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并發癥范文

時間:2023-03-18 07:24: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妊娠并發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妊娠并發癥

篇1

1孕婦并發癥

1.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即妊高癥)

與單胎相比,妊娠引起的高血壓疾病更容易在雙胎中發展。雙胎并發妊高癥的發病率高達40%,比單胎高3~4倍,且雙胎妊高癥發病早、程度重,容易發生心肺并發癥。其治療原則與單胎相同,但由于雙胎孕婦體內的水、鈉潴留更嚴重,血容量增加的更多,因而在治療中要控制輸液速度及輸液量,擴容治療需慎用。

1.2孕婦的其他并發癥

雙胎孕婦并發貧血的發生率約為40%,是單胎的2~3倍,主要原因是鐵和葉酸儲備不足。有研究表明[1],孕婦貧血是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兒的危險因素。此外,雙胎發生胎盤早剝的風險是單胎的3倍。雙胎孕婦有更大的產后出血風險,尤其是經陰分娩的雙胎妊娠,其平均產后出血量≥500ml,主要是子宮過度膨脹導致的子宮收縮乏力。

2圍產兒的并發癥

2.1早產

早產是雙胎最主要的并發癥,同時早產也是引起新生兒發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因,主要病因是:胎膜早破或宮腔內壓力過高,及嚴重的母兒并發癥。據國內統計[2],雙胎的平均分娩孕周是36周,大約50%的雙胎是在37周或之前分娩。Gardner等[3]研究比較同孕齡出生的單胎與雙胎的早產兒結局,發現與同孕齡的單胎早產兒相比,雙胎早產兒的呼吸窘迫綜合征、腦室出血發生率多于早產兒。

2.2胎兒宮內生長受限(IUGR)

雙胎的IUGR診斷較困難,目前診斷標準為:任何一胎兒的體重低于平均體重的2個標準差或小于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數并伴胎兒異常(羊水過少或臍動脈多普勒血流圖像出現異常)。有資料顯示[4],雙胎胎兒的生長在孕28~30周前與單胎比無明顯差異,但以后雙胎胎兒的生長速度會逐漸下降。且雙胎的IUGR會隨著妊娠晚期的時間推移而加重,如孕38周或以后,胎兒生長明顯受限的發生率為原來的4倍。

2.3雙胎輸血綜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

雙胎輸血綜合征幾乎是單絨毛膜雙羊膜囊單卵雙胎的特有并發癥。如不給予處理,可造成胎兒死亡。據統計[5],嚴重TTTS的圍生兒病死率高達(80~100)%。其發病機制為,雙胎間的血管吻合發生在胎盤深層,尤其動脈-靜脈吻合支,造成兩胎兒間的單向輸血(即血流從動脈向靜脈的單向分流,使一胎兒成為供血兒,另一胎兒為受血兒),缺乏胎盤淺表血管交通支的保護性平衡血流作用,最終導致TTTS的發生。TTTS的診斷主要依靠超聲檢查。TTTS的治療方案較多,主要有:羊水減量法、羊膜隔膜造口術、選擇性減胎術及胎兒鏡下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法。羊水減量法簡單易行,但其存有一定風險,如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及絨毛膜羊膜炎等。據統計[6],此法僅對程度較輕的TTTS有效,失敗率可高達1/3。Moise等[7]研究顯示羊膜中隔造口術的胎兒存活率與羊水減量法近似。但此法可造成醫源性假單羊膜囊妊娠,并發癥也會隨之增加的,因而此法在臨床上已不多用。選擇性減胎術,涉及到倫理道德等多種因素。胎兒鏡下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法是針對病因的一種治療方法。Quintero等[8]根據不同超聲表現將TTTS分5期以判斷其預后。期別呈上升趨勢者,其圍生兒死亡率會增加。目前認為妊娠28周是決定生存的分界線,若孕28周前出現了不平衡分流,不經治療,胎兒病死率可高達90%~100%,而在孕28周以后發生TTTS,其病死率為40%~80%。

2.4不一致雙胎

雙胎不一致的定義常以兩胎兒中的大胎兒為標準。一般來說,兩胎兒間的體重差越大,圍生兒死亡率越大;且雙胎不一致發生在妊娠越早期,其后遺癥越嚴重。可通過超聲監測作出診斷,指標有腹圍、頭圍、雙頂徑及股骨長等。Hill等[9]研究,腹圍是最有用指標。Hollier等[10]回顧性調查了1370對雙胎認為,兩胎兒間的體重差異超過25%時,引起不良結局的相對危險度顯著上升。

2.5單羊膜囊雙胎

兩胎兒在同一個羊膜囊內,稱為單羊膜囊雙胎,是單卵雙胎中相對少見的一種類型,發生率約占單卵雙胎的1%,其圍生兒死亡率在11%~70%之間,而超過50%的胎兒死亡是由臍帶纏繞造成。在B超檢查時,若有兩胎兒間的臍帶纏繞可進一步確診。孕期應加強胎兒監護。其多以剖宮產終止妊娠,但不是剖宮產的絕對指征,也有少量文獻報道經陰分娩的個案,以我國現有的醫療狀況,應以剖宮產為宜。

