤體現價值。
二、教師要精心預設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
一節真實的好的課正是有了各種錯誤,才使教學環節更精彩,教學過程才更體現出真實性。教師不但要在課前精心預設,還可及時調整教學環節,利用學生錯誤“將錯就錯”,拓寬學生思維。
經過第一次的教學,我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失敗”心里有了數,一種是沒有連接電池的正負極,另一種是沒有將小燈泡連進電路。第二次教學中,有了這樣的預設,反而想要學生出現“失敗”,將錯就錯,以此來激發學生反思自己的連接方式,找出小燈泡亮的原因。這種捕捉錯誤中的“閃光點”的思想要貫穿于每一節課中,學生得到了肯定和欣賞,長此以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
三、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錯有所獲
篇5
(新疆烏魯木齊頭屯河區八鋼公司物流運輸分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22)
摘要針對鐵路運輸發展的需求,通過對原有鐵路道岔標志燈供電方式和燈頭座的改造,消除了道岔標志燈低壓遠距離供電產生的供電電壓衰耗大、照明效果不穩定及因機車車輛通過道軌時的震動使道岔標志燈燈泡和底座松動易產生故障等不利影響,在提高道岔標志燈綜合性能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關鍵詞 鐵路 道岔標志燈 顯示 應用
一、前言
鐵路道岔標志燈是一種鐵路道岔表示器,用于鐵路運輸過程,指示列車運行和調車作業的設施。道岔標志燈包括燈蓋、底座的燈體、燈帽、電源盒等,燈體面板上分別嵌裝有黃、綠雙色四面顯示凸透鏡面罩。當道岔開通直股時,鐵路道岔標志燈顯示藍色,道岔開通曲股時,鐵路道岔標志燈顯示黃色。
二、背景技術
本技術的改造主要涉及指示道岔開通方向的燈光顯示裝置。為提高鐵路道岔標示燈的綜合應用性能,確保其不間斷運行等,通過對道岔標志燈整體的改進后,使之相比原通用型標志燈,在降低故障率的同時,還極大地提高了標志燈的燈光顯示效果。
目前,公知的鐵路道岔標志燈系統是由控制開關、行燈變壓器、信號電纜、標志燈頭組成,當按下控制開關后220 V交流電通過行燈變壓器變壓成36 V交流電經過信號電纜送至標志燈,點亮標志燈。
由于,通用標志燈裝置是安裝在鐵路道岔的扳道器上,機車車輛頻繁通過時產生的震動,會造成道岔標志燈燈泡和底座松動,出現間隙打火,產生氧化層,導致接觸不良故障。此外,標志燈距離行燈變壓器遠近不等,36 V低壓交流電通過信號電纜送至道岔標志燈燈絲時,普遍存在電壓降低的問題,離行燈變壓器近的標志燈燈光很亮,距離行燈變壓器遠的標志燈燈光則較暗,從而產生標志燈燈光顯示亮度不均衡的弊端。
三、新型道岔標志燈改進的設計原理
為了克服原有道岔標志燈在實際應用中存在部分燈光顯示較暗,且燈光時亮時滅、不穩定的現象,燈泡和底座易產生氧化層導致接觸不良,以及當燈絲斷絲時會出現設備停用等多方面的問題,對現有的道岔標志燈進行適應性改造。經過改造后道岔標志燈不僅能夠有效防止道岔標志燈接觸不良等問題,而且能夠使道岔標志燈燈光顯示效果好、不間斷等優點:
(1)將原有卡口式的通用型道岔標志燈燈頭改造為壓力式燈頭。這樣,可以徹底消除道岔標志燈因機車車輛頻繁通過鋼軌時產生震動,導致標志燈燈泡和底座松動、接觸不良的問題。
原有標志燈燈頭使用的是普通卡口燈泡,更換為顯示亮度好、使用壽命長的專用信號燈泡,能夠極大地提高標志燈顯示效果。
信號燈泡采用壓力式燈頭是把信號燈泡插入底座接觸到壓力式接點,然后,按下信號燈泡使壓力式接點變形產生壓力后,插入壓力式卡片固定在擋板中,這樣,在使用中信號燈泡因受壓固定,不易發生振動而致松動、接觸不良等故障。
