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譯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39: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字幕翻譯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國翻譯的歷史源遠流長,影視翻譯卻少有人涉足。由于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越來越多的國產影視作品沖出國門,外國的譯制片也蜂擁而入,令人目不暇接。動畫片、文化片、驚險片、恐怖片等題材廣泛,作品的產量逐年增加,涉及的人群更是男女老幼,皆可欣賞。影視作品翻譯情景大好。影視翻譯是一個新興的翻譯領域,尤其是字幕的翻譯,更是不同于其他形式。它在語言的邏輯性,藝術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較之單純的文學翻譯,又有更高的通俗性和廣泛性。因此影視翻譯中的真正難點并不在于詞匯或是文章的嚴謹縝密,而往往在于最普通最地道的語言。
錢紹昌教授曾極為精辟地將影視翻譯的特點歸納為五個特性: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與無注性,字幕的語言受時間,空間限制,BasilHatim和IranMason就曾指出過:“從空間上來說,屏幕上字幕不超過兩行,一般來說每行最多33個字符數(有時可達40個)。從時間上來說,字幕在屏幕上最少停留2秒鐘,最多停留7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既要人們明白內容,又要讓人們欣賞到畫面,還不能添加注釋,這就給字幕的翻譯增加了難度。因此,語言簡潔,符合人物個性,淺顯易懂是其基本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還不能影響觀眾的視覺享受和對異域文化的領略。
電影是雅俗共賞的,翻譯電影一定要讓觀眾看起來感到熟悉和親切,不會因為缺乏相關的文化背景而感到不能理解。要想有此效果,就必須使自己的譯文在“順”字上靠近大眾,清楚明白,通俗易懂,例如“What’sdonecannotbeundone。”這一句在小說里可譯為“木已成舟”或“生米煮成了熟飯”,但在影視翻譯中,后者卻是最佳選擇。
文學翻譯中存在兩種觀點,翻譯的歸化與異化(domesticationandforelgnizing),是美國翻譯理論家LawrenceVenuti提出的表示翻譯策略的術語,在字幕翻譯中同樣適用。歸化旨在盡量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為讀者提供一種透明、自然流暢的譯文。而異化翻譯則是譯文沖破常規,保留源文中的異國情調。
一、翻譯的異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字幕翻譯的異化現象越來越明顯。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女主人公莫尼卡向客人介紹她所做的飯時說:“Yeah,Ithinkwe’rereadyforourfirstcourse。Ok,um,thesearerot—shrimpravioli,andcilantropandousauce,有人將此處的“ravioli”翻譯成為云吞。然而“ravioli”其實是指一種方形的意大利食品,內有餡。而云吞是中國廣東傳統地方食品,如果這樣翻譯,很多的中國觀眾就會想,原來外國人也會做中國地方菜,這樣既曲解了原意又不利于觀眾了解外國文化。所以使用異化的翻譯方式譯為“意大利小方餃”就更為恰當。
《阿甘正傳》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一部好萊塢作品,曾一舉獲得1995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六項桂冠。該劇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片中語言貼近生活,政治、宗教等文化內涵豐富,許多對白被奉為經典而廣為傳頌:
Forrest:LieutenantDan,whatareyoudoinghere?
LieutenantDan:Well,thoughtI’dtryOUtmysealegs。
福雷斯:丹中尉,你來做什么?丹中尉:嗯,我想到海中施展拳腳。劇中“sealeg”的含義是“不暈船”,此處譯者沒有直接使用歸化的策略,將其譯為“我想來看看我暈不暈船”,而是采用異化策略,保留了源語中“海”和“拳腳”的文化意象,這是符合人物個性的。首先,丹中尉出身軍人,言語中必然會有幾分豪邁和張狂;其次,丹中尉在越戰中失去雙腿,強調他仍然有“腳”可施展,體現他不服輸、敢與命運斗爭的性格,為他最終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又如中國電影《功夫》中“洪家鐵線拳”,采用異化策略譯為“IronFistfromtheHungSchool”;“昆侖派的蛤蟆功”譯為“theToadStyleofKwanLunSchool”:“虎行”譯為“TigerStyle”。通過這些字幕的翻譯,使得異域觀眾有機會走進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武學的博大精深。
二、翻譯的歸化
隨著文化的滲入,異化策略的使用確實是越來越明顯,但不代表可以不再使用歸化策略,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句法特點,在句子結構的翻譯上還是盡可能使用歸化的方式,當然也不可生搬硬套。《阿甘正傳》中阿甘從中國回去后描述自己出名的一句話:“Iwasanationalcelebrity,famouseventhanCaptainKangaroo,”在這句話里面,阿甘說自己比“CaptainKangaroo”還有名。而“CaptainKangaroo”指的是美國的一個兒童電視節目中的主人公,此劇多次獲獎,可謂在美國家喻戶曉。但是在中國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是誰。因此如果采取異化的方式翻譯成“回國后我成了英雄,比卡通片里的那個有名的袋鼠上尉還出名”,大部分人會摸不著頭腦。而如果采取歸化的手法說“回國后我成了名人,比天皇巨星還有名”則使人一目了然。而且也會適合阿甘這個智商不是太高的人物的特點。所以,在此歸化比異化更勝一籌。
再如:Forrest:Fromthatdayon,wewerealwaystogether。Jennyandmewerelikepeasandcarrots。福雷斯:從那天起,我們總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形影不離。這是阿甘對自己和珍妮之間親密關系的描述。如采用異化策略,則其中的“peasandcarrots”要譯為“豌豆和胡蘿卜”,這對中國觀眾會造成理解障礙,因為多數人對豌豆和胡蘿卜之間的關系不甚了解。在西方國家中,豌豆和胡蘿卜經常被一起用來做菜,二者都同樣味道清淡,營養豐富,因此經常被用來形容兩人關系密切。而漢語中,人們形容關系密切慣用“形影不離”,因此譯者使用歸化策略,用具有相同聯想含義的譯語成語替換源語俗語,使譯文生動、地道。:
英國電影《呼嘯山莊》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Isabella:It’sabrother’sduty,dearEdgar。tointroducehissistertosomeothertypethanfopsandpaleyoungpoets。
Edgar:Oh,youwantadragon?
Isabella:Yes,IdoWithafierymustache。
依莎貝拉;這是一個哥哥的義務,親愛的埃得加,你總不能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風的年輕詩人吧。
埃得加:哦,你該不是想嫁一個龍騎兵吧?
依莎貝拉:是的,還長著火紅的大胡子。
篇2
臨床醫學論文4000字(一):醫教協同背景下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論文
[摘要]為進一步深化醫學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突出專業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眾多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開展了院校(醫院與學校)合作機制建設。本文深入總結與分析了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在醫教協同背景下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通過院校合作平臺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建設、革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實現了基礎—臨床、理論—實踐、課堂—工作環境的一體化教學,探討了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院校深度合作機制,以期為深化與完善臨床醫學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教協同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院校合作改革
2014年,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指出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應強化臨床實踐教學,構建標準化、規范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醫學院校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機制,使醫學人才培養成為醫教協同的系統工程[1]。醫教協同作為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策略對高職院校醫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主要對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在“醫教協同,院校合作”背景下實行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總結與探索,以期為深化與完善臨床醫學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勢在必行
1.現階段,我國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弊端
一方面,我國為滿足城鄉居民醫療保健需求正逐步完善初級衛生保健體系,鼓勵農村基層訂單式定向醫學教育,這對高職醫學職業教育的發展來說是極大的機遇[2];另一方面,如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層醫療工作者,成為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重要課題。目前,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多缺乏自身教育教學特點,類似壓縮版的本科方案:教學設置上僅有課時與學制長短的區別;教學模式多沿用從基礎到臨床“2+1”的傳統形式職業教育,即兩年高職在校理論學習,一年臨床實習;理論授課比例高,實踐授課比例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不匹配。
2.“1.5+0.5+1”的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為改變上述問題,我們實行“1.5+0.5+1”人才培養模式,減少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學生僅需1.5年的校內公共基礎課與醫學基礎課學習;后續1學期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專業課學習;隨后再有1年臨床實習。校內教學環境還開展了床旁教學、案例分析教學,以便于學生實踐能力、分析能力、臨床思維方法及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3]。臨床學習為學生增加了臨床實踐的機會,使其更熟悉醫院的工作流程,能深入了解醫院機構設置、運行方式,縮短了臨床工作適應期,實習效果顯著提高。
醫教協同背景下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1.醫教協同背景下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概況
在調研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適應崗位核心能力需求的基礎上,學校整合了醫學教育資源與三甲醫院進行合作,以培養面向基層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保健機構的實用型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為目標,以開展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培養根本,以典型的臨床工作任務為教學重點,以疾病診斷、治療、預防內容為教學核心,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創新能力培養,使其成為具有良好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團隊協作精神,致力于醫療服務行業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2.構建校企合作的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機制
學校與醫院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行業專家與專業教學骨干共同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規范的教學體系,實行臨床專業課醫院內授課與實踐的模式;共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規范師生管理;共同制定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學督導制度,以規范教學,保障教學質量,提高了專業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效果(見圖1)。
3.構建適應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
根據臨床醫學專業所涵蓋的職業崗位群,對行業臨床醫學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要求進行調研,由行業專家與教學骨干共同參與,研究臨床醫學專業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按照工作任務中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設置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驅動[4],以三年制醫學高職教育特點為準則,嚴格遵守基礎理論必需(適度)、夠用,堅持專業課程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原則,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任務驅動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臨床醫學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見圖2)。
(1)理論課程教學。理論課程采用“前期校內,后期院內”的方式授課,學生前三個學期在校完成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四學期進入醫院,由臨床經驗豐富、執教能力強的醫師與教師共同授課,完成臨床專業課學習。院內教學的安排為早上理論課、下午實踐課,實現了理論、技能學習與崗位需求零距離。
(2)實踐課程教學與臨床實習。實踐教學及臨床實習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是教學環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教學由一線醫師講解,規范性、可操作性強,學生需掌握臨床助理醫師要求的常用技能操作,如心電圖、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肝脾觸診等內容;典型病例分析、床旁教學為學生建立了立體化的臨床思維,使其對疾病的認知更為全面。學生的臨床實習不少于40周,包含內、外、婦、兒、急診等科室,畢業時學生應具備開展融診斷、治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管理服務為一體的醫療服務能力。
