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21:41: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情境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情境教學法論文

篇1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其認為知識由個體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構建,即個體通過個人經歷和與環境的互動逐步建立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因此,學習是一個主動處理信息的過程,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參與及體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四個部分:情境、協作、交流與意義建構。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顯然,基于這樣的觀點,建構主義反對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求營造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與協作中學習,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構建知識。建構主義非常強調情境在學生知識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學法便是把建構主義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認為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從建構主義理想學習環境的四個組成部分看,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都有所不同。從兩者的對比可以看出,情景教學法對教學的要求都是直接針對當前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能更好地適應教學需要。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金融學情境教學法實施路徑與途徑

(一)金融學情境教學法實施路徑

首先,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創設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環節。教學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時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使教學圍繞該問題情境進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把最近發生的新事物、新觀點融入課堂,創設合適的意境。其次,協助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和動手的機會。學生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必須經其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體驗和操作實現,教師只能起協作的作用,不能代替學生自身的參與。為了傳授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協助學生親身體驗和完成從知識和技能的“接觸”到“理解”再到“掌握”的全過程。再次,參與學生互動交流。交流是教師協作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意義建構的重要環節,對于推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通過交流,可以在互動中提高學生參與學習體驗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學習體驗中的問題,學生也可以獲得教師的指導和協助,從而最終幫助學生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最后,促進學生意義建構。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其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就金融學來說,就是要幫助學生對自己切身體驗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較熟練的運用。學生由于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一定馬上能把情境體驗中獲得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教師這時可以深入淺出,通過一些直觀的方法與途徑,詮釋這些金融知識的內涵,幫助學生達到知識內化和意義建構的目標。

(二)金融學情境教學法實施途徑

1.通過提問方式組織情境教學

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把學生帶到實際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問題,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發生興趣。問題出現后,教師的教學內容和進程就可以圍繞該問題展開。教師可以進一步采用設問、反問等形式來啟發學生思考,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幫助學生識別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下面幾個問題:金融機構主要面臨哪些風險?房價的下跌會給銀行帶來什么風險?金融機構如何應對這些風險?通過這些問題,把學生引入風險管理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結論。

2.引入案例討論開展情境教學

教學中引入案例可以避免理論知識的枯燥無味和營造一個生動活躍的學習情境,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師可以在案例分析開始時,把學生分成3-5人的討論小組,讓小組成員就案例展開討論,不事先下結論,在小組討論中活躍氣氛和培養思維。小組討論結束后,各小組向大家綜合展示討論結果,包括討論過程回顧、學習感悟等。以公司金融課程為例,教師在講授兼并收購、投融資決策等內容時,可以利用一些公司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這樣往往比單純講授理論效果好。

3.利用多媒體開展情境教學

多媒體技術能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增加信息量,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可以化靜為動,寓教于樂,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在線教育發展迅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在線教育資源,如示范課件、紀錄片、財經視頻等。以本科金融學課程為例,教師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可以穿插播放央視大型紀錄片《貨幣》和熱播財經節目《財經郎眼》中的相關片斷。學生對這些視頻很感興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消化課堂教學內容。

4.通過金融實驗室模擬與仿真訓練

篇2

實訓教學一般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手把手”階段,此時重在教與學,教學方法通常采用教師講解及操作示范、學生接著模仿練習,教師幫助其領會,逐個掌握知識點及技能點。第二階段是“放開手”階段,此時學生專項技能已比較熟練,接下來要訓練其職場技能。我們采用“CMM”情境景教學法,借助角色扮演創設職業情境,引入企業生產案例、產品質量評價標準,實現教學與崗位對接。具體過程為圖1所示三步走方案,第一步機械師(學生)與客戶(教師扮演或真實身份)談判,以契約人的身份簽字確認加工合同后,機械師就要講信用。第二步作為項目負責人接下任務后,要進行資訊收集、尋求幫助,制定工藝方案、準備工量刀具,進行零件加工,在此環節中學生能得到各方面的鍛煉。教師需扮演生產車間技術主 管,審批機械師制定的相關技術文件。第三步零件加工完成,對照驗收清單,機械師進行自檢和客戶驗收,嚴格按照企業質量標準,若有一項不合格,零件即認定為報廢。“CMM”情境教學法融合了職業技能鑒定和企業實際生產兩種模式,學生加工出來的零件按兩種標準進行評分,一是企業標準(占10%),只要有一項不合格就為0分,二是以往的技能鑒定標準(占90%),即按評分表打分,兩者相加為此次實訓成績。

