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妊娠范文
時間:2023-03-25 10:1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腹腔妊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腹腔妊娠是一種罕見的異位妊娠,常因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易被忽視而誤診,不易早期診斷,當病灶破裂,或妊娠胎盤剝離,會產生致命性大出血,危及患者性命。孕婦死亡率高達10%左右[1]。本院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腹腔妊娠7例,現(xiàn)將診斷與治療經過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特點 例1停經36 d,腹痛12 h擬異位妊娠入院;例2因異位妊娠在腹腔鏡下行一側輸卵管切除術后57 d,腹痛18 d,頭暈、乏力擬再次異位妊娠入院;例3因異位妊娠在腹腔鏡下行一側輸卵管切除術后半月,突發(fā)腹痛1天;例4 停經50+天,腹痛7d,頭暈、乏力3天;例5無明顯停經史,腹痛1天,伴頭暈,乏力;例6停經3月,他院人流術后40 d,反復腹痛擬宮腔粘連曾二次擴宮治療,因腹痛加重,不能行走轉送我院;例7停經33周,當?shù)蒯t(yī)院產前檢查(含超聲檢查一次)未發(fā)現(xiàn)異常,因胎心消失4 d,腹痛加重轉入我院。7例均有人流史,2例有異位妊娠史。2例為初產婦,5例為經產婦。
1.2 診斷 前4例因被診斷為一般異位妊娠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現(xiàn)病灶位于腹腔內而確診,術后病理報告支持診斷;第五例擬診為黃體破裂保守治療中出現(xiàn)大量出血,改手術確診,后2例入院時行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子宮正常大小,偏向一側,胎兒位于腹腔內,胎兒周圍無子宮壁,診斷腹腔妊娠。7例中2例術前確診,5例術前誤診,誤診率高達71.43%。
1.3 處理 例1剖腹探查,見雙側附件正常,無活動性出血,再探查盆底和腹腔,發(fā)現(xiàn)病灶位于一側骨盆漏斗韌帶旁,約0.5 cm,見活動性出血,切除病灶,縫扎止血,腹腔內出血共1 500 ml。例2及例3腹腔鏡探查,均見大網膜上有一包塊,例2可見活動性出血,例3見大網膜上有一包塊,見血塊包裹,雙側附件未發(fā)現(xiàn)病灶,均套扎切除大網膜,出血停止,腹腔內共出血1 400 ml和800 ml。例4擬診斷為普通異位妊娠,行腹腔鏡探查術,雙附件未見異常,探查盆腔見子宮直腸陷凹有一紫藍色結節(jié),電切結節(jié)后電凝止血不成功,改用可吸收止血紗壓迫止血成功。例5查HCG陰性,擬診黃體破裂保守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腹部劇痛,暈厥,急診剖腹探查,發(fā)現(xiàn)左側闊韌帶有一紫藍色小包塊,活動性出血,切除小包塊,縫扎止血,總出血量1 800 ml。例6,例7因妊娠月份大,胎盤已形成,剖腹取胎術中,胎兒取出前均有部分胎盤剝離,出現(xiàn)大量出血,被迫剝離剩余胎盤,致使胎盤剝離面大量出血,快速輸血、輸液(3至4條通道)、升壓等處理,同時用大鹽水紗墊加腎上腺素壓迫止血。例6經上述處理后出血減少,4號絲線結扎出血點,釘樣縫合闊韌帶創(chuàng)面再用明膠海綿填塞,腹腔內放置引流管。術中出血1 900 ml,加上原有出血600 ml,共計2 500 ml,輸血1 200 ml。例7經上述處理后出血不止,徒手壓迫主動脈,取出填塞紗布,發(fā)現(xiàn)胎盤附著在闊韌帶后壁,累及膀胱、直腸、后腹壁及子宮,呈彌漫性出血,予明膠海綿填塞,再用凡士林紗布包裹5 m長紗布條填塞后(留置在腹腔內),出血停止。術中原有出血1 000 ml,吸出羊水、血液及腹腔液共7 000 ml,輸全血1 600 ml,代血漿2 000 ml,液體5 400 ml,血壓曾下降到5.3/2.6 kPa,經處理后平穩(wěn),術后加強抗感染治療,術后第3天開始抽取紗條,分7次抽取完畢。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討論
2.1 發(fā)病率 腹腔妊娠是一種罕見疾病,一般認為腹腔妊娠發(fā)病在1∶15 000至1∶30 000次分娩左右[2]。本院7例患者中3例為外地送入,難以統(tǒng)計發(fā)病率。腹腔妊娠可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大多數(shù)的腹腔妊娠為繼發(fā)性的。繼發(fā)性腹腔妊娠往往發(fā)生在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后,胚囊落入腹腔,由破口繼續(xù)向外生長,附著在盆壁、腸管、闊韌帶等處。根據(jù)病史推測,例1及例7可能是原發(fā)性腹腔妊娠,其余5例可能為繼發(fā)性腹腔妊娠。例6,例7胎兒死亡可能與胎盤早剝有關。腹腔妊娠發(fā)病可能與盆腔感染粘連、宮腔操作、異位妊娠史等密切相關。
2.2 臨床特點與診斷 腹腔妊娠一般有停經、腹痛、陰道流血等類似一般異位妊娠的癥狀,故早期的腹腔妊娠易被診斷為一般異位妊娠,常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現(xiàn)病灶位于腹腔內而確診。中晚期的腹腔妊娠由于臨床非常少見,臨床表現(xiàn)與宮內妊娠有相似之處,故往往被忽視而得不到早期診斷和治療,致使病情發(fā)展嚴重,出現(xiàn)致命性的大出血。本院7例病例中,前4例被診斷為一般異位妊娠行手術治療,術中發(fā)現(xiàn)腹腔病灶,及時止血,后果良好。例5因誤診為黃體破裂保守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大出血,幾乎奪去患者性命;例6他院反復就診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分析原因,主要是當?shù)蒯t(yī)務人員疏忽及責任心不強所致。有人流史,反復腹痛,擬宮腔粘連二次行擴宮術,卻沒有發(fā)現(xiàn)盆腹腔包塊,轉入本院時,婦檢發(fā)現(xiàn)盆腔包塊,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子宮稍大,胎兒位于腹腔內,胎兒周圍沒有子宮壁而得以確診。例7在當?shù)胤磸彤a檢,并行超聲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在本院超聲檢查發(fā)現(xiàn)子宮稍大,胎兒位于腹腔內而確診。由于延誤診斷,致使發(fā)生胎盤部分剝離,使手術時處理胎盤去留兩難,致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幾乎奪去患者生命。而我們認為腹腔妊娠雖然罕見,診斷并不困難,超聲檢查會發(fā)現(xiàn)子宮稍大,孕囊周圍沒有子宮壁。若有懷疑或無法判斷可用探針進入宮腔,了解胎兒與子宮的關系。7例腹腔妊娠患者中,2例入本院后即確診,5例術后確診,術前誤診率高達71.43%。
2.3 治療 腹腔妊娠一旦確診,手術是唯一選擇。即使如此,孕婦死亡率也在10%左右。早期腹腔妊娠因胚胎組織小,胎盤未形成,附著部位易止血,與一般異位妊娠處理相同;而中晚期腹腔妊娠手術時多主張保留胎盤,術后應用MTX。例6,7患者在原定手術方案中,都擬保留胎盤,減少出血,但根據(jù)后來分析,例6如果在取出胎兒后立即取出胎盤,出血會大大減少。例7胎盤部分剝離,出血洶涌,此時無論保留或剝離胎盤都非常困難,而壓迫止血成為唯一選擇。對于胎盤已有剝離的腹腔妊娠,如果胎盤面積小,應迅速取出胎盤后立即壓迫出血部位,出血可能會減少。對于胎盤較大的腹腔妊娠,一般保留胎盤,術后應用MTX(肌注)。對于子宮直腸陷凹的出血,應用紗布填塞止血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篇2