(2)更改通用型標志燈供電方式。原有的標志燈供電方式是由36 V交流電經信號電纜送至遠方各道岔標志燈,改造后,變為由220 V交流電送至道岔標志燈下方的XB1 電纜箱盒中的變壓器,再由變壓器變壓成12 V交流電后,經過橡套電纜就近送至所控制的標志燈內點亮信號燈泡(見圖1)。
(3)在標志燈座前加裝燈絲轉換繼電器、電路,當主燈絲斷絲滅燈時,自動轉換為副燈絲點亮燈泡,從而保證標志燈燈絲損壞時仍能不間斷顯示。
(4)加裝燈絲報警設備、電路,當主燈絲斷絲滅燈時,控制室內鐵路道岔標志燈燈絲報警臺報警,能夠確保及時消除標志燈故障。
當扳道員在扳道房啟動控制開關后,220 V交流電經信號電纜送至扳道器旁的XBI 電纜箱,連接到箱內XB-34 型變壓器一次端,變壓后經輸出連線送出12 V交流電,連接到燈絲轉換繼電器,燈絲轉換繼電器吸起,繼電器接點13-11 閉合,電源經過燈絲轉換繼電器13-11 接點送至位于扳道器頂端的標志燈底座接點柱1、3 后點亮信號燈泡;當主燈絲斷絲,燈絲轉換繼電器斷電,繼電器接點落下,燈絲轉換繼電器13-12 接點閉合,電源接通13-12 接點送至位于扳道器頂端的標志燈底座接點柱2、3后點亮信號燈泡。
同時,當主燈絲斷絲滅燈后,燈絲轉換繼電器斷電,繼電器接點落下,燈絲轉換繼電器23-22 接點閉合,接通室內報警電路,室內報警臺報警,扳道員通知維護人員更換燈泡(見圖2)。
四、改造后的效果
1.實際運用效果。經過適應性履行的道岔標志燈在實際使用后,經過實地測試:
(1)顯示距離得到提高,原道岔標志燈顯示距離為50 米左右,機車司機瞭望信號效果不佳,往往出現誤判信號或機車接近道岔時才能看清信號,使機車運行速度無法得到提高,改造后的道岔標志燈顯示距離為200 m 左右,有利于機車司機瞭望鐵路信號,且準確性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了機車運行速度。
(2)原道岔標志燈低壓供電,雖然近端燈光顯示正常;但由于傳輸距離遠,電壓損耗大,使遠端燈光顯示較暗;為了改善遠端過暗的燈光,往往只有通過提高送電電壓,才能使遠端的燈光顯示得到改善。這樣的弊端是近端的標志燈常常因電壓過高、顯示過亮而燒毀燈泡。改造后的道岔標志燈采用由220 V交流供電至道岔標志燈下電纜箱,由變壓器變壓后經過橡套電纜送至信號燈泡的方式,基本上不存在低壓傳輸損耗,因此,無論遠端而是近端的道岔標示燈電壓均能保持恒定,不發生因輸送距離的遠近影響道岔標志燈顯示效果的問題。同時,改造后的道岔標志燈由于使用的是專用信號燈泡,在壽命及亮度方面都得到了極大保證。
(3)原道岔標志燈使用的是螺口燈泡,底座是通用式道岔標志燈底座,當機車車輛通過鋼軌接頭軌縫、岔尖、岔芯等地段時會產生劇烈震動,導致原道岔標志燈的燈頭和底座因產生間隙而打火,電弧造成燈泡底部與底座生成氧化物,而氧化物也是造成顯示故障的直接殺手,所以,原來的道岔標志燈故障率相對較高。
改造后的道岔標志燈使用的是壓力式底座,不會因為震動而產生間隙,避免了氧化層的形成,極大地降低道岔標志燈此類故障的發生。
(4)原道岔標志燈由于使用的是單燈絲燈泡,無法實現不間斷顯示,一旦發生燈絲燒斷的情況,就會導致鐵路道岔標志燈滅燈,使機車司機無法辨別前方信號,會造成安全上的隱患,影響機車順利運行。為確保設備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對道岔標志燈加裝了燈絲轉換電路,當主燈絲斷絲滅燈時,自動轉換為副燈絲點亮燈泡顯示,這樣,就能確保當標志燈燈泡發生斷絲故障時,仍能正確顯示指示信號;維護人員可以在沒有機車車輛通過時,更換信號燈泡,不會影響機車的正常運行。