4.開展基于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的教學
學校以滿足基層醫療崗位需求為目的,以院內授課為契機,將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向臨床實踐操作方面進行調整,開展了真實醫療案例結合PBL教學法的專業核心課教學。
5.培養“雙師型”教學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臨床教學改革和推進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學校以專業教研室為核心,跨專業、跨院系、跨單位整合校內外師資力量,基于醫教協同,學校和醫院共同實施教師成長計劃。院內授課教師由三甲醫院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擔任,醫師可通過校內的示范課、公開課等活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校內專職教師也要進入教學醫院頂崗實習,以保障教學緊跟專業發展不脫節,進一步提升教師實踐能力[5-7];學校與醫院共同指導學生臨床技能比賽,密切進行醫教合作,規范專業教學與實踐,為今后合作開發課程奠定基礎。學校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努力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強,以專業帶頭人、課程負責人為引領,以教學骨干為主體,專兼結合、梯隊合理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8]。
6.對教學過程實施全程質量監控
學校成立了以醫學院分管教學院長為組長的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在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項目的框架下,建立符合臨床專業實際的教學質量監控辦法,從制度入手,論證適用于臨床專業建設的實施細則,嚴格把握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對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實施全過程質量監控。教務處質量科制定了專業建設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和課程建設質量評估體系,行業專家與教學骨干組成教學督導評估小組會同教務處對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的質量進行評估,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
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義
1.立足行業需求,構建“醫教協同,醫教一體化”教學體系
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了“醫教協同,醫教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實現了基礎—臨床整合、疾病—系統整合、案例—病歷整合,使教學效果最大化。臨床課教師將工作中用到的新方法、新藥品、新技能滲透于教學過程;專職教師將醫學的新發現、新理論、新機制融入臨床實踐中,不斷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革新課程內容。
2.改革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發展內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醫學“工學結合”的理念,即院校合作[9],利用醫院和學校兩種不同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無縫對接[10]。高職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基層醫療及社區保健工作崗位需求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醫教協同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工學結合、院校合作、頂崗實習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3.構建“雙元育人,過程共管”的院校合作機制
學校應依托院校合作平臺,積極構建雙元育人機制,創新醫教協同合作方式,探索醫教一體化教學體系,致力于培養有質量、有奉獻精神的復合型人才。院校合作使專業建設和臨床服務共生發展、螺旋提升;打造了雙重身份的教學團隊,將“雙師”素質落到實處,形成了醫教協同育人的核心競爭力[11]。在現有基礎上,學校與教學醫院共同探索“院中校”,雙方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培養優秀醫學人才。
結語
醫學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久、復雜的工程,醫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提升醫學人才質量,使醫學人才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對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2]。“醫教協同,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對學校、醫院兩種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有助于學生積累理論知識并兼顧職業能力培養,對學生建立完善的臨床素養大有裨益,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中院校合作仍需不斷完善與深化。
臨床醫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形態學實驗考核探討論文
摘要:文章探討了醫學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形態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力圖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基本能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形態學實驗考核
醫學形態學實驗包括解剖學、組胚學、病理學實驗等,為醫學生進一步學習疾病狀態下人體組織器官功能代謝變化、臨床表現打下堅實基礎。對學生的識別能力、表述能力培養也有重要作用。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醫學形態學實驗考核多是簡單的識別,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本課題將原組胚學、病理學實驗融合為一門課程-形態學實驗,采用平時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種方式進行形態學實驗考核,力圖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基本能力。
一、考核方法
(一)平時成績
平時成績分為平時考勤、平時實驗報告成績、平時考試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5%、10%、20%左右。平時考試成績主要為每單元或章節學習結束后,學生通過顯微數碼互動系統、虛擬切片系統對正常人體組織結構或病理變化進行識別,識別對象主要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圖像或虛擬圖像。
(二)期末考試
期末考試分為標本識別、標本特點描述及臨床應用分析,占總成績的65%,其中標本識別、標本特點描述為筆試,臨床應用分析為筆試加面試。
參照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形態學實驗期末考試分三站進行。
第一站,標本識別。識別對象為10個病理大體標本、5張組織學切片、5張病理學切片,標簽全部覆蓋或撕毀;病理標本為裝入透明標本瓶的實物標本,切片放在顯微鏡下,教師調好觀察視野,學生考試時可調粗細螺旋但不得調換視野。每組20名學生,考試開始前分別坐于20個考試標本前,考試開始后考生將標本名稱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每個標本識別時間為1分鐘,1分鐘后由監考老師統一組織學生按一定方向輪轉對下一個標本進行識別,每組考試時間為20分鐘,考試結束后學生攜帶答題卡進入第二站。
第二站,標本描述。考生自行挑選在上一站識別的標本(答案考生已寫在答題卡上)3~5個,對其組織或病變特點進行描述,考試時間限時10分鐘,考生答畢上交答題卡后進入第三站。要求學生挑選描述對象時必須同時挑選大體標本及組織切片,且組織切片中須同時包含正常組織切片及病理切片。
第三站,臨床應用分析。考生抽取試題,按要求面向3位監考老師口述答案,每位考生考試時間5分鐘。試題主要為某一形態組織結構在臨床中的應用,如組織學結構在臨床中的應用、病理變化引起的臨床表現等。
考生進行第二站、第三站考試時,采用半開卷考試。考前1~2周時間,允許學生將其本人認為重要的內容總結、抄寫于一張A4紙上并帶入考場,A4紙上明確標記班級、姓名與學號等考生信息。學生進入第二站時,學生可以參考且僅能參考自己總結抄寫的A4紙內容。
二、討論
本課題將原有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實驗內容整合成形態學實驗。學生學習時將正常組織結構與疾病時組織結構病理變化相結合,將大體病變現鏡下改變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系統性思維訓練。課程考核時,考評對象要包括正常組織結構,還要包括病理變化,體現課程內容的融合,提升學生臨床系統思維訓練效果。
考核形式多種多樣,既要平時考勤、平時作業,還要進行期末考核,線上線下相結合,而且試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這可以從多種方面提升學生培養水平。注重平時考勤與平時考核,也就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工作紀律的培養;線上與線下考核相結合,注重引導教師、學生在教學、學習過程中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同時也不能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顯微鏡的使用,病理大體標本的觀察等;考核過程中,試題庫不斷更新,考核內容需不停更換,甚至監考過程都需要教師不斷進行判斷,與傳統的單一標本識別相比,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更有利于教學相長。
形態學實驗三站式考試,模擬執業助理實踐技能考試模式,使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熟悉、適應資格考試;其次,三站式考試,既有筆試又有面試,既可鍛煉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又能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其臨場應變能力;第三,既有基礎性的標本識別,又有標本特點描述及臨床應用分析,使學生盡早將基礎與臨床關聯,提升其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
篇3
【關鍵詞】英文影視片;字幕翻譯
一、英文影視片字幕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一)英文影視片字幕翻譯的弊端
1.翻譯選材不穩定,人力資源分配不均衡
當前字幕翻譯普遍采取個人申請制,大家根據興趣愛好,自行選擇影片翻譯。在此情況下,通常浪漫愛情片、動作槍戰片等因句子少,情節吸引人,翻譯難度小而很受歡迎。又因為各字幕組自行其事,原本不充裕的翻譯人員,都集中在熱門商業片的翻譯上。而1500句以上的長片和黑白老片、記錄片、文藝片因對話多,情節枯燥,翻譯難度大而少人問津。
大部分字幕組出品的字幕,翻譯、校對都是一個人。不能說一人既翻譯又校對一定比翻譯、校對分別由兩人做的字幕質量差,有些個人獨立翻譯校對的字幕甚至比兩人翻譯校對的字幕質量上高很多。
(二)常見錯誤
以通常所見的兩句話中間沒有空行,即上一句連著下一句的序號:把下一句的序號、時間碼和主句都當作字幕內容顯示。應該說,這種錯誤在一半以上的翻譯字幕中都會出現,而從DVD上rip的字幕里幾乎沒有,原因是音像公司有專門的制作工具,可以很好避免此類現象。翻譯再好的字幕,如果這種情況太多,也會嚴重影響觀看。
標點看似可有可無,卻直接影響字幕的質量,有時甚至會影響對劇情的理解。全部使用中文標點的做法是最可取的。如果翻譯好的字幕里帶有英文句號,以及用,,,來代替省略號,會使得整個字幕非常難看而不專業。如果隨意混用,時而英文標點,時而中文標點,說明翻譯人員的責任心不夠,更何況中英文標點的誤用有時會直接影響劇情理解。
按照電影字幕翻譯的慣例,人名、地名都是需要翻譯的,要按照約定俗成的標準,比如美國總統Kennedy,翻譯成“肯尼迪”,觀眾一看就知道是總統的名字,若非要譯成“克妮帝”,觀眾就不知所云了。
除了格式錯誤、標點混亂、譯名不統一之外,常見的錯誤還有句子太長或晦澀、僵硬直譯或胡亂意譯等。下面重點探討聲畫不同步現象,并提出相關對策。
二、聲畫不同步的具體表現
語音聲畫同步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對白的一致,而且,要讓演員的喘息、咕噥、尖叫等聲響動作與銀幕上演員口型動作保持一致。在一些特寫鏡頭中,若不能找到在發音上能使演員嘴巴合攏來的,在語義上又能與原語相近的配音譯文,就會很容易造成聲畫不同步。因英、漢兩大語系語言特點的不同,若翻譯時過分忠實于原語每個單詞,采取以直譯為主的方法,造成無法再現原語的精確內涵,就會導致語義聲畫不同步。
有時畫面上演員的動作與其所說的話不相一致,就會造成戲劇性情景聲畫不同步,導致畫面缺失真實感。例如,銀幕上演員在一個勁地搖頭,就不能配譯上表示首肯的語氣詞。反之,假若銀幕上演員在不時地點頭,那么就不能給其配譯上帶“不”的話語。字幕插播一般應依據銀幕上演員口型的動態而定,演員話語告一段落,字幕就得馬上移去,否則片刻滯留在銀幕上的字幕,都有可能覆蓋掉下一個場景的回閃。
三、英文影視片字幕聲畫同步翻譯的對策
(一)調整詞匯
為使譯文在翻譯時與銀幕上演員口型變化相吻合,使原版片中的語義信息在譯制片里傳遞得淋漓盡致,應當在翻譯時,盡量找到語義上相近,語音上相匹配的英、漢對應詞。方法之一就是對原語語篇的語法結構、詞語層面、語序排列等方面做出適當調整。
例如影片《呼嘯山莊》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Earnshaw:But nobody would lay claim to him.
So rather than leave him as he was,
I brought him home.
厄恩肖:可沒有人愿意認領。
我不忍心見他這樣,
就把他帶回家了。
對照原文,顯然譯者在譯文中做了調整。在I brought him home.一句中,結尾詞home的最后一個因素是個合口鼻輔音[m],而home的中文對應次“家”/jia/的尾音是個開口音,為了避開這一矛盾沖突,譯者在譯文中加了個齒齦近音詞“了”[le],這一技巧使得譯文讀起來流利,聽起來流暢,同時也合乎漢語的習慣表達方式。
(二)意譯,使用變通翻譯手法
影片《魂斷藍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Margaret:Icame with prejudice … and when I saw you,you seemed strange to me.I thought you couldn’t be…well,what I wanted Roy’s wife to be.I’ve no excuse expect a mother’s excuse for wanting an impossible ideal for her son.Can you forgive me?
瑪格麗特夫人:我去的時候就帶有成見……當我看到你時,你好像有點特別。我當時認為你不配做……羅依未來的妻子。我只是想給兒子挑個十全十美的人,沒有別的意思,你能原諒我嗎?
瑪格麗特夫人這段話中,excuse是溝通上下文語義的關鍵詞。譯者在處理這段配音文字的翻譯過程中,卻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地選擇在語義上與excuse相近的中文詞語,這一變通翻譯手法使得這段配音材料讀起來更加顯得文正氣順。
(三)戲劇性情景聲畫同步
若畫面上演員的動作與其所說的話不相一致,就必須采取以戲劇性情景聲畫同步為主,語義聲畫同步為次的翻譯策略來保證銀幕上演員所說的話符合現實,以此加強畫面的真實感。
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甲板上露絲讓杰克教她怎樣吐口水:
Jack:What,they didn’t teach you that in finishing school?
Rose:No!No!
Jack:Come on!I’ll show you.
杰克:在學校沒學過吐口水?
露絲:是的,是的!
