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水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8 13:50: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水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水的詩句

篇1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篇2

1.水何澹澹,________。樹木叢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觀滄?!?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淵明《飲酒》)

3.________,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6.________,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7.閑來垂釣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難》)

8.造化鐘神秀,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10.白頭搔更短,________。(同上)

11.自經喪亂少睡眠,___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2.__________,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簾濕羅幕,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____,都護鐵衣冷難著。(同上)

15.天街小雨潤如酥,____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6.懷舊空吟聞笛賦,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7. 夜來南風起,________。(白居易《觀刈麥》)

18.__________,童稚攜壺漿。(同上)

19.最愛湖東行不足,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________,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問歸期未有期,___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23.蓬山此去無多路,_______。(李商隱《無題》)

24.無言獨上西樓,________。______。(李煜《相見歡》)

25.__________,衡陽雁去無留意,________。(范仲淹《漁家傲》)

26.________,去年天氣舊亭臺。(晏殊《浣溪沙》)

27.______________,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

28.________,親射虎,______。(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29.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

31.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同上)

32.莫笑農家臘酒渾,_______。(陸游《游山西村》)

33.簫鼓追隨春社近,_____。(同上)

34.醉里挑燈看劍,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5.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36.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同上)

37.________,小橋流水人家,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39.傷心秦漢經行處,________。(同上)

40.浩蕩離愁白日斜,____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

二、理解性默寫,根據要求用詩文原句或自己的話填空

1.《關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美好聯想;______,____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

2.《蒹葭》中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表現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觀滄?!分型ㄟ^豐富奇特的想象創造宏偉意境、抒發壯志豪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飲酒》中表達詩人遠離世俗名利羈絆,雖身居“人境”但閑靜無憂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展現詩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寫時序更替,抒發思鄉之情,蘊涵生活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維在《使至塞上》中描繪塞外奇特壯美風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行路難》中最能表達詩人李白堅信理想抱負一定能實現的倔強、自信、執著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中表達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與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后遭到驚人破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抒寫憂國思鄉情懷的詩句是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杜甫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濟世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下的詠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風見雪,創造別開生面的開闊雄奇氛圍的詩句是______,_____;描寫沙漠風光,烘托送別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描寫餞行場面,帳內帳外互相映襯,表現友情濃烈深摯、心胸豁達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送別場面,把離別的惆悵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現詩人劉禹錫對仕宦升沉、世遷的豁達胸懷,蘊涵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6.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描寫割麥者辛勤勞動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描寫拾麥者因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表達自己對重賦下的農民深切同情和關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點,從仰視角度描寫禽鳥的優美詩句是______,______,從俯視角度描寫花草的優美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將士們戒備森嚴,不可侵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寫將士們黃昏練兵,威武雄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描寫深夜奇襲敵人的悲壯場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達自己維護中央集權的堅定政治立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赤壁》中借題興嘆,評論赤壁之戰勝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杜牧在《泊秦淮》中諷喻晚唐統治者醉生夢死、荒誤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1.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以會晤的歡娛襯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轉化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2.李商隱在《無題》中抒寫濃郁的離別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抒寫纏綿的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23.范仲淹在《漁家傲》中描寫與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思鄉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發愛國情懷的詞句是____,_____。

24.李煜在《相見歡》中借助比喻抒寫離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手法直抒亡國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25.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懷,表達自己滿懷信心、銳意改革的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

2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嘆時光流逝,蘊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7.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歷史典故抒發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敵立功、報效祖國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下的寄寓離情,釋卻離怨,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9.陸游在《游山西村》中寫下的蘊涵深刻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30.辛棄疾在《破陣子》中追憶軍營生活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渴望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戰斗場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直接抒發抗金報國、收復中原、建功立業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寫下的以死明志,表達自己視死如歸、忠心報國、名垂青史的民族氣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2.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時間天涯游子之悲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封建社會本質,寄寓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強烈譴責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自比,表達自己雖然辭官離京卻不忘報國壯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開放性默寫根據你的積累,按照題目的要求,寫出我國古代詩、詞、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課內外

1.描寫春景的。2.描寫夏景的。3.描寫秋景的。4.描寫冬景的。5.詠雪的。6.詠蓮的。7.詠菊的。8.描寫高山的。9.描寫山水的。10.描寫花的。11.描寫鳥的。12.詠嘆花鳥的。13.描寫登高遠眺的。14.描寫洞庭湖的。15.描寫長江的。16.涉及黃河的。17.蘊涵深刻哲理的。18.描寫征戰生活的。19.描寫戰地紅旗的。20.描寫農耕生活的。21.描寫農村淳樸好客風尚的。22.直接描寫真摯友情的。23.直接抒發豪情壯志的。24.情景交融抒發惜別深情的。25.抒發愛國情懷的。26.抒發理想抱負的。27.托月抒懷的。28.抒發憂國憂民情懷的。29.抒發憂國思鄉情懷的。30.詠嘆歷史興亡的。31.以古人自喻的。32.巧用歷史典故的。33.抒發思親情懷的。34.描寫大海景象的。35.描寫塞外風光的。

四、語言的運用與化用運用出自課文的成語、格言、名句或者對其加以點化,自選話題,造句或寫話

1.輾轉反側:______________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______

3.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_______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_______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_______

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____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篲______