二、與先前教學方法比較

在以前的《數控實訓》教學中,學生加工出來的零件合格與否是實訓指導教師根據評分表來進行的,只要分數超過60分就通過。這將給學生造成一種誤區:以為在企業實際生產中也按照這種方法來確定零件加工的合格與否。采用“CMM”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很清楚地認識到:在企業實際生產中,零件加工完成后,在檢驗時只要該零件的某一項尺寸不符合圖紙要求,那就意味著報廢;這將給企業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損失。以前的實訓教學,側重于考證訓練,與現有模式有許多不同點。

三、“CMM”情境教學法的延伸效應

采用“CMM”情境教學法后,制定了新的課程標準,逼著師生作相應改變。

1.以前給學生訓練只需提供考試題庫內相應的圖紙即可,新課程標準規定綜合實訓期間,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實際生產產品圖紙提供給學生,且企業案例每年要有更新。這樣就逼著教師下企業,與企業人員建立良好關系,方便收集企業案例。某企業生產的三角帶輪鑄件毛坯及成品,采用這個案例就能拓展學生加工鑄件材料的相關知識及技能。

2.實施“CMM”情境教學法是為了提升學生職場能力,提前體驗職場氛圍、企業文化,實現零距離上崗,因而聘請相關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是必需的。他們與專任教師一道融合企業與學校各自特點,開發出適合學生的實訓案例,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先進的加工技術、加工工藝和零件精密測量方法。

3.挑選合適的加工項目,與真實客戶合作,為企業生產產品。類似于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某縫紉機廠配件油泵體毛坯,這個零件的加工拓展了學生機床夾具設計能力。

4.采用企業案例進行加工訓練,實訓教學與實際生產接近一致,教師在這種環境下自然地往“雙師型”方向努力,成為真正的“雙師”。

5.學生接了定單后,他就是責任主體,要自行準備工、量、刀具,填寫工藝卡片,編程及零件加工,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指導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協助、審核技術文件的作用。采用“CMM”情境教學法后,自然地貫徹了自主學習,少教多學、實用性等教學原則。

四、結語

篇3

(一)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展開問題情境教學法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設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需要展開,在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置問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問題時要層層深入

語文老師在創設問題時不應僅僅知識設計一個問題,應提出多個有因果關系并由簡單到復雜的問題,既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又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究。例如,學習《給媽媽的禮物》可以設置一下問題:應該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為什么要送這種禮物?送禮物給媽媽會有什么結果呢?等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答案的創新性

小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如果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或幾個標準答案,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語文老師設置問題時要大膽創新,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標準答案,多問問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一樣的答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故事導入問題情景法

對小學生而言,小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中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講一些生動的小故事,用小故事引導他們進入課堂的學習中。至于小故事,可以講一些名人軼事、傳奇故事等,這樣還可以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例如,在上《觀察》一課時,語文老師可以講達•芬奇畫蛋的故事,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對觀察產生興趣,更好地學習。

(二)問題導入情景法

語文老師在提出問題時可以制造一些懸念,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進而創設問題情境,這樣可以培養他們思考的習慣,產生一種探索求知的課堂氛圍。例如,學生在學習《北京》時,語文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播放視頻,展現北京的魅力,然后提出:同學們,北京不僅是我們的首都,也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城市,你們想去北京嗎?這次老師就帶著你們去北京旅行。這樣就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角色扮演創設問題情境

為了讓教學內容更能被學生接受,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等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和換位思考,這樣便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學生在學習《草船借箭》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熟悉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也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諸葛亮的智慧。在學生解答問題后,語文老師適當點評并鼓勵學生多參加這種活動。

(四)結合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法

知識源于生活,但是小學生比較缺乏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所以語文老師在設置教學問題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帶入課堂,提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結語