杰克:來,我示范一次。
在回答杰克問題時,盡管露絲嘴上在說No,可她卻在不時地點頭,如果按英語No的字面意義直接譯成“沒有”的話,觀眾定會有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因為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演員戲劇性表現動作上,他們往往能從演員的面部表情、身體各部的姿勢動作中揣測出他或她所要表達的思想。因此把這里的No譯成“是的”,不僅符合戲劇性情景聲畫同步的需要,而且也符合英語語法規則。
另外,為避免影視字幕滯留銀幕,可在確保對白譯文能連貫表達清楚原語意義的前提下,對原語語篇層面作出適當裁剪。例如把長句化為短句,繁復句式轉化為簡單句式。
參考文獻:
[1]伍蓉蓉.英美影視劇字幕特點及其翻譯策略[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篇4
[摘 要] 電影是大眾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方式,英文電影如何翻譯字幕對它的傳播起著關鍵的作用。把極富西方文化特色內蘊的語言進行恰當有效地翻譯,會增強英文電影的感染力。特別是影片呈現的文化信息,只有通過準確翻譯才能贏得觀眾的厚愛。為此,需要探討具體有效的翻譯方法,才能讓英文電影更具有文化的內涵。本文在分析中西文化差異的基礎上,以英文影片《阿凡達》(Avatar)為個案探討了字幕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策以及具體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 文化差異 ;字幕翻譯 ;英文電影 ;策略
電影是承載大眾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濃縮了的現實生活,起著溝通文化的作用,從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豐富的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習俗慣例、人文地理等種種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字幕的翻譯中,如何把影片中極富西方文化特色內蘊的語言進行恰當的翻譯,需要探討具體有效的翻譯方法。在影片中呈現的文化信息,如何準確翻譯是決定影片能否贏得觀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字幕翻譯
字幕翻譯就是指在影片中,把源語的口頭對話以共時的方式譯為目的語,通常位于屏幕下方。如何理解表達翻譯出影片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尤其重要,因為,在歐洲電影字幕翻譯中必須充分考慮文化差異、語言的風格要和口語一致等。(Carroll,2006)由于中英文化之間有著太多的差異,在字幕翻譯中,需要選擇恰當的翻譯對策來處理字幕中出現的負載文化內蘊的言語,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實現源語效果的最大化。通過實踐翻譯總結了以下四種翻譯中文字幕的翻譯對策。
1異化:直接把源語中的文化意象轉移過來或者用音譯法處理。這種策略可以保持源語文化中的原汁原味。
2歸化:原文中有些文化詞移植過來難以理解或者會有歧義,就可以采用歸化處理法。當源語的文化內涵用目的語的表達方式表達時,源語傳遞的信息內涵不發生改變,也就實現了功能意義上的對等。
3解釋:源語的富含文化背景的詞語,需要對其進行闡釋說明才能為目的語觀眾理解。
4省略:源語中有些信息過于冗長拖沓,影響觀眾欣賞影片的聲像,干脆省略掉。采取這一策略,前提是不能影響觀眾對影片理解的連貫性。
二、翻譯字幕中文化負載詞的具體方法
《阿凡達》(Avatar)是一部關于環保的英文影片,影片背景是美國本土的政治環境;此外,為了服務環保的主題,導演卡梅隆在這部影片中加入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導演自己創造了納美人專用的語言和文化;加上大量的俗語俚語的使用。這三方面使得影片中文字幕的翻譯難上加難。下面就以此影片為個案,在翻譯策略的指導下,筆者探討了幾種具體的翻譯方法。
(一)直譯
直譯就是只把源語中的文化負載詞完整不動移植到目的語中,不改變源語的意象,以便使目的語觀眾充分領略異國的風味。
例1:在主控室,奧古斯汀教授第一次見到杰克薩利,一番對話后了解到他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科學實驗,現在居然要成為阿凡達,非常氣憤,立馬去找帕克算賬,邊走邊說:
Grace:Im gonna kick his corporal butt.
譯文:要去踢爛他的屁股!
直譯的這句話,氣急敗壞的語氣突出了奧古斯汀教授作為科學家的原則性,使她的急脾氣性格躍然眼前。
作為影片的注解,用這種方法翻譯字幕,具有最佳的效果。電影是一種文化交流的媒介,異化的處理方式能起到更好的交流目的。
(二)意譯
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對于目的語和源語來說,有些時候,同一個意象所代表的含義大相徑庭,甚至完全矛盾。比如中國人對狗不是很有好感,經常含有貶斥鄙視的含義,所以把那些跟著領導點頭哈腰、鞍前馬后跑的人叫做“狗腿子”,厭惡兩個人或者兩個幫派之間互相爭斗逞強,就叫他們“狗咬狗”;相反,在西方,人們對狗喜愛有加,視狗為自己的朋友。如果有人對你說“You are my dog!”不要誤會他罵你,他是表達對你的友好; 如果你遇到好事,他會對你說:“You are lucky dog!”
在影片中大量的成語、俚語、習語獨具意味,可以采用功能對等的詞來翻譯解讀,不僅使目的語觀眾理解,而且也有同樣的聯想效果。
例2:One man: Check this out the man.Meals-on-wheels.
原譯文:老兄,看,還有人坐輪椅喲!
meals-on-wheels指“送飯到戶服務,通常指婦女自愿組織為老弱病殘提供的服務的一種方式”。這句話本意是指那位長官認為杰克薩利是后勤供給人員,是對杰克薩利身份的誤解表達,而不是陳述“他是坐輪椅的隊員”這個事實。所以,不能照字面翻譯成“有人坐輪椅”。漢語沒有這種“由婦女自愿組織為老弱病殘提供的送飯到戶服務”,如此意譯,會讓目的語觀眾不知所云。因此最好采取意譯翻譯成:“看,后勤人員都來了!”顯然,這樣翻譯缺少了原文幽默的味道。
(三)替換
替換的使用是因為有過大的文化差異存在于源語和目的語之間,如果直譯的話會給目的語觀眾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影響觀看效果,所以就采取相似的表達來代替源語。
比如在影片中,Easy boy.! You are lucky swine! Blue monkey! 這些用來稱呼杰克的俚語充滿幽默生動性,但是卻無法在漢語里找到同樣的一致的表達方式,就只能用替代成另外一種稱呼,可以分別翻譯成:好小子,你這幸運的東西,憂郁的小頑童。
這樣翻譯效果一樣,基本傳達了源語的調侃的風趣。在電影中,大量的這些口頭俚語通過替換的方法也能產生幽默效果或者更符合口語表達習慣。
(四)詮釋
對于英漢語文化的差異來說,有些時候會出現詞匯空缺,對于這一類負載的文化詞匯,找不到可以替換的對應詞,又因為所負載的復雜內含,若非進行解釋不能被目的語觀眾明白。所以,只能結合語境,通過說明,闡釋出文化內涵以便清除理解的絆腳石。
例3:We call this tree “Utral Aymokriy”.我們叫這棵樹愿望樹。這種樹名字是導演卡梅隆自己創造的,專屬于納美人語言文化。如果用直譯就只能用音譯或者用英文表達,這些方式會讓觀眾花更多的時間對字幕進行解碼,從而分散對影片的注意力。轉貼于
例4:奈蒂莉讓杰克選擇自己的飛龍時,杰克薩利(Jake Sully) 問奈蒂莉他如何知道飛龍選擇了他,奈蒂莉的回答是
Neytiri: He will try to kill you.
原譯文:它會拼命掙扎。
這句話奈蒂莉的意思是他會想殺死你。注意,這兒奈蒂莉用的是“他”而不是“它”,這個細節也強調了納美人對自然生物的尊重。奈蒂莉這么說是在表達馴服飛龍的危險和納美人的生存狀態。然后杰克說“outstanding”很好。這里表現的是杰克的勇敢和無奈交加的復雜情緒。如果譯成了“它會拼命掙扎”,可以說完全偏離了原來的意思和導演要傳達的文化主題。建議譯成“他會想殺死你”。
例5:在杰克和他的隊員準備去“潘多拉”星上去收集情報之前,夸奇上校給他的隊員介紹納美人時說:
Quaritch:They are very hard to kill.
原譯文:他們是冷血殺手。
前面說這些土著人的骨骼是碳化纖維加強過的,后面說They are very hard to kill,意思是說很難殺死他們。翻譯成“他們是冷血殺手”,感覺跟原文不搭邊。觀眾會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會誤解影片要傳達的信息,會認為這些土著人很殘忍,不可理喻,而實際上,“土著人”在影片中是“在地球遭到環境破壞之前人類社會最原始最自然的狀態下生活著的人類祖先”的“化身”。這樣翻譯完全背離了主題,脫離了語境。所以建議翻譯成“很難殺死他們”。
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注意的是,字幕翻譯不能影響觀眾觀賞影像的樂趣,解釋說明的篇幅要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字幕翻譯的譯者要把握好尺寸。
(五)省略
對于源語中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特殊用語,選擇省略是最好的方法。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卡梅隆不僅僅把“一個武士身處外星世界,戰勝環境帶來的身體上的挑戰,面對種種的恐懼去征服、開發、融合”的主題表達出來,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對政府大公司的警惕和反感,《阿凡達》里的RDA(資源發展管理)公司對“潘多拉”星進行了掠奪式的開采,并派出保安部隊“Troopers of Sector”來鎮壓原住民的反抗……為了準確表達這一文化主題,卡梅隆甚至為影片中的納美人研究發展了整套文化和語言:“我把潘多拉星上的土著民族設定為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水準,他們用箭狩獵,他們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相處……”
例6:Our guys call it a Great Leonopteryx.我們的族人稱它是偉大的巨靈鳥。
例7:the richest Unobtanism deposit within 200 clicks in any direction.方圓200里外,最富足的礦藏上。
例8:its thEir most sacred place,Aybetraya Ramnnam,這是他們最神圣的地方。
在這四句中出現的Leonopteryx ,Unobtanism ,Aybetraya Ramnnam以及Omaticaya都是導演創造出來的專有名詞,分別指的是一種巨型鳥、一座非常富足的礦藏的名字、一個絕對神圣地方的名字以及納美人的族名,這些專業專有名詞翻譯起來非常困難,又與影片的觀看主題關系不大,所以最好的處理方式是省略。
三、結 語
不同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翻譯者對于文本,要考慮文化的差異,在英文電影中,有生態文化方面、物質文化方面、社會文化方面和宗教、語言文化方面的不同,對于譯者來說,要確定合適的翻譯對策,諸如歸化、異化、解釋和省略,在這種翻譯對策的指導下,可以針對不同的文化用語,使用語境,選擇相應的翻譯方法。在翻譯字幕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字幕的特點。目前,市面上發行的影片字幕翻譯的質量不高,筆者希望文中提出關于字幕翻譯的建議能給譯者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 Dries J.Dubbing and Subtitling: Guidelines fo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M].Manchester: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1995: 28.
[2]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341.
