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詩范文
時間:2023-03-30 20:3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梅花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梅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贈范曄
陸凱南朝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臺。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適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
唐·劉禹錫
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問調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
唐·崔道融
篇2
都是含有“梅”字而已,沒有什么其他關系。
梅花,又名梅,別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 薔薇科、杏屬小喬木,稀灌木,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制作梅,與蘭、竹、菊并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子是果梅樹結的果,但是一般觀賞的梅花是另外幾種梅。 果梅為薔薇科杏屬梅植物。亦稱青梅、梅子、酸梅。原產中國,是亞熱帶特產果樹。梅子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澤、肉厚、核小、質脆細、汁多、酸度高、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酸中帶甜的香味,被譽為“涼果之王”、“天然綠色保健食品”。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把我帶到一個夢幻牽縈的世界里,
目不暇接,絢麗多彩。
幾回回夢里出現,
幾回回在我的心中徘徊。
一朵朵盛開的玫瑰花啊!
包含著多少詩情畫意,
滲透著多少迷人風采。
紅·白·紫·黃·藍
五彩繽紛的色澤,
染透了群山,
點綴了山河。
篇4
1、西華胡辣湯:逍遙鎮胡辣湯是中華風味名吃之一,色香味俱佳,且能醒酒提神,開胃健脾,源于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
2、西華田口大棗:華縣田口鄉地處黃泛區腹心,田口鄉棗品種以灰棗、雞心棗為主。田口大棗被譽為“田口大棗,天下最好”。
3、田口黑木耳:河南周口西華縣田口鄉灘上村農民離開土地巧致富,利用棉殼、玉米芯等農作物廢料,在廢閑地上種植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量高,質量優,遠近聞名。
4、白土崗辣子雞:白土崗辣子雞可以根據地域和食客口味多樣變換配料搭配。如春季來臨氣溫干燥,在雞湯內放入適量山藥、杞果一起燉燜,會起到清熱滋陰補腎、潤喉作用。炎熱夏季,可拌些蒜汁混合食用會使食客食欲大增。冬季放入冬瓜,干豆角,山野菜一起燉悶,味道吃起來真是好極了。
篇5
據了解,清末前后湖北鄂東各府縣民間盛行的是鄂東“花鼓”(戲)。鄂東花鼓(戲)分東、南、西及府河四大路。東路花鼓淵源于田間耨草秧歌。除在湖北麻城、羅田等縣表演,還到河南商城、光山等地演出,觀眾稱為“南梆子”。“在安徽省的金寨、霍山、雙城(疑為舒城)、宿松、乃至六安,也有花鼓戲經常去演唱而被當地群眾稱為‘采茶’戲或‘對子戲’(竺竿芝《清末前后的鄂東花鼓》)。”與此同時,與東路花鼓同源的南路花鼓(戲)等,亦曾來過安慶道皖西南各縣演出,群眾也稱“采茶”戲。這是因為安慶人看了鄂東花鼓的表演內容和形式,近似本地的“采茶”戲,所以稱湖北鄂東花鼓(戲),謂之“采茶”戲。產生在安慶石牌鎮為中心的皖水兩岸的黃梅戲,其體內原本就有燈戲采茶藝術。早在清道光五年(1825年)的《懷寧縣志》就有“鄉村燈戲率以是夜出焉。自人日元夕,鄉中無夜無燈,或龍或獅或采茶或走馬……”的記述。
