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雪的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16 09:21: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雪的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寫雪的日記

篇1

一、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很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事才樂于去做。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以贊揚為主,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在剛學會寫日記時,學生大都有著極高的熱情。但寫日記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不知道寫些什么內容、話應該怎么敘述。因此,在學生剛剛接觸寫日記的一段時間里,教師要悉心地去“扶”,并及時給予鼓勵,要經常對他們說:“你能行!”“你一定會寫得很好!”等鼓勵的話語。不要過分提高要求,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學生剛開始寫日記不要要求學生寫得很長,寫得很具體,要循序漸進。要端正學生的態度,提倡日記的“實用性”。不要為了寫日記而寫日記。

2.多用激勵性評價,民主交流

一般來講,學生剛剛開始遣詞造句,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而在日記起步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我覺得日記也應該作適當的批改,但這兒的批改并不是象征性地打個鉤,或橫挑豎挑地找毛病。而是向朋友一樣地與他日記中的問題進行對話,告訴他自己的意見、想法,并與他討論。同時盡量發掘學生日記中的積極因素,特別注意發現低差生日記的積極因素,哪怕一個詞用得好,一句話寫得好,也予以肯定、表揚。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吹健澳阌诌M步了!”“相信你能行!”“你還會進步的!”等等激勵性的評語,寫日記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再也不把寫日記當成一種負擔了。

3.以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日記,以此增加學生的榮譽感

可采用課前讀日記的方法。早晨學生來到學校,由教師或班級干部組織學生把昨天的日記讀一讀,表揚好的,指出不足;也可以在班級經常展示學生的日記,比如,在學習園地把寫得較好的日記進行展覽,起到激勵作用。寫得好的日記可以在全班乃至全校交流,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二、教師要有適當的指導

開始學生寫日記會有一種記流水賬的感覺,抓不住有意義的事去寫,有時敘述也沒次序,這時教師一定要給予適當的指導,那么如何做呢?

1.要使學生明確日記要記些什么

要讓學生清楚日記可以寫觀察日記,如寫一次升旗儀式,教師就應該指導指導學生寫出升旗時的心情,寫出愛國思想;如寫小魚如何吃食,就應該寫出小魚吃食時的可愛動作;比如寫爸爸如何開拖拉機,就應該寫出爸爸開拖拉機的嫻熟技術等。也可以寫活動日記,如寫記一次班會,六一聯歡會;也可以寫興趣,愛好日記,如我如何學會打乒乓球,我的象棋水平提高了;也可以寫實驗日記,如靜電現象、水結冰需要什么條件等等,總之,自己想說什么就可以寫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就寫什么。

2.如何去寫

這是學生最頭痛的地方,他們提筆不知從何寫起,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寫日記就像說話,可以不拘一格,怎么說就怎么寫,寫出來之后再考慮如何表達更好,加以必要的修改。

三、家長要正確輔導學生寫日記

篇2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9―0122―01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載體,習作的過程就是體驗生活的過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樂趣在作文教學中展示出來,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只有讓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積極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和情趣,學生才能愛作文,才能有話想說、有話會說、有話巧說、有話趣說。提到“說”,還要先從親子日記說起。

一、運用課堂,注重實效

1.課內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富有趣味的小活動,幫助學生激活生活體驗。學生經過親身體驗的事情,往往會語句流暢,妙語連珠,大有“有話要說,不吐不快”之感。在學生口頭表達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書面表達,實現二次修改,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寫親子日記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外體驗。親子日記主要為活動和敘事兩種,教師可以利用雙休日或假期開展一系列親子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記錄感受。

3.想象體驗。教師通過語言渲染,能將學生帶入一個虛擬的情境中,幫助學生喚醒真實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回家后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成親子日記,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另外,家長和孩子一起寫日記,可以和孩子一起走進美好的想象空間,如續編故事等。