2.6胎兒畸形

雙胎胎兒畸形的發生率是單胎妊娠的2倍,而且有些畸形是單卵雙胎所特有的畸形。①聯體雙胎,寄生胎也是一種聯體雙胎。其發生率是單卵雙胎的1/1500。聯體雙胎常在孕中期通過B超得以診斷,然后根據聯體的部位及程度來決定處理方案。②雙胎反轉動脈灌注極罕見,發生率為1/3.5萬,在單卵雙胎中無心畸形為1%,是單卵雙胎的嚴重并發癥。產前診斷無心雙胎的主要方法為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2.7雙胎妊娠一胎宮內死亡

雙胎一胎宮內死亡的發生率國外報道[11]為0.5%~6.8%,國內報道[12]為3.6%~8.9%。由于發生在妊娠中晚期的雙胎一胎死亡對母兒均有較大影響,因而對其的處理很重要。盡早做出診斷很重要,確診后加強存活胎兒的監測,適當延長胎齡,定期檢測母親的凝血功能;若母親情況穩定,可至妊娠34周后擇期終止妊娠;考慮到因各種原因(如胎兒窘迫、嚴重的妊娠合并癥和/或并發癥等)提前終止妊娠的可能性,應常規給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若有宮內感染發生,應給予足量抗生素;但在保守治療期間,一旦母體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必須立即終止妊娠。

2.8雙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及共存胎兒

葡萄胎與胎兒共存是極為罕見的病例,有完全性葡萄胎與胎兒共存和部分性葡萄胎與胎兒共存兩種類型。雙胎之一部分性葡萄胎中的胎兒易發生胎兒畸形及胎兒生長受限等,一般無法存活,多以流產、胎死宮內而告終;而雙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因其胎兒核型正常,存活率較高,可獲得健康的新生兒,但由于其發展為持續性滋養細胞腫瘤的風險很高,因而在妊娠終止后,應對其嚴密隨訪,監測血β-hCG水平直至正常。

2.9胎位異常

雙胎有多種胎位。與單胎相比較,雙胎的異常胎位明顯增加,單第一胎兒的胎位異常發生率已高達25%;當第一胎兒娩出后,第二胎兒的異常仍有很高比例。

參考文獻

[1]A.Levyetal.Maternalanemiaduringpregnancyisanindependentriskfactorforlowbirthweightandpretermdelivery.EuropeanJournalofObstetrics&GynecologyandReproductiveBiology,122(2005):182-186.

[2]曾蔚越,廖華.多胎妊娠與早產.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9):521.

[3]CardnerMO,GoldenbergRL,CliverSP,etal.Theoriginandoutcomeofpretermtwinpregnancies.ObstetricsandGynecology,1995,85(4):553-557.

[4]ArbuckleTE,WilkinsR,ShermanGJ.BirthweightpercentilesbygestationalageinCanada.ObstetGynecol,1993,81:39.

[5]GonsoulinW,MoiseKJJr,KirshonB,etal.Outcomeoftwin-twintransfusiondiagnosedbefore28weeksofgestation.ObstetGynecol,1990,75(2):214-216.

[6]vanGemertMJC,UmurA,TijssenJGP,etal.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etiology,severityandrationalmanagement,CurrentOpinionObstetGynecol,2001,13(2):193-206.

[7]MoiseKJ,DormanK,LamvuG,etal.Arandomizedtrialofamnioreductionversusseptostomyinthetreatmentof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AmJObstetGynecol,2005,19(3):701-707.

[8]QuinteroRA,MoralesWJ,AllenMH,etal.Stagingof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JPerinatol,1999,19(8pt1):550-555.

[9]HillLM,GuzickD,CheneveyP,BoylesD,NedzeskyP:Thesonographicassessmentoftwindiscordancy.ObstetGynecol,1994,84:501.

[10]HollierLM,McIntireDD,LevenoKJ.Outcomeoftwinpreganciesaccordingtointrapairbirthweightdifferences.ObstetGynecol,1999,94(6):1006-1010.

篇2

關鍵詞:終止早期妊娠 術中后并發癥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093-01

現就筆者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二十年來實施的千余例服務對象,就有關并發癥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介紹如下:

1 術中并發癥

主要有人工流產綜合征,子宮穿孔,術中出血,漏吸,空吸。

人工流產綜合征原因子宮頸管或子宮受到機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經自身反射,出現腦供血不足等癥狀,常與孕婦情緒緊張有關;子宮穿孔原因術前對子宮大小,方位不明確,手術操作不夠穩,對子宮特殊情況未予以高度重視;術中出血原因妊娠月份大,子宮收縮不良,胎盤附著位置低,宮頸撕裂或子宮穿孔損傷血管時;漏吸原因主要是生殖器畸形,手術者操作失誤,妊娠月份過小,子宮穿孔,子宮過度傾屈位等;空吸原因將病理性閉經,子宮肌瘤,卵巢腫瘤誤診為早孕,尿HCG假陽性,異位妊娠也是空吸原因之一。