1.1經左下腹操作孔置入無菌12號Foley’s氏子宮輸卵管通液雙腔氣囊膠管,通液的尾端留在腹腔外,將通液管氣囊端插入手術側輸卵管傘并達壺腹部,無齒輸卵管鉗夾持輸卵管傘與壺腹部之間,暫時阻斷健側輸卵管傘部,在腹腔外經輸卵管通液管注入美蘭液20~80mL,觀察宮頸外口美蘭液溢出情況,保持持續(xù)的推注壓力,使傘部無或少量美蘭溢出為好[5]。
1.2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和排氣時間,隨訪檢查兩組患者的輸卵管通暢情況及妊娠情況,隨訪時間12個月。輸卵管通暢結果判斷,通暢:輸卵管通暢:術后雙側輸卵管顯影,形態(tài)柔軟,患者無腹痛腹脹不適感;通而欠暢:24h后攝片輸卵管傘端造影劑聚集成團,彌散不良;不通:輸卵管部分或完全不能顯影。
1.3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學處理本組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珋±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情況和術后恢復比較:觀察組術中失血量和排氣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輸卵管通暢情況比較: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通暢率為87.5%(42/48),對照組為66.7%(32/48),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隨訪一年后,觀察組宮內妊娠率和重復EP率分別為85.4%(41/48)和2.1%(1/48),對照組為64.6%(31/48)和4.2%(2/48),兩組宮內妊娠率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EP的傳統(tǒng)手術方法常采用患側輸卵管切除術,此術式既能切除EP病灶,又能及時止血,但缺點是減少了再次妊娠的機會。對于有生育要求的婦女,采用保守手術可以保留患者輸卵管,提供再次生育的機會。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使EP由創(chuàng)傷較大的剖腹手術向微創(chuàng)的腹腔鏡手術治療轉化[6]。腹腔鏡手術由于沒有腹部大切口,對于輸卵管的創(chuàng)傷更小,沒有手套、紗布對組織的損傷,大大減少了術后盆腔粘連的機會[7]。手術同時還能清晰的查看整個盆腔狀況,松解粘連,矯治對側輸卵管堵塞,此外,由于輸卵管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即使留在原位的輸卵管碎片也可能再生為有功能的輸卵管[8,9]。因此,與輸卵管切除術38.1%的宮內妊娠率和9.8%的異位妊娠率相比,LCS治療EP能明顯提高妊娠率。常規(guī)置管通液術操作會加大患者盆腔感染的幾率或導致子宮內膜異位,而輸卵管逆行通液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感染發(fā)生的風險。
本次研究對48例EP患者在LCS后采取輸卵管逆行通液術進行治療,另外48例EP患者僅接受LCS治療。在LCS后輸卵管逆行通液術的操作中,婦科醫(yī)師在腹腔鏡下操作準確、直觀,可動態(tài)地觀察輸卵管雙側通暢或雙側阻塞,單側通暢或阻塞,并能根據(jù)輸卵管通暢情況和患者自覺癥狀給予加壓,通過對輸卵管的擠壓、分離及增大其內液體靜壓力,利于藥液疏通或清洗輸卵管管腔,使粘連的輸卵管開通而產生治療作用。
篇3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保守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后持續(xù)性異位妊娠(PEP)的相關因素,指導臨床預防和治療。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因輸卵管妊娠行腹腔鏡保守手術10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106例患者分為兩組,A組為術后發(fā)生了PEP病例,共10例,B組為術后未發(fā)生PEP的病例共96例,對兩組的停經天數(shù)、血B-HCG水平、手術方式等因素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兩者比較停經60d較停經41~60天患者術后易發(fā)生PEP。術前血B-HCG水平高,術后下降緩慢易發(fā)生PEP。輸卵管傘端擠出術易發(fā)生PEP。結論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手術后持續(xù)性異位妊娠的發(fā)生與停經天數(shù)、術前血B-HCG水平、術后血B-HCG下降幅度及手術方式有關,正確選擇保守手術病例,徹底清除病灶,嚴密監(jiān)測血B-HCG下降情況,及時運用甲氨喋呤(MTX),可降低PEP的發(fā)生。
關鍵詞 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手術;持續(xù)性異位妊娠
近年來,國內外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而異位妊娠中95%為輸卵管妊娠。腹腔鏡手術集診斷微創(chuàng)為一體,已成為異位妊娠的常規(guī)術式。PEP是輸卵管妊娠保守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該病嚴重時可引起腹痛,腹腔內出血導致再次手術。回顧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因輸卵管妊娠行腹腔鏡保守手術10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PEP的高危因素,指導臨床預防和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確診為輸卵管妊娠并行腹腔鏡保守性手術106例患者,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25.6歲,停經天數(shù)38~82天,術前尿HCG弱陽性或陽性,超聲檢查宮內未見孕囊、宮旁有低回聲團塊、后穹隆有或無液性暗區(qū)。輸卵管妊娠部位:壺腹部74例、峽部24例、傘端8例。
1.2 手術指征 輸卵管未破裂或破裂口小,病灶直徑5cm,內出血不多,無失血性休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1.3 手術方法
1.3.1 麻醉方法 全部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1.3.2 手術方法 ①輸卵管傘端胚胎擠出術10例:對于輸卵管傘端或壺腹部接近傘端者將妊娠物自傘端擠出。②輸卵管開窗術96例:對于輸卵管壺腹部或峽部妊娠者,于輸卵管膨大部位的背側線行切開,管壁長度相當于妊娠部最大管徑,用器械裝袋后取出輸卵管內容物。創(chuàng)面電凝止血。以上2種方法術畢腹腔沖洗后置術預防粘連。
1.3.3 術后處理 術后3~7d查血B-HCG一次,直至正常。如出現(xiàn)PEP則應用MTX50mg/m2肌肉注射及一次性口服米非司酮200mg,繼續(xù)監(jiān)測血B-HCG下降情況。
1.3.4 PEP的診斷及治愈標準 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本研究PEP的診斷標準:術后3天血B-HCG下降
1.3.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
2 結果表1 停經天數(shù)、手術前后血B-HCG變化、手術方式與PEP的關系 n(%)
