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藥物范文
時間:2023-04-11 08:2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止血藥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09)09-0394-03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獲得性止血機制(包括血管、血小板數量和質量、凝血因子)異常引起的自發性或創傷后出血不止的一類疾病。出血是許多疾病的臨床表現。多數出血應先采用壓迫、縫合、結扎或電凝等措施進行止血,無效時可考慮給予止血藥。正常的止血機制有賴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統、抗凝系統、纖維蛋白溶解(纖溶)系統和血液流變學等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生理性調節和平衡。臨床應用的止血藥物,或是通過收縮小動脈和毛細血管,或增強血小板功能,或加速、加強血液凝固過程,或抑制血塊溶解過程來達到止血的目的。止血異常是復雜的綜合因素造成的,出血性疾病的發病機理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因素,各種因素之間也有相互的影響。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相應的止血藥物方能奏效。濫用止血藥或凝血藥不僅是浪費,有時還會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造成血栓形成或加重出血現象,引起不良反應。
《2009年止血藥和血凝酶產品及市場研究咨詢報告》顯示,我國止血藥市場,近十幾年內臨床應用最為普及的是以蛇毒為主要成份的生化類止血藥,其中以“立芷雪”(rep-tilase)為代表的血凝酶類藥物占有最大份額。國內常用的止血藥約有20多種,按其作用機制可分為:1)促進凝血系統功能的止血藥。常用的有蛇毒血凝酶、維生素K和止血敏等。2)凝血因子制劑。常用的有凍干人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復合物、凝血酶和凍干人纖維蛋白原等。3)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止血藥(也稱抗纖溶劑)。常用的有氨甲苯酸、氨甲環酸、抑肽酶和氨基己酸等。4)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藥。常用的有安絡血和垂體后葉素等。5)局部止血藥。如氧化纖維素、吸收性明膠海綿和醛基纖維素等,僅用于外傷或手術后滲血的局部止血。
1 促進凝血系統功能的止血藥
能促進肝臟合成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或提高它們的活性,或能促進凝血因子從貯存部位釋放,進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術前、后的預防出血和止血。
1.1 蛇毒血凝酶
巴曲酶(batroxobin)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毒蛇bothrops(槍蝰、大具竅蝮蛇、矛頭蛇)毒液中所含纖維蛋白原促凝蛋白酶所給予的命名。其中立芷雪是從大具竅蝮蛇的毒液中分離、精制得到的一種巴曲酶類止血藥,含有類凝血酶和類凝血活酶這兩種類酶。類凝血酶作用能促進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釋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促進纖維蛋白原降解,生成纖維蛋白單體,進而耦聯聚合成難溶性纖維蛋白,促進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類凝血活酶作用由釋放的PF3引起,凝血酶原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促進凝血過程。立芷雪可用于治療和防治多種原因的出血,特別是應用傳統止血藥無效的出血患者。但是DIC導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妊娠初3個月婦女不應使用。缺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等)的出血患者宜在補充所缺成分的基礎上應用。原發纖溶亢進的出血患者宜配合應用抗纖溶藥物;新生兒的出血宜配合應用維生素K。
1.2 維生素K(vitamin K)
是參與肝臟內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重要物質,主要用于治療因患有梗阻性黃疸、膽瘺、慢性腹瀉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致使腸道菌群失調、或口服抗凝藥引起凝血因子活性顯著降低、或新生兒腸道無菌等導致的維生素K缺乏而引發的出血傾向。維生素K包括VitK1、VitK2、VitK3和VitK4,其中VitK1,可肌肉或靜脈注射;VitK2可口服或肌注;VitK3和VitK4只能口服。必須注意,VitK1迅速靜注可出現面部潮紅、出汗、胸悶等,甚至可致血壓劇降而死亡。新生兒應用VitK1后可能出現高膽紅素血癥、黃疸和溶血性貧血。對紅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特異質患者,VitK2、VitK3VitK4可誘發溶血性貧血。
1.3 酚磺乙胺(etamsvlatum)
又稱止血敏、止血定,是一種止血迅速且作用持久的促進血液凝固藥物,可通過促使血小板數目增加、增強血小板的功能而有效地縮短凝血時間,同時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主要用于預防手術前、后出血,以及治療各種血管因素導致的出血癥狀,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鼻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及其它因血管脆弱而引發的出血。但要注意的是,有血栓形成史者慎用。此外,不要在使用前應用高分子量的血漿擴充劑,也不要與氨基己酸混合注射。
1.4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ethylenediamine diaceturate)
又稱新凝靈,能抑制纖溶酶原激活物,使纖溶酶原不能激活為纖溶酶,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也能促進血小板釋放活性物質,增強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縮短凝血時問,還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從而產生止血作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原因出血,對手術滲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婦科出血、痔瘡出血、泌尿道出血、癌出血、消化道出血和顱腦出血等均有較好療效。但如肝功能嚴重損害或血小板數量極低,則止血效果較差。
1.5 醋酸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 acetate)
又稱彌凝,按0.3μg/kg方案靜脈或皮下注射,可使血漿內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增加2-4倍,也可增加血中血管性血友病抗原因子(vWF:Ag),同時釋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主要用于輕、中度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ⅡB型除外)及其它出血性疾病。由于醋酸去氨加壓素有抗利尿作用(也用于治療中樞性尿崩癥),因此可能發生體液潴留和低鈉血癥,治療時應限制飲水,以免產生腦水腫。
2 凝血因子制劑
這些制劑含有各種凝血因子,常作為替代和補充療法,防治因凝血因子不足所致的出血。
2.1 人凝血因子Ⅷ(humsn antihaemophillc globulin)
自健康人新鮮血漿分離、提純后經凍干制成,主要成分為凝血因子Ⅷ,另含有少量的纖維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凝血因子Ⅷ主要用于預防和控制因凝血因子Ⅷ缺乏或因患獲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增多癥而導致的出血,所需劑量按下列公式計算:所需因子Ⅷ單位(IU)=0.5×體重(kg)×所需增加的因子Ⅷ(正常的%)。人凝血因子Ⅷ對其它凝血因子缺乏疾病,如乙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
友病無效。
2.2 凝血酶原復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含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主要用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的手術、急、慢性肝病及維生素K缺乏者。除肝病出血患者外,應在用藥前確診患者是缺乏凝血因子Ⅱ、Ⅶ、Ⅸ或X者方可對癥施藥。對甲型和丙型血友病(分別缺乏因子Ⅶ和因子Ⅺ)無效。