二、積極探索,找出規律

1.日記前,激活表達欲望

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產生表達欲望時,其寫出來的日記才能有真情實感。如果學生沒有表達的愿望,即使表達出來,寫作質量也不會很高。正如贊可夫所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币虼?,家長指導孩子寫日記的核心在于“體驗”上,在寫作指導之前,務必設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形成寫日記前的體驗,產生表達的動機。

2.日記中,注重快樂表達

(1)以體驗為“抓手”。當孩子體驗最為深刻時,家長要及時引導表達,如果不及時引導,待到孩子淡忘之時再去引導,其表達效果往往不佳。日記是作文的基礎,日記指導萬不可空泛地講寫作技巧,空洞的技巧講解對學生寫好日記幫助不大。指導時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具體體驗,有針對性地點撥引導,以體驗為“抓手”,引導表達。

(2)做耐心的聽眾。父母首先要做好傾聽的工作,然后才是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心聲。做父母的,不要經常跟孩子嘮叨,最好對孩子進行提問:“媽媽想換窗簾,你覺得哪種顏色好?”“給奶奶送什么生日禮物好呢?”如此給孩子提供面對面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能夠促成親子日記的有效完成。

(3)豐富表達內容。雖然學生有了真切體驗,但是他們的觀察能力還比較弱,對事物的認識較粗淺,表達容易空泛。所以要引導學生將體驗表達得具體活潑,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日記讀給學生聽,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具體生動表達。

(4)尊重個性化語言。指導時,不要讓“一種聲音掩蓋了一切”。尤其是家長不要讓自己的語言替代了學生的表達。倡導個性化表達并對那些富于個性化的語言要大加贊賞,鼓勵學生努力說“自己的話”,這樣寫出的日記才更真實。

(5)滲透作文技巧。雖然空講寫作技巧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作用不大,但并不意味著講解寫作技巧一無是處。在具體的引導中,教師應該相機滲透寫作技巧,讓學生領悟,這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很有幫助。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指導更需要相機滲透。

3.親子日記引導為“二次作文”

篇3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方法;日記

大家都知道,寫日記可以培養和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愛踢足球,有的愛畫圖畫,有的愛捏泥人,有的愛下象棋..如果把這些事記下來,搞一個興趣愛好日記,寫下自己每次活動的體會和收獲,那就會使你更加喜歡這些活動,加深對這些活動的感情。同時既能促使學生時時留心周圍的各種事物,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又能使學生耳聰目明,思想敏銳。如何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呢?通過多年的摸索與研究,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談一談小學生寫日記習慣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是培養成習慣的基礎。興趣是人們對于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強烈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發展的基礎,是激感的誘發劑,是學習的啟動力。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在學習中,對某門功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強,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學習的創造性思維就會活躍。反之,沒有興趣學習就會被動,效果就會非常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真正地愿意去做這樣一件事,吧“要我寫”變為“我要寫”。怎樣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呢?一是引導學生認識寫日記的意義,學習寫作知識;二是從知識和生活兩個方面去進行積累。知識、生活兩方面積累越厚,興趣積累越濃。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作文競賽、辦黑板報、手抄報,辟出作文園地展覽優秀習作,指導學生從寫日記到寫周記,再把日記、周記編成集子等。我們班學生的日記都被學校編輯成冊印成書了,學生們看到自己的日記變成了鉛字,心里一個個美滋滋的,每一期我們都會選編一部分同學的日記,凡是被選上的不但能被印到書上更能得到老師的物質獎勵,比如一支鉛筆、一本筆記,等等,得獎事小,關鍵是臉上又了光彩,于是同學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人人爭寫日記,現在,幾乎每個同學的日記都被選上過。也許稱不上什么優秀的文章,但是,學生的興趣在一步步得到培養,學生喜歡寫就不愁寫不出好的日記。