組別例數(shù)60d手術前B-HCG
平均值術后3dB-HCG
平均值傘端擠出術開窗術A組102533248mg/ml1948 mg/ml46B組961074122846 mg/ml1252 mg/ml690
作者單位:353000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2.1 停經天數(shù)與PEP的關系 從表中可看出停經60天PEP患者發(fā)病率較停經42~60天高,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
2.2 手術前后血B-HCG與PEP的關系 從表中看出PEP組術前血B-HCG明顯高于未發(fā)生PEP組,而且PEP組術前血B-HCG下降幅度
2.3 手術方式以PEP的關系 106例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患者中10例施行傘端擠出術,96例型輸卵管開窗術, 施行傘端擠出術較開窗術術后PEP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 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106例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性手術患者,其中10例發(fā)生持續(xù)性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為9.43%,全部患者于術后第3天肌肉注射MTX50mg/m2并米非司酮200mg口服,血B-HCG逐漸降至正常,最短于術后18天降至正常,最長于術后60天降至正常,無1例再次手術。
3 討論
3.1 PEP發(fā)生的相關因素
3.1.1 輸卵管妊娠時 受精卵在蛻膜組織發(fā)育不全的輸卵管內著床,滋養(yǎng)細胞往往向輸卵管肌層侵潤生長,采用保守手術治療時,很容易殘留滋養(yǎng)細胞。多數(shù)情況下,手術中大部分滋養(yǎng)細胞被清除,殘留少量滋養(yǎng)細胞常自行壞死被吸收,如殘留較多或持續(xù)生長則易致PEP[1]。
3.1.2 本組資料中 腹腔鏡下行輸卵管妊娠保守性手術106例,發(fā)生PEP10例,發(fā)生率為9.43%,與文獻報道相似。首先,妊娠天數(shù)與PEP具有相關性。停經60天,PEP發(fā)生率較高,停經42~60天,PEP發(fā)生率低,可能原因為病灶較小,手術中難以準確確定病灶位置,易造成絨毛組織遺漏,而孕齡過大,絨毛組織已侵入輸卵管肌層,術中難以取凈絨毛組織,故易發(fā)生PEP。其次,術前血B-HCG水平及術后血B-HCG水平下降幅度與PEP發(fā)生有明顯的影響。術前血B-HCG水平高,說明絨毛活性強,即使術后殘留少量的絨毛組織,仍可繼續(xù)生長。血B-HCG水平下降幅度越大,說明絨毛組織清除越多,當然發(fā)生PEP的幾率就越低。最后,手術方式的不同與PEP也有密切關系。輸卵管開窗手術,絨毛清除相對徹底,而傘端擠出術,不利于絨毛組織完全去除,故開窗手術較傘端擠出術更少發(fā)生PEP。
3.2 PEP的預防
3.2.1 徹底清除著床部位的妊娠組織 輸卵管膨大處主要內容物為血塊和妊娠物,而真正滋養(yǎng)細胞侵入部位在該處的近子宮端。在線形切開手術時,切口應足夠長,注意沖洗和探查病變部位的近子宮端,以防殘留滋養(yǎng)細胞組織,術后要反復沖洗腹腔以免種植。注意勿反復鉗夾和擠壓輸卵管,否則易引起絨毛殘留,盡量整塊取出妊娠組織,可選用垃圾袋收集后取出。多數(shù)學者不主張采用傘端擠出術,但如果輸卵管妊娠流產妊娠物已排出至傘端,則選用妊娠產物排出術。[2]
3.2.2 嚴密觀察術后血B-HCG水平下降幅度 術后監(jiān)測血B-HCG可反映滋養(yǎng)細胞的清除程度Mock等把輸卵管妊娠保守性手術后血B-HCG的活性變化分
為早、晚兩期,兩期HCG水平變化差異明顯。早期指術后0~48h內,HCG值受術前HCG水平影響,晚期指術后3~7d,HCG水平變化不依賴術前HCG值,晚期明顯延長可作為評價PEP指標。Poppe等研究得出輸卵管妊娠保守性手術后3d血B-HCG水平下降>55%,無1例發(fā)生PEP,如下降
總之,通過正確選擇手術方式,注意操作技巧,嚴密監(jiān)測血B-HCG水平下降幅度,對于術前B-HCG水平較高及術后下降幅度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腹腔鏡 異位妊娠 診治手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R714.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3-091-02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病,在急腹癥中居首位,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異位妊娠包括輸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宮頸妊娠以及殘角子宮妊娠,其中輸卵管妊娠占95%~98%。近年來其發(fā)生率逐年升高,是早孕期間孕婦死亡的首要原因。腹腔鏡的問世,為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譜寫了新的篇章。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在治療異位妊娠種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總結近5年來我院用腹腔鏡診斷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9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間用腹腔鏡診斷治療的異位妊娠198例。其中經產婦130例,未產婦68例;有人流史者156例,剖宮產史者34例,第2次異位妊娠8例;有停經史186例,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及下腹痛190例,無自覺癥狀8例;血―HCG升高198例;年齡18~45歲,平均33歲,B超宮內未見孕囊,附件區(qū)探及大小不等包塊,見原始胎心搏動2例,均無手術禁忌癥。
1.2 治療 患者行硬膜外麻+靜脈全麻。取平臥位,氣腹成功后取臍窩下緣穿刺10mmTorcar。吸凈盆腔積血,清除血凝塊。檢查盆腔及腹腔臟器,仔細查看子宮、雙側輸卵管情況及患者意愿決定手術方式。
1.2.1 輸卵管切除術 適用于無生育要求,或妊娠輸卵管廣泛損害而對側輸卵管正常者。提起患側輸卵管傘端,雙極電凝并切斷輸卵管系膜,近子宮角部電凝切斷輸卵管峽部。
1.2.2 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及擠胚術 適用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且病灶未破裂或破裂較輕的輸卵管壺腹部、峽部及傘端妊娠的患者。切開取胚術為在輸卵管腫脹最嚴重的薄弱的無血管區(qū)縱行切開1cm,用垂體后葉素5U注射輸卵管管壁,用水分離法將絨毛和血塊自輸卵管壁分離。如有活動性出血,則予電凝止血。擠胚術適用于近輸卵管傘端壺腹部妊娠流產型及輸卵管傘端妊娠者,為在輸卵管腫脹部近端用兩把無齒鉗交替對夾輸卵管至傘端口,擠出管腔內妊娠組織。如電凝術后有持續(xù)性異位妊娠發(fā)生者,術中給予MTX50mg管腔內注射或輸卵管系膜注射。可預防術后持續(xù)性異位妊娠的發(fā)生。
1.2.3 子宮角切開取胚術適用于間質部妊娠及宮角妊娠者。在子宮角周圍注射垂體后葉素5U,于宮角腫脹最嚴重處縱行切開子宮角肌層達間質部管腔,用水分離法將絨毛和血塊自輸卵管管壁及宮角內膜處分離,創(chuàng)面電凝及縫扎止血。
1.2.4 子宮角楔形切除術適用于宮角妊娠,無生育要求者,在子宮角周圍注射垂體后葉素5U,于宮角腫脹邊緣電凝切除患者宮角,創(chuàng)面電凝及縫扎止血。