(5)鐵路道岔標志燈安裝在室外鐵路道岔上,為避免信號燈泡燈絲斷絲無法及時發現和更換的問題,對道岔標志燈的控制系統加裝了燈絲報警設備、電路,當主燈絲斷絲滅燈時,控制室內鐵路道岔標志燈燈絲報警臺相對應的燈,即亮紅燈,并發出“嘟…嘟…”的語音報警聲,及時通知維護人員更換燈泡。
2.改造后道岔標志燈的綜合性能提升。使用低功率的鐵路信號燈泡,降低了能源消耗。
六、使用范圍
這項新型道岔標志燈適應性改造措施對所有道岔扳道器通用。經過改造后的道岔標志燈,在實際運用中效果良好,杜絕了原道岔標志燈在使用中存在的諸多弊端:標志燈因接觸不良故障、顯示效果受傳輸距離遠近的影響而不穩定、標志燈泡損壞更換影響行車指示等情況均得到較好改進,燈光顯示性能良好,完全達到設計標準。
篇6
帕薩特轉速表里的太陽是燈泡損壞故障燈。燈泡損壞故障,可以熄火拆下負極線束15秒后再安裝上就可以清除故障燈;或者更換新的燈泡后即可消除故障燈。以下是儀表燈的相關內容:
1、指示燈:平時開車最常見的指示燈,例如燈光信號燈、轉向信號燈、駐車燈等等,它們作用是提示車輛各功能的狀況;
2、警示燈:具有警示功能,例如燃油指示燈、車門狀態指示燈、安全帶指示燈等。一般警示燈在駕駛員進行相應動作后熄滅,例如安全帶指示燈,當我們系上安全帶后,安全帶指示燈會熄滅;
3、故障指示燈:也是最重要的指示燈,例如:發電機故障指示燈、變速箱故障指示燈等。這些故障指示燈平時很少會點亮,或者在啟動發動機時,會點亮片刻后熄滅,假如故障指示燈常亮,并且伴有警告聲,表明車輛已經出現故障或者異常。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火線。按照國家標準,黃色綠色的電線代表火線。但有時因為材料有限或者施工人員工藝不達標,導致線路會出現錯亂情況。所以在不清楚的情況下,可以先用電筆來進行檢測。先將筆頭金屬體插入插座孔中,用手接觸電筆的尾部金屬體,如果電筆內部的燈管發亮,說明檢測的電線是火線。
什么是火線和零線: 火線是電路中輸送電的電源線,零線是從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后引出的主干線,與火線(L)構成回路,對用電設備進行供電。
如何判斷火線和零線:1、用萬能表。首先先將萬用表置于交流檔500v,手捏一表筆,另一表筆分別觸接電源線。電壓高的則是火線,低的就是零線,電壓為0的是地線。要是交流檔打的是對的,電壓要比實際值小,要是一不小心打錯到了電阻檔,是會傷到自己的,所以要做好自我保護。
2、燈泡 找一個燈泡(帶燈口),斷開電源后,將燈泡的一端連接到火線上。另一端連接到任意測線上。合閘,能夠正常點亮燈泡的是零線;燈泡不亮或交暗的是地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經典的磁性鎮流器和啟輝器能完滿執行熒光燈的工作要求。最初,起輝器S。關閉,電流流經電感L,和燈絲FL。當起輝器經一段時間啟動后,燈絲已處于高溫狀態,電流的急劇變化會導致電感產生高電壓并通過燈泡。當燈被點亮后,電感的感抗就會限制放電電流。
磁性鎮流器的缺點
這個簡單鎮流器的一些缺點是明顯的,而另一些則不是。首先,啟輝器會在線電壓零交叉時啟動。此時的電流比較小,啟動電壓也是如此,燈泡也許不會啟動。整個系統效率較低,而這要歸結于兩個原因。首先是價格的風險,電感自身的高損耗是公認的。第二是離子在線電壓零交叉時要重新結合,而在下個半周期中又要被離子化,后面的行為會導致可觀的能量損失。
電子鎮流器的優點
電子鎮流器的個主要優點是其有很高的頻率(一般為30~60kHz)。由于此高頻率,離子的重組合不會發生,燈泡的效率會增加10%(相比于工作在50/60Hz時)。此外,電子鎮流器本身的設計效率要高于90%,當同FL一起工作時,能輕易節省30%的能量。
電子鎮流器的另一個特點是能“完美”地預熱燈絲,使得燈泡的壽命完全不會依賴開關周期的次數,并能不閃爍地啟動和工作,在不同輸入電壓下保持恒定亮度和具有高功率因子。最后,對應急照明尤其重要的是,電子鎮流器能工作在直流輸入電壓下,即可采用電池供電。
