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安慰看的短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19:0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己安慰看的短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自己安慰看的短文

篇1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里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尸回家。”三個星期后,從非洲運來一個大包裹,里面是一個獅尸。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電報:“無誤,巴布尸在獅腹內。——佛萊特。”

【要素解說】

“凡做人貴直,而作文貴曲。”(袁枚)特別是寫記敘文,要學會一些設計情節波折的方法:

一、 誤會

利用時間、地點、人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間的誤解,為行文推波助瀾,豐富情節的戲劇性。如習作《期望》寫“我”整天沉醉于武俠小說的刀光劍影之中,成績急劇下降。而沒有文化偏想培養出一個文化人的母親見我整天抱著厚厚的一本書“用功”,心中有幾分歡喜。“我”則為自己的瞞天過海之術而得意。直到一個風雪肆虐的日子里,母親一大早起來,踏著冰雪,忍著饑餓,來到二十里外的學校,給我送來我常念的厚書——《神雕俠侶》時,我才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文章用誤會法,寫母親因我學習用功而歡喜。又用誤會法,寫母親錯把我常看的武俠小說當成教材,冒著風雪嚴寒饑餓到二十里外的學校送書的感人情節,突出了母親的善良和盼子成才的熱切心情,也表現了我的懺悔和慚愧。

二、 抑揚

從“抑”、“揚”的順序看,有“先揚后抑”、“先抑后揚”兩種;從“抑”、“揚”的對象來看,有“抑人”、“抑物”兩種。

如梁實秋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一文:開頭交代老師的綽號“徐老虎”,給人窮兇極惡的感覺;接著寫外貌,“腦袋有棱有角”,“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方方的,亮亮的,扁扁的”,還說他像《聊齋志異》中的夜叉,真是有些古怪,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他的“獰笑”和“鼻孔里常川的藏著兩筒清水鼻涕”。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形容猥瑣、可憐可鄙的人,卻是一位滿腹經綸、古道熱腸、熱心教學、嚴肅育人的好先生。梁實秋的這篇短文,不但張揚了自己老師的個性風采,而且給我們留下了抑揚結合的珍貴的寫作技巧。

三、 陡轉

故事情節不是循常理發展,而是陡然遇到情理中的“意外”,轉向另一方面去。如《窗》(泰格特小說)寫兩位臥床的重病人,住在僅有一門一窗的狹小病房里。只有透過窗口才可見外界,生活死寂。為了安慰病友,近窗人每天向病友編織窗外斑斕多姿的景觀,病友擺脫了寂寞,得到了安慰,至此故事似可以作結了。然而病友突生嫉妒,對近窗人竟見死不救,待爭到近窗的鋪位,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文末陡起波瀾,出現逆轉,使小說有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作文示例】

父親的車子

焦可馨

時間的車輪,無聲無息地碾過記憶的長路,但是,總有一些事情讓人難忘。每每想起那件事,我心中就不平靜,它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心上,使我久久難以忘懷。(與“父親的車子關系不大,可以刪除”)

讀初二那年,一場車禍,有驚無險,但還是落個左腳骨折。父親就買輛二手自行車接送我上學。兩年過去了,我的腳也早已恢復正常,但父親仍堅持騎著那輛破車送我上學。全然不管那輛自行車的外表是多么破舊,速度是多么緩慢,是多么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是一些平實的敘寫,缺乏描寫性的語言,應該多用一些形容詞,追求敘事、狀物的生動性。關于描寫“我”心情的內容,都是直白式的,要通過描述性語言展示)

每次父親騎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接我時,周圍的同學都露出怪異的表情,也有說三道四的,說什么的都有,什么眼神都有。(同學是誰,怎樣的一種怪異,“說三道四”的內容是什么,都應該具體化)看到他們的那種種神情,我心中總會產生一種莫名的自卑感,感覺自己投錯胎,出生在一個貧窮的人家。特別是坐在父親的自行車上,總是臉上熱辣辣的,丟人現眼的感覺總是很重。我心想,其他同學有小轎車接送的,也有摩托車接送的,我呢?為什么只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接我?我多次想跟父親說,讓他不要把自行車騎到學校來,但是,每次都是看著年邁的父親,又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回去。后來,一個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節課,老師正安排周末事宜。父親又照例穿越夾在道路兩側的眾多小轎車,頗為得意地將自行車停在教室窗戶附近,那里能透過玻璃望見我的位置。我的同桌看到了,就當面嘲笑我。(這里應該描寫具體的細節或場景)我想避開同學鄙視的目光,在教室里多呆一會,班長又拿父親的那輛車子挖苦我。(班長說些什么,有什么樣的表情,都應該具體描寫出來,只是一味地自己敘述,沒有組織成場景、情節,很難興起波瀾)于是,我終于硬下心腸來,對父親說:“爸,你以后接送我,都不要到學校里來了,到學校前小巷的拐角處就可以了。不然,同學們又要笑話你那輛‘高級轎車’了。”(這樣的語言,應該由“同學”自己說出來)