2.3 凝血酶(thrombin)
從牛血或豬血漿中提取凝血酶原,然后經激活、精制得到的凝血酶無菌凍干品,能使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外用于創口局部,也可口服或局部灌注用于消化道止血。止血作用快,局部止血時,1~2 min即可使出血停止。凝血酶主要用于結扎止血困難的小血管、毛細血管以及實質性臟器出血,包括臟器表面的滲血、上消化道出血、各種手術中的小血管出血。必須注意嚴禁注射,否則會導致血栓形成甚至因此危及生命。
2.4 人纖維蛋白原(cryodesiccant human fibrinozen)
又稱纖維蛋白原或因子I,可增加纖維蛋白原濃度,在凝血酶作用下轉變為不溶性纖維蛋白而止血,主要用于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異常或功能不全、繼發性纖維蛋白原缺乏以及大型手術、外傷或內臟出血、產后出血引起的纖維蛋白原缺乏和DIC繼發性纖溶引起的出血。須注意的是,靜脈或動脈血栓、血栓性靜脈炎或無尿癥者應慎用或禁用。此外,輸注速度快或劑量大可發生血管內凝血。
2.5 重組因子Ⅶ激活物(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
又稱諾其或rFⅦa,能直接作用于出血處,與局部組織因子(TF)結合形成rFⅦa-TF復合物,進一步激活凝血共同通路上的因子X和內源通路上的因子Ⅸ,增加局部凝血酶的產生,同時還能通過不同機制增加血小板功能。重組因子Ⅶ激活物主要用于止血困難、因子Ⅶ缺乏和手術出血過多患者。很少發生高凝和血栓事件,但價格昂貴。
3 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止血藥
這類藥物抑制纖溶酶原各種激活因子,使纖溶酶原不能轉變為纖溶酶,或直接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達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手術創傷、體外循環、肝臟疾病或腫瘤等引起的纖溶亢進或原發性纖溶活性過強所引起的出血。
3.1 氨甲苯酸(aminomethylbenzoic acid)
又稱止血芳酸或PAMBA,具有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口服易吸收,靜脈注射毒性低,不易形成血栓,主要用于纖溶過程亢進所致的出血。對一般慢性滲血效果較顯著,但對癌癥出血以及創傷出血無止血作用。必須注意,氨甲苯酸對有血栓形成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此外,用量過大也可促進血栓形成。
3.2 氨甲環酸(tranexamic acid)
又稱止血環酸或凝血酸,能與纖溶酶和纖溶酶原上的纖維蛋白親和部位中的賴氨酸強烈吸附,阻止纖維蛋白溶解酶的形成,阻抑纖溶酶、纖溶酶原與纖維蛋白結合,從而強烈抑制纖維蛋白的分解,達到止血作用。氨甲環酸還可抑制引起血管滲透性增強、變態反應即炎癥病變的激肽及其它活性肽的產生。氨甲環酸主要用于纖溶亢進所致的外科手術出血和婦產科手術出血。由于藥物能透過胎盤及血腦屏障,并在關節液、滑膜及前列腺、腎組織中濃度較高,故適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出血。同樣,由于有血栓形成趨向,禁用于尿道手術;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氨甲環酸對癌癥出血以及大量創傷出血無止血作用。
3.3 抑肽酶(apmtinin)
又稱抑胰肽酶,是一種廣譜蛋白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纖溶酶活性、活化的凝血因子Ⅻ、Ⅺ、Ⅸ和Ⅶ活性以及抑制纖溶酶原和凝血酶原的激活,達到止血目的,是心臟搭橋手術常用的止血藥。由于最新的研究顯示,抑肽酶可誘發腎衰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腦卒中,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建議減少使用。
3.4 氨基己酸(aminocaproic acid)
又稱6-氨基己酸。在一般劑量時,通過與纖溶酶原與纖維蛋白的競爭結合,降低纖溶酶原的活化而達到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的目的,高濃度時還有直接抑制纖溶酶的作用。適用于各種疾病引起的原發性或繼發性纖溶所致的出血,以及溶栓劑過量引起的出血。由于在人體內排泄較快,且止血效果弱、持續時間短,毒性反應又較多,故現臨床上已較少使用。
4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藥
這類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強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收縮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從而產生止血效果,主要用于毛細血管出血。
4.1 卡巴克絡(carbazochrome)
又稱安特諾新或安絡血(adrenobazone),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并縮短凝血時間,主要用于治療小血管破裂出血、咯血、鼻出血和視網膜出血等。另外,對痔瘡引起的出血、產后出血和女性經血量過多等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4.2 垂體后葉素(pjtuitrin)
又稱垂體素、必妥生或催生針,是一種縮血管作用較強的止血藥,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減少內臟血流量,促進血管破損處的血凝過程并形成凝塊,從而起到止血作用。垂體后葉素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肺血管破裂所致的咯血、門靜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急癥,還可用于治療產后出血、產后子宮復舊不全、不完全流產等引起的出血。由于具有較強的縮血管作用,慎用于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及癲癇患者。
5 止血藥的合理應用
臨床上需要用止血藥進行治療的患者主要集中在手術室及部分內科科室,而不合理使用止血藥的情況并不鮮見。例如,VitK的過量使用、抗纖溶藥物如氨甲環酸的誤用和濫用、用紗布浸泡止血敏和氨甲苯酸后填塞壓迫子宮來處理產后大出血以及作用于止血相同環節的藥物重復使用等。VitK適用于維生素K缺乏引發的出血;抗纖溶藥物對一般慢性滲血效果較好,對嚴重大出血、癌癥出血及創傷出血效果較差,且不適用于非纖維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腦內動脈出血等。沒有適應證或者過量使用抗纖溶藥物,反而易造成不利結果,促成高凝狀態而帶來危險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腎功能不全、泌尿科手術后出現血尿及有血栓形成傾向的患者應禁用或慎用此類藥物。產后大出血有多種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滯留或剝離不全以及產道損傷等,應對癥治療,用紗布填塞官腔本身是一種止血方法,但止血敏和氨甲苯酸需通過注射給藥發揮作用,用浸泡藥物的紗布是否效果更好,尚無報道。
一些作者研究了圍手術期患者的止凝血狀態的變化,發現創傷后機體處于高凝狀態,有發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從麻醉誘導到皮膚切開期間凝血功能開始增強,且在整個手術期間繼續增強,腦膜切除術患者的這種變化比脊柱手術患者更加明顯。婦科腫瘤患者術前即存在凝血功能亢進和纖溶系統功能紊亂,處于血栓前狀態,術后凝血和纖溶系統指標持續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若發生局部浸潤、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時,極易發生血栓形成。
篇2
資料與方法
對象:2004年8月~2006年8月間,在本院就診的300例停經≤49天早孕健康婦女,經婦科檢查,尿HCG試驗陽性,B超證實宮內早孕,無藥物流產手術禁已者, 隨機分成觀察、對照兩組各150例。
藥物來源:含珠停,每片含米非司酮25mg;米索前列醇,每片200μg,血寧膠囊,每片80mg;腎上腺色腙片每片2.5mg。
用法與用量:第1天早、晚8時各空腹口服含珠停50mg,第2天同一時間及方法服含珠停25mg,第3天來院服米索前醇600μg,留院觀察,證實孕囊排出后,觀察組即口服宮血寧膠囊2粒,每日3次,共7天。對照組口服腎上腺色腙片2片,每日3次,共7天。
療效判斷標準:治愈服藥7天內血止,有效服藥14天內血止,無效服藥出血大于14天或清宮者。
結 果
結果見表。
觀察組治愈率81.3%,總有效率94.6%,對照組治愈率65.3%,總有效率88.6%。經統計學處理P