1.2.5 卵巢部分切除術及切開取胚術適用于卵巢妊娠者。在卵巢孕卵種植部分行楔形切除術或切開吸取妊娠囊內無物,創(chuàng)面電凝止血。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198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明確診斷并完成手術,術后經病理證實。其中輸卵管妊娠186例:間質部妊娠2例,壺腹部妊娠161例,峽部妊娠23例;輸卵管妊娠流產156例,破裂30例;行輸卵管切除術87例,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及擠胚術99例,子宮角切開取胚術1例,子宮角楔形切除術3例;卵巢妊娠8例,行卵巢部分楔形切除術及切開取胚術。術中探查盆腔臟器出血
2.2 術后情況 患者術后6小時進食半流質,術后24小時內排氣及拔尿管,給予抗生素治療3天,手術當天或術后1天即下床活動,無切口感染或延遲愈合。住院天數(shù)為3天,術后第2天復查血β―hCG下降均>30%持續(xù)性異味妊娠2例,給予藥物保守治療,治愈,無1例二次手術治療。術后隨訪1個月均降至正常。
3 討論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子宮體腔以外部位的妊娠。異位妊娠如果破裂,癥狀典型,診斷并不困難。早期診斷不僅可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保留輸卵管等成為可能,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疾病及治療引起的病率和病死率。早期診斷異位妊娠的方法有:陰道超聲波檢查、血β―hCG測定、血孕酮測定以及診斷性刮宮等方法。陰道超聲波檢查對有超聲診斷經驗的醫(yī)生而言,診斷的敏感性可達70%~87%,特異性可達85%,但假陽性率可達9%,假陰性率可達13%,因此,超聲診斷有一定局限性。腹腔鏡檢查可彌補超聲波不足,及早明確診斷并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治療。在下列情況下,尤應施行腹腔鏡檢查:①血β―hCG大于2000IU/L,超聲波未發(fā)現(xiàn)宮腔內胎囊;②血β―hCG小于2000IU/L,診刮未見絨毛,而診刮術后血β―hCG不下降或者繼續(xù)升高者。腹腔鏡檢查,不僅可以明確診斷,避免貽誤病情,同時進行手術治療。
腹腔鏡手術診治異位妊娠現(xiàn)已逐步普及。文中腹腔鏡手術治療198例異位妊娠,平均時間為50分鐘,術后6小時即進食半流質,術后24小時內即排氣,平均住院時間為3天,證實了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點。此外,由于腹腔鏡手術氣腹,擴展了盆腹腔的空間,而且腹腔鏡有放大作用,使手術視野開闊、清晰,更易發(fā)現(xiàn)異位病灶,能減少持續(xù)性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在熟練掌握腹腔鏡技術以后,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優(yōu)于開腹手術。
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手術方法包括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切開取胚束、輸卵管擠胚術、卵巢部分切除術及切開取胚術、子宮角切開取胚術、子宮角楔形切除術等。其中前5種術式已廣泛應用,主要用于輸卵管壺腹部、峽部、傘端妊娠和卵巢妊娠。對于輸卵管間質部妊娠及宮角妊娠,一般認為子宮角切開取胚術出血較多,止血困難,應及時采用開腹手術。而本文中1例宮角切開取胚術在切開宮角前,先在宮角注射10%垂體后葉素,它可引起子宮角肌層收縮而致妊娠組織突出,在最薄弱處縱行切開后,部分妊娠組織已突出宮角,再應用水剝離即可完整剝離妊娠組織,然后用雙極電凝止血,必要時縫合子宮肌層,相對而言,子宮角楔形切除術出血較少,手術簡便。輸卵管切開取胚術,取妊娠絨毛的方法常選用水分離,因為切開輸卵管后,抓鉗在鉗取妊娠組織易鉗夾到輸卵管粘膜,引起出血而影響視野,可能因鉗夾到部分妊娠組織導致殘留,相比之下,水分離法避免了抓鉗和輸卵管粘膜的直接接觸,可以完整剝離妊娠組織,避免出血和殘留。行輸卵管切開取胚術的患者往往都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水分離法避免了輸卵管粘膜的損傷,從而最大程度保留了輸卵管的功能。
一般認為,腹腔鏡手術僅適合那些輸卵管未破裂或者輸卵管已經破裂但血液動力學尚穩(wěn)定的病例,原因是由于腹腔鏡特殊的以及氣腹可引起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負擔加重,如已經出現(xiàn)低血容量性休克,麻醉及手術風險會增加,故對腹腔鏡手術有顧慮。但對有經驗的腹腔鏡醫(yī)生而言,如果有合適的麻醉及先進的心電監(jiān)護措施以及必要的支持治療如輸血等,異位妊娠即使有內出血,血液動力學已經有改變,仍可以選擇腹腔鏡手術。在處理過程中,做好充分的抗休克治療,盡快尋找出血的部位,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方式以輸卵管切除術為主,去除病灶后再吸盡積血和血凝塊。但是對于失血量大于2000ml以上,血流動力學非常不穩(wěn)定的患者還是建議開腹手術為好。
腹腔鏡有利于診斷早期異位妊娠,同時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療效確切、安全、恢復快,屬微創(chuàng)手術,應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篇5
[關鍵詞] 異位妊娠; 腹腔鏡;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2-012-01
Nursing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Li Lin Yan Yu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Ta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in 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of ectopic pregnancy.Methods We performed mental nursing,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and strengthened postoperative nursing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complications in Sixty-two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Results Complicating dis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Conclusion When Ectopic pregnancy clinical pathway is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patients can get high quality,but low cost hospital care.It is significant for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to enhance nursing supervision and basic nursing and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ctopic pregnancy; Laparoscopy; Nursing