預防措施:解除孕婦思想顧慮,手術操作要輕柔,負壓不宜過高。術前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既往有無高危情況,查清子宮大小、方位、有無畸形。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操作做到穩、準、輕、柔,人工流產選用的吸管及負壓應適合孕周,不宜反復吸刮。要認真仔細做好術前檢查,一般孕45天左右做人工流產為宜。若未見胚胎及絨毛或組織物特別少與妊娠月份不符時,應將吸出物及時送病檢,加強隨訪以便及早發現繼續妊娠或異位妊娠及時處理。

2 術后并發癥

主要有宮腔積血,人工流產后感染,吸宮不全,子宮頸管或宮腔粘連。

宮腔積血原因吸刮后子宮收縮不良,術后宮頸口緊,凝血塊及血流從宮頸排出困難;人工流產后感染原因術前有生殖器炎癥,術者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吸宮不全或術后未注意個人衛生及過早性生活;吸宮不全技術操作不熟練,子宮位置明顯異常,增加了手術難度,手術結束前未認真檢查是否已吸凈,未仔細檢查吸出物與妊娠月份是否相符合;子宮頸管或宮腔粘連,吸刮過度刮宮術的創傷,造成宮頸管內膜和子宮內膜過度損傷,術后感染,子宮內膜、頸管感染愈合形成。

預防措施:妊娠10周以上的吸刮術時,破膜后可注射宮縮劑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術前有生殖道感染者必須進行治療后才能手術。避免吸宮不全,術后注意局部衛生。選擇合適的吸管,吸引是負壓不宜過高,吸刮子宮不宜過度,以免損傷子宮內膜。吸頭進出宮頸口時不能帶負壓,盡量減少進出次數,縮短手術時間。鉗夾妊娠產物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損傷子宮肌壁。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妊娠;子宮肌瘤;回顧性研究

子宮肌瘤(hystero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由于子宮肌瘤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故稱為子宮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簡稱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合并妊娠的發病串占肌瘤患者的0.5%~1%,占妊娠的0.3%~0.5%。肌瘤合并妊娠的實際發病率遠較上述數字高,因肌瘤小又無癥狀,在妊娠分娩過程中易被忽略[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按事先制定表格,統計其基本信息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2 一般資料

選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間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其中患者年齡介于26~27歲之間,平均為(29.86±10.64)歲。

1.3 試驗方法

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按事先制定表格,統計其基本信息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根據妊娠前婦科檢查,妊娠時子宮生長速度B超檢查結果,以及有無腹痛及陰道流血等情況綜合考慮處理對策,給予住院臥床休息、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失調以及對癥處理等姑息治療,剖宮產時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產后陰道摘除肌瘤等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部分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部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

2 結果

入選患者的統計結果,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有流產病例10例(12.50%),早產2例(2.50%),肌瘤紅色變性2例(2.50%),前置胎盤1例(1.25%);在除了流產與早產后的65例患者中,剖宮產52例(80.00%),陰道分娩者13例(20.00%);52例剖腹產患者中行肌瘤切除術者45例(86.54%),子宮次全切除者4例(7.69%),全子宮切除術1例(1.92%),單純部宮術者2例(3.84%)。

4 討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明了,根據好發于生育年齡婦女,絕經后肌瘤停止生長,甚至萎縮、消失等,提示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與女性激素有關。雄激素能使子宮肌細胞增生肥大,肌層變厚,子宮增大。女性激素通過相應激素受體起作用。子宮肌組織內雌激素受體含量隨月經周期不同雌激素水平而變化。子宮肌瘤組織中雌激素受體和雌二醇含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高,但17-β羥類固醇脫氫酶含量較低,故雌二醇轉變為雌酮的量少。合并妊娠時胎盤生乳素有促進雌二醇對肌瘤的作用,故子宮肌瘤生長加快。同時卵巢功能、激素代謝均受高級神經中樞的調控,故神經中樞活動對肌瘤發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引起宮腔形態改變,導致阻礙受精卵著床或早期流產、胎位異常、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前置胎盤等。

子宮肌瘤對分娩的影響:影響子宮收縮,引起子宮收縮乏力,產程延長。下段肌瘤引起梗阻性難產,導致剖宮產率升高。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對妊娠分娩的影響與肌瘤的發生部位,大小、數量有關。漿膜下肌瘤可發生慢性或急性蒂扭轉導致肌瘤壞死,感染化膿。妊娠期肌瘤可發生紅色變性[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病例,按事先制定表格,統計其基本信息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并發癥共15例。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處理方法:①妊娠前子宮肌瘤的處理:黏膜下肌瘤不孕率高,可先手術再懷孕。肌瘤單發,且直徑≥5 cm,可先手術。若為多發且肌瘤小,可懷孕。②妊娠期子宮肌瘤的處理:孕早期時,若發現子宮肌瘤,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加保胎藥以防流產。中晚期時,若肌瘤不大于6 cm,密切監測宮縮、分娩機轉等以陰道分娩,產后應注意應用宮縮劑。對于刮宮產術中是否行肌瘤剔除術,我們認為恰當的手術處置可以實施。恰好的切口深度達肌瘤包膜,迅速分離,切斷根部,縫扎止血。縫合時應用細針層層縫合不留空腔,以防出血,術后繼續靜點縮宮素。③妊娠或產褥期合并子宮肌瘤紅色變性:一旦確診首先保守治療,否則對變性的肌瘤予以剔除。