討 論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早期妊娠是一種安全、簡便易行、成功率高的方法,但常因蛻膜排出不全、子宮復舊不良、米非司酮影響凝血功能而出現無痛性陰道出血,時間長,量不定,時多時少,淋漓不凈。臨近下次月經期間常發生出血過多,甚至大出血,用一般宮縮劑和止血藥療效不佳。部分患者宮內有殘留物,反復陰道出血病程長易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甚至盆腔炎等。從本文療效中可以看出,腎上腺色腙片治療藥物流產術后出血效果差,宮血寧治療藥物流產術后出血有明顯效果。其主要作用機理:①通過興奮子宮平滑肌,使子宮產生節律性收縮,關閉開放的血竇,同時促使宮內殘留物排出,促進子宮復舊達到止血的作用。⑦通過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促進ADP誘導血小板的聚集達到明顯的止血效果。③通過抑制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減少滲出液及白細胞游走達到抗炎作用。因此在藥物流產孕囊排出后使用宮血寧膠囊能明顯的減少和縮短陰道出血。宮血寧膠囊是純天然植物的中成藥制劑,服用方便,無明顯不良反應,作用快,療程短,費用低,安全有效,值得臨床在藥物流產術后止血推廣使用。
篇3
1.1專業知識
中藥學人員首先應具備中藥學、臨床中藥學、中藥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需掌握一定的中醫基礎理論等相關知識,并且具備與藥學服務相關的藥事管理與法規知識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
1.2專業技能
患者是中藥學人員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在具體的服務實踐中,交流能力及投訴應對能力是維護正常藥患關系、保障工作秩序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能。(1)誠信溝通。要有“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服務情感,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交流,確保患者獲得有關用藥的細節指導,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減少藥品不良反應及藥害事故的發生,尤其對嬰幼兒、孕婦、老年患者,更應做到“科學、專業、嚴謹、耐心、熱情”解答,細心地、全方位地解決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樹立藥師的良好形象,提高公眾認知度,體現藥師價值。(2)積極應訴。常言道,人無完人。在具體服務過程中,出現錯誤在所難免,患者的投訴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投訴時,要積極應訴,在第一時間及時、正確、妥善處理,切不可“生、冷、硬碰”。
2定位中藥學服務的具體內容
2.1審方中藥師應
在調劑前對中藥處方的格式、內容等逐一校對。根據醫療需要,進一步審核藥品產地、炮制方法、調劑及煎煮方法等,還需根據中醫藥基礎理論對用藥的適宜性、合理性進行審核。例如,柴胡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功效,常見的炮制方法有醋制、鱉血制,而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療效,如果醫師在處方上只寫柴胡就欠準確。這時中藥師需要和醫師及時溝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柴胡生品升散作用強,適于解表退熱,如果強調疏肝解郁就寫醋制柴胡,如果用于骨蒸勞熱及瘧疾就寫鱉血柴胡。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決定服務質量和治療效果,切不可小視。
2.2調配中藥師
應該嚴格按照中藥飲片調劑規程及《處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方和調劑,掌握劑量、別名、藥名及炮制品等,查看有無配伍、妊娠禁忌等不合理用藥,對需要特殊處理的藥物必須交代清楚。如先煎、后下、吞服、沖服、烊化等,按照醫囑單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調配含有毒性中藥飲片的處方,每次處方不得超過二日劑量,對處方未注明生用的,應給付炮制品,調配完畢自查無誤并簽字,再交由復核藥師復核,對外用藥物在發藥時要特別交代。
2.3中藥不良反應
監測對藥物誤用、濫用和由此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動態監控并尋找原因,可以及時發現藥物研究時未能預測的、嚴重的、罕見的不良反應,提高用藥安全性。通過不良反應監測報告,把分散的不良反應病例資料匯集起來,定期上報給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2.4中藥學信息服務建立中藥信息的計算機應用平臺
信息內容包括飲片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價格,完善中成藥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規格、價格、用藥禁忌等,建立藥品供應目錄,以備醫師、護士和患者隨時查尋。建立藥品不良反應檔案,編寫本院《藥訊》,調查用藥趨勢及本醫院或本地區用藥情況等。
2.5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要求藥師向臨床推介新藥,及時解答醫護人員提出的有關藥物治療、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3開展用藥咨詢服務中藥學人員應利用專業知識指導患者用藥
最大程度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保證用藥安全、有效。中藥房窗口應張貼咨詢服務標志,設立咨詢臺,配備相關藥學、醫學參考資料和書籍以及引導患者合理用藥的科普宣傳單。宣傳內容應涵蓋藥品名稱、適應證、用藥方法、用藥劑量、藥品不良反應、替代藥物、藥品鑒定辨識、貯存、有效期、價格及報銷情況。對中藥湯劑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沖服、烊化、另煎等按照醫囑單包,并耐心說明煎服方法,將咨詢內容詳細記錄在案,以備查考。
4加強中藥房質量管理中藥房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中藥學服務工作質量。在具體工作中,要始終貫徹“公正、公開、透明”原則,切實做到責任到人、獎罰分明,充分發揮各級人員的積極性,促使中藥房整體工作呈現團結、嚴謹、有條不紊、蓬勃向上的局面。筆者根據多年中藥房管理工作經驗以及中藥學服務工作的形勢變化,提出提高中藥房工作質量的一些建議。
4.1理順中藥房工作機制
協調好臨床各科室與藥劑科、中醫與中藥、西藥與中藥之間的關系,轉變“重醫輕藥、重西輕中”的觀念,提高中藥房在醫院工作中的地位。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中藥不再是中醫的專利,其在醫院的使用應該是全方位的。
4.2強化依法管藥
在嚴格執行藥品管理法規的基礎上,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指標和管理制度,嚴格實行目標管理。(1)對藥品質量實行合格驗收制度。由一名主管中藥師專門負責中藥飲片的質量檢驗,杜絕假劣藥品流入醫院。(2)科學貯存中藥飲片。嚴格按照中藥飲片的養護規程正確養護中藥飲片,不定期抽查,在霉雨季節加大抽查力度,確保藥品質量。(3)每天對配方人員進行工作抽查,將其配好的3~5貼中藥嚴格按照處方規定要求進行檢查,對其總量和分量的差異各按照±5%的標準做好合格率登記,每月進行評比,并根據評比結果獎優罰劣。(4)中藥煎藥室所煎藥汁濃度、藥汁量、藥渣煎透情況及包裝衛生、室內外衛生等均納入考核。
4.3重視中藥學人才培養明確
各級中藥學人員的工作職責,滿足中藥學人員的需求,做好做細“走出去參加培訓,請進來舉辦講座”工作,制度化地開展“師帶徒”工作,是提高中藥房工作質量的保證。
5醫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強化中藥學服務工作
篇4
藥學服務是一項技能型實踐工作,其能力的培養則需以崗位的需求為標準,無論是學習理論知識或進行項目實踐實訓,還是考核評價都應符合崗位的要求,真實地反映學生對藥學服務相關崗位的適應情況。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藥學服務觀念
藥學服務人員是專業技術服務型人才,其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患者,是大眾。而傳統的藥學服務思想無論在醫院藥房還是社會藥房都只是以“藥物”為中心,醫院藥房主要表現為收方、審方、取藥、核對與發藥;而社會藥房則表現為藥物的推薦與銷售,整個過程忽略了人的存在形式是“社會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層次的提升,人們的保健意識愈發強烈,他們不再滿足于醫師開什么藥,就吃什么藥,而是更加關心這些藥物怎么用是安全的、是有效而經濟的。由此,傳統藥學工作模式的打破必然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高職學生轉變“發藥供應”的傳統認識,牢記以“患者為中心的”的藥學服務觀念,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和“全程化”的工作特點,樹立“零距離”服務患者的意識,避免因自身過失對患者產生傷害。