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_______

1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_____

1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

1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__

14.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_______

15.黑云壓城城欲摧:___________

1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___

1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____

18.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___

19.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_________

20.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___

2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_____

2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_______

2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

25.沙場秋點兵:_____________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

2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

28.寫出出自《〈論語〉十則》的六個成語,并任選三個造句或寫話。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寫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寫出出自《桃花源記》的四個成語,任選其中兩個,各造一句話。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寫出出自《岳陽樓記》的五個成語,并任選兩個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寫出出自《醉翁亭記》的兩個成語,解釋其現代常用義,并各造一個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選話題,用出自《出師表》的下列成語或名句造句或寫話。

①妄自菲?。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顧茅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出自《魚我所欲也》的成語是哪一個?對這個成語,我們現在應該怎樣理解?請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出自《曹劌論戰》的成語是哪一個?請用它的現代常用義寫一句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唐]王 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選自《東臬子集》)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詩,在閑逸的情調中表現出詩人“相顧無相識”的抑郁苦悶的心情。

前兩句以抒情為主?!皷|皋”,泛指王績家鄉絳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附近的水邊高地,借用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暗含詩人歸隱之后,躬耕東皋之意?!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表現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在薄薄的暮色之中,詩人站立在東皋上,舉目四望,一種孤寂無依的愁緒涌上心頭。

中間四句緊扣“望”字,描寫東皋一帶的景色。詩人首先對眼前景觀進行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唯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的畫面??v使在淡淡的暮靄之中,人們還是能夠感覺到山野間秋林、落暉的光與色的強烈輝映。接著,詩人的筆鋒由靜轉向動的敘寫,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上的生動場景。牧人驅趕著牛犢返回,獵人騎馬帶著獵物歸來。這種動態式的描寫愈發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這四句詩將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自然而和諧,令人不能不產生某種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閑適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臨其境的詩人,卻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在田園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卻是一種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詩的最后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叔齊、伯夷那樣的隱士了。

這首詩的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以情寫景、借景言情的層層深入描寫,把詩人的孤寂彷徨之情與籠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聯結起來,給讀者帶來直觀的藝術享受和美的愉悅。詩中所蘊涵的不盡之意,更使讀者長久地咀嚼、回味。全詩語言質樸清新,自然流暢,言淺意深,就如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具有一種特別的魅力,迥異于南朝以來綺麗華美的詩風,為唐詩及后代詩歌語言的創新開辟了先路。

達標練習

1.解釋下列的詞語。

(1)東皋 (2)徙倚

2.這首詩中描寫靜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描寫近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感情,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的這種感情。

4.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是( )

A.質樸清新 B.綺麗華美

篇4

陶淵明的詩作主要以田園生活為主題,代表作有《歸園田居》五首、《飲酒》、《歸去來兮辭》等,其中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田園詩佳句。

謝靈運代表作有《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登池上樓》、《初去郡》等。

2、唐朝時期的山水田園派詩人眾多,有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常建等。

王維,唐代詩人,被稱為“詩佛”,宋代蘇軾評價王維的田園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歌主要描寫田園隱逸生活和自然風光,代表作有《鳥鳴澗》、《積雨輞川莊作》、《山居秋暝》、《鹿柴》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他的詩歌以山水詩居多,如《宿建德江》、《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江上思歸》等。他的田園詩主要是寫隱居生活的高雅情懷和閑情逸致。如《過故人莊》、《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等。

柳宗元的山水田園詩,善于表現孤峭高潔的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的痛苦,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如《溪居》《江雪》。

常建,詩作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一派,代表作有《題破山寺后禪院》,著名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3、兩宋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派詩人主要是楊萬里和范成大。

楊萬里對自然景物有著特別的敏感,獨具眼光和心胸,觀察細致,領會深刻,描寫別有生趣,蘊含哲理。代表作有《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暮行田間》等。

篇5

詩文默寫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詩文的積累和遷移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從而達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的。這一部分主要考查《課標》推薦的50篇(首)古詩文中的名句,以及除此之外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古今詩文。

[備考指要]

詩文默寫的題型沒有太多變化,一般為根據詩詞的上句或下句填空默寫。近年來,默寫的形式朝著“有理解、能運用、善歸納、融內外、多積累”的方向發展,因此,同學們復習時要緊扣課本,有目的地進行知識梳理。篩選出古詩文名句,加強理解,反復記憶。復習不但要篇篇背誦,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容易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典例精析]

1 直接默寫型

這類題型往往指定某篇詩詞,或者給出詩文的上句或下句,要求填寫出與之銜接的下句或上句。只要準確記憶,且書寫完全正確,就可以得分。

2 理解默寫型

例1 默寫。

(1)(2008江蘇無錫)《詩經》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描寫男女愛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詩。全詩通過“溯洄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復沓,描寫了戀人間追求愛情的艱辛與漫長。

(2)(2007江蘇鎮江)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描寫開闊鮮明、氣勢雄渾的塞外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2007江蘇鎮江)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類題型富有新意,但內容涉及面廣,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難度。同學們在復習時要注重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

3 遷移默寫型

例2 (2008江蘇泰州)根據提示填寫課文原句。

自古詩人多磨難。面對磨難,許多詩人并未消沉,而是以樂觀進取的精神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請寫出體現他們這種風采的句子。(連續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類考題要求同學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善于將表現同類事物、情感的句子進行歸納、梳理、分類記憶。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4 運用默寫型

例3 (2008江蘇無錫)根據提示填寫課文原句。

(1)在鼠年的那場雪災中,災區許多領導身先士卒,不顧自己的安危,戰斗在抗災第一線,他們傳承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倡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季羨林先生九十多歲高齡仍筆耕不輟,他的學生既贊美他這種創作精神,又擔憂他年老體弱。對此,季老引用蘇軾《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詞句作答。