篇5
關鍵詞: 《非誠勿擾Ⅱ》 目的論 字幕翻譯 翻譯策略
一、引言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走出國門,電影字幕翻譯正在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字幕不僅傳達了影片的內容信息,還從某種程度上擔負著促進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譯者進行字幕翻譯時要考慮多種因素,既要忠實原文,又要兼顧目的語觀眾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盡量使譯文被目的語讀者接受。目的論作為翻譯理論中的一個新起點,對電影字幕翻譯有很大的幫助。電影字幕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想要很好地傳達源語言的風格和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文以目的論理論為依據,對電影《非誠勿擾Ⅱ》的字幕英譯進行分析,探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目的及所選用的翻譯策略,進一步說明目的論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解釋力。
二、目的論視域下的電影字幕翻譯概述
電影字幕翻譯屬于文學翻譯。影視語言既含有一般文學的要素,也有自身的特點:聆聽性、綜合性、瞬間性、通俗性和無注性。[1]影視語言的這些特點要求目的語字幕不僅要通俗易懂、簡潔明了,還要達到源語字幕的藝術效果。也由于字幕的這些特點,在翻譯過程中,電影字幕翻譯會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這些都給字幕翻譯者增加了難度。另外,由于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文化的差異,因此在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需要經過翻譯工作者適當的轉換或補償。電影字幕翻譯中有很多技巧,例如:語氣的再現、句子成分的增刪、抽象與具體的轉換、變換角度表達、文化意象的重構和轉換。[2]譯者的翻譯目的及其對原文的處理決定字幕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效果。
目的論(Skopostheorie)是由德國學者漢斯?弗密爾提出來的。目的論突破了傳統翻譯領域的對等論,它著重從翻譯的實用功能來進行翻譯理論構建與實踐。該理論自問世以來便引起了翻譯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和研究,更為當代翻譯研究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目的論包括三個原則: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原則(textual coherence)和忠實原則(fidelity rule)。[3]根據其中的目的原則,翻譯行為由翻譯工作者翻譯的目的決定,即“目的決定手段”;而連貫原則要求譯文應該具有內在連貫性,譯文應該符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特點、文化背景,也就是能為其所理解和接受;忠實原則體現了原文和譯文之間的關系,譯者在進行翻譯時一定要忠實于原文,翻譯過程中一定量的改動是不可避免的,但譯者必須報著忠實的態度進行翻譯。這三個原則的關系表現為:忠實原則從屬于連貫原則,而二者都從屬于目的原則。[4]目的論這些特點恰能很好地適用到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中,以等效為主要目的,且不忽略源語言的特色和譯文的連貫,考慮到影片預設的效果和觀眾的期待,應用目的論翻譯理論,才能使目的語觀眾享有與源語觀眾相似的體會和感受,呈現出令人滿意的翻譯作品。
三、從電影《非誠勿擾Ⅱ》的字幕英譯看目的論解釋力
國產電影英文字幕的質量反映影片制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也體現了中國翻譯界的水平。《非誠勿擾Ⅱ》是一部2010年的賀歲影片,從以下翻譯示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譯者在該影片的字幕英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和技巧,同時學習譯者是如何傳達源語的意境和語用效果的,進而體會目的論在字幕翻譯中的解釋力。
1.目的原則
目的原則是翻譯遵循的首要原則,是貫穿于所有翻譯過程的普遍適用原則。目的原則意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指譯文應能在目的語文化中,按目的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翻譯方法總是與特定的目的相關,譯者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就會選擇于此目的相應的翻譯方法。[5]
例1:剪喜字?搖cut the character of “happiness”
例2:散買賣,不散交情。?搖No longer in the love business,but still open for friendship.
例3:蒼孫?搖over the hill
例4:蒼孫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搖A man who’ll be kicking the bucket soon.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譯者根據電影要傳達的語用含義在目的語中找到了基本的對等詞句。例1中的“喜字”是有中國特色的物品,所以譯者用轉換的手法將其譯為英語的“happiness”一詞。例2中“散買賣,不散交情”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是婚姻和友情,所以譯者變抽象為具體,翻譯為“the love business”和“friendship”也是不錯的選擇。例3“蒼孫”是北京話指的是上了歲數的男人,“over the hill”譯成漢語指的是人到中年、上了年紀的人,這樣翻譯達到了對等的效果。而例4的翻譯卻不是很符合源語所要表達的意義,英語中“kick the bucket”一詞有“死了、一命嗚呼”的含義,這與“蒼孫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義是有一定差異的。
2.連貫原則
連貫原則要求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貫的標準。語內連貫指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讓讀者理解,并在譯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與譯語接受者的交際情景連貫一致。[6]換言之,譯文在語義或者內容上必須有內在的聯系或相關性,從而保持文章內容上整體一致和語義方面的連貫。譯文中不能存在讓讀者費解語義謎團、不相關的成分,更不能讓讀者產生意義真空。
例1:你沒什么忌諱吧。?搖You don’t think it is bad luck to talk about death now.
例2:能對人沒個交代嗎??搖I must give her something.
例3:你這樣的打著燈籠也難找。?搖You are a rare catch.
例4:咱能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嗎??搖You don’t need to hold a grudge against everyone.
上述例子中,例1譯者根據實際意義將缺省的成分“talk about death”補足,彌補了讀者語義缺省部分,使行文更連貫。例2中譯者換角度表達了漢語中“交代”一次,將其以為“give her something”既符合原文也使譯文更加明了。例3、例4的翻譯為了能被目的語觀眾接受和理解,將詞匯轉換了表達方式,譯文也能很好地被讀者接受和理解。
3.忠實原則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翻譯的忠實性是翻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7]忠實原則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貫一致,即忠實于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譯文的理解。忠實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指忠實于原作的內容;其二是指忠實于原作的形式;其三是指忠實于原作的風格,包括原作的語體風格、語言風格、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等。[8]
例1:油瓶子倒了都不扶。I wouldn’t even pick up the oil bottle when it tipped over.
例2:急唄!?搖He didn’t have a choice.
例3:你的一生就是游手好閑的一生。Your life is pared laziness and good-for-nothing.
例4:靠譜!?搖Really incredible.
翻譯過程中為了遵循忠實原則,一定的直譯是必不可少的,例1的翻譯就是采用了直譯的方法,既在形式上忠實了原文也在內容上符合了源語的意義。例2譯者通過句子成分的增添來表述原文含義。例3的翻譯也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忠實于原文。例4中“really incredible”是難以置信的意思,與漢語“靠譜”的含義似乎并不一致。
四、結語
通過從目的論視角分析電影《非誠勿擾Ⅱ》的字幕英譯,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影視字幕翻譯有著諸多方面的限制,但電影《非誠勿擾Ⅱ》的譯者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而且根據翻譯目的決定哪些內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調整或省略作出了恰當的判斷。該譯文多方面符合了目的論翻譯理論,譯文基本上準確地傳達影片的內容信息,但有些方面稍有欠缺。本影片字幕的英譯為影片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是一部比較優秀的譯作。電影字幕的譯文取決于譯者翻譯的目的。字幕翻譯須遵循“語內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如果譯者能夠按照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及忠實原則來進行翻譯創作,譯作會有一個更好的成效。由此可見,在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理解目的論理論,考慮到字幕翻譯的特點,結合多種認知翻譯理論,在翻譯過程中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這樣才能譯出高質量的作品,使翻譯的中介作用得到圓滿體現。
參考文獻: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awl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3]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越來越重要的領域.2000,(1).
[4]王焰,鄭賢貴.電影字幕翻譯的微技巧探析[J].西安民族大學學報,2005,26(10).
[5]趙迎春.目的論三原則視域下《京華煙云》的文化傳輸策略[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7.8,(1).
篇6
關鍵詞:語言服務 發展 MTI教學
一、引言
語言服務業主要包括:翻譯與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工具開發、語言教學與培訓、多語信息咨詢等業務(王傳英,2014:78)。[1]隨著語言服務業的不斷發展,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五個語言服務系統,它們分別是:語言業態服務系統、語言領域服務系統、語言資源服務系統、語言層次服務系統以及語言效能服務系統(屈哨兵,2012:45)。[2]隨著中國強勁的經濟發展趨勢和積極的對外交流,語言服務也在中國扎根落戶,并處于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中。
綜觀當前有關語言服務業的研究論文,我們發現已經有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韋忠和(2012:71)[3]對2012年以及未來的語言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做了推測,他認為語言服務仍將會快速發展,還會發生并購整合的現象,語言服務業的市場也會在結構上發生些許變化。亞洲的語言服務公司在今后會逐漸登上世界舞臺,所以在未來語言服務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會愈來愈明顯。張鶯凡(2012:151)[4]通過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語言服務業的觀察,得出結論:奧運會語言服務項目的語言種類繁多,語言服務的項目也很多,層次化十分明顯。同時北京奧運會首次將機器翻譯技術和語音合成技術等運用其中,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了語言服務業中。郭龍生(2012:12)[5]從國家這個大層次上對語言服務進行了深入分析,討論了語言服務對于國家的意義,語言服務今后的主要任務、性質、發展的程度、空間以及方式等,為構建整個國家的語言服務體系的規劃,設計了大致的藍圖。陳穎(2014:17)[6]從語言服務的視角對城市國際語言環境的建設進行了研究,她認為:現階段的城市國際語言環境的建設還不夠成熟,在城市國際語言環境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通過構建多語言服務的體系,培養語言服務專業人才以及志愿者等措施來解決當前出現的問題。趙啟正(2014:6)[7]認為構建國家語言服務體系可以跨越因文化不同而形成的阻礙,可以幫助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順利地走出國門,國人也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同外國人進行交流,而不會因跨文化的阻礙而終止交流。北京語言大學劉和平(2014:40)[8]對培養國家語言服務專業人才的模式以及用人單位與學生所在學校之間的合作辦學模式進行了研究,指出用人單位應當積極地與學校進行合作來大力培養國家語言服務專業人才,學校要在翻譯教學制度、方法等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通過以上相關研究的列舉,我們發現就目前而言,關于語言服務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研究討論的問題比較籠統,關于翻譯等與語言服務發展領域相關的教學研究依然比較缺乏。不過,對中國而言,語言服務還是一種比較新鮮的事物,需要對語言服務發展之路所產生的具體而細節的問題逐步進行研究,逐個進行解決。因此,語言服務的發展仍然需要依賴大量與語言、翻譯專業相關的人才。本文通過對MTI教學現狀的分析來探討語言服務的發展對MTI教學的影響。
二、MTI教學現狀分析
為了促進中外對交流,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的高級翻譯人才,國務院于2007年設置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周亞莉,2013:139)。[9]隨著MTI專業越來越來受到人們的青睞,越來越多的人報考MTI專業,不僅有英語專業的學生報考MTI,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也開始轉專業報考MTI。至今為止,開設MTI專業的院校已經達到260所,由此可見MTI報考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MTI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口譯和筆譯方面的高級專業翻譯人才。因此,眾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面都突出了“翻譯應用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其中,應用性翻譯、外宣翻譯、科技翻譯工作坊、工程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基礎口譯和交替傳譯等專業課程的設置更是突出了專業型碩士的特點,與英語語言類學術型碩士中的文學理論、西方文論、翻譯理論研究和認知語言學等學科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MTI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平時的教學訓練中也突出了與英語語言文學學術型碩士的不同之處。MTI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需要進行大量的筆譯翻譯實踐或者是口頭錄音翻譯訓練,分別達到MTI院校的相關要求方可畢業。在畢業論文的撰寫上也有多種形式,既可以撰寫與英語語言文學學術型碩士同樣要求的理論研究性論文,還可以寫翻譯實踐類的論文,突出了MTI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廣泛性。