在歐洲最流行的FL鎮流器拓撲是電壓饋電系列共振半橋。
半橋能被不同的頻率驅動,占空比約為50%。在啟動階段,只要FL不被點燃,鎮流器控制器就會產生高于L1/C1的共振頻率。于是,大電流流經燈絲將其加熱到預期的溫度。當經過一段決定于外部元件的時間后,控制器開始降低工作頻率以達共振。其結果,通過燈泡的高電壓產生了,燈泡被點亮。點亮后,FL的阻抗會對共振電路進行抑制,使燈泡上的電壓接近工作電壓。在許多應用中,燈泡電流被直接或間接地感應到,工作頻率會被調整到預置點。而只要工作頻率超過L1/C1的共振頻率,MOSFET就會進行軟開關,在EMI被降低的同時,開關損失可忽略不計。
帶有快速恢復二極管的MOSFET會非常適合如圖1那樣的應用。集成快速恢復體二極管的500V和600V Q―FETTM,以及600V SuperFETTM都屬這種類型。因為上部MOSFET的柵極需要高電壓驅動,所以高壓側的柵極驅動是必須的。高電壓驅動器芯片,像飛兆公司的FAN7380、FAN7383、FAN7384以及FAN7382都符合這些要求并具有很好噪聲免疫能力。此外,還有具備安全和控制功能的純鎮流器驅動器FAN7544和集成高壓柵級驅動的控制器FAN7532。
功率因數校正
按照電流國際標準要求,如果照明設備的功率超過25W,就必須使用功率因數校正。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白熾燈泡的特性像一個電阻,也就是說電壓和電阻是同相的。二是照明只消耗了總功率的10%~12%,一天要工作幾小時,相比于其他設備是相當長了。因此,如果照明電器沒有進行功率因數校正,就會導致電源網絡上的大量額外損失。
因為多數設備的總功耗都在150W以下,所以臨界模式PFC是最經濟的解決方案。在這個模式下,通過控制電感的峰值電流,電流峰值就能同整流后的輸入電壓成比例。在空閑時間,電感電流回落到零,也就是電感的退磁會啟動下個開關周期。很容易看到電感的平均電流同輸入電壓成比例,這就是預期的結果。這里還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控制電感的峰值電流。在FAN7527的電流模式下,整流后的線電壓會感應出參考電流,其能設定峰值電流的實際值。而在FAN7529的電壓或恒定工作時間模式下,開關設備的工作時間在一個或多個線性半周期中是保持恒定的。保持工作時間恒定,峰值開關電流又再次同輸入電壓成比例,并能從基本的微分式dI/-dt=V/L中解出來。這兩種模式的共同點是輸出電壓的感應和穩壓。
低價鎮流器有多種PFC拓撲,或用高感抗的鐵芯扼流圈平滑輸入電流,或棄用功率開關和控制器IC而使用電荷泵PFC。在這種拓撲中,半橋結構用來驅動熒光燈和PFC。因為燈泡的電源必須穩壓,且沒有額外的度數用來控制PFC,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L和C來形成良好的功率因數并將燈泡穩定在很寬的輸入電壓范圍內。這就是為什么這種解決方案很便宜,卻很少使用的緣故。
燈壽終(EOL)探測
在氣體放電中,有個接近陰極的區域,放電電壓在此處下降很快,且沒有光發出,因此被叫做“陰極勢降”。根據電壓降和電流,這個區域會產生相當的功率耗散。隨著燈泡工作時間的增加,燈絲的發光性會變差,而陰極勢降也會增加。結果,接近陰極的功率耗散增大,這個區域也就會變得越來越熱。如果燈管的直徑很小,它就很容易被加熱到熔點。因此,燈管越細,對一種叫EOL特性的檢測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于T5,這個特性是必不可缺的,它已被包含在用于熒光照明的歐洲安全標準中。