例4 (2008江蘇徐州)《出師表》中有這樣兩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諸葛亮集》中“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

解析:這種題型含有很強的綜合運用的意味。這類題目要答得貼切,首先要分析所要引述某一名言的語境,然后充分調動自己的記憶,就其內容或意境等進行相似性的聯想,搜尋與語境義一致的詩文。

[實戰演練]

1 (2008江蘇無錫)____________,玉壘浮云變古今。(杜甫《登樓》)。

2 (2008江蘇無錫)______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篇6

關于《繁星春水》讀后感精選范文   《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此詩集中,冰心以母愛、童真和對大自然的歌頌為主題。女作家杏林子曾經說過:“除了愛我什么都沒有!”的確,當你擁有愛就不需要別的什么東西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切。冰心接受著母愛,同時她也贊譽著母愛,她愛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詩句,是那樣的簡樸,但是每一個字眼都蘊含著那樣深的含義,許多詩句還透入這對母愛的深深贊美。從冰心的詩句中,我悟到:一個人愛萬物,他是美麗而快樂的;一個人被萬物愛著,他會過得安逸舒適。而同時為這兩者,他就是幸福的。

  “冰心”這個詞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麗,超凡脫俗,也正如她所寫的詩句,在淡淡的優雅的文筆中,還有著許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湴列┌桑挥心闫毡檠b點了世界。”告訴我們小草雖然渺小,但世界需要它點綴。又一句“青年人,珍重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备嬖V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去做該做的,在時間的書上寫下你的成績與輝煌。總之,在冰心的詩句中,我們能學到很多。

  讀這些小詩,似乎很親切,因為冰心將大自然中最純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東西用清淡優雅的詩句表現出來,不加以任何的人為的修飾,不添加以任何華美的詞句,帶著一絲溫柔的憂愁,或一些深深的內在美:明目下,綠葉如云,白衣如雪。怎樣的感人呵!又何況是別離之夜。在娓娓道來的詩句中,滿含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是她冰清玉潔之心的再現。

  讀完這本詩集,我覺得很美很美,不僅僅是,美而美,也有憂而美,悲而美。在冰心的詩下,一個多么美的世界!

  關于《繁星春水》讀后感精選范文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讀,也是第一次讀這種短詩。雖然閱讀過很多詩集,但覺得它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導讀的內容就吸引了我,還講到了冰心奶奶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大,也充分體現了她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總的來說包含三個方面:母愛、童真和自然。

  冰心奶奶把母愛視為崇高和最美好的東西,反復加以歌頌。她認為,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基本動力。從冰心奶奶的短詩中我就感受到了他對母愛的理解: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懷里。

  童真也是冰心奶奶這兩本書中用得比較多的題材。在她的眼里,充滿童趣的世界才是最美麗的世界。在童真中,冰心奶奶的作品有著深沉細膩的感情基調:

  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最后一個重點便是自然了。在冰心奶奶看來,人類歸于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臥在宇宙的搖籃里。

  讀完了冰心奶奶的兩部作品,我已經完全走進了書中的內容,仿佛我已經走進了冰心奶奶的內心世界,看到了她內心的想法。在這兩部書中,冰心奶奶用清新典雅、樸素自然的語言,闡述了各種人生哲理,冰心奶奶的詩句優美,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閃爍的繁星,又如忘河之濱的水,又如花朵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冰心奶奶的筆下,世界是那樣的美麗。而且在字里行間也獨具匠心,不知為什么,看了冰心奶奶的這兩部作品,我的心微微觸動了一下,這也許就是感動吧!

  關于《繁星春水》讀后感精選范文

  這本書,歌頌了大自然,歌頌了童心,歌頌了母愛,它是新詩發展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沒錯,這本書正是我國著名詩人冰心所寫的《繁星》、《春水》。一本引起社會和文壇強烈反響的詩歌集。

  《繁星》、《春水》共由346首無單獨標題的小詩組成。這些短詩雖然是冰心隨手記下的,但每一首都蘊藏著一個獨立的思想。幾句簡短的話語,沒有大量的華麗描寫,卻恰恰體現出這些短詩真正的美。

  初讀《繁星》、《春水》,我便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了,仿佛一只無形的手正把我拉入書中。我既想趕緊看下去,又不忍過早看到結尾,我的手在每一頁紙上反復摩挲著,一遍又一遍地讀著每一首詩。淡淡的油墨味環繞著我,優美的詩歌占滿了我的大腦。合上書,依舊回味無窮。

  再讀《繁星》、《春水》,我比第一次讀時懂得了更多,也思考了許多。

  “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里?!贝笞匀粍撛炝宋覀儯赣宋覀儯o我們一切她所能給的。但人類呢?人類卻不停地傷害著大自然,并且越來越貪婪,他們砍伐樹木,挖取石油,弄得大自然滿身創傷。大自然在哭泣,而人類卻被金錢和利益遮住了眼睛。

篇7

一.古典詩歌形象的內涵

古典詩歌的形象指的是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

古典詩歌形象包括:

1.人物形象,可分為兩類:①詩人形象,即詩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個輕富貴、傲王侯、強烈追求個性自由的人物形象。②主人公形象,即詩歌中刻畫描寫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畫了勤勞善良而又清醒剛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詩歌所描寫的景物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黃花”、“梧桐”、“細雨”、“黃昏”等,已不只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寄托了詩人在國破家亡之后所具有的獨特的生活感悟和體驗。

3.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即詩人主觀情感,“象”即客觀物象。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物象,而是熔鑄了詩人不屈服于環境、傲然倔強之情感的意象了。