二、熟知日記的格式和內容

學生有了興趣就要問了,我們寫什么呢?這就涉及到日記是什么的問題了。所謂日記,顧名思義,日,日子,也就是生活;記,日記。也就是每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凡是你聽過的、見過的、經歷過的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景象,都可以記下來。說到這里,有些同學就說了,簡單!然后開始寫,“星期二,晴,早上我起床洗涮,然后去上學,在學校學了語文、數學、音樂、地方,中午放學了,我回家吃了西紅柿雞蛋和米飯,然后我就睡覺,起床后,我又來到了學校,下午放學了,媽媽來接的我,回到家吃完飯我就寫作業,看了一會電視就睡覺了。”末尾還不忘來一句:“今天真開心??!”學生說,這不就是一天的事情嗎,我記下來了呀,可是為什么就不是一片好習作呢?對呀,這就是剛開始學生對日記的曲解,認為這樣一記就是日記了,卻不知已在不自覺間將日記變成了流水賬。所以,在學生學寫日記的最初階段就要加以正確引導,一定不要讓學生以為日記就是記流水賬。寫日記什么都可以寫,一天的生活中,你的所見、所聞、所想、所為,都可以寫進日記。日記的內容,沒有時間、地點、大小、遠近的限制。這是不是說,一天里所有發生的事都一件一件的全寫下來呢?那是沒有必要的。應該寫你這一天的見聞中最使你有感悟的那一件。一天的生活中,一定會有使你得到某種認識、引起某種思考或受到某種啟發的東西,這些就是有感受的東西,應該把它寫進日記中來;相反,沒有使你得到某種認識、思考和啟發的東西,也就是沒有感受的東西,就不應該把它寫進日記中來。這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的心情變化,任何事物有了感情才能活起來,日記也一樣。我們班的學生寫了好多有感受的東西,我從中也體會到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比如,“今天我在學校門口看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在要錢,媽媽說那都是騙人的,可是我卻偏讓媽媽給了她一元錢,因為不管是不是騙子,這位老奶奶看起來都好可憐”,我看到了一顆善良的心;“我想去打電話讓爸爸給我送書來,因為我忘了拿基礎訓練,可是我一出門發現外面飄起了小雪珠,我想爸爸要是來肯定會被淋濕的,于是我就沒給爸爸打電話,下次我一定不再忘記拿書了”,我看到了一個體貼的好女兒……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我能從他們的一言一語中體會到他們的內心世界,這就足夠了。

三、指導學生寫優秀日記

篇4

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會著力宣講寫日記的好處。緊接著,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選購、裝飾個性化的日記本,給自己的日記本起一個有創意的名字。這一招真靈,給好表現、愛幻想、喜歡涂涂畫畫的孩子們一個表現自我的空間。他們興趣盎然,利用休息日精心選購精美的日記本,繪上自己設計的圖案,寫上勵志名言和奮斗目標,貼上“大頭貼”,日記本的名字也頗具特色,如“童年八寶箱”“日記奇味蛋”“幸福棒棒糖”“快樂的波斯貓”……對于孩子們的這些奇思妙想和大膽的自我表現,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他們給日記配上插圖。

二、從激勵措施入手

人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孩子們的這種欲望尤其強烈,他們一旦品味到成功的喜悅,就會內化為上進的動力,努力去表現自己。我充分運用賞識教育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興趣,讓學生品味寫日記的快樂。

1. 獎勵小禮物。學生一周都堅持寫日記,或一周有兩篇日記評為“優”,或請家長點評日記,或主動與同學交流日記,我會及時獎勵一顆幸運星,一枝棒棒糖,一塊香口膠……禮物雖小,足以讓孩子們歡呼雀躍,因為他們從這些小禮物中感受到老師的贊賞,體驗到寫日記的快樂。

2. 激勵性的點評。孩子們在日記中敘說自己的見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也渴望能與老師交流,了解老師的看法。如果老師能及時給予點評,加上激勵性的批語,他們會更勤于表達,寫日記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如:學生想自己長大成為一名科學家,我這樣點評:“努力吧,老師相信這不是夢!”學生在報紙上看到一起油車爆炸事件后,在日記寫下自己的感受:“這起爆炸事故,是與油車設計有關,還是與運輸人員的疏忽有關,或與周圍的環境有關?總之,我們做事絕不能有絲毫的大意?!蔽壹恿诉@樣的點評:“善于觀察和分析,并懂得反思,好樣的!”班上有個叫曉飛的女孩子,她的寫作水平并不高,但寫到她在暑假中照顧即將去世的養母時,感情十分真切,催人淚下,我在批語中寫道:“你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日記的點評不需太長,旨在與學生交流感情,激發其興趣。