然而,與英語語言文學這樣的學術型專業相比,MTI開設的時間短,尚處在探索之中。因此,MTI在發展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不足。據相關調查匯總,MTI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如下:
1.設置MTI課程時多偏向理論,使得MTI教學偏向了英語學術型碩士的相關翻譯理論課程,違背了MTI教育和教學的初衷。因此,教學效果在培養學生翻譯應用能力等方面將會大打折扣。
2.相關的教學設備落后和不足之處:現在的翻譯已經不再是靠紙筆和字典的生產了,而是大大依賴于翻譯技術來提高翻譯的速度和效率,這也是眾多MTI院校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即CAT)教學課程的原因。但是,一些院校由于教學經驗或者是教學經費的不足,相關的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以及輔助翻譯軟件出現“跟不上時代”的現象。這就導致MTI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后,不會使用比較先進的翻譯軟件,無法勝任量大、時間緊、要求高的翻譯任務,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解決這些問題是MTI教學的當務之急。然而,僅僅依靠更新教學設備、加強師資、改變MTI課程設置,可能難以解決上述問題。重要的是參照現代比較先進的方法來彌補目前MTI教學中的不足,使改進后的MTI教學能對語言服務產生有益的影響。
三、語言服務在MTI教學上的應用
語言服務不僅包含筆譯和口譯服務,而且包含許多其他新鮮的內容,比如:語言服務項目管理、軟件本地化,網絡本地化,多媒體的應用,國際化的翻譯服務,國際化的質量檢測,配音,電話翻譯,字幕翻譯,機器翻譯后編輯,業務流程外包等內容。[1]本文選取部分內容來闡述它們對MTI教學的改進。
(一)項目管理技術對MTI教學的改進
現代翻譯服務是語言翻譯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全球市場營銷技術的知識密集型行業,一個譯員僅僅具備扎實的語言翻譯能力,是遠遠不能適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的。因此,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訓練。其中,翻譯項目管理可以促使學生在多個方面得到發展。
翻譯項目管理是國內外知名的翻譯公司諸如“語言橋”“傳神”等重要的工作項目,翻譯項目管理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過程,需要客戶同語言服務公司的翻譯團隊在翻譯之前對文本的類型、譯員的選擇、團隊的明確分工、翻譯的時限、翻譯的價格等眾多要素確定好之后,再進行團隊之間的配合來與客戶的溝通完成翻譯工作并在客戶要求的最后期限之前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翻譯工作。因此,這項工作既靠個人能力又靠團隊的分工合作來完成。
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上網查找語言翻譯服務公司的最新動態和工作招聘要求,讓學生對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熟悉翻譯工作的大致流程并做好相應的準備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教師再根據某個語言翻譯服務公司的項目管理實例進行模擬訓練。可以讓學生討論如何進行明確的分工、如何制定一個詳細的、有效率的時間計劃表來完成這個項目。討論后,教師以項目經理的身份并結合學生形成的討論結果來分派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翻譯任務。在翻譯項目管理模擬訓練中,讓學生分別擔任項目經理、譯員、審校、質量檢驗、桌面排版等角色,鍛煉其翻譯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制定決策能力、抗高壓能力等。
在整個翻譯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的筆譯能力、口譯能力、翻譯工具的應用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溝通協調管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鍛煉,為學生將來的就業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網絡本地化建設對MTI教學的影響
隨著全球網絡技術的發展,許多國家開始建設多語種網站,以方便國外人士瀏覽、了解該國某些領域的情況。比如,谷歌公司的網站就有多個語種。網絡國際化的這種發展趨勢促進了網絡本地化的發展。多語種網站的建設成為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國際業務發展的內容和工具并且已經成為本地化服務行業的主體業務之一(苗菊,2013:85)。[10]“網絡本地化,亦稱網站本地化或網頁本地化,指將互聯網信息由原初形式轉化為符合目標地區受眾語言文化期待的信息形式。”(王少爽、王華樹,2015:59)。[11]翻譯就是網絡本地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本地化過程中的翻譯來指導學生翻譯時的技巧和方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網站翻譯有深入的了解,也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時代性。
MTI教材中的“計算機輔助翻譯”教程可以在網站本地化建設中的翻譯環節多增加一些最新的內容,以避免教材與生活時代脫節。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先讓學生了解網絡本地化的基本建設過程,有條件的院校可以請專業人士進行相關內容的講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先將一個國際網站的原語言版和翻譯過來的目標語言版進行比較,讓學生觀察原網站的哪些內容得以在目標語言版保留,哪些內容予以刪減或增加。通過兩種語言版本的對比分析,可以讓學生明白翻譯時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差異意識;可以對學生進行翻譯策略和技巧的指導,提高學生對翻譯策略和技巧的自主學習意識。
網絡本地化的翻譯過程,還需要用到翻譯記憶庫和術語庫,同時還涉及到翻譯項目管理的內容。院校開設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一般都會涉及到不同翻譯輔助軟件的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可以指導MTI專業學生將網站上的超文本文件翻譯為其他的文件,對多個網頁進行管理并保持原來的網站結構,形成后續可以重復利用的翻譯記憶庫。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了解網絡本地化的翻譯過程,還可以使翻譯專業與該校其他專業緊密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的教學也體現出了靈活性,有助于實現MTI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字幕翻譯對MTI教學的影響
無論是中國的影視作品要對外傳播成為外國的文化消費品,還是外國的影視作品如美國好萊塢影片、美國電視劇、英國影片和電視劇等要成為中國民眾的文化消費品,都離不開翻譯。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配有字幕翻譯的影視作品成為大眾化的文化消費。這樣的背景下,字幕翻譯成為翻譯的一個全新領域。
字幕翻譯看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說在翻譯電影的人物對話時,觀眾既要看畫面,又要看字幕。電影屏幕的空間有限,如果太長則影響電影觀看的效果,太短則會影響對角色的理解。因此,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便是一個難題。許多英語愛好者在看美劇和英劇時,喜歡看雙語字幕,這樣既可以鍛煉英語,也可以在看不懂的時候參考漢語來學習新的英語詞匯和短語及俚語等。
教師除了根據計算機輔助翻譯教程的內容介紹字幕翻譯軟件和基本的添加雙語字幕的方法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注意字幕翻譯的美觀問題。字幕的大小和位置都影響觀眾的觀看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字幕美觀與不美觀的例子來使得學生明白字幕翻譯美觀的重要性,還可以為學生選取幾個影片的片段來讓學生學習在翻譯時注意字幕對影片的影響。
除了對學生進行字幕軟件使用和字幕美觀處理的相關訓練,字幕翻譯還是訓練學生聽譯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在訓練學生聽譯能力之前,先把所有的字幕去掉或者準備好沒有字幕翻譯的影片。讓學生打開字幕翻譯軟件,先放一小段,然后暫停播放,讓學生立即輸入聽到的句子并將其翻譯成漢語。訓練時,可以重復播放影片來讓學生適應速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延長影片的播放時間,減少重復的次數。最后讓學生檢查自己的英語句子拼寫和漢語句子的翻譯,再對字幕進行大小、位置調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英語拼寫情況、漢語句子的翻譯情況、字幕的美觀效果等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但對學生進行了字幕翻譯軟件使用的訓練,還加強了學生聽譯、視譯等方面的訓練,教師的教學內容體現出多樣性,教學方法上體現了更大的靈活性。
四、結語
語言服務不只對國家之間的文化、科學技術、金融等多個領域的交流以及個人生活的便利性起到了推動作用,還可以對我國的MTI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
語言服務業是一個新型產業,MTI教學需要體現出與時俱進的靈活性。因此,在MTI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大綱與語言服務業領域的相關內容緊密結合,除了對學生進行傳統的翻譯理論知識講授,對學生進行翻譯訓練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對現在新的技術、知識和翻譯等相關軟件進行學習并能夠熟練掌握,這樣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MTI課程教學緊緊跟上社會的發展步伐,從而有效防止MTI課程與社會現實需求脫節的現象發生,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設計和規劃。
(本文為2015年度昆明理工大學教育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6]15-22;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百門核心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0998086]。)
參考文獻:
[1]王傳英.語言服務業發展與啟示[J].中國翻譯,2014,(2).
[2]屈哨兵.語言服務的概念系統[J].語言文學應用,2012,(1).
[3]韋忠和.2012年以及未來幾年語言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J].中國
翻譯,2012,(3).
[4]張鶯凡.北京奧運會的語言服務[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
(10).
[5]郭龍生.論國家語言服務[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4).
[6]陳穎.語言服務視角下城市國際語言環境建設研究[J].北華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7]趙啟正.語言服務是跨越文化障礙之橋[J].中國翻譯,2014,
(1).
[8]劉和平.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究[J].中國翻譯,2014,
(5).
[9]周亞莉.翻譯碩士教育研究現狀與反思[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3,(1).
[10]苗菊.多語種網站建設與翻譯[J].中國翻譯,2013,(1).
[11]王少爽,王華樹.互聯網時代的翻譯模式拓展[J].中國翻譯,
2015,(4).
篇7
論文摘要 翻譯英語影片需要譯者對原文進行提煉和再加工,即要保持原片的風格,又要力圖簡明易讀,從而使觀眾更好地欣賞英語影片。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大量入境影片的欣賞水平也日益增高。大量國外影片的引進。市場對外語片字幕翻譯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當前英語影片字幕翻譯的標準很不統一。這無疑會影響影片的質量,本文旨在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就如何翻譯英文字幕進行探討。
一、保持原片風格
英文電影字幕翻譯應達到的境界應該是盡可能地保持原片的風格,從而讓國內觀眾領略到英文原片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近些年來,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日益高漲,國人的英文水平也普遍提高,所以在影片的中文字幕當中保持原汁原味就顯得至關重要。如何達到保持原片風格的這種要求呢?
1 準確理解原文,正確傳達語意。中文字幕翻譯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做到準確理解英文原文。譯者若遇到翻譯不通或不確定的地方應仔細查閱工具書,不應望文生義,否則會影響原文的真正含義。例如,sweet meat是英文中很常見的一個表達方式,意義為“密餞”,但在某部影片當中卻有人翻譯成了“甜肉”。英文中還有一些相似表達方式,諸如紅肉“red meat”,譯為牛羊肉:白肉“white meat”譯為雞肉。在電影《公主日記2》中,主人公在討論昆蟲時提到的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竟被翻譯成“福爾摩斯”。影片《鋼木蘭》有這樣一幕:謝爾比對媽媽不滿,她認為媽媽為自己的婚禮請了九個女儐相過于虛榮,就引用了爸爸引用過的一位詩人的話來諷刺她:An ounce of pretension is worth a pound 0fmanure,然而譯者卻將其譯成“一份自命不凡能夠換得一份收獲”,不僅原來的諷刺意味完全消失,而且含義也與原文相距甚遠。它的原文意思是“一盎司虛榮能換得一磅大糞”,雖然粗俗,卻把詩人痛恨虛榮的心情表達得非常到位,直接翻譯更能體現原作的本意。
2 學習原語所在的文化,做出恰當的翻譯。翻譯人員還會經常遇到涉及文化背景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就有可能讓觀眾感到不知其所云。某部影片曾出現了這樣的字幕:“他犯了第七誡”這樣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的語句,中國觀眾恐怕很難讀懂其中的涵義,因為大多數人可能不了解西方基督教《圣經》里“摩西十誡”中的第七誡為殺人,所以對白“Hecommitted the seventh commendament”可以翻譯成“他犯了殺人罪”,這樣的字幕翻譯便一目了然了。類似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有些譯者將“pulling my leg”翻譯成了“拖我的后腿”(應譯成“同我開玩笑”),還有,影片《木乃伊歸來》中有句臺詞:“He went out west”,看似簡單,如把這句譯為“他去了美國的大西部”。好象很準確,但如果看了影片之后,我們就會意識到片中被提及的人物已經死了,很顯然自相矛盾,但如果我們了解了這種表達方式正是英文中“某人去世”的委婉語之一的話,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可見,影片對白可能會出現大量涉及原語所在的歷史背景的內容,若不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就無法正確、合理地翻譯。