篇4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很多教師也會在課堂中結合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很多地理教師也許會認為在地理課堂中做實驗無非是多此一舉,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例如執教《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知識內容,我事先準備了一個類似孔明燈的塑料罩子,然后再在下面點上酒精燈,隨著時間的推移,燈罩可以左右飄動,并最終慢慢上升起來。看到這一現象,同學們均大呼不可思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大家便開始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有的同學說:“這一定是老師施了魔法,才讓燈罩飄起來的。”有的同學說:“這根本不可能,是不是老師在燈籠上拴了一條透明的細線啊?”……各種猜測都有。看到同學們疑惑不解的表情,我說道:“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實驗現象,老師并沒有施什么魔法,也沒有做什么手腳。燈罩的上升主要是因為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所造成的。”聽到我這樣說,大家仍然不愿意相信。無奈之下,我只好說道:“要想理解其中的原理并不難,只要學習完今天的新課內容你們就全部了解了。”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同學們表現的非常積極,他們均想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其中的原理。結合實驗創設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情境教學方式,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高中地理教師并不常采用這種情境教學方式。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為了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地理學習興趣,適當結合實驗創設情境還是非常必要的。

二、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角色扮演活動是同學們非常喜愛的活動之一,基于此種情況,我們高中地理教師也可以適時的結合角色扮演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活躍我們的課堂教學氣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同學們的地理學習興趣。例如執教《常見的天氣系統》一課的時候,教授完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后,我要求同學們回去之后,根據第二天的天氣情況,做一份本地區的天氣預報,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現場預報。這樣的活動立刻激發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熱情。他們回去之后經過精心的準備,在第二天的角色扮演活動當中也表現的非常出色。在角色扮演活動當中,有的同學一身正裝,扮演的像模像樣;有的同學還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現場播報。他們精彩的角色扮演也贏得了場下同學的陣陣喝彩。為了激發同學們參與角色扮演的積極性,我還專門組織幾名同學擔當評委的角色,對于角色扮演的同學進行現場打分,得分最高的同學還獲得了獎狀———最佳表演獎。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在我的課堂中屢試不爽,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效。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必須要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刻的把握,唯有如此,他們方能在角色扮演活動當中表演的更加惟妙惟肖,更加的得心應手。在這樣的教學情境當中,同學們不僅體驗到了角色扮演的樂趣,同時也掌握了很多相關的地理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結語

篇5

1.1考核指標

包括試卷考核、技能考核、現場模擬考核。①試卷考核:培訓前后分別進行筆試,滿分為100分,均為客觀題,時間為15min。②單人技能考核:按AHA技能操作考核要求對兩組員工進行技能考核,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單人CPR操作考核評分表,主要內容包括識別心搏呼吸驟停、啟動急救系統、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正確除顫。滿分為100分。③現場模擬考核:將兩組員工分別隨機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模擬急救現場,從目測者發現模擬人倒地開始計時,完整完成心肺復蘇及電除顫后計時停止。

1.2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學歷、職業、培訓前筆試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培訓效果比較

兩組試卷考核、單人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現場模擬考核中,情境教學組完成整個搶救過程的平均時間短于傳統授課組,差異有顯著性(t=6.55,P<0.01)。見表2。

3討論

篇6

運用道具與角色扮演的方法創設虛擬情境,操作比較簡單。雖然學生不是置身于具體的“演播情境”中,但是也可以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使用的道具既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不真實的。例如,在傳授新聞播音之時,可以運用桌子1個、話筒2個、凳子2個,并運用手機來播放欄目音樂,由此就可以成功構建一個新聞播音之情境場。此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坐在下面當觀眾,待學生練習完之后,教師可以給予點評,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點評。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播音主持學習中,也可以有效調動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視聽情境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日益凸顯。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各種錄音、錄像,也可以播放一些優秀的、可聽性比較強的播音主持節目等供學生模仿,或者播放一則新聞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作即興評述性的播音主持練習。

三、使用學校演播室與錄音間,置身仿真情境

引導學生創設仿真情境,有益于播音主持教學。演播室與錄音間是創設仿真情境的最佳場所。一般來說,大部分學校均會建立演播室與錄音間等教學空間。因此,可以運用這樣的演播環境來實施小組課的教學實訓。筆者經常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置身在仿真情境中進行播音主持練習。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播音主持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通過參觀學習,感受真實情境

