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科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22:5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科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科技論文

教師科技論文:教師科技能力實踐與探究

本文作者:陳冬梅工作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互惠互利,吸引行業企業融入

激勵高職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產研合作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系統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是重要的創新源。除少數大企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外,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都較弱。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幫助中小企業彌補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真正成為“中小企業加油站”。在此過程中,高等職業院校提升了教師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了師資隊伍水平,更好地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服務。1.優勢互補,成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是指依托行業、領域具有綜合優勢的單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有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和試驗的專業科技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并能提供多種綜合性技術服務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般設立在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或科研機構,隨著高等職業院校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部分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依托國家級重點專業,整合相關專業群,配備高學歷、高水平的科研骨干,發揮產學研優勢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相關資源,組建廣東省普通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該中心研發人員主要來自該校,而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由重點應用型本科院校及知名塑料企•業的教授專家組成。該中心緊密結合廣東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需要,充分依托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相關行業、產業開展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科技推廣,服務企業、服務區域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由此可見,在高等職業院校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推動了企業及行業的科技進步,促進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的結合,提升了高職教育教師的科技創新能力。2.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機構高等職業院校可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場地大的優勢,采用場地換資源、服務求支持的方式,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服務機構。企業科研機構在高等職業院校“安營扎寨”,獲得了場地資源、技術資源(老師)和人力資源(學生),尤其是可利用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優勢為企業解決在生產、管理中的技術性難題。而學校可根據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到企業科研機構實訓,在提供技術服務中提升教師科技創新能力,互惠雙贏,校企共同發展。3.互動雙贏,共建技術服務機構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科技創新能力,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技術研發優勢,“走出去”,到企業或中小企業集中的區域共建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教師主動到企業去,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就技術性問題進行研究,一起攻克生產技術難關,為企業改進技術設備和流程,為企業節約成本,贏得利潤。通過技術服務,教師熟悉行業發展動態,提升了教師的職教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制度創新,推行學校激勵高職

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內部改革近年來,事業單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包括崗位管理、績效工資、公開招聘、量化考核、拔尖人才工程等在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高等學校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揮棒作用,加強制度創新,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營造激勵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優良環境,促進教師隊伍全面發展。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以來,學校承擔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與企業合作共同承擔省市各級各類工業攻關、農業攻關、社會發展領域的項目20項,其中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6項;面向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等450項,實現科技服務到款為1670萬元,名列廣東同類高校前列;技術成果在企業應用并通過省級鑒定3項;共申請專利276項(其中PCT國際專利1項),授權發明、實用新型、軟件版權登記專利39項。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與學校銳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致力提高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密不可分。下面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1.體現高職特色的“崗位設置方案”國家推行的崗位設置改革突出以崗定薪。各高等職業院校可充分發揮崗位設置的激勵作用,將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聘用條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緊密聯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崗位設置實施方案》體現了高職特色,崗位條件中既有名師、教學團隊、教學成果獎、科技成果獎、課題、論文等高等學校教師的素質,又涵蓋了技術能手、發明專利、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校企合作項目、技能競賽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方案體現業績與資歷相結合的特點,高級崗位重業績,業績要求比較高,資歷門檻相對低。明確教師在聘期內的科研技術服務任務,加強聘期考核。對在聘中考核時無科研技術服務工作的教師,由學校主管領導進行戒勉談話。對在聘期滿考核中沒有完成科研技術服務任務的教師,將降低其聘用等級。2.蘊含全工作量的“校內分配方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校內分配制度的激勵作用,以分配促管理。校內分配實施方案多維度全面量化教師工作,改革由單一教師教學工作量為主的校內分配制度,引入非教學工作量考核指標,以全工作量來核定教職工的勞動報酬。非教學工作量包括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教學建設工作量、校企合作工作量和素質教育工作量。要求教師完成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在內的非教學工作量占教師總工作量不低于20%。教師可根據職業生涯發展的總體規劃,階段性選擇完成教學工作量或•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量,甚至在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重的階段,作為專職科研人員領取勞動報酬。3.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準入制度”為適應高職教育教師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上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不僅具備教書育人的技能,而且熟悉行業企業一線工作情況、具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實踐技能。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制度,改變從應屆優秀畢業生中選拔錄用新教師的傳統做法,新補充的專業教師從企業行業中的能工巧匠中選拔聘用。為全面提升原有教師的實踐操作和技術應用能力,學校落實教師“‘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教師五年內有兩年時間到企業生產服務一線頂崗、駐企業從事產品研發及技術改造、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或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有效激勵、目標管理、過程控制、校企考核等措施,保證教師能“領著任務去,帶著成果回”。4.突出績效的量化考核標準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突出激勵、注重績效,加大考核力度,實施教職工360°績效量化考核制度。教師的量化考核標準包括教學、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等內容。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工作在績效量化考核中的比重達30%。獲年度績效量化考核優秀等次的教師,必須在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中取得良好的業績。同時,按績效工資改革的要求設立績效考核津貼項目,教師的量化考核結果是教師獲得績效工資多少的重要依據。5.激勵創新的拔尖人才建設工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拔尖人才建設工程,以在教學、科研、學科發展的實際業績成果和創新潛能為主要依據,選拔一批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的創新型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校級拔尖人才。對那些在科技攻關、技術服務、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的領軍人物和靈魂人物提供科研創新支持,促進他們出好成果,取得突出業績。同時組建跨專業的服務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結構優良、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科研團隊,將協同創新思想貫穿于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過程,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促進科研拔尖人才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只有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加快機制、體制、制度建設,才能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化高職教育教師隊伍。