3. 組織參賽和投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日記(作文)獲獎或變成鉛字赫然出現在報紙、雜志時,那種被賞識的效應遠遠超出同學的贊揚和老師激勵性的批語。因此,我平時注意收集學生的精品日記,指導學生參賽和投稿,學生作品在縣市、地市獲獎的多篇,也有在《第二課堂》發表的,有效地激發了他們寫日記的熱情。這比老師硬性規定每周寫多少篇日記的做法要強得多。

4. 編印班級優秀日記、作文選。我每個學年給自己班的學生編印一本班級日記、作文選,為大多數學生創設一個展示作文和日記,培養寫作興趣的平臺。我會抽出時間認真閱讀、點評學生的日記,精選題材好、感情真、語句美的日記,一一收集打印,利用假期編印成冊。

三、從豐富日記內容入手

篇5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外婆死了兒子--沒救(沒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磚窯里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費心(費芯)

鐘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藥鋪里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里------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黃鼠狼鉆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里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后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墻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里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后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霉(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相關文章:

1.小學生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2.常見的小學生的歇后語集錦

3.小學生簡單歇后語大全

4.小學歇后語大全及答案

5.小學常見的歇后語合集

篇6

關鍵詞:TRIZ理論;機械專業;本科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6-0046-02

一、TRIZ理論的主要觀點概述

1.TRIZ理論的主要觀點

TRIZ理論是蘇聯科學家G.SAltshuller及其領導的一批研究人員自1946年開始,花費近50年時間,查閱并研究了世界各國近250萬件發明專利,從中總結出人類在進行發明創造、解決技術問題的過程中所遵循的科學原理和法則。近年來,許多世界級公司如福特、施樂等也開始應用TRIZ進行產品創新,TRIZ己成為解決創新性問題最有力的方法。

TRIZ是俄語含義譯為英語后的縮寫(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該理論的主要理念,一是無論是一個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著客觀的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二是各種技術難題、沖突和矛盾的不斷解訣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三是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盡量少的資源實現盡量多的功能。

2.TRIZ理論的主要內容

(1)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對于復雜問題的分析,包含科學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根據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可以基于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結合具體的技術矛盾,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創新問題標準解法

依據具體問題“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

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基于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于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二、TRIZ理論在機械專業本科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發明創造能力是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體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新理論是聳立在大學生發明創造活動中的堅實橋墩,創新方法則是構筑在這橋墩上的寬大橋身,依靠創新理論和創新方法,才能使大學生的發明創造活動“天塹變通途”。自2008年開始,我們在機械專業中,進行應用TRIZ理論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大學生科研活動、各種大賽入手,讓大學生學習、使用TRIZ理論,逐步教會學生運用創新方法,開展創造活動,從而培養出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1.突破思維慣性,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和思維方式,給大學生的思維帶上無形的枷鎖,大學生思考問題時,只會按常規方法思維,往往認為發明是天才的事情,是靈感的突現,發明及創新與他們距離太遠,甚至認為自己能創造發明簡直就是個笑話。可見沒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將會導致思維的惰性。

創新是要突破原有的各種思維慣性,實現創造發明的。TRIZ理論正是提供了克服思維慣性的方法和理論。在教學中,我們向大學生介紹了常見的幾種思維慣性,如功能性思維慣性、術語性思維慣性、形狀性思維慣性等。然后講授了TRIZ理論中克服思維慣性的幾種方法,如小矮人法、STC算子法、最終理想解(IFR)法、九屏幕法、金魚法等。在教學訓練中,我們突破了原有的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方式,把大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采用不同方法,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根據每個小組成員和小組的表現,老師進行記錄和打分,計入最后的平時成績。通過這樣的訓練,互動性很強,大學生都能認真聽講,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小組和小組之間互學互助,敢于競爭,教學效果顯著。