參觀學習是播音主持教學的實踐環節。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深入學校廣播電臺、電視臺,或者省市電視臺、電視傳媒公司參觀學習,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播音主持真實的節目錄制環境與播音主持的工作環境,進而讓學生對播音主持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切實體驗到播音主持制作節目之感受。

五、結語

篇7

(一)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流行病學理論和實踐的教學。1.集體備課,包括傳統流行病學理論教學的安排、情境教學內容選擇、方案制訂、課時確定等,尤其是知識點的選擇、情境的設置以及知識點與情境的融合。2.傳統理論教學,在情境教學之前,先進行傳統流行病學理論的教學,讓學生先了解各種流行病學方法的原理和應用等。3.情境模擬教學,根據既定教學方案,選擇傳染病暴發調查、慢性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3個內容進行情境模擬教學,共計15個學時。上課時采用多種情境融合:①圖畫再現情境,如SARS暴發期間的照片及視頻、不明原因疾病發生時群眾受訪的視頻等,主要用來渲染一種來勢洶涌、大眾恐慌的感覺。②表演體會情境,主要是角色扮演,事先選擇十幾個學生現場模擬患者或周圍群眾,描述個人感受或陳述事件經過。③語言描述情境,在圖畫和表演情境進行的同時,教師輔以語言描述,提高感知的效應,也有利于學生能進入特定的情境之中。4.教師引導與提問,教師通過語言描述情境進行引導的同時,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扮演“流行病學專家”,應對現場遇到的問題,探尋疾病或事件發生的原因。對于既往講授的流行病學理論,教師可以適當的給些啟發或提示,以增強其利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5.學生討論與發言,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積極進行討論與發言,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師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引導其討論的方向,并對個別疑問進行解釋或說明。6.歸納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點評,同時基于理論聯系實際,將情境中的問題與流行病學理論結合,進行橫向和縱向的闡述,使得學生切實體會如何解決現場問題。

(二)教學效果評估

在情境教學后,以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情境教學方式的評價。同時組織相關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命題,題型與以往一樣,力求與去年流行病學考試難易相當。根據考試成績,分別比較兩屆學生的總分和流行病學應用題型的得分,并采用成組資料的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二、結果

(一)不同教學方式學生成績的比較

情境教學組學生期末成績與去年傳統教學組學生期末成績存在統計學差異(88.4±7.7分與84.6±8.2分,t=3.109,P<0.05),其中流行病學應用題型的得分也存在統計學差異(總分35分),情境教學組(31.4±5.2分)要高于傳統教學組(27.1±4.6分)(t=5.719,P<0.05),這說明情境教學法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學理論的實際應用。

(二)學生對情境教學的認可程度

共發放問卷82份,收回82份,91.1%的學生贊成情境教學方式,認為情境教學法能顯著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促進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加強與公共衛生實踐的結合。

三、討論

(一)情境教學模式的必要

流行病學是一門理論和應用都很強的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最核心的課程之一。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還需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公共衛生領域中的問題[3]。目前國內的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流行病學學習上表現出高理論成績和低實踐能力的現象。不同層次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反饋的信息也顯示,預防醫學專業剛畢業的學生到了工作崗位后很多事情不會做,不知道怎么解決,但問及相關理論時,一般都能說出個一二,理論和實際脫節的現象很明顯。而傳統的流行病學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忽視了應用。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也很難接觸到公共衛生實踐,大多停留在文字的假設,一旦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可能就顯得手足無措。因此,探索一種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實踐能力的流行病學教育模式勢在必行。

(二)情境教學模式的優點

情境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教學效果[4]。就本次情境教學模式中的學生而言,情境教學的優點可表現在:①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公共衛生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的公共衛生問題。而實際的應用又會提高其對理論的理解,也提高了其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提早讓其接觸公共衛生實踐。雖然是通過情境模擬,但采用多種模擬方法,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日后真正投入到公共衛生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也為其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行了思想準備。③增強其交流溝通的能力。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無論現場調查還是健康教育,都需要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相互討論、積極發言等,均可提高其言語表達水平和相互溝通的能力。