再說“水”。湖北黃梅縣在明清時期確有水災,但不像有些人說的“黃梅縣在明清兩朝發生數十次水災”、“黃梅縣每年水災”那樣的情況,根據《黃梅縣志》記載,明清兩朝合計545年,黃梅縣總共發生水災25次,即25個年份,平均20多年才發生一次水災。因此,上面二說,是不符合實際的夸大其詞,是想當然的。
關于黃梅縣于乾隆五十一年發大水沖破嚴家閘,淹掉一十八畈。黃梅戲傳統小戲《逃水荒》就是描寫乾隆五十一年發生大水災的慘狀和情景。以上諸言,也不完全真實。嚴家閘和戲曲《逃水荒》是有的:嚴家閘在黃梅縣以南,離城七十里的塘穴鎮驛路堤上。黃梅戲傳統劇目中有一組串戲《鬧官司棚》,共有《報災》、《逃水荒》、《鬧店》、《李益賣女》、《鬧官棚》、《告霸》等6折,都是反映黃梅縣受天災的內容,因表現的內容相關,既可串在一起表演,也可單折演出。《逃水荒》中逃荒女唱:“甲辰年遭荒旱倒有三載,樹無枝草無芽井也涸干。”“甲辰年”,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倒有三載”,即乾隆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年。在這三年中,只有五十年夏大旱,四十九年和五十一年,既無水災,也無旱災,到了五十三年的秋天才發生水災。志乘是地方史書,應試是可信的。因為《逃水荒》的故事和唱詞是劇作者編造的,戲劇本是藝術作品,拿戲曲劇本的內容去研究黃梅戲起源怎能不走入誤區。
篇6
但是,不是每一朵花都叫玫瑰。好學生和壞學生就像玫瑰和雛菊,好學生品學兼優,從不打架罵人,作“乖乖女”和“紳士”的形象,壞學生打架,罵人,學習成績幾乎第一,倒數。玫瑰雍容華貴,艷麗清香,是個羞羞答答的姑娘,不肯張揚自己;小小的雛菊生在雜草中,小小的花瓣,嫩嫩的花心,沒有玫瑰的華貴,也沒有絲毫清香,倔強的抬起他的小腦袋,似乎正出神地望著蔚藍的天空,雜草作家,鳥蟲為伴,孤立在茫茫的草地上......
當然,哪一個老師不想把自己的學生都教成玫瑰?而誰又會在乎那小小的雛菊?老師們精心地培育著好花,卻沒有注意到離自己遠遠的小雛菊.........
總是認為,壞學生就是純粹的壞學生,哪里還有什么優點?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一朵小小的雛菊沒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風格!
篇7
關鍵詞:水彩語言;形式美;自然美;中西融合
中圖分類號:J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194-01
對水彩畫的評析與審美,一方面應從水彩畫自身的語言特點出發,水彩畫就要有水彩畫的基本特點,拋棄水彩畫的透明性、輕快、明亮、潤澤等特點,水彩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體語言特點,水彩就沒有發揮自己的特長,失去畫種本體語言特點的作品將因缺乏個性生命而顯得失色。其次水彩畫應有好的表現技法和表現形式,只有好的構圖和好的表現技法才能讓畫面產生好的形式美感,吳冠中先生言,形式美是繪畫的母體,沒有好的畫面形式,畫面就很難產生美感,就很難從美的角度打動觀眾。
一、“中西融合”使其水彩語言之美自然洋溢
水彩畫,具有東西方繪畫的特征。水彩中的彩,屬于西方繪畫的色彩體系,水彩畫的用筆及用水與中國畫相同,水彩畫的造型,具有西方的造型觀念也有東方繪畫的造型觀念在其中,可以說水彩畫是東西方繪畫的交融和共鳴,具有東西方文化及審美的共性。劉傅輝先生的水彩畫之精妙得益于其對東西方繪畫能夠深入的實踐研究。兼顧吸收東西方繪畫的優點其能很好彰顯出水彩語言之本色。
先生對水彩畫的嫻熟表現技法主要得益于“中西融合”兼并包容的治學方法,劉傅輝先生接受了很好東西方繪畫教育,很好的中國畫功力結合嫻熟的西方繪畫理論和技巧,使先生水彩畫技高一籌,先生先攻油畫、水彩,后主攻國畫。劉傅輝先生幼年時期,家境較為殷實,使其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為其藝術之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更為有幸的是,劉傅輝先生,一九四二年考入抗戰時期遷到昆明呈貢安江的國立藝術專科美術系,師從林風眠、潘天壽等著名大師級畫家。林風眠作為國立藝專的校長,是主張藝術“中西融合”的干將,他的藝術思想影響了當時國立藝專的很多人。而水彩這種具備東西方繪畫特點的畫種,正好適合當時的繪畫思潮,由于對油畫和中國畫技法的精通,使當時的畫家在水彩畫上得心應手,深得水彩畫表現之要領。先生的水彩畫正是因為有著深厚的國畫和油畫功底,“中西融合”的背景使其水彩畫同樣風格質樸、自然,彰顯了水彩語言所特有的、清新、亮麗、輕快、自然、潤澤之美。看先生的水彩畫能使人回歸到自然中,能找尋到水彩語言本質魅力魅力之所在,而今天部份畫家的水彩畫越畫越不像水彩,離水彩語言本體走得太遠,應該值得我們反思。