2.以系統的觀點分析問題

在以往的機械專業產品設計時,大學生只能針對產品本身展開設計。通過講授TRIZ理論的技術系統進化法則,大學生掌握了這一法則,并應用到產品設計中,把一個產品或物體看做是一個技術系統;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并通過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一定的功能,子系統可以是零件或部件;系統是出于超系統之中的,超系統是系統所在的環境;對系統的子系統或元件進行持續改進,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也屬于技術系統的進化過程。有了這方面認識,以及不斷加強對這方面的學習和反復訓練,使大學生認識和掌握了系統的進化規律,不僅開闊了視野,更有利于設計出結構更為合理、功能更為先進的產品。

篇7

從1991年開展專業學位教育至今,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逐年擴大,在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9年,為進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步伐,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碩士范圍,大力推行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轉變政策,擬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將專業碩士和學術性碩士的數量控制在1:1的比例[1]。

一、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必要性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作為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迎合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緩解了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化與社會人才需求多樣化之間的矛盾,加強了人才培養院校與社會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對于完善我國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剛實施了兩年,全國各高校均無成熟的培養模式和經驗可借鑒,如何積極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使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成為滿足培養質量標準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并探索出一套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型培養模式,已成為相關培養院校的一個亟需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培養具有石油特色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要性

1.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能源供應形勢的日趨緊張,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在全球范圍內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石油企業近年來迅速擴張,大量引進人才,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不僅反映了石油石化行業和石油科技高度綜合和高度分化對人才復合型的要求,也體現了石油石化行業對人才適應性和服務能力的期望。因此,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必須迅速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復合式、創新型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主動適應并積極引導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新的能源經濟形式下制定出一套科學的石油人才培養機制,為國家“十二五”和中長期石油規劃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機械工程專業的特點要求高等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各類機械裝備和生產制造技術。對機械工程學科來說,它既是與工業發展相適應的傳統學科,又是與高新技術同步發展的新興學科,具有學科交叉性強、行業覆蓋面廣、人才需求量大、專業適應能力強的特點[2]。為了滿足國家制造業和裝備制造行業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類機械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都應以全面素質良好、專業基礎扎實的技能型、復合型、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注重工程實踐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團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其能較快地適應機械裝備制造行業不同崗位的需求,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地、富有創造性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有效地解決現場實際工程問題。

三、當前石油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科學。為拓寬知識結構,石油院校大批增設課程門數,但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無形中縮減了課程本身的學時和內容,使教學知識面過窄,課程內容淺顯。同時,大多數選修課較為傳統,不能及時反映學科前沿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學術信息匱乏。機械學科是同高新技術同步發展的新興學科,受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的影響顯著。目前,機械工程研究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普遍較低,多數學生不能及時了解所研究領域的戰略目標和科研動態,難以掌握學科的最前沿信息,嚴重阻礙了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創新與突破[3]。

3.師資力量薄弱。近年來,雖然各石油院校都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隊伍建設遠遠趕不上研究生的發展速度。另外,從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情況來看,新增的導師大多具有較高的學歷,但缺乏實踐經驗,難以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不能滿足機械類碩士研究生教育面向社會、面向經濟主戰場的要求[4]。

四、石油石化背景下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多年來,中國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專業作為國家制造業和石油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培養了大批掌握機械專業理論和技術的優秀人才。與此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不足的問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給我校研究生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為了適應國家中長期人才需求,立足于學校“強特色、求卓越,加快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科學發展主題,在現有條件下,應積極地依托校內基地,聯合行業共建,尋求企業支撐,從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學位論文、實踐環節等培養過程上,對原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方式進行了改革,構建符合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確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和總方向,設置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培養從事非學術研究的、知識和技術應用部門的從業人才,以滿足社會對特定社會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石油高校的行業背景和石油機械裝備產業對復合式、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我國石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養必須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在分析石油工業面臨挑戰、發展趨勢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創新培養理念,改革培養方式。培養過程應注重基礎、增強能力、提高素質,使學生掌握專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管理工作和專業技術,成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從而適應現代石油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和石油機械裝備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總體設計要求。