(二)開發整合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1.課程開發與整合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高職藥學專業教育一直不斷進行改革,也有部分成功的經驗可供參考。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高職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基礎性課程學科本位特征明顯,特別是主要以化學課程為主,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等,主要是為培養藥物制劑、檢驗分析或藥物合成人才服務的;而職業方向課程呈現簡單化,缺乏對學生思維模式和模式的培養;還有考核方式不夠完善,有些考核制度甚至和工作任務完全不搭邊,已經脫節了。社會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它決定了高職辦學特點,因此,高職藥學現在面臨向藥學服務方向發展的機遇,在進行專業調研之后,我們要將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設置與整合,刪減部分側重于藥物基礎研究的化學課程,正確處理藥學與化學、臨床和護理之間的關系,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其具體設置可分為幾個模塊,包括生物醫學、藥學科學、臨床科學及社會科學等。在工作內容上進行根本性的變化,除基本的藥品供應、調劑外,還需包括用藥咨詢、合理給藥方案、普及用藥知識等。其中《藥學服務技術》是根據崗位需求新設置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組通過到醫院、社區醫療機構及社會藥房進行課程調研,結合藥學服務技術崗位,與相關崗位人員進行探討而制定相關的課程標準;另外以前學生學習調劑與處方時,均是安排在藥物制劑課程中學習,但該內容主要是針對藥師工作而設置,其實踐環節應該是在藥店或醫院藥房完成,故造成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之間出現了矛盾,需要進行整合。其總體目標是為了縮短職業教育與崗位需求的距離。
2.改革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掌握藥學服務的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改變傳統一根粉筆一黑板字的教學方法,在多門課程的教學中采用靈活而實用的教學方法。如PBL、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等,在藥學服務能力提高中,角色扮演以藥物咨詢模擬和現場操作為中心任務,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體驗“準藥師”的職業環境。通過綜合訓練,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
(三)培訓溝通技巧,提高服務質量
藥患之間信息交流的順利進行是保證藥學服務質量的根本。通過認真聆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情況,有利于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因此,培訓藥學生的溝通技巧對于提高藥學服務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方法上主要采取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展示相結合,校內與校外交替等方式進行。
1.開設《人際溝通與禮儀》、《心理學》等課程
藥學服務則是以患者為對象,即“社會人”,以藥物治療為核心。其包含的藥學服務項目如:處方藥推薦與銷售、醫師處方調配、用藥指導、用藥追蹤/療效管理、小區健康教育、規劃藥學服務方案等,這些項目要求藥師具備的技能包括醫學與藥學知識、用藥指導技巧、用藥追蹤流程與方法、咨詢式溝通技巧、建立信任與關系技巧、簡報與演講技巧、規劃/領導技巧等。即合格的藥師,應該具有豐富的知識,熟練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質。因此,為了達到培養目標,還需要邀請專業的心理學專家、醫院及社會藥房優秀藥師、禮儀老師授課。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談話技巧、學會聆聽、非語言溝通技巧的運用及投訴應付等。除此以外,學生還要掌握一定的社會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等知識,以豐富自己的內涵。
2.設計情景劇,學生自編自演
我們結合工作崗位設計相應的藥學服務情景,根據項目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設計,編寫用藥咨詢、藥患溝通等劇本,由專業教師指導,并進行扮演排練演出。另外,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院醫藥學社等社團活動走進社會藥房,觀摩藥師工作程序,并進行合理用藥知識宣傳等。通過有目的地組織各類活動,順利地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了的綜合素質發展,獲取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四)校企合作,擴展服務領域
近年來,通過立足本地,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本專業與湖北心連心藥房、武漢九州通、杭州天天好等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建立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的合作機制,利用企業和學校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優化實踐項目,如社會藥房建立藥歷,即用藥檔案,對患者進行追蹤服務,這是以前藥學服務中所沒有的項目,如今在很多社會藥房都已經順利實施,這種改變是服務領域擴展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校企合作,轉變了學生的就業觀念,擴展了藥學服務的領域,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職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影響學生藥學服務能力的因素
(一)教師因素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職業生涯的引領者。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訓練,積極探索有個性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應對教學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合適的調整,及時解決學生在用藥咨詢中關于藥品應用和人際溝通的困惑。授課中要充分考慮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和鼓勵為主,尤其是在實訓環節,對學生的情景設計和“問病賣藥”角色扮演盡量給予否定性的判斷。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層面、交流能力和實踐經驗,要利用寒暑假走進醫院藥房或社會藥店,多學習,多實踐,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二)學生因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藥學生要主動汲取專業知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逐步滲透職業行為準則,培養接受他人、尊重他人并肯定他人的禮儀態度等,這些對自身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同時,藥學生要克服恐懼心理,大膽地走出教室,積極地進入實訓、見習或實習場所,多參與實踐性的訓練項目,培養自己的知識遷移能力來逐步適應崗位要求,以防出現畢業后再花很長一段時間去適應工作的情況。
(三)環境因素
專業文化氛圍、實踐場所條件、信息技術支持等對學生藥學服務能力的提高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構建藥學服務的環境,需要不斷完善實踐場所條件。如設立模擬藥房,模擬藥房內設置處方區和非處方區。處方區還需要有咨詢區和醫藥健康信息區,這樣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扮演患者的學生一進入到模擬藥房,就清楚明白處方區設置有咨詢場所,就會想到找藥師咨詢;另外,扮演藥師的學生必須要配戴胸牌,以區分于一般營業員,這樣學生對自己的角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另外根據新形勢下藥學服務工作發展的要求,藥師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完成具有特色的藥學服務,如收集、整理各類藥品信息等,所以學校的信息技術支持與否也是影響學生能力提高的一個因素。