異位妊娠是婦科急腹癥中的常見病,其發(fā)病率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經腹腔鏡技術診斷和治療異位妊娠,其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大大縮短住院天數(shù)[1]。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62例,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異位妊娠患者62例,年齡18-42歲,平均年齡27.6歲。其中初產婦24例,經產婦38例。停經時間30-60d,孕次為2次以上患者18例。左側輸卵管妊娠40例,右側輸卵管妊娠22例。所有病例均根據(jù)病史、體征、血β-HCG、尿HCG、B超檢查結果診斷為異位妊娠。
2 結果 62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8d。均治愈出院,無嚴重并發(fā)癥出現(xiàn)。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由于擔心異位妊娠對生育功能的影響及及對腹腔鏡技術缺乏了解,患者易產生焦慮和恐懼的情緒,未婚女青年表現(xiàn)更為明顯。護士應以友好的態(tài)度,人性化服務理念,恰如其分的解釋病情,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方法、優(yōu)勢以及注意事項,說明腹腔鏡手術切口小、不開腹、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有利于短時間內恢復生育功能,使患者對腹腔鏡手術有所了解,幫助患者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3.1.2 術前準備 (1)配合做好術前檢查如血、尿、糞三大常規(guī)檢查, 血型、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水平、胸片、心電圖及婦科檢查,明確患者有無手術禁忌癥;(2)按常規(guī)腹部手術備皮,臍部用松節(jié)油棉簽擦凈,再用75%乙醇消毒。術前6h禁飲食。
3.2 術后護理
3.2.1 腹腔鏡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臥4-6h,頭偏向一側,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3.2.2 監(jiān)測生命體征 由于手術是在二氧化碳(CO2)氣腹下完成,術中大量吸收CO2造成高碳酸血癥。術后患者需通過加深加快呼吸,排出體內積聚的CO2。因此,術后6-8h內應給予低流量(2-3L/min)吸氧,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至平穩(wěn)。密切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以早期發(fā)現(xiàn)有無內出血。
3.2.3 嚴密觀察藥物毒性反應 局部注射所用的藥物是化療藥物,雖然用量少,但對人體亦可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厭食、腹痛、血細胞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注藥后應嚴密觀察藥物反應,及時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如有嚴重反應,及時告知醫(yī)師處理。我科62例中無一例嚴重反應發(fā)生[2]。
3.2.4 飲食護理 腹腔鏡手術對胃腸無損傷及刺激,故主張可盡早進食。在麻醉清醒后即可飲水,一般在術后6小時給予易消化、不產氣的流質飲食,排氣后給予半流質飲食, 以后逐步過度到普通飲食。
3.2.5 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有無滲血,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出血情況,及時處理。妥善固定引流管,用無菌敷貼貼敷,防止導管滑脫受壓、扭曲,折疊、脫落,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色、量。麻醉蘇醒后予半臥位,以利引流。注意觀察引流管周圍皮膚有無紅腫滲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每天用碘伏消毒置管處周圍皮膚。引流管一般放置1至2天后拔除。
3.2.6 陰道的護理 患者術后出現(xiàn)少量陰道流血屬正常現(xiàn)象,一般術后陰道流血逐漸減少至停止。要注意保持外陰的清潔,嚴密觀察腹痛及陰道流血情況。若患者出現(xiàn)腹痛加劇,或伴有陰道流血增多,并有惡心、嘔吐,應高度懷疑注藥失敗,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并做好剖腹手術準備。
3.3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3.3.1 背、肩部疼痛 因術后CO2殘留腹腔致腹壓上升引起腹脹,刺激膈肌上抬,引起背肩部疼痛。故手術充氣時保持合適的充氣壓力及充氣時間,避免壓力過大及充氣時間過長,術后盡量吸盡腹腔內殘留的氣體。肩背疼痛者可指導患者取膝胸臥位,讓CO2氣體向盆腔積聚,減少對膈肌的刺激。有2例術后背部不適,休息1-2天后好轉[3]。
3.3.2 惡心、嘔吐及腹部不適 由殘留C02致腹壓升高,刺激膈肌或高碳酸血癥引發(fā),或由于物對嘔吐中樞的興奮作用及局部注射藥物刺激腹腔神經造成。術后有嘔吐者,護士應及時做好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必要時可給予止吐藥減輕癥狀。
4 出院指導 術后注意休息,短期內應勿提重物及體力勞動,避免加重腹壓,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注意保持會清潔衛(wèi)生,定期門診復查。3個月內禁性生活。出院后如出現(xiàn)腹痛等情況要及時就診。有要求生育的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半年后行子宮輸卵管檢查,觀察輸卵管通暢情況,才能考慮再次懷孕。
5 總結 腹腔鏡手術治療是異位妊娠首選的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因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痛苦少、對盆腔、腹腔臟器干擾小、疼痛輕、恢復快、體表疤痕不明顯,目前已成為治療異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4]。為了加強腹腔鏡手術術前、術后的護理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護理人員應全面掌握腹腔鏡手術的適應癥、禁忌癥、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制定完善的護理措施,提高醫(yī)護配合水平,使患者享受優(yōu)質高效的醫(yī)療服務。
參考文獻
[1] 賈黎明,郭麥峰.腹腔鏡診斷治療異位妊娠227例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79-2880.
[2] 張力,劉月旺.腹腔鏡在異位妊娠手術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1,6(7):845-846.