4.意境,“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感,是在理解、認識現實生活基礎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蘊理的情”;“境”是指詩人所描寫的客觀物象,即鮮明的生活圖畫,是從大量的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富有特性的藝術形象?!耙饩场保褪窃娙说湫偷闹饔^情感與鮮明的客觀物象融為一體而創造出來的感人的藝術境界。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巧妙地聯系在一起,畫面凄美而迷蒙,襯托出詩人凄涼哀傷之情。

二.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命題特點

全國近5年高考詩歌形象鑒賞命題情況統計表

由此可見,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命題具有如下特點:

1.詩歌形象鑒賞題的命制越來越受到命題者青睞,考查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11.11%上升到2012年的47.06%,上升幅度較大,比重增加的發展趨勢明顯。

2.由2008年、2009年對詩歌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鑒賞的考查,過渡到2010年及其以后對詩歌意象鑒賞的考查;對詩歌意象鑒賞的考查逐漸得到重視,且所占比重呈發展上升態勢。

3.2012年高考,第一次出現了對詩歌意境鑒賞的考查,全部覆蓋詩歌形象鑒賞的所有種類,而且對詩歌形象考查的綜合程度和要求越來越高。

三.高考詩歌形象鑒賞的解題方法

高考詩歌形象鑒賞題,主要考查鑒賞詩歌形象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讀懂全詩,包括題目、詩句和注釋,明確詩歌寫了什么形象,怎樣寫的,為什么這么寫等問題。其次,要認真閱讀題干,仔細推敲,明確需要回答的問題點。第三,要盡可能結合詩歌社會背景、時代特征和詩人性格特征等,做到知人論世。第四,要緊密結合具體詩歌形象(詩句),分點答題,做到語言準確,條理清楚,答題規范。

1.人物形象

解答人物形象鑒賞題,要緊緊抓住詩歌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的詩句,要明確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描寫的作用,也就是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1](2012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最愛東山晴后雪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問題]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

這是一道考查詩人自我形象的試題。答題要點:具體詩句或詞語+性格特征+思想感情。通讀全詩,從詩題的“最愛”,從詩中“只知”“逐勝”“忘寒”“小立”“只愛”等詞語,再結合詩歌的題目和最后兩句,我們不難看出詩人的性格、心境和情懷。詩人最愛東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對如此美麗的大自然,詩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懷!這樣,我們就可以答出:詩人“只知逐勝”而不覺春寒,“小立”春風夕陽中凝望東山,對東山雪景充滿喜愛之情。從這些動作與心理的描寫中,可以看到一個心境悠閑、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詩人形象。

[例2](2012年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送鄒明府游靈武 [唐]賈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問題]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這是一道考查詩歌主人公形象的試題。審讀題干,可以明確答題要點:主要性格特征+簡要分析。通讀詩歌題目和注釋,我們便知道,鄒明府是個縣令(身份),遠游寧夏靈武縣。細讀全詩,可以知道:鄒明府“三年”出任“縣令”,可“馬不肥”,債臺高筑,只好“憑劍”償還,“官滿”卸任也只落得一車“書”,此次遠游“靈武”,可“臥衣”哪里抵擋得住“林風”,每天聽見軍營“曉角”,連“客館”也“未開扉”過。對此綜合歸納,就可以做出如下答案:詩中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景物形象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力,進行審美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古詩。

三、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描寫的意境,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美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如我們剛學過的

(1)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讓我們看到了春風的神力。

(2)宋代詩人王令筆下的《送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又把我們帶到了花開花落三月-

(3)還有前幾天我們學過的南宋詩人翁卷寫的《鄉村四月》中的《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等等,讓我們走過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時節,

過渡:今天我就再來學習一首描寫初夏時節的詩句《小池》。

(二)初讀詩,感受意境。

1、有積累過這首詩的嗎?背給大家聽聽。

2、很多同學都熟悉這首詩,其實它描寫的就是一處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課件)。美嗎?著名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當年看到了這個小池塘,在周圍的景物映襯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吟誦的詩句《小池》。

3、介紹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最善長寫山水詩,一生寫詩二萬多首,與大詩人陸游,范成大齊名。

4、聽錄音范讀。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聽清讀詩的停頓與節奏。

5、學生自由試讀。你能試著讀一讀嗎?

6、相機認識生字及糾正字音。(惜 露 蜓。強調lǜ字的讀音)師(剛才老師聽同學讀,有幾個字不太準,在這里再強調下。)

7、生再讀。請同學們再讀一下古詩,注意生字,注意讀詩的語氣和節奏。

8、指生讀。

(三)理解詩,領悟意境:

1、整體提問:在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板書:泉眼 樹陰 小荷 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詩。讀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嗎?(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無聲、惜細流)無聲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愛惜,誰愛惜誰呢?泉眼愛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點兒。

(2)寧靜悠美的景色應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舒緩,愛惜……)找生試讀。

(3)泉眼在作者的頭腦中想象得如此舒緩而美麗,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邊大樹的呢?樹陰照水愛晴柔,借助注釋理解一下。(生自由說二句意思,理通順后,師小結)愛指喜歡,誰喜誰呢?