查看全文

教師創新意識科技管理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體現在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取決于國民科技文化素質的迅速提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越來越廣泛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加強科學技術普及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是持續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根本宗旨是:啟發青少年認識科學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培養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科學的美好情感,引導他們在力所能及的活動中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工作方法,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提高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活動發現、培養自然科學的后備人才和掌握一定科學技術的未來勞動者。我在輔導小學生開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圍繞“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主題,組織開展不同類型的探索實踐,以“講究科學,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態度,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都得到加強,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青少年科技活動要取得成功,達到預期的目標,選題立項是關鍵。根據本人輔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經驗,就如何進行“選題立項”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選題得當,論題新穎。

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為他們選題既要有科學性,又是他們力所能及完成的。因此選擇在學生身邊發生的而且是他們所熟悉和感興趣題材,最好是由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的問題,活動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去年獲得佛山市科學論文二等獎的《大自然冰箱》,是一位學生在鄉下外婆家中,見到外婆上午從市場買回來的豬肉吊在水井內,傍晚取出來時好象剛從電冰箱中取出來一樣,保鮮效果十分好。她問外婆是什么道理,外婆只說以往都是這樣做,說不出為什么,回學校向我提出了水井為什么能保鮮肉和蔬菜的問題。于是我為該生設計了實驗方案,要求她利用暑假去外婆家住下,連續一個星期內每日三次觀測、記錄空氣溫度和井水溫度。從記錄的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空氣溫度有大幅度的變化,卻只能引起井水溫度小幅波動,因而井內能保持恒溫;而井水的蒸發對周圍環境具有致冷作用,可以令井中水面附近的溫度比地面氣溫低10℃左右,保鮮效果正是由此而產生。這種“由學生提出問題——共同制訂實驗方案——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活動過程,學生樂于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很高,成功率也比較高。學生通過獨立完成實驗,培養了觀察、分析和實踐能力,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得到擴展和提高。

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的優劣決定著人類社會生態系統的運行方向和質量。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從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自覺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是科技活動的義務和責任。我今年開展的課題是《城市生活垃圾應該分類收集》,有40多位學生參與了相關的活動。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查看全文