篇6
1 臨床資料
患者31歲,主因停經2月+,陰道出血1月+,下腹疼2天,2005年6月1日入院,平素月經3/30天,末次月經2005年2月6日,患者于入院前70天,因停經40天+出現(xiàn)惡心、嘔吐,自測尿妊娠試驗(+),入院前2個月去當?shù)貗D幼做B超診為早孕,入院前50天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上腹不適、脹痛、惡心,同時伴有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無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當?shù)亟o予(GS,B6)治療好轉,入院前40天,再次出現(xiàn)上訴癥狀,當?shù)亟o黃體酮保胎治療后出陰道出血呈點滴狀,2天前陰道出血增多,流出暗紅色大血塊,同時伴下腹痛,呈持續(xù)性,活動時加重,當?shù)匾蔀榱鳟a行清宮術,未刮出絨毛組織入院。查體:生命征正常,輕度貧血貌,心肺聽診未聞及明顯異常;婦科檢查:子宮前位,如孕4月+大小,壓痛,雙附件觸不清;血常規(guī):RBC2.6×109/L,血HCG>5000mIM/L,B超示:子宮增大16×13.3×9.8㎝,雙附件探不清;胸透示:右肺下野可見橫行索條狀致密影;初步診斷:絨Ca。于6月3日行擴大子宮全切術。
術中探查:盆腔腫物如孕4個月大小,子宮觸不清,只能觸到部分子宮前壁,大網膜及腸管包裹在腫物表面,腹腔內可見游離血液,分離腫物與大網膜及腸管粘連,又分離腫物與子宮粘連,游離右附件(卵巢)大腫物,切除送冰凍檢查;找出左卵巢及輸卵管見由于血液浸泡,左附件明顯水腫無器質病變,故保留左附件,子宮表面粘連,炎癥明顯,周圍組織糟脆,考慮行全切困難較大,出血不易止,術中向家屬交待簽字后行子宮次全切除。大網膜由于血液浸泡粘連成塊,故切除部分大網膜,再探查,右上腹大量陳舊性積血塊,清理積血過程中取出浸軟胎兒一個,約妊娠12周,由于胎兒周圍包裹大網、腸管及腸系膜,血管附著于這些組織上,腸管及腸系膜水腫,請外科會診經檢查腸管未發(fā)現(xiàn)異常,由于腸壁上附著的血塊不易清除待其自然吸收,放置引流管引流。冰凍回報:右腫物為凝血樣物,鏡下凝血塊中可見絨毛高度退化,未見滋養(yǎng)細胞,此時確診為宮外孕,腹腔妊娠,患者術后10天痊愈,術后隨訪3個月,恢復正常。
篇7
患者,女,22歲,因“妊娠20周, 頭暈、乏力1天余”,于2008年6月2日急診入院。患者妊娠20周,自懷孕起,食欲不佳,偶有乏力,無明顯頭暈及心悸、氣短,不影響日常生活。 1天余前,患者于長途乘車后,出現(xiàn)頭暈、乏力,面色蒼白,伴有心悸、氣短,進行性加重,不能負荷日常活動。休息后未見緩解,遂于醫(yī)院就診,行血常規(guī)檢查示:白細胞22.22×109/L,中性粒細胞18.41×109/L,紅細胞1.63×1012/L,血紅蛋白50g/l,血小板211×109/L。查體:一般狀況尚可,T 36.9℃,P 120次/分,R 24次/分,BP 120/45mmHg。心肺聽診未見異常。腹部平坦,未見明確胃型及蠕動波,中下腹部膨隆。腹軟,輕壓痛,無明顯反跳痛及肌緊張。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減弱約2次/分。重度貧血貌,皮膚、粘膜未見出血點,皮膚、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胸骨壓痛陰性,心肺聽診未見異常。行腹穿抽出不凝血。急檢血常規(guī)示:細胞22.07×109/L,中性粒細胞18.71×109/L,紅細胞1.5×1012/L,血紅蛋白44g/l,血小板147×109/L。凝血常規(guī)未見明顯異常,血生化為鈉偏低,BUN及肌酐偏高。腹部彩超:脾厚36mm,肋弓下0cm,脾臟被膜回聲連續(xù)中斷,實質內可見范圍48mm×13mm的無回聲區(qū),腹腔掃查可見大量游離性液性暗區(qū),右上腹部暗區(qū)最大深度35mm,右上腹超聲引導穿刺穿出不凝血2ml,提示脾破裂可能性大,腹腔大量積液(血性)。遂入普外科,檢查診斷為“妊娠20周,腹腔積液(血性),急性失血性貧血”,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腹腔內積血約3000ml,盆腹腔內可見包塊大小30cm×35cm×35cm,表面與大網膜粘連,見活動性出血,露出部分胎盤組織,包塊下段與子宮相連,包塊另一側連接右側附件,打開包塊,其內可見胎兒,娩出胎兒及胎盤,探查見其與左側宮腔不相通,應家屬要求,切除子宮。術中診斷“殘角子宮妊娠破裂(右側)、繼發(fā)腹腔妊娠(大網膜種植)、大網膜血管破裂出血”,腹腔內積血約3000ml。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及大網膜切除術”,給予輸血,糾正電解質紊亂,對癥治療,患者于術后第10天,痊愈出院。
討 論
殘角子宮的發(fā)生在胚胎期,由體腔下部兩側的苗勒氏管的中段融合而成,自孕8周起,兩側苗勒氏管的兩端合并逐漸向上發(fā)展,中間有隔,將子宮分成兩個腔,自孕12周中隔消失,形成子宮腔的結基,自12周末子宮增長迅速,出生后子宮如指腹大、細長。在子宮發(fā)育過程中,雙側苗勒氏管未并合,又有一側苗勒氏管下段缺失,則形成一側為殘角子宮,此類患者兩個子宮并不相通,兩個子宮外側各有一輸卵管和卵巢。殘角子宮無宮頸,殘角子宮妊娠有兩種說法:外游與受精卵外游。 殘角子宮妊娠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殘角內生長發(fā)育。殘角子宮壁發(fā)育不良,不能承受胎兒生長發(fā)育,常于妊娠妊娠中期時發(fā)生殘角自然破裂,引起嚴重內出血,癥狀與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相似,子宮殘角妊娠臨床較少見,殘角子宮妊娠常難準確診斷,術前診斷率<5%。殘角子宮在女性生殖器官發(fā)育中少見,而這類畸形子宮發(fā)生妊娠則更少見。故臨床中殘角子宮妊娠極易出現(xiàn)誤診,從而得不到積極準確的治療。殘角子宮妊娠早期無特殊癥狀,很難與正常妊娠相區(qū)別。孕早、中期的殘角子宮妊娠可經B超檢查,有如下4種表現(xiàn):①無內膜的實體始基,殘角子宮呈實質性稍低回聲光團,與漿膜下子宮肌瘤極其相似。兩者的鑒別是:殘角子宮顯示有單角子宮及單側附件聲像圖,漿膜下子宮肌瘤無上述聲像圖。②子宮內膜對內分泌激素起反應,但與子宮腔不相通的殘角子宮呈現(xiàn)囊性包快聲像,內為液性暗區(qū),其間有光點回聲(經血),壁厚光滑(肌層),后方有輕度增強效應。③殘角子宮腔內有內膜與主體子宮相通時,聲像圖表現(xiàn)與子宮基本相同,但在未妊娠時3種類型的殘角子宮體積均明顯小于主體子宮,并以實體性殘角子宮的體積最小。④若殘角子宮妊娠,可以在子宮的前方或子宮的左、右側方探出與妊娠月份相符合的囊性包快。其內可見孕囊、胎芽,或孕囊、羊水、胎兒、胎心音的聲像圖。經內診查知包塊與正常子宮的關系距離相互有無牽連等加以判定;孕足月大小的殘角子宮妊娠,多因胎盤發(fā)育不良,功能低下發(fā)生死胎,仔細檢查可發(fā)現(xiàn)于妊娠子宮的頸峽部一側有附帶的結節(jié),似漿膜下肌瘤,應考慮到殘角子宮妊娠。
篇8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 異位妊娠
【中圖分類號】R714.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1-10-02
隨著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的應用和技術的提高,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有取代開腹手術的趨勢。本文對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的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以探討腹腔鏡手術在異位妊娠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前景。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應用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患者共70例,22―40歲,平均年齡31歲,既往有剖腹手術史15例,宮外孕史9例,輸卵管結扎史2例。收治的異位妊娠開腹手術70例為對照組,22―38歲,平均30歲,既往有剖腹手術史18例,宮外孕史8例,輸卵管結扎史1例。兩組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停經、腹痛或陰道流血,術前常規(guī)行盆腔B超檢查:宮內均未見妊娠囊或胚胎組織置子宮外;血HCG測定見不同程度升高。兩組患者年齡、停經時間、臨床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式: 根據(jù)患者年齡、有無生育要求結合輸卵管損壞程度行保守性手術或輸卵管切除術。