二、劉傅輝先生水彩畫之形式美
劉傅輝先生的水彩畫面的構成極具形式美感,深得中國畫與西洋畫構圖之要領,在畫面中點、線、面的構成、色彩的和諧與對比、畫面的均衡、疏密的對比、形體的大小、線條的曲直韻律與節奏,都頗為講究,先生水彩畫面的構成是客觀世界與先生主觀審美完美的融合。劉傅輝先生的水彩畫作品,其取景構圖都來自生活,具有平凡中見其質樸與自然之形式美感,很多成功的畫家都是把生活中常見或被別人忽略的景色經過藝術家的主觀處理賦予其美的形式,而使畫面產生別開生面的美感。自然萬物之形式對人類而言自身有美丑之分,有的形式雜亂不堪,不適合人的審美習慣,有的形式本身就有較強的秩序性和審美性,所以看上去就美。歐洲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在于發現”是指藝術家要善于發現萬物美的存在,我們的畫家游歷名山大川也就是為了尋找大自然中的美景所在。劉傅輝先生跑遍云南的村村寨寨也就是為了尋找自然之奇峰秀水,可說先生是美的發現者。而更為重要的是,先生能做到“在什么地方都能坐下來就畫”我們從其作品中也可看到無論是村口小路,還是荒坡野草都能入先生的畫,而且都變得那么的美,這印證了繪畫大師畢加索的一句名言“美在于創造”。劉傅輝先生能坐在什么地方都能畫,就在于先生有創造美的能力,能賦予畫面美的形式,先生的這幅《小路》水彩風景畫,畫面就具有極強的形式美感。其畫面視覺中心的大樹和村間小道都被完美的安排在傳統審美標準法則的黃金分割點上。先生的水彩畫耐看,耐得住分析,吳冠中先生講其作品要達到“群眾點頭,專家鼓掌”的效果。劉傅輝先生的水彩作品同樣的能讓我們感到美的同時也經得起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和考究。
結語:劉開渠先生對劉傅輝先生的藝術評價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由此可見先生藝術造詣所達到的高點之高,先生的水彩畫以其質樸的畫風和高超的繪畫技術,使水彩語言之美得以完美再現,很好的保持了水彩畫語言的本體特點。先生繪畫“中西融合”兼并包容的治學方法,對自然與時代的熱愛,及其注重寫生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的繪畫習慣都值得學藝者學習。
參考文獻:
篇8
賞花色——怡情悅目
花之美,首先在其形。每一種花卉,都有其獨特的形態、色彩和風姿。牡丹雍容富貴,荷花清麗脫俗,梅花冷傲綽約,桃花明艷活潑。不同的人喜愛不同的花,也從賞花中體驗到難以言說的樂趣。賞花不失為一項怡情悅目的休閑活動,對身心健康頗有裨益。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都與花有關,以賞花為重要內容。
荷花于盛夏開放,古人于是將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荷花生日,于這一日至荷塘賞荷,故又稱“觀蓮節”。荷花不僅花形純潔高雅,其花、葉、根莖和種子都是藥食兩用的佳品。唐朝時,人們有在觀蓮節食用“綠荷包飯”的習俗。及至今日,清香怡人的荷葉包飯、荷葉粥仍是夏季流行的養生名膳。宋代人用蓮花花瓣搗碎,與米粉和白糖一起制成蓮糕;明清時則制成荷花酒。慈禧太后還曾將白蓮花制成的酒賞賜給親信大臣。至于蓮子和藕制成的各色美食藥膳更是不勝枚舉。
中秋節正值桂花盛開之時,吳剛伐桂的傳說更將桂花與月亮聯系起來。賞桂成為中秋節的一項別具情趣的活動。清甜的桂花酒、桂花茶恰可化解月餅的甜膩,桂花的馨香也為這個團圓的佳節增添了幾分甜蜜的氣息。