通常情況下,FL是在交流模式下工作的,每個燈絲會有50%的時間成為陰極。幸運的是,兩個燈絲中的一個會首先喪失發射率,燈泡因而變得不均勻。這樣,監控整個燈泡的電壓或工作電壓/電流的對稱性就有可能探測到EOL。
緊湊型熒光燈(CFL)的封閉性檢查
CFL包含了一個集成在燈泡中的電子鎮流器。因為替代了白熾燈泡,當FL有缺陷時這些鎮流器就會被丟棄。這就是為什么一個CFL的電子器件不必要有FL鎮流器那樣長的壽命。此外,因為空間受限且PFC被棄用,功率也會受限。總之,雖然有同樣的基本結構,CFL卻使用了與FL鎮流器有少許不同的逆變器電路。通常,多數CFL使用一個自振蕩半橋來替代控制IC。
新的控制器像FAN771 1和集成了功率MOSFET的高電壓柵級驅動器FAN7710有助于簡化CFL的設計,特別是設計者希望用新的集成控制器來獲得額外的性能和安全特性時。
篇9
斷路器分合閘同期的檢測方法如下:
1、在三相斷路器的動觸頭一端施加一個小的電源,而靜觸頭一端則通過導線連接指示燈。
2、使用手動合閘操作斷路器的合閘機構,使機構慢慢接近合閘位置。
3、如果斷路器三相同期性良好,則在動靜觸頭剛剛接觸的一瞬間三個燈泡會同時點亮;若三相同期性不一致時,則會出現燈泡點亮呈先后次序。按照以上步驟進行操作便可檢測出斷路器分合閘同期是否良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答:把握異響出現的時機是診斷離合器故障的有效方法,可用踏離合器踏板的方法進行鑒別。
①踏下或放松踏板時,均發出“沙沙”的異響,應檢查有無自由行程。若經調整自由行程后,異響消失,可進一步檢查分離軸承工作狀況。如無大礙,可繼續使用,在維修時將其更換。
②輕踏踏板(消除自由行程)時,發出“沙沙”的響聲,通常為分離軸承損壞。因為此時膜片彈簧內端與分離軸承接觸。若分離軸承狀態良好,就不應有異響。
③在輕踏踏板的基礎上再向下踏一些,若發出類似碰撞、沖擊的異響,通常為離合器蓋螺栓松動引起。
④將踏板踏到底時出現“嘩啦、嘩啦”的異響,說明從動盤損壞或花鍵磨損。
⑤在汽車起步、離合器半分離狀態出現異響,說明從動盤減震彈簧損壞或從動盤盤轂鉚釘松動。異響在汽車起步時最為明顯,則拆檢離合器,檢查從動盤減震彈簧有無折斷。如有折斷,更換離合器從動盤,異響便可消失。
二問:我的一輛黑豹牌輕型載貨汽車踏制動踏板時,制動燈、前小燈、儀表燈都亮,這是什么原因?
答:認真地檢查后制動燈、尾燈的搭鐵點,確認正常。制動燈和尾燈共用一個雙絲燈泡。為使制動燈可靠搭鐵,用一根導線把制動燈的搭鐵點與蓄電池的負極連接在一起。再踏制動踏板,制動燈、前小燈、儀表燈均亮,但亮度比正常亮度稍暗。根據以上的檢查,確認故障不是制動燈搭鐵不好。把2個制動燈燈泡分別從燈座上拿下,再踏制動踏板,這時前小燈、儀表燈均不亮,排除了制動燈和前小燈、儀表燈混線的可能。分析問題可能出在這2個燈泡上,用萬用表測試這2個燈泡,每個燈泡的2個燈絲均導通;再用蓄電池測試,負極接燈泡殼,用火線分別接觸2個燈絲的焊點,一個燈泡2個燈絲的亮度均正常;另一個燈泡不管接到哪個燈絲的焊點,都是一個燈絲亮,另一個燈絲不亮。原來是燈泡本身有故障。雙絲燈泡有3條燈絲引線,一條是接2個燈絲的公共點搭鐵引線,另外2條引線分別為5W、21W的燈絲引線。該故障燈泡是焊接時把燈絲的引線焊錯,把5W的引線焊到公共的搭鐵端上;把雙燈絲的公共搭鐵端焊在燈泡的5W火線焊點上,另一個焊點是21W的引線焊點。所以一踏制動踏板,電源經制動燈開關給制動燈送電,點亮制動燈,同時又給另一個燈絲尾燈送電,使前小燈、儀表燈同尾燈接在一個端子上,同時點亮。這就出現了一踏制動踏板,前小燈、儀表燈都亮的故障。換上正常的雙絲燈泡后,故障排除。
三問:我的一輛上海桑塔納普通型轎車,行駛中達不到額定車速。在高速公路上的最高車速也只有100km/h。請告知故障原因。