(4)這樣柔和的美景誰能來讀出?(讀出柔美、喜愛……)找生讀,師指導讀。

3、理解三、四句詩,體會“立”的深意。

(1)同學們讀得不錯,后兩句誰能來試著讀一讀。找一生讀。

(2)你能從讀中體會詩的意思嗎?很淺顯,同桌間交流下。

(3)匯報,師相機糾正。

(4),在評議中隨機體會“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飛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落、停、站……)

(2)你認為哪個字最好,為什么?師強調“立”字的用法,使詩句更生動,形象,體現了蜻蜓的可愛。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們會交流什么嗎?(謝謝你,看到你真高興,我等你好久了……)

(6)其實詩人楊萬里曾多次寫過荷花,如上學期積累中《閑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寫了荷花,你還記得嗎?(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7)誰能把后兩句讀一下。讀出高興、欣喜等語氣。

4、齊讀全詩。作者把泉水,大樹,荷花和蜻蜓編織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并表達了他對夏日池塘邊美景的喜愛,帶著高興,喜愛的語氣,品讀一下全詩。

(四)賞讀詩,內化意境。(適當配樂)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

3、同桌互讀,背誦讀。

4、想象讀:你覺得在這個池塘邊還會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魚、小鳥……)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種,卻把整個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值得我們學習。在你腦海里能想象著更多的美景讀一讀嗎?要讀出你對景色的喜愛之情,你試試。

5、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五)教師總結:

涓涓細流,濃密的樹陰,小巧的荷葉,頑皮的蜻蜓,讓這寧靜,優美的小池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詩情畫意令人陶醉,不僅這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美,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美,享受美吧。

篇9

牧民們在廣袤的草原上放牧,牲畜的種類也很多,有牛羊:“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保ㄋ_都剌《上京即事五首》之一)“連天暗豐草,不復見林木。行人煙際來,牛羊雨中牧?!保S溍《擔子窪》)也有馬:“朔方戎馬最,芻牧萬群肥?!保ㄖ懿都o行詩》之一)”還有駱駝:“遙見馬駝知牧地,時逢水草似魚村?!保▍菐煹馈堵勎L珮阃跏迳瞥拈w檢討三首》其一)“陰森晚色晦,寒沙聚群駝”。(袁桷《登候臺》)所以元代上都地區雖是蒙古、漢、回、畏兀兒、西域色目人等多民族聚居,但扈從詩中關注最多的是蒙古族的飲食民俗。

首先就是肉食風俗。上都地區以畜牧為主,蒙古人民過著游牧的生活,他們的食品,以家畜(主要是羊,其次是牛、馬等)肉和奶制品為主,而以打獵所得的野生動物肉為補充。蒙古人習慣吃羊肉,因而羊肉在肉食結構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宮廷飲食以羊肉為主,許有壬是元代奎章閣學士院侍書學士,多次扈從上京,他的《上京十詠》主要刻畫了蒙古草原的物產和風光,其二為《秋羊》描寫秋高氣爽的季節,庖人供肥羊,皇帝以之頒賜重臣。其中“肉凈燕支透,膏凝琥珀濃”的描寫,逼真地寫出了秋日肥羊的肉質和庖人烹飪的高超。張昱的《輦下曲》中有“大官羊膳兩廚供”,《塞上謠》中也有“野帳吹煙煮羊肉”的詩句。元代時期,蒙古統治者到上都巡幸,與各路親王舉辦大型的國宴也是重要的內容,其名為詐馬宴,因為赴宴者都著皇帝欽賜的衣飾,也稱為質孫(一色服)宴。周伯琦在《詐馬行》序言中說:“其佩服日一易,大官用羊兩千嗷馬三匹,他費稱是,名之曰‘只孫宴’?!粚O’,華言一色衣也。俗呼曰‘詐馬筵’?!痹谠娭幸舱f“:大宴三日酣群悰,萬羊臠灸萬甕醲?!背搜蛉?,牛馬的肉也是主要的食品。到元代時,蒙古族還有生食的習俗。陳伯通《海青馬生肝》其二“催薦廚中語未闌,控拳豪客簇雕盤。翠翻云葉并刀亂,冰透霜花楚玉寒。一吮味甘牙齒滑,十分香徹鼻頭酸。夢魂不到鱸魚膾,醉眼江湖特地寬。”詩中描寫生吃馬肝的情景,馬肝不僅可以生吃,而且味道堪比鱸魚膾。除了家禽肉,野生動物肉是重要的補充,這些多靠打獵獲得。騎射之長技是蒙古族傳統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牧民們除了從事牧業生產以外,還經常進行狩獵活動。狩獵既具有經濟意義,獵獲物可以作為食物的重要補充;又具有軍事意義,通過大型圍獵活動訓練戰士,使牧民熟悉弓馬,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元朝統治者巡狩上都,除了舉行忽里臺與朝覲活動以外,還要在這里避暑狩獵。陳高華、史為民在《元上都》第四章里專門談了上都宮廷生活,主要是宴會、佛事、狩獵、祭祀和其他娛樂活動。上都扈從詩中多有關于這方面的描繪,楊允孚《上京雜詠》中有“北陲異品是黃羊”的詩句,提到了上都地區的一種野味———黃羊。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三為《黃羊》:“草美秋先腯,沙平夜不藏。解絛文豹健,臠炙宰夫忙。有肉須供世,無魂亦似麞。少年非好殺,假爾試穿楊。”詩中作者把飲食與狩獵結合起來,描寫了狩獵之后,宰殺黃羊的情景。白狼、野兔、天鵝也是當時人們狩獵的對象,如薩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其一:“紫塞風高弓力強,王孫走馬獵殺場。呼鷹腰箭歸來晚,馬上倒懸雙白狼?!睏钤舒凇稙淳╇s詠》之一有“月初王孫獵兔忙”的詩句。柯九思《宮詞》其十三描寫了狩獵結束之后“,天鵝馳送入宮庭”的情景。