重陽節與的花期恰好相遇,于是在重陽節時便有賞菊的傳統。歷來以其高潔的情操和悠然的野趣為人們所喜愛,唐宋時代就形成了重陽賞菊之風,還有專門的菊圃供游人玩賞。除了賞菊,人們還在頭上簪菊、身上佩菊。在清代,北京還有在重陽節將枝葉貼在門窗上,以趨吉避兇的習俗。之所以認為能趨吉避兇,不僅因其優美的形色,更由于它疏風散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古人采的莖葉,與黍米一起釀酒,至第二年重陽飲用,以其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飲菊酒的風俗起源于漢代,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吳自牧 《夢粱錄·九月》中記載,“今世人以、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的別名“延壽客”正是由此而來。
人們之所以熱衷于賞花,是因為花卉優美的形色能使人忘卻憂愁,心情愉悅,是修身養性、調理情志的有效途徑。《養生奉親書》主張,養性須“看山水花木”。吳師機《理瀹駢文》也提出“七情之為病也,看花解悶”。在有花草的環境中,人的記憶力、理解力會增強,學習、工作的效率更高。若是親自種植花卉,更能活動筋骨,沐浴陽光,強健體魄。
現代研究還表明,花的形態、顏色能夠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餐桌上放置不同顏色的鮮花,可以調節食欲。紅色的花能增強食欲,加快進食速度;白色的花使人精神舒緩,細嚼慢咽;青色的花則有抑制食欲的效果。
聞花香——寧神定志
除了俏麗的樣貌,迷人的香氣也是花卉的魅力所在。花香或馥郁或清幽,或恬淡或優雅,或含蓄或奔放,各有獨特的韻味。中醫歷來有用芳香的花草制成香囊、藥枕的傳統。婦女在頭上簪花,佩戴香囊,不僅是為美觀,也有除濕辟穢之功效。其實,在古代,佩戴香花不止是女性的專利,男人也有佩花的習慣,屈原《離騷》中就有“紉秋蘭以為佩”的名句。
香花制成的藥枕,使人在睡眠中緩緩吸入花卉的馨香,達到調節氣血,祛病延年的效果。常見的白藥枕,適合高血壓、頭暈頭痛的患者;若要寧心安神,緩解失眠,則可在藥枕中加入合歡花;槐花、茉莉花制成的藥枕,可收清熱解暑之效。
近年來興起的香花療法則利用不同花卉的香氣調節情志,緩解精神疾病,或輔助其他疾病的康復治療。香花療法是指根據不同病情,使病人與不同種類的花卉密切接觸,在種植花卉的庭園中散步、讀書、下棋等等,每天1~2小時,可舒緩精神、愉悅心情,進一步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現代研究顯示,天竺葵、薰衣草的香氣能鎮靜神經,消除疲勞,促進睡眠;豆蔻花、茉莉花的香味能理氣解郁,緩解胃病;的香氣使人思維敏捷、清晰;合歡花、蓮花、蘭花的香氣能緩解煩躁易怒、失眠的癥狀;牡丹花、桃花、桂花的香氣則令人精神愉悅,可用于抑郁寡歡的病人。
此外,香花還能凈化環境,吸收空氣中的有毒物質。月季、薔薇能較多地吸收硫化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茉莉、丁香、桂花的香味能抑制結核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生長繁殖。
花卉的香氣之所以有益身心,是因為其中的芳香物質屬于揮發油,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瘀、理氣解郁、開竅醒腦、鎮靜安神、調節免疫力等多種療效。不管是傳統的香囊、藥枕,還是新興的精油按摩、香薰、沐浴,都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為人們舒緩壓力、振奮精神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飲花茶——滋潤養顏
民間素有“寧品三朵花,不飲二兩茶”的說法。花茶是備受人們喜愛的養生飲品。花茶有兩種,一種是以花窨茶,又叫香片,是將茶葉與有香氣的鮮花一起窨制,使茶葉充分吸收花香,形成獨特的風味。另一種是以花代茶飲用,即直接將花卉用沸水沖泡,可以是一種花卉,也可以將幾種花卉組合在一起飲用,不單氣味馨香,形態也十分美觀。聞其香,品其味,觀其色,賞其形,花茶極大地擴展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窨制花茶起源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明代顧元慶《茶譜》一書中詳細記載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種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氣全者,量茶葉多少,摘花為茶。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可見窨制花茶的工藝相當講究,所用香花的種類眾多,而最常見的要數茉莉花茶了。