參 考 文 獻

篇4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產前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65-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前,其糖代謝處于正常狀態,進入妊娠期后,糖代謝出現異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并發癥,若不能對于產婦糖代謝異常現象采取有效的處理,新生兒出生后容易出現肺炎、窒息等嚴重的并發癥,且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提高[1]。經研究發現,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在產前進行護理干預,能夠使母嬰的情況得到較大改善。因此該文研究在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前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11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2年3月―2014年7月,所有產婦經臨床診斷,妊娠前均未患糖尿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55例);另一組為觀察組(55例)。對照組:年齡范圍22~38歲。平均年齡(30.27±2.16)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6±1.35)周。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1例,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4例;初產婦42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年齡范圍23~38歲。平均年齡(30.87±2.79)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7±1.82)周。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2例,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3例;初產婦43例,經產婦12例。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各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產前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產前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心理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往往容易情緒不穩定,由于對胎兒的擔心,導致心理壓力倍增,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予以產婦勸慰,加強與產婦之間的溝通,將妊娠期糖尿病有關的醫學知識向產婦介紹,告知產婦只要以積極的態度堅持治療,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改變產婦錯誤的觀念,堅定其對抗疾病的信心。

日常飲食干預:向專業的營養師咨詢產婦治療期間的營養控制方法,進行個性化的營養指導,控制產婦體重增長在8~12 kg范圍內,將產婦餐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每天供給總熱量控制在30~35 kcal/kg、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質20%、脂肪20%~30%。為防止夜間出現低血糖,睡前須進食一次。

藥物治療干預:指導產婦自我監測血糖,將空腹血糖控制在

運動干預:鼓勵產婦盡可能地參與運動,如飯后散步、做一些基本家務等,有利于控制產婦體重和血壓,控制好運動時間,防止產婦過于疲勞,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在產婦運動期間,護理人員全程陪護,以防突然出現低血糖現象。

健康教育干預:向產婦介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增強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為日后的護理奠定基礎,用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為產婦進行講解,如告知產婦控制飲食的重要性,為保證食物中的含糖量,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食物,告知產婦低血糖的危害以及基本癥狀,以便產婦能夠對低血糖現象及時發覺并控制。

1.3 觀察指標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經過護理后,觀察其出現的并發癥現象,并將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計方法

全文所有數據經審核無誤后,均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其中并發癥類型包括妊高壓、巨大兒、感染和早產,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P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并發癥較多,由于其在妊娠期出現糖代謝異常,容易導致其血管出現廣泛病變,據統計,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出現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更高,是正常孕婦的3~4倍[2]。而且,高血糖引起的尿糖升高,容易引起產婦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孕婦的高血糖會導致胎兒血糖升高,胎兒的代謝異常現象會導致其軀干過度發育成為巨大兒。而且,血糖升高還會導致胎兒發育出現異常,導致胎兒出現流產或早產現象[3]。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確,因此需要對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診斷和篩查,以便于盡早處理。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而且空腹血糖處于正常水平,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常規葡萄糖篩查試驗。與此同時,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度,能夠有效預防產婦并發癥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

護理干預措施中,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耐心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能夠消除產婦的顧慮,幫助產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心理護理干預必須貫穿于產婦護理始終,科學地解決產婦的心理問題,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產婦疏導不良情緒,讓產婦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防止其出現焦慮、抑郁等狀況;通過為產婦提供理想的飲食控制,可維持產婦妊娠所需的熱量以及營養,而且餐后能夠對產婦血糖進行控制,防止血糖過高現象,飲食合理標準既是保證產婦和胎兒必需營養的措施,而且能夠維持產婦血糖處于正常水平,預防酮癥的發生;通過藥物治療能夠緩解產婦病情,對產婦血糖進行有效控制;通過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視,讓產婦及其家屬認識到控制血糖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能夠減輕孕婦的心理負擔[5]。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取得顯著效,明顯降低了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0.91%,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P

護理干預措施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產前護理,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裕.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3,32(33):144.

[2] 吳春花.產前檢查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431.

[3] 黃志芳,尤云花,余麗娜.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9):94.

[4] 肖裕紅.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4):1966-1967.

篇5

作者單位: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醫院婦產科

重度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發的嚴重病癥,往往導致心、腦、肝、腎等多臟器損害和衰竭,引起胎盤早剝、高血壓腦病、心衰、肺水腫、腎功損害、視網膜剝脫等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兒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能夠全面了解重度子癇前期并發癥,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6例符合診斷標準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按重度子癇前期發病時間不同分為:早發型76例、晚發型80例。依照《婦產科學》第6版對重度子癇前期診斷[2]:①收縮壓≥160~180 mm Hg,或舒張壓≥110 mm Hg。②24 h尿蛋白>5 g;血清肌酐升高。③少尿,24 h尿34周)。

1.2 臨床監測 尿蛋白總量測定,1~4次/周;包括肝腎功能的生物化學檢測,1~2次/周;血象檢查;凝血功能檢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眼底檢查。對胎兒的監測包括:!每日的胎心率和胎動;每日或每周1~2次的無負荷試驗;每周或隔周1次的超聲檢查。自覺癥狀包括頭痛、消化道不適、右上腹痛、視覺障礙。