轉貼于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對一種專業學位的界定,體現其性質和特點,一般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論文標準等內容[5]。石油機械類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在組織形式上應著眼于“實用、創新、復合”的培養目標,積極擺脫學術型學位碩士突出理論學習的影響,深化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理論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夯實專業基礎,實習、實踐主要在現場或實習單位完成,提高實踐能力,在學位論文內容要求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實施改革創新,以提升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整體質量。

3.以實際應用為主線,構建科學的課程培養體系。課程設置是研究生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科學研究和實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結構的主要環節,只有擁有一個新穎的適用面寬廣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具有新時代知識結構特征的研究生。機械工程專業具有學科交叉性強、行業覆蓋面廣、專業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因此,機械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既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基礎性,又要有一定的綜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其課程體系應以實際應用為主線,以職業需求為目標,從增強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出發,加強基礎課的寬廣性、綜合性和專業課的先進性、實用性,突出研究方向。同時,增加選修課門數,尤其是設置邊緣學科、新興學科的相關課程和反映石油機械專業領域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成果的前沿性課程,以此體現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

4.以協作培養為突破,構建高素質復合型師資隊伍。研究生受教育的過程最主要依靠導師知識的傳授,科研活動的指導、學術問題的探討等。因此,導師的自身素質、導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影響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而且影響研究生的世界觀和科學學風[6]。目前,針對高校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理念,“雙導師制”為多方協作培養、構建高素質復合型師資隊伍提供了一種思路。這種研究生培養模式是在充分利用校內導師學術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大力引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配備兩個導師,共同承擔課程實踐過程、項目技術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7]。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內導師側重在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上的指導,校外導師則側重于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等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雙導師制”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解決“雙師型”教師力量不足的同時,體現出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構建了學校與社會協作培養人才的一系列載體,切實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篇8

關鍵詞:日記 學生寫作橋梁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rough the life,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se activities, learn to use their eyes to obser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with their own heart to feel the life around, and then will his observation, feel formed in language, truly realize my pen to write my heart, to write a diary as a student of growing up a happy activities. Small and delicate diary, word is long, no words is short. More because it breaks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of fixed pattern, diary for the carrier, set up the students' life and bridge between the heart, it is a kind of beneficial.

Key words: students' writing diary bridge

經過實實在在的深入研究,我們獲取了大量學生日記的感性經驗。那么,如何將感性經驗上升為理論,得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成果。于是,我進行了分析研究,努力探索規律,初步取得了一點成果:

1.寫前,激活欲望

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產生表達欲望,不吐不快時,寫出的日記才能有真情實感。如果學生沒有表達的愿望,就讓學生表達,即使表達出來,質量也不高,寫出的東西更沒有感情。因此,指導寫日記的核心在于一個“體驗”,在指導之前,務必設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形成寫日記前的體驗,產生表達的動機。

寫前體驗的方法,可隨文指導,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十九課《藍色的樹葉》時,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為什么不由得臉紅了?你想對林園園說些什么?你應該怎樣做?讓學生充分的去說,然后回家寫到日記里。通過寫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做,從而影響自己的心路歷程。有的同學寫出了應該助人為樂,不應該小氣。有的同學寫出只有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才能幫助你。還有同學寫道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處處是春天的語句。

因我教的是低年級,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叫孩子們寫日記。我記得那是在學拼音不久,因為在學拼音之前,他已經會寫幾個字。最初他寫了幾個字然后配上圖畫,有個孩子是這樣寫的,今天我很痛苦,因為我打針了。然后畫了一幅畫,并告訴老師,你看我多痛苦呀,吊瓶打在我的手上,我的淚水都流了兩桶了。是呀桶放在地上,已慢慢兩桶,平且還在流著著淚,孩子們寫的多形象呀!還有的孩子寫到今天我很高興,你看我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了,他在畫中給自己加上了一對翅膀,并高高飛在藍天上。我想孩子們的思維是開闊的。學生在寫日記的時候能夠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和自己對話是一個人成長的一個最最重要的法寶。學習了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我交給學生寫觀察日記,教給他們觀察方法,如觀察有順序、抓重點、抓細節等,培養觀察能力,形成真切體驗,獲取寫日記素材。在讓學生把最感興趣的寫到自己的日記里。如種黃豆的過程,在寫日記的時候他們開始學會慢慢地觀察。然后觀察寫動物,寫植物,寫家中的擺設,寫讀后感。