茉莉花的氣息馨香濃郁,減輕了茶葉的苦澀味,浸潤了茉莉花香的花茶滋味鮮爽,香氣持久,在北方地區尤其受到歡迎,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據說慈禧太后對茉莉花尤其偏愛,不但喜好佩戴茉莉花,對茉莉花茶也情有獨鐘。她喝的茉莉花茶比尋常之品更為講究,稱為茉莉雙窨,即將窨制好的花茶在飲用前再用鮮茉莉花窨制一次,風味更加濃郁醇厚。在慈禧太后的影響下,飲用茉莉花茶在宮廷內及京津地區的達官顯貴中漸成風尚。
以花代茶飲的方法源于古代宮廷的美容養生秘方。清代宮廷中除流行飲用茉莉花茶外,金蓮花茶也特別受到皇帝的推崇。金蓮花生長在塞外草原和東北的原始森林中,色澤金黃,形似蓮花,嬌艷雍容,因此得名。金蓮花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金蓮花茶可清喉利咽,排毒養顏,被譽為“塞外龍井”。據說在遼金時代,蕭太后便經常沖泡金蓮花飲用,人到中年依然面容姣好。清代的康熙皇帝曾御筆親題“金蓮映日”,并將其列為貢品。乾隆皇帝在《御制熱河志》中也封金蓮花為“花中第一品”。
相對于其他養生飲品,以花代茶飲用十分方便易行,又具有美容養顏之功效。沖泡時看著重重花瓣在水中緩緩綻放,清幽的香氣徐徐飄蕩開來,心情也隨之輕松舒暢。在如今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制作和飲用花草茶成為一種時尚,備受年輕白領,尤其是女性的青睞。
品花膳——情趣盎然
花膳是指用花卉烹調制成的菜肴,由于花卉具有形、色、香、味俱佳的特點,花膳自然比一般菜肴更加賞心悅目,開胃可口。屈原《離騷》中的名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廣為傳頌,當然詩人并非真的以木蘭上的露水和秋菊的殘瓣為飲食,而只是將花卉作為其清高品格的寄托。但正是由于這層寓意,花膳又比尋常菜品多了一番清雅情趣。花膳由于其獨特的色香味及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花卉為美食,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呂氏春秋》記載,商代的名廚伊尹就擅長用花卉制作美味佳肴。先秦時代的《詩經》、《楚辭》也多次提到用各種花卉烹飪菜肴。唐代時,武則天每于花朝日(農歷二月十五日)游園賞花,令宮女采集百花,和米搗碎,蒸成百花糕分賜臣下。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記載了以山野所產的蔬果動物為原料烹飪的各色美食,其中就有不少加入了時令花卉,如以梅花為原料的梅粥、加入鮮桂花的廣寒糕、以錦帶花制成的錦帶羹等等。
到了明清時代,文人雅士、美食家和醫學家對花膳更為推崇。清代顧仲的《養小錄》就專門辟有“餐芳譜”一章,記載了二十多種鮮花菜肴的制作方法。慈禧太后常以花卉入饌,在每年盛夏時節,命宮女采摘荷花,與雞蛋、雞湯一起調制,再炸至金黃制成糕點。她還喜食玫瑰花制成的花醬,據說不但滋味鮮美,且令人食后唇齒留香,膚色紅潤。
寺院、庵觀也有將庭園中的鮮花采摘下來制作素食的傳統。據《清稗類鈔》記載,江南一帶的知名寺院,如南京的雞鳴寺、鎮江的定慧寺、蘇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煙霞洞等,均以、玉蘭花、荷花等入饌。
花膳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和王公貴族們獨享的佳肴,也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風味吃食。北京人以韭菜花加鹽制成糊狀的佐料,是吃火鍋的必備之品。洋槐花甘甜清香,有清熱涼血之功效,將其洗凈加入面粉和油、鹽等調味料拌勻,入籠屜蒸熟,是陜北民間常見的花膳。有疏風散熱,明目解毒之功,在廣東地區有很多菜肴都以其為原料,如炒肉片、溜魚片、魚丸等等,不勝枚舉。云南地區的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各個少數民族都有其喜食的花卉,達100多種。