1.3 期待治療 臥床休息;解痙,首選硫酸鎂;當舒張壓>105 mm Hg 時,給予降壓藥,維持舒張壓在100 mm Hg左右;鎮靜:若孕婦焦慮緊張,給予地西泮、魯米那等藥物鎮靜治療。若出現抽搐,應用冬眠藥物(異丙嗪加哌替啶)控制子癇抽搐。嚴重低蛋白血癥、貧血,選用白蛋白、血漿或全血;全身性水腫、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者應用利尿劑。

2 結果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76例、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80例經嚴密的臨床監測和積極的期待治療,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76例出現嚴重并發癥54例,發生率71.02%;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80例出現嚴重并發癥31例,發生率38.75%,兩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

本組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76例,剖宮產72例, 陰道分娩4例,剖宮產率94.73%;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80例,剖宮產66例,陰道分娩14例,剖宮產率82.5%。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重度子癇前期的基本病理生理變化為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使血管對血管舒縮因子的反應性改變,特別使對血管緊張素Ⅱ的敏感性增高,而對一氧化氮反應性減弱,導致全身小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功能亢進,多器官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礙。胎盤局部缺血、缺氧,胎盤重量明顯減少,滋養細胞代償性增殖,合體滋養細胞結節明顯增多,僅存的絨毛內高度瘀血,絨毛間質廣泛水腫、纖維素樣壞死。母胎間營養物質的供給減少甚至中斷,代謝產物和毒素排出受阻,缺血缺氧加重,在導致孕產婦出現嚴重并發癥發生。

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保守治療的原則是在孕婦不出現危險的情況下維持妊娠。有癥狀者,予以充分的解痙、鎮靜、合理降血壓,血壓可以控制者,不論蛋白尿定量多少但病情屬穩定者;雖入院前發生過子癇但得到了有效控制者;伴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但病情穩定者;不伴有消化系統癥狀和右上腹壓痛者;超聲監測顯示胎兒繼續生長和正相的臍帶舒張末期血流波形,具備可靠多臟器可能受累的角度做好監護,及時發現疾病發展進程避免發生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對32周以下者由于胎肺不成熟死亡率高,可給促胎肺成熟積極地進行期待保守治療,適當地延長孕齡,以爭取獲得胎兒更好的成熟度,為選擇終止妊娠的適當時機創造條件。如胎兒出現宮內危險仍繼續保守治療將失去意義。

對于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何時終止妊娠,大多數學者認為當病情不能有效控制時,延長孕期無助于胎兒預后的改變。若積極治療24~72 h仍無明顯好轉者需終止妊娠。當母親存在嚴重的臟器受累或發生胎兒窘迫時,應立即終止妊娠,并不考慮孕齡的大小。對晚發型重度子癇前期,胎兒已基本成熟或接近成熟,當發生器官受累或控制病情后,常毫不猶豫的終止妊娠。我們認為終止妊娠的指征: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或合并癥;血壓控制失敗;胎心監護呈現胎心基線變異消失、反復晚期減速或重度變異減速,B超檢查呈示臍動脈舒張末期反流或缺失;孕周達34~36周,胎兒成熟。

剖宮產是重度子癇前期終止妊娠的主要措施[6]。因重度子癇前期產婦絕大多數未臨產,宮頸條件不成熟,引產易失敗,同時由于產婦全身小動脈痙攣,子宮胎盤血流減少,致胎盤功能減退。陰道分娩時子宮收縮和腹壓增加,屏氣等使血流動力學改變,影響胎盤血流量,加重了胎兒缺氧,而剖宮產可避免這些不利因素,使胎兒迅速脫離宮內不良環境,解除病因。

參考文獻

[1] 楊孜.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臨床界定及保守治療探討.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5):302-305.

[2] 楊孜.重度子癇前期終末器官受累不平行性及其圍生結局探討.中華圍生醫學雜志,2006,9(1):10.

[3] 應豪.孕28-32周重度妊高癥的期待治療.現代婦產科進展,2004,13(6):449-452.

[4] 金萍.子癇的急救處理.重慶醫學.2003,32(4):508.

篇6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a)-0107-02

Evaluation on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on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lication and Gestation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YU Yan-qio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Jinji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36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nursing on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lication and gestation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dividual nursing, and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gestational outcom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PG, 2 hPBG, HbA1c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rate of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ht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33% vs 23.33%), and the advanced abortion, premature,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dividual nursing;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mplication; Gestational outcome