大學語言寫作培訓的思考

一、教師寫作培訓的目的

在高等學校,一方面學生要撰寫畢業論文,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要通過撰寫科技論文來達到交流科技成果與推動科技發展的目的,因此論文寫作能力就成為論文撰寫的關鍵。從目前國內高校教師的任職經歷來看,大多數教師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是通過自學、模仿或導師指導的方式而訓練獲得的。這種形式的能力訓練突出的是自我學習和總結。作為一種科技交流,科技論文的寫作有其自身的要求與特點,比如論文的框架組成、描述的用詞與語句安排、圖表與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著與其他語言作品顯著的差別,而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過專門的訓練會取得顯著提高。目前能撰寫外文科技論文(特別是英文)已成為對高校教師的一個基本要求。但通過初步調查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在英文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方面還沒有固定的機構或者組織,且已有的培訓多注重形式,沒有考慮到實踐可行性,更沒有可持續性的規劃與實施思路。[3]最近幾年,由于職稱評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的同時,還需要發表足夠數量的科技論文,這種要求可能導致出現論文重復發表、抄襲、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雖然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論文寫作的系統培訓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國外大學寫作培訓項目中,通常會安排專門的課程來討論如何分辨重復發表、抄襲等行為,從而避免出現因疏忽而引發的不良影響。對比美國科羅拉多州礦業大學(CSM)的語言培訓項目可以發現,其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寫論文(包括學生畢業論文、科技論文、研究報告等)、論文的語法與表達、對英語是第二語言人員(ESL)的語言培訓、論文相關的倫理與道德等。而國內寫作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學術規范知識。另外,CSM寫作項目的初衷與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更具競爭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終取得更高職位從而影響他們所從事的領域甚至是整個世界。從這個意義上看,開展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目的明確、意義重大。

二、寫作培訓的形式與方法

當前國內高校開展的寫作培訓項目還比較少,盡管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推出了在線培訓課程,但課程只針對教師,且無法系統考慮寫作培訓目的,因此對比美國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探討適合國內高校的寫作培訓形式與方法尤為重要。作為一種能力培訓,講授與訓練必須相結合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培訓首先應該明確培訓的目的,根據目的制定培訓課程大綱。可以通過集中討論授課、集中專題討論(針對某一方面開展專題研討,如針對論文用詞、語法和表達等)、分散教學討論(針對某問題所涉及小群體開展的討論)等形式進行培訓。另外,還可以開展基于網絡的在線培訓。從實踐情況來看,網絡在線培訓具有方便、靈活等優點,但也存在針對性差、不能起到積極督促作用等缺點,因此建議綜合這兩種模式,開展面授討論與網上在線培訓相結合的培訓形式,以達到高校教師寫作(包括學生寫作)能力培訓之目的。在具體培訓方法方面,由于培訓對象多數已具備科技論文寫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訓以理論方法為輔,實例討論教學為主,并結合培訓進展以及教師正在準備的論文進行實際訓練點評,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訓內容涉及的面較廣,因此針對不同內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論文倫理道德培訓方面,除了討論辨別重復、抄襲的技術定義與方法外,更需要結合實例,辨明可能出現的學術不端等行為。另外,對學術不端涉及的法律、規范方面要做出解釋,培養良好、嚴謹的治學與研究操守,這也是我國科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三、寫作培訓機構或平臺

1.培訓機構高校寫作培訓項目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如何去實施、如何保證實施的效果則還需要軟硬件方面的保障。從國內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都已經具備開展寫作培訓的條件,特別是有外語系或學院的高校,都已具備了培訓所需的基本師資力量。但作為一項系統培訓工程項目,建立相應的培訓組織機構非常必要。[4,5]在CSM,寫作培訓是由人文科學與國際研究系來承擔的,在美國的其他高校也基本是由語言與人文學科系來承擔寫作培訓項目。通常情況下,培訓機構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但多數人員都是兼職工作。培訓機構有自己的辦公室與培訓場地,機構運行所需費用來源于學校撥款和社會捐贈。2.人員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包括專職人員、兼職人員、志愿者以及特聘的專家。人員數量根據學校規模不同從3~5人到十余人不等。專職的工作人員通常具有文學、語言學、科學與哲學方面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并具有多年從事培訓的經驗。可以看出,國外高校對寫作培訓人員有很高的要求,以確保在用詞、語法、表達方面的準確性。在我國,培訓人員多由有中文語言學和英文語言學、文學等專業背景,同時兼顧科技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除了安排固定的培訓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聘請校內外的專家進行講座或討論,特別是可以聘請國外的專家,開展英文科技論文撰寫的講座。3.網站網站是現代社會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寫作培訓項目也離不開網站的建設與支持。培訓機構的網站通常掛靠在所在學校的院系下面,主要作為兩個方面的平臺:信息平臺與培訓平臺。信息平臺用于介紹機構、培訓科目的設置、培訓人員組成,以及培訓信息等。培訓平臺更多是一種交流平臺,提供在線培訓課程、培訓相關資料,以及培訓教師與學員之間的問題交流。從CSM多年的培訓經驗來看,寫作培訓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非常好的能力訓練,這與學校的重視、培訓教師的認真負責是分不開的。培訓機構印刷了大量的培訓資料,并免費發放給學員。同時,培訓機構與其他高校的培訓機構也建立了多方合作關系,以保證新思想、新技術與新方法的快速推廣應用。