現代科學家對花卉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花卉中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還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物質,可見花膳不但風味獨特,情趣盎然,更可延年益壽,強身健體。
用花藥——治病療疾
在我國的中草藥中,有不少都是以花卉入藥,如紅花、款冬花、辛夷花、月季花、金銀花等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藥材。這些花卉藥性各異,功效不同,紅花活血化瘀,款冬花潤肺止咳,辛夷花散寒通竅,月季花活血調經,金銀花清熱解毒。形形的花藥,在各科疾病的治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我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可以尋到、款冬花、旋復花等花卉的蹤跡。到了漢代,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很多經典方中都有花藥。有些方劑以花為主藥,如“旋覆花湯方”,治肝臟氣血郁滯;“紅藍花酒方”,單用紅藍花(即紅花)一味,治婦女腹中血氣刺痛。
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被奉為“外科始祖”,他在施行外科手術前,讓病人服下他發明的麻醉劑“麻沸散”,病人隨即失去知覺,極大地減輕了外科手術的痛苦。麻沸散的發明可謂意義重大,是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可惜方劑的組成至今已經失傳。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其主藥為曼陀羅花。曼陀羅花又名洋金花,原產印度。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曼陀羅花……花、子辛溫有毒,主治諸風及寒濕腳氣……并入麻藥……陰干,等分為末。熱酒調服三錢,少頃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將曼陀羅花的藥性和用法記載得十分詳盡。
很多藥用花卉都有充滿詩意的名字,其由來又多與生長特點和藥性功效有關,其中有不少浪漫的傳說故事。比如合歡花,其名有和合歡愉之意,寓意夫妻恩愛和美。其花色緋紅,花香清甜,羽狀葉片相對而生,夜晚閉合。相傳古時候有位員外,生有一女取名歡喜。歡喜18歲那年清明節到廟里燒香,回來就得了一種怪病,精神恍惚,茶飯不思,人也日漸消瘦。員外貼出告示,謂誰能治好歡喜的病,定以重金酬謝。一位精通醫術的窮秀才正要進京趕考,但身無分文,于是揭了告示,想要治好小姐的病,也為自己賺些盤纏。
篇9
9小時法式低溫慢煮油封鴨腿
油封鴨腿便是一款經典平民美食。在冰箱問世之前,儲存食物是考驗人們智慧和想象力的一件大事。除了傳統的風干,腌制或煙熏,法國東南部居民發明了一種讓食材倍加美味的保存方式――油封。讓肉類浸潤在其自身的油脂當中,隔絕空氣封存,吃前再取出加熱,風味由表及里地充分滲透,成就了難得的馥郁口感。這道菜技術含量極低,卻考驗著耐心。將新鮮鴨腿用鹽、胡椒粉、百里香、月桂葉等調味料均勻涂抹,腌制過夜,然后放入沒過食材的鴨油中浸泡,低溫慢煮9小時。烹調時取出放入烤箱,低溫h烤至兩面金黃酥脆。此時的鴨肉柔嫩順滑易于脫離鴨骨,鴨皮卻香脆可口,與北京烤鴨有異曲同工之處。伴以獨家奶油卷心菜以及胡蘿卜汁來中和,淡咸的味道轉為微甜,油膩還沒過癮就掉進鮮蔬的清爽中。
80度法式低溫油封整鴨肝
經常流連于西餐廳的人也許發現,鴨肥肝常在餐桌上擠掉鵝肝的位置成為悄然興起的時尚。比起鵝肝,鴨肝的口感實而不膩,風味更加濃厚。優質的鴨肝表面殘留的血管和神經極少,俗稱“無筋”。切開呈深黃色,不滲油。與傳統法式油封肉品比起來,這款鴨肝在烹調前格外下了一番功夫。將波爾多葡萄酒加熱慢煮,讓酒精揮發,將鴨肝放入其中腌制24小時后,再用鴨油浸泡,以小火低溫燉煮。細細品嘗,鴨肝柔軟細膩,散發出淡淡的葡萄酒香,還沒有讓唇齒沾到鮮味,先就微醺起來。特別搭配無花果醬,讓果香混合著酒氣帶你漸入佳境,黃油小面包乖巧地幫你解決掉肥膩的后勁,只剩下一口的余香,留下滿心的惦記。