在臨床上妊娠糖尿病是一?N內合并癥,會導致孕婦在妊娠期間增加相關并發癥,影響孕婦妊娠,危害孕婦與胎兒健康[1-3]。據報道稱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畸形胎兒發生率與巨大胎兒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同時還會增加圍生兒死亡率。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和預防妊娠糖尿病。臨床研究表明,在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和飲食控制的方式開展治療。據報道稱,有效的護理能夠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隨著醫療水平與護理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個性化護理逐漸應用于妊娠糖尿病的臨床護理中,護理效果理想。該次研究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了個性化護理對妊娠糖尿病者血糖控制、并發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孕婦年齡為24~34歲,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孕婦年齡為25~35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簡單的健康宣教、密切監測體征等[4-7]。觀察組接受個性化護理,主要包括:①飲食干預,控制妊娠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飲食控制,護理人員要對孕婦進行飲食干預,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防止餐后高血糖。②運動干預,根據孕婦情況為孕婦制定運動計劃,避免劇烈運動,通常在餐后30 min散步30 min[8-10]。③并發癥護理,妊娠糖尿病者容易感染并發癥,護理人員要指導孕婦保持個人衛生,防止感染。

1.3 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孕婦干預后的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妊娠結局。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t用以檢驗計量資料,χ2用以檢驗計數資料,P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控制

觀察組孕婦干預后的FPG、2 hPBG、HbA1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孕婦妊娠并發癥

對照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妊娠結局

觀察組30例孕婦的自然分娩率(53.33%)明顯高于對照組(23.33%),晚期流產、早產以及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對早期確診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控制其血糖水平,影響妊娠結局[11]。個性化護理中的飲食護理干預能夠控制患者飲食,將患者的體重增長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運動干預能夠有效的降低血清胰島素水平,同時還能夠對患者的糖耐受情況進行改善,并發癥護理,能夠有效的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妊娠風險。因此,個性化護理效果十分顯著。

篇7

【關鍵詞】 產前檢查;早期飲食控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并發癥

視網膜病變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常見并發癥之一。GDM產婦通常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糖尿病[1]。而孕婦合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會對母兒造成影響[2]。本研究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其中32例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資料做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年齡24~35歲,其中32例(53.3%)表現為合并視網膜病變,將合并視網膜病變者32例作為A組,無視網膜病變的孕婦28例作為B組。

1.2 診斷標準 GDM的診斷依靠妊娠期血糖篩查,異常者再進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確診。糖尿病高危表現為空腹血糖5.6mmol/L,1h血糖10.3mmol/L,2h血糖8.6mmol/L及3h血糖6.7mmol/L。根據FermandoHI診斷標準,4項中有2項或2項以上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臨界值則診斷為GDM。對于GCT正常者,如果妊娠后期發現胎兒過大,或羊水過多等情況,則再行OGTT。在進行OGTT前3d每天進食碳水化合物至少150g。

本次分析的臨床資料中,孕婦于孕24~28周常規行50g葡萄糖篩查試驗(空腹),1h測量末梢血糖值≥7.8mmol/L,則行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葡萄糖負荷試驗(GCT)以口服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為異常,對于異常患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行血糖測定。

本實驗中,孕婦DR分級標準采用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制定的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嚴重程度分級標準。

1.3 排除標準 因各種原因需要提前終止妊娠者沒有納入最終的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試驗數據分析軟件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對飲食控制因素進行t檢驗。

2 結 果

32例孕婦合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孕期眼底變化,其中15例孕早期眼底改變為DRⅠ期,其中2例發展為DRⅢ期,其余無變化。1例孕前眼底改變為DRⅢ期,于26周胎死宮內后眼底情況改善。1例孕早期眼底正常,孕中期發展為DRⅠ期。比較A組和B組確診GDM后3個月內飲食控制,其中A組熱量攝入為標準體重35.2kcal/(kg?d),B組熱量攝入為標準體重25.3kcal/(kg?d),兩者有統計學差異。兩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分析, A組分別為58%、22%、30%,B組患者分別為47%、24%、29%,提示碳水化合物攝入比例對糖尿病并發癥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3 討 論

GDM是指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孕期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不但影響胎兒發育,也危害母親健康,嚴重的可能會引起寶寶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兒血糖過低、羊水過多、早產、孕婦泌尿道感染、頭痛等[2]。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應嚴格按照專業醫生的指導進食、運動,并每周到醫院檢查一次,接受飲食指導[3-4]。理想的飲食控制是既不引起饑餓性酮體的產生,又能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避免造成餐后高血糖。

孕期口服降糖藥可能會誘發胎兒多種畸形,嚴重者可導致胎死宮內。妊娠期飲食控制既能滿足妊娠期母體和胎兒的營養需要,又不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造成餐后高血糖。因此,GDM孕期應該合理控制飲食,復查血糖,對于防止GDM的眼底病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Cundy T, Morgan J, O'Beirne C, Gamble G, Budden A, Ivanova V, Wallace M. Obstetric interventions for women with type 1 or type 2 diabetes[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3,123(1):50-53.