父親聽完我的話后,雖然有些不高興,好像想說什么,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點點頭答應了。后來,父親每次接送我,都只到那小巷口,絕不去學校的。

直到有一次,父親冒雨送我上學,我才改變了對那輛自行車和父親的看法。大雨將至,父親看我很著急,二話不說,塞給我一件雨衣,帶上我,騎車向學校方向趕來。看著雨中的父親,我很后悔,過去那樣對待他。(由父愛場景,到深情感動,再到理性感悟,應該更為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故事的,人物情感的波折,都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

朋友,你有這方面的經歷么,讓我們記住父母的愛,更加努力地學習吧。

[升格指導]

文章有清晰的思路和線索,語句通順,內容也比較充實,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 平實敘述多,藝術描寫少,特別是細節、場景的描寫幾乎沒有,這就使文章平鋪直敘,沒有“亮點”,故事沒有“”。建議植入細節、場景描寫,注意故事“緊張”與“舒徐”的搭配,使之形成波瀾起伏之勢。

2. 人物形象扁平,原文不太注意人物自身的言行的描寫,建議增加對“父親”形象和“我”內心情感波瀾的“彰顯”,使文章除故事跌宕起伏外,呈現出人物情感的激蕩回旋。

3. 語言缺乏文采,如寫自行車,只說“破舊”,其實,還可以找到許多形容詞來描寫它;寫父親也可以從語言、行動、肖像等角度用藝術性的語言進行描寫。

[升格新作]

丑陋的自行車

焦可馨

讀初二那年,我不小心從一棵榆樹上摔下來,左腳骨折。父親就買輛二手自行車接送我上學。兩年過去了,我的腳也早已恢復正常,但父親仍堅持騎著那輛破車送我上學。自行車渾身上下的斑斑銹跡,就像父親那布滿歲月滄桑印跡的面龐。

那是一個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節課,老師正安排周末事宜。父親又照例穿越夾在道路兩側的眾多的“別克”、“朗逸”,頗為得意地將自行車停在教室窗戶附近,那里能透過玻璃望見我的位置。同桌嬌嬌,推推我,遞過一個詭秘中夾雜著鄙夷的眼神。我眼睛的余光與那輛令我自慚形穢的自行車相遇了,鼻孔里頓時掠過一絲酸楚。終于,熬到老師把事情講完了。我漫不經心地收拾著自己的書本,想等大家都離開后再走。教室里的同學越來越少,負責教室安全的班長早有些不耐煩了。她直挺挺地走到我跟前,抬起高高的馬尾,指指窗外說:“焦可馨,你爸開車來接你啦!還磨蹭個啥?”我很想對她發作,最終還是拎起書包沖出教室,紅著臉、低著頭朝校外跑去。最后,我在學校附近的一處胡同的拐角處停下來,這才發現推著那輛丑陋的自行車的父親,一直氣喘吁吁地跟在我的身后。我站住,父親也停下,然后是短暫的沉默……一句沉重的話,還是從我唇邊擠出了——“爹,下次來接我,就在這兒等吧……”父親那一臉的擔憂,瞬間被尷尬、迷惑代替了。但他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沉重地點點頭,然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流露出幾分自責的神色。從此之后,父親便按我的要求,在這個胡同的拐角處接送我,我也如釋重負。

直到前幾天父親冒雨送我,才徹底改變了我對那輛丑陋的自行車和父親的看法。這些天,受臺風“布拉萬”余緒的影響,我們這里陣雨不斷。父親望著外面的大雨,看看焦急的我,給我披上雨衣,讓我坐上車座,便敏捷地跨上車子,猛踩腳板,一頭沖進雨幕里,還不時回頭喊著“女兒,坐好……”。雨水順著父親彎弓似的脊背不停地流著,流著……我的眼淚也熱熱地流出了眼眶。來到胡同口,天晴了,父親滿足地搖搖頭,雨珠四濺,看著我笑了!

我低著頭,說:“爹,您騎車送我去學校吧!”父親爽朗地大笑一聲:“好哩!”此刻,仿佛那丑陋年邁的自行車也煥發了青春,如一只快樂的鴿子,歡快地向學校飛去……

[升格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