1.2.1 開腹手術的術式一般有:①輸卵管切開取胚術:適用于對年輕有生育要求而輸卵管損壞程度輕者。②輸卵管部分切除術:適用于對輸卵管損壞重和雖然輸卵管損壞不重但無生育要求者。
1.2.2 腹腔鏡手術方式:①輸卵管切除術:適用于無生育要求或雖有生育要求,但輸卵管破壞嚴重,估計已喪失功能者。用2-3圈套扎法在靠近輸卵管根部套扎切除,或橫斷電凝峽部后切除輸卵管。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適用于未破裂而有生育要求者,或一側輸卵管已經切除的病例。在輸卵管系膜對側無血管區(qū)最膨出處縱行電凝切開2~3cm,擠出妊娠囊及血塊,創(chuàng)面電凝止血,管壁切口不予縫合;也可于開窗前先在輸卵管系膜內注入30%垂體后葉素6―8 ml,再行開窗術以減少術中出血。取出胚胎組織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注意勿反復鉗夾及吸引。止血后病灶上方輸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5~10mg。術后觀察血壓、脈搏及腹部體征,術后1周復查血HCG并與術前比較。③胚胎擠出術或清除術:對于輸卵管流產型病例有生育要求者,且胚胎已排至傘端,酉向傘端擠壓輸卵管,擠出孕囊后清除,輸卵管局部注射MTX 5~10mg。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部資料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 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停經時間、臨床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70例中無中轉開腹病例,腹腔內出血最多達2300ml,腹腔內積血≥800ml者18例,5例存在休克癥狀。所有病例術后病檢均證實為異位妊娠。
2.2 術中、術后情況: 腹腔鏡手術手術時間較之對照組短,術中失血量也明顯少于對照組。駿腔鏡術后給予抗生素靜脈滴注2―5d。術后患者肛管通氣早,6h進普食并拔除尿管,下床活動早,術后發(fā)熱時間短,住院天數(shù)少,但費用高。具體對比見表1,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需鎮(zhèn)痛例數(shù)、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一般來說,異位妊娠主要有以下治療方法:期待療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但仍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1]。隨著腔鏡技術在婦產科疾病中的開展,腹腔鏡不僅可用于異位妊娠的早期診療,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在高度懷疑未進一步明確診斷的異位妊娠者,腹腔鏡兼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并且與開腹手術比較,具有有暴露清楚,微創(chuàng)傷,疼痛輕,住院時間短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婦產科醫(yī)務人員及患者的青睞。具體缺點如下:
3.1 根據(jù)腹腔鏡手術與剖腹手術術中術后臨床資料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手術時間較短,排氣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縮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少及鎮(zhèn)痛劑使用率低,與開腹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腹腔鏡手術為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疼痛輕、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故而腹腔鏡手術是治療異位妊娠的首選術式[1,2]。
3.2根據(jù)患者年齡、有無生育要求結合輸卵管損壞程度行保守性手術或輸卵管切除術。對有生育要求者在保留輸卵管的同時向輸卵管內注入甲氨蝶呤,以確保殺滅胚胎組織[3]。腹腔鏡手術是在相對密封的環(huán)境中進行,組織損傷小,感染機會少,減少了術后輸卵曾周圍粘連的發(fā)生,從而更好地保護患者的輸卵管功能,增加宮內妊娠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術后輸卵管通暢率和宮內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因此,腹腔鏡手術能更好的保護患者生育功能[4]。
3.3 腹腔鏡手術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的可行性既往一直存在有爭議,曾經認為異位妊娠伴有腹腔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癥。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腹腔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伴有失血性休克的異位妊娠應用腹腔鏡治療也已經不是禁忌證[5,6]。文獻報道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大出血是安全可行的。國內已有較多的腹腔鏡在伴失血性休克的異位妊娠應用的報道。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存在休克癥狀,經有效抗休克對癥治療同時施行手術,無一例死亡,術后恢復良好,與其他患者未見明顯差異。但本研究中未遇見宮角妊娠病例,如術中出血多,是否應該中轉開腹有待進一步探討。
總之,隨著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越性已達到充分的體現(xiàn),成為了異位妊娠治療的首選方式。相信醫(yī)療技術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手術的費用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的解決,而腔鏡手術的適應癥也將進一步放寬,成為婦科手術中最主要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羅萍香,李穗湘.米非司酮聯(lián)合腹腔鏡手術保守性治療輸卵管妊娠的價值[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7,6(2):111-112.
[2] 王,胡景云,王海云.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162例療效比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0,26(2):57-58.
[3] 張紅霞,張艷瑞,張娉婷.腹腔鏡附加甲氨蝶呤治療未破裂輸卵管妊娠體會[J].中國綜合臨床.2003,19:722.
[4] 邱曉紅,韓麗英,李荷蓮. 不同術式治療輸卵管妊娠后的生育結局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10):1022-1025.