三、結束語
篇5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高血壓前期約占整個人群的1/5~1/4,最常見的是在應激或運動時血壓顯著升高,如白大衣高血壓,情緒激動時(生氣、高興、遭遇緊急情況)血壓升高;基線血壓偏高,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以及飲酒過量、高甘油三酯血癥、年齡偏大、出生時低體重等。其中基線血壓偏高和體重增加是最強預測因子。
現已公認,早期干預是預防高血壓前期病情發展的最重要手段。其中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高鉀飲食,減輕體重,適度運動,戒煙限酒、平衡心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問題是,面對這樣龐大的人群,究竟要不要進行藥物干預?
近期的許多試驗證實,對高血壓前期進行適當的藥物干預是有益的。如德國對1 008例50~85歲無癥狀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降壓藥物實驗,結果表明,藥物治療組高血壓發生率比對照組減少34.4%;2009年5月,《英國醫學》雜志發表一項迄今最大規模的有關降壓實驗的薈萃分析,納入1966~2007年147項隨機臨床試驗, 958 000例60~69歲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結果表明,無論使用何種降壓藥,只要血壓下降10/5毫米汞柱,即可減少1/4冠心病風險,1/3腦卒中風險,1/4心衰風險。進一步分析顯示,無論是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前期人群,同等幅度的血壓降低,其獲益沒有大的差別。因此,該主持者認為,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應該服用降壓藥;降壓治療后,若血壓在110/70毫米汞柱以上,則無論降壓治療前血壓水平如何,對降低冠心病和腦卒中事件的危險是相似的。
這一全新觀點必將引起醫學界廣泛關注。實際上大多數醫界人士已經認識到,高血壓前期已成為當今心血管病防治的重點領域。
篇6
結合社會需求和高職院校的的特點,以就業和職業技能為導向,使教學內容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職業崗位需要,做到課堂知識為實踐服務。藥物化學對于高職化學制藥專業的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藥物化學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從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實用性來講,在教學內容上更應該強調各類重點藥物的結構、命名和構效關系以及化學藥物的臨床應用分類,這也是社會對藥學技術技能型人才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藥物化學的教育中仍采用本科藥物化學專業教育的模式,沒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比如上課及考試容易強調研發過程,具體的研究思路、作用機理等,而作者認為高職化學專業的藥物化學應該與本科培養學術型人才區別開來,按照社會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來教學,重點講述藥學化學中藥物的藥理性質,該類藥物有那些典型藥物,對典型藥物的結構命名等,重點讓學生掌握一些走到社會上能應用的知識。目前的部分教育及考試仍然是以科研為目的,把學生以后都當作學術型人才來培養,這無疑會限制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的發揮,不符合高職培養技能化人才的初衷。
2根據教育目的明確教學重點
對于化學制藥專業的學生來講,作為藥化專業學生來講最重要的藥物分子與機體細胞之間相互作用機制可以少講,因為高職化學制藥專業的學生應以化學藥物的基礎知識為重點,在作者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分子生物學是讓他們對藥化學習感到吃力甚至反感的主要原因。而且作者通過學生的平時作業及考試成績分析發現,學生有些能夠將分子生物學及藥物的作用機制等知識點記住,藥物說明書上常見的化學結構都不知如何命名,也不能通過化學結構推斷出其性質和用途,主要原因是沒有根據化學制藥專業學生將來服務社會的就業崗位來調整藥物化學的教學重點,違背了化學制藥專業開設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的初衷。
3重視實訓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藥物化學的實訓課中,部分老師給學生打分評價的時候只看最后的結果,強調按照實驗課本上的標準程序去實驗。事實上很多藥物史上重大的發現和突破都是一些偶然的或者從副作用等其他的方面來展開的,而不是按照固定的程序產生的。之前在藥物化學的實訓課的考核中,老師一般根據學生做實驗的結果來打分,而作者認為學生將來就業要勝任自己的崗位工作和有所創新,必須重視實驗記錄情況、操作的準確記錄度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因為只有重視實驗過程的詳細記錄和操作的規范準確,才有利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實驗結果本身在于實驗過程是否準確,至少能夠說明在某種固定的條件下產生了一個真實的結果,但是如果實驗條件記錄不清楚,實驗結果即使正確也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再次重復可能不會得出上次一樣的結果,它可能只是一種偶然條件下產生的。而如果結果是錯的將無法從實驗記錄中查出失敗的具體原因,因為對其產生的過程以及實驗條件都沒有詳細的記錄。
4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
在這個知識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化學制藥專業是一個新型發展起來的專業,藥物化學與數理化這樣大部分規律已經明確知道的學科不同。藥物化學基礎理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更新也很快,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強調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只有不斷的自我更新專業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與社會脫節。在目前的信息社會,文獻的檢索利用及自學能力的強弱會對工作效率和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5小結
篇7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生物技術是一門應用生物科學研究成果增加生物制品數量、提高質量,從而滿足人類日益增長需求的技術。近年來,生物技術在農業、醫藥衛生等領域均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特別是在制藥產業中的應用已成為最活躍、發展最快領域。這就要求藥學專業學生要有生物技術制藥相關的知識,而中醫藥院校藥學專業有自身特點,如何提高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具有生物技術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藥學人才是我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中醫藥院校藥學專業特點對《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教學的要求
中醫藥院校藥學專業在生物技術相關課程的設置上相對較為薄弱,如基因工程、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而生物技術制藥課程涉及到這些相關的基礎課程,著重討論的是應用基因工程、抗體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技術研制新藥。所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補充相關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同時還要突出“生物技術”和“藥學”的結合,如生物技術藥物制劑、質量控制的方法和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需要深入淺出的闡述生物技術相關原理,更需要強調藥學的相關內容,重點是生物技術在藥物研發和生產中的應用。