2.日記中,引導及時表達

在學生形成了深切的體驗時指導學生表達,要注意四點:

(1)引導要及時

當學生體驗最為深刻時,及時引導表達。如果不及時引導,待到學生淡忘之時,再怎樣引導,學生表達的效果皆不佳。布置寫日記的時間可在課中,也可在課后,只要學生有靈感,有表達的愿望,隨時提醒,隨時記下。

(2)引導表達具體

雖然學生有了真切體驗,然而由于他們的觀察還比較模糊,對事物的認識較粗淺,表達容易空泛。所以要引導學生將體驗表達具體。引導學生多說,多想打開思維的空間。如:我們生活在北方是經??吹窖┑模⒆觽兊吹窖┚坝米约旱脑捗枋龀鰜?,很容易了,但他們只是表達不具體,這時老師要時時引導,先寫時間,再寫看到的雪景,然后寫孩子們在寫雪地上怎樣玩的,最后寫一些姊姊的感受。這樣引導孩子們就寫具體了。寫植物的的生長過程時,先讓學生學生說一說都有哪些過程,(長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個過程植物長出了什么,需要付出怎樣的勞動,再付出勞動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最后你是否獲得了成果。

(3)尊重個性化語言

指導時,不要讓“一種聲音掩蓋了一切”。尤其是教師不要讓自己的語言替代了學生的表達。對那些富于個性化的語言要大加贊賞,鼓勵同學們努力說“自己的話”,這樣寫出的日記就更真實。例如在寫雪景時,孩子們寫道:我們的小腳從雪地上走多,不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回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腳印,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好美呀!還有的孩子寫道:我的下腳丫踩在地上,給地球爺爺按摩按摩頭發,讓地球爺爺更舒服一些。還有的孩子寫到,下雪了小白兔高興極了,因為大灰狼找不到你了。你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大覺了。你看,孩子們的語言多豐富呀!我們要尊重他們。

(4)日記中要滲透作文技巧

平時要多看書,看看名家的寫作方法,這是寫好日記的基礎。遇到好詞好句,要積累。 在家寫日記時,先分析琢磨,直到想好材料、方法后再動筆。注意:要盡量多用修辭手法,把學到的讀過的好詞佳句用到自己的日記里等方法。老師在具體的引導中相機滲透寫作技巧,讓學生領悟,對學生寫日記很有幫助。

3.日記引導為“二次作文”

篇9

觀察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思維活動和知覺活動。除了教育學生利用有效的觀察方法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之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勤于思維”的能力。觀察活動表面上看起來是利用感官或工具去“看”去“量”,但是從本質上來講,觀察的過程更是大腦思考的過程,觀察的目的并不是要知道你看到了什么,而是要將觀察到的現象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比較。還是以觀察鯽魚這個案例來說明。布置學生觀察鯽魚的外部特征,鯽魚的體型、顏色、側線以及魚鰭這些顯性特征都很容易通過感觀獲得,但是要將“直觀的觀察”上升為“邏輯性的觀察”,不能一直停留在“看到了什么”這個階段,而是要教育學生多問“為什么”,不妨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鯽魚的體型和顏色對它生活在水里有什么幫助?鯽魚的側線有什么用?鯽魚的魚鰭分別有什么作用?