(三)情境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問題

篇8

實驗是檢驗真理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很多教師也會在課堂中結合實驗創設教學情境。很多地理教師也許會認為在地理課堂中做實驗無非是多此一舉,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例如執教《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這一知識內容,我事先準備了一個類似孔明燈的塑料罩子,然后再在下面點上酒精燈,隨著時間的推移,燈罩可以左右飄動,并最終慢慢上升起來。看到這一現象,同學們均大呼不可思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大家便開始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有的同學說:“這一定是老師施了魔法,才讓燈罩飄起來的。”有的同學說:“這根本不可能,是不是老師在燈籠上拴了一條透明的細線啊?”……各種猜測都有。看到同學們疑惑不解的表情,我說道:“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實驗現象,老師并沒有施什么魔法,也沒有做什么手腳。燈罩的上升主要是因為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所造成的。”聽到我這樣說,大家仍然不愿意相信。無奈之下,我只好說道:“要想理解其中的原理并不難,只要學習完今天的新課內容你們就全部了解了。”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同學們表現的非常積極,他們均想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其中的原理。結合實驗創設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情境教學方式,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高中地理教師并不常采用這種情境教學方式。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為了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地理學習興趣,適當結合實驗創設情境還是非常必要的。

二、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

角色扮演活動是同學們非常喜愛的活動之一,基于此種情況,我們高中地理教師也可以適時的結合角色扮演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不僅可以活躍我們的課堂教學氣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同學們的地理學習興趣。例如執教《常見的天氣系統》一課的時候,教授完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后,我要求同學們回去之后,根據第二天的天氣情況,做一份本地區的天氣預報,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現場預報。這樣的活動立刻激發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熱情。他們回去之后經過精心的準備,在第二天的角色扮演活動當中也表現的非常出色。在角色扮演活動當中,有的同學一身正裝,扮演的像模像樣;有的同學還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進行現場播報。他們精彩的角色扮演也贏得了場下同學的陣陣喝彩。為了激發同學們參與角色扮演的積極性,我還專門組織幾名同學擔當評委的角色,對于角色扮演的同學進行現場打分,得分最高的同學還獲得了獎狀———最佳表演獎。結合角色扮演創設情境在我的課堂中屢試不爽,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效。同學們在進行角色扮演之前,必須要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刻的把握,唯有如此,他們方能在角色扮演活動當中表演的更加惟妙惟肖,更加的得心應手。在這樣的教學情境當中,同學們不僅體驗到了角色扮演的樂趣,同時也掌握了很多相關的地理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結語

篇9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引言

情境化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創設具體情境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整體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充分運用情境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情境化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可以將問題建立在情境之上,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由于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多數的定義及公式,都需要經過充分的運算才能掌握。又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運算當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把握問題難度,合理運用問題教學法,以提問的方式增加互動,從而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1]。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時,我就創設了合理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星期天,小蘭和小麗去郊游野餐,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帶了哪些食品(出示例題情境圖),誰來說一說每種食品的數量?”學生回答后接著提問:“(1)如果把4個蘋果分給兩個人,怎么分?(平均分)(2)把2瓶礦泉水分給兩個人,怎么分?(3)一個蛋糕,兩個人該怎么分呢?”我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并根據蛋糕的分法導入教學,揭示分數的概念,了解1/2的分數表達意義。在學生對分數的概念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后,我再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深化理解這個概念,“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蛋糕的1/2,你們能不能創造出長方形的1/2呢?”于是,我讓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張長方形紙,通過折疊的方式來引發思考,然后我通過學生的展示,了解其掌握程度。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可以自主思考分數的概念,培養了他們的探索、創新意識。

二、運用多媒體方式,構建良好學習氛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小學教學的重要形式。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以口頭講解的方式來講述課本內容,學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一節時,我運用多媒體的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我通過談話導入:“同學們最喜歡什么電視節目啊?我們來看一下張同學調查的他們班同學最喜歡的節目情況,她是通過畫正字來表示的,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更直觀的方式。”運用多媒體呈現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然后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一張完整的統計表要具備哪些條件?一幅完整的條形統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我再借助多媒體對統計圖結構進行總結。在學生對統計圖結構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后,我讓學生根據前面記錄的數據,完成課本上統計圖的設計,學生在繪完之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檢查。最后我用多媒體出示統計圖繪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總結。本節課我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掌握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