2 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探索
2.1加強生物技術基本理論的內容:如何在較短課時限制下加深學生對生物技術基本理論的理解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生物技術制藥的具體實例為線索,在其中穿插介紹涉及的相關基本理論。如在基因工程制藥中以干擾素生產為例,介紹引物設計的方法、聚合酶鏈式反應原理、限制性內切酶以及和表達調控相關的操作子等相關理論。通過這種方法,加強了學生對整個基因工程藥物生產過程的理解。
2.2加強和藥學相關學科的聯系Ⅲ:生物技術制藥的目的是最終獲得用于疾病治療和預防的藥物,這就需要藥學相關學科的支持,如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等。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通過生物技術獲得醫藥品的特點,引導學生復習相關學科知識,加深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解基因工程藥物穩定性考察時,聯系藥劑學中藥物常用的穩定性考察方法,通過對比基因工程藥物和化學藥物結構特點,引出基因工程藥物穩定性需從其純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綜合考察,而不能簡單采用藥劑學中介紹的Arrhenius動力學方程測定。
2.3結合中醫藥院校特點加強部分內容的講解:結合本校藥學專業特點,學生有中藥學基礎且對中藥普遍感興趣,而利用生物技術保護中藥材以及大量獲得中藥中活性成分也是生物技術制藥的一個研究方向。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強植物細胞工程制藥部分的講解,使學生掌握利用植物細胞,組織培養物獲得有用次級代謝產物原理及生產過程,學生反應良好。
3 教學方法的探索
3.1營造互動式教學環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給與學生預留與課程相關的題目,引導學生復習藥學相關內容以及生物技術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過程,使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過程中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及其薄弱點,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良好。
3.2采用多媒體方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生物技術制藥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多門基礎學科。然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僅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手段難以提供足夠的信息量,同時講解過程缺乏直觀性和形象性。而多媒體教學可將圖片、文字、影像等整合在一起,將原本抽象、枯燥的講授變成生動有趣、圖文并茂的講授,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在備課過程中收集各種生物技術制藥相關的素材,如圖片、動畫、影像資料。如在介紹RT-PCR法獲得目的基因時,通過播放Flas,加深學生對此知識的理解。
3.3將實驗教學融入理論教學中:生物技術制藥的實驗具有時間長、聯系性強等特點,而目前完全開展相關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如在基因工程制藥這一章,試驗內容包括目的基因的獲得、DNA重組、重組質粒的轉化、目的蛋白的表達純化。筆者嘗試將實驗教學融入理論教學,在課程中播放實驗的多媒體錄像,并在此過程中穿插對學生的提問,引導學生聯系相關基本理論,使這些抽象的理論變得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篇8
第六節
藥物排泄
一、A1
1、關于腎臟排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和蛋白質不能腎小球濾過
B、腎小球濾過以被動轉運為主
C、腎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動和被動重吸收兩種形式
D、水、鈉、氯、鉀等有用物質可被重吸收
E、腎排泄率=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分泌率+腎小管重吸收率
2、以下選項是指單位時間內從體內清除的含有藥物的血漿體積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數
B、清除率
C、半衰期
D、一級動力學消除
E、零級動力學消除
3、下列過程中哪一種過程一般不存在競爭性抑制
A、腎小球過濾
B、膽汁排泄
C、腎小管分泌
D、腎小管重吸收
E、血漿蛋白結合
4、藥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肝
B、皮膚
C、消化道
D、腎
E、肺
5、關于腸肝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腸肝循環是藥物及其代謝物通過門靜脈重新吸收入血的過程
B、腸肝循環發生在由膽汁排泄的藥物中
C、腸肝循環的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縮短
D、腸肝循環的藥物應適當減低劑量
E、地高辛、苯妥英鈉等存在腸肝循環現象
6、膽汁排泄的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膽汁排泄的機制包括被動轉運和主動分泌
B、肝臟中存在5個轉運系統
C、藥物膽汁排泄主要通過被動轉運進行
D、主動分泌有飽和現象
E、主動分泌存在競爭效應
7、吸收進入體內的藥物以原型或經代謝后的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是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代謝
E、消除
二、B
1、A.首關效應
B.生物等效性
C.相對生物利用度
D.絕對生物利用度
E.肝腸循環
、一種藥物的不同制劑在相同實驗條件下,給以同劑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無明顯差異
A、
B、
C、
D、
E、
、藥物在進入體循環前部分被肝代謝,稱為
A、
B、
C、
D、
E、
、藥物隨膽汁進入小腸后被小腸重吸收的現象為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排泄率=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分泌率-腎小管重吸收率。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9】
2、【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清除率的定義為:單位時間內從體內清除的含有藥物的血漿體積(表觀分布容積數)。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8】
3、【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藥物經腎小球濾過的方式稱為被動轉運,不需要載體和能量,因此不存在競爭性抑制。而腎小管分泌為主動轉運,腎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動重吸收和被動重吸收兩種形式,都可存在競爭性抑制。膽汁排泄具有主動分泌的特點,對有共同排泄機制的藥物存在競爭效應;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是一種動態平衡,當有其他結合力更強的藥物存在時即可競爭血漿蛋白從而抑制其結合。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7】
4、【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腎是藥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6】
5、【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腸肝循環是指從膽汁排泄出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在腸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經門靜脈返回肝臟的現象。藥物在膽汁中排出量多時能使有藥物在體內停留較長的時間,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存在腸肝循環現象的藥物有強心苷類如地高辛和洋地黃毒苷、氯霉素、嗎啡、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己烯雌酚、螺內酯、美沙酮和吲哚美辛等。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5】
