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對孕婦產后血管的影響
時間:2022-09-01 09:07:57
導語:妊娠期高血壓對孕婦產后血管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對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A組,40例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為B組,40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為C組,選取同期健康的的孕婦50例為對照組,分析四組患者產前與產后3個月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內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與動脈彈性指標[肱踝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平均動脈壓]。結果產前四組之間ET-1、NO差異明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C組ET-1最高、NO最低,B組患者次之,A組患者ET-1最低、NO最高(P<0.05),產后3個月A、B、C組患者ET-1明顯下降,NO上升,但C組、B組ET-1仍明顯高于對照組,C組NO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產前四組之間baPWV、平均動脈壓差異明顯(P<0.05),產后3個月僅C組患者baPWV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對照組(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會導致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動脈彈性下降,其損傷情況可用于反映病情嚴重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監測。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血管內皮功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疾病,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中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升高和蛋白尿,在孕產婦中的發病率為3%-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后[2]。但妊娠期高血壓原因復雜,涉及母體、胎盤和胎兒等多種因素,而子癇前期病因尚不明確,治療較為困難[3]。有研究顯示[4],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孕后會出現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嚴重者可持續存在,導致永久性高血壓。因此,血管內皮功能可作為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發生與預后的指標,但現國內就妊高癥與血管內皮功能關系的研究尚少。對此,開展對照試驗,分析妊高癥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以期為臨床評估和控制病情提供新的思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A組,40例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為B組,40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為C組,選取同期健康的的孕婦50例為對照組,(1)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中妊娠期高血壓與子癇前期診斷標準者[5];②單胎孕婦;③納入病例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產史;②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③參與者或其家屬非自愿參與研究者。12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年齡為22~29歲,平均年齡(26.11±3.78)歲;體質量(BMI)22~28kg/m2,平均BMI(25.12±3.19)kg/m2,初產婦69例,經產婦51例。對照組孕婦年齡為23~29歲,平均年齡(26.98±3.74)歲;體質量(BMI)23~29kg/m2,平均BMI(26.21±3.15)kg/m2,初產婦28例,經產婦22例。經對比分析,各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1.2方法A組患者與B組患者口服拉貝洛爾(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0)或聯合硝苯地平(上海世康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47),進行減壓治療,服用量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師指導服用,血壓控制在<140/90mmHg,直到分娩。C組患者入院后,嚴密監控產婦與胎兒生命體征與胎盤評分,采取酚妥拉明(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89)微泵推注,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使用糖皮質激素促肺成熟,硫酸鎂靜脈維持預防子癇,根據生命體征與胎盤評分使用藥物,并確定用藥量。指標檢測:在產前24h與產后3個月進行血管內皮功能指標[(ET-1、NO)與動脈彈性指標(baPWV、平均動脈壓)檢測。采集所有孕婦產前產后空腹靜脈血6ml,4ml血樣放入抗凝管,用于ET-1檢測,2ml血樣注入普通試管,用于NO檢測,均以3000r/min,半徑為8cm離心10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NO。使用動脈硬化檢測儀(徐州明正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baPWV,檢測2次取平均值。采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檢測患者舒張壓、收縮壓、脈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1/3脈壓。1.3觀察指標(1)記錄并比較四組孕婦產前與產后ET-1、NO;(2)記錄并比較四組孕婦產前與產后baPWV、平均動脈壓。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四組孕婦產前產后血管內皮功能產前四組之間ET-1、NO差異明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C組ET-1最高、NO最低,B組患者次之,A組患者ET-1最低、NO最高(P<0.05),產后3個月A、B、C組患者ET-1明顯下降,NO上升,但C組、B組ET-1仍明顯高于對照組,C組NO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四組孕婦產前產后動脈彈性指標產前四組之間baPWV、平均動脈壓差異明顯(P<0.05),產后3個月僅C組患者baPWV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孕婦特有的并發癥,患者常出現血液高凝、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癥狀,嚴重影響母嬰安全[6]。但該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得到完全闡明。有研究顯示[7],血管內皮功能、動脈彈性功能紊亂在該病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評估病情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妊娠期高血壓發病機制和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的關系現已是醫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動脈彈性指數的變化與妊娠高血壓病情有關,可以用于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發生[8]。研究顯示產前四組之間baPWV、平均動脈壓差異明顯,產后3個月僅C組患者baPWV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對照組,提示動脈彈性隨著妊娠期高血壓病情的加重而呈梯度下降,出現動脈硬化,并且重度子癇前期可能對患者血管結構造成嚴重損傷,產后恢復困難,易出現動脈硬化遺留。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后導致血管活性因子失衡引發全身小動脈痙攣,進而影響動脈彈性指數,因此,血管內皮功能損傷與妊娠高血壓可能也存在關系[9]。研究顯示產前四組之間ET-1、NO差異明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C組ET-1最高、NO最低,B組患者次之,A組患者ET-1最低、NO最高,產后3個月A、B、C組患者ET-1明顯下降,NO上升,但C組、B組ET-1仍明顯高于對照組,C組NO明顯低于對照組,顯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產后存在的ET-1下降,NO上升與動脈彈性指標變化趨勢基本吻合,表明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可有效影響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同時證實血管內皮功能檢測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機制與預后評估具有一定價值。其中ET-1作為強效的血管收縮一種,其水平與血壓呈正相關,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病情越嚴重血壓越高,因此,患者ET-1水平化明顯更高。而NO作為機體內皮細胞合成的血管舒張因子,妊娠期高血壓時出現血液高凝、血壓升高,導致微循環功能受阻,氧代謝紊亂,造成NO合成酶活性降低,進而導致NO合成減少。而產后病情較輕的患者經治療干預可逐漸恢復,但重癥子癇前期對血管內皮功能影響較大,術后恢復困難,因此需要給予重視,防止造成永久性高血壓。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會導致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動脈彈性下降,其損傷情況可用于反映病情嚴重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監測。
參考文獻
[1]李方,徐彩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門診篩查時機和篩查方案的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7,15(4):117-118.
[2]黃贊怡,李雪嬌.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對腎臟功能的長期影響[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7,36(6):474-476,481.
[3]陳蓉,堯小云.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常規治療對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19,12(1):90-93.
[4]楊燕燕,楊偉偉,陳晶,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前期對足月新生兒聽力的影響[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8,25(10):90-91.
[5]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0,55(4):227-238.
[6]劉柯伶,李曉娟,王莉.子癇前期胎盤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雌激素受體的表達[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8,1(5):12-17.
[7]陳湘漪.動脈彈性系數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不良預后的評估價值[J].臨床誤診誤治,2015,1(7):94-96.
[8]徐智立,肖磊,馮敏清,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產后動脈血管功能的變化[J].中國臨床研究,2018,11(5):56-60.
[9]沈銀,黎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腎臟三維超聲參數與血管內皮功能的相關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9,48(4):33-37.
作者:李娜娜
- 上一篇:巴戟天寡糖對高血壓大鼠預后的影響
- 下一篇:大株紅景天對高血壓患者冠脈血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