24小時自制腌新西蘭三文魚
在新西蘭雪山森林包圍的某處,有一個高海拔淡水三文魚場,這里純凈的冰川融雪匯成了纖塵不染、富氧富礦的湖水,為三文魚營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環境。這里的冬夏水溫差超過30度,湍急的水流和水溫變化催促著魚兒增大運動量,長成一身鮮艷欲滴的勁道肌肉。生吃刺身自然絕妙,而腌制的三文魚口感更富層次,較之刺身,有如略施粉黛的風姿之于清水芙蓉的芳華少女,自是多了一層內涵與韻味。整塊鮮魚用蒔蘿等調料腌制24小時,再精選其中肉質最嫩的部分,配以油醋汁、雞蛋碎、酸奶油及三文魚籽、蒔蘿等調料,賦予之鮮香濃郁的風味和令人愉悅的色彩,肉質爽滑細膩,舉箸淺嘗,便欲罷不能。
法芙娜黑巧克力熔巖
每款經典甜點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拿破侖蛋糕其實和拿破侖并沒有什么關系,法文Mille feuille是“100萬層酥皮”的意思;提拉米蘇(Tiramisu)在意大利文里面有“帶我走”的含義,背后是一段關于戰爭與離別的故事;色彩斑斕的性感小圓餅“馬卡龍”(macaron) 被稱為“少女的酥胸”。而暗流涌動的巧克熔巖蛋糕,代表著戀人滾燙的心。
這款表外沉著內心柔軟的蛋糕總是讓巧克力迷們難以自持,用金屬小勺切開表皮的一瞬間,巧克力濃漿像火山熔巖一樣汩汩流出,滾燙的氣息中散發出魅惑的香甜,招呼著你用舌尖去觸摸。黑巧克力的純正苦味巧妙地化解了蛋糕的甜膩,再配以熔巖蛋糕永恒的冰淇淋情人,開啟冰火兩重天的奇妙體驗。作為陪襯的薄荷漿果和焦糖薄片,調和了巧克力的濃厚,帶來豐富的味覺感觸。
金槍魚多寶塔
在海鮮沙律搭配的水果中,牛油果一直是首屈一指的人氣選項。它營養價值極高,豐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質賦予它綿軟肉質的食感,擁有“森林奶油”的美譽。將牛油果與黃鰭金槍魚切成大小一致的丁狀,撒上鹽,澆上檸檬汁、橄欖油輕輕攪拌,在模具中將牛油果丁和金槍魚丁分層鋪上,稍微壓實,最上層撒上黑白芝麻。莫爾頓將傳統做法進行了改良,加入獨家蒜蓉辣椒和醬油,配上現炸云吞皮,打造出結合了意大利、東南亞、中國特色風味的創意料理。裝盤時金槍魚和牛油果多寶塔層次分明地靜坐在盤中央,跳脫的鮮紅與嫩綠暗自較勁奪人眼球,再淋上紫蘇油和泰式奶油,讓人一面忍耐著撲鼻香氣的引誘,卻又不忍破壞那份乖巧的完整。
珍寶蟹餅
篇10
一、關注物質燃燒,生活更加燦爛。
1.點燃兩支高度不同的蠟燭,用一個燒杯罩住,高的蠟燭先熄滅。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溫度較高時上升,然后又由上至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充滿整個瓶內,因此,當室內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迅速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彎腰逃離;森林火災逃生時,用濕毛巾堵住口、鼻等呼吸器官,逆風自救。
2. 為了保證安全問題,在慶典活動中可以用氦氣代替氫氣填充氣球。因為氦氣化學性質不活潑,而不純的氫氣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
3. 煤氣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氣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風,為防止煤氣泄漏,我們常在煤氣中加入具有特殊氣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氣發生泄漏。發現有煤氣泄漏時要及時打開門窗,關閉煤氣閥門(不能開燈,打電話,用電風扇等,因這些行為會產生火花,從而發生煤氣爆炸);發現有人煤氣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必要時送醫院救治。