6、【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藥物分泌到膽汁中的另一種機制是被動轉運,但在藥物膽汁排泄中所占比例很小,如甘露醇、蔗糖、菊粉等的分泌。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4】
7、【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體內藥物以原形或代謝物的形式通過排泄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藥物的排泄。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093】
二、B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101】
、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經胃腸道吸收的藥物,要到達,體循環,首先經肝門靜脈進入肝,在首次通過肝的過程中,有一部分藥物會被肝組織代謝或與肝組織結合,使進人體循環的原形藥物量減少,稱為首關效應。
【該題針對“藥物的排泄”知識點進行考核】
【答疑編號100400102】
、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腸循環是指從膽汁排泄出的藥物或其代謝物,在腸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經肝門靜脈返回肝的現象。
篇9
關鍵詞:用藥咨詢;藥學服務;合理用藥
藥學服務模式包括對重點患者實施治療藥物檢測、指導患者合理用藥、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方案、提供用藥咨詢服務、建立藥學信息系統等。其中,用藥咨詢作為最基本的藥學服務方式,在門診藥房以及住院藥房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藥學人員開展用藥咨詢服務,為患者提供最為直接和簡便的咨詢服務,以達到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最終目標。本文從實際案例入手,探討藥物咨詢在 服務中的應用價值。
1.開展藥物咨詢,了解患者所需服務
自我院成立藥物咨詢服務以來,共接待咨詢900余次,由專門人員負責,并將其咨詢內容進行登記和歸類,詳細分類見表1。
2.開展藥物咨詢,豐富藥師專業知識
由于每天面對患者各種問題和疑問,有時難度很大,有的患者甚至會拿著專業的藥學雜志前來咨詢,藥師的專業知識難免會顯得匱乏。為了不影響患者的用藥,負責用藥咨詢的藥師應不僅要熟悉藥品的用法用量、商品的規格,還要了解每種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是否會對藥物生物利用度造成影響。因此藥師需要及時學習有關臨床醫學方面的知識,不斷深入對醫藥專業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3.開展藥物咨詢,提高患者用藥質量
3.1 促使患者安全用藥 隨著醫藥產業的不斷發展,藥品的種類也日益增多,處方用藥也變得日趨復雜,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應用藥物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門診患者中,兒童和老年人比較多,由于他們的體質相對比較弱,因此合理用藥便顯得更為重要。藥師在為患者提供藥物咨詢時,不僅要口頭交代好藥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藥物禁忌之外,還要在藥品的包裝袋上標注用法和注意事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另外,不少藥物在一起服用會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而降低療效,因此這就更有必要向患者交代清楚,那幾種藥物不能同時服用,保證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藥。
3.2 增加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 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患者對藥品的不良反應也有了進一步的重視與了解,但很多患者不能正確的看待這種不良反應,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執行醫囑的患者隨意的增加或減少藥物的用量,甚至是自行停止用藥,這種行為經常造成病情的延誤或病情加重。藥師針對患者服用的藥物對患者進行講解,增加藥物用量會造成很大的副反應,不但對病情沒有好處,也有可能會造成其他的疾病;降低藥物的使用量會導致藥物在人體內的濃度達不到所需的要求,對患者的康復起不到作用。患者在聽從了藥師的講解之后會重視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而提高患者的用藥質量。
3.3 宣傳用藥教育資料 在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過程中,我們也會收集一些有用的反饋意見,并針對患者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編寫有用的有關安全有效用藥的教育資料,《如高血壓病人用藥須知》、《糖尿病患者用藥須知》等,并以宣傳冊子的形式免費發放給患者,這不僅對指導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藥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也在無形之中提高的患者安全合理用藥的意識。
4.開展藥物咨詢,增強藥學服務效率
在傳統的藥學服務中,患者在藥品的劃價以及取藥的環節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現代的門診藥房作為醫院面向患者的重要樞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門診藥房中的藥師可以通過自身的高效率服務來大大的縮短患者的等候時間,患者通過藥物咨詢的方式,可以直接了解到藥品的信息、藥物的安全使用等方方面面。因此開展藥物咨詢縮短了患者取藥的時間,增強了藥學的服務效率。
5.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醫生、藥物咨詢人員以及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表明開展藥物咨詢工作可以了解患者所需服務、豐富藥師專業知識、促使患者安全用藥、增加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可以降低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醫院與患者之間的糾紛,對提高藥學服務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美國醫院藥師協會對藥學服務定義為,以患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服務,以推進社會用藥的合理性,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藥師通過用藥咨詢走近醫生和患者,主動走到患者身邊,積極開展藥物咨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導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藥。同時,也讓醫生和患者認識到藥師的重要性,對藥師的藥學服務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藥物咨詢服務是藥學服務中一項基本并且重要的內容,良好的用藥咨詢服務不僅可以使藥師的自身專業水平提高、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得到認可,并且可以使傳統的藥師間接服務方式轉變為直接的服務方式,也是藥師進入臨床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開展藥物咨詢是藥學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向患者提供直接的和負責任的咨詢服務以達到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目的,同時也是提高藥師自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渠道。因此,藥物咨詢在幫助患者安全、合理用藥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指導和監督作用,在藥學服務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強.我院開展藥學咨詢工作的回顧與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9,6(2):501~502.