3 了解專有名詞,符合統一翻譯。譯名翻譯要統一,按照慣例,人名、地名都是需要翻譯的,WTO,CIA,FBI等大家都知道的縮寫,可以翻譯或是直接引用。譯名要按照約定俗成的標準,比如美國總統Kennedy,翻譯成“肯尼迪”,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總統的名字。你非要翻成“克妮帝”,別人就不明白了。這些名稱的譯法可以參照辭典的標準,詞典上沒有的,可以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通常網頁上會有相關譯名。實在找不到的,可以自己按照音標翻譯,但要注意男女性別差異。所以,電影和電視劇的多人翻譯,需要一個完善的翻譯校對機制來進行規范。
二、譯文應以簡明易讀為基礎
電影是一種聲畫藝術,觀看一部帶有字幕的外國影片對于目的觀眾意味著進行一場劇烈的腦力活動,因為他們在解讀密集的畫面信息的同時還要分散注意去閱讀銀幕下面的文字。為使字幕達到簡潔易讀之目的,下面以影片《斷背山》為例,依據目前市面上出現的各種版本的字幕翻譯,探討影片翻譯中譯者應注意的幾點因素:
1 避免譯文出現“英語式的漢語”。由于中西方表達習慣的差異,翻譯時應盡量使譯文符合日常漢語的說話習慣。如埃尼斯的妻子讓他給小阿爾瑪擦鼻子。埃尼斯回答到:“ if i hadthree hands,l could,”譯文:要是我有三只手。我就可以。顯然這種翻譯雖能達意。但書面味太濃。不如翻譯成“我簡直騰不開手。”再比如埃尼斯害怕妻子說出杰克和他的關系,因而舉起拳頭威脅道:"You do it and i 'll make you eatthe fucking floor'’。譯文:你敢喊。我就讓你啃地板。此種翻譯讓人覺得埃尼斯是在講笑話。降低了威脅,警示的語氣。如果改成:你敢喊,我就把你打翻在地。這樣的譯文讀起來既簡單明了又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2 譯文應避免“羅嗦”。字幕翻譯不同于一般的書面翻譯。它是通過畫面。劇情和聲音等多重信息渠道的共同配合來傳情達意。有時翻譯得太“全”反而使字幕的作用喧賓奪主。比如杰克說自己的妻子:“Lureen’sgood at making hard deals jn the machinerybusiness,”根據劇情翻譯成:蘿琳很會談生意。但如果翻譯成:“蘿琳十分擅長做農業機械方面的生意,而且任何難題都難不了她。”則使譯文變得冗長拖沓。
3 譯文應降低“文化干擾”。字幕翻譯應該削減文化隔閡對觀眾產生的理解障礙。例如影片中阿爾瑪對丈夫埃尼斯所說到:“…it comegeneral delivery,”中的"general delivery"不能按字面理解為:普通郵寄。因為general delivery是以前美國郵局在不清楚收件人地址的情況下郵寄信件的一種方法。只要信件上寫明受件人大概住在哪一帶,便可將信件郵出。為了降低文化干擾可以把整句翻譯為:不確定住址郵寄過來的。
篇8
【關鍵詞】 關聯理論;電影字幕翻譯;《幸福終點站》;《功夫熊貓》
字幕翻譯已經逐漸受到了翻譯學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然而國內對于字幕翻譯的研究論文卻數量有限,因此對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研究顯得很有必要。本文從關聯理論的角度分析影視作品《幸福終點站》和《功夫熊貓》的翻譯,旨在使譯者們注意到此理論的應用,通過該理論來指導翻譯實踐。
一、關聯理論與關聯翻譯理論簡介
關聯理論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有關語言交際的理論概念。
其《交際與認知》這本書中指出交際是一種明示-推理過程。人類的交際都涉及兩個方面,即明示過程和推理過程,兩個方面緊密相關。Sperber和Wilson 提出了“關聯”這一核心概念。關聯理論認為,交際雙方的默契主要由于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關聯性。同等條件下,處理努力越小,關聯性越強;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越強。Sperber 和Wilson的學生Ernst August Gutt將關聯理論應用于翻譯,出版了《翻譯與關聯:認知與語境》,提出了關聯翻譯理論。
據此把翻譯定義為:翻譯是一個對原語(語內或語際)進行闡釋的明示推理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譯者必須通過推理,領會原文作者想要傳達的語境假設;與此同時,譯者還必須了解譯文讀者是否與原文作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認知語境使譯文讀者能以恰當推導努力取得最大的語境效果。因此,翻譯的過程就是尋找認知關聯的過程。譯者應當努力為原文作者的認知語境和譯文讀者的認知語境搭建橋梁,建立關聯,使原文作者的意圖與譯文讀者的期盼相吻合。
本文借鑒前人的經驗,運用Gutt的關聯翻譯理論,通過對《功夫熊貓》和《幸福終點站》中的字幕翻譯,分析影視作品中字幕翻譯問題的處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關聯翻譯理論在解決影視作品字幕翻譯方面的作用。
二、電影字幕翻譯概述
字幕翻譯分為兩種:語內翻譯和語際翻譯,語際翻譯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字幕翻譯,它是指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源語譯為目的語疊印在品目下方的文字。
字幕翻譯涉及兩個交際過程,首先是源語言和譯者的交際過程,其次是譯者和目標語的交際過程。從關聯理論學來說,翻譯過程就是一種推理,一個尋找關聯完成最好關聯過程。翻譯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譯者是否可以正確理解源語作者的真正意圖,正確評估源語和譯語觀眾的認知環境,然后根據關聯理論為譯語的觀眾詮釋出最完美的譯文。
三、關聯翻譯理論在不同類型字幕翻譯中的實際應用
根據關聯理論,譯者需要根據觀眾的認知語境進行相關信息的節略刪增。翻譯是對源語和目標語的闡釋與應用。以最佳關聯原則為指導來調整表達方式,取舍原文信息,從而引導觀眾以最小努力獲得最大語境效果。
1、具有文化背景的臺詞翻譯
(1)如果該文化背景是大多數讀者都理解,即譯入語觀眾與源語的觀眾的認知語境相似時,可以采取直譯或者略譯,忽略語義重復且關聯性不強的信息的方法,采取模糊翻譯法或者濃縮翻譯法。模糊翻譯法指的是從原文的角度出發,對原文語言進行加工和變化,使得譯文更加完美的體現原文想要表達的思想或者情感。濃縮翻譯法是指在不破壞句子完整性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和省略句子中沒必要的翻譯,減少對不必要字詞的研究。
例如: He traveled the land in search of the worthy foes.他走遍天涯,獨孤求敗。
譯文都是充滿了中國古代武俠風味的用詞。譯為走遍天涯,獨孤求敗,減少了讀者努力,并且使場面更加氣勢磅礴,符合當時的畫面。經過模糊翻譯法的處理,譯文都很具有中國特色而又不失本意,上述文章在減少讀者努力的同時又符合了譯入語的習慣。
例如:Excuse me. Pardon me. Sorry. 借過借過。
To take his strength and use it against him. 借力打力。
例子對原文進行了部分的刪減或者濃縮,略譯一些內容。有效的節約了電影字幕的篇幅。倘若直譯,嗦并且給人以畫蛇添足的感覺。這樣濃縮翻譯還很好的體現了中國文化色彩。
(2)由于語言間的文化差異,譯者必須將讀者因語境差異而不能從語義推導出的暗含意義轉化為明示意義。關聯理論認為交際話語中有明說和暗說兩種意義。交際雙方只有同時理解彼此的明說和暗含意義,才能達到交際目的。
例如: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are afraid of. It’s all the same to Uncle Sam.你懼怕什么,對美國來說并不重要。
Uncle Sam是美國的代名詞,但并非眾所周知。我們需要將暗含的意思轉化為明示意義,用“美國”替換,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讀者努力。恰當的暗含為明示的方法,具體采用補譯和替換翻譯法可以方便觀眾付出最小的努力,盡量溝通了源語和譯入語的認知語境,獲得最大的語境效果。
2、幽默臺詞語言翻譯
從關聯理論的角度看,在幽默話語中,由于幽默發出者總是很間接表達意思,話語的關聯性不強,信息不足使讀者進行推理,所以幽默理解者不得不借助人之環境,運用推理模式來推斷出說話人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說話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后才發現話語的關聯性,這種額外付出努力的回報就是幽默的來源。
(1)由于一詞多義或者一詞多音的原因產生的幽默,采取轉化法。使之符合目標語的習慣,減少觀眾的努力。例如:
――Need gorchitsa.
――加點結膜。
――What?
――什么?
――Mustard.
――芥末。
英文中并沒有gorchitsa這個單詞,為了譯字幕仍有幽默效果,譯者轉化為結膜一詞,使其與芥末對應。
(2) 由于文章的最大關聯和最佳關聯產生差異而產生的幽默,采取直譯法。
直接翻譯依賴于語言特征的相似性,它為了保持原文風格而努力保留原文的所有交際線索。
例如:
---When you are facing the 10,000demons of the Demon Mountain,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that matters and that’s………
---因為當你眼前是惡魔山無數妖魔時,正經事只有一件,那就是……
---Po! Get up ! you will be late for work!
---阿波。起床啦,上班該遲到了。
此種幽默現象的產生是由于聽話人對于對話的最大關聯和最佳關聯產生了差異。實際場景與觀眾所想完全不同,由此產生的幽默采取直接翻譯就足以完全展現。
(3)如果一句話本身沒有幽默感,而是通過上下文語境烘托,襯托而出的,而此時又無法完全找到漢語里面的對應詞或者字,就退而求其次,將上下文語境聯系出來,采取注釋法。
例如:
---Office Torres, you like the films? 小姐,你喜歡看電影嗎。
---Movies? Not so much.電影?不喜歡看。
---The Rockettes? 火箭?
---Can’t afford it. 買不起(火箭指火箭女郎舞蹈團)
由于火箭女郎在美國紐約每年圣誕時都會進行表演,是很著名的舞蹈團。這樣的增譯就使得觀眾理解這種幽默,與源語觀眾擁有共同的語境效果。
四、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兩大種類電影字幕的翻譯方法,即具有文化內涵的電影字幕的翻譯和幽默電影字幕翻譯。其中有關文化背景的電影字幕的翻譯主要用到了模糊翻譯方法,縮略翻譯方法,補譯法,還有暗含化明示采取的直譯等方法。幽默字幕的翻譯也根據不同的類型采取了不同的翻譯方法。根據關聯理論,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譯文能傳達原文的意圖,那么譯文就是成功的。隨著電影字幕的廣泛傳播,關聯理論指導下的電影字幕翻譯學一定能夠在有關專家學者的努力推動下更加繁榮。
【參考文獻】
[1] Sperber,D &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edition)[M].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1995.
[2] Ernest-August Gutt 翻譯與關聯-認知與語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 趙彥春.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代漢語,2009(03).
[4] 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5] 王榮.從關聯理論看字幕翻譯策略[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7(02).
篇9
關鍵詞: 字幕翻譯 歸化 異化 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電影,作為受眾最廣、最受重視的影視作品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自從1929年,當全世界觀眾看到第一部有聲電影時,字幕和配音就成為最主要的兩種電影翻譯方式[1]P244。隨著當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國外影視作品大量涌入中國,中國影視急需推向國外。字幕翻譯,由于其保留源語言,有翻譯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等優勢,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影視觀眾和制作公司的青睞,在影視翻譯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一、字幕翻譯及其特點
電影字幕翻譯作為文學翻譯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務與其他文本形態的翻譯一致:把源語的意思用譯語表達出來。然而,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專業化的翻譯形式,與其他文本翻譯的主要區別在于譯者必須把電影中人物的話語轉換為“書面”字幕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下方,目標語觀眾通過閱讀字幕來了解影片情節。
字幕翻譯的過程是由源語言向目標語、源語文化向目標語文化的轉換過程,譯者在處理兩種語言的轉換時,需要考慮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的諸多特定因素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是時空制約和無注解。首先是時間制約,字幕是將電影里的話語轉化為讀的形式,一般來說,人們說話的速度要比讀的速度快,而字幕必須在和源語言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完成信息傳遞;其次是空間制約,每一個屏幕畫面上的字幕最多不能超過兩行,而每一行的字數也要受到屏幕寬度的限制[2]P34;最后是無注解工具,有時中國電影里出現的文化專有詞、歷史典故、民間俗語等在英語中并不存在,又不能在字幕上加腳注,因此給譯者帶來困難。這些制約因素決定了字幕翻譯要采用有別于其他文本形式的翻譯策略。本文結合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簡稱《泰囧》),對影片里一些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詞匯的字幕翻譯進行評析,具體分析歸化和異化策略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運用。
二、電影《泰囧》簡介
2012年賀歲喜劇電影《泰囧》講述的是商務男士徐朗爭奪一份授權書來到泰國,路上碰到王寶——一個賣蔥油餅的小商販,兩人之間展開一段荒謬、搞笑又帶有關懷的故事。滑稽的情節、倒霉的人物經歷、夸張的肢體語言……影片在爆笑的形式中插入情感內涵,又升華出生活禪理。該片自上映以來受到觀眾極力熱捧,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華語片票房冠軍及觀影人次第一名,隨后又在泰國、北美一些地區等國外影院以配音或英語字幕的方式放映。
三、歸化和異化理論
歸化和異化這對翻譯術語是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學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來的。其實早在1813年,德國翻譯理論家施萊爾馬赫(Schleiermacher)就在他的論文《論翻譯的不同方法》里提出:“譯者要么盡量不打擾原文作者,讓讀者靠近作者”(即異化翻譯),“要么盡量不打擾讀者,讓作者靠近讀者”(即歸化翻譯)[3]P440。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中對歸化和異化這兩個概念作了詮釋。概括說來,譯者可以選擇歸化或異化的譯法,歸化是以目標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采取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內容,把目標語讀者對外國文本和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程度,使讀者讀起來通順易懂;相反,異化翻譯則是主張譯文以源語或原文為歸宿,保存源語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把外國文本的語言和文化差異表現出來,讓讀者感受“異國情調”。
四、從歸化和異化角度評析《泰囧》的字幕翻譯
(一)從歸化角度看字幕翻譯
《泰囧》的對白使用日常話語多,其中多處出現一些耳熟能詳的習語(如成語、俗語)和流行語,增強了喜劇效果,使人回味無窮。這些習語較多地采用歸化譯法,例如:
(1)不行,我媽說了無功不受祿。 No,I can’t.My mom says I can’t take what I haven’t earned.