答:出現此故障的原因有兩種:一是發動機動力不足,二是離合器打滑。首先對發動機的工作狀況進行檢查,未見異常。離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也符合要求。拆下離合器后,發現從動盤磨損嚴重,很多鉚釘已外露,壓盤、飛輪工作面還出現了溝槽。檢查膜片彈簧,發現有發藍(高溫退火所致)現象。
更換離合器膜片彈簧和從動盤,光磨壓盤和飛輪工作面,故障即告排除。
四問:請介紹一些斯太爾渦輪增壓器的常見故障及檢修方法。
答:斯太爾渦輪增壓器的常見故障及檢修方法有:
一、增壓壓力下降
故障原因:(1)進氣阻力增大,它包括濾清器有臟物,中冷器有臟物,進氣蝸殼內有臟物;(2)壓氣機轉速下降,它包括渦輪有積碳,渦輪排氣阻力增大,軸承磨損,轉子與殼體有刮碰;(3)海拔高度增加。
故障檢修:(1)清潔空氣濾清器。空氣濾清器被堵塞以后,壓氣機的進氣阻力增加,導致增壓壓力下降。增壓發動機的空氣濾清棒必須及時清洗,應經常檢查空濾器的指示器,保持空濾器的清潔。(2)清洗中冷器和壓氣機。中冷器和壓氣機的內部積有油泥、灰塵就會增加進氣阻力,當中冷器進、出口壓力差超過200mm汞柱時,應清洗它的內部流道。壓氣機渦殼和葉輪上沾上油泥和灰塵時應分解清洗,要定期進行。(3)清除積碳。增壓器的內部積碳會增加轉子的轉動阻力,使增壓器轉速下降,增壓壓力降低。積碳通常積存在渦輪葉片、轉軸、密封環等部位,一般是因密封不嚴,機油漏入燒結及發動機燃燒不完全所致。(4)檢查轉子的軸向、徑向間隙,消除刮碰現象。轉子的徑向間隙過大會喪失液體的條件,轉子的轉動阻力將增大,轉速降低;轉子的軸向間隙過大或變形產生刮碰現象,轉子的轉速也會下降,導致增壓壓力下降。所以分解保養增壓器時,轉子的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都要認真測量,并注意觀察是否有刮碰現象。發現間隙超過標準,應及時更換軸承;發現轉子有刮傷,應查明原因,進行更換;轉子的軸向及徑向間隙應符合標準。WD615發動機K.K.K渦輪增壓器轉子軸向間隙不超過0.16mm;徑向間隙不超過0.46mm。WD615GARRETTT4512渦輪增壓器的軸向間隙為0.025-0.100mm,徑向間隙(中間位置測量)為0.075-0.160mm。
二、增壓器運轉噪聲大
故障原因:(1)葉輪受到異物沖擊或與殼體刮碰產生變形,工作中氣體的運動變化產生高頻噪聲;(2)葉輪與殼體刮碰以及軸承不良產生摩擦噪聲;(3)發動機到增壓器間的排氣管路不密封,漏氣產生噪聲。
故障檢修:發現增壓器噪聲過大時,應首先檢查排氣管路密封是否可靠(排氣管路漏氣部位通常顏色會發生變化),然后檢查增壓器的是否良好,最后分解增壓器,檢查內部機件是否有異物損傷。
三、增壓器過熱
故障原因:(1)發動機供油提前角過小,使排氣溫度過高,造成增壓器轉速過高,溫度上升;(2)噴油質量差,后燃嚴重,造成排氣溫度升高,導致增壓器過熱;(3)不良,油壓力不足,油溫過高,供油量不足,帶走的熱量減少,使增壓器溫度升高;(4)增壓壓力下降,導致空氣流量減少,造成增壓器溫度升高。
故障檢修:發現增壓器過熱應首先檢查發動機的供油正時和噴油質量;然后檢查增壓器油供應是否正常,增壓器的供油壓力應在說明書規定的范圍內,一般不低于200kPa;最后檢查增壓器的內部機件是否有損壞。
四、增壓器的異常損傷
故障原因:(1)油不清潔。增壓器的工作轉速在6000r/min以上,它的軸承要求實現液體,因此油的清潔度對其使用壽命的影響非常大;(2)油壓力低,供油量不足。增壓器油的壓力通常在200kPa以上,機油壓力低,會造成軸承的供油不足而喪失液體條件,引起軸承的異常磨損。
故障檢修: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油的清潔,經常檢查和保養空氣濾清器,要保證油的壓力,對壓力不足者要及時進行排除故障。
五、增壓器軸承早期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