[2] 周新,李宏杰,劉瑞英等.處方點評實踐中典型案例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0,7(28):305~306.
[3] 李嶺. 探討藥物咨詢在促進合理用藥中的作用[J]. 中國社區醫師, 2011 , 13( 25) : 33~34 .
篇10
關鍵詞:執業藥師 藥學服務 合理用藥 安全有效
中圖分類號:R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5)02-0089-0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by means of licensed pharmacists in hospital patients,community and drug retail enterprises of pharmaceutical service,designed to guide the public to rational drug use,to protect the people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
Key Words::Licensed Pharmacist,pharmaceutical care,rational administration,safe and effective
我國自1994年開始實施執業藥師資格制度,這項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二十幾年來,SFDA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從壯大對隊伍,注冊監管、提高素質,盤活資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建立了以考試認定、注冊監管、繼續教育為框架的管理制度。執業藥師從無到有,發展到目前近17萬人,這支隊伍在指導公眾合理用藥,保障群眾用藥安全有效,促進公眾身體健康的職業使命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 care)是在臨床學工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傳統的藥物治療有很大區別,藥學服務由美國學者Hepler和Strand在1990年倡導,是藥師應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眾(包括醫護人員、患者家屬)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服務,便于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改善和提高了人類生命質量的理想目標。
藥學服務最基本的要素是“與藥物有關”的“服務”即不以實物的形式,而以提供信息和知識的形式滿足群眾某種特殊需要。藥學服務中的“服務”(care)不僅限于行為上的功能(service)。而包含的是一個群體(藥師)對另一個群體(患者)的關愛和責任,因為這種服務與藥物有關,涉及全社會使用藥物的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門診、社區和家庭患者。監護他們在用藥過程中的安全、有效、經濟和穩妥。所以,藥學服務具有極強的社會屬性,它的社會屬性不僅服務于治療性用藥,更要服務于預防性用藥、保障性用藥。
1 執業藥師在住院患者藥物治療中的作用
(1)提供藥學服務的執業藥師通過對患者臨床狀態的評估進行藥學分析,保證藥物治療的正確性。
(2)臨床執業藥師對新入院病人藥物處方的制定,提供專業幫助及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建議。
(3)臨床執業藥師根據病人藥物治療史初步判斷病情是否涉及藥物不良反應,初診藥物治療方案是否合理,有效預測和避免入院后因藥物治療計劃變更而出現的藥物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理想的治療效果。
(4)臨床執業藥師獲知完整可靠的藥物治療史以后,應與臨床治療組一起回顧和分析患者藥物治療規律。考慮到患者目前主訴和既往治療史,調整治療方案,使之適合與患者目前的臨床情況。
(5)臨床執業藥師為住院患者有效地鑒別和解決與藥物相關的問題,復查患者的藥物治療史和參與制定出院處方。幫助患者在初級和二級醫療服務部門上的順暢轉輸,對患者藥物治療進行專業咨詢和教育,這些對于實現患者個體化治療都是必不可少的。
2 執業藥師在社區藥學服務中的作用
(1)社區藥學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及乙肝等是社區疾病的主要構成,其治療需要長期、聯合用藥。
(2)在社區工作的執業藥師是社區服務的重要提供者。他們以合理、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治療,為社區人群展開集體服務。
(3)治療前的合理用藥知識宣教,為社區舉辦涉藥保健知識和藥物治療科普講座,包括介紹藥品的基本信息,藥物治療的預期效果和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對身體及精神的損害;藥物不良反應及應急處理辦法等。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房。執業藥師要從事,包括藥品采購、質量驗收、日常管理和藥品質量控制工作,保證藥品質量的安全。
(5)通過開展社區藥學服務,社區居民直接接觸執業藥師,使居民逐步了解藥物治療的意義,增強預防意識,通過換位思考,對醫務人員多一分理解和配合,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
3 執業藥師在藥品零售企業的作用
(1)執業藥師作為在藥品零售企業中指導消費者用藥的主要技術人員,為消費者提供要購買的藥品,還是藥品質量保障和顧客健康的護衛者。
(2)執業藥師是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者和消費者用藥的指導及服務者。在銷售處方藥時,必須由執業藥師對執業醫師開出的處方進行審核,保證患者使用的處方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藥品零售企業的執業藥師直接面對消費者,是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直接反饋者,及時填報“藥品不良反應登記表”。
(4)執業藥師是做好質量管理工作的實施者,在藥品購進、儲存、銷售、售后服務全過程識別和判斷藥品真偽、優劣。
(5)執業藥師要主動走向前臺,與消費者密切接觸,用自己的所學指導消費者,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消費者,在顧客心中樹立起執業藥師的良好口碑。
總之,執業藥師在藥學服務中至關重要,藥學服務的目的在于保證藥物治療的成功,改善病人生存質量,執業藥師就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廣泛的專業知識,高水平的交流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把各個環節的藥學服務做好,做細、做透。真正贏得社會關注,自身價值被體現,高效保證藥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秦紅兵.藥學服務實務[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