(2)得饒人處且饒人 to be kind and do the right thing wherever possible
(3)一個巴掌拍不響 it takes two to tango
(4)你純天然掃把星啊? Or are you the perfect curse?
(5)你欺人太甚 you’ve gone too far
歸化是要把源語本土化,其一般做法是抓住源語的語用意義,從目標語中選取與源語語用意義相同的表達來翻譯。英漢習語中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習語,筆者認為以上一組實例就能夠在目標語中找到相對應的習語。筆者認為,例1中“無功不受祿”譯為“Sow nothing,reap nothing”,例2中“得饒人處且饒人”譯為“to err is human”更為合適,因為由于字幕翻譯受到時間的制約,目標語觀眾在觀看電影時不能仔細地閱讀字幕,而在短短兩三秒時間里只能一掃而過,用目標語觀眾所熟悉的語言來表達能吸引觀眾的眼球,盡管這樣的英譯和源語的用詞不一樣,其隱含意義卻是相近的。例3“一個巴掌拍不響”形象地譯為“it takes two to tang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英譯的字面意思是“探戈舞需要兩個人來跳”,“tango”其實是“tangle”的諧音,而短語“It takes two to tango”實質上是由英國俗語“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個巴掌拍不響)引申出的。筆者認為例4中“掃把星”譯為“Jinx”更為地道。“Jinx”本身就是美國俚語,和中國人所說的“掃把星”的語用意義對等。
(6)我就把你拉黑懂嗎?You will never wok in this industry again,got it?
(7)我發現你是朵奇葩啊。Oh,you are unbelievable.
(8)你腦子進水了?Have you lost your mind?
(9)泰國人最磨嘰。 Thai are always lazy.
(10)電梯里有倆2B。 (Chinese)There were two idiots in there.
(11)你這個二到無窮大。 You’re the stupidest living thing I have ever met.
由于文化的差異,漢語的習語和流行語有時很難甚至無法找到形意兼顧的對應英語。以上一組實例譯者采用釋義(paraphrase)對其歸化處理。例6和例7中“拉黑”和“奇葩”在英語里不存在相對應的詞,“拉黑”一般用于QQ聊天工具或網絡游戲中,現作為流行口頭語,引申為實際生活中對一段事、某個人永遠割裂的情感拒絕,因此目標語解釋了整句話的意思。“奇葩”原意是奇特美麗的花,而網絡語中則帶有調侃和諷刺意味,比喻某人或某事十分離奇,常人難以理解,因此在這里譯為“unbelievable”。例9~11中“腦子進水”,“磨嘰”、“2B”、“二”是北方地區人們的習慣用語,譯者要在理解其準確含義后再翻譯。筆者認為“磨嘰”譯為“lazy”有誤,它是東北地方的一句土語,指辦事拖拖拉拉、不利索,美國習語中有一對應語“to drag one’s feet”,因此筆者覺得譯為“Thai drag their feet”更準確。
其次,中西方的色彩詞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綠色象征充滿希望和生機,而英語“green-eyed”表示“眼紅”,“red eye”是美國俚語,表示一種廉價、酒精含量高的酒。綠色在漢語里有一層意思在英語里是沒有的,即“戴綠帽子”,中國人常用來表示男人的妻子對他不忠,電影字幕里將其譯為:
(12)我給他戴了綠帽子。 I cuckolded him.
(13)不就是一頂綠帽子嘛! It was just an affair!
(14)你給人家戴綠帽子! You slept with some else’s wife!
譯者以不同的方式對這個富含文化信息的說法進行歸化處理。一般譯者都將“戴綠帽子”譯為“cuckolded”,英語里還有一個比喻說法,就是用“horn”來表示妻子有外遇,如“give horns to sb.(讓某人戴綠帽子)、wear horns(戴綠帽子)”[4]P191。英語里也常用“have an affair with sb.”來表示丈夫或妻子有外遇(見例13)。
另外,中西方國家有著不同的宗教文化,自然也體現在語言上。英語中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經》對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作用,而佛教文化在我國有著深遠影響。
(15)你是觀世音派下來折磨我的嗎?Did God send you to torture me?
(16)根本沒有什么狗屁組合。There was never any god damn team between you and me.
在佛教文化中,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靈,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世界,世上的一切都是根據上帝的意愿安排的。很明顯,例15靈活地運用了歸化策略來處理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將“觀世音”譯為“God”,這樣既消除了目標語觀眾的閱讀障礙,又符合目標語國家的文化觀念。在西方文化中,詛咒一個人時常說“God damn you”,例16同樣采用歸化譯法。
(二)從異化角度看字幕翻譯
異化理論的代表韋努蒂主張目標語文本中應彰顯原文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使人們通過譯文了解他國文化,從而體現翻譯的本質。影片中也出現對一些文化內涵詞的異化處理:
(17)你還會功夫啊你?You know kungfu?
(18)能啊,剛才我發微博了,沒花錢!Yeah!I just posted on Weibo for free!
(19)西游記嗎?Is this journey to the West?
我要個授權書比西天取經還難.Getting the letter of attorney is harder than getting the sutras.
(20)紅,紅孩兒!The Red Boy!
(21)我唐僧!I’m Xuanzang!
“中國功夫”(也稱“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說到這個詞使我們想起第一個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的華人武術家李小龍,國際電影中也有不少中國功夫的展現,吸引不少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它。“功夫”通常用異化法譯為“kungfu”(見例17),如果采用歸化法譯為“Chinese martial arts”,就無法體現中國功夫中的精、氣、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而顯得蒼白無力[5]P49。提到“微博”一詞,中外微博是存在文化差異的,例18中將其譯為“Weibo”,目標語讀者也許不能理解其內涵,它是采用異化策略對源語文化進行保留。在國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Twitter”,但是目前在中國已被屏蔽。國內微博像雨后春筍般崛起,其中,中國用戶用得最多的新浪微博已經開始用Weibo一詞打造國際品牌,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知道什么叫“Weibo”,意識到它是中國廣大網民交流的一種渠道。例19~21中“西天取經”、“紅孩兒”、“唐僧”都來自中國古典神話名著《西游記》,形象地引用到電影對白里,同樣采用異化譯法。
五、結語
通過以上對《泰囧》中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詞匯翻譯方法的分析,筆者認為,在電影字幕翻譯中,單一使用歸化或異化策略很難解決文化沖突所產生的所有問題,刻意異化可能會使目標語晦澀難懂,而太多的歸化會使源語言的特色和文化內涵有所缺失,因此,譯者應將歸化和異化有效地結合,使他們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同時,在選擇策略時還要顧及電影翻譯聲畫統一等特點和各種制約因素、電影里的人物個性和話語的語境等,從而使字幕翻譯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參考文獻:
[1]Baker,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韓靜.電影字幕翻譯中的語言和文化挑戰[J].對外傳播,2010(8).
[3]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篇10
關鍵詞:批評性話語分析;意識形態;字幕翻譯;翻譯策略;《金陵十三釵》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2-0061-03
科學技術的革命性創新帶動了多媒體尤其是影視技術的高速發展,更是讓人們向外部世界傳輸自己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社會意識的愿望得以滿足。而翻譯在文化傳輸方面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它使得不同的語言符號在譯者筆下得以轉換,讓譯入語觀眾或者讀者能夠清楚、明白源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其中字幕翻譯便是眾翻譯形式中一種特殊的翻譯形式,它是一種把影印在屏幕下方的源語文本通過字幕翻譯工作者轉化成譯入語文本的語言交際行為。而要如何去翻,翻譯時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下文就這幾個翻譯工作者關心的問題,運用批評性話語分析的方法,以電影《金陵十三釵》中的字幕為語料從政治、文化、宗教三個因素著手分析意識形態在字幕翻譯中對翻譯策略選擇的影響。
一、批評性話語分析
當代批評性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簡稱CDA)的研究源自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興起的批評性語言學(Critical Linguistics)和后結構主義理論,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社會語境中的語言和語篇,特別強調對語篇生成、傳播和接受的生活和社會歷史背景的考察,并把重點放在發現和分析語篇中那些人們習以為常而往往視為不見的語言結構特征和特點上,以便人們對它們的涵義進行思考。正如后殖民主義理論代表人物薩義德(Edward W. Said)在其論文集《世界?文本?批評家》中所指出的:文本總是處于一定的時空和社會關系之中,受到法律、經濟和社會的制約,同時受到各種歷史和意識形態氛圍的影響。批評家的任務就是發現和揭示本來隱匿在常規之下的事物,提供一個使文本在社會政治王國中不同于其他策略的方法。分析發現,從批評性話語分析的角度來看,“話語”并不單純的指語言學和文學里的語言(language),它更多的是被賦予了文化、政治、社會意識的寓意在里面,它是意識形態和權力的表現形式。意識形態往往由話語構建,要知道意識形態是如何被構建的不僅要分析語篇還要分析語篇是如何被解釋、接收,有什么社會影響。所以,意識形態和話語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共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誰都無法脫離其中而獨立存在。
二、意識形態和翻譯
意識形態作為批評性話語分析的中心話題,它的概念眾說紛紜,至今沒有一個定論。“意識形態”在英文中是ideology , 源自于希臘文idea (觀念)和logos (邏各斯),字面意思是觀念邏各斯, 即觀念的學說。有些學者認為,意識形態是指規范人類行為的一切形式、慣例、習俗和信仰的集合。還有些學者認為,意識形態指的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個人或群體的世界觀,具體表現為政治、哲學、藝術、宗教、道德等,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有時能夠主導社會歷史進程,是翻譯或文學創作過程中權力人、機構感興趣的因素。批評性話語分析將意識形態定義為人們“在理解世界、整理及歸納經驗時所持有的總的觀點和看法。
我們可以把意識形態概括為“指一切的控制力和支配力”。具體來說,它可以指有型的政府機構、法律條文,也可以指無形的觀念意識、道德倫理、文化傳統與習俗、美學思想、價值觀念等等。它實際上就是指一個國家控制和影響其人們思想、行為的上層建筑。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還是不可以都受其支配。同樣,翻譯行為也不例外。
翻譯實踐及翻譯研究歷史悠久,古今中外,不同的翻譯理論,不同的翻譯流派,對翻譯理論及實踐有各自的看法。到底是要一味的專注于對文本內容,話語結構的靜態研究還是要把翻譯放到外部語境中加以研究的動態分析。顯然翻譯的研究正逐漸傾向于后者。翻譯活動就是一個跨文化的語言交際行為,它是意識形態制約下的產物,翻譯和翻譯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作者、文本、還有譯者之間,還應把它們置身于更廣闊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去。美國翻譯學家勒弗維爾(Lefever- e )于90年代在其所著的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中就指出操控翻譯過程的兩大成因是意識形態與詩學。文學的意識形態是“贊助人”所感興趣的,而“詩學”則是文學家們感興趣的。還指出, 內因(文學家及其詩學觀念)在外因(贊助人及其意識形態)所制定的參數內起作用。也就是說, 代表某一文化或社會的意識形態的贊助人確立了一套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意識形態價值參數; 文學家和翻譯家則在這一套參數范圍內完成他們的詩學追求。一方面, 作為一定意識形態代言人的贊助人, 利用他們的話語權力對于翻譯過程進行直接干預, 另一方面, 熟知這一套意識形態價值參數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大多也會自覺地避免觸犯意識形態的天條, 在他們認為允許的范疇內, 操縱他有限的話語權力和詩學技巧。因此, 文學家和翻譯家在運用話語時, 意識形態和詩學會同時在他們的意識中起作用, 影響他們的創作或“ 改寫”、“決定翻譯家的策略”。正如翻譯理論家同時也是批評話語分析家的列費爾所說:研究翻譯的卓有成效的方法究其本質只能是從社會和歷史角度去研究。研究的重點不是紙上字詞的對應,而是字詞為什么以這種方式對應?是處于什么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考慮使得譯者這樣翻譯?譯者這樣翻譯是想達到什么目的?怎樣判斷他們已經達到或沒有達到目的?字幕翻譯研究更是要考慮到社會意識形態對文本的生成、譯者主體及譯語接受者的影響。