三、創設游戲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具有活潑、愛動等特點,枯燥的數學知識可能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化教學的模式,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數學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進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效率[2]。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用對數確定位置》一節時,首先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主學習,“(1)什么叫作行?什么叫作列?(2)小軍在第幾行、第幾列?(3)幫小軍找朋友”,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認識“列”和“行”的概念。然后通過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內容,讓每位學生都思考自己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例如,第二行請起立,第三列第四行的同學請拍手......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的位置,我再隨機進行提問;又或者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找找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如,我的好朋友在......,請你猜猜他是誰?我的好朋友是......,請你們告訴我他的位置。)在本節課中,我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有效提升課堂的效率。

四、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當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也是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學科,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經常可以在數學知識中找到答案。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案例,通過相關生活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一節時,我通過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認識一些小數的含義。如“小軍家新裝了一個書房,今天他想約朋友去商場買一張合適的書桌,他需要的書桌是怎樣的?(出示例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桌面的長和寬。然后對此提問:“五分米是幾分之幾米?”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講解演示(通過出示一個1米長的紙片,將它分成十份,通過份數的表示來幫助學生認識小數)。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說一說平時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小數,然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商品圖,讓學生根據商品標識的價格了解小數的含義,然后我以板書的形式記錄內容,“1元2角,1.2元,讀作一點二”,最后讓學生自主探究,說一說“0.5、2.4、3.5應該怎么寫”。在本節課中,我通過結合具體情境來幫助學生體會小數的含義,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五、結語

篇10

(一)以提問創設方式的教學情境

課堂上的教育模式不應僅僅是老師在黑板上一味的講板書,學生一味做筆記,同樣也不能老是對著電腦陳述,學生對著大屏幕看,這樣只能徒勞無功,只能讓學生更加疲憊、失去學習興趣。由此可見課堂氣氛和師生間溝通是如此的重要。老師可以通過課堂上提問假設的方法進行與同學更深一步的交流溝通。例如《愛蓮說》中,作者通過運用反襯的效果對蓮花進行贊美。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假設幾個問題,如作者通過對什么的描寫襯托蓮花的性質?作者為什么要寫蓮花,在課堂上提問不僅可以加強學習氛圍,而且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跟著老師的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以表演創設方式的教學情境

大多數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文里面的人物復雜、對話多、情緒波動大。為了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可以運用語言描述、當時情景再現通過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切身感受文言文人物的形象特點。例如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文物復雜,人物表情激烈,老師可以將學生分配成不同的角色,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翻譯,重新表演。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表演體悟到文章中的人物心情、語言動作以及人物形態。

(三)以音樂創設方式的教學情境

文言文的特點是語言簡潔、語句優美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音樂可以渲染優美、安靜、凄涼的氛圍。如果文言文與音樂相結合,不僅對文言文的領悟以及體會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升華。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首先老師播放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讓學生感觸文章的寫作背景是多么的磅礴、馳騁沙場的場面多么震驚。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與作者在空間差距上交流,最重要的是可以達到文言文教學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師不能為了教學中的要求,在上課過程中進行背景音樂的播放,而不進行有效的講解,否則不僅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還會讓學生感覺更加煩躁、無力。

(四)以多媒體創設視聽方式的情境

隨著電子技術和傳媒的發展,色彩斑斕的畫面不斷出現在我們面前,人們逐漸趨向于多媒體等一些高科技產品,對傳統的讀書慢慢淡忘。現在許多的經典電視劇以及電影都是根據文言文改編而成的。我們可以改變文言文的教學模式,采用電影的形式,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很熱的一部電視劇是馮紹峰等主演的《鴻門宴》,它就是根據文言文改編的。所以,老師在講授《鴻門宴》時,可以將電視劇里面精彩的片段進行播放,把握劉邦、項羽等英雄人物的形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古代的情景再次展現,清晰學生們的思路,增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二、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