二、觀察日記———提升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

生物觀察日記屬于一種專題式的日記,主要用來記錄學生對生物學習過程中對某種生物現象進行觀察的過程、變化、結果和體會。通過培養學生寫觀察日記,能加深學生對被觀察對象的理解,同時能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長時間堅持寫觀察日記,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所學的生物學的資料,從而為學好生物奠定扎實的基礎。在訓練學生寫觀察日記的過程中,應注意兩個問題:

(一)準確表達又不失規范生物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寫生物觀察日記是學習生物知識的一種輔助手段,所以,準確和嚴謹是觀察日記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所謂準確,就是在記錄觀察現象和數據的時候,應尊重觀察實際,用規范的計量單位和符號、準確的詞匯、精確的數字來記錄觀察結果。用一些約數、概數或者模棱兩可的描述,都是有違觀察日記的基本要求的。例如,記錄一棵大樹的高度,有多少米就應該說多少米。如果借助于測量工具的話,更是應該有精確的結果并記錄下來。但是僅僅把它說成“像巨人似的”或“聳入云端”,讀者就無法了解它究竟有多高,也就缺乏了應有的“嚴謹”的態度。

篇10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提出的理論,一反傳統教學的基本思路,把教學的重心定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把教學過程的性質規定為學生內在經驗的形成與生長,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作文教學最好讓學生自主進行,教師應先放手,再扶持。那么,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應當怎樣讓學生激起寫作熱情,實現自主寫作呢?"從放到扶",應從何入手呢?我經過認真思索和探究,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教師要善于激趣。

文章是現實的反映,只有現實中的人、事、物對學生有所觸動時,他們才會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注重作文前情景的創設,對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組織學生參加參觀訪問,利用音像等資料讓學生聽取、體驗周圍的人、事,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景;介紹先進人物的事物,激發他們崇尚美德;用父母慈愛的實例,激發他們對親情、真情的感悟。那些美好的人、事、景會變成一種強大的驅動力,使學生覺得有所感,不吐不快,從而實現"要我寫"到"我要寫"的根本轉變。另外,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選材構思和語言的精妙之處,畫龍點睛地揭示出來,或旁敲側擊,暗中引路,使學生的思維朝目標方向流動;或妙語連珠,點評得失,讓學生興趣持續高漲,產生想寫、愛寫、會寫的效果。

二、教師要把學生扶到路上去。

初中低年級學生開始寫作文,首先碰到的問題是寫什么,怎么寫。我沒急著教給學生寫作方法。例如寫"雪"的文章,我先指導學生去觀察雪,看雪的形狀,飄落的狀態、顏色,然后激發學生想象,雪象什么,它來干什么。學生各抒己見:象白色的精靈,來裝點打扮世界,給冬天的世界送來一份鮮艷;來凈化空氣,殺死病菌……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喚起了學生的想象力。再引導學生寫雪中的人,雪中的景物等。再者,寫作時,有時還要幫助學生審題,指導學生選材,幫助學生確定寫作思路等。

學生開始觀察事物時,往往觀察得不細,教師必須給予必要的指導。如觀察樹葉時,是不是每片樹葉的顏色、形狀、筋脈都相同。再如觀察花,不僅看花的顏色、形狀,還要體會它的神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它象什么,寫出它的美來。另外,還要讓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和層次,要抓住特點,突出重點。這樣學生的筆下也就寫出了春天的桃紅柳綠,夏天的濃郁蔥蘢,秋天的燦爛絢麗,冬天的粉妝玉砌。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觀察、多讀書、勤動手。

古往今來,那些寫出過好的作品的作家都十分重視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注意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材料。為了不讓學生寫不切實際、干巴巴的文字,我告訴學生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并指導他們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并天天寫日記,積累材料。這樣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并且內容真實具體,能寫出真情實感。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到學生寫作須循序漸進,采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方法,從一句話寫起,逐日增多,如此寫作,作文將不是件難事。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發現,沒練筆前學生都能保證會寫好練筆;開始課外練筆,寫一兩篇容易,寫一段時間就有偷懶的,長期堅持的便寥寥無幾了。因此,在教學中可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如寫生活日記、觀察日記等,自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長短不拘,題材不限。我們必須要求學生持之以恒,養成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

四、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批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