電影《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執導的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影片中使用的語言有英語,南京話,普通話,日語, 其中以南京話和英語為主。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這對字幕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多種文化的碰撞也是一種挑戰。
三、意識形態對字幕翻譯策略選擇的影響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研究翻譯的卓有成效的方法究其本質只能是從社會和歷史角度去分析。翻譯,從根本上講,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識形態輸入異域文化的意識形態。對于本土的價值體系而言,這是一種外來的文化滲透,它意味著破壞,意味著顛覆,因而也就意味著對本土文化的考驗。可見意識形態對翻譯的影響是不易察覺但確存在著的。雖然影視帶給人們的娛樂性是主要的功能之一,但從更深層意義上來說,影視及其字幕翻譯也是不同國度,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互相了解,傳輸文化、政治、社會意識形態的媒介。從影視作品中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該國的異域風情和文化背景,增進對該國的了解。為了實現字幕翻譯的目的與功能,譯者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不僅必須遵循相關的翻譯原則,采取特定的翻譯策略,而且還要特別重視翻譯過程中的文化現象。翻譯者作為上層建筑的精英分子,面臨著復雜的策略選擇,要么逆反,要么順從,要么逆中求順,要么順中求逆。于是,我們在表層的翻譯方法中便看到了“文譯”與“質譯”、“直譯”與“意譯”、“歸化”與“異化” 以及力求不偏不倚的“ 厥中” 之道。
為了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該片,弘揚影片中的文化魅力和人性魅力及影片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在受到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同時也考慮到英美國家觀眾的文化背景及主流意識形態,在翻譯時相應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如歸化,異化,直譯,意譯。下文將從社會意識形態中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及宗教因素來探討字幕翻譯策略所受其影響。
(一)政治因素
翻譯行為受目的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支配,字幕翻譯亦是如此。在進行字幕翻譯行為時,還應考慮維護和遵守本國的主流政治意識形態的因素,向目的語觀眾傳輸正面的而非負面的意識,所以就要適時的刪除掉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抵觸的內容,從而轉換成正面的目的語觀眾易于接受的話語形式。這里就以《金陵十三釵》中影片剛開始不久的一個片段和字幕為例。影片中日本軍閥在南京城中到處追殺南京老百姓,影片主人公書娟和她的同學們也在四處奔跑,尋找藏身之地。其中一個同學和另外幾個老百姓躲到了一處廢墟中,不想卻被日本人發現,日本人一邊拿刺刀刺向躲藏在里面的人一邊說:
例1.混蛋 支那豬
Bastards! Go to hell
譯者沒有將其直接翻譯成Bastards! Chinese pig 而是翻譯成Bastards! go to hell!“支那豬”是日本人對中國人污蔑性的稱呼,是那個特殊歷史時期遺留下的文化詞匯,這在中國人和日本人中有著共同的文化意識,但這樣具有污蔑中國人民性質的詞語在翻譯時就沒有必要向其他國家人民傳輸,影響且能帶給本國人民負面影響的文化意識就要摒棄。這就需要譯者在處理這個問題時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該譯者就沒有直譯而是意譯,進行了話語轉換,舍去具有負面影響的源文本,選用了能反應片中日本人對中國人民的殘忍,暴力的詞。“go to hell!”這樣翻既向譯語觀眾傳達了影片的整個語境,又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所以譯者這樣處理非常到位。
例2.當時的中國人
At that time,
不愿忍受當亡國奴的恥辱
The Chinese people couldn’t bear the thought of losing their coutry
往往就拿命去拼
And such selfless acts were not uncommon.
在這句的譯文中譯者就省去了一些敏感字眼“亡國奴”“恥辱”,沒有完全直譯而是輕描淡寫,只譯出了大意the thought of losing their country。在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譯者在翻譯時深受本土和個人意識形態的影響,盡量淡化一些政治敏感話題和字眼,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政治意識的輸出,沒有直譯,而是采取壓縮性意譯的翻譯策略。
(二)文化因素
不同國家和民族都有著其特有的文化風俗習慣,本國、本民族的人民都約定俗成的遵守其各自的文化習俗,同時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也必然受其支配,影響。當然翻譯首先要考慮到譯語文化的讀者或聽眾的接受程度,要以他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文化意識形態為翻譯目的,在譯語文化里尋找功能等值。文化因素可以從不同側面體現,本文擬從地理文化詞、俗語、稱謂、以及性文化進行分析研究《金陵十三釵》中的角色之間的對話,說明文化意識形態對翻譯策略的影響。筆者將舉出下面七個例子來驗證這一觀點。
例3.都是釣魚巷的
They are from the red-light district(同學),
什么釣魚巷?
What’s that?(書娟)
就是妓院
It means brothel(同學)
例4.二流子 我說你是二流子
What a jerk! I said you are a jerk!
例5.小哥哥你行行好 好歹放我們進去
Please, have some mercy and let us in
例6.洋人留胡子,隨便脫褲子
Westerners with beards are the horniest!
例7.到底是“秦淮河”的頭牌
No wonder she is the top girl of the Qin Huai River
例8.豆蔻想男人了
A little horney, huh?
人家小麻雀還沒長全呢
He doesn’t even have hair down there
例9.看你這個刁樣
You’re such a fool!
例3中 “釣魚巷”這一詞是抗戰時期以前南京的一處易場所,代指妓院。對于一般當地的南京人來說有著共識,而對于英美國家的人來說根本沒有這樣的常識,而這一特殊詞并沒有什么歷史文化意義也不需要向國外人傳輸,所以譯者沒有采用異化策略而是選擇了歸化的翻譯策略,找了一個中國人和英美國家人所共識的一個詞red-light district(紅燈區)來尋求與“釣魚巷”功能等值的詞來代替。這樣譯語觀眾也可容易得看懂譯文,明白演員要表達的意思。
例4中“二流子”,例7中的“頭牌”還有例9中的“刁樣”諸如此類帶有濃厚文化和民俗色彩的俗語在文中時有出現。這種現象是由電影的特征所決定的,電影文本屬于會話文本,由角色的對白所組成,口語化特征很強。而這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俗語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背景的英美國家的觀眾來說很難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而對于譯者個人和中國人都可體味。但很難直接找到對應的文化詞,只能采用歸化法,讓譯入語觀眾結合畫面了解其中大意,這里只能舍棄文化的傳輸。換句話說,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根據社會意識形態制約下的觀眾的可接受性,采用適當的翻譯策略。
例5中的“小哥哥”是中國所特有的稱謂語。漢語中的稱謂受中國特有的文化因素的影響,較之英語中的稱謂非常復雜。如“小王”“小妹妹”等等,雖無血緣關系但人們為了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往往使用諸如此類的稱呼。影片中說話者為了拉近與對方的關系,請求得到幫助,就用了“小哥哥”這樣的稱呼,乞求對方能給以幫助,而英文中沒有這樣對應的稱謂,譯者便省譯這個詞,把說話者的請求口氣表達出來就可。
例6和例8中都涉及到了一些關于性的話題,由于中國人對待性非常的含蓄內斂,體現到話語上也是比較隱晦含蓄的。所以“隨便脫褲子”“小麻雀”是暗含性的詞,不可直白的表達出來,但對于性開放的英美觀眾來說不需要這么含蓄,況且如若直譯他們很難理解其中涵義。處于英美文化意識形態下的英美觀眾不明白人的身上怎會有“小麻雀”?會讓他們迷惑不解,所以直白的譯意以及具體化的意譯翻譯策略便被運用其中,從而消除了文化障礙,傳達了信息,讓譯入語觀眾以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現出來就可以了。
由于該影片涉及到不同的文化、特殊的戰爭背景,還有劇中人物不同的身份,導致該影片臺詞或字幕文本的生成必然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定要受到源文本、個人能力及譯入語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以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 宗教因素
該影片主要是以英語和南京話交替出現所以字幕翻譯便以漢翻英和英翻漢交替出現。所以面對的譯入語觀眾會是以英美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為主的英美觀眾,也可能是受漢語社會意識形態支配的中國觀眾,這就要考慮到不同國家觀眾的可接受性。中國人主要是以道教和佛教為主,其次還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輔。基督教傳入我國最早要追溯到唐朝的大泰景教,所以中國觀眾對神父、教堂、祈禱之類的詞并不陌生,沒有理解上的障礙。所以在影片中諸如此類的詞譯者采用了直譯的方法。例如:
例10.我 去 文徹斯特教堂
I am going to Winchester Cathedral
例11. 我們是教會學校的學生(書娟)
We are students at the convent
例12. 我去安葬你們的神父 是神父
I am helping to bury your father Well, not your father...
對 英格曼神父
Father Ingleman, yeah.
例13. 住手!住手!住手!這是神圣的地方 那是些孩子
Stop ! Stop! Stop !This is the house of Lord These are children
你們違反了人道主義
You are breaking the laws of man and of God!
我是神父 我以神之名要求你們立即離開
I am the priest! and I command you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o leave now!
以上四例除了例11都是影片主人公美國人約翰說的話,會話中多處出現與基督教有關的詞匯,如Winchester Cathedral, Father, the house of Lord, convent , God priest等, 這些詞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不過中國觀眾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譯者相應地采用了直譯和異化的翻譯策略。
四、結論
話語是一種語言交際行為,我們進行分析時應本著批評性的態度進行話語分析。翻譯不單是不同語言符號之間的簡單轉換,它還是不同文化、政治、社會意識形態控制下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因此源文本的生成必然要受到作者自己意識形態的控制。而要讓處于另一種意識形態中譯語讀者或觀眾容易接受、明白源文本的意思,譯者就充當了橋梁作用,通過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對源語和譯入語在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中加以轉換,如歸化抑或異化,直譯還是意譯,省譯或增譯,以達到譯語觀眾與源語觀眾近乎同等的接收效果。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 N. Discourse&Social Chang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10-12.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26.
[3]曾紅梅.從批評話語分析的角度看意識形態對翻譯的操作[J].廣東教育學報,2007(4): 93-97.
[4] Fowler, R., Hodge, B. Kress, G., Trew, T. Language and Control [M]. London: Routledge, 1979: 76.
[5]Lefevere A.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7.
[6]Lefevere A.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 Book[M]. London: Routledge, 1992: 47.
[7]王東風.一只看不見的手――論意識形態對翻譯實踐的操縱[J].中國翻譯,2003(5):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