4. 蠟燭一吹即滅,是因為冷空氣使蠟燭溫度下降至其著火點以下,用扇子扇爐火越來越旺,是因為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增加的煤與氧氣接觸的面積。
5. 西氣東輸的氣體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礦“瓦斯”爆炸的主要氣體也是甲烷,其爆炸原因是礦井中通風不良,使甲烷與空氣混合而達到爆炸極限,經點燃發生爆炸,所以為防止煤礦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風,嚴禁煙火。
6.燈泡內往往會有少量的紅磷,主要作用是脫去燈內的氧氣 ,延長燈泡的壽命。
7.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堵住口鼻是防止吸入有毒氣體。如遇到毒氣(氯氣、硫化氫、氨氣)泄漏時,我們也要用濕毛巾堵住口鼻,然后逃往地勢較高地方。
二、關注食品常識, 吃好更加安全。
1.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鮮,是因為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堵住了雞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變質。
2.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變質或變形,常在食品袋內充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或氮氣;或在袋內放干燥劑:生石灰、氯化鈣,主要是吸水,鐵主要是吸收氧氣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裝。
3.魚鰾內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氣。
4.做饅頭時加些純堿主要為了中和面粉發酵時產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饅頭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殘留的農藥可以用堿性物質泡,可降低農藥的藥性。
6.皮蛋的澀味可以用食醋除掉。
7.冰箱的異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鋁壺內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可用鹽酸或食醋除去。
三、關注環境保護, 素質自有體現。
1. 酸雨
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大量排放引起的,其危害有:腐蝕建筑物,影響作物生長,污染河流,影響人體健康,造成土地酸化。
減少酸雨的措施:開發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進行脫硫技術。
2. 汽車尾氣
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變發動機結構,使燃料充分燃燒;在排氣管上裝上一個催化轉化裝置,使CO、NO轉化為無毒的氮氣和二氧化碳。
控制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的方法有:(1)開發新能源,(2)使用電動車。
3. 防止水污染
(1)加強對水質的監測 。
(2)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后排放 。
(3)要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
(5)加強水土保護,大量植樹造林 。
節約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澆花),隨手關水龍頭,低灌技術,工業水的二次利用。
4. 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