其次從飲酒風俗方面,也可以表現出這種特色。元代的酒,就其使用的原料來區分,有馬奶酒、果實酒和糧食酒幾大類。元代以漢族為主的廣大農業區,主要飲用的是糧食酒,馬奶酒和葡萄酒并為宮廷的主要用酒。而在以蒙古族為主的上都地區,馬奶酒就是最為重要的飲料。蒙古人蓄養牛馬等家畜,馬奶以及用馬奶發酵而成的“忽迷思”(馬奶酒)就成為他們喜愛的飲料,因為湩是乳汁,馬奶酒也稱為湩酒。受到蒙古風俗的影響,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中也有一些人對此發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扈從詩中吟詠馬奶酒的詩歌就非常多:“學士院官傳賜宴,黃羊湩酒滿車來?!保◤堦拧遁傁虑罚跋喙亳R湩盛渾脫,騎士題封抱送來。”(張昱《輦下曲》)“內宴重開馬湩澆,嚴程有旨出丹霄?!保钤舒凇稙淳╇s詠》)“皮囊乳酒鑼鍋肉,奴視山陰對角羊?!保钤舒凇稙淳╇s詠》)“祭天馬酒灑平野,沙際風來草亦香?!保ㄋ_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龍衣遵質樸,馬酒薦馨香”。(周伯琦《立秋日書事五首》)“髯奴醉起傾渾脫,馬湩香甜奈樂何。”(貢師泰《和胡恭灤陽納缽即事韻五首》)“天馬西來釀玉漿,革囊傾處酒微香?!保ㄒ沙摹都馁Z搏霄乞馬乳》)“懸鞍有馬酒,香瀉革囊春。”(許有壬《雨中桓州道中》)“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新醅撞重白,絕品挹清玄。”(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一《馬酒》)“慢說千杯不醉人,清光壓倒洞庭春。攜行可用紫絲絡,渴飲不煩烏角巾。“”搖動革囊成醞釀,封藏花盎作逡巡。坐中一混華夷俗,或有豪吞似伯倫?!?員炎《馬酮》)這些詩歌描寫了馬酒的香甜、釀造、運儲等多個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員炎詩中的“坐中一混華夷俗,或有豪吞似伯倫”,因為這種美酒,使“華夷一俗”,其功至偉。

元代的上都地區屬于游牧經濟區,原來很少有耕種的土地。蒙古建國后,擄掠中原漢族人為奴隸,這些中原的人往往在水源充足的草原開辟小片耕地。入元之后,政府也在漠南、漠北有計劃地開辟屯田,但因為這些地區緯度較高,天氣寒冷,入夏始種粟、黍,種植的也主要是抗寒、而且生長期較短的作物,在扈從詩中描寫的主要是蕎麥,如貢師泰的“蕎麥花深野韭肥”《(和胡士泰灤陽納缽即事韻》),胡助的“蕎麥花開草木枯”(《宿牛群頭》)的詩句。其他的糧食多從中原地區運來,由于路途遙遠,調運不便,所以上都的糧價極高。如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都每石米價鈔55兩(《經世大典•市糴糧食》),而差不多同時的大都則只有15兩,兩者相差近4倍。作為普通牧民基本以肉食為主,面食也只有上都出產的蕎面。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五《籸面》:“坡遠花全白,霜輕實便黃。杵頭麩退墨,硙齒雪流香。玉葉翻盤薄,銀絲出漏長。元宵貯燈火,蒸墨笑南香?!痹娭杏凶宰ⅰ埃耗相l蕎面黑甚,熱則堅實若瓦石,可代陶盞貯膏火?!痹娭忻鑼懥耸w麥開花、結實、磨面、烹飪的過程,這里所做的食物被稱為“河漏”或“合落”“、饸饹”。元代雜劇中有“糝子面合落兒帶蔥韭”[4]的唱詞(楊景賢《西游記》),可見在元代食用蕎面是比較普遍的一種飲食習俗。

草原地區種植蔬菜較少,牧民多采野菜作為肉食的補充。草原上生長著數量眾多的野菜,很多都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如沙蔥、野韭、蕨類、百合、桔梗、黃花、蘑菇、地椒、沙菌等。許有壬的《上京十詠》中就有對這些野菜的描寫,《地椒》詩中首先描寫了地椒的花色、香味:“凍雨催花紫,輕風散野香?!比缓竺鑼懥似淙~片的形狀和長勢:“刺沙尖葉細,敷地亂條長?!苯又鴮懥说亟繁徊烧那闆r:“楚客收成里,奚童擷滿筐。”最后說明這種野菜并非上品:“行廚供草具,調鼎爾非良。”《韭花》詩盛贊其花美味美:“西風吹野韭,花發滿沙陀。氣校葷蔬媚,功于肉食多。濃香跨薑桂,余味及瓜茄?!薄渡尘吩娮宰⒃唬骸按宋锵采噹ぷ啃?,夏秋則環繞其跡而出?!痹娭袆t描寫了其形狀和食用情況“:帳腳駢遮地,釘頭怒戴沙。齋廚供玉食,毳索出氈車?!睏钤舒谠凇稙淳╇s詠》中提到過野生的蘑菇:“更說高麗生菜美,總輸山后蘑菇香”,馬祖?!妒锛分杏校骸傲陆废泷勜暼?,九秋雷隱菌收釘。”袁桷《上京雜詠十首》也有:“芍藥圍紅斗,摩姑綴玉釘?!背四⒐酵膺€有紫菊、地椒“:紫開香滿衣,地椒生處乳羊肥?!保钤舒凇稙淳╇s詠》)上都地區因為氣候條件的原因,多數果樹不宜生長。所以扈從詩中提到的水果名稱有限,而且很多水果來自外地,比如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所寫“海紅不似花紅好,杏子何如巴欖良?!弊宰⒃弧埃汉<t、花紅、巴欖皆果名?!焙<t、杏子可能是當地所產,作者覺得其味道遠不及花紅、把攬。廼賢《錫喇鄂爾多觀詐馬宴奉次貢泰甫授經先生韻》其二中提到葡萄:“內官當殿出蒲萄”。對此寫的最有特色的是楊允孚《灤京雜詠》之一中提到的凍梨:“買得香梨鐵不如,玻瓈椀里凍潛蘇。”并在自注中解釋說:“梨子受凍,其堅如鐵。以井水浸之,則味回可食?!毕憷孀儍隼?,可見上都地區天氣的寒冷。作為扈從的官員尚且吃不到新鮮的水果,普通百姓就更難。(本文作者:趙延花單位:內蒙古大學)