查看全文

透析如何提高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

摘要: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科的特點、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1]。而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衡量實驗效果的重要依據,它不僅能綜合反映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和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也能及時得到學生對實驗提出的改進意見[2]。我們認為,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實驗報告的書寫,把科技寫作的基本要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從中得到科研寫作能力的訓練,進一步提高科研寫作能力。

關鍵詞:學生醫科實驗報告寫作能力培養

1傳統實驗報告的弊病

人體生理學的實驗報告,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①一般項目:如學生姓名、班級和組別、實驗日期等;②實驗名稱(即實驗題目);③實驗目的;④實驗對象;⑤實驗步驟(可以省略);⑥實驗結果;⑦結果討論與分析;⑧結論。在以往的實驗報告中,實驗題目、目的、對象、步驟基本上是機械性照搬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實驗結果、討論和結論,往往是由教師于實驗操作結束后進行總結、分析,并把每一項實驗結果的分析事先系統、全面地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明白,以便課后完成實驗報告的書寫。這種實驗報告,已經形成一種“格式化”的模式[3],全班同學的實驗報告千篇一律,分析觀點統一,均來自同一教師的觀點,缺乏個性,教師的解答形成了權威性,學生擔心評分不高而不敢超越,也不敢違背,導致學生的創新精神受到約束。多數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只是流于形式,不重視,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書寫實驗報告。有的學生為了完成實驗報告任務,而相互借閱、抄襲,教師批改實驗報告時難辨真偽。甚至有的學生沒有進行實驗操作,也能通過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而獲取高分。書寫這樣的實驗報告,不僅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挫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轉變教學觀念

查看全文

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的統計學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統計方法

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以《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清華)為檢索統計源,以“主題”為檢索項,以“外籍教師”為檢索詞,以“教學管理”為并含詞頻,經過模糊檢索,篩選后得到有效文章126篇;以《讀秀中文學術搜索》(期刊)為檢索統計源,以“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為檢索關鍵詞,經過模糊檢索,得到310篇文章,經過篩選,去除與《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清華)重復及無效的文章,得到有效文章92篇。資料年代自最早發表的文獻年份1990年8月起,到2013年1月止。通過認真對比原文內容和綜合性分析大量文獻,對所檢論文進行了分類,從而對我國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研究的熱點以及發展趨勢有了大致了解。

二、高校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研究概況

(一)研究論文數量及年代分布

論文的發表數量和年代分布從某種程度上可以顯現出這個領域的發展過程,一個領域學術研究的理論水平高低和發展速度快慢通常可以通過對該領域期刊的時間分布分析反映出來。關于“我國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研究”的論文時間分布如表1所示:通過表1的統計數據,不難看出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的研究論文在時間分布上基本上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論文主題中包含“外教”字樣的論文首次發表于1990年,在其后的十四年里這方面的的也不多,到2004年以后,關于“外籍教師的教學管理”的論文數量才逐漸開始有所增加。因此,通過分析可知,就論文在時間上的分布來說,從1990年至2013年,有關“外籍教師的教學管理”的研究活動可以大致的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前十年(1990年———1999年),可以認為是外籍教師教學管理研究的探索階段,本階段只有零星的;第二階段為2000年———2004年,這五年期間的數量已逐步有所增加;第三階段為2005———2012年,這八年的數量已初具規模,其中尤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所發表的論文數量達到歷史高峰。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我國外籍教師的教學管理問題從無到有,已經開始逐步受到關注,并且漸漸變成研究的熱門問題。