[2] Studnicka J, Hejsek L.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regnancy[J]. Vnitr Lek. 2013,59(3):224-226

篇8

【關鍵詞】 雙子宮畸形 護理 并發癥 妊娠分娩期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286-01

女性的子宮是由兩側的苗勒管尾部融合形成的,在妊娠后8~16w,若苗勒管尾端未融合,就可能出現各種陰道上部或子宮畸形[1]。一些子宮畸形患者因無自覺癥狀可能終身難以被發現,近年來,在圍產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下,子宮畸形的臨床診斷率也隨之提高,并且臨床上對于子宮畸形妊娠分娩期的胎死、難產及相關并發癥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2]。為總結各類子宮畸形妊娠分娩期并發癥的護理方法,本研究對38例子宮畸形孕婦的臨床資料做了回顧性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婦產科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20291例分娩期孕婦,其中子宮畸形妊娠分娩期婦女38例,子宮畸形發生率為0.187%。38例子宮畸形患者的年齡在21~41歲,平均(26.3±3.2)歲,12例為經產婦,26例為初產婦,其中8例有不良孕產史,包括孕足月死產2例,自然流產2次2例,自然流產1次4例。本組病例均為單胎足月產。經腹部B超或剖宮產術診斷為子宮畸形,其中雙角子宮6例,雙子宮21例,殘角子宮4例,縱隔子宮7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密切監測胎兒情況。產婦在入產房后,護理人員囑產婦取左側臥位,并予以間斷氧氣吸入,遵醫囑應用促胎肺成熟藥物。連接胎兒電子監護儀,持續監測胎心率變化,準確評價胎兒情況。定時詢問孕婦胎動情況,以便早期發現宮內窘迫。縱隔子宮、雙子宮試產胎兒監護出現晚期減速,提示可能發生了胎兒缺氧或胎盤功能不良,護理人員要即刻報告主治醫師,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2.2 觀察產程。對于有試產條件者,要嚴密觀察產程并及時記錄檢查結果,描繪產程圖,包括宮縮持續時間、宮縮頻率、宮縮強度等。密切注意胎頭下降及宮口擴張情況。采用陰道檢查評價宮口擴張情況,尤其是雙子宮畸形者,通過陰道檢查可直接觸摸宮口擴張程度、先露部、胎方位和下降程度。在進行陰道檢查時,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程

1.2.3 監護產婦生命體征。密切監測產婦的神志、呼吸、脈搏、血壓情況,準確記錄尿量,并詢問產婦主訴,以便早期發現出血征象。由于休克早期的生命體征不會產生大幅變化,較難被發現,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相關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1.2.4 做好搶救準備。護理人員要提前做好留置導尿管、交叉配血、備皮等術前準備。同時,還要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包括氣管插管、腎上腺素、吸痰器、氧氣等搶救物品,在兒科的配合下,采用ABCDE復蘇方案做新生兒窒息復蘇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相關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x2檢驗,P

2 結果

38例子宮畸形孕婦在分娩期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從表1可知,雙子宮畸形孕婦的剖宮產、新生兒窘迫、產后出血及胎位異常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其他子宮畸形孕婦,P0.05)

3 討論

子宮畸形者合并妊娠是臨床較為少見的一種高危妊娠類型,其在孕期及分娩期發生的并發癥類型多、風險高。有文獻報道[3],子宮畸形的發病率在0.06~10.0%,本次研究中,子宮畸形的發病率為0.187%(38/20291),其與文獻報道一致。

子宮畸形合并妊娠發生并發癥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宮體肌肉及宮頸的肌肉及神經發育不良、分布不均,在妊娠以后,子宮無法有效對抗不對稱的、逐漸升高的宮腔壓力,使子宮發生不協調收縮,故而容易引發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胎膜早破等并發癥[4];另一方面,由于子宮供血不良,使胎盤缺氧缺血,從而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對抬頭下降、旋轉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胎位異常,宮口擴張時間延長,延長產程,進而造成新生兒窒息、死產、死胎、胎內生長受限等[5]。在本組病例中,共有2例死胎,胎位異常17例,產后出血14例,新生兒窘迫10例,剖宮產30例。其中雙子宮畸形孕婦的剖宮產、新生兒窘迫、產后出血及胎位異常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其他子宮畸形孕婦,P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當根據子宮畸形類型,予以整體及個性化護理,包括用藥護理、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等,同時積極治療并發癥,以改善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 蕭慧娟,林岸蕓,武彥等.子宮畸形妊娠分娩期并發癥分析與護理[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2,40(6):86-88.

[2] 徐細鳳,陳晶晶.子宮畸形妊娠分析及保胎至分娩的護理[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9,16(3):88-88,91.

[3] 歐芬.1例先天性縱隔子宮畸形伴宮頸機能不全患者的孕期護理[J].護理學報,2009,16(1):45-46.

篇9

摘要目的:探討孕前肥胖,孕期體重增長過度、孕婦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其分娩結局的關系。方法:測量1118例足月單胎初產婦孕前的身高、體重和孕期體重增長情況,計算孕前體重指數,并分別觀察肥胖孕婦的妊娠期并發癥、分娩方式、產程以及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發生情況。結果:①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增長過度的孕婦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及早產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②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增長過度孕婦總產程、產程異常發生率、剖宮產率、產鉗助產率、巨大兒和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以及圍生兒死亡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結論: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過度對孕產婦和新生兒均產生不利影響,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發癥和增高了難產發生率。

關鍵詞 肥胖 體重增加 妊娠期并發癥 分娩結局

近年來孕婦肥胖情況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肥胖孕婦的妊娠期并發癥以及對分娩結局的影響,逐漸被產科工作者所重視。