篇10

讀懂古典詩歌方法之一:譯讀

讀懂詩歌的第一步是譯讀,即將文言的韻文轉譯為白話。古典詩歌本身是用文言創作而且講究音節和諧的韻文,因此,克服理解障礙,提高譯讀水平尤為重要。

一、 克服理解文言詞語的障礙

首先,要加強常見文言詞匯的積累。

例1 憶:1.回想,想念;2.記得,記住。

知曉了“憶”的“思念”詞義,自然明白了詩題《春日憶李白》的含義:我在春天思念李白,自然能大體讀出詩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所抒發的情感。

其次,特別關注并積累有關文化常識的詞語,如“青冢、綠琴、陽關”等典故和“春樹暮云”類由詩句凝練成的成語,具備這類知識,常能事半功倍。

再者,大膽推斷陌生的文言詞語意義。江蘇考題選擇的常常是較通俗的詞語,但陌生的詞語還是有的,根據上下文或字形往往能夠推斷出詞義;這種情況出現頻率很低,近八年高考試卷中只出現“牖、幌、畿、鍔、圞”這五個字,不構成理解障礙。

例2 畿 “鐵騎滿郊畿”(2009年《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鐵騎滿郊畿”,主謂賓結構,“郊畿”充當賓語,再根據詞語組合判斷“郊”“畿”是近義詞,因此“畿”該是郊區之意。

例3 牖 (2005年《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聯系標題和首聯“微風驚暮坐,臨牖思優哉”可以判斷“牖”是“窗”的意思。

例4 幌 (2005年《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聯系標題和尾聯“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大致可以推斷“幌”是“窗簾”的意思。

二、 克服理解詞語組合關系的障礙

如何準確理解詩句,需要掌握語法分析這個法寶。

首先,普通詩句還是遵循一般的語法規律的:一般單句還會采用主謂賓式常用句式,復句會使用關聯詞語,這也是古今漢語都遵守的規律。

例5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保?004年《征人怨》)

這兩句就是主謂賓結構。可翻譯為“整個春天白雪歸向青冢,遼遠的邊塞黃河繞著黑山”。另外修飾語也是必須具備的。如果去掉修飾語“三春”、“萬里”,就減少了“苦寒漫長”、“地域阻隔”之意,怨情就不濃厚了。

例6 “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保?009年《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這組復句就使用了關聯詞語“卻、再”,和前后文銜接,可翻譯為“再回來,再接續上此次漢陽游,(到黃鶴樓)騎上黃鶴”。

其次,古典詩句當然要遵循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

省略句,在古典詩篇中常見。

例7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保?011年杜甫《春日憶李白》)

因省略只呈現兩個形容詞和兩個詩人,需要補上主語和謂語,真正句意為“李白的詩風清新如庾開府,俊逸如鮑參軍”。

頸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呈現的是兩幅畫面“渭北春季的樹木,江東傍晚的云彩”,兩個偏正短語,意義模糊,需要補上主語謂語。這有多種補法,或“我對你的思念就像渭北春天的樹木開始爆芽、越來越郁盛,你對我的思念就像江東傍晚的云彩依依”;或“春天我坐在渭北的樹下思念你,傍晚你在江東的夕陽下徘徊”;或“春天我在渭北、傍晚你在江東,我們彼此遙望,可是卻被樹木云霧遮住了視線”。因為省略造成許多空白,內容跳躍,增加了理解的難度,但也增添了想象的樂趣。

例8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2009年《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因賓語前置和承前省略,翻譯為“士兵在哪呢?(士兵)滋潤了刀劍,人民在哪里?(人民)填埋到溝坑?!?/p>

倒裝句中,尤其要關注詩句創作因字數、押韻、平仄、對仗的限制而調序的類型。

例9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保?007年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因為平仄限制,關聯詞“未是”位置挪后。句序應該調整為“未是江頭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翻譯為“不只是江邊風浪險惡,更有人世間行走艱難”。

另外語法分析在詞語活用辨別及解釋上也大有作為。

例10 “時滴枝上露”(2005年《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滴”應為使動用法,翻譯為“微風不時使竹枝上的露水滴下”。

綜上所說,要提高譯讀水平,既要保持文言、文化知識的積累,更要加強語法分析的訓練。譯讀,才能掃清閱讀障礙,為聯讀詩篇、深度解讀詩句做好鋪墊。

讀懂古典詩歌方法之二:聯讀

聯讀,即將局部的詩題和詩篇的開頭、主體、結尾聯系成整體的閱讀方法。牢牢樹立標題統篇,詞、句、聯、層、段組成篇,彼此前后關聯的整體意識,決不能孤立地讀標題和詩句。有標題的詩篇常常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感、題眼、題材、體裁、創作手法等,而詩句也因題而起承轉合,彼此互相呼應勾連。聯讀有如下益處:

首先,把詩作為一個整體閱讀,能準確而迅速地切入詩歌的主旨。

例1: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2004年《征人怨》)

全詩采用間接抒情方式,讀者很難把握詩句抒發的強烈的怨恨之情。但標題點明了邊塞詩題材,“怨”是抒發的情感,也是全詩描述緊扣的題眼。詩題就是詩篇的組成部分。其次參看詩題,分析詩句的起承轉合,對明了詩句間的聯系,自有奇效。

例2: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2008年《登金陵鳳凰臺》)

詩題點明了屬于登高望遠類的詠史詩,詩篇的首聯“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扣住“鳳凰臺”之名交代地點、事件,就所見景象抒發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慨;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扣住“金陵”六朝故都的往事而如今已成廢墟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人世滄桑;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則是登高遠眺所見的永恒而美麗的自然之景;頷聯頸聯都是登臺所望,分別從時間空間角度呼應首聯揭示的哲理;尾聯“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則承上遠望而轉折,因“浮云蔽日”、“不見長安”而發愁,也道出金陵王朝更迭頻繁、盛衰反復的原因,抒發為國、為君、為民、為己的憂愁。如果不彼此參照,孤立閱讀,讀的就不是詩,而是語言材料而已。

例3: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2011年《春日憶李白》)

標題交代了時間、對象、事件、情感、創作手法,而“憶”包攬了后三項。頸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是寫景句,因省略太多,盡管有注釋告知“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東”,如果不結合詩題也很難明確句意。但整體閱讀后,此聯所抒發的彼此互相思念的深厚感情,及虛實結合、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還是能確定的。

其次,聯讀重點關注題眼、詩眼、線索,這些往往是結構全篇的關節點。

如《征人怨》的“怨”、《鷓鴣天·送人》的“送”、《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的“聞風”、《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的“登”“感”、《春日憶李白》的“憶”都是詩篇的關節點。

以杜甫《春日憶李白》的“憶”為例說明:首、頷二聯憶李白的詩(憶的內容或著眼點),頸聯抒彼此思念之深(憶之程度),尾聯望再會論詩(由憶白詩而在結尾再次回應),整首詩就是圍繞“憶”構思、選材組材的,結構精巧完整。

再次,聯讀還要關注提示內容層次關系的詞語、現實和想象內容轉換的詞語、時間空間變化的詞語,這樣分析詩篇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例4: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2009年《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想當年、到而今、何日、卻、再”,串聯起登上黃鶴樓所見的荒涼,回想當年盛況,再回到眼前描述被侵略殘殺的景象,希望能抗敵報國,再想象得勝歸來再游黃鶴樓。正是這些詞句,使材料組織放收自如,抒發的情感豐富多變。

例5: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2010年《送魏二》)

“憶”由此地想到友人所在的遙遠的瀟湘水上,由此時已經分別想到對方獨自在深夜月下做夢聽見凄清猿啼聲,更覺黑夜凄冷孤獨而漫長。友人已在他鄉,但思念未已,可見情長而真。

讀懂古典詩歌方法之三:解讀

解讀,即對詩篇的組材、結構、主旨、技巧等解構分析的閱讀方法。而解讀的利器就是表達方式,詩歌常用表達方式為: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

一、 解構材料。各種表達方式必須傳達相應內容:記敘要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過程、結果;描寫要描摹對象的狀貌情態;抒情要抒感;議論要發表見解,表明觀點和態度。而這些就是組成詩篇的材料。因此,解讀古典詩篇的第一步就是判斷詩句的表達方式,然后解構材料內容。

例1:(2007年)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首詞上片描寫場景,下片抒情議論。組成全詞的材料內容是送別時唱完《陽關》淚水還不止,殷殷囑咐對方“功名馀事且加餐”,看遠方連天江水無窮樹,黑云壓住一半山。由此抒發古今悵恨,不止源于悲歡離合之情,感慨險惡的不止是路途行舟之難,更有人世艱險之困。解構材料是進一步解讀的基礎。

二、 梳理結構。在解構材料的基礎上,按照順序串聯全篇內容。詩篇的結構是完整的,內容也是一脈相承的,但詩句的內容是跳躍的,因此,在梳理結構的過程中,就要有意填補空白,補足脈斷之處,使得詩篇的起承轉合緊湊相連。

例2:(2011年) 春日憶李白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論文:此處指論詩。

前四句議論李白的詩,五六句寫渭北江東兩地之景,最后表達重聚首細論詩的愿望。如果把上述解構材料連綴起來,作為結構梳理的答案,基本可以。但因為還不完整,沒能扣住詩題或詩眼一脈相連地交代清楚每組詩句間情感或邏輯的聯系,所以還不夠。補足脈斷之處:整首詩以“憶”為題眼,以高度評論李白的詩做開頭是“憶”的具體內容,借景抒情表達“憶李白”的情感深厚,最后,直接抒情,直接表達再聚首、暢飲酒、細論詩的強烈愿望,呼應開頭。再與參考答案“立足于詩,懷念李白:從贊美李白的詩歌開始,轉為對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見、切磋詩藝作結”比較,幾近相同。

三、 把握主旨。抒情和議論就是直接揭示主旨的兩種表達方式,而記敘和描寫是輔助手段,把握主旨當然應該去粗取精,關注前者,尤其是有明確的詩眼、題眼的詩篇。

例3:(2012年江蘇卷) 夢 江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