(二)論文的期刊分布

查看全文

材料類專業畢業論文思路與實踐

摘要:畢業論文(設計)是材料類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為例,介紹了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原則、思路與對策,開題的目標和任務、指導思路與方法、評閱及答辯過程,并強調了畢業論文(設計)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的重要性。

關鍵詞: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開題;指導;評閱答辯;過程管理

一、前言

畢業論文(設計)是在工科材料類本科生完成全部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畢業前的最后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進行總結和升華的過程。畢業論文(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培養他們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即將走向的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專業技能基礎。通過畢業論文(設計)這一教學環節,還可以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鍛煉和增強學生在資料收集分析、科技論文寫作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綜合能力[1-3]。因此,材料類專業均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非常重視。通常,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進行,所占學時較大。如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學時共17周。通常畢業論文(設計)過程可分為選題與開題、課題實施、答辯總結等階段。為了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需要明確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影響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每一階段的具體管控措施[3,4]。下面結合本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對畢業論文(設計)各個環節的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進行說明。

二、選題原則、思路與對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是具有明顯特色和實踐性較強的工科類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應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主,努力做到一人一題,難度適中,以便使學生得到綜合訓練[5]。在具體選題過程中,要結合各學校及專業的定位、行業背景與特色。選題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緊緊圍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來選題;選題要有工程應用背景,并與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做到真槍實彈,實戰演練;選題難度要適中,還要針對能力不同的同學,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同學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盡可能做到學生一人一題,互不相同,但應允許同一研究方向下不同分工的選題,可在選題內容、要求上有所區別,這樣同一指導教師名下相同研究方向的同學既需要獨立工作,完成各自的主要內容,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共性的內容,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與團結協作精神。為此,筆者在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6]:(1)實行開放式師生雙向選題,將選題提前向學生公布,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了解選題的內涵與目標;同時增加提高選題數量,增大選題數目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增強題目的可選性。(2)允許和鼓勵學生在符合專業培養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選題,以拓寬選題來源,提高選題針對性。(3)積極進行校企聯合,發揮企業兼職教師的作用,進行校企聯合選題,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相結合,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4)提前選題,以延長畢業論文(設計)的有效時間。筆者通常于大四第一學期后期就開始向指導教師征集選題,并及時向學生公布,進行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以確保在學期末就完成選題工作。

查看全文

高職護理專業教師科技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科技服務能力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提出對策。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制定調研表,內容包括教師科技能力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按照整群抽樣辦法從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這三所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中抽出98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對其2016—2018年科技服務成果狀況進行回顧性比較分析。結果發放9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8份;影響科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科研培訓、科研水平、科研團隊、政策機制、科研氛圍、項目指導、科技特派員數量;專利總數、廳級及以上基金項目數、論文總數3項逐年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核心論文數是呈逐年下降趨勢;技術服務到款額、省部級及以上基金項目數、一級論文數3項3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建議需從加大培訓力度、加大護理學科項目研究指導、強化護理專業教師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強化護理科研團隊建設、優化政策激勵機制等方面提升高職護理專業教師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科研能力。

【關鍵詞】高職護理;科技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是高職院校的四大職能,同樣,科研與社會服務也是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要職能與使命[1],高職教師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是為了更好適應高校內涵建設不斷加強的要求[2],但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存在科研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3]。作為地方職業院校,高職護理專業教師如何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常常是各學者關注的問題。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本課題組開展了“浙江省高職護理專業教師科技能力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的專題調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調研對象與方法