選擇孕前肥胖(BMI≥25kg/m2)及孕期體重增長過度(孕期體重增長≥15kg)孕婦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以及與胎兒體重及其分娩結局的關系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門診就診并住院分娩的初產婦1118例,經篩選其中建立完善的孕期保健卡并符合孕前肥胖有孕期體重增長過度的孕婦63例(5.64%)作為觀察組,并隨機從其余孕婦中抽取18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年齡、孕周、產次無差異,孕前均無內科并發癥,分娩由專人負責,詳細記錄分娩方式,產程、親生兒Apger評分、新生兒體重等指標。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X2檢驗,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使用t檢驗。

結果

結果見表1、表2、表3。

兩組孕產婦產程及分娩方式情況 排除產科因素,孕前肥胖及孕期體重增長過度者總產程時間明顯延長、分娩時產程異常發生率、剖宮產率、產鉗助產率均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

兩組胎兒、新生兒并發癥情況觀察組新生兒平均體重3653g,胎兒窘迫27例,死胎2例,新生兒窒息(重度)2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

營養的特殊生理過程。但目前臨床上尚存在孕前指導及孕期保健不夠完善,年輕夫婦對營養知識缺乏,一味強調營養而忽視了營養過度給妊娠和分娩帶來的嚴重后果。過多的能量將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孕婦的腹壁、填充于盆腔與陰道內造成陰道分娩時宮口擴張速度減緩總產程延長,產程異常發生率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其原因在于肥胖產婦,由于胎兒過大,造成子宮過度膨脹,以及盆腔、陰道脂肪填充,影響胎先露下降,導致原發性或繼發性宮縮乏力,出觀產程延長等各種產程異常,產后出血增多。同時也使陰道助產率和剖宮產率顯著增加。本研究發現肥胖婦女產褥感染比對照組高,這可能由于腹部及會脂肪較厚,容易發生傷口感染。這不僅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住院費用,還可造成產婦精神上、身體上一定的損傷。

篇10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ELLP綜合征;子癇;終止妊娠

HELLP綜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癥,很多的時候都是出現在產前,它是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點的。在臨床上的表現比較多,也不固定。常見的現象是孕婦身體乏力,出現嚴重的嘔吐現象,孕婦體質下降,右上腹出現疼痛,體重上明顯增加,脈壓增寬等。筆者在研究中通過對6例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征的患者進行研究,通過臨床數據分析和治療,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孕婦,探究了終止妊娠的時機和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為了方便課題的研究,筆者隨機抽取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患有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6例患者,在這些患者當中,孕周期在31~41 w,平均在37.1w,產婦的年齡在22~34歲,平均年齡是29.6歲,其中產后子癇1例。

1.2臨床表現 在研究的6例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患者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體乏力,嘔吐現象,右上腹出現疼痛,體重增加,脈壓增寬等現象。比如就血壓來說,范圍是160~180/120 mmHg,尿蛋白(++)~(+++),并且均有膽紅素增加、肝酶偏高和乳酸脫氫酶增加的現象。

1.3方法 對于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診斷是非常研究的,也有一定的困難。在臨床確診上主要采用的還是實驗室檢查。在檢查中,對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著三項指標進行檢測,全部達標則是完全性,其中有任何1項或2項出現異常,未全部達到上述標準的就是部分性HELLP綜合征。

2結果

2.1圍產兒狀況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6例患者中,采用剖宮產的有5例,實現順產的有1例,其中有1例在產后出現HELLP綜合征并出現子癇,死胎1例,還有就是出現了1例早產兒,最終結果是6例當中有5個新生兒存活,見表1。

2.2新生兒體重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6例患者中,最終結果是6例當中有5個新生兒存活,而存活的5個新生兒中患有HELLP綜合征的新生兒體重較其余新生兒輕,且有無HELLP綜合征的新生兒體重比較,在統計學上有意義,P

2.3新生兒生長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6例患者中,最終結果是6例當中有5例新生兒存活,存活的5例新生兒在生長速度上明顯不同,患有HELLP綜合征的新生兒與其余4例新生兒相比,明顯小于其余4例,生長受到限制。

2.4產婦產后的出血狀況分析 在選取的6例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例患者中,實現順產的1例出血量是210 mL,采用剖宮產的產婦中,有4例的出血量控制在500 mL。

2.5產婦HELLP綜合征實驗室指標 6例產婦中有2例具有頭暈、眼花、有蛋白尿的狀況,其余4例均變現正常。現將其HELLP綜合征的實驗指標進行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在1954年就有了相關的報道,但是直到1982年才由Weinstein對本病進行正式命名和系統描述。在研究當中,筆者發現,應該強化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觀察和提高重視程度,細致及時的觀察血小板及肝腎功能,當孕婦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的時候以及上腹出現嚴重疼痛的時候要及時跟進觀察或者做好試驗檢測,做到早診斷、早確診和早治療,這樣才能提高治愈率[1]。

在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控制和治療上,可以通過解痙、降壓等方式進行控制,防止高血壓疾病的膨脹和發展,減少血管痙攣和內皮細胞的損傷,這樣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妊娠期高血壓并發HELLP綜合癥的發生和發展。為了減輕體內血管內皮細胞損害,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出血量。為了控制產婦大量出血,在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