篇9
關鍵詞 腹腔鏡 開腹手術 異位妊娠 效果
異位妊娠是常見的婦科急腹癥之一,由于異位妊娠滋養(yǎng)葉細胞對種植部位血管的侵蝕和破壞,以及妊娠的進展致使腹腔臟器的破裂,可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需要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提高和各種監(jiān)護措施的加強,腹腔鏡手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異位妊娠的治療并成為治療輸卵管妊娠的主要方法。近年來對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應用腹腔鏡治療,并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進行了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異位妊娠患者82例,年齡20~39歲,未產婦53例,經產婦29例。臨床表現(xiàn),腹痛71例,陰道左側或右側見妊娠囊結構或混合性包塊69例,陰道后穹窿穿刺不凝血68例。既往病史,盆腔炎史53例,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史61例。不孕癥史5例,結扎史11例,停經史3例,腹腔手術史1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兩組產婦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手術方法:觀察組行全身麻醉,取頭低足高仰臥位,在臍孔部使用氣腹針進行穿刺,并輸入二氧化碳。于下腹部分別置入套管針,并置入操作器械。給予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開手術和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切開術,采用單極電凝對妊娠部位的輸卵管進行切開,將孕囊取除,并使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局部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不縫合創(chuàng)緣。輸卵管切除手術,使用雙極電凝鉗,從輸卵管峽部處,將輸卵管切斷。對照組使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麻醉完全后行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在下腹部縱向切開5cm的切口,根據(jù)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選擇是否保留輸卵管。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術后疼痛時間和住院時間。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資料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術后疼痛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 論
異位妊娠是嚴重影響育齡婦女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婦產科常見病。由于近年來女性的提前,的增多,生育年齡的推遲,生育前流產機會的增加,盆腔感染性疾病發(fā)生率的升高,異位妊娠特別是輸卵管妊娠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因為未生育者和未婚者發(fā)病人數(shù)明顯增多,因而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非常重要。隨著檢驗技術的發(fā)展,目前異位妊娠絕大部分可以早期診斷和治療。特別是腹腔鏡技術在婦科的臨床應用,使異位妊娠的診治水平有了劃時代的進步。腹腔鏡治療與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相比,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的優(yōu)點,并且還能用于早期診斷,可減少輸卵管的自然破壞,增加保留輸卵管的幾率,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由于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前必須有明確的手術指征才能施行手術,而腹腔鏡微創(chuàng)的特點被視為一種診斷性治療方法,術前可疑異位妊娠的患者,腹腔鏡檢查不僅作為異位妊娠診斷的金標準,而且可以起到治療作用,使得很多宮外孕可以早期確診,早期治療。我們通過對輸卵管、卵巢妊娠的患者分別施以腹腔鏡和開腹手術治療,兩組對比腹腔鏡手術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于開腹組。目前認為腹腔鏡是異位妊娠最好的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時頭低臀高位,腹腔充氣膨隆,使得術野清晰,操作空間大,能迅速發(fā)現(xiàn)病灶,且腹腔鏡的放大作用,能發(fā)現(xiàn)清除殘存的微小絨毛。腹腔鏡手術在完全封閉的盆腔內進行操作避免了臟器在空氣中暴露及組織損傷,減少了盆腔粘連的發(fā)生。多數(shù)患者都有生育要求,因此應盡量避免形成術后粘連。本研究中大部分異位妊娠患者盆腔內均有一定程度粘連,在腹腔鏡下其粘連可能得到充分松解,特別是盆底的粘連分離更是較開腹手術優(yōu)越,其清晰的圖像及開闊的視野可快速地分離及止血,避免異物刺激導致更多的粘連形成。但是異位妊娠合并大量內出血或伴有休克者,禁做腹腔鏡檢查。在現(xiàn)代婦產科臨床醫(yī)學中如何正確的診斷與采取合理的方法治療宮外孕,對于孕期婦女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都是極為重要的。只要掌握手術適應證,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程,操作熟練,腹腔鏡手術是比較安全的。因此對有明確手術指征的異位妊娠患者盡量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劉惠芬,紀燕琴,黃鳳英,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異位妊娠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5):72-73.
2 朱惠清,陸桂玲,廖金蘭,等.應用腹腔鏡及開腹手術治療197例異位妊娠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學,2009,15(4):193-194.
3 楊建梅,李建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100例異位妊娠對比分析[J].中外醫(yī)療,2009,28(29):58-59.
篇10
[中圖分類號]R71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148-01
異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該病起病急,若診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隨著血、尿HCG測定、B超輔助檢查的普及,許多患者得到及時診斷治療。但是由于該病臨床表現(xiàn)和體征多樣化,易與內、外科多種疾病混淆,誤診仍多有發(fā)生。目前有文章指出,腹腔鏡是目前提高異位妊娠診斷水平的最佳手段[1],可以明確癥狀發(fā)生部位,減少誤診。本文總結2005~2007年我科應用腹腔鏡確診并治療的異位妊娠20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例異位妊娠患者,年齡20~41歲,平均(26.7±3.6)歲。以往無孕產史5例,有孕史7例,有分娩生產史8例。20例患者均出現(xiàn)腹痛,腹痛距末次月經時間8~95 d,平均(40±13) d。17例出現(xiàn)陰道出血。B超檢查、尿HCG及血β-HCG的放射免疫法定量檢查均提示有異位妊娠的可能。
1.2 方法
于臍孔穿刺氣腹針形成氣腹,取頭低臀高位,于臍孔穿刺10 mm套管,置鏡入腹腔檢查,于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處避開血管行5 mm第2穿刺通道,相對應左側腹壁行5 mm直徑第3穿刺通道,腹腔鏡下觀察,明確異位妊娠部位。并根據(jù)檢查結果實施手術。
2 結果
腹腔鏡下顯示EP發(fā)生部位:輸卵管壺腹妊娠破裂8例,輸卵管間質部妊娠破裂4例,輸卵管峽部妊娠破裂6例,卵巢妊娠破裂2例。
行輸卵管切除術12例,輸卵管胚胎組織剝離術6例,卵巢胚胎組織剝離及裂口修補術2例。全部病例經腹腔鏡明確診斷,且手術成功,住院(6.32±1.25) d后出院。
3 討論
EP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停經、腹痛及陰道流血。但在傳統(tǒng)的診斷方法下, EP患者就診時,往往易與內外科急性腹痛性疾病混淆,其主要原因有:未婚患者往往隱瞞;初次妊娠患者對妊娠及EP缺乏知識,病史提供不準確;腹痛癥表現(xiàn)復雜多樣;腹部壓部及反跳痛體征常較感染性疾病輕,部分患者隨著腹腔內出血量增加,腹痛卻減輕,易為忽視;部分患者婦科檢查、B超、尿HCG檢查可表現(xiàn)為正常等諸多原因。為及時作出正確診斷,醫(yī)師應掌握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詳細詢問病史和細致體格檢查,客觀、全面地收集第一手臨床資料,作出正確判斷。采用腹腔鏡進行進一步檢測,是很好的選擇,通過腹腔鏡,可直接觀察內生殖器的形態(tài)學改變及腹腔液的性質, 異位妊娠得以確診。同時對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特別是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又有著較好的診治效果。具有及時、精確、安全、易行、術后恢復快、融診斷與治療于一體的優(yōu)點。
腹腔鏡融診斷與治療為一體,可直接觀察妊娠部位、組織破壞程度、內出血量及發(fā)現(xiàn)伴隨疾病,手術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粘連發(fā)生率低,并可避免“陰性開腹”而引起的醫(yī)療糾紛,顯示了獨特的優(yōu)勢和應用價值。對高度可疑但難以確診的患者,最好應行腹腔鏡檢查診斷[2]。這對降低延誤病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Shalev E, Yarom I,Bustan M, et al.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as the ultimate diagnostic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experience with 840 cases[J].Fertil Steril, 1998,6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