1.1調研對象。將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護理專業、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護理專業的專任教師作為調研對象。調研對象納入標準:自愿參加調研且工作滿24個月,排除在本校行政部門工作的專任教師。計劃調研人員100名,按照整群抽樣辦法,實際成功訪問98人,訪問成功率98%。即衢州職業技術學院37名、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32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29名。其中兼職教師17名,專職教師81名;高級職稱17名,中級職稱33名,初級職稱48名;50歲及以上13名,36~49歲15名,35歲及以下70名。1.2調研方法。1.2.1研制調研問卷表。參考有關專家研究[4⁃5]成果,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課題組研究制定專門的針對護理專業教師的調查問卷表,分三大模塊。一是調研引導語,明確“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爭創一流高職院校”這個調研主題;二是角色模塊(包括職稱、職務、年齡等信息);三是專題調研內容模塊,設置您認為提升教師科研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和針對影響因素請您提出對策建議兩項內容。影響因素中設置了科研培訓、政策機制、科研團隊、科研氛圍、自身科研水平等5項客觀題(每個問題設置是、否兩個選項)和1項主觀題(由教師自由填寫);對策建議為主觀題,采用開放性填寫方式。1.2.2問卷調查。調研時由課題負責人采用一對一訪談形式進行交流,交流時課題組負責人首先介紹創建一流高職院校中科研工作的主要指標要求,如為企業技術服務的到款額、高層次項目及成果、成果轉化等,同時也介紹了國家、省、市、學校現有的科技創新激勵政策。訪談雙方圍繞創建一流高職院校的目標進行交流,氣氛好,最后問卷表由被訪問者后續思考后匿名填寫,減少被訪者的擔憂或干擾,提高真實性。1.2.3收集并分析科技服務成果信息。98名被訪對象2016—2018年科技服務成果包括技術服務到款額、專利數等9項數據,由各相關高職院校科研管理部門提供。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調研結果

查看全文

高等專科院校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專科院校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專科畢業論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明確、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等多種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建議和管理方法,以期提高專科畢業論文質量,

關鍵詞:專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一、前言

專科畢業論文是專科學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畢業設計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對以后的工作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探討畢業論文的教學改革對于提高專科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的意義[1]。筆者針對當前專科畢業論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教學改革建議和管理方法。

二、專科畢業論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畢業論文的教學定位不明確

查看全文

道橋高職本科文獻檢索課程教學與實踐

[摘要]道橋高職本科文獻檢索課程以“項目+實操”為導向開展教學實踐,在內容設置、具體實施、考核方式、教學團隊等方面進行合理優化調整,使學生在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方面的技能得以有效提升。

[關鍵詞]高職本科;文獻檢索;項目實操

一、引言

隨著教育部2021年《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發布,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全面推行已勢在必行。傳統的高職人才培養以三年制、五年一貫制等專科為主,本科層次的培養大多處于試點、試行階段。浙江省四年制高職(本科)試點培養始于2015年,由獲批試點四年制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培養,生源從中職學校相關專業大類里通過單考單招的形式選拔優秀學生進入試點高職院校學習,四年學習合格后獲得合作本科院校畢業證與學士學位證書。根據教育部2020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要求對本科畢業論文進行抽檢,四年制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高、求知欲強,但他們高中階段知識基礎相對普高生薄弱些,學習資料收集、畢業論文(設計)撰寫等能力需要加強,通過文獻檢索類課程提升學生此方面的能力,為順利畢業及日后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科技文獻檢索課程授課現狀

我校四年制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試點專業既是全省16個試點專業之一,又是道橋類唯一的試點專業,自2016年起聯合了本科院校每年共同培養2個班級50名學生。道橋高職本科科技文獻檢索課程屬于專業拓展課,一般在大一第一學期授課。經過近幾年的教學,發現本課程存在以下問題: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師職務評審條件的通知

各州教育局、人事局,省直有關單位:

現將20*年《*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評審條件(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原青教職改字22號文同時廢止。

二*一年九月五日

主題詞:教育職稱條件通知

抄送:省屬中專學校,廳機關各處室。

*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評審